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两则志怪故事出处。

发布时间: 2023-03-15 00:00:4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103

志怪故事:赵奇梦破胆做梦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但梦却着实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自古就被赋予了超出人类认知的意义。,清朝时候,南京有...

询问两则志怪故事出处。

志怪故事:赵奇梦破胆

做梦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但梦却着实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自古就被赋予了超出人类认知的意义。

清朝时候,南京有一个少年书生,名叫赵奇,就因为做梦,而失了心智。

赵奇十四岁那年,有一天在屋里练字,正练的入神,忽然听到有敲门声,他正在练字不想离身,于是就问是谁,可是外面并没有人答应,但敲门的声音却更加急促了。

赵奇又问是谁,依然没人回答,于是赵奇就只好放下笔,去开门,但开门一看顿时就傻眼了。

只见门外站在一只女鬼,这女鬼舌头发黑,长的几乎垂到了地上,脸色惨白一点活人的色泽都没有,两只眼睛眼白多眼黑少,面容狰狞的盯着赵奇。

赵奇哪里想得到开门撞鬼,吓得一声惨叫!

咯噔一下,赵奇从桌上弹了起来,发现自己竟然是趴在桌上睡着了,原来这是一场噩梦,赵奇刚要松一口气,这是却听到敲门声响了起来。赵奇一听敲门声觉得头皮有点发麻,只觉得嗓子里塞了个棉花团,声音颤巍巍的问道:

“谁啊?”

门外喊道:“奇儿,是娘啊,快开门。”

听到是母亲的声音,赵奇松了一口气,这才赶忙去把门打开。赵奇的母亲问他怎么半天不开门,赵奇说刚才做了一个噩梦,梦到一个女鬼,长得如何如何恐怖。母亲听完笑了笑说:

“是不是这个样子啊?”

赵奇抬头一看,这哪里是他娘,站在他面前的,正是刚才那个女鬼,正冲着他狰狞的尖笑!赵奇腿一软,昏死过去。

等赵奇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仍然趴在桌上,手里拿着笔。

这时,敲门声又想起来了。

赵奇还没缓过神来,听到敲门声慌了神了,额头冒汗,双腿发软,动弹不得,只好闭口不敢出声,缩在桌子前瑟瑟发抖。敲门声持续了一会,突然停下来。赵奇一机灵,抬头一看。

之间忽然从窗户处探出了女鬼的头,狰狞笑着说道:“你怎么不给娘开门呢?”

赵奇本身已经如惊弓之鸟,看到这副画面,吓得体如筛糠,脑子里觉得天旋地转,胃里一阵翻涌,呕了两下,竟然把苦胆都吐了出来,眼前一黑,昏了过去,不省人事。

赵奇再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家人都围坐在自己身边,此时神经脆弱,缩在角落里不愿意出来,也不敢抬头看人,生了场大病,好久才调养过来。

但从那天之后,赵奇变得无比胆小,见人就怕,见人就问“你是人是鬼?”大家看了都觉得可怜。

梦中梦中梦的事情着实比较少见,这个故事来自《子不语》,听起来也确实比较惊奇诡怪。

我是郑与式,专注奇闻轶事,志怪传说,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志怪故事,孟婆庄两则

孟婆庄

兰蕊,是邯郸有名的乐伎,她还有个孪生妹妹名叫玉蕊,和当地的葛生有啮齿之盟。葛生家贫,妓院的鸨母索要的赎身费又很昂贵,葛生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而兰蕊平素结交的达官贵人很多,所得赏金也很丰厚,于是私下里都悄悄交给葛生,以作为玉蕊的缠头费,葛生因此对其非常感激。只是没过多久兰蕊得了重疾,不长时间就病亡了,葛生没了她的援助更加落寞,非但不敢上门提亲,即使是想去妓院和玉蕊欢聚一宵也因囊中羞涩不能如愿,时间长了心中郁闷之气不能消散,以致于最后也得了疾病而亡。

一缕幽魂投到冥府,阎王怜其无辜,判令让他重新投胎为人。葛生随着众鬼魂走至一处,发现前面有一个绿萝搭就的棚子,棚子下面铺着一块大石作为案几,上面放着数个大瓮,瓮中都是黄色的汤水,在棚前还聚集着数百男女,都争着用水瓢舀水喝。葛生走至此处也很口渴,于是上前便欲舀水喝,正在此时忽见一女子从棚后走出,葛生一看,居然是已死的兰蕊。兰蕊一见他就很惊讶,问他怎么会来此地,葛生就源源本本以实相告,兰蕊对他道:“君以情死,我的妹妹又岂能独生啊!”说毕不禁泪如雨下。

