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世界感染了一种怪病,生命被平等地降临在每一个物品上」为开头,写一个惊悚脑洞故事

发布时间: 2022-09-16 20:01: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81

大家帮忙找几个恐怖片儿,必须是世界最最最恐怖的我是帮朋友找的,什么鬼娃娃花子,咒怨,还有午夜凶铃,都当动画片看!那就看既惊悚的又...

如何以「世界感染了一种怪病,生命被平等地降临在每一个物品上」为开头,写一个惊悚脑洞故事

大家帮忙找几个恐怖片儿 必须是世界最最最恐怖的

我是帮朋友找的 什么鬼娃娃花子 咒怨 还有午夜凶铃 都当动画片看!
那就看既惊悚的又考脑子的。。。

《伊甸湖》 2008年英国电影。 据说里面有个是《黑暗侵袭》的摄像还是怎么地。 对于孩子的纵容确实值得父母烦死啊。氛围营造的很好,但是不适合重口味的人看。

《捉迷藏》 2005年美国电影。 在美国萝莉的演技永远是最棒的....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创伤,因此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查理。
《死寂》 2007年美国电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恐惧点,我的最大的缺口就是娃娃,可能是小时候看《鬼娃》留下的阴影。 全片亮点在最后几秒。 话说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恐怖的歌谣?!我记得《猛鬼街》也是童谣来的。

《孤儿》 2009年美国作品。 没有血腥镜头,没有恐怖画面,但是令人颤抖到脊背发凉。 另外又一次证明了母爱的伟大与男人在恐怖片里的无能= =。。。 另外小萝莉都不可信
《影子写手》 根据罗伯特·哈里斯的小说《枪手》改编。 主人公在整部影片里都没有名字。只有ghost作为代名词。 他只是一个推动剧情发展的符号。他与这个故事无关。但故事因他连接起来。 片子与《禁闭岛》算是同期上映。我总觉得两者有相似的感觉。都发生在一个小岛上。很好看的政治惊悚片。 前两个小时都在为最后的十分钟做铺垫。影片的最后一个空镜才回归到了波兰斯基的风格。

《一级恐惧》 1996年美国电影。 不多说。自己评价。但是…… 不要让善良蒙蔽了双眼。

《时空罪恶》 2008年西班牙电影。 又一次印证了西班牙惊悚片的强大= = 如果喜欢《恐怖游轮》那个轮回式的可以看看这个。这个很有趣。 一段时空。三段罪恶。 最后一个摇镜头。三个“主角”出现在同一时空里。令人哭笑不得。 PS. 有裸女镜头!!西班牙大美女!!

《心慌方》 系列又称《异次元杀阵》 1997年加拿大电影。 有一点血腥。我影响最深刻的一句词就是。每个人都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却不问为什么。结果造出了这么一个杀人工具。

《未麻的部屋》 1997年今敏作品。 今敏大师的作品通常会将现实与虚幻相结合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尽管这路可能不是我想要的。但那又如何?我就是我。是一粒尘埃也好。一个浩瀚星球也好。就像马雅可夫斯基说的。人总要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好的剧本就是你猜得到结局却猜不到全部。

《双瞳》 2002年香港电影。 我个人认为是中国最好的恐怖惊悚之一。感觉上像极了中国本土的《七宗罪》。但是主题却比它深刻。也是《佳片有约》特邀嘉宾索亚斌力推的电影。 有爱不死。

《假面》 2007年韩国电影。 当他们飞跃桥面的那一瞬间。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爱。 盖片中的悬疑。

《神探》 2007年杜琪峰韦家辉作品。 结局并不难猜。只是难得的优秀港片值得放上来。 里面也有提到“七宗罪”。

《十二宫杀手》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2007年美国大卫芬奇作品。 这部电影总能让人想起韩国的《杀人回忆》。有人说这是芬奇最好的电影。有人说芬奇不愤青了而且背叛了自己。 其实我觉得有那么部电影能让你经常想起来并且慢慢回味的话。也就可以了。 我觉得如果知道了凶手是谁反而就没有意义了。 在冯恩家地下室那段气氛实在是太好了。 关于那些坚持不下来的事情。就只能在历史里尘封了。
《十二只猴子》 本影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179位。 1996年美国电影。 如果你痴迷于time travel那你一定知道那最大的悖论。 你相信时空穿梭么? 我宁愿我们杀死的是平行世界祖父母。而不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未来。 很好的时空穿梭电影。
《迷雾》 2007年美国电影。 这简直是对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极大讽刺。强烈推荐。完全反主流行为。 史蒂芬·金的小说值得我们拜读一下。 人性就是一团迷雾。你总在对与错之间徘徊。然后怅然若失。

《沉默的羔羊》系列 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26位。1991年美国电影。 根据著名小说家哈里斯·托玛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刻反映美国社会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影片故事继承了好莱坞恐怖片的传统。然而影片的叙事方式却突破了恐怖片的模式。它颇具匠心地将恐怖片与侦探片巧妙地结合成一体。

《11:14》 03年美国电影。 黑色幽默非线性叙事的典范。 不算惊悚不算恐怖很轻松很可笑。 互为因果的多线叙事。让你看完恍然大悟。

《水果硬糖》 2005年美国电影。 只有两个演员。 优等生凶猛。萝莉威武。 最后结局值得打个问号。

《七宗罪》 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27位。1995年美国电影。 在我眼里这是最盛大的一次谋杀。倍感神圣。 我们都是俗人。我们避不开罪恶。大家都有。因而就不叫罪了。 「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又怎样。

《八面埋伏》 2004年美国电影。 之前一直忽略了这个片子。 女人的弱点是相信男人。男人的弱点是低估女人。

《生死停留》 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2005年美国电影。 一部大多数人看了影评才能看懂的电影。生与死之间的停留。是对自我的忏悔。对尘世的留念。然后这一切化作了梦境变成了自我的救赎。 真假幻化的很好。
《寂静岭》 2006年美国电影。 电玩游戏改编。
《狙击电话亭》 2002年美国电影。 一个小小的电话亭。这样一个场景你能想到什么? 我只能感叹编剧无敌!

《死亡幻觉》 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143位。 2001年美国电影。 这电影不登陆外国官网是看不懂里面深刻内涵的。关于原宇宙和离线宇宙的假想。我开始以为和《生死停留》很像。才发现我错了。 不管怎么理解。其实高深的真相并不重要。 当我们坦然的接受了青春期中的那些叛逆、猖狂、放纵之后。学会了面对未来的寂寞与艰难。这时你才真的成人了。

《闪灵》也是斯蒂芬金的作品。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48位。 1980年美国电影。 号称恐怖片最经典之作。 有人评价与之相比日本恐怖片全体不值一提。真正的恐怖纯属心灵的恐怖。完美到无话可说。 因为洞察人性所有的弱点。库布里克让我们颤抖绝望。

《玩命记忆》 2006年美国电影。 故事是好的。用一点一点记忆的复苏来揭示人性,每一段记忆的复苏都让剧情真相急转。 但是拍摄的让人觉得无聊了些。忍不住想快进。
《红辣椒》又名《盗梦侦探》 2006年日本影片。今敏作品。 我们的成长是吃掉了多少的梦想。我们的现实又是被多少梦想吃掉。我想这世上的梦总是存在着无数巧合。电影或者生活本身就是在兢兢业业造着自己遥不可及的梦。
《第六感》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136位。1999年美国电影。 不可否认的好电影。虽然本人看到一半就猜到了结局。- -

《1408幻影凶间》 2007年美国电影。 其实很惊悚。但是很深刻。 史蒂芬·金的小说值得我们拜读一下。 官方证明此影片有4个版本的结局。

《人兽杂交》 2009年美国电影。 《心慌方》导演文森佐·纳塔利又一大作啊。估计也是奔着系列剧去的。 剧情扑朔迷离不说。以为是灾难片。结果。。**到我们情何以堪啊。 正所谓不看不知道what the ****.. 但无论是就《心慌方》还是《巴黎,我爱你》中的“玛德莲娜区”都逊色不少。 它的上映刚好也是对人兽杂交提案扇了重重一巴掌。值得一看。

《记忆碎片》 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31位~~~ 2000年美国诺兰导演作品。 彩色画面为倒叙。黑白画面为正叙。片段式叙述。重新在脑海中的剪辑穿插。让你一点都不觉得看电影是一种放松。那简直是脑细胞的告诉消亡。不坚持到最后一秒你永远不知道真相。

《非常嫌疑犯》 1995年美国电影。 这算高智商犯罪片。我觉得跟《一级恐惧》一个宗旨。但是表现的比较平和。这个人讲故事的能力非常强。 建议很少看这类影片的人先看这部。

《电锯惊魂》系列 《电锯惊魂1》 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2004年开始制作的美国系列电影。目前发行了7部。 前三部值得一看。后面就越来越来越来越往恐怖片发展了。不推荐。

《致命ID》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2003年美国电影。 如果你对多重人格产生好奇。欢迎围观。目前没有可以超越的。

《禁闭岛》 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243位~~~ 2021年美国电影。 把它跟《第六感》和《小岛惊魂》放在一起。剧情和拍摄必定更胜一筹。 推荐原著小说。着实是给你下了各种套啊。

《风声》 2009年中国电影。其实把。当时看的时候挺震撼的。 国产电影需要我们的支持!!

《梦之安魂曲》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61位。 2000年美国电影。 这不是一部在逻辑和编剧上十分出彩的电影。 但是想要推荐给大家。简直是身心上的震撼。 从剪辑到配乐。每一个特写镜头。每一段小提琴独奏都那么令人撕心裂肺。 沉沦沉沦沉沦。那些相爱而不相干的灵魂。

《蝴蝶效应》 2004年美国电影。 难得的爱情惊悚悬疑片儿。 我唯一能做的最爱你的事情。就是让你远离我。

《致命魔术》 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71位。 2006年美国诺兰导演作品。惊悚悬疑作品美国作品是旁人超越不了的。 前一个小时比较闷。但是后面高潮不断。最后有些科幻。 影片的最后让人脊背发凉。没有善与恶。只有真实。

《惊魂记》又名《精神病人》希区柯克1960年作品。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25位。 黑白电影。说实话要是看了后期惊悚片的人可能会看不下去早期大师的开山作品。全身心投入到电影当中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浴室杀人场景用了78刀快切。一点儿血腥镜头没有。当年却让很多人在一段时间内不敢进浴室洗澡。
《万能钥匙》 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2005年美国电影。 这电影着实让我捏了一把冷汗。是对信则有。不信则无最好的诠释。
《搏击俱乐部》 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14。 1999年美国电影。 个人觉得是《一级恐惧》的强化版。《机械师》《致命ID》等的地基。诺顿啊。!! 另外。大卫芬奇埋帧的功夫让我们情何以堪。卡帧卡的我眼睛都花了。最后一幕竟然是。 You met me at very strange time in my life.

