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里说的老小姐到底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10-15 05:59: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102

拜托小姐里说的牛郎是什么意思啊??据网络查询了解,“牛郎”作为男妓在日本已经有数十年历史,最近靠著电视和网络的宣传,这个一直处于...

外国小说里说的老小姐到底是什么意思

拜托小姐里说的牛郎是什么意思啊??

据网络查询了解,“牛郎”作为男妓在日本已经有数十年历史,最近靠著电视和网络的宣传,这个一直处于半地下状态的职业俨然成为媒体的新宠,一夕暴红,在电视剧和大银幕上频频亮相。

专门服务寂寞的都会女性(包括男性),卖笑也卖身的牛郎们,成了日本的一种特色职业

在新宿的男妓一条街,云集着两百多家牛郎店,成千名帅到极点的男人每天的唯一工作,就是讨好女人,为女人提供服务。

这些所谓牛郎们的照片堂而皇之贴在外面,竞争残酷,排名经常变动,全看女客是否满意。男妓都要年轻美貌,年老色衰者完全没有立足之地,男妓的梦想,一是自己开新店,二是趁着年轻美貌赶快找到有钱女人包养,结婚则是有可能实现的梦想。

到底为什么把男妓叫“牛郎”,查询了数百个网页,才依稀了解到,原来在日本是以牛仔的形象体现男妓的强壮威猛和性能力,英文翻译为“Cowboy”,本意是牛仔,因为“Cowboy”同时也有牧牛者、牧童的意思,于是有好事的中文翻译,不排除是媒体记者,为了制造噱头,引发社会关注,直接套用中国牛郎织女的历史传说,直接把“Cowboy”翻译成了“牛郎”。由于日本男妓业的日益发达,“牛郎”也便成了男妓代名词,传遍世界各地。

应该差不多是男妓的意思
就是鸭子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男妓
你的心中情侣
男妓
男性性工作者。。。。。。

我是女生啊…为什么老是有些女孩子说我A爆了?什么意思啊(′-`)不好问她们

在饭圈里面有很多用语的表达是不太一样的,很多语言都会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意思,现在在网络上面有一个饭圈用于被大家广泛的运用到,就是A爆了。很多听到了这个词语的时候,可能并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那么饭圈用语A爆了是什么意思呢?A爆了是什么梗呢?

饭圈用语A爆了是什么意思?

A爆了在饭圈里面一般都是粉丝对于偶像的一种表达赞美的形容词,现在更是广泛的应用在饭圈里面。主要是形容偶像简直就是帅爆了,形容偶像非常帅气的意思,这个形容是男女偶像都适用的。

那么这些形容一般都是在什么时候对偶像进行表达的呢?比如说当你的偶像在进行舞台表演的时候,形容偶像的舞台非常的精彩,就可以说简直是A爆了。还有就是在看到了偶像的照片的时候,想要表达对偶像的形象的称赞,也可以形容A爆了或者是太A了等等。

简单的介绍一下饭圈的意思,现在在粉丝之间慢慢的形成了一种饭圈文化,饭圈其实就是明星的粉丝团,粉丝在表达自己的言论和开展活动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聚集地。饭圈主要为自己的偶像进行的活动就是应援,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在公开活动上面加油打气,慢慢的就形成了应援文化。

A爆了的出处是什么呢?

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在同人圈里面非常火爆的abo的设定,在设定当中,A代表着Alpha,是强者、力量者的意思。B代表着Beta,是普通人的意思。O代表着Omega,是体能弱者的意思。最开始的出处其实是在这里的,而且在同人小说里面A是攻的意思,O是受的意思。

同时呢A在游戏里面代表的意思是Attack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攻击的意思。之后经过加工之后A爆了就被广泛的应用于网络和饭圈当中了,将A形容自己的偶像,其实就是在表达自己的偶像非常有气魄、很强势、很帅气、很man的这些意思。特别是一些男偶像散发男人魅力的时候,女粉们少女心泛滥的时候,更是经常使用的词语。