葛生此时口渴难忍,就拿着水瓢想要去饮水,兰蕊一见急忙摇手阻止他。葛生便问其缘故,兰蕊待众鬼都散去才道:“你不知道吗?这里就是孟婆庄。孟婆今天为寇夫人上寿去了,所以让我暂为代管。你如果喝了此汤则会记忆全失返生无路。现在趁着还没有饮用,为何不寻路早归,和我的妹妹遵循前约成为佳偶。”葛生道:“旧约难循,重生也无益。你说该怎么办?”兰蕊道:“我来帮你想办法吧。”说毕便将他带至棚后,见有数排石瓮堆在墙角。

兰蕊指着这些石瓮对葛生道:“这些瓮里装的有益智汤,饮者都能才思敏捷;有长寿汤,喝下去便会长寿,还有和气汤,喝了便会时常欢喜不知悲伤。”葛生问道:“那刚才众鬼所饮是何汤?”兰蕊笑道:“那是焦心火滴泪泉熬制成 的混沌汤 啊。”兰蕊走至一个石瓮旁用水瓢舀起瓮中之汤,让葛生喝下去。葛生问这汤叫什么名字,兰蕊道:“这是元宝汤。你之所以乐死恶生,全是因为因为少了此物。”葛生接过水瓢勉强喝了几口,感觉味道苦臭实难下咽。

兰蕊在旁道:“这等龌龊物,原不宜入文人之腹。但是我让你喝此汤只是为了让你能扬眉吐气,所以也不算俗。”葛生听罢面有难色,迟迟不肯再饮,兰蕊又道:“劝君更尽一杯酒,恐怕西出阴关无故人了。”葛生一听不由莞尔,于是又勉强喝了半瓢。兰蕊见状道:“可以了。”说毕便领着葛生出了棚子,给他指明了回去的道路让他赶紧归家。此时葛生已死五日了,因为家里没有钱,所以连棺木也买不起,只好将尸体停放在床上,只有他的母亲再旁看守。

正在悲泣间,忽见葛生的尸体一跃而起,大呼腹痛,低头狂吐势如泉涌,犹如水银泻地一般。葛生随即找来锄头在吐过的地方挖下去,只见数尺深得地方全是银子,有几万两之多。葛生拿着银子便去了鸨母那里,此时玉蕊得知葛生死讯已经悲痛的绝食三日了,葛生就对玉蕊说了冥府之事,玉蕊闻听大喜。葛生又拿出银子付了身价钱,将玉蕊娶回家中。因感念兰蕊的恩德,又将她的灵柩移出厚葬。后来葛氏子孙繁衍,每年春秋都要祭扫兰蕊之墓,将此立为家规。

另版孟婆庄

在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解》的“孟婆汤”中,也有一段关于鬼魂被灌迷魂汤的描写:

人死之后,首先经过的是孟婆庄。众役卒押送鬼魂从孟婆庄的墙外走过,至阎王殿去接受审问。判定后,则将生前旦L录入转回册中。凡是被判转世投胎的鬼魂,就再从孟婆庄走回去。

孟婆庄的门口有一个老婆婆站在那儿招呼来者,步上阶梯,进入里面。

庄内全是雕梁画栋、朱栏石砌;屋内,触目皆是精致华丽的粮],有珠玉做成的帘子,厅中还瞻F一面玉雕的大桌子。

待来者入屋后,老婆婆便叫出三个女孩子来,这三个女孩子分别是孟姜、孟庸与孟戈。三人都穿着红色的裙子和垂着绿袖的上衣,个个如花似玉、貌赛天仙,而且轻声细语地呼唤郎君,还以手拂净席子请来者坐下。

来者坐下后,丫鬟便送上茶水。三个美女环伺在侧,皆以纤纤玉指亲奉送茶,玉环叮叮脆响,阵阵奇香袭人,在如此情境中,实在很难拒绝不喝。

才一接过茶杯,便觉目眩神驰,轻辍一口,只觉清凉无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饮而尽。喝到底忽见有一匙左右的浊泥在杯底沉着,待抬眼一看,发现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为僵立的骷禳。

