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 昆德拉为什么讨厌美国、德里达、劳伦斯、德国浪漫主义和法国「新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6-26 18:00: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95

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越多越好!英法经典文学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

米兰· 昆德拉为什么讨厌美国、德里达、劳伦斯、德国浪漫主义和法国「新小说」

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越多越好!

英法经典文学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YdsfmvSSH6UkNZGj_CQ_Q

提取码: w3s9 

收集多部《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等。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Alow2ehqCQayzZTJZLoNw

 提取码: an3r 

收集多部《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等。

荷希腊神话——古希腊文明的瑰宝
伊索寓言——一部经典的寓言故事集
荷马史诗——横亘千古的文学瑰宝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圣经——基督教的经典著作
源氏物语——日本古典文学的瑰宝
神曲——中世纪的伟大诗作
十日谈——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列那狐的故事——法国伟大的民间长篇故事诗
巨人传——一部荒诞不经的幽默小说
威尼斯商人——为贪婪的吝啬者画像
哈姆雷特——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堂·吉诃德——一部反骑士小说的骑士小说
伪君子——伪善者真实面目的揭露
失乐园——天使与恶魔的较量
鲁滨逊漂流记——一个永不言败的漂流者
格列佛游记——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汤姆·琼斯——一位弃儿的成长史
少年维特之烦恼——震撼了一代青年心灵的著作
忏悔录——“忏悔”与“控诉”
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雪莱诗选——理想、自由的歌颂与赞美
傲慢与偏见——一部优秀的社会风俗小说
唐璜——反映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讽刺诗
格林童话——童话城堡上的一面旗帜
叶甫盖尼·奥涅金——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巴黎圣母院——一个展示美、丑、善、恶的大舞台
红与黑——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爱情小说
欧也妮·葛朗台——一个守财奴形象的成功刻画
高老头——资本主义罪恶的深刻揭露
安徒生童话集——一部具有永恒的魅力的童话集
钦差大臣——一幕官僚和骗子上演的讽刺喜剧
雾都孤儿——一位孤儿艰辛的奋斗历程
三个火枪手——火枪手的传奇故事
基督山伯爵——一个曲折离奇的复仇故事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诗
简·爱——现代女性小说的经典
呼啸山庄——欲望、恩仇与爱的交响曲
茶花女——一位高贵.善良的巴黎名妓的悲剧
红字——心灵的罗曼史
大卫·科波菲尔——从遗腹子到大作家的传奇
汤姆叔叔的小屋——黑奴的血泪史
白鲸——惊心动魄的海上搏斗
草叶集——充满了民主精神的诗歌佳作
包法利夫人——一部完美的长篇小说
父与子——两代人文化冲突的反映
悲惨世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战争与和平——一部气势磅礴的文学巨著
爱丽丝漫游奇境一篇伴随孩子成长的经典童话
小妇人——四姐妹的成长经历
泰戈尔诗选——一位伟大的东方诗人的吟唱
海底两万里——一次海底的神奇历险
八十天环游地球——科学幻想小说的优秀之作
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俄国社会生活的史诗性巨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本充满生活情趣的儿童小说
玩偶之家——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
昆虫记——献给昆虫的颂歌
海蒂——纯真美丽的童心世界的展示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现实主义中短篇佳作
金银岛——扣人心弦的冒险故事
木偶奇遇记——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幽默风趣的少年小说
爱的教育——感人的爱的故事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一部享誉世界的侦探小说
契诃夫小说集——幽默诙谐的讽刺小说佳作
德伯家的苔丝——一位纯朴女性的人生悲剧
牛虻——一部深深影响了诸多青年的著作
绿野仙踪——一部引人人胜的神奇童话
时代广场的蟋蟀——一部让人久久回味的童话
嘉莉妹妹——美丽幻梦的破灭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位身残志坚的女性的自传
名人传——英雄的传记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含泪的微笑”的佳作
约翰·克利斯朵夫——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我是猫——一只猫眼中的人世
热爱生命——生命的赞歌
母亲——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充满神奇与幻想的童话历险
秘密花园——让生命变得美好的“神奇花园”
童年——苦难童年的诉说
追忆逝水年华——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变形记——人性异化的揭露和控诉
绿山墙的安妮——一部优美的成长小说
好兵帅克历险记——一位聪明又傻气的“好兵”传记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场“美国梦”的破灭
静静的顿河——一部优秀的史诗性的作品
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曲壮丽的人生奋斗之歌
飘——乱世中佳人和英雄的爱情故事
雪国——悲凉虚无的人生歌唱
小王子——一个孤独的灵魂对爱的呼唤
麦田里的守望者——影响了几代美国青年的经典
老人与海——悲壮的英雄之歌
夏洛的网——一部震撼心灵的童话
日瓦戈医生——世界第一政治禁书
苦儿流浪记——一个弃儿苦难的成长历程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荆棘鸟——凄婉的生命歌唱
窗边的小豆豆——找寻阳光灿烂的童年
1 红与黑 [法] 司汤达
2 苔丝 [英] 哈 代
3 雾都孤儿 [英] 狄更斯
4 老人与海 [美] 海明威
5 父与子 [俄] 屠格涅夫
6 少年维特的烦恼 [德] 歌 德
7 简·爱 [英] 夏绿蒂·勃朗特
8 欧也妮·葛朗台 [法] 巴尔扎克
9 高老头 [法] 巴尔扎克
10 巴黎圣母院 [法] 雨 果
11 茶花女 [法] 小仲马
12 呼啸山庄 [英] 艾米莉·勃朗特
13 牛虻 [爱尔兰] 艾丽·伏尼契
14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15 傲慢与偏见 [英] 奥斯汀
16 罪与罚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17 安娜· 卡列尼娜 [俄] 列夫·托尔斯泰
18 莎士比亚选集 [英] 莎士比亚
19 美丽与悲哀 [日] 川端康成
20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法] 莫泊桑
21 母亲 [前苏联] 高尔基
2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
23 雪莱诗选 [英] 雪 莱
24 拜伦诗选 [英] 拜 伦
25 安徒生童话 [丹麦] 安徒生
26 伊索寓言
27 猎人笔记 [俄] 屠格涅夫
28 愤怒的葡萄 [美] 斯坦贝克
29 三个火枪手 [法] 大仲马
30 布登勃洛克一家 [德] 托马斯·曼
31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 菲茨杰拉德
32 吉檀伽利 [印度] 泰戈尔
33 唐·吉诃德 [西班牙] 塞万提斯
34 鲁滨逊飘流记 [英] 笛 福
35 园丁集 [印度] 泰戈尔
36 新月集 [印度] 泰戈尔
37 采果集 [印度] 泰戈尔
38 包法利夫人 [法] 福楼拜
39 带发条的桔子 [英] 安东尼·伯吉斯
40 恶心 [法] 让·保尔·萨特
41 大师与玛格丽特 [俄]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42 癌症楼 [前苏联] 索尔仁尼琴
43 玩笑 [捷克] 米兰·昆德位
44 日瓦戈医生 [前苏联] 帕斯捷尔纳克
45 十日谈 [意大利] 卜伽丘
46 尤利西斯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47 恋爱中的女人 [英] D·H·劳伦斯
48 五号屠场 [美] 小库尔特·冯尼格
49 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 杰罗姆·塞林格
50 嘉莉妹妹 [美] 西奥多·行莱塞
51 一千零一夜
52 希腊神话故事 [古希腊]
53 复活 [俄] 列夫·托尔斯泰
54 基度山伯爵 [法] 大仲马
55 战争与和平 [俄] 列夫·托尔斯泰
56 浮士德 [德] 歌 德
57 上尉的女儿 [俄] 普希金
58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 [美] 马克·吐温
59 汤姆·索耶历险记 [美] 马克·吐温
60 悲惨世界 [法] 雨 果
61 铁皮鼓 [德] 君特·格拉斯
62 古都 [日本] 川端康成
63 城堡 [奥地利] 卡夫卡
64 娜娜 [法] 爱弥尔·左拉
65 儿子与情人 [英] D·H·劳伦斯
66 马丁·伊登 [美] 杰克·伦敦
67 白牙 [美] 杰克·伦敦
68 爱弥儿 [法] 卢 梭
69 洛丽塔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70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捷克] 米兰·昆德拉
71 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 约瑟夫·海勒
72 罗生门 [日] 芥川龙之介
73 不朽 [捷克] 米兰·昆德拉
74 生活在别处 [捷克] 米兰·昆德拉
75 为了告别的聚会 [捷克] 米兰·昆德拉
76 蝇王 [英] 戈尔丁
77 本性 [捷克] 米兰·昆德拉
78 野性的呼唤 [美] 杰克·伦敦
79 红字 [美] 纳撒尼尔·霍桑
80 我是猫 [日] 夏日漱石
81 在路上 [美] 杰克·凯鲁亚克
82 模糊情缘 [美] 西奥多·德莱塞
83 美妙的新世界 [英] 奥尔都斯·赫胥黎
84 觉醒 [美] 凯特·肖班
85 在人间 [前苏联] 高尔基
86 童年 [前苏联] 高尔基
87 我的大学 [前苏联] 高尔基
88 死魂灵 [俄] 果戈里
89 雪国 [日本] 川端康成
90 高龙巴 [法] 梅里美
91 草叶集 [美] 惠特曼
92 巨人传 [法] 拉伯雷
93 毛猿 [美] 奥尼尔
94 斯巴达克思 [意大利] 乔万尼奥里
95 恶之花 [法] 波德莱尔
96 失乐园 [英] 弥尔顿
97 大街 [美] 刘易斯
98 双城记 [英] 狄更斯
99 夜色温柔 [美] 菲茨杰拉德
100 好兵帅克 [捷克] 哈谢克
悲惨世界 爱的教育 童年 我的大学 在人间 巴黎圣母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老人与海