饭圈用语A爆了其实就是上面分析的这些意思了,如果是想要形容自己的偶像简直太帅气了,那么就可以用这个饭圈用语来进行称赞哦,A爆了这个梗了解之后可以用来称赞自己的偶像哦。
不过现在A广泛出现在饭圈,就是说很帅,帅爆,特别man的意思。主要还是夸你厉害,不用特别在意 另一种可能是说你的胸大,胸不平何以平天下,应该是羡慕你
意思就是说你胸小,不过不要在意,有的先发育有的后发育。
一:确定爱上人的七个特性:
1.就算再忙也会想起他
2.你喜欢和他单独相处
3.当你们在一起时你会假装不注意他,但他离开你的视线时你又会急着找他。
4.当他受伤生病你会关心他。
5.当他和别人要好你会吃醋。
6.当他把脸贴近你时你会脸红,心跳加速
7.当你看到他开心时你也会扬起一丝笑意
二:当你看完这回答时心里会想到谁呢?那么很肯定你已经爱上他-她。爱情来临,你会变得幼稚,简单。就是你无缘由的去牵挂一个人,牵挂他吃的好不好,睡得好不好,关心她心情好不好,不挂别人怎麽说他的坏话,可在你心里他就是完美无瑕。他喜欢的你也学着关注喜欢,愿意每天看到他,看见他和别的异性在一起会生气会妒忌,希望他的眼里只有你的存在。幸福不会时时等着你,爱你的和你爱的人不是随时可以出现,请你学会珍惜。
当一个深爱着你的人为你而改变,那是因为他爱你,当你遇到一个人,他为你收起他的顽固脾气;也因为他爱你,他把你的兴趣也变成是他的兴趣时……还是因为他爱你.
喜欢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无悔的付出,都认为是值得的,只要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其实我们的身边都有一些这样的人,只是(你.我.他)还没发现,最懂你的人,总是会一直的在你身边守护你,不让你有一丝的委屈;真正爱你的人,也许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做许多爱你的事。
如果你发现身边有这样的人的话,请你好好珍惜……。
请你记住!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溜掉的小鱼,总是最美丽的。错过的电影,总是最好看的,失去的情人,总是最懂你的。
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个想要寻找的人,一旦错过了,就再也不会回来。

如果爱上,就不要轻易说放弃。闹别扭了,可能你后悔一阵子;但是你放弃了,可能使你后悔一辈子。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才是美好,经不起考验的爱情是不深刻的。美好的爱情使人生丰富,经的起考验的爱情才是完美的.
你是不是属于那种帅气或者行事风格利落的女生,A会不会是alpha的意思,通常小说里的alpha都很霸道帅气,可以自行百度

老是什么意思?

老,lao,从人从毛从匕。言须发变白也。考也。
《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
〈形〉一个驼背人,头上有一缕稀疏而定头发垂下来,手持拐杖而行。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2)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old;aged]
<形>
1.(年岁大)
2.(很久以前就存在的)
3.(陈旧)
4.(原来的)
5.(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
6.(食物火候大)
7.(颜色深)
8.[口]
9.(老朽; 无用)
<名>
1.(老年人 )
2.(老子的简称)
3.(姓氏)
<动>
1.(变老)
2.[口] (指老人死亡)
<副>
1.(长)
2.(经常)
3.(很; 极)
4.[前缀] (用于称人、排行次序、某些动、植物名):

老,lao,从人从毛从匕。言须发变白也。考也。
《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
〈形〉一个驼背人,头上有一缕稀疏而定头发垂下来,手持拐杖而行。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2)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old;aged]
《说文解字》对于“老”字的解释语焉不详。“转注”之说更是云里雾里。其实,“老”
字既非会意也非形声,它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中的“老”象一个人头发散乱、手拄拐杖的样子,头发散乱说明头发长而不拘于礼节去束发,这是老年人所有的特权,手拄拐杖正是老年人体衰需要外力扶持行走的样子。这是个特征突出的象形字。
《说文解字》说从人毛匕大致还仿佛有点象形的意味,“毛”和散乱的头发还相关。只不过“人”应该是手杖的讹变,反而“匕”是“人”的讹变。