《小岛惊魂》 2001年美国作品 不多说了。大家都说烂了。 向《第六感》致敬的作品。剧情可信度更高。疑点更少。
《机械师》 2004年美国电影。 男主角为此减肥之心血让人感动不已。 坦然面对你自己。无论现实与否。

《致命切割》 2009年泰国电影。 《假面》的模仿作品。十分成功。我认为能超越原作。画面清新唯美之程度让你忽略掉了所有血腥。 让这一切罪恶随着我的死被湮灭把。

《盗梦空间》又名《奠基》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9位。 2021年7月16日美国上映。诺兰新作。 这个电影的构思让我想起了《入侵脑细胞》。也想起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的一个故事。 最终的答案在影片结束后的字幕当中。

《致命游戏》又名《心理游戏》 1997年美国电影。 伟大的结局。伟大的史蒂芬金。 导演一而再再而三的吊着观众的胃口。你以为发现了真相结果它却是个 。

《源代码》2021年美国邓肯琼斯作品。 电影的拍摄手法没有什么特别的。有些特效还是略显粗糙。但是剧本的牛逼就决定了他的起评分。加之演员出色的演技。就像那个著名悖论。你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这样就不会有你。没有你没人杀死祖父。所以总会有人阻止你杀死自己的祖父。或者你杀死的是平行世界的祖父。 我们宁愿相信存在平行世界。也不愿相信我无法拯救心爱的姑娘。

《秘窗》 2004年美国电影 改编自斯蒂芬·金小说《午夜四点》。德普精彩演绎心理悬疑惊悚片。作家雷尼(约翰尼·德普)因妻子出轨而来到一个湖畔小屋疗伤创作。当他身陷痛苦泥沼中难以自拔时。一系列不合逻辑的怪事突然出现...

《异次元骇客》 1999年美国电影 套层结构。神秘。复杂。现实。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世界。三个世界相互堆叠。如果真实来源于虚拟。如果界限早已模糊。的确算得上是一个梦魇。

《穆赫兰道》 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2001年美国电影。 经典之中的经典。被称为最高智商电影。 片子的每一个独立的片段都看得懂。但是如何连接却完全没有头绪……总之。很厉害的一部电影!

《恐怖游轮》 被公认为14部高智商电影之一。 2009年英国、澳大利亚电影。 故事讲的是一个亡灵试图在死神面前做无谓的挣扎。深陷于由自己的意念营造出来的炼狱里受苦。 这电影让我想起了西西弗斯。是轮回本身就无奈地存在。还是我们心甘情愿的陷入轮回。

《黑客帝国》 本片在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22位。1999年美国电影 视觉的盛大享受催促着人们的肾上腺素。而颇具哲学意味的故事体系又深深吸引了广大观众。“矩阵”概念的提出。有着超出技术上个的更多隐喻。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吗。我们是不是活在矩阵里。或者说我们是不是也只是一道程序。

《V字仇杀队》 2006年美国电影 故事发生在虚拟的未来世界。那时的英国变成了一个由独裁者萨特勒所统治的法西斯集权主义国家。人民生活在残暴的统治下。疾病、饥荒、灰暗。且秘密**无处不在。在这里。外国人、同性恋者和反对人士都会被抓入集中营处死。

《老男孩》 2003年韩国电影 作为“复仇三部曲”的第二部。《老男孩》依然延续了前一部为挚爱的人而复仇的主题。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然而通过真实影像表现出来的影片。不仅从视觉上更从道德上挑战着观众的心理极限:**、剪舌头、活吞八爪鱼……会有人觉得恶心。也会有人对本片爱不释手!

《黑天鹅》 2021年美国电影。《黑天鹅》导演用充满了心理暗示和线索的镜头讲诉了这个关于人格分裂的心理惊悚故事。剧情非常饱满。充满激情的告诉观众光荣与黑暗的荒谬。 优美地将暴力元素铺排在整部电影里。并用漂亮的芭蕾作为外壳。《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那个12岁的小娜塔莉如今已经出落得如此清纯动人。这部电影无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剧情的设计都堪称一流!

《告白》 2021年日本电影 2021年年度十佳电影之一。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观看的两个小时时间里。你会被一帧帧完全颠覆你人生观的画面和一句句跳过骨膜直接刺进脑干的对白灭顶。独特的叙事手法。日本电影独有的细腻表述方式。都会让你在电影放完之后分不清自己眼前的世界是否是真实的世界。【不得不说这是楼主最推崇的一部电影。可能是因为偏爱日系推理。

《肖申克的救赎》IMDb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电影! 1994年美国电影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 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 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记忆裂痕》又名《致命报酬》、《空头支票》 2003年美国电影 该影片是由著名的好莱坞华人导演吴宇森指导。 迈克·简宁斯正在被追杀。但是他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追杀。作为一名受雇于致力于顶级机密项目研究的高科技公司的计算机天才。简宁斯在每做完一个项目后。都会按例行惯例接受短期的记忆删除程序。其目的就是...

《变脸》又名《夺面双雄》 1997年美国电影 该影片是由著名的好莱坞华人导演吴宇森指导。 警探西恩自愿取下自己的脸皮。换上杀手凯斯特的脸。以打入敌人内部。没想到凯斯特也换上了西恩的脸。摇身一变为FBI探员……

《七磅》 2008年美国电影 《七磅》开头所有人都看不懂。但是请坚持到最后。你会深深地感动! “上帝用7天创造世界。我用7秒钟。就毁灭了自己。” 一份重达七磅的救赎。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本·汤姆森与观众一同探寻生命的意义。

《香草天空》 2001年美国电影 卡梅隆·克罗的这部影片似乎特意要拍出些道理寓意出来。它讲述了一个几乎什么都不缺的男人。他自以为什么都不缺了。但生活却让他尝到了丧失一切的苦痛滋味。《香草天空》你看一遍。未必能看得懂。因为你第一次看的时候。情节的逆转与变换太快了。让你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刚刚建立起来的看法又被后来的情节推翻了。

《猫鼠游戏》又名《逍遥法外》 2002年美国电影 莱昂纳多与汤姆汉克斯的斗智斗勇。弗兰克是FBI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通缉犯。他的犯罪手段神通广大。伪装身份的能力超乎常人。全美各地几乎都留下他的犯罪足迹。乔装医生、律师、飞行员。统统都是他曾经的身份。当然。弗兰克凭着这个“本领”。骗取了高达几百万的金额。

《楚门的世界》 1998年美国电影 黑色喜剧《楚门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同时也因触及到当今最敏感的社会问题而备受瞩目。

《火柴人》 2003年美国电影 主人公罗伊是一名患有精神强迫症的骗子。他和野心勃勃的搭档弗兰克联手。经营着小打小闹的骗子生涯。依靠罗伊高明的骗术。屡屡有人受骗上当。

《第九区》 2009年美国电影 《第九区》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有关外星人在地球的科幻电影。由尼尔·布洛姆坎普执导。“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监制。对于男主角威库斯来说。这个世界上似乎只有一个地方能够为他提供一处安身之地了。那就是第九区……

《无耻混蛋》 2009年美国电影 《无耻混蛋》的故事结构由五个章节组成。昆汀表示:“电影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有着含糊暧昧的不同——视觉上的和感觉上的。它们每一个在风格上都是不一样的。

下面把14部高智商影片整理出来。
----------------
No.1穆赫兰道 Mulholand Drive 《穆赫兰道》可以算是每个悬疑片爱好者必观影片。和很多悬疑片一样,电影开头都有很不起眼的细节提示,但本片的细节提示可以算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了——就是那一个谁也不会注意到的细节,竟然是全片的最重要的地方,这个细节还让我想起了爱因斯坦曾说过的一句话:“第一句话错误,整个假设失败。”(不能说太多了)而且这部电影也不是普通的在情节上或结局上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它更是一种学术上的严肃的研究,关于梦境。这在我看来,确是大卫林奇最好的电影。
No.2 电锯惊魂1 Saw1 要论结局最让人震惊的,《电锯惊魂》以绝对优势当选。最开始我是以为这是恐怖片,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恐怖片。反而我们能看见John作为一个“痛恨杀人犯”的杀人犯的用心良苦,在这一点上,毋宁说他是一个拯救者。后面几部也还不错,但明显逊于1。 P.S:这部的大名就如雷贯耳了,不但是惊悚片中必提之作,也是小电影乐於恶搞的对象,当然知道它的成功,但本人对惊悚片一向有心没胆、轻易是不敢看的,所以这部一直就候着。
No.3 恐怖游轮 Triangle 洁西游艇出海游玩,但她总有一种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感觉。果然,游艇遇到了风暴,于是所有人只好换乘了一辆刚好路过的大游轮来保证安全。可是洁西深信她曾乘坐过这辆大游轮,船上的钟突然停止了,一些恐怖的事情接踵而至……
  《恐怖游轮》是所有悬疑片中情节最复杂的,但又似乎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在看它的过程中,你的大脑不得不飞速运转,才能理清全片的结构。
No.4 致命魔术 The Prestige 《致命魔术》,2007上映的美国电影。其讲述的是在魔术产生盛行的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两位极有天赋的年轻魔术师、两个好朋友,罗伯特·安吉尔和阿尔弗雷德·波登。两个人因为互相嫉妒猜疑,而成了势不两立的对手,他们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是那个时代的第一魔术师的故事。
  《致命魔术》的结局很有震撼力,一开始还真想不到。但其实片中很多地方都揭示了这个结局,但也许由于一种惰**,也没多想。所以大家看悬疑片还是要多想想。
NO.5 万能钥匙 The Skeleton Key 年轻的姑娘卡罗琳(凯特•哈德森 Kate Hudson 饰)受雇于老妇人维奥莱特(吉娜•罗兰兹 Gena Rowlands 饰),前往她家照顾她卧病在床的丈夫本(约翰•赫特 John Hurt 饰)。维奥莱特的大房子坐落于以神秘习俗和宗教仪式闻名的地区,卡罗琳刚到这里就觉得阴森诡异。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卡罗琳渐渐对这件大房子和古怪的维奥莱特起疑。一次偶然,她从维奥莱特那里得到了一把万能钥匙,用它可以打开这座大房子的所有房间。当卡罗琳走进了隐藏在顶楼的房间时,她看到了令人惊悚的一幕,直觉告诉她,本的卧病在床和维奥莱特以及这间房间有着莫大的关系,她决心揭开这个迷!
  《万能钥匙》,如果没有这个结局,那么这其实是个挺俗套的故事,但只要你看了结局你是绝对不会后的。

