回望澜岭

发布时间: 2020-01-07 18:05: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山村澜岭,民风古朴,自我第一次走近这个村,已17年有余。人说岁月如梭,日新月异,但这个静谧的小山村,却是我所见过的变化最小的一个村子。不能说山村的人无追求之意,空探索之思,实是地理位置决定她就只能守着那份岑寂和清静。从上虞城区出发,一路沿百悬线往南,未至皂湖市场一点,左侧看到一块偌大的

回望澜岭

  山村澜岭,民风古朴,自我第一次走近这个村,已17年有余。人说岁月如梭,日新月异,但这个静谧的小山村,却是我所见过的变化最小的一个村子。不能说山村的人无追求之意,空探索之思,实是地理位置决定她就只能守着那份岑寂和清静。

  

  从上虞城区出发,一路沿百悬线往南,未至皂湖市场一点,左侧看到一块偌大的牌子——潘家陡杨梅基地,左拐进入,后凡到岔路就右拐,约10分钟后,车到山前已无路,别有天地到澜岭。

  

  面临皂李湖,后靠大山,一条小溪与村里主干道相依相偎。此处溪水不若凤鸣山那样的溪水,泉水叮咚,涓涓流泻,它温和绵软,缓缓的流着,安静的如产后睡眠的母亲。溪水两边,房屋栉比,院落小小,供人栖息聊天倒也尚可。虽村里已通自来水,但还是习惯了溪中浣洗。一则溪水清澈,二则闲话家常,三则源于节约吧。由此,从早到晚,溪边从不缺人,家长理短,吃啥喝甚,一切了然。

  

  依溪水而上,有水井一口,井浅可见底,水却清冽、甘甜,时时有城里人来这里灌几桶水带回,口里念叨着这是真正的山泉。确实,喝惯了这里的水后,自来水那满是漂白粉的气味已经难以入口。不知道这口井起于何时,边上的大樟树却有年份,那挤满全身的翠叶,把枝桠都遮掩了,倒象结实的一把把大伞,能给人遮雨,也能挡阳。

  

  再往上,溪水的源头——一个尚未知名的水库,呈于眼前。不知水库名字,是我从未去刻意问过,因这水库不大,想来也不会太有名,水由各方山泉小汇而成。但那汇合,仿佛是在水底悄悄进行,仿佛不经意间使水库的水变得浩渺起来。水面似一面明镜,玲珑剔透闪闪发光,底部可见绿绿的水草,四壁为连绵不断的群山,偶尔鸟叫传来,更添一份宁静,似有故事在流年中渐行渐远,湮灭在时光里。

  

  溪水另一头,由皂李湖接纳。这个流传着大仁大义故事的上虞第一大淡水湖,孕育了湖边千万户人家,也接纳着这样一条条不知名的小溪。或许,跟其他的小溪相比,澜岭的溪水与她更为亲近吧,因为,澜岭是距离皂李湖最近的村子。就如一个母亲,虽然也牵挂着远方的游子,但更多的是把她的感情倾注于陪伴在身侧的人。勤劳的澜岭人也以同样的情义回报,春夏秋冬,花香绵延,硕果累累,为皂李湖添了点点活络,点点希望。

  

  春间三月,朵朵桃花角逐,虽不似玫瑰娇艳妩媚,也不如百合芳香馥郁,但坚强、活泼、灿烂,把自己的美丽芳香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大自然。春风一吹,那一簇簇雪白的梨花,如团团云絮,漫卷轻飘。更有那樱花,满树烂漫,如云似霞。还有那看似无物,实则藏于叶间的杨梅花,深藏功与名,包涵着多少农人的心血。这一树树的花开,是爱,是暖,是希望。于花中,已看到美好的心愿。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秋天,没有春天五彩斑斓的花,没有夏天茂盛异常的树,但秋天有果实累累,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到处都是瓜果遍地!小村的人虽身处山间,格局却大。纵然平时没有过多的接触,但凡回老家时,那一声“今朝奈(你们)回屋里了啊?”招呼过后,就仿似熟人,遇到手里有瓜果,必叫你带个回家尝尝。于浅浅一笑中,已经表明把你当成小村一份子。

  

  白雪皑皑的冬天,“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梅花带来了幽香,更因有了雪的装扮,无叶的树干一下子生动了起来,晶莹剔透,宛然是冰雕做的树干,水晶做的枝叶。清冷,高贵,俨然是嫦娥门前的桂树,在今夜遗落到了人间。而行走在澜岭,又恰似那飞雪,多少时光,匆匆而来,又悄然而去,带走了许多旧时光,亦留下许多铭心刻骨的片断。

  

  然这一切,不知是今夕,还是明年,可能悄无声息的消逝。澜岭的种种,会逐渐的被碾成记忆的碎片,成为谈资中的只言片语。屋空了,人空了,心也空了。澜岭,以自己的宽厚、善良养育着城市,然则,城市对她的回望却又有几何?

  小村澜岭,我虽非生于斯长于斯,却与她有不解之缘。今日看到女儿写的《游罗岭》,就拼凑了一篇。澜岭实为我公婆所在村,昔日叫罗岭,今天已并入潘家陡,明日这个小村或将不复存在!

本文标题: 回望澜岭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095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数三下 我们就和好吧”乡情浓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