关于老姓的来源,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是老姓是由“萨克达”这个满族姓更改汉姓而来,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萨克达”的满语就有“苍老”的意思。一说是广东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该市南海区西南的世老村,村民大多姓老。从一降生,就要被称为“老X”,即使不太情愿也得这么称呼,“老”字还要跟你一辈子。比如“老同志”、“老小姐”、“老姑娘”。
详细字义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old;aged〗
老,考也。七十曰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七十以上曰老。——《礼记·曲礼》
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老冉冉其将至兮。——《楚辞·离骚》
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管子·海王》注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父老曰:‘新旧二城,大司马(袁可立)创修之。’——明 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又如:老钝(年老迟钝);老家人(老仆人);老院子(老仆人);老丹青(老画家);老行(老年男子);老姐(年老的女仆);老杜(指杜甫。与后来的杜牧相对而言);老羸(年老瘦弱);老口(年老的人;亦指牲口年龄老)
历时长久〖long-standing〗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老工厂,老房子;老亲(多年的或世代的姻亲关系);老晴(天晴得牢,不会很快转阴);老酒(陈年的酒);老桧(老刺柏);老牧(旧称久任地方官者);老相识(相识已久的人)
娴熟,富有经验,阅历深〖experienced〗。如:老辣(老练而有锋芒);老落(成熟,老练);老道(老练);老粉嘴(老驴。即在拉磨时老是偷吃面粉的驴)
每老吏抱牍以进,中藏隐情不可致,诘公(袁可立)一览。——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厚〖thick〗。如:老脸皮(老面皮。脸皮厚);老着脸(厚着脸皮);老趼(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的硬皮)
大〖great〗。如:老大小(偌大;老大的);老汗(大汗);老劲(很大的气力)
排行在最后的〖youngest〗
我那太公有个老女儿,年方二十岁,更不曾配人。——《西游记》
又如:老生女儿(最后的一个女儿);老女儿(最小的女儿)
示例
老乡;同乡,农村对不知姓名的人的称呼;又指朴实的庄稼人;在外地称同一个省份或同一个地方不知姓名的人为老乡。
老年;晚年〖oldage〗
皆羸老之卒。——《资治通鉴·唐纪》
老妇出门看。——唐·杜甫《石壕吏》
独与老翁别。
欲言国之老少。——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老生(老年之人);老况(老年的景况);老耋(老迈)
老年人〖oldpeople;theaged〗。如:男女老幼;敬老院;老儿(老人家);老老(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先(对年长者的尊称,老先生);老老头(老头儿)
对先辈、年长者的尊称〖your〗
对老人的尊称。如:老太(老太太。对老年妇女的尊称);老官(尊称年长的人);老底(父亲);老阿妈(女真语称祖父);老郎(对前辈艺人的尊称;教头;老练);老先儿(老先。老先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敬词。多不表示年岁。如:老办(老板);老先生(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老大人(尊称年老位尊的人);老相公(旧时对上层社会年老男子的敬称)
自称〖I〗。如:老妾(年老妇女的谦称);老媳妇(老妇人的谦称);老爹(自称是对方父亲。詈词)
古时对某些臣僚的尊称〖termofhonorandrespectforsomefeudalofficials〗
指上公
指上卿
指大夫
指大夫的家臣
指群吏之尊者
指父母或兄长〖parentsorbrother〗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朱熹注:“吾老,谓我之父兄。人之老,谓人之父兄。”
又如:老母(年老的母亲);老子娘(指父母双亲);老亲(年老的父母)
老子及其哲学的省称〖Laozi〗。如:老氏(指老子);老生(指老子);老易(老子与周易的并称);老庄(老子与庄子的并称)


死的讳称〖die〗
老于户牖之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停灵。——《红楼梦》
又如:老去(死去);老家(指阴间。俗语以“回老家”比喻死亡)
敬爱,敬重〖respectandlove;honor〗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指第一个老。)——《孟子》
告老〖retirefromage〗
余将致政焉…乃老。——《国语》
范武子将老。——《左传·宣公十七年》
变老;衰老〖beoldandfeeble〗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醉汉歌》
衰老;衰颓〖oldandfeeble;senil;decrepit〗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
又如:老色(衰老之色);老拙(老朽愚拙);老气(暮气);老背悔(老背晦。老胡涂);老货(骂老人的话)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在一段较长时间里一直持续不断发生或时常重复出现,有“经常”、“时常”的意思;有时“老”和“是”连用,有强调的意味〖always〗。如:小孩子,别老问这个啊;你老说这些,有啥用!
用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很”、“极”〖very〗。如:老早;老长;老咎晚(很晚);老大(极,甚。如今俗语老大不愿意、老大不甘心);老咱晚(很晚);老大无成(年岁已很大,毫无建树)东北方言:老好了(形容非常好)
很久〖foralongtime〗。如:老没见你啊。
前缀
加在姓、名和某些称谓的前面。如:哎呀!原来是老弟;老杨,快走哇!
加在兄弟姐妹排行次序上。如:老二去了哪里?老大还没回来!
加在某些动植物名词前面。如:老虎;老鼠;老玉米。
后缀
代指人(含有轻视意)。也作“佬”。如:庄稼老;外国老。
相关记载编辑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老字部》 ·老 ·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0
〔古文〕《广韵》卢皓切《集韵》《韵会》《正韵》鲁皓切,音栳。《说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公羊传·宣十一年》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又《诗·郑风》与子偕老。《疏》没身不衰也。《礼·祭义》贵老。为其近于亲也。
又《周礼·地官·鄕老注》老,尊称也。
又《仪礼·聘礼》授老币。《注》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称老。
又《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注》卿老亦卿也。
又《礼·王制》天子之老。《注》老谓上公。
又《礼·礼运》三老在学。《注》乞言,则受之三老。《左传·昭三年》三老冻馁。《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又《左传·隐三年》桓公立,乃老。《注》老,致仕也。
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又姓。《广韵》宋有老佐。
又《韵补》叶朗口切。《释名》老,朽也。《史记·律书》酉者,万物之老也。
又《韵补》叶满补切,姥当以此得声。《班固·西都赋》若臣者,徒观迹於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