米兰.昆德拉的介绍 有谁知道?

晕,长篇累牍。
我很喜欢米兰。昆德拉,特别是他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感觉上处处充满灵感和思考。由小说改变的电影《布拉格之夜》也很不错。
http://www.365zn.com/mrl/htm/4347.htm
兰·昆德拉(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8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米兰.昆德拉讲词摘录

以色列将其最重要的奖项保留给世界文学,绝非偶然,而是传统使然。那些伟大的犹太先人,长期流亡在外,他们所着眼的欧洲也因而是超越国界的。对他们而言,欧洲的意义不在于疆域,而在于文化。尽管欧洲的凶蛮暴行曾叫犹太人伤心绝望,但是他们对欧洲文化的信念始终如一。所以我说,以色列这块小小的土地,这个失而复得的家园,才是欧洲真正的心脏。这是个奇异的心脏,长在母体之外。今天我来领这个以耶路撒冷命名,以伟大犹太精神为依归的奖项,心中充满了异样的激动。我是以小说家的身份来领奖的。不是作家。法国文豪福楼拜曾经说过,小说家的任务就是力求从作品后面消失。他不能当公众人物。然而,在我们这个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时代,往往相反,作品消失在小说家的形象背后了。固然,今天无人能够彻底避免曝光,福楼拜的警告仍不啻是适时的警告:如果一个小说家想成为公众人物,受害的终归是他的作品。这些小说,人们充其量只能当是他的行动、宣言、政见的附庸。

小说家不是代言人。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当托尔斯泰构思《安娜。卡列尼娜》的初稿时,他心中的安娜是个极不可爱的女人,她的凄惨下场似乎是罪有应得。这当然跟我们看到的定稿大相径庭。这当中并非托氏的道德观念有所改变,而是他听到了道德以外的一种声音。我姑且称之为小说的智慧。所有真正的小说家都聆听这超自然的声音。因此,伟大的小说里蕴藏的智慧总比它的创作者多。认为自己比其作品更有洞察力的作家不如索性改行。可是,这小说的智慧究竟从而来?所谓小说又是怎么回事?我很喜欢一句犹太谚语:

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这句谚语带给我灵感,我常想象拉伯雷(FrancoisRabelais)有一天突然听到上帝的笑声,欧洲第一部伟大的小说就呱呱坠地了。小说艺术就是上帝笑声的回响。为什么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呢?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愈远。人们愈思索,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就愈远。因为人从来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当人们从中世纪迈入现代社会的门槛,他终于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堂。吉诃德左思右想,他的仆役桑丘也左思右想。他们不但末曾看透世界,连自身都无法看清。欧洲最早期的小说家却看到了人类的新处境,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艺术,那就是小说艺术。十六世纪法国修士、医师兼小说家拉伯雷替法语创造了不少新词汇,一直沿用至今。可惜有一字被人们遗忘了。这就是源出希腊文的Agelaste,意指那些不懂得笑,毫无幽默感人。拉伯雷对这些人即厌恶又惧怕。他们的迫害,几乎使他放弃写作。小说家跟这群不懂得笑的家伙毫无妥协余地。因为他们从末听过上帝的笑声,自认掌握绝对真理,根正苗壮,又认为人人都得统一思想。然而,个人之所以有别于人人,正因为他窥破了绝对真理和千年一面的神话。小说是个人发挥想象的乐园。那里没有人拥有真理,但人人有被了解的权利。