走出门外一看,原先的雕梁画栋尽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并忘却生前一切事物。

就在惊慌失措、痛苦不已的当头,忽然大哭堕地,成了一个甚么都不知道的小婴孩。

汉魏六朝小说的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 《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怪小说,指汉魏六朝时期带有神怪色彩的小说,它们多数来源于巫和方士的奇谈怪论。
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 、孔约的《孔氏志怪》等。(”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现代作家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就专门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六朝志怪小说志怪小说可以举干宝的《搜神记》作为代表。现存20卷,是明朝人重新辑集的残本,还混入了一些可疑的篇章。该书收集了许多晋朝以前的神怪故事,成为一部汇编性质的小说集。其中一些优美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董永》、 《三王墓》 、 《韩凭妻》等,长期在民间流传,有的还曾编成戏曲和白话小说。
志怪小说比较完整的还有相传是陶渊明作的《搜神后记》 、王嘉的《拾遗记》、刘敬叔的《异苑》、吴均的《续奇谐记》等。其他的书大部分都散失了,只有一部分佚文收集在《古小说钩沉》里。
不过,当时人并不把它当作小说来写,如干宝《搜神记序》说,他写书的目的是用来”发明神道之不诬“,就是说在他看来神是实有的。所以,当时人把这类志怪书当作历史著作。现在把志怪杂传称作小说,一方面是参照了宋朝以来书目的分类法,另一方面,也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源流来看的。因为正是从六朝的鬼神志怪里,孕育出了唐代的传奇小说(唐代传奇当然还受了史传文学的影响),如《古镜记》 、 《枕中记》 、 《柳毅传》等就是志怪故事的新发展,而唐代传奇才是中国小说发展成熟的标志。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这里指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了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的刺激,而作者的态度,是将怪异传说视为事实来记载。作为一个基本的概括,鲁迅的总结是正确的。但也要注意到,志怪小说的来源和实际面貌比较复杂。着重于宣扬神道,还是倾心于怪异事迹,以及小说中表现人生情趣的多寡,其间的区别还是很大。
现存志怪小说中,有署名汉人之作,主要有题为班固作的《汉武帝故事》、 《汉武帝内传》 ,题为郭宪作的《洞冥记》 。 以前研究者多认为出于六朝人的伪托,但近来也有提出不同意见的,对此尚有深入探讨的必要,书中暂存疑。三种都是讲有关武帝的神仙怪异故事,其中《内传》叙西王母下降武帝宫中之事,篇幅颇长,文辞华丽而铺张。年代确定的志怪书,当以题名曹丕作的《列异传》最早。现此书已亡,在几种类书中有引录。其中”宋定伯卖鬼“故事很有名。宋定伯少年时,夜行逢鬼,便诈称自己也是鬼,一路同行,巧妙地消释了鬼对他的疑惑,并骗得鬼怕人唾的秘密。其后他把鬼强行背到市场上,鬼化为羊,他唾羊使其不能变化,卖得一千五百钱。这故事很有幽默感,也颇能反映中国民间的一种心理,便是造出鬼来吓人,又想出法来骗鬼,俗云”糊弄鬼“即是。另外《谈生》叙一书生与一美丽女鬼为婚,因不能遵守三年不得以火照观的禁约,终于分离,留下一子。这故事优美动人,后代还有新的演变。因不能抑制好奇心而受到惩罚,这是各国民间传说中最常见的母题,由此可以见到人类的一种普遍心态。
古代小说魏晋志怪小说中,《搜神记》是保存最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作者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是两晋之际的史学名家,著有《晋纪》,时称良史。又好阴阳术数、神仙鬼怪。《搜神记》序中,自称作此书是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同时亦有保存遗闻和供人”游心寓目“即赏玩娱乐的意思。此书原已散佚,由明人重新辑录而成,现为二十卷,四百多则,其中偶有误辑。