“囧”,本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

老是与子携手,星辰共寒
等个晴天panelb v7kshx3v

在柏林这篇小说先写老妇人重复数数和两个小姑娘的傻笑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 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 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令人连毛发和脊梁骨都觉得恐惧起来······

一二三代表的是无情的战 争使得这个老妈妈也是老母亲永远的失去了三个孩子,这是对战 争最有力的控诉!
为下文做铺垫,写小姑娘不知老妇人在干什么,而对他的动作嘲笑

《远大前程》中郝微香小姐的性格

《远大前程》中郝微香小姐性格的成因是否在英国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
老小姐的悲剧
郝微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中一生只想报复男人的变态老小姐,是一个悲剧色彩极浓的人物。
郝微香由于自己的情感被人玩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她的精神和心灵完全扭曲了。于是,她与世隔绝,还收养了一个小女孩,把她教养成专门玩弄男人的女子,还破坏养女的爱情,以便向世上的男人报仇雪恨。后来,郝微香终于良心发现,可是太晚了,她的养女已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而且还虐待她的男人。她毁了自己养女的幸福,最后,她发疯被大火烧死……
郝微香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从小丧母,父亲对她十分顺从,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孩。她父亲是乡绅,开了一家啤酒作坊,很有钱,自以为了不起,郝微香也是这样。她父亲死后,她继承了大笔财产,来献殷勤的人多了……后来,她身边出现了一个男人,那人对她大献殷勤。郝微香小姐从来未对谁动过情,所以一旦动起情便不可收拾,她把那人当成了白马王子。那人从她那里骗取了大量的钱。等到结婚的日子定好了,结婚礼服备办好了,蜜月旅行的行程也安排好了,参加婚礼的宾客也邀请了。然而在婚礼那一天,就是不见新郎的影子,只见他的一封信……原来那家伙是个大骗子!如此沉重的打击,谁也受不了,何况她是个娇生惯养的小姐?可是她的行为却让人心寒!她由于受不住打击,大病了一场。病愈后,她让整座宅第荒废,屋里的时钟都停在她接到那封信的时候,宴席上的摆设都原封不动,她自己一直穿着那套婚纱,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见天日,直到她死去……她要记住这一切,她恨世上所有的男人,可见她是一个心胸狭隘的、高傲的女人。她还特意收养一个养女,不惜牺牲她的幸福教她替自己报复男人,可见她是一个极有心计、铁石心肠的女人。
老小姐的遭遇本身是一个悲剧,她还亲手制造了一个悲剧,她的变态行为到她良心发现又是一个悲剧。然而,她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她曾经是一个向往美好爱情,热爱生活的痴情少女啊!是谁使她变成了一个仇视美好爱情,仇视生活的变态女人呢?爱情?郝微香由爱生恨,叫作爱之深,恨之切吗?有人说,她爱自己更多一点。她之所以恨得那么深,是因为她从来没被拒绝过,更没受过被人抛弃的耻辱,她是个娇小姐,从来都是她说一,别人不敢说二的,是她的心灵太狭隘了,她的占有欲太强了。也有人说,是她爱得太深了:她保留当年婚宴上的一切,是想记恨还是想停留在一个她的美好梦幻中呢?或许二者都有吧。
其实,爱情可以是蜜糖,也可以是毒药,关键看当局者的态度。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爱情呢?我想,爱情应该拿得起,放得开。否则,千万别动爱情!

同样的区别也表现在匹普/芬恩姐姐的形象塑造上。在原著和“1946年版”中,匹普的姐姐几近于虐待狂,她视匹普为生活的沉重负担,轻则大骂,重则棒打,最后在唠叨不休的抱怨声中撒手归天。而“1998年版”中的芬恩姐姐,则热情奔放、豁达开朗,她对芬恩关怀备至,在芬恩赴纽约去发展事业之后,她也因寻找爱情幸福而“失踪”。主动挑战人生的进取精神成了该影片中芬恩姐姐的性格主调。

当然,这两部影片的人物重塑也有不妥之处。比如,原著中的郝微香小姐是一个性格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突然而至的巨大精神打击使她灵魂扭曲、心理变态,但同时她性格中还有另外的一面,她的良心并未完全泯灭,她不忘以自己的财产资助社会生存中的弱者。但是,在“1946年版”和“1998年版”两部影片中,郝微香和黛斯摩小姐都仅仅被塑造成了一个变态的疯女人,因而也就削弱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致使人物形象有平面化与单向度之嫌。