NO.6 死亡幻觉 Donnie Darko 《死亡幻觉》(Donnie Darko)是一部2001年推出的美国心理惊悚、科幻电影,由理查·凯利(Richard Kelly)编剧和执导。故事叙述一位名叫东尼·达克(Donnie Darko,与电影原文标题相同)的青少年,在一个拟人化兔子的怂恿下,做出一些为了要拯救世界的破坏行为。本片在美国上映时票房不尽理想,但在DVD租售市场却表现相当优异,目前被认为是一部另类经典作品(cult classic)。
No.7 致命ID Identity 惊悚剧情类型的电影看多了,《致命ID》当之无愧是其中最好的,总之,看本片心情是相当的纠结:从肯定A是凶手到肯定B是凶手到肯定C是凶手到肯定D…最后不知道谁是凶手,最后的最后以为就是那样了,最后的最后的最后又再一次深深的震惊了。
NO.8 记忆碎片 Memento 《记忆碎片》注定不是一般的作品,电影故事其实不太复杂,但很难看懂,这是由于它采用两条平行故事线,一条倒叙,以彩色呈现,另一条顺叙,以黑白呈现,两条线每隔几分钟穿插一次,直至片尾天衣无缝地与片头衔接在一起(观看者可注意何时衔接到了一起)。
NO.9 十二宫 Doziac 大卫·芬奇的《十二宫》完美地描述出来一场让人惊恐的心理战,对手则是美国历史上最聪明、最难以捉摸的系列杀人犯。 NO.10 生死停留 Stay 《生死停留》是一部需要仔细斟酌的影片,每字每句,每事每物.哪怕你有一点的大意便会失去感觉,不知其意.影片中更多的运用了暗示,铺垫等表达手法.在影片结束的刹那一切谜底都被揭开,而新的迷团又马上降临了。
NO.11 七宗罪 Se7en 《七宗罪》:凶手宣称自己的“伟大杰作”仍会完成,在警方的严密看管下,插翅难飞的杀人犯又能做什么呢?结局大大出乎人的意料。 P.S:算是犯罪类片子的开山鼻祖了吧,Pitt和Freeman的配合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NO.12 搏击俱乐部 Fight Club 《搏击俱乐部》:人性的黑暗与压抑,充满暴力的拍摄镜头,过程时时震撼人心,直到最后一刻,所有谜底揭开,你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骗局。
NO.13 禁闭岛 Shutter 《禁闭岛》:小岛关押着精神病患者,一名高智商调查员,想要揭开岛上人体实验的黑暗内幕,却难以想象自己原来是... NO.14 盗梦空间(奠基) Inception 把穆赫兰道、搏击俱乐部、十二宫、禁闭岛给补齐了,才发现类型上虽然有相似之处,但精彩程度上,Inception还是远远超过了他们,如果说这几部还玩着窥探人物心理、分析人物精神状态的个人把戏,那么Nolan建立的这个完整逻辑规则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潜意识世界,就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了。

No.1 穆赫兰道 Mulholand Drive

No.2 电锯惊魂1 Saw1

No.3 恐怖游轮 Triangle

No.4 致命魔术 The Prestige

NO.5 万能钥匙 The Skeleton Key

NO.6 死亡幻觉 Donnie Darko

No.7 致命ID Identity

NO.8 记忆碎片 Memento

NO.9 十二宫 Doziac

NO.10 生死停留 Stay

NO.11 七宗罪 Se7en

NO.12 搏击俱乐部 Fight Club

NO.13 禁闭岛 Shutter

NO.14 盗梦空间(奠基) Inception
世界上没有最恐怖,只有更恐怖,一看你就是小白
《致命幻觉》,有想法的~
最最最恐怖的都给禁了

一个人活在世上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二十几年了,我真的很想知道人活一世除了吃饭,睡觉,工作,因得到他人付出的爱而给予回报........等琐碎的事,其真谛到底是什么?希望大家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可以从无论是广义或是狭义的方面来加以诠释)我将万分感激,谢谢!
人究竟活在世上是为了什么?
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理解与认识,是有意义的。

对于人生的观察或看法,各人有其不同的观点,约略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浑浑噩噩的人生,他们是不注意人生,不理解人生,只是糊糊涂涂的生,懵懵懂懂的死,例如愚夫愚妇之类;第二种是模棱两可的人生,对人生的道理认识不清,自己没有主见,这样不差,那样亦好,例如「五教同源,九流合一」之类;第三种是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的人生,对人生的道理,各持己见,如盲人摸象,不得其真,例如哲学家的唯心唯物,宗教家的崇梵崇帝等等;第四种是洞达实相的人生,由于修养而彻悟人生的本体,了知人生究竟是甚么一回事,例如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佛,自从菩提树下,夜观明星,朗然大觉,彻知宇宙原理是缘起无尽,人生真相是业力轮回的顺生与还灭而已。

现在再来说明佛教对于人生现象的分析与原理的观察,大约可以分成四项:

一、短促的人生

人生是短促的、有限的,这句话是谁也知道。普通一般读书的学者,对人生短促的见解,也有见之于文字的。如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就是说明人生不是长命永生,而是短促的有限。李太白有一首诗中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这也是形容人生的短促,早上是一个妙龄少女,晚上就变成白发皤皤的老太婆了。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白驹是代表日影,人生一世,如在壁隙中看日影似奔马地闪过,比李太白的朝丝暮雪更跑得快了。但比起佛家修道者对于人生体验的速度,则尚觉不如;怎样见得呢?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问诸沙门曰:人命几何?沙门答曰:数日之间。佛曰:子未知道。又一沙门答曰:饮食之间。佛曰:子未知道。又一沙门答曰:呼吸之间。佛曰:善哉!子知道矣!修道者能够体察到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间,所谓「口气不来,便是来生」,他为争取时间用功,向道之心才会慰切而勇猛精进,迅速地获得道业上的成就。

佛教对人生基本的观察,如小乘佛教的三法印,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前三法印是说明世间法的生灭无常,苦空无我,也是显出人生短促的真理;了知人生短促,争取时间,勤求为道,断惑证真,就可以达到「涅盘寂静」的出世的解脱境界。因此佛教体察人生无常、无我、苦空的短促,它的正义是要人提醒警觉,赶快修善,不把时间虚弃,空过一生,并非因说时间短促,而叫你于此世界不感兴趣,生起消极厌离的短见,走上逃避现实的行径。

二、多苦的人生

人类共同的心理,都是贪生怕死,爱乐厌苦的;但事实上,人类偏多痛苦,虽然亦有快乐,而那些快乐都是暂时性的,或乐极生悲的。人生到底有甚么痛苦呢?照佛陀的体验,有三苦和八苦、无量诸苦。三苦之一是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二是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三是行苦,行是生灭迁流之义,由世间诸法的迁流无常,不能久留而生的苦恼。八苦,一是生苦,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如小孩落地便哭,因风触身,犹如刀割。二是老苦,年龄渐老,鸡皮鹤发,行步龙锺,对于人生已无乐趣。三是病苦,病魔侵袭,辗转床第,痛楚呻吟。四是死苦,死神光临,世间万般,皆带不去,一身业障,随之受报。五是爱别离苦,自己所爱的人物和财物,生离死别,终归于空。六是怨憎会苦,可怨恨、可憎厌的人,不欲见到,偏偏会遇。七是求不得苦,物质的欠缺,精神的需要,都不如意,痛苦横生。八是五蕴炽盛苦,是肉体与精神都有毛病,使身心炽然,热恼煎逼。这八苦是从果报上说的,人生不论是谁,过去造了业因,今世是谁都难免要受此八苦的煎熬与磨折。

人生从所造的业因上说,还有五欲的痛苦。五欲分有内外两种:外五欲是眼贪好色,耳耽妙声,鼻爱名香,舌嗜上味,身触细滑,求之不得,烦恼既多,苦闷尤甚;内五欲是饥思食渴思饮的食欲,贪图金钱的财欲,希求美艳的色欲,爱好赞誉的名欲,贪图安逸的睡欲。人人都有这些不同的爱好,如果达不到欲望,自然亦是痛苦。这种种痛苦,都是人生避免不了的事实,所以佛教说人生是苦多乐少。但若研究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佛说很简单:是每人过去有了烦恼,造了恶业之因,现在才感受这身心上的苦报;若我们要未来不受苦报,必须现在修习善道,种了好因,将来就能离苦得乐,舍去劣报,转成胜身。因此佛教阐明人生的多苦,是要人了知人生的缺陷,进而改造为身心的美满,不但美化身心,还要净化国土;而不是教人因多苦而厌离人世,逃避现实,消极自了。故以佛教多谈人生苦、空、无常、无我,而错认佛教是厌世的宗教,那是极不正确的错觉。

三、还债的人生

还债的人生,是说明现实的人生,是来偿还过去的业债,也可以叫做「受报的人生」,或「因果的人生」,因人生的受报,是必要从因果的理则,才能说明;而且这因果不是只谈一世二世,需要广明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透过生前和死后,因果的理则不断不绝地继续下去产生善因善果,或恶因恶果。明白地说:就是前生的善恶业因,成为现在的善恶果报;而现在的善恶业因,又成为未来的善恶果报。所以因果经中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但在这些不断相续的业因业果上分析,还有引业与满业,共业与不共业的不同。引业,是被过去已做的业因所牵引,你过去是做人道的业因,今生就被牵引到人道的果报中来,做其他天道或畜道等的业因,今生就被牵到天道或畜道的果报中来;但是虽然生到人道,同样的人而有智愚、强弱等差别,同样是天人,有胜劣、高下等不同,同样是畜类,有美丑、寿夭等区别,这便叫做满业,因填满这果报身体的内容,却随著各人前世做的各别不同的业因,而受著差别各异的享受。说个譬喻,引业好似画师绘出一副模型的轮廓,满业就如画师在模型的轮廓中填上种种不同色彩的花纹和润饰,技巧不同,胜劣判然。

至于共业不共业,是因前世各人所造的业因,有共同相似的地方,故今世各人感到依住的果报亦相似相同的。如大家住在一个地方,所受环境的好坏亦多是一样的相似相同,这叫做「共业共报」;虽然依报的住处相似相同,而各人的正报身体,贫富悬殊,苦乐回别,这叫做「别业别报」,就是由各人过去所造的业因各别有自,故现生的受果亦判如天壤了