在过去四百年间,西欧个性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就是以小说艺术为先导。巴汝奇是欧洲第一位伟大小说的主人翁。他是拉伯雷《巨人传》的主角。在这部小说的第三卷里,巴汝奇最大的困扰是:到底要不要结婚?他四出云游,遍寻良医、预言家、教授、诗人、哲人,这些专家们又引用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荷马、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可惜尽管穷经皓首,到头来巴汝奇形怪状还是决定不了应否结婚。我们这些读者也下不了结论。当然到最后,我们已经从所有不同的角度,衡量过主人翁这个即滑稽又严肃的处境了。拉伯雷这一番旁征博引,与笛卡儿式的论证虽然同样伟大,性质却不尽相同。小说的母体虽穷理尽性,而是幽默。欧洲历史最大的失败之一就是它对于小说艺术的精神,其所提示的新知识,及其独立发展的传统,一无所知。小说艺术其实正代表了欧洲的艺术精神。这门受上帝笑声启发而诞生的艺术,并不负有宣传、推理的使命,恰恰相反。它象佩内洛碧(Penelope)那样,每晚都把神学家、哲学家精心纺织的花毯拆骨扬线。

近年来,指责十八世纪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我们常常听到这类老生常谈:俄国极权主义的恶果是西欧种植的,尤其是启蒙运动的无神论理性主义,及理性万能的信念。我不够资格跟指责伏尔泰得为苏联集中营负责的人争辩。但是我完全有资格说:十八世纪不仅仅是属于卢梭、伏尔泰、霍尔巴哈的,它也属于(甚至可能是全部)费尔丁、斯特恩、歌德和勒卢的。十八世纪的小说之中,我最喜欢劳伦斯。斯特恩的作品《项迪传》。这是一部奇特的小说。斯特恩在小说的开端,描述主人翁开始在母体里骚动那一夜。走笔之际,斯特恩突来灵感,使他想起另外一个故事。随后上百篇幅里,小说的主角居然被遗忘了。这种写作技巧看起来好象是在耍花枪。作为一种艺术,技巧决不仅仅在于耍花枪。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每一部小说都要回答这个问题:人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其真意何在?斯特恩同时代的费尔丁认为答案在于行动和大结局。斯特恩的小说答案却完全不同:答案不在行动和大结局,而是行动的阻滞中断。因此,也许可以说,小说跟哲学有过间接但重要的对话。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不就奠定于莱布尼兹的名言:凡存在皆合理。当时的科学界基于这样的理念,积极去寻求每样事物存在的理由。他们认为。凡物都可计算和解释。人要生存得有价值,就得弃绝一切没有理性的行为。所为的传记都是这么写的:生活总是充满了起因和后果,成功与失败。人类焦虑地看着这连锁反应急剧地奔向死亡的终点。斯特恩的小说矫正了这种连琐反应的方程式。他并不从行为因果着眼,而是从行为的终点着手。在因果之间的桥梁断裂时,他优哉游哉地云游寻找。看斯特恩的小说,人的存在及其真意何在要到离题万丈的枝节上去寻找。这些东西都是无法计算的,毫无道理可言。跟莱布尼兹大异其趣。评价一个时代精神不能光从思想和理论概念着手,必须考虑到那个时代的艺术,特别是小说艺术。

十九世纪蒸汽机问世时,黑格尔坚信他已经掌握了世界历史的精神。但是福楼拜却在大谈人类的愚昧。我认为那是十九世纪思想界最伟大的创见。当然,早在福楼拜之前,人们就知道愚昧。但是由于知识贫乏和教育不足,这里是有差别的。在福楼拜的小说里,愚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可怜的爱玛,无论是热恋还是死亡,都跟愚昧结了不解之缘。爱玛死后,郝麦跟布尔尼贤的对话真是愚不可及,好象那场丧礼上的演说。

最使人惊讶的是福楼拜他自己对愚昧的看法。他认为科技昌明、社会进步并没有消灭愚昧,愚昧反而跟随社会进步一起成长!福楼拜着意收集一些流行用语,一般人常用来炫耀自己的醒目和跟得上潮流。他把这些流行用语编成一本辞典。我们可以从这本辞典里领悟到:现代化的愚蠢并不是无知,而是对各种思潮生吞活剥。福楼拜的独到之见对末来世界的影响,比弗洛伊德的学说还要深远。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世界可以没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但是不能没有抗拒各种泛滥思潮的能力。

这些洪水般的思潮输入电脑,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恐怕会凝聚成一股粉碎独立思想和个人创见的势力。这股势力足以窒息欧洲文明。在福楼拜塑造了包法利夫人八十年之后,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另一位伟大的小说家,维也纳人布洛克(HermannBroch)写下了这么句至理名言:现代小说英勇地与媚俗的潮流(tideofkitsch)抗争,最终被淹没了。Kitsch这个字源于上世纪中之德国。它描述不择手段去讨好大多数的心态和做法。既然想要讨好,当然得确认大家喜欢听什么。

然后再把自己放到这个即定的模式思潮之中。Kitsch就是把这种有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感情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连自己都会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今天,时光又流逝了五十年,布洛克的名言日见其辉。

为了讨好大众,引人注目,大众传播的美学必然要跟Kitsch同流。在大众传媒无所不在的影响下,我们的美感和道德观慢慢也Kitsch起来了。现代主义在近代的含义是不墨守成规,反对既定思维模式,决不媚俗取宠。今日之现代主义(通俗的用法称为新潮)已经融会于大众传媒的洪流之中。所谓新潮就得有意图地赶时髦,比任何人更卖力地迎合既定的思维模式。现代主义套上了媚俗的外衣。这件外衣就叫Kitsch。那些不懂得笑,毫无幽默感的人,不但墨守成规,而且媚俗取宠。他们是艺术的大敌。正如我强调过的,这种艺术是上帝笑声的回响。在这个艺术领域里没有人掌握绝对真理,人人都有被了解的权利。这个自由想象的王国是跟现代欧洲文明一起诞生的。当然,这是非常理想化的欧洲,或者说是我们梦想中的欧洲。我们常常背叛这个梦想,可也正是靠它把我们凝聚在一起。这股凝聚力已经超越欧洲地域的界限。我们都知道,这个宽宏的领域(无论是小说的想象,还是欧洲的实体)是极其脆弱的,极易夭折的。那些既不会笑又毫无幽默感的家伙老是虎视眈眈盯着我们。在这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城市里,我一再重申小说艺术。我想,诸位大概已经明白我的苦心。我并不是回避谈论大家都认为重要的问题。我觉得今天欧洲文明内外交困。欧洲文明的珍贵遗产--独立思想、个人创见和神圣的隐私生活都受到威胁。对我来说,个人主义这个欧洲文明的精髓,只能珍藏在小说历史的宝盒里。我想把这篇答谢辞归功于小说的智慧。