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曾多次被搬上银幕,仅在有声电影阶段,该小说就至少被改编过6次(1934年、1946年、1949年、1971年、1974年、1998年),在这六部改编影片中,“1946年版”和“1998年版”受到了观众与评论家较为广泛的关注。《远大前程》的1946年电影改编版(本文简称“1946年版”)诞生于狄更斯的祖国英国,由大卫••里恩导演;而《远大前程》的1998年电影改编版(本文简称“1998年版”)则出世于大洋彼岸的美国,由阿方索••柯朗导演。两部影片皆沿用了小说原著的颇具反讽色彩的题名“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或译《伟大的期望》), 承继了狄更斯原作中对梦想走出生活窘境的下层人的理解、同情和对其梦想破碎的悲悯。

但是,与“1998年版”相比,“1946年版”在与原著保持契合与一致方面更加执著。大卫••里恩谈及该影片的制作情况时曾言:“在写剧本时,我们反复阅读了小说,并且给每一章列出了一个单线索的摘要,……电影中的实际场景是以这篇摘要为基础的。狄更斯的对话对于电影来说是完美的,几乎电影中所有的对话都是来自小说中。”① 对于大卫•里恩来说,经典是一种神圣的范型,他拍摄《远大前程》的目的是要传承经典,挖掘小说所包含的思想意义、社会价值和美学内涵,再现原作的精神内核。影片以主人公匹普为中心,让其周旋于郝微香的世界和马格韦契的世界,并最终在郝微香和马格韦契的相继毁灭中梦碎人醒,转了一个圈子又回到了起点。郝微香的世界封闭、凝固,但对匹普却有一种磁石般的诱惑力,因为那里有艾丝黛拉,有匹普渴望已久的爱情。受郝微香和艾丝黛拉人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匹普做上等人的愿望日盛一日,而这个愿望却是在他少年时代救助过的逃犯马格韦契的资助下得以实现。在这里,还隐藏着更深一层的纽带:罪犯康普生。是他,背叛了与郝微香的婚姻,郝微香在婚礼上苦等之时,他却挟裹钱物逃之夭夭,让郝微香承受了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也是他,把马格韦契拉下水,使其妻离子散,酿成终生难以挽回的大错。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郝微香的精神世界轰然坍塌,从此以报复男人来慰籍自己受伤的灵魂。尤其令人感喟的是,马格韦契资助的匹普曾一度是郝微香复仇行动中的猎物,而作为郝微香复仇工具的养女艾丝黛拉竟是马格韦契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影片将原作中的人生的无奈与无奈的人生淋漓尽致地再现于观众面前。

显然,“1998年版”有所不同。它既把握住了狄更斯原作的基本内核,同时又参照当代的社会现实对它进行了解构和重建;影片中所渗透的人生观照和哲理思索来源于狄更斯原作,但是所散发的鲜活气息更贴近于当下的生活。影片的故事背景由原著中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移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和身份也做了相应的变化:一心想通过做上等人博得艾丝黛拉欢心的铁匠匹普,被置换成了贫穷但有进取心的艺术家芬恩;遭受爱情打击而不能自拔的郝微香在影片中更名为黛斯摩,她比狄更斯笔下生活在阴暗、陈腐的萨提斯宅里的郝微香小姐更加年老和恐怖,她在荒废的佛罗里达庄园中几十年如一日地重温着同一支舞曲,长期沉迷于由《热情之吻》伴奏的表演之中;曾经秘密资助过匹普的逃犯马格韦契,在影片中变成了刺杀卡斯特罗家族犯罪头目的凶手劳斯汀。事实上,以上这一切,并不仅仅是时间与地点变更、人物名字与身份变化的表层问题,而已经内化为作品主旨的移位与重释问题,因为,影片借此揭示和展现了当代人在高度物质化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关系中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压抑、痛苦、变态以及精神上的迷惘、异化、焦虑和复归。

“1998年版”着力于寻找作品意蕴与当代社会现实的衔接点,用鲜活的现实生活诠释人类永恒的期望与困惑,这是一种重新阐释的方法;同时,这也便于影片适合当代观众,使他们能够产生一种更贴近自身生活的现实感,并借此吸引更多的观众走入电影院。电影是一种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的特殊艺术形式,它需要依赖于影院的票房收益来维持其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如何在适合公众需求与坚守审美品位之间寻找出一种适度的平衡,使拍摄的影片既具有娱乐观赏价值同时又不陷入媚俗的窠臼,这是电影从业者长期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在褒扬以传承经典为使命的“1946年版”的同时,也应该对“1998年版”的制作者们所付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人物的取弃与重塑

正如电影大师理查德·布鲁克斯所言:“小说和电影叙述故事的手段迥然不同。除非把书放在摄影机前,把文字一页一页地拍下来,否则,任何一部小说在改编时都必须改头换面。”② 当然,这种“改头换面”也必然涉及到作品中的人物。