然而,或有人会怀疑:因果之理如可信,为何世间有些做恶之人而不受罚,反而境遇甚好?而做善之人未见受赏,反而境遇坎坷、穷愁潦倒呢?这在佛教,已有「四时不同的业报」来解说:

(一)现业现报:这是现在造下业因,现生即受果报,如人年轻勤劳事业,年老成为富豪。或去年杀害于人,今年即被人所杀。此顺现报,容易信解。

(二)现业生报:这是现在作业,来生受报,因缘未熟,不能即受。如现在做善受苦,因其过去所作业因之恶缘已熟,故先受苦报;而今生所修之善因,善缘未熟,故须待来生受报。如颜回仁德而不寿,盗跖凶残而长年,非如此不能解疑。反之,现在作恶而受好报,其理亦是如此,因他过去世曾修善行,今生始受好果,现在所作恶因,要在来生才受恶报。如瞽叟生舜,尧生丹朱,其中便含有复杂的因缘果报的成分。

(三)现业后报:这是现在作善作恶,因缘未熟,不但现在来生未见受报,可能过了很多生很多世之后才受报。因业种子藏在阿赖耶识中,缘缺未熟,久久始受,即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四)不定业报:这是三世受报,不定时期,且是否要受,尚未可定。如造了重业的人,应要受极重之恶报,但因他中间遇了极善之缘,悔过忏罪,多作好事,业报虽难抵消,而已时时减轻,再后会弄到「重业轻受」,或以法力加持转变定业,甚而不受。此非推翻因果之理,实亦因果理中特殊变化的情形。在阿含盐喻经中说:如人做了重业,如果他能忏悔修善,又有长的时间许可他改往修来,重业便能渐渐消去。如一大包盐放在小水中,其味盐苦,若许以时间每天渗水一勺,渗得久了,已成大水,盐味完全化淡,是不无可能的。

从三世受报的人生看来,我们来作人,便是来还债的,所以人生父母、子女、夫妇、戚眷的关系,亦是一种债务的关系。所谓「无缘不成夫妇,无冤不成子女」。这缘是业缘,所以夫妇亦叫「欢喜冤家」或「柴米夫妻」。子女则有些来还他欠你的债,所以他生下来就会使你事业顺遂成为富豪;有些是来讨回你欠他的债,所以他一出世,你就晦气,好似「扫把星」降临,把你家上下三代所积的产业,扫得精光。自己眷属是真接的债务关系,其余的朋友或他人,种种盈亏消长,是间接的关系,也无非是在互相讨债还债罢了。

四、解脱的人生

人生是短促的、多苦的,又是受报还债的,这是「桎梏的人生」,或「系缚的人生」,是属于世间法的,所以不得解脱。而我们学佛所追求的是佛法的人生,也是解脱的人生。为了人生的缺陷太多,使我们肉体和精神上受了种种磨折,生出种种的苦恼困惑,不得自在,所以学佛是要求人生离苦得乐,达到解脱的目的,但是人生缺多苦,究竟以甚么东西为最苦呢?世人观点不同,各有各的说法。如法句经中说,有四个新学比丘,一次共坐树下,讨论到人生以甚么为最苦?一个鹰转世的,说饥渴最苦;一个鸽转世的,说淫欲最苦;一个蛇转世的,说嗔恚最苦;一个兔转世的,说惊怖最苦。共相诤动,议论不休。佛知其事,告诉他们说,你们各据结习诤论,都未深究人生之苦的真义;须知人生最苦,莫过有身,所有饥渴、淫欲、嗔恚、恐怖,皆由身来。身为诸苦之本,众祸之源,须求寂灭之法离去生死的缠缚,体证真常的涅盘,人生才得解脱,但这解脱的境界,究竟怎样才能达到呢?简单地说有三个条件:

(一)通达无我 —— 人生不得解脱,为了有身有我,执我造业,自己缚束自己,故要解除束缚,先要了解无我,要了解无我,又要先知无身。我们的生命身体的组成,照佛经说,是由于「名色」的和合,或「五蕴」的构造而来的。人生的虚妄生命,来自「十二因缘」,由无明而造行业,由行业而感妄识入胎,最初的结合,是精血和妄识混合的个体,叫做名色。名属于精神作用(妄识),色属于物质作用(精血)。这二种作用具体化、明朗化、就表演为色、受、想、行、识的「五蕴身」。色就是物质,受想行识就是精神,由这精神与物质的五种要素结合,就成了我们的生命寄托的身体,迷之者执以为我;但善解佛法而得智慧的人,悟此身体乃由五蕴众缘所成,原无实质,其性本空,那末我在那里呢?为何要愚昧执我而为我,为我造业而受苦呢?经此理解的醒悟,破除愚昧的迷执,人生就会开始走上解脱的大道。

(二)舍离爱取 —— 人能理解无我,就会舍离爱取。爱和取,是十二因缘中的两支,属于现在执著造业的两个成分。人生贪爱世法,执取境界。不出贪爱我的身体,和执取我的境界。前者叫做「自体爱」,就是执著有我;后者叫做「境界爱」,就是执取我的所有物,亦叫做「我所爱」。人生执有这我的自体爱,和我所的境界爱,是因不了五蕴诸法、缘起性空的原理,如果了知这由五蕴元素组成的身体,是众生颠倒虚妄的结合,其性本空,原无实体,便知我不可得,法亦缘生性空。这样通达无我无法,内心不再爱著虚妄生命所托的自体,外面不再执取客观的虚妄境界,于是人生就离开爱取,不作业障,得大解脱。

(三)竖立正见 —— 人生舍离爱取,由于体达无我,了知诸法缘起性空,无所依傍,才能自由自在;故佛说三解门,首先以空为大解脱门,如果不能知空,永远是未入佛法,站在人生解脱的法门之外,也不能出离生死的苦海。故阿含经说:「空为大解脱门……若诸法不空者,不动不出」。所以能于诸法了知性空,便可竖立正见;由于正见的认识不谬,才不会在我和我所的诸法上生起迷缪的执著,造业受苦。因此,我们学佛的人,正见是很需要的。如果见地不正,思想偏差,则由思想所生的行为,也必定一错再错,弄到错误百出。故佛陀常说,我们欲破魔军,离贪爱网,越生死河,登涅盘岸,非用正见来做工夫不可。这涅盘,便是人生解脱最高的境界。

人生由多苦而离苦,由离苦而解脱,便是人生最高的归趣。一个有理解的人生,有思想的人生,应要向上追求人生最高的归趣,做为究竟的归宿;否则混混噩噩,醉生梦死,散漫无章地虚度韶华,空过一生,它之将至,即与荒烟蔓草同腐,甚么人生的意义都谈不上了...(转贴)
人究竟活在世上是为了什么?
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理解与认识,是有意义的。

对于人生的观察或看法,各人有其不同的观点,约略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浑浑噩噩的人生,他们是不注意人生,不理解人生,只是糊糊涂涂的生,懵懵懂懂的死,例如愚夫愚妇之类;第二种是模棱两可的人生,对人生的道理认识不清,自己没有主见,这样不差,那样亦好,例如「五教同源,九流合一」之类;第三种是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的人生,对人生的道理,各持己见,如盲人摸象,不得其真,例如哲学家的唯心唯物,宗教家的崇梵崇帝等等;第四种是洞达实相的人生,由于修养而彻悟人生的本体,了知人生究竟是甚么一回事,例如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佛,自从菩提树下,夜观明星,朗然大觉,彻知宇宙原理是缘起无尽,人生真相是业力轮回的顺生与还灭而已。

现在再来说明佛教对于人生现象的分析与原理的观察,大约可以分成四项:

一、短促的人生

人生是短促的、有限的,这句话是谁也知道。普通一般读书的学者,对人生短促的见解,也有见之于文字的。如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就是说明人生不是长命永生,而是短促的有限。李太白有一首诗中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这也是形容人生的短促,早上是一个妙龄少女,晚上就变成白发皤皤的老太婆了。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白驹是代表日影,人生一世,如在壁隙中看日影似奔马地闪过,比李太白的朝丝暮雪更跑得快了。但比起佛家修道者对于人生体验的速度,则尚觉不如;怎样见得呢?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问诸沙门曰:人命几何?沙门答曰:数日之间。佛曰:子未知道。又一沙门答曰:饮食之间。佛曰:子未知道。又一沙门答曰:呼吸之间。佛曰:善哉!子知道矣!修道者能够体察到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间,所谓「口气不来,便是来生」,他为争取时间用功,向道之心才会慰切而勇猛精进,迅速地获得道业上的成就。

佛教对人生基本的观察,如小乘佛教的三法印,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前三法印是说明世间法的生灭无常,苦空无我,也是显出人生短促的真理;了知人生短促,争取时间,勤求为道,断惑证真,就可以达到「涅盘寂静」的出世的解脱境界。因此佛教体察人生无常、无我、苦空的短促,它的正义是要人提醒警觉,赶快修善,不把时间虚弃,空过一生,并非因说时间短促,而叫你于此世界不感兴趣,生起消极厌离的短见,走上逃避现实的行径。

二、多苦的人生

人类共同的心理,都是贪生怕死,爱乐厌苦的;但事实上,人类偏多痛苦,虽然亦有快乐,而那些快乐都是暂时性的,或乐极生悲的。人生到底有甚么痛苦呢?照佛陀的体验,有三苦和八苦、无量诸苦。三苦之一是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二是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三是行苦,行是生灭迁流之义,由世间诸法的迁流无常,不能久留而生的苦恼。八苦,一是生苦,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如小孩落地便哭,因风触身,犹如刀割。二是老苦,年龄渐老,鸡皮鹤发,行步龙锺,对于人生已无乐趣。三是病苦,病魔侵袭,辗转床第,痛楚呻吟。四是死苦,死神光临,世间万般,皆带不去,一身业障,随之受报。五是爱别离苦,自己所爱的人物和财物,生离死别,终归于空。六是怨憎会苦,可怨恨、可憎厌的人,不欲见到,偏偏会遇。七是求不得苦,物质的欠缺,精神的需要,都不如意,痛苦横生。八是五蕴炽盛苦,是肉体与精神都有毛病,使身心炽然,热恼煎逼。这八苦是从果报上说的,人生不论是谁,过去造了业因,今世是谁都难免要受此八苦的煎熬与磨折。