《搜神记》的内容,一是”承于前载“,但并不都是照旧抄录,有些文字上作了加工;二是”采访近世之事“,出于作者手笔。其中大部分只是简略记录各种神仙、方术、灵异等事迹。也有不少故事情节比较完整,在虚幻的形态中反映了人们的现实关系和思想感情。尤其有价值的,是一些优秀的传说故事。如《李寄斩蛇》、《韩凭夫妇》、 《东海孝妇》 、《干将莫邪》、《董永》、《吴王小女》等,都很著名,对后代文学有较大影响。
《东海孝妇》叙一孝妇为冤狱所杀,精诚感天,死时颈血依其誓言缘旗竿而上,死后郡中三年不雨。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即以此为蓝本。《董永》叙董永家贫,父死后自卖为奴,以供丧事,天帝派织女下凡为其妻,织缣百匹偿债,而后离去。 《天仙配》的故事由此演变而来。以上二则,本意都是表彰孝行,但又不尽于此。前者还控诉了官吏的昏庸残暴,后者又表现了穷人对美好生活的幻想。而这两点,分别成为《窦娥冤》与《天仙配》的中心。
《韩凭夫妇》写宋康王见韩凭妻何氏美丽,夺为己有,夫妇不甘屈服,双双自杀。死后二人墓中长出大树,根相交而枝相错,又有一对鸳鸯栖于树上,悲鸣不已。这故事控诉了统治者的残暴,歌颂了韩凭夫妇对爱情的忠贞。结尾是一个民间故事中常见的诗意的幻想,后世”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结尾可能受其影响。这种幻想是美丽而又软弱的。《吴王小女》也是一个生死相恋的故事:吴王夫差的小女与韩重相爱,因父亲反对,气结而死。她的鬼魂与韩重同居三日,完成了夫妇之礼。故事的情调悲凉凄婉,紫玉的形象写得很美。在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中,女性总是比男性来得热情、勇敢、执着,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比较起来,《李寄斩蛇》和《干将莫邪》,更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前者写闽中庸岭有巨蛇为祟,官府只能每年招募一名童女献祭,李寄自出应募,以她的机智和勇敢杀死大蛇。事毕,李寄对以前被蛇所食的九个女子的骷髅说:”汝曹怯弱,为蛇所害,甚可哀愍!“歌颂了英勇斗争以求生存的精神。后者写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三年乃成,被杀。其子赤比长大后,为父报仇。故事的后半部分写得壮烈无比: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头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这个故事中所表现出的人民对于残暴统治者的强烈的复仇精神,是中国文学中少见的。文中写干将莫邪之子以双手持头与剑交与”客“,写他的头在镬中跃出,犹”瞋目大怒“,不但是想象奇特,更激射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以悲壮的美得到鲁迅的爱好,被改编为故事新编《眉间尺》 。
《搜神记》中的优秀作品,其情节之完整与丰富、形象之鲜明生动,较以前的志怪小说有一定发展,已开始改变”丛残小语“、粗陈梗概的形态。其文字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之文的特征。
《搜神记》之后,优秀的志怪书当数刘义庆的《幽明录》。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学,著述甚多,除《幽明录》外,传世还有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不过,这些著作当有他门下的文士参与编写。 《古小说钩沉》手稿《幽明录》亦久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有二百六十多则。它和《搜神记》不同之处,是很少采录旧籍记载,而多为晋宋时代新出的故事,并且多述普通人的奇闻异迹,虽为志怪,却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氛。其文字比《搜神记》显得舒展,也更富于辞采之美。这和宋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一致。
《刘阮入天台》是一则有名的故事。写东汉时刘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迷途遇仙,居留十日,回家后已是东晋中期,遇到的是七世孙。它虽是写人仙结合,但除了末段刘、阮还乡一节,不甚渲染神异色彩而充满人情味。故事中的两个仙女,美丽多情,温柔可爱。如初见一节:
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问:”来何晚邪?“因邀还家。