我不应再饶舌了。我似乎忘记了,上帝看见我在这儿煞有介事地思索演讲,他正在一边发笑。

【高分】推荐小说家的小说或文章,前提能参透这些话。

“你知不知道有一些书或文章,是对外国的那些小说的评论,类似于批评家那样的作者写的。n。n说什么只有那种从别的角度说的批评家,才好,可以看到作者写的另一个层面,就像那些于丹那种的带有商业目的的,没有意思,还说中国的作家都是模防外国的小说家,就只有沈从文和张爱玲的文章比较有意思,等等的。。n。”n读高中的妹子无意中说起,个人这类文章、书读的不多,惭愧。大家推荐点儿。
【英国】
《哈姆雷特》 威廉·莎士比亚
《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狄福
《呼啸山庄》 爱米莉·勃朗特
《大卫·科波菲尔》 查尔斯·狄更斯
《恋爱中的女人》 劳伦斯
《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人性的枷锁》 萨乌希德·毛姆
《失乐园》 约翰·弥尔顿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
《名利场》 威廉·梅克匹斯·萨克雷
《苔丝》 托马斯·哈代
《罗密欧与朱丽叶》 威廉·莎士比亚
《麦克白》 威廉·莎士比亚
《双城记》 查尔斯·狄更斯
《威尼斯商人》 威廉·莎士比亚

【法国】
《高老头》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茶花女》 小仲马
《包法利夫人》 居斯塔夫·福楼拜
《基度山恩仇记》 亚历山大·仲马
《伪君子》 莫里哀
《红与黑》 斯汤达
《卡门》 梅里美
《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
《寻求失去的时代》 马修·普鲁斯特
《列那狐的故事》 吉罗夫人
《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

【美国】
《黑奴吁天录》 斯陀夫人
《飘》 玛格丽特·密契儿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
《战地钟声》 厄纳斯特·海明威
《红字》 纳撒尼尔·霍桑
《最后的一叶》 欧·亨利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
《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

【俄国】
《当代英雄》 莱蒙托夫
《安娜·卡列妮娜》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 泰
《复活》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 泰
《叶甫盖尼·奥涅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罪与罚》 陀斯妥耶夫斯基
《钦差大臣》 果戈理
《战争与和平》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 泰