就对原著人物的选择而言,《远大前程》的1946年电影改编版与1998年电影改编版表现出了相似的取舍倾向。围绕着对主人公精神历程的探索,这两部影片都相应地将原著中与主人公关系密切的一些人物纳入到音像叙事的框架之内:与匹普/芬恩(斜线后面的人名为“1998年版”中所改用的名字,下同)产生若即若离的爱情关系的女子艾丝黛拉,抚养匹普/芬恩长大的铁匠乔及其妻子,资助匹普/芬恩实现人生追求的逃犯马格韦契/劳斯汀,以匹普/芬恩作为复仇对象的疯女人郝微香/黛斯摩等。同时,两部影片也皆做了人物方面的大胆舍弃。比如,奥立克在原小说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由其展开的故事构成了小说故事框架的另一条线索,该线索作为对核心叙事进程的一个映衬,为小说营造了类似于侦探小说的多维发展趋向;但是,为了适应电影的有限容量及其叙事单纯化、情节明晰化的要求,两部改编片皆未将奥立克及其故事纳入音像叙事的框架。

然而,两部影片对具体人物形象处理与塑造的方式却有所不同。

在“1946年版”中,制作者承续了原著中人物夸张、漫画化的特点。在该影片中,集善良、质朴、木讷、保守于一身的匹普,一直处于道义与“不义”相互搏斗的心灵煎熬之中。影片通过摄影机的运动和画外音的使用,成功地将匹普的内心波澜“外化”于银幕之上:在道义占上风时,他给饥饿的囚犯马格韦契送去了食物;在“不义”居于主导位置时,他渐渐疏远了养育他的故乡和亲人。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视觉冲击力,亦提高了人物性格的明晰度。

“1998年版”在塑造人物时则更多地考虑了当代因素。在原著和“1946年版”中,匹普在逃犯马格韦契的资助下被送到伦敦接受绅士教育,而所谓的绅士教育,也仅仅是靠居住环境的改变、接受礼仪指导、参加上流社会的各种应酬来提高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这样的情节设置较为契合于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但对当代人来说就会显得空泛和陌生,因为,当代人更加崇尚个性的自由与张扬,更加珍视个体的奋斗与抗争。显然,“1998年版”中的芬恩形象,才实现了与当代价值观念的契合:他热爱艺术、热爱自由、崇尚独立、充满才情和激情;逃犯劳斯汀的资助是他成名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他还要依靠自己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艾丝黛拉是他在爱情上的追求,但不是他人生的唯一追求,他更热心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爱情与事业在他的生活中相互激发、相辅相成。在这里,芬恩展示出的主动挑战命运的精神,与原著及“1946年版”中匹普的处处被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老小姐的悲剧
郝微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中一生只想报复男人的变态老小姐,是一个悲剧色彩极浓的人物。
郝微香由于自己的情感被人玩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她的精神和心灵完全扭曲了。于是,她与世隔绝,还收养了一个小女孩,把她教养成专门玩弄男人的女子,还破坏养女的爱情,以便向世上的男人报仇雪恨。后来,郝微香终于良心发现,可是太晚了,她的养女已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而且还虐待她的男人。她毁了自己养女的幸福,最后,她发疯被大火烧死……
郝微香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从小丧母,父亲对她十分顺从,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孩。她父亲是乡绅,开了一家啤酒作坊,很有钱,自以为了不起,郝微香也是这样。她父亲死后,她继承了大笔财产,来献殷勤的人多了……后来,她身边出现了一个男人,那人对她大献殷勤。郝微香小姐从来未对谁动过情,所以一旦动起情便不可收拾,她把那人当成了白马王子。那人从她那里骗取了大量的钱。等到结婚的日子定好了,结婚礼服备办好了,蜜月旅行的行程也安排好了,参加婚礼的宾客也邀请了。然而在婚礼那一天,就是不见新郎的影子,只见他的一封信……原来那家伙是个大骗子!如此沉重的打击,谁也受不了,何况她是个娇生惯养的小姐?可是她的行为却让人心寒!她由于受不住打击,大病了一场。病愈后,她让整座宅第荒废,屋里的时钟都停在她接到那封信的时候,宴席上的摆设都原封不动,她自己一直穿着那套婚纱,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见天日,直到她死去……她要记住这一切,她恨世上所有的男人,可见她是一个心胸狭隘的、高傲的女人。她还特意收养一个养女,不惜牺牲她的幸福教她替自己报复男人,可见她是一个极有心计、铁石心肠的女人。
老小姐的遭遇本身是一个悲剧,她还亲手制造了一个悲剧,她的变态行为到她良心发现又是一个悲剧。然而,她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她曾经是一个向往美好爱情,热爱生活的痴情少女啊!是谁使她变成了一个仇视美好爱情,仇视生活的变态女人呢?爱情?郝微香由爱生恨,叫作爱之深,恨之切吗?有人说,她爱自己更多一点。她之所以恨得那么深,是因为她从来没被拒绝过,更没受过被人抛弃的耻辱,她是个娇小姐,从来都是她说一,别人不敢说二的,是她的心灵太狭隘了,她的占有欲太强了。也有人说,是她爱得太深了:她保留当年婚宴上的一切,是想记恨还是想停留在一个她的美好梦幻中呢?或许二者都有吧。
其实,爱情可以是蜜糖,也可以是毒药,关键看当局者的态度。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爱情呢?我想,爱情应该拿得起,放得开。否则,千万别动爱情!
同样的区别也表现在匹普/芬恩姐姐的形象塑造上。在原著和“1946年版”中,匹普的姐姐几近于虐待狂,她视匹普为生活的沉重负担,轻则大骂,重则棒打,最后在唠叨不休的抱怨声中撒手归天。而“1998年版”中的芬恩姐姐,则热情奔放、豁达开朗,她对芬恩关怀备至,在芬恩赴纽约去发展事业之后,她也因寻找爱情幸福而“失踪”。主动挑战人生的进取精神成了该影片中芬恩姐姐的性格主调。