人生从所造的业因上说,还有五欲的痛苦。五欲分有内外两种:外五欲是眼贪好色,耳耽妙声,鼻爱名香,舌嗜上味,身触细滑,求之不得,烦恼既多,苦闷尤甚;内五欲是饥思食渴思饮的食欲,贪图金钱的财欲,希求美艳的色欲,爱好赞誉的名欲,贪图安逸的睡欲。人人都有这些不同的爱好,如果达不到欲望,自然亦是痛苦。这种种痛苦,都是人生避免不了的事实,所以佛教说人生是苦多乐少。但若研究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佛说很简单:是每人过去有了烦恼,造了恶业之因,现在才感受这身心上的苦报;若我们要未来不受苦报,必须现在修习善道,种了好因,将来就能离苦得乐,舍去劣报,转成胜身。因此佛教阐明人生的多苦,是要人了知人生的缺陷,进而改造为身心的美满,不但美化身心,还要净化国土;而不是教人因多苦而厌离人世,逃避现实,消极自了。故以佛教多谈人生苦、空、无常、无我,而错认佛教是厌世的宗教,那是极不正确的错觉。

三、还债的人生

还债的人生,是说明现实的人生,是来偿还过去的业债,也可以叫做「受报的人生」,或「因果的人生」,因人生的受报,是必要从因果的理则,才能说明;而且这因果不是只谈一世二世,需要广明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透过生前和死后,因果的理则不断不绝地继续下去产生善因善果,或恶因恶果。明白地说:就是前生的善恶业因,成为现在的善恶果报;而现在的善恶业因,又成为未来的善恶果报。所以因果经中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但在这些不断相续的业因业果上分析,还有引业与满业,共业与不共业的不同。引业,是被过去已做的业因所牵引,你过去是做人道的业因,今生就被牵引到人道的果报中来,做其他天道或畜道等的业因,今生就被牵到天道或畜道的果报中来;但是虽然生到人道,同样的人而有智愚、强弱等差别,同样是天人,有胜劣、高下等不同,同样是畜类,有美丑、寿夭等区别,这便叫做满业,因填满这果报身体的内容,却随著各人前世做的各别不同的业因,而受著差别各异的享受。说个譬喻,引业好似画师绘出一副模型的轮廓,满业就如画师在模型的轮廓中填上种种不同色彩的花纹和润饰,技巧不同,胜劣判然。

至于共业不共业,是因前世各人所造的业因,有共同相似的地方,故今世各人感到依住的果报亦相似相同的。如大家住在一个地方,所受环境的好坏亦多是一样的相似相同,这叫做「共业共报」;虽然依报的住处相似相同,而各人的正报身体,贫富悬殊,苦乐回别,这叫做「别业别报」,就是由各人过去所造的业因各别有自,故现生的受果亦判如天壤了

然而,或有人会怀疑:因果之理如可信,为何世间有些做恶之人而不受罚,反而境遇甚好?而做善之人未见受赏,反而境遇坎坷、穷愁潦倒呢?这在佛教,已有「四时不同的业报」来解说:

(一)现业现报:这是现在造下业因,现生即受果报,如人年轻勤劳事业,年老成为富豪。或去年杀害于人,今年即被人所杀。此顺现报,容易信解。

(二)现业生报:这是现在作业,来生受报,因缘未熟,不能即受。如现在做善受苦,因其过去所作业因之恶缘已熟,故先受苦报;而今生所修之善因,善缘未熟,故须待来生受报。如颜回仁德而不寿,盗跖凶残而长年,非如此不能解疑。反之,现在作恶而受好报,其理亦是如此,因他过去世曾修善行,今生始受好果,现在所作恶因,要在来生才受恶报。如瞽叟生舜,尧生丹朱,其中便含有复杂的因缘果报的成分。

(三)现业后报:这是现在作善作恶,因缘未熟,不但现在来生未见受报,可能过了很多生很多世之后才受报。因业种子藏在阿赖耶识中,缘缺未熟,久久始受,即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四)不定业报:这是三世受报,不定时期,且是否要受,尚未可定。如造了重业的人,应要受极重之恶报,但因他中间遇了极善之缘,悔过忏罪,多作好事,业报虽难抵消,而已时时减轻,再后会弄到「重业轻受」,或以法力加持转变定业,甚而不受。此非推翻因果之理,实亦因果理中特殊变化的情形。在阿含盐喻经中说:如人做了重业,如果他能忏悔修善,又有长的时间许可他改往修来,重业便能渐渐消去。如一大包盐放在小水中,其味盐苦,若许以时间每天渗水一勺,渗得久了,已成大水,盐味完全化淡,是不无可能的。

从三世受报的人生看来,我们来作人,便是来还债的,所以人生父母、子女、夫妇、戚眷的关系,亦是一种债务的关系。所谓「无缘不成夫妇,无冤不成子女」。这缘是业缘,所以夫妇亦叫「欢喜冤家」或「柴米夫妻」。子女则有些来还他欠你的债,所以他生下来就会使你事业顺遂成为富豪;有些是来讨回你欠他的债,所以他一出世,你就晦气,好似「扫把星」降临,把你家上下三代所积的产业,扫得精光。自己眷属是真接的债务关系,其余的朋友或他人,种种盈亏消长,是间接的关系,也无非是在互相讨债还债罢了。

四、解脱的人生

人生是短促的、多苦的,又是受报还债的,这是「桎梏的人生」,或「系缚的人生」,是属于世间法的,所以不得解脱。而我们学佛所追求的是佛法的人生,也是解脱的人生。为了人生的缺陷太多,使我们肉体和精神上受了种种磨折,生出种种的苦恼困惑,不得自在,所以学佛是要求人生离苦得乐,达到解脱的目的,但是人生缺多苦,究竟以甚么东西为最苦呢?世人观点不同,各有各的说法。如法句经中说,有四个新学比丘,一次共坐树下,讨论到人生以甚么为最苦?一个鹰转世的,说饥渴最苦;一个鸽转世的,说淫欲最苦;一个蛇转世的,说嗔恚最苦;一个兔转世的,说惊怖最苦。共相诤动,议论不休。佛知其事,告诉他们说,你们各据结习诤论,都未深究人生之苦的真义;须知人生最苦,莫过有身,所有饥渴、淫欲、嗔恚、恐怖,皆由身来。身为诸苦之本,众祸之源,须求寂灭之法离去生死的缠缚,体证真常的涅盘,人生才得解脱,但这解脱的境界,究竟怎样才能达到呢?简单地说有三个条件:

(一)通达无我 —— 人生不得解脱,为了有身有我,执我造业,自己缚束自己,故要解除束缚,先要了解无我,要了解无我,又要先知无身。我们的生命身体的组成,照佛经说,是由于「名色」的和合,或「五蕴」的构造而来的。人生的虚妄生命,来自「十二因缘」,由无明而造行业,由行业而感妄识入胎,最初的结合,是精血和妄识混合的个体,叫做名色。名属于精神作用(妄识),色属于物质作用(精血)。这二种作用具体化、明朗化、就表演为色、受、想、行、识的「五蕴身」。色就是物质,受想行识就是精神,由这精神与物质的五种要素结合,就成了我们的生命寄托的身体,迷之者执以为我;但善解佛法而得智慧的人,悟此身体乃由五蕴众缘所成,原无实质,其性本空,那末我在那里呢?为何要愚昧执我而为我,为我造业而受苦呢?经此理解的醒悟,破除愚昧的迷执,人生就会开始走上解脱的大道。

(二)舍离爱取 —— 人能理解无我,就会舍离爱取。爱和取,是十二因缘中的两支,属于现在执著造业的两个成分。人生贪爱世法,执取境界。不出贪爱我的身体,和执取我的境界。前者叫做「自体爱」,就是执著有我;后者叫做「境界爱」,就是执取我的所有物,亦叫做「我所爱」。人生执有这我的自体爱,和我所的境界爱,是因不了五蕴诸法、缘起性空的原理,如果了知这由五蕴元素组成的身体,是众生颠倒虚妄的结合,其性本空,原无实体,便知我不可得,法亦缘生性空。这样通达无我无法,内心不再爱著虚妄生命所托的自体,外面不再执取客观的虚妄境界,于是人生就离开爱取,不作业障,得大解脱。

(三)竖立正见 —— 人生舍离爱取,由于体达无我,了知诸法缘起性空,无所依傍,才能自由自在;故佛说三解门,首先以空为大解脱门,如果不能知空,永远是未入佛法,站在人生解脱的法门之外,也不能出离生死的苦海。故阿含经说:「空为大解脱门……若诸法不空者,不动不出」。所以能于诸法了知性空,便可竖立正见;由于正见的认识不谬,才不会在我和我所的诸法上生起迷缪的执著,造业受苦。因此,我们学佛的人,正见是很需要的。如果见地不正,思想偏差,则由思想所生的行为,也必定一错再错,弄到错误百出。故佛陀常说,我们欲破魔军,离贪爱网,越生死河,登涅盘岸,非用正见来做工夫不可。这涅盘,便是人生解脱最高的境界。

人生由多苦而离苦,由离苦而解脱,便是人生最高的归趣。一个有理解的人生,有思想的人生,应要向上追求人生最高的归趣,做为究竟的归宿;否则混混噩噩,醉生梦死,散漫无章地虚度韶华,空过一生,它之将至,即与荒烟蔓草同腐,甚么人生的意义都谈不上了
为了活着。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可以从动物那里找答案。人的大脑已被上帝复杂化,这是上帝的失误是人的悲哀,所以要从动物那里找答案。动物自从出生有了生命之后便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它们没有烦琐的生活,只是生存。人的本质是动物,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生活不过是生存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变了一副模样。说些与问题不相关的话,我想人的大脑要是像动物的那样简单就好了,那样就没有人类种种愚蠢的行为整个地球都是大自然,没有像人类这样的灵长类动物打扰的大自然。你的这个问题劝你你不要多想,想到头就会想自杀,我就是那样。你的母亲用生命将一堆血肉凝聚成一个活生生的你,你只须好好的活着,待你的生命灵魂脱离你的肉体你便会爬伏在大地上被大地吸收变成地球的一部分。活着是你的责任。
这个问题我想困扰很多人很多年了。大概是从一个人第一次觉得很无聊很郁闷的时候就开始困扰着他,时不时冒出来让他困扰。

去年,这个问题我想通了。人活着,大概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梦,他们都想实现这个梦,所以才会活着。如果梦破灭了,就真的失去活着的意义了。为了寻找活着的意义,很多人都在寻梦,寻找这一生他们最想实现的梦。也许这就是生命吧。

可能有点前后矛盾。反正,从我小学五年级开始,第一次觉得无聊的想自杀开始,你那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直到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得到上面那个答案。每个人心中有个答案。你也想想,你的答案是什么。

被称为人生必看电影的《钢琴家》,是否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

影片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斯皮曼生于1911年,从小就显露出钢琴天赋,几年后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奏会在欧洲音乐界得到高度评价。回国后成为波兰最年轻的钢琴家之一。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作为犹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他的父母、亲戚相继被送到集中营。他被迫开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帮助下四处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阴影时刻相伴。直到一位热爱音乐的德国军官被他的钢琴曲打动,决定冒险保护年轻的音乐家。在他的庇护下,斯皮曼苦撑到二战结束。他将这段经历写成小说《死亡的城市》,于 1946年出版。但由于书中描写了波兰犹太人对当时苏联的不信任,遭到苏联查禁。直到90年代,这本书才得以重见天日,改名为《钢琴家》在美国重新发行,一举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电影《钢琴家》中最真实的故事!