【其他国家】
《玩偶之家》 易卜生(挪威)
《变形记》 卡夫卡(捷克)
《俄狄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希腊)
《女性的和平》 阿里斯托芬(希腊)
《神曲》 但丁·阿里及艾力(意大利)
《唐·吉诃德》 米盖尔·塞万提斯(西班牙)
《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德)
《静静的顿河》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萧洛霍夫(苏联)
《牛虻》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爱尔兰)
《百年孤独》 加尔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1. 希腊神话故事 [古希腊]
2. 牛虻 [爱尔兰] 艾丽·伏尼契
3. 莎士比亚选集 [英] 莎士比亚
4. 浮士德 [德] 歌德
5. 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 歌德
6. 悲惨世界 [法] 维克多·雨果
7. 红与黑 [法] 司汤达
8. 高老头 [法] 巴尔扎克
9. 欧也妮·葛朗台 [法] 巴尔扎克
10. 斯巴达克思 [意] 保 利
11. 双城记 [英] 查尔斯·狄更斯
12. 简·爱 [英] 夏绿蒂·勃朗特
13. 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 普希金
14. 当代英雄 [俄] 莱蒙托夫
15. 父与子 [俄] 屠格涅夫
16. 死魂灵 [俄] 果戈理
17. 泰戈尔文选 [印度] 泰戈尔
18. 罪与罚 [俄] 陀斯妥耶夫斯基
19. 雪国·古都 [日] 川端康成
20. 复活 [俄] 列夫·托尔斯泰
21. 巴黎圣母院 [法] 维克多·雨果
22. 母亲 [前苏联] 高尔基
2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联] 奥斯托洛夫斯基
24. 老人与海 [美] 海明威
25. 飘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
26. 十日谈 [意] 薄伽丘
27. 名妓与法老 [埃及] 纳吉布·迈哈弗兹
28. 失乐园 [英] 约翰·弥尔顿
29. 儿子与情人 [英]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30. 虹 [英]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31. 恋爱中的女人 [英]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32. 洛丽塔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33. 毛猿 [美] 奥尼尔
34. 孤寂深渊 [英] 拉得克利夫·霍尔
35. 贞洁的厄运 [法] 萨 德
36. 亚当·贝德 [英] 乔治·艾略特
37. 蜘蛛女之吻 [阿根廷] 曼纽尔·普伊格
38. 大街 [美] 刘易斯
39. 娜娜 [法] 艾米尔·左拉
40. 缩影 [日] 德田秋声
41. 泰蕾丝·拉甘 [法] 艾米尔·左拉
42. 衣冠禽兽 [法] 艾米尔·左拉
43. 土地 [法] 艾米尔·左拉
44. 羞耻 [法] 艾米尔·左拉
45. 萨朗波 [法] 福楼拜
46. 高龙巴 [法] 梅里美
47.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捷克] 米兰·昆德拉
48. 为了告别的聚会 [捷克] 米兰·昆德拉
49. 不朽 [捷克] 米兰·昆德拉
50. 本性 [捷克] 米兰·昆德拉
51. 玩笑 [捷克] 米兰·昆德拉
52. 生活在别处 [捷克] 米兰·昆德拉
53. 亚玛街 [俄] 亚历山大·库普林
54. 好色一代男 [日] 井原西鹤
55. 好色一代女 [日] 井原西鹤
56. 好色五人女 [日] 井原西鹤
57. 野性的呼唤 [美] 杰克·伦敦
58. 危险关系 [法] 肖德罗·拉克洛
59. 觉醒 [美] 凯特·肖班
60. 潘上尉与劳军女郎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61.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62. 尤利西斯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63. 卡夫卡文集 [奥] 弗·卡夫卡
64. 萨特小说集 [法] 让-保罗·萨特
65. 草叶集 [美] 沃尔特·惠特曼
66. 恶之花 [法] 夏尔·波德莱尔
67. 马丁·伊登 [美] 杰克·伦敦
68. 黑色的春天 [美] 亨特·米勒
69. 猫的摇监 [美] 小库尔特·冯尼格
70. 愤怒的葡 [美] 约翰·斯坦贝克
71. 赤裸的午餐 [美] 威廉·巴勒斯
72. 七日谈 [法] 玛格利特·德·那伐尔
73. 奇婚记 [匈牙利] 米克沙特·卡尔曼
74. 僧吕 [英] 马休·格林高瑞·刘易斯
75. 外遇 [英]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76. 白牙 [美] 杰克伦敦
77. 羽蛇 [英]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78. 罗生门 [日] 芥川龙之介
79. 癌症楼 [前苏联] 索尔仁尼琴
80. 蝇王 [英] 威廉·戈尔丁
81. 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 约瑟夫·海勒
82. 红字 [美] 纳·霍桑
83. 日瓦戈医生 [俄] 帕斯捷克纳克
84. 发条橙 [英] 安东尼·伯吉斯
85. 铁皮鼓 [德] 君特·格拉斯
86. 在路上 [美] 杰克·凯鲁亚克
87. 象棋的故事 [英] 茨威格
88. 我是猫 [日] 夏目漱石
89. 赤道环游记 [美] 马克·吐温
90. 昆虫记 [法] J.-H.法布尔
91. 白鲸 [美] 麦尔维尔
92. 海狼 [美] 杰克·伦敦
93. 猎人笔记 [俄] 屠格涅夫
94. 好兵帅克 [捷克] 雅罗斯拉夫·哈谢克
95. 巨人传 [法] 拉伯雷
96. 神秘岛 [法] 儒勒·凡尔纳
97. 八十天环游地球 [法] 儒勒·凡尔纳
98. 突破封锁 [法] 儒勒·凡尔纳
99. 小把戏 [法] 儒勒·凡尔纳
100. 柯克悬念故事集
101.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 J.D塞林格
102.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 菲茨杰拉德
103.夜色温柔 [美] 菲茨杰拉德
104.福尔摩斯探案集 [英] 科南道尔
105.沉默的羔羊 [美] 托马斯·哈里斯
106.匹克威克外传 [英] 查尔斯·狄更斯
107.呼啸山庄 [英] 艾米利·勃朗特
108.英国病人
109.阿甘正传 [美] 温斯顿·格卢姆
110.与狼共舞 [美] 凯文·克斯特纳
111.魂断蓝桥
112.母女情深
113.飞越疯人院
114.蝴蝶梦 [英] 达夫尼·杜穆里埃
115.野战排
116.猎鹿人
117.太阳城
118.教父 [美] 马里奥·普佐
其他的:
目录希腊神话——古希腊文明的瑰宝
伊索寓言——一部经典的寓言故事集
荷马史诗——横亘千古的文学瑰宝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圣经——基督教的经典著作
源氏物语——日本古典文学的瑰宝
神曲——中世纪的伟大诗作
十日谈——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列那狐的故事——法国伟大的民间长篇故事诗
巨人传——一部荒诞不经的幽默小说
威尼斯商人——为贪婪的吝啬者画像
哈姆雷特——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堂·吉诃德——一部反骑士小说的骑士小说
伪君子——伪善者真实面目的揭露
失乐园——天使与恶魔的较量
鲁滨逊漂流记——一个永不言败的漂流者
格列佛游记——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汤姆·琼斯——一位弃儿的成长史
少年维特之烦恼——震撼了一代青年心灵的著作
忏悔录——“忏悔”与“控诉”
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雪莱诗选——理想、自由的歌颂与赞美
傲慢与偏见——一部优秀的社会风俗小说
唐璜——反映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讽刺诗
格林童话——童话城堡上的一面旗帜
叶甫盖尼·奥涅金——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巴黎圣母院——一个展示美、丑、善、恶的大舞台
红与黑——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爱情小说
欧也妮·葛朗台——一个守财奴形象的成功刻画
高老头——资本主义罪恶的深刻揭露
安徒生童话集——一部具有永恒的魅力的童话集
钦差大臣——一幕官僚和骗子上演的讽刺喜剧
雾都孤儿——一位孤儿艰辛的奋斗历程
三个火枪手——火枪手的传奇故事
基督山伯爵——一个曲折离奇的复仇故事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诗
简·爱——现代女性小说的经典
呼啸山庄——欲望、恩仇与爱的交响曲
茶花女——一位高贵.善良的巴黎名妓的悲剧
红字——心灵的罗曼史
大卫·科波菲尔——从遗腹子到大作家的传奇
汤姆叔叔的小屋——黑奴的血泪史
白鲸——惊心动魄的海上搏斗
草叶集——充满了民主精神的诗歌佳作
包法利夫人——一部完美的长篇小说
父与子——两代人文化冲突的反映
悲惨世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战争与和平——一部气势磅礴的文学巨著
爱丽丝漫游奇境一篇伴随孩子成长的经典童话
小妇人——四姐妹的成长经历
泰戈尔诗选——一位伟大的东方诗人的吟唱
海底两万里——一次海底的神奇历险
八十天环游地球——科学幻想小说的优秀之作
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俄国社会生活的史诗性巨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本充满生活情趣的儿童小说
玩偶之家——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
昆虫记——献给昆虫的颂歌
海蒂——纯真美丽的童心世界的展示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现实主义中短篇佳作
金银岛——扣人心弦的冒险故事
木偶奇遇记——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幽默风趣的少年小说
爱的教育——感人的爱的故事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一部享誉世界的侦探小说
契诃夫小说集——幽默诙谐的讽刺小说佳作
德伯家的苔丝——一位纯朴女性的人生悲剧
牛虻——一部深深影响了诸多青年的著作
绿野仙踪——一部引人人胜的神奇童话
时代广场的蟋蟀——一部让人久久回味的童话
嘉莉妹妹——美丽幻梦的破灭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位身残志坚的女性的自传
名人传——英雄的传记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含泪的微笑”的佳作
约翰·克利斯朵夫——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我是猫——一只猫眼中的人世
热爱生命——生命的赞歌
母亲——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充满神奇与幻想的童话历险
秘密花园——让生命变得美好的“神奇花园”
童年——苦难童年的诉说
追忆逝水年华——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变形记——人性异化的揭露和控诉
绿山墙的安妮——一部优美的成长小说
好兵帅克历险记——一位聪明又傻气的“好兵”传记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场“美国梦”的破灭
静静的顿河——一部优秀的史诗性的作品
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曲壮丽的人生奋斗之歌
飘——乱世中佳人和英雄的爱情故事
雪国——悲凉虚无的人生歌唱
小王子——一个孤独的灵魂对爱的呼唤
麦田里的守望者——影响了几代美国青年的经典
老人与海——悲壮的英雄之歌
夏洛的网——一部震撼心灵的童话
日瓦戈医生——世界第一政治禁书
苦儿流浪记——一个弃儿苦难的成长历程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荆棘鸟——凄婉的生命歌唱
窗边的小豆豆——找寻阳光灿烂的童年
国外小说与中国小说风格迥异,名著很多,但是如果不能看到其特点,反而不习惯,就会觉得了然无味。外国的 海明威《老人与海》 丹尼尔·狄福《鲁滨逊漂流记》 歌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还有雨果《巴黎圣母院》 米盖尔·塞万提斯 《唐·吉诃德》,如果喜欢悬疑的还有《十个小印第安人》(这部小说很有外国风格,开篇介绍太多,不大气,没精彩点,只是缓缓道来,平淡却与剧情非常重要,后面十分精彩,高潮不断,当时我差点放弃这部小说,因为开篇不吸引人,由此可见中外之差别)
国内的余华《活着》 路遥《平凡的世界》 苏童的短篇小说,冯骥才乡土小说,王小波的评论文章,刘震云《一地鸡毛》 还有《尘埃落定》老舍《骆驼祥子》,张爱玲的话因为我不喜言情看的不多,《红楼梦魇》可以看一下,沈从文唯美小说看得也不多,散文到看得很多。
现代的有郭敬明《幻城》稍好,韩寒评论文也可以,谁欠火候,不过也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可以略读,中国的古文《儒林外史》也可看。至于其他国外小说,如《百年孤独》的开篇创先河,不过全文很长,我当时看着看着就不太感兴趣了,不要逼自己看,文学气度不是靠名著撑起的。
这种书还真有,不过好的不多,你不一定看的懂。一个高中生是无论如何也看不懂的。钱钟书《管锥编》博宗百家,涵盖中西。仍自以为以管窥豹如锥立地。李敖有一本《上山上山爱》杂评世界文学巨擘及其作品,颇有建树,可谓其平生所学精华。但是黄色描写过于文艺,就不知能不能接受了。觉得《上山上山爱》是最符合你要求的,但是太过艰深,当年我高中的时候是看不懂的。毕竟对国外文化了解太少了。你妹妹说的挺对,模仿的很多。但是只有就不太赞同了。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胡适,李宗吾,李叔同。。。。。。很多民国大家是值得敬仰的。
推荐台湾作家刘墉的作品,你自己去百度百科看一下,是台湾作家刘墉,不是刘罗锅,还有冰心、朱自清的作品都是我喜欢看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晓得你知不知道龙应台这个人,她是一个台湾女作家,很有见解的人。
这些书都很不错哈。