当然,这两部影片的人物重塑也有不妥之处。比如,原著中的郝微香小姐是一个性格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突然而至的巨大精神打击使她灵魂扭曲、心理变态,但同时她性格中还有另外的一面,她的良心并未完全泯灭,她不忘以自己的财产资助社会生存中的弱者。但是,在“1946年版”和“1998年版”两部影片中,郝微香和黛斯摩小姐都仅仅被塑造成了一个变态的疯女人,因而也就削弱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致使人物形象有平面化与单向度之嫌。

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曾多次被搬上银幕,仅在有声电影阶段,该小说就至少被改编过6次(1934年、1946年、1949年、1971年、1974年、1998年),在这六部改编影片中,“1946年版”和“1998年版”受到了观众与评论家较为广泛的关注。《远大前程》的1946年电影改编版(本文简称“1946年版”)诞生于狄更斯的祖国英国,由大卫••里恩导演;而《远大前程》的1998年电影改编版(本文简称“1998年版”)则出世于大洋彼岸的美国,由阿方索••柯朗导演。两部影片皆沿用了小说原著的颇具反讽色彩的题名“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或译《伟大的期望》), 承继了狄更斯原作中对梦想走出生活窘境的下层人的理解、同情和对其梦想破碎的悲悯。

但是,与“1998年版”相比,“1946年版”在与原著保持契合与一致方面更加执著。大卫••里恩谈及该影片的制作情况时曾言:“在写剧本时,我们反复阅读了小说,并且给每一章列出了一个单线索的摘要,……电影中的实际场景是以这篇摘要为基础的。狄更斯的对话对于电影来说是完美的,几乎电影中所有的对话都是来自小说中。”① 对于大卫•里恩来说,经典是一种神圣的范型,他拍摄《远大前程》的目的是要传承经典,挖掘小说所包含的思想意义、社会价值和美学内涵,再现原作的精神内核。影片以主人公匹普为中心,让其周旋于郝微香的世界和马格韦契的世界,并最终在郝微香和马格韦契的相继毁灭中梦碎人醒,转了一个圈子又回到了起点。郝微香的世界封闭、凝固,但对匹普却有一种磁石般的诱惑力,因为那里有艾丝黛拉,有匹普渴望已久的爱情。受郝微香和艾丝黛拉人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匹普做上等人的愿望日盛一日,而这个愿望却是在他少年时代救助过的逃犯马格韦契的资助下得以实现。在这里,还隐藏着更深一层的纽带:罪犯康普生。是他,背叛了与郝微香的婚姻,郝微香在婚礼上苦等之时,他却挟裹钱物逃之夭夭,让郝微香承受了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也是他,把马格韦契拉下水,使其妻离子散,酿成终生难以挽回的大错。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郝微香的精神世界轰然坍塌,从此以报复男人来慰籍自己受伤的灵魂。尤其令人感喟的是,马格韦契资助的匹普曾一度是郝微香复仇行动中的猎物,而作为郝微香复仇工具的养女艾丝黛拉竟是马格韦契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影片将原作中的人生的无奈与无奈的人生淋漓尽致地再现于观众面前。