《钢琴家》主人公真实的Ladyslaw Szpilman 和Wilm Hosenfeld他们相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是九死一生的波兰钢琴家,一个是对现实感到迷茫的nazi德军上尉。


故事中的nazi军官叫维尔姆·霍桑菲尔德(Wilm Hosenfeld),生于1895年,是个乡村小学教师的儿子。随着父亲工作的更动,维尔姆的童年迁徙于德国伦山一个个高原小村庄之间。后来读了师范学校,维尔姆自己也当了教师。生就的浪漫气质,维尔姆从小就富于幻想。自中学时代,他就加入了一个叫“流浪鸟”的青年组织。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他们憧憬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没有达官贵人,充满平等和博爱的世界。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的事业使他们的生活有了意义。

1914年8月,爱国热情高涨的“流浪鸟”们上了前线。维尔姆作战英勇,三次负伤,自豪地回到祖国。然而像许多同胞一样,他把《凡尔赛条约》视为对德国的侮辱。战后一年,在“流浪鸟”的一次集会上,维尔姆遇到了让她心仪的姑娘安娜玛丽·克鲁马赫尔。他们结了婚,1927在塔洛的一个小村庄安下家,安娜玛丽先后生下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一家人过得宁静而美满.


当希特勒赢得1933年大选时,维尔姆认为他的纲领接近“流浪鸟”所崇尚的平等思想——元首不是许诺说,所有德国人不论出身多么卑贱,只要参加国家社会党(nazi)都可以一展宏图吗?他参加了nazi冲锋队,两年后又加入了nazi党。年轻的维尔姆喜欢唱歌、郊游、森林、营火。他为能够参与祖国的复兴而心醉,根本没有想到第三帝国即将带来的灭顶之灾。


就在维尔姆投身nazi的时候,一个年轻的波兰钢琴家已是柏林音乐学院二年级的学生,他叫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Wilm Hosenfeld),当时22岁。或许是家族基因的遗传,或许是后天的熏染,瓦迪斯瓦夫很早就在音乐方面显露了过人的天分,16岁便考进华沙的弗雷德里克·肖邦音乐学校。一首曲谱,他只要读一遍,就能无懈可击地弹奏出来,而且能以任何调式即兴弹奏一些完整的作品。父母在私下里不胜欣喜:“将来这是又一个鲁宾斯坦,又一个霍罗威茨!”


瓦迪斯瓦夫的父亲塞缪尔是卡托维兹歌剧院的第一小提琴手。他一向仰慕德国的音乐文化,希望儿子将来在德国发展。“德国有300部歌剧,而波兰只有3部!” 他常对瓦迪斯瓦夫说。然而希特勒执政后开始迫害犹太人,父亲的希望破灭了。年轻的钢琴家回到华沙,他创作的歌曲折服了许多音乐厅的经理,机遇向他微笑。他应聘到广播电台工作,不久就开始给老家汇款了。后来,他在斯利斯卡街买了一套三居室的公寓房,把父母和弟妹都接来同住,那是什皮尔曼一家最幸福的时光。


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了。23日,瓦迪斯瓦夫正在电台播音室演奏肖邦,一群德国轰炸机飞向华沙。一小时后,首都的供电中心首先被炸毁,电台的播音嘎然中断。


1939年8月底,维尔姆·霍桑菲尔德再次应召入伍,这时他已44岁,被分配到后卫部队,没有直接参与入侵波兰。10月,他被派往波兰的帕比亚尼采,管理一个临时战俘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电影《钢琴家》剧照

一天在战俘营外,一个女人上前用德语跟他搭话:“求求您,先生,我丈夫被关在这里,我现在怀着孕,他母亲快咽气了,只求临终前再见儿子一面,要是您能放他出来……求您了!”


这个叫佐菲亚·切齐奥洛娃的女人其实是编了个故事,她并没有怀孕,她的婆婆也没有病危,但是霍桑菲尔德相信了,答应帮她。三天后,波兰军士长斯坦尼斯拉夫·切齐奥拉获得了自由,心存感激的夫妇俩把德国军官请到家里,坦告真情。从那以后,他们成了常来常往的朋友。


这期间,维尔姆对德国军队在波兰的使命逐渐产生了怀疑。1940年冬的一天,他看到一群德国兵毒打一个波兰孩子,因为怀疑他偷了干草。这件事又一次深深触动了他,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的所有热情都熄灭了。看到我们的人在波兰的所作所为,作为一个德国军人,我感到羞耻。”从这时起,他开始写战时日记,通过军邮一篇一篇地寄给妻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电影《钢琴家》剧照

1942年,维尔姆·霍桑菲尔德晋升上尉,负责管理华沙驻军的体育设施,组织各种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他在驻地开了波兰语课,让德国官兵学习波兰语,请来授课的安东尼·切齐奥拉神父就是佐菲亚丈夫的哥哥。当德国人在战场上处于劣势时,神父对上尉说:“你们打败了,扔掉你的军装吧!我们会把你藏起来。”上尉拒绝了,他说:“我知道上帝在诅咒德国人,但我不能抛弃我的同胞。”


德军在华沙将犹太人圈禁在犹太人居住区。由于斯利斯卡街就在其中,什皮尔曼一家不能迁居他处。瓦迪斯瓦夫在下等小酒馆弹琴,挣的钱不够全家口,他们不得不一点点变卖家产。到1940年底,一直舍不得卖的钢琴成了最后一件没有保住的家当。坏消息不断传来,听说一些小城市的犹太人居住区都被洗劫一空,但父亲仍然心存侥幸:“华沙是大都市,我们有将近50万人,他们不能那么做。”


灾祸还是降临了。1942年8月16日,什皮尔曼一家和数千犹太人一起被押送到Umschlagplatz车站,开往死亡营的列车即将从这里出发。人们在酷暑中挨了好几个小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饥渴难耐的什皮尔曼一家以天价买了一块点心,分成六份,这是全家人在一起的最后一顿午餐。


士兵们接到命令,开始把人群赶进臭气熏天的车厢。忽然,瓦迪斯瓦夫听见有人大叫:“瞧,这是什皮尔曼!”一个警察——可能是在小酒馆里听过瓦迪斯瓦夫的演奏——跑来抓住他的衣领,把他拽出队伍。眼看着弟弟妹妹扶着母亲上了车,父亲正四处张望着寻找他,瓦迪斯瓦夫的眼泪夺眶而出,“爸爸!”他高喊着,挣扎着,要和亲人在一起。士兵们把他推开了,其中一个冷冷地说:“你犯什么傻?还不赶紧逃自己的命去!”


瓦迪斯瓦夫一下子明白了等待着这些人的是什么,这些被强行塞进车皮的不幸的人!他转身拔腿飞奔……两三天后的一个夜里,他梦见了弟弟,弟弟俯身对他说:“我们都死了,就在此刻。”

1943年2月,华沙犹太人区暴动的前两个月,一些朋友和广播电台的同事找到了瓦迪斯瓦夫,把他安顿在雅利安人居住区的普拉沃斯卡街。因为怕被抓住,他不敢出门,而且不得不一次次转移,更换住所。电台付重金让一个技术员照料他的生活。但是到了夏天,送饭突然中断了,瓦迪斯瓦夫困守藏身之所,无以果腹。几个星期后,当朋友们赶来时,钢琴家已奄奄一息。电台又为他另找到一个住所,房门从外面用挂锁锁上,瓦迪斯瓦夫在这里提心吊胆地躲了63天,直到1944年8月华沙起义。


漫长的63天中,他听到巷战的轰隆声和嘈杂声,然后是居民随着德军的推进而撤退。一天,他从窗口看到德国兵正在放火焚烧他藏身的这座公寓。与其被活活烧死或者跑出去被打死,他宁肯自杀。他吞下了30粒安眠药,默告家人:“我来了,和你们重聚来了。”


公寓的大火在烧到瓦迪斯瓦夫住的地方之前熄灭了,昏迷许久的钢琴家竟又苏醒了过来。他恍恍忽忽走到外面,踯躅在废墟中。环顾四周,战前有131万居民的华沙如今已是一座空城,他好像当年的鲁滨逊,漂流在孤岛上。只是,不时还有德国兵巡逻,他只能找机会偷偷钻进废墟下的那些厨房,找一点食物充饥。他蓬头垢面,瘦得脱了形,在饥饿、孤独和惶悚中苦苦挣扎。


一天,他又摸进一个厨房,正埋头在撤离的主人没能带走的坛坛罐罐里聚精会神地翻找,没有听到身后的脚步声。突然一声德语问话:“你在找什么?你不知道德军参谋部要驻扎到这里来吗?”


大难临头,衰弱不堪的瓦迪斯瓦夫已无力逃跑,他绝望了:“随你把我怎么处置吧!”


“你是谁?” 军官又问,他正是维尔姆·霍桑菲尔德。


“一个钢琴家。”


维尔姆指了指隔壁屋里的一架钢琴:“弹吧!”


这部影片最经典最传神的片段,是主人公斯皮尔曼在经历过无数次险情而奇迹般地躲过灭顶之灾,终于熬到了苏联红军进攻波兰的1944年底。有一天,斯皮尔曼在废墟中的一栋半倒塌公寓里正在全神贯注地试图打开一个偶然发现的罐头,忽然听到声响,转身一看,一个德国军官已经站在面前。他顿时觉得一切全完了。在追问下,他承认是犹太人,是个钢琴家。这个德国军官即把他带到公寓里的一台三角钢琴旁,让他弹奏一首钢琴曲。他用那双被战争摧残得已经僵硬的手,竟再次流畅地完美演绎了一部波兰民族抵御外敌侵略的史诗——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

那台挽救了钢琴家生命的钢琴,是一台产于德国的博斯纳三角钢琴


那双被砖头磨出老茧的手,那双扒开冒烟残墙的手,那双被严寒冻僵的手,当奏起肖邦那悲壮而又激昂的叙事曲时——便是音符取代子弹,文明战胜邪恶的宣言!