再次遇到爱玛的莱昂和以前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包法利夫人**知道的块块回贴!!!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福楼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艺术形式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转机。从《包法利夫人》问世以后,小说家知道即使是小说,也要精雕细琢。这不仅是一部模范小说,也是一篇模范散文。但是,《包法利夫人》也为作者带来了麻烦。许多人对号入座,批评福楼拜这部书“破坏社会道德和宗教”,他还被法院传了去:原来是有人告他“有伤风化”。这时许多读者纷纷向福楼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连一向反对他的浪漫主义作家也为他辩护。法庭上,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作家被宣告无罪——由此可见《包法利夫人》的影响。

米兰·昆德拉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大意是,直到福楼拜的出现,小说才终于赶上了诗歌。众所周知,欧洲的小说最早是从叙事长诗中分化出来的。也就是说,叙事诗中描述事件进程的部分被剥离出来,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说故事的体裁。小说的诞生使诗歌失去了“叙事”的天然权利,而较多地从事抒情。然而,与诗歌这种古老的艺术相比,小说的幼稚是毋庸置疑的。它长期以来遭受冷落与歧视也就不足为怪了。在我看来,小说的不成熟,除了它作为一门专门的艺术尚未得到充分的发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与诗歌的关系十分暧昧,没有摆脱对于诗歌母体的依赖。它自身特殊而严格的文体上的规定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未能形成。早期小说的故事性到是大大增强了,然而诗歌也可以讲故事,而且一度讲得很好,那么小说与叙事诗的差别究竟在哪儿?甚至就连小说艺术的评价尺度,也是从诗歌那里借用过来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直到今天,我们在评价一部伟大小说时最常用的语汇仍然是“这种一部伟大的史诗”。“史诗”的风范依旧是小说的最高评判标准。这就好比说,在小说的园地里获得成就,却要到诗歌的国度去领受奖赏。

福楼拜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而《包法利夫人》更被认为是“新艺术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说”,“在文坛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波德莱尔、圣伯父、左拉等人纷纷给予这部作品极高的评价。由于这部作品的问世,福楼拜在一夜之间成为足可与巴尔扎克、司汤达尔比肩的小说大师,举世公认的杰出的文体家。福楼拜的巨大声誉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包法利夫人》无懈可击的文体成就。到了本世纪初,福楼拜的影响与日俱增,现代主义的小说家也把他奉为始祖与楷模,尤其是50年代后的法国“新小说”,对福楼拜更是推崇备至,他们认为正是福楼拜使小说获得了与诗歌并驾齐驱的地位。新小说的重要代表阿兰·罗布-格里耶为了进行所谓的文学变革,将福楼拜看成叙事艺术上真正的导师和启蒙者,甚至把福楼拜视为巴尔扎克的对立面,对巴尔扎克似的“过时的”写作方式展开彻底地批判和清算。那么,《包法利夫人》在文体和叙事上究竟取得怎样不同凡响的成就,对于小说的发展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包法利夫人》上卷的第一小结是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故事的。从第二小结开始直至作品结束用的是第三人称。这部作品的第一行出现了这样一个句子:“我们正上自习,校长进来了,后面跟着一个没有穿制服的新生和一个端着一张大书桌的校工。”