这种描写,实际是对人间幸福与欢乐的追求,散发着美好的生活气息。在这方面, 《卖胡粉女子》更是绝佳之作:
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宠恣过常。游市,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爱之。无由自达,乃托买粉,日往市,得粉便去,初无所言。积渐久,女深疑之。明日复来,问曰:”君买此粉,将欲何施?“答曰:”意相爱乐,不敢自达,然恒欲相见,故假此以观姿耳。“女怅然有感,遂相许与私,克以明夕。其夜,安寝堂室,以俟女来。薄暮果到,男不胜其悦,把臂曰:”宿愿始伸于此!“欢踊遂死。女惶惧,不知所以,因遁去,明还粉店。至食时,父母怪男不起,往视已死矣。当就殡殓。发箧笥中,见百余裹胡粉,大小一积。其母曰:”杀吾儿者,必此粉也。“入市遍买胡粉,次此女,比之,手迹如先。遂执问女曰:”何杀我儿?“女闻呜咽,具以实陈。父母不信,遂以诉官。女曰:”妾岂复吝死,乞一临尸尽哀。“县令许焉。径往,抚之恸哭,曰:”不幸致此,若死魂而灵,复何恨哉!“男豁然复生,具说情状。遂为夫妇,子孙繁茂。
这个故事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它虽写了一个死而复生的故事,但神异色彩极为淡薄。相反,人物、情节都很贴近生活,令人有真实感。富家子每日借买胡粉以接近所爱慕之人,女子在情人猝死时惊惶失措,慌忙逃走,被发现后却毫无畏惧,决心以身相殉,这些描写,都毫无夸张,令人相信。作者对男女主人公的私通行为,并不指责,反加赞美,肯定了人们追求幸福与快乐的权利。比照南朝民歌,可以看到时代的思想特点。此外,这故事虽不很长,但能以简练的语言写出曲折变化的情节。单慕、互爱、欢聚、猝死、寻拿、哭尸、复生,环环相扣,波澜迭起,在志怪小说中是不多见的。当然,《幽明录》中也充满了离奇的故事。如《庞阿》一则,写石氏女爱慕美男子庞阿,身不得随,精魂常于夜间来庞家,最终二人结为夫妇。这是最早的一个离魂故事,虽是离奇,抒情性却很强。还有很多鬼魅故事,也比较注意感情气氛的渲染。
总之,《幽明录》比以前的志怪小说,更注意人生情趣,也更有文学性。像《卖胡粉女子》这样的作品,已有脱离志怪、着重于人间生活的倾向。
除以上所述,较好的志怪书,还有十六国时代王嘉的《拾遗记》,多述历代遗闻;旧题陶潜所作《搜神后记》,内容与《搜神记》相仿。其中《白水素女》一篇,即民间”田螺姑娘“的传说,流传很广;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也以神怪为主,文辞清丽,叙事委曲,是其所长。《阳羡书生》一则,演化佛经中的故事,幻奇之极。 六朝志怪小说中表现的新的文化心理特质及六朝志人小说将儒释道初步融合的文化心理倾向,对宋元以后小说创作中的儒释道互补有着明显影响。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儒家与佛道两教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取长补短、相互吸收、共同发挥社会作用的一面。但是,这一文化现象如何渗透进小说创作中,却由六朝小说开其端。六朝小说中的儒释道互补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互补不等于合一,而是用某一家的思想观念去补充其他家的缺陷与不足。二是小说中表现的三家思想及其互补,常常有各取所需、舍此取彼甚而至于支离破碎的情况。正是这两个特点贯串到了宋元明清小说创作之中。比如”神道设教“的创作宗旨,为许多小说家所遵奉,实际上就是用佛道等宗教观念达到儒家伦理教化的目的。佛教的色空观念、因果报应思想,道教的神仙法术、归真返朴教义,几乎程度不同地表现于各类小说之中。《三国演义》的历史观流露着明显的色空观念,《水浒传》的结局宣扬了道教的教旨,《金瓶梅》充满了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西游记》不仅宣扬佛法,同时又肯定和称颂道教及儒家思想;《封神演义》以道教内部宗派之争表现正义与非正义的儒家思想;”三言“作者冯梦龙更明确提出”以二教为儒之辅“的观点;《聊斋志异》也往往以宿命因果、得道成仙弘扬儒家的伦理道德;《红楼梦》的主题与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相一致。通过这粗线条的勾勒,已不难见出六朝小说与后世小说的传承相通之处。当然,在不同时代文化心理氛围之下,后世的小说已经从信仰与艺术的徘徊中走出。但六朝小说所铺垫的那一道台阶,却构成了中国古典小说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基础。