美妙的琴声令德国军官萌发了恻隐之心,那个德国军官既没枪毙他,也没有带走他,反而帮他在废墟中的一个阁楼上找到更安全的藏身之处,并几次给他送来食物、报纸,还把自己的军大衣留给他御寒。这位德国军官内心深处人性的迸发,暗地里保护着钢琴家斯皮尔曼免遭屠杀,直到波兰解放的感人故事,已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在这部著名影片中使用和出现了斯坦威(STEINWAY & SONS)、博斯纳(PERZINA)、奥格斯特·福斯特(August Forster)3个当时非常有名的德国品牌钢琴。


瓦迪斯瓦夫在钢琴前坐下,开始弹奏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飘荡在瓦砾堆上的优美旋律令上尉动容


“我帮助你出城,送你到乡下一个小村子去,”维尔姆建议,“在那里就安全了。”


“可是……我出不去。”


维尔姆猜到了:“你是犹太人?”


钢琴家把自己的隐蔽处指给上尉。在此后的几个月里,维尔姆多次回来。给他带来面包和大衣。


一天,钢琴家问他苏联军队到了哪里。


“已经到了维斯瓦河东岸的普拉加,华沙的一个区。你一定要挺住!最多只有几个星期了,战争不会拖过春天。”


维尔姆最后一次回来是在1944年12月12日,带着面包和被子。道别前他告诉钢琴家:“我的部队要离开华沙了,俄国人随时可能过来。”


1945年1月17日,维尔姆·霍桑菲尔德被苏联红军俘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电影《钢琴家》剧照

恢复和平以后,瓦迪斯瓦夫回到波兰广播电台工作,在第一次直播节目中,他又演奏了肖邦。他开始撰写回忆录。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度过的每一段时光、交往过的每一个人的名字和住过的每一个地方。这部回忆录于1946年出版,书名为《城市的毁灭》。40年代末,瓦迪斯瓦夫娶了医科大学的女学生哈利娜,后来又有了两个儿子。新的天伦之乐医治了心灵的创伤,他把对逝去亲人的痛苦思念埋藏进记忆的深处。


人们很久都没有维尔姆·霍桑菲尔德的消息。直到1946年6月,一个从苏联明斯克战犯营获释的犯人给安娜玛丽带来一封信,那是维尔姆写的,他在那里干着挖渠和养猪的活儿。维尔姆把他帮助过的波兰人的名单写给了妻子,并嘱咐:“去找切齐奥拉,他还可能找到我帮助过的其他犹太人。”


安娜玛丽找到切齐奥拉神父,神父立即给明斯克战俘营的长官写了信,证明霍桑菲尔德在战争期间确实救助过一些波兰人和犹太人。但是上尉没有因此获释。1947年7月,霍桑菲尔德在战犯营中风,两年后拖着病体接受审判;1950年被判处死刑,后减判为25年苦役。


直到1950年,什皮尔曼才得知霍桑菲尔德的悲惨命运,是另一个被上尉救助过的犹太人莱昂·沃姆写信告诉他的,信中说:“霍桑菲尔德在明斯克的战犯营,他被控犯有侵害波兰平民罪。”


瓦迪斯瓦夫立即向共产党政权的一位重要领导人请求帮助,不久获得答复:“如果他在波兰,我们可能给他自由。但是我们的苏联同志不愿释放他。”


判刑一年后,维尔姆·霍桑菲尔德再次中风,瘫痪在床;1952年死于狱中。


1957年,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的第一次国外音乐会在德国举办,他利用这个机会拜访了维尔姆的遗孀安娜玛丽·霍桑菲尔德。安娜玛丽给对琴家讲了丈夫的战时日记,还找出丈夫的照片。两年后她也离开了人世。


这时的瓦迪斯瓦夫已是华沙广播电台的音乐部主任,创作了1300多首歌曲,其中有些在当时的波兰家喻户晓。他很少提起战争,两个儿子读过他的回忆录,但这不是他们父子间的话题。劫后余生的钢琴家宁愿跟孩子们谈论他敬仰的巴赫,还有战前德国的300部歌剧。他说:“不能憎恨整个民族。” 1963年,他离开电台组建了华沙乐队,举办音乐会2000多场,大多是在国外。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电影《钢琴家》剧照

 80年代末,维尔姆的儿子赫尔穆特·霍桑菲尔德带着妻子和孩子们来到波兰,拜访了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抚今追昔,两家人涕泪交流。


钢琴家的小儿子安杰伊·什皮尔曼在汉堡开诊所时和霍桑菲尔德家也有了来往。1993年的一天,德国著名诗人沃尔夫·比尔曼(他的父亲也死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来到安杰伊的诊所,二人一见如故。安杰伊对诗人讲起父亲的回忆录和上尉的日记,比尔曼说:“这应该出版。”


以什皮尔曼的回忆录为基础,又补充进霍桑菲尔德战时日记的一些内容,由卡琳·沃尔夫翻译的德文版自传体小说《钢琴家》于1998年问世。这部浸透着钢琴家生命体验的作品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迄今已被译成14种文字。


当波兰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他也有幼年从集中营逃生的经历,母亲死在集中营)看到这部自传体小说时,书中 “客观到近乎冷酷和精确地步”的描写深深震撼了他,使他终于有勇气直面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并通过电影创作把它表达出来。


2000年的一天,风烛残年的钢琴家突然出现在众多媒体的话筒和闪光灯前,道出他多年不肯触及的伤痛:“……每天清晨醒来,我都想起与家人永诀的那个火车站。我想念他们……如今他们在哪儿?他们是怎么死的?他们最后的时刻是怎样度过的?”

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2000年7月6日辞世,享年89岁。

多年以后,幸存的钢琴家把自己的故事公诸世人,引起轰动。2002年,波兰著名电影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又把它搬上银幕,斥资3500万美元的大制作《钢琴家》在第55届戛纳电影节获金棕榈奖之后,又一举夺得2002年度美国影评家协会四项大奖。这里回忆的,就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故事。

是根据自传改编的真实故事。

《钢琴家》是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阿德里安·布洛迪、艾米丽雅·福克斯、米乔·赞布罗斯基、爱德·斯托帕德等主演的战争片。该片于2002年9月25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

剧情

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阿德里安·布洛迪饰)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

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热爱的艺术

扩展资料

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波兰钢琴家,生于1911年,于2000年7月6日辞世,享年88岁。一直住在华沙直到死去 。

《钢琴师》一书于1946年在波兰出版,原名《城市之死》。这是波兰广播电台著名钢琴师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用生命和灵魂书写的一部回忆录。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他怀着清晰而痛苦的记忆,用朴素的语言和一颗经受过死亡洗礼的心,以平淡而毫不夸张的语气讲述那段犹太人和整个华沙城一起被毁灭的经历。

战争把犹太人像牲畜一样大批地转运和迁移,焚尸炉和毒气室里的魂灵,亲人的离散,疾病,饥饿和绝望折磨……神秘的生命呼唤以及最后的得救。所有这一切都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书中塑造的形象异常的清晰……可是它的道德内涵更引人注目:席皮尔曼从来不把任何人描写成英雄或魔鬼。”

“《钢琴师》是一部关于幸存的绝好回忆录……纳粹侵略的生动画面、对犹太聚居区情况的再现、以及他全家人与那么多犹太人一起被送到集中营的情景,所有这些都使读者感到心灵的震撼。席皮尔曼是技艺高超的作家。”2002年改编成电影《The Pianist 》译 名《钢琴师》或《钢琴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钢琴家》

钢琴家》是奥斯卡唯一亮点

一双修长、优雅的艺术家的手,在键盘上潇洒地起伏、流动,肖邦那令人沉醉的小夜曲,随著电波,穿过凝重的波兰上空,抚慰著那些被迫在眉睫的战争而绷紧的心。纳粹德国的飞机、大炮声越来越近,艺术家的手在倔强地飞舞著,音乐在试图压倒隆隆的炮火声……但它终于被一颗炸弹淹没、窒息了。

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y)用艺术的美丽揭开了纳粹血腥屠杀的序幕。这部描写二战时一位波兰犹太艺术家幸存经历的电影《钢琴家》(The Pianist),风靡了欧洲,震撼了美国。它被法国、英国电影协会都评为“年度最佳影片”,并获坎城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23日又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改编等三个重要奖项。《芝加哥论坛报》评价它是“一部史诗般的杰作!”《洛杉矶时报》赞誉说,“《钢琴家》达到了伟大的程度!”

《钢琴家》并不是虚构作品,它是根据波兰钢琴家斯兹皮尔曼(Wiladyslaw Szpilman)的纪实回忆录改编,像《辛德勒的名单》一样,是个真实的故事。

斯兹皮尔曼的父亲是小提琴家,姐姐是律师,哥哥是喜欢文学的英语教师,母亲是家庭主妇,他是波兰国家电台音乐部首席钢琴家,在战前的华沙已相当有名气。这是一个典型的犹太知识份子家庭。他们也像无数的波兰人一样,不相信德国人会真的入侵,就像911事件之前,美国人绝不相信有人会用民航飞机撞毁两座世贸大厦一样,人类的天真是永恒的。

在德国军队已攻占了华沙之后,斯兹皮尔曼全家还在争论,到底把家里那点现金藏到哪里,姐姐说应藏到花盆里,父亲要把钱塞进提琴盒,那位酷爱文学、喜欢幻想的哥哥则坚持放在大厅餐桌上,覆盖一张报纸,理由是最显然的地方反而最安全。但他们绝没有想到的是,纳粹占领波兰后,迅速要求所有犹太人戴上标志,把50万犹太人赶到只能住20万人的隔离区(ghetto);不仅他们的一切财产都被没收,而且一场种族灭绝的屠杀开始了。

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改编奖的电影,真实地再现了斯兹皮尔曼书中记载的那些他亲眼目睹的人间惨剧:在隔离区中,家家户户都提心吊胆,不知哪一刻会被枪杀。有一天全家正在吃晚饭,突然纳粹的警车来了,手持冲锋枪的盖世太保冲上了隔街的楼房,他们全家挤在窗户前,惊恐地看到,对面一家犹太人也在晚餐,纳粹军官喝令他们站起来,其中一位做轮椅的老人由于病体和惊恐,怎么也站不起来,于是他被连人带椅一起从窗户扔了出去。老人和轮椅在半空中才分开,然后摔落在石头街道上。被带到楼外的十几个犹太人,被喝令沿著警车的光束奔跑,在半途中,突然全部被射杀……