在这里,“我们”这个词可不是随便写写的,它的意义非同一般。诸位不妨回忆一下巴尔扎克的小说通常是如何开头的。比如说:“路易·朗贝尔于1797年生于旺代省的一个小镇蒙特瓦尔,他的父亲在那里经营着一所不起眼的制革厂”(巴尔扎克《路易·朗贝尔于》)。有人曾针对这个开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在讲述这个故事呢?是作者吗?作者的语调为什么那么不容置疑?他为什么会无所不知?当然,并不是每一位小说读者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这种坚定、明确、无所不知的语调显示出作者凌驾于故事、读者之上,当属没有疑问。而且这种口吻尚未完全摆脱口头故事的讲述形式。如果有人针对《包法利夫人》提出同样的问题:谁在讲述《包法利夫人》的故事?答案是“我们”;讲述者是如何知道的?答案是 “我们看到了”;而且叙事者在“看到”的同时,读者也看到了。故事展开的时间与读者阅读的时间是同步的(在巴尔扎克那里,故事早就发生过了),这样一来,作者一下子把读者带入到事件的现场,相对于巴尔扎克,这里的故事显然更具有逼真的效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类似的第一人称叙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玩艺儿,可在当时,福楼拜所跨出的这一小步,其意义却不同寻常。而且我认为福楼拜在文体上的贡献当然不只是人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的背后,一种完全不同于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的叙事方式真正确立了起来,在福楼拜的笔下,以往全知的叙事视角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作者不再站在无所不知的立场,模仿上帝的口吻说话;不会随时从叙事中“现身”,对作品的人物、主题展开评述,提供意义;不再拥有将自己的思想和倾向强加给读者的特权。

福楼拜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要求作者退出小说,并开始在实践中成功实现这一信条的作家之一。他要求叙事排除一切的主观抒情,排除作者的声音,让事实展现它自己。他认为作者的意图和倾向,如果让读者模模糊糊地感觉和猜测到,都是不允许的;文学作品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字句都不应有一点点作者观念的痕迹。正如他的学生莫泊桑所说的那样,福楼拜总是在作品中“深深地隐藏自己,像木偶戏演员那样小心翼翼地遮掩着自己手中的提线,尽可能不让观众觉察出他的声音”。福楼拜在给乔治·桑的信中也曾这样写到:“说到我对于艺术的理想,我认为就不该暴露自己,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大自然里露面。”法国学者布吕纳曾敏锐地指出,“在法国小说史里,《包法利夫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说明某些东西的结束和某些东西的开始。”我们从后来的罗兰·巴特、德里达等人的叙事理论中都可以清晰地听到福楼拜的声音。如果说欧洲小说文体变革的历史,可以像布思所描述的那样,被看成是作者的声音不断从作品中消退的历史,那么福楼拜无疑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性人物。

也许会有同学提出这样的观点:既然小说都是虚构的,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早就达成了一种默契,也就是说,读者在阅读小说之前早就预先接受了小说的虚构性这样一个事实,那么作者如何讲述这个故事(是客观化还是主观化的叙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能否打动读者,更何况,作者故意在作品中隐藏自己,并未完全放弃对读者的“引导”,只不过这种“引导”更为隐蔽、更为机巧。对一种修辞的放弃就必然意味着另一种修辞的确立,说到底,“客观化”也只能是一种修辞手段而已。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很有意思的,也很合理。坦率地说,我也是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理解福楼拜文体变革的意义的。实际上,福楼拜将自己从叙事中隐藏起来,其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显露”;对叙事视角进行限制,其目的正是为了让叙事获取更大的自由。

在全知视角的叙事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是公开进行的(在古老的说书的场合,听众甚至还可以直接向讲述者提问,或者进行讨论):作者讲述,读者阅读。但福楼拜不满足于这种公开的交流,因为交流的效果受到限制。他更喜欢一种暗中交流,也就是说,作者并不告诉读者自己的见解和倾向,而让读者通过阅读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一来,读者与作者之间交流的疆域一下子就扩大了。

福楼拜的客观化叙事并没有完全放弃了自己“引导”读者的权利。因为从《包法利夫人》这个作品来看,作者本人的倾向、立场和意图仍然可以在阅读中被我们感觉到。另外我也不同意“纯客观”这样的说法。因为这个概念把一些本来很清楚的事实弄得一团糟。况且,《包法利夫人》并不是一个“纯客观”的作品,它与后来“新小说”的罗布-格里耶等人所谓的“物化小说”、“纯客观叙事”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也不是说罗布-格里耶的作品就一无是处,至少他的《嫉妒》相当不错),但罗布-格里耶把福楼拜在修辞上的一些趣向极端化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一个他本人也始料不及的问题:“非人格化叙事”也好,纯客观、物化叙事也好,作者又如何能做到这种“纯客观”呢?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作家写作当然不能离开语言文字这一工具,语言文字本来就是“文化”的产物,它既不“纯”,也非“物”,“纯客观”如何实现呢?它不是神话又是什么?后来罗布-格里耶干脆不写小说(据说最近他又从重操旧业),去搞电影了,因为他觉得摄影机更接近他的“物化”要求。在我看来,这仍然不能自圆其说。摄影机固然是物,但操纵摄影机的人当然也是“文化”的产物,他(她)有着自己的特殊的价值观和感情上的喜、憎、哀、乐,如何能够“纯客观”呢?

就《包法利夫人》而言,福楼拜的变革并未抛弃传统的叙事资源,也没有损害作品文体的和谐与完美,以及最为重要的,叙事分寸感。我们在以前曾说过像列夫·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是不太可能轻易模仿的,他巨大的才华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茨威格说他比伟人还伟大),而福楼拜的身上更具有匠人的特点。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卓越的巧匠。《包法利夫人》是一部精心制作出来的杰作,自从问世以来,即成为“完美”的象征。福楼拜对语言和文体十分敏感,创作态度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中,作者并未随意处理任何一个细节和线索,力图做到尽善尽美。叙事的节奏,语言的分寸,速度和强度的安排都恰到好处,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出场次序,在故事中占的比重,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都符合特定的比例。比如说,爱玛首先与莱昂相遇,但在爱玛与莱昂的关系急剧升温的时候,作者却让他去了巴黎,莱昂离开后留下的巨大情感空缺使她飞蛾扑火地投入鲁道尔弗的怀抱,而当爱玛与鲁道尔弗的情感冷却之后,莱昂又从巴黎回来了。这样的安排不仅使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而且叙事亦出现跌宕和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的通病。再比如,子爵与瞎子在作品中都是象征性的人物,虽然着笔不多,但他们每次出现都会有特定的意味,似乎都预示着故事进程的某种微妙变化。爱玛的“失足”(她与鲁道尔弗坠入欲望的河流)在小说的故事中十分重要,但作者所挑选的地点既非鲁道尔弗的木屋,也非他们散步的树林和花园,而是别出心裁地安排在一次农业展览会的会议厅里。其间,鲁道尔弗对爱玛发动的语言攻势常常被大会主席的讲话所打断。虚伪的爱情誓言和表白与公牛、种子、奖章、粪池一类的话语完全并列在一起,作者未加任何说明。整个调情过程看上去既滑稽,又荒谬,而字里行间却到处弥漫着被压抑的、急不可待的欲火。不同类型话语的陈列所形成的张力使这个场景令人十分难忘。事实上,这也是我所读过的有关“调情”的最美妙的篇章。