一些比较常见,但大家不一定知道出处的神话志怪相关成语和典故

来自@在下翩竹

一些比较常见,但大家不一定知道出处的神话志怪相关成语和典故:

1、动如参商:典出《左传》——帝喾高辛氏有两子,名阏伯、实沉,两子不睦,日夜争斗不休;帝喾将阏伯迁于商丘,实沉迁于大夏,使双方永不见面。因商丘于地理方位上对应辰星(商星),大夏属参星,且这两颗星曜也是你升我落,永不相见,故而后世用“动如参商”来形容“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2、沧海桑田:典出《神仙传》——汉桓帝时,仙人王方平降临蔡经家中,并请上仙麻姑同来,麻姑说自己已经见过东海三次化作桑田,刚才经过蓬莱时,看见水比以往浅,恐怕将来又会再次变成陆地。蔡经见麻姑手指尖长像鸟爪,心中暗想用其手挠痒。王方平知其心术不正,大怒鞭挞之。后用“沧海桑田”比喻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3、吉光片羽:典出《山海经》、《海内十洲记》等——吉光即吉良之类,是传说中的神马,相传用它的皮毛做的毛裘,入水不沉、入火不焦。故而“吉光片羽”用来比喻非常珍贵的稀世之宝。

4、飞黄腾达:典出《山海经》——飞黄又叫乘黄,是传说中的神兽,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坐在它的背上就可以寿及两千岁,可谓一步成仙。故而“飞黄腾达”用以比喻极快的升迁发达。

5、巫山云雨:典出《高唐赋》、《神女赋》——楚怀王游高唐时,夜有神女自来,自称巫山之女,日升即辞去,王为之立庙。巫山神女一说即瑶姬,后用来比喻露水情缘。

6、比翼双飞:典出《山海经》——崇吾之山有鸟名蛮蛮,样子像野鸭,一翼一目,雌雄相得乃飞,故得名“比翼鸟”,出现就会有大水灾。后用“比翼双飞”形容夫妻恩爱,伴侣关系非常亲密。

7、危如累卵:典出《列仙全传》——刘海蟾在世时曾于五代桀燕国为相,有一日见一道人,向其索要金币及鸡蛋各十枚,相叠加高,刘海蟾惊呼“危险!”道人回答:“你的性命比这鸡蛋要更加危险。”刘海蟾随即被点化,辞官求道而去。“危如累卵”比喻相当危险、摇摇欲坠的状态(《史记》等书中也有作为形容词见载,但无相应事由记录)。

8、黄粱一梦:也做“一枕黄粱”,典出《枕中记》——开元年间,有卢生落榜归家,途中遇一道士借枕与眠,卢生于梦中迎娶名门之女,高中进士,官禄通达,最后享尽人间荣华,寿终而死,醒来店家煮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后用“黄粱一梦”比喻一场空欢喜。

9、护花使者:典出《醒世恒言》——宋仁宗时有花农秋翁,爱花如命,尽心培养出满园奇花,被衙内张委霸占,秋翁也被诬告入狱;张委在园中饮宴时,满园奇花化作众花仙,振袖鼓风将张委吹入粪坑淹死。秋翁获释,服食百花,后被天帝封为“护花使者”,司管人间百花。后引申为女性身边的保护人。

10、寒月芙蕖:典出《聊斋志异》——济南有怪道人,通异术,士绅官吏有邀其同游者,寒月设宴,道人使荷花满塘为之助兴;宴毕,则荷花亦凋零不存。“寒月芙蕖”比喻不可能出现的景象,亦有“幻梦空花”之意。

11、一窍不通:典出《吕氏春秋》高诱注——纣王杀贤臣比干为观其心,孔子评论说:“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解认为:纣王性恶是因为心窍不通,所以孔子说他如果心窍通明,比干就不会被杀。后衍生为不明事理或者完全不懂的状态。

12、鹏程万里:也做“万里鹏翼”,典出《庄子》——北冥有巨鱼名鲲,可化为鸟,其名为鹏,鹏飞翔时,击打水面可掀起三千里的巨浪,乘长风可达九万里之上的高空。“鹏程万里”寓意前途远大。

13、与狐谋皮:典出《太平御览》引《符子》——周时有人喜欢穿皮裘,又喜欢吃美食,于是就去跟狐狸商量要它的皮毛,跟羊商量要它的肉,话没说完,狐狸跟羊就都逃到山林里去了,故而这个周人十年都没制成一件皮衣,五年都没凑出一桌少牢之宴。“与狐谋皮”,比喻做事不讲究实际,同意衍生有“与虎谋皮”,意思相类但多了层危险的含义。