如此疯狂的屠杀每天都在进行,据《钢琴家》原书,一个瘦弱的犹太孩子,正在大街上走著,忽然遇到了盖世太保,他由于恐惧和紧张忘记了按规矩给这几个德国兵脱帽致礼,立刻被一枪打死。不仅如此,人们还被饥饿和疾病吞噬著。,在1941到1942年的那个冬天,在隔离区里仅是死于伤寒病者,每月就达5000人。

斯兹皮尔曼全家在隔离区近三年之后,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一起,被集中到火车站;没有谁知道下一步的命运是什么,虽然毒气室的说法已有流传,但人们仍不相信。钢琴家的哥哥居然还在看牛津版的莎士比亚。在烈日暴晒和惊恐等待中,一个想乘机发财的孩子竟兜售糖果,斯兹皮尔曼的父亲凑了全家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块糖果,把它切成六份,每人一块,这成了全家“最后的晚餐”。

铁罐车终于来了,在纳粹枪托的殴打下,拥挤的人群被塞进了运载牲畜的车箱。在上火车的一瞬间,一个被纳粹雇用的犹太人警察突然把斯兹皮尔曼从人群拉出来。斯兹皮尔曼挣扎著要回父母兄妹身边,他高喊著:“爸爸……”但那个警察实在是怜惜这位全波兰知名的艺术家,死死地按住他,喝令他快点逃离,保住自己的命。斯兹皮尔曼在书中写道:“父亲向我走了几步,犹豫一下,站住了。他脸色苍白,嘴唇发抖。他试图微笑一下,但是无奈地、痛苦地举起了手,向我挥动著告别,犹如我要走向生命,而他则在坟墓边向我致意。”父亲和全家就这样永远地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失去家人之后,钢琴家被强迫在隔离区做苦工,那双弹钢琴的纤细的手,要去挖土、砌墙,做杂役。有时在结束劳役收工的路上,看押他们的纳粹士兵随意从队伍里拉出几个人,然后用手枪一个一个地把头颅打开花。惊恐的犹太人还在大街上被强迫跳舞、唱歌,供纳粹娱乐。他们让拄著拐杖的瘸子跳,让最胖的和最瘦的、最高和最矮的、老人和孩子配对。他们在拼命地跳,因为只要倒下,就会被欣赏这种恶作剧的德国兵打死。

当50万隔离区里的犹太人被一批批拉去奥斯维辛,最后只剩6万人时,斯兹皮尔曼被波兰地下音乐家反抗组织营救了出来,躲藏到一个公寓里。这个空荡的房间里竟有一架钢琴,已在隔离区里渡过三年,第一次见到乐器的钢琴家欣喜若狂,但他不敢弹奏,怕有人发现他藏在这里。坐在钢琴前,他遏住自己的欲望,只是默忆乐谱,做模拟演奏,让起伏的双手,在键盘上空挥出无声的音符,飞翔在想像的自由世界……

在做苦工的时刻,在废墟搜寻食物的日子里,钢琴家从没忘记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双手。正是这种有一天还要弹琴、还要回到音乐世界的信念,使他坚强地活下去。在朋友无法送来食物的日子里,他曾靠一条面包,维持了整整10天的生命。后来他躲到残墙断瓦、四处浓烟、几近空城的一个楼区。从残存的碗柜中,他寻找任何可充饥的东西,曾靠用过的浴池水,维系生命。在那个被毁灭的楼区中,他是唯一的像鬼魂一样存在的生命。

在经历过无数次险情,全都奇迹般地躲过灭顶之灾,终于熬到苏联红军进攻波兰的1944年底时,有一天,钢琴家正在全神贯注地试图打开一个发现的罐头,忽然听到声响,一转身,一个德国军官站在面前。他顿时觉得一切全完了。在追问下,他承认是犹太人,是个钢琴家。这个德国军官把他带到一个有钢琴的半倒塌公寓里,让他弹一段。他用那双被战争摧残得已僵硬的手,再次流畅地奏出肖邦的小夜曲。

令他惊讶的是,那个德国军官既没枪毙他,也没有带走他,反而帮他在废墟般的一个阁楼中找到更安全的藏身处,并几次给他送来食物。当苏联红军逼近华沙,那位德国军官最后一次来看他时,不仅给他带来食物、报纸,还把自己的军大衣留给他御寒,因那时华沙已进入严寒。斯兹皮尔曼不知怎样感激这位德国军官,只有告诉了自己名字和在波兰电台工作的信息,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回报。

最初从电影中看到这个情节,以为是导演改编时增加了一个人性闪光的结尾,就像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虚构的那个警察最后人性复归一样;这是艺术家对人类的一种希冀和理想。但随后读了《钢琴家》的原著才得知,这不仅完全不是艺术虚构,而且原书比电影描述的更加详细、感人:当钢琴家几乎无法相信这个军官的善意,问他是不是德国人时,他回答说,“是。我为发生的这一切感到耻辱。”然后他们握手告别。后来他每一次送食品来的时候都鼓励钢琴家“要坚持住”。在最后一次,钢琴家问他:“我在这里能躲过(苏联红军来后)街上的战火吗?”德国军官回答道:“如果你和我都熬过了这地狱般的五年,那就是上帝的意愿让我们活下去。”他不仅带来了很多食品,留下军大衣,还带来一条鸭绒被。

这位德国军官不仅救过这位钢琴家,还救过其他犹太人。他后来被苏联红军俘获,关进苏联集中营。他在被关押时给妻子写过信,提到几位他救过的犹太人名字,其中就有斯兹皮尔曼。但由于德国军官被关在苏联,虽然钢琴家找到波兰政府最高官员,恳求帮助寻找这位德国军官,但波兰当局说他们无法干预被关到苏联的德国人。

这真是一个荒诞的人间惨剧:在经历了将近六年、九死一生的磨难之后,最后由于这位德国军官的帮助,钢琴家得到幸存。但这位德国军官却在被关进集中营六年多后,由于帮助了犹太人而被折磨致死。因为他说救过犹太人,激怒了苏联人,认为他撒弥天大谎,反而把他摧残死了。

在这之后,钢琴家才和德国军官的妻子联系上。在新版的《钢琴家》一书中,列了几页这位德国军官在战争期间寄给妻子的战时日记。如果说电影“钢琴家”是近几年来我看到的最好电影之一的话,《钢琴家》一书同样是近年来我读到的最令人感动的书之一,而这本书中最让人震撼的是这个德国军官的日记,他当年的思考简直超过许多今天的所谓知识人。他不仅反对纳粹,同时早就对发生在苏联的红色暴政有清晰的认识。我在这里仅摘录几个片断:

“这里正进行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性的屠杀……法国的断头台,苏联# #的秘密警察都无法与之相比。……这是一个政权教给那些本来不会伤害别人的平民这样去做的。我们所有人都在犯罪……我们不能被饶恕。谎言是所有邪恶之最。所有恶行都由谎言开始。我们一直被灌输谎言。公众一直被欺骗,没有一张报纸不说谎……工人们都跟著纳粹走了,教会沉默不语,中产阶级吓得不敢有任何表示,知识份子同样。在过去十年来,任何个人都无法自由表达任何意愿。对那些谎言制造者必须以武力制服。”

这位真实的德国人的故事,更使我坚信,人绝不是以种族分类,无论在哪个种族中都有人性的美丽和人性的邪恶。斯兹皮尔曼的这部纪实作品早在1945年战争一结束就写出了,并在次年出版,但书很快被波兰当局查禁。因为他的书不仅写了纳粹的残忍,同样描写了乌克兰人、立陶宛人做纳粹帮凶的残暴;还有那些向纳粹出卖犹太人的波兰败类。同时也抨击了犹太人本身:那些被纳粹雇用的犹太人“在穿上警服、戴上警帽、拿起警棍的那一瞬间,他们的天性立刻变了,马上焕发出盖世太保精神。”这样的内容当然不被# # #的波兰当局容忍。

斯兹皮尔曼的书直到三年前才被重新发现。1999年底被译成英文后,立即成为畅销书,进入伦敦自传作品前五名,登上《洛杉矶时报》畅销榜,并获“全球犹太人文学奖”。也是浩劫幸存者的犹太导演波兰斯基去年把它搬上银幕之后,《钢琴家》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

《洛杉矶时报》书评家富兰克(Michael Frank)说,“它是传记文学的伟大贡献,是永恒的历史和人类价值的记录。”《华盛顿邮报》评论说,“斯兹皮尔曼的回忆录是一个清晰的声音,升起在这种声音消失的世界。我们幸运地有他这位见证人。”影评家说,“音乐是他的激情,而幸存成了他的杰作。”

虽然《钢琴家》今年没有获得最佳影片奖,但我丝毫不怀疑,它会像《辛德勒的名单》、《人生是美丽的》一样,被列入世界经典影片的行列。

影片开始时,是1939年9月纳粹进攻华沙,斯兹皮尔曼弹奏的肖邦小夜曲成为波兰电台播出的最后一支乐曲。影片结尾时,是1945年波兰获得自由后,波兰电台播出幸存的斯兹皮尔曼弹奏的6年前被迫中断的同一支乐曲(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那双被砖头磨出老茧的手,那双扒开冒烟残墙的手,那双被严寒冻僵的手,那双捧起漂著死蚊虫的水送向嘴边的手,那双从德国军官手里接过面包果酱的手,再次奏起肖邦那轻柔、美丽的小夜曲——它是音符取代子弹,文明战胜邪恶的宣言……

2003年3月24日于纽约

作者注:

中国大陆把“The Pianist”译为“钢琴师”并不确切,无论意译还是直译,都应译为“钢琴家”;正如不能把小提琴家译成小提琴师一样(“师”好像有修理钢琴的意思)。而台湾把它译为“战地琴人”则更荒唐离谱,“琴人”好像是生造名词,而“战地”两字完全是强加的,原文根本没有这个意思。而且以战地记者等习惯说法,“战地”两字给人以随军作战、报道的印象,而实际上这位钢琴家和军队毫无关系,只是浩劫的幸存者。
是真实的故事,是根据波兰钢琴家斯兹皮尔曼(Wiladyslaw Szpilman)的纪实回忆录改编的。
本文标题: 如何以「世界感染了一种怪病,生命被平等地降临在每一个物品上」为开头,写一个惊悚脑洞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21859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没有自己看过且非常好看的种田文为什么把会写文的人叫做太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