显然,“1998年版”有所不同。它既把握住了狄更斯原作的基本内核,同时又参照当代的社会现实对它进行了解构和重建;影片中所渗透的人生观照和哲理思索来源于狄更斯原作,但是所散发的鲜活气息更贴近于当下的生活。影片的故事背景由原著中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移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和身份也做了相应的变化:一心想通过做上等人博得艾丝黛拉欢心的铁匠匹普,被置换成了贫穷但有进取心的艺术家芬恩;遭受爱情打击而不能自拔的郝微香在影片中更名为黛斯摩,她比狄更斯笔下生活在阴暗、陈腐的萨提斯宅里的郝微香小姐更加年老和恐怖,她在荒废的佛罗里达庄园中几十年如一日地重温着同一支舞曲,长期沉迷于由《热情之吻》伴奏的表演之中;曾经秘密资助过匹普的逃犯马格韦契,在影片中变成了刺杀卡斯特罗家族犯罪头目的凶手劳斯汀。事实上,以上这一切,并不仅仅是时间与地点变更、人物名字与身份变化的表层问题,而已经内化为作品主旨的移位与重释问题,因为,影片借此揭示和展现了当代人在高度物质化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关系中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压抑、痛苦、变态以及精神上的迷惘、异化、焦虑和复归。

“1998年版”着力于寻找作品意蕴与当代社会现实的衔接点,用鲜活的现实生活诠释人类永恒的期望与困惑,这是一种重新阐释的方法;同时,这也便于影片适合当代观众,使他们能够产生一种更贴近自身生活的现实感,并借此吸引更多的观众走入电影院。电影是一种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的特殊艺术形式,它需要依赖于影院的票房收益来维持其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如何在适合公众需求与坚守审美品位之间寻找出一种适度的平衡,使拍摄的影片既具有娱乐观赏价值同时又不陷入媚俗的窠臼,这是电影从业者长期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在褒扬以传承经典为使命的“1946年版”的同时,也应该对“1998年版”的制作者们所付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人物的取弃与重塑

正如电影大师理查德·布鲁克斯所言:“小说和电影叙述故事的手段迥然不同。除非把书放在摄影机前,把文字一页一页地拍下来,否则,任何一部小说在改编时都必须改头换面。”② 当然,这种“改头换面”也必然涉及到作品中的人物。

就对原著人物的选择而言,《远大前程》的1946年电影改编版与1998年电影改编版表现出了相似的取舍倾向。围绕着对主人公精神历程的探索,这两部影片都相应地将原著中与主人公关系密切的一些人物纳入到音像叙事的框架之内:与匹普/芬恩(斜线后面的人名为“1998年版”中所改用的名字,下同)产生若即若离的爱情关系的女子艾丝黛拉,抚养匹普/芬恩长大的铁匠乔及其妻子,资助匹普/芬恩实现人生追求的逃犯马格韦契/劳斯汀,以匹普/芬恩作为复仇对象的疯女人郝微香/黛斯摩等。同时,两部影片也皆做了人物方面的大胆舍弃。比如,奥立克在原小说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由其展开的故事构成了小说故事框架的另一条线索,该线索作为对核心叙事进程的一个映衬,为小说营造了类似于侦探小说的多维发展趋向;但是,为了适应电影的有限容量及其叙事单纯化、情节明晰化的要求,两部改编片皆未将奥立克及其故事纳入音像叙事的框架。

然而,两部影片对具体人物形象处理与塑造的方式却有所不同。

在“1946年版”中,制作者承续了原著中人物夸张、漫画化的特点。在该影片中,集善良、质朴、木讷、保守于一身的匹普,一直处于道义与“不义”相互搏斗的心灵煎熬之中。影片通过摄影机的运动和画外音的使用,成功地将匹普的内心波澜“外化”于银幕之上:在道义占上风时,他给饥饿的囚犯马格韦契送去了食物;在“不义”居于主导位置时,他渐渐疏远了养育他的故乡和亲人。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视觉冲击力,亦提高了人物性格的明晰度。

“1998年版”在塑造人物时则更多地考虑了当代因素。在原著和“1946年版”中,匹普在逃犯马格韦契的资助下被送到伦敦接受绅士教育,而所谓的绅士教育,也仅仅是靠居住环境的改变、接受礼仪指导、参加上流社会的各种应酬来提高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这样的情节设置较为契合于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但对当代人来说就会显得空泛和陌生,因为,当代人更加崇尚个性的自由与张扬,更加珍视个体的奋斗与抗争。显然,“1998年版”中的芬恩形象,才实现了与当代价值观念的契合:他热爱艺术、热爱自由、崇尚独立、充满才情和激情;逃犯劳斯汀的资助是他成名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他还要依靠自己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艾丝黛拉是他在爱情上的追求,但不是他人生的唯一追求,他更热心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爱情与事业在他的生活中相互激发、相辅相成。在这里,芬恩展示出的主动挑战命运的精神,与原著及“1946年版”中匹普的处处被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本文标题: 外国小说里说的老小姐到底是什么意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23352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想写纯文学作品,写了一篇4700字的小说,不知道文笔咋样闺蜜暴富后会愿意给你钱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