14、但乞如愿:典出《云仙杂记》——曾有商人过清湖,见清湖君,君问所需,商人回答“但乞如愿”,君于是赠以一婢,名为如愿;之后商人所需,如愿皆能达成,后因如愿贪睡,商人责打之,如愿走入粪堆中消失不见。唐时犹有风俗,正月元旦将绵制小人投于粪中,称为“乞如愿”。“但乞如愿”表达了对美好心愿的向往之情。

15、壶中日月:典出《神仙传》——汝南人费长房曾跟随仙人壶公学习仙术,壶公白日卖药,夜晚罢市则跳入一壶中,费长房跟随而入,壶中别有洞天,亭台画楼,美酒佳肴,无一不足。费长房跟随壶公学仙十数日,然而回到家却发现已经过去十几年。如今“壶中日月”常用来形容好酒之人痛饮后不知年月的酣醉状态。

16、白龙鱼服:典出《说苑》——吴王想去市井中与百姓一同饮酒,伍子胥劝说道:昔日有白龙化作鱼去清冷之渊中游玩,被渔人射瞎了一只眼,白龙向天帝告状,天帝以其隐身为鱼,不予降罪。吴王于是打消了这一念头。“白龙鱼服”即为“微服私访”的另一重说法,但往往带有冲撞冒犯之意。

17、马角乌白:典出《论衡》——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誓曰:“使日在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后得天庇佑,诸誓皆应,秦王不得已放其归国。“马角乌白”便用以形容精诚所至,也有不可能达成之事的意思。

18、马舞之灾:典出《晋书》——索紞曾为黄平占梦,黄平说自己梦见家中有马起舞,数十人围着马拍手,问是何意。索紞回答说马为午火,马舞则火起,拍手者即为救火人也。黄平还没到家,就听到了家中起火的消息。“马舞之灾”即为火灾之意。

19、天衣无缝:典出《太平广记》——郭翰于暑中赏月,见仙女自天而降,仙女自称织女,翰视其衣无缝,问故。织女回答天衣非针线所为,故而无缝。现用“天衣无缝”形容做事周密无瑕。

20、仁至义尽:典出《礼记》——原本是用来形容腊月之祭:蜡祭是年终时用来酬谢所有有功于农牧之神的祭祀,非常隆重,有“仁之至,义之尽也”的形容,意思是为报答众神给予的恩惠而作出了最大程度的回报。现在亦有已经尽到全力,无法再继续的意思。

古代志怪故事,乌郎与黄郎

乌郎与黄郎

《酉阳杂俎》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姚司马寄居汾州,宅枕一溪,有二小女,尝戏钓溪中,未尝有获,忽挠竿,各得一物,若鳣者而毛,若鳖者而腮,其家异之,养于盆池。经夕,二女悉患精神恍惚。夜常明炷,对作戏。染蓝涅皂,未尝暂息,然莫见其所取也。时杨元卿在邠州,与姚有旧,姚因从事邠州。又历半年,女病弥甚,其家尝张灯戏钱,忽见二小手出灯影下,大言曰:“乞一钱。”家或唾之。又曰:“我是汝家女婿,何敢无礼?”一称乌郎。一称黄郎,后常与人家狎昵。杨元卿知之,因为求上都僧瞻。瞻善鬼神部,持念,治病魅者多著效。瞻至姚家,标釭界绳,印手敕剑,召之。后设血食盆酒于界外,中夜有物如牛,鼻于酒上,瞻乃匿剑,蹝步大言,极力刺之。其物匣刃而步,血流如注。瞻率左右,明炬索之,迹其血,至后宇角中,见若乌革囊,大可合篑,喘若鞴橐,盖乌郎也。遂毁薪焚杀之,臭闻十余里,一女即愈。自是风雨夜,门庭闻啾啾。次 女犹 病。瞻因立于前,举代折罗叱之。女恐怖叩额。瞻偶见其衣带上有一皂袋子,因令侍奴婢解视之,乃小龠也。遂搜其服玩,龠勘得一篑,篑中悉是丧家搭帐衣,衣色唯黄与皂耳。瞻假将满,不能已其魅,因归京。逾年,姚罢职入京,先诣瞻,为 加功 治之。涉旬,其女臂上肿起如沤,大如瓜。瞻禁针刺,出黄血数升,合而成形,辄动不止。因以盆覆之,三日后开,其硬如铁,遂油煎杀之,病乃愈。

汾州有姚司马,其宅旁有一小溪,其有二女,去溪边垂钓,天色将晚,仍无收获,正要收竿,忽感鱼竿发坠,各钓上一条东西,一个像鳣鱼而身上有毛,一个若鳖鱼而头上长腮。二女觉得好玩,就将其带回家,养于池中。

几天过去,其家人渐渐发现,二女的精神似乎有些恍惚。半年之后,她们的病已是很重了。一天晚上,姚家之人在灯下玩牌,忽见两小手出自灯影,说道:“给我一枚钱。”家人惊惧,因而呵斥。此时,灯影下又传来声音:“我是你家女婿,安敢无礼!”那二怪自言,一叫乌郎,一称黄郎。在随后的日子里,经常自灯影下伸出手来,与姚家人嬉戏。

当时,大臣杨元卿任汾州刺史。依此来看,上面的故事应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十三年以后。前一年,李愬雪夜入蔡州,平息了淮西藩镇之叛。叛乱平息后,时任左金吾卫将军的杨元卿向他的皇帝说:“淮西甚有珍宝,我深知,若派我去,一定会给您带回很多来。”优秀的宪宗皇帝回答:“我平息藩镇之乱,是为使国家统一,并为民除害。今贼已平,我心中的愿景已达成,你就不必再提什么珍宝的事情了。”随后,出杨元卿为汾州刺史。

姚司马在杨元卿的幕府中做事,二人有旧交。姚司马将家中的凶怪之事告诉了杨元卿,后者利用自己的关系,从长安请来了一个叫瞻的法师。瞻法师善除魅去病,在京城很有名。这次一到汾州姚司马家,看到二女后,直呼:“凶怪已作孽多时!”随即布置法坛,以绳为界,烧符扬剑,又在设血食与酒,以诱其怪。夜半时分,姚司马家的庭院中,突然出现一只黑影,其形如牛,欲喝所设之酒。瞻法师挥剑刺之,其物血流如注而逃。瞻法师带人循血而追,至后屋墙角,见一黑物如皮囊,身上有毛,喘气不已,正所谓乌郎。后遂以火焚之,一女病即愈。当夜,外面风雨交加,门庭之外似有哀声。

另一个女儿依旧在病中。瞻法师来到该女面前,偶见其衣带上有一袋子,令人解开观看,乃是一支殡葬时用的龠笛。遂搜寝室,发现一个筐,里面装的竟全是丧衣,衣色有黄色与黑色两种。

瞻法师将归京城,称另一妖魅黄郎已隐匿,不易捉拿。姚司马次女之病虽见好,但未完全康复,精神仍有些恍惚。一年后,姚司马罢职入长安,先去拜访瞻法师,求其远程发功,将女儿的病彻底治好。瞻法师欣然应允,于是在长安面向汾州,闭目念咒,十天后远在汾州的姚司马次女的臂上肿起如瓜。瞻法师在长安用针虚刺,姚司马次女臂上之肿块则淌出发黄之血,慢慢地那血形成一异形,似鱼非鱼,扭动不止。其家人即以盆覆之,用泥固其缝隙。三日后打开,见其怪如铁,不再动,家人遂以油煎杀。它就是黄郎吧。_网

《酉阳杂俎》中与之类似的一个故事,是植物作怪的:陕州有村人田氏掘井得一树根,大如手臂,皮如茯苓,味似白术。田家遂将该物置于后堂佛像前,后来渐渐把这此事忘记了。田家有女田登娘,十六七岁,一日黄昏入后堂供奉香火,突觉身后有脚步声,回头望去,见是一白衣少年……后面的故事不必再说,总之“女遂私之”。一个多月后,田父发现女儿精神恍惚。又过了一段时间,已是春天,田父发现去年掘得的那段树根竟冒出新芽;与此同时,田登娘竟有孕在身了。过了几天,有一行脚僧留宿田家,欲入佛堂休息,发现其门紧闭,仿佛有人顶着,其施法将门打开,见有鸽子直飞出去。当天晚上,再看那段树根已腐烂。田登娘后生下三节小树根。显然,这是一段精魅化身白衣秀士勾引少女的故事。这算是爱情吗?那白衣秀士心怀歹意吗?似乎没有。与乌郎和黄郎相比,他的命运还算好,化为鸽子逃跑了
本文标题: 询问两则志怪故事出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29299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想听一听你和ta的故事 再想起来会觉得遗憾吗张冉的大饥之年中的情节可能发生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