关于语言,福楼拜在小说中有过这样一断描述:我们敲打语言的破铁锅,试图用它来感动天上的星星,其结果只能使狗熊跳舞。看来,福楼拜对语言有着特殊的敏感,对于语言在表述意义方面的巨大困难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福楼拜把语言的准确性看成是作者表述上的唯一使命;也可以理解作者对语词的甄别和取舍为什么会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人将《包法利夫人》视为学习写作者的最好教科书,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

推荐些好书

没意思 想看书 想找几本好书看看 可一进书城 翻开几本书 都是些中国某些不知名作家在胡编乱造的不知道写些啥东西 很无聊 在不就是 一窝疯 的青春爱情小说 都是些没品位的小孩子在做白日梦+幻想的产物... 可烦人了rnrn我想读一些 知识性强 哲理不老套 内容丰富点的书 rn其实就是想读些高品位的书 增强一下自身修养和丰富知识及写作和鉴赏能力 我也喜欢艺术性浓郁的作品 但是我不喜欢那些扭曲艺术概念的病态东西 rnrn我就想在我自己还没真正长大成熟之前 给自己确立一个良好的准则和观念 因为我总觉得一个人一时的观念可以改变他的一生 废话不多说了 麻烦各位网友 谢谢rnrn最后 我想说 书的题材 小说 文学 艺术 传记 历史 文化 宗教哲学 古籍...都可以 不过我不太想读国内的东西 尤其是中国近代50年左右的东西 我觉得近代中国文化 正在枯竭 而西方都在源源不断的发展自己的文化思想及教育 我比较喜欢外国人脑子里的东西 没有中国人那么死板老套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铜城除过河南人之外,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的乡民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有了煤炭业,这里就成了中国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来无数寻找生活出路的人。在这个口音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里,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南话。在铜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 这城市四周全是山梁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农业人口远比不上黄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说和拥挤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为事农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这些山山峁峁竟然长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还有一些树木梢林,显得比黄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风光。每当入秋之时,有些山上红叶如火,花团锦簇般夺人眼目…… 山梁土峁间,由于地层深处挖掘过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时有下陷,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裂缝往往撕破了几架山梁,甚至大冒顶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围里氏三级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华里处就是黄河,它带着成千上万吨泥沙沉重地喘息着淌向东方…… 城市在这条狭长的山沟里只能摆下一条主街。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街道,沿着铁路两侧,沿着那条平时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由南到北铺排了足有十华里长。 火车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长方形的候车室涂成黄色,在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里显得富丽堂皇。除过南郊军民两用的飞机场,火车站不大的广场也许是市内最为开阔的地方了。 火车从这里向南,穿越绿色的中部平原,五六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省城。而向西,向东,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邻近几个省份。这个火车站每天上下午分别和省城对开两趟快慢客车,其余就全都是运煤车了。 从陇海铁路岔出来的这条支线,它的最后一节铁轨并没有在这个车站终止。这钢铁阶梯又在这里岔出两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东西两面二十多个矿区。 外地人提起铜城,都知道这是个出煤的地方,因此想象这城市大概到处都堆满了煤。其实,铜城边上只有一两个产量很小的煤矿,其余的大矿都在东西两面那些山沟里。 当你沿着铁路支线拐进这些山沟,便会知道那里有着多么庞大的世界。这些相距只有十来里路的煤矿,每个矿区都有上万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超过了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耸的井架,隆隆的机声,喧嚣的声浪,简直使人难以置信这些小小的山沟山湾,怎么能承载了如此大的负荷?

2.《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展现了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垂涎。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一本风靡全亚洲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曾高居日本文学史上的“超级畅销书”。
这当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许多人认识这位日本人就是从这本书开始。全书以回忆为线索,表达了青少年面对青春期的孤独困惑以及面对成长的无奈、无聊。村上通过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强调了他在以后书中不断反复强调的主题:生命的悲哀与无力感。

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我本人认为,内容错综复杂,不仔细看,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故事性很强, 很耐读!

5.《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这是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曾连续70周排名畅销榜,37年销量达2000万册。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电影,发行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据小说改编的三部电影有两部获奥斯卡奖。《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种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悦因素,使读者近距离观察到一个令人震颤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阶层,献给读者一场凶险生活方式的飨宴。 黑帮故事的经典~!

6《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7.《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8.《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由黄仁宇先生于1976年在美国所著,在国内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众的注意。其实这一年大明王朝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在年底殁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了: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9.《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的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围城》 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作者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是位学贯中西而富才情的学者。《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就凭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小说大师级人物。本书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钱钟书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11.《活着》 作者:余华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 在我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来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分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那句老话: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12.《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余华目前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爱情故事,从文学风格上说,这将是一部与《许三观卖血记》迥然不同的作品,这部小说将于明年初完成. 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 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事实也是如此,当这本书完成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并不比别人多. 书中的人物经常自己开口说话,有时候会让作者吓一跳,当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话在虚构的嘴里脱口而出时,作者会突然自卑起来,心里暗想:"我可说不出这样的话."然而,当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当他阅读别人的作品时,他又时常暗自得意:"我也说过这样的话." 这似乎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们需要它的影响,来纠正我们的思想和态度.有趣的是,当众多伟大的作品影响着一位作者时,他会发现自己虚构的人物也正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他. 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

13.《牛虻》 作者:伏尼契

牛虻: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个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被命运折磨的人。他深爱过两个人——父亲蒙坦里尼和高洁的女人琼玛,但后来的他一生都没有再给机会让他们来爱他。他的内
既是慷慨动人的革命书籍,又是高雅纯正的文学名著,本书充满深刻描写人情人性的艺术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土地最宽的前苏联,《牛虻》拥有着无数的、几代人的崇拜者。 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会的叛逆。年轻时经历过几番刻骨铭心的感情苦难。他曾因无知而铸成大错。他最热爱的姑娘,给予他惨痛的心灵伤害;他尊敬的生父,却是凶残的政敌!然而他义无反顾地追真理,抛弃了爱情与生命――为意大利的独立与自由。牛虻,成为青年人心中“坚强”的化身! 小说围绕牛虻,恋人琼玛以及性格复杂的蒙泰尼里主教展开,线条简明而又写得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显示了作者激越的感情世界和浓厚的艺术功力。

14.《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毕生的唯一力作。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收养,恩萧的女儿凯瑟琳与他从小友爱,产生了炽烈的爱情。而庄主的儿子辛德雷却仇恨他,老恩萧死后,把他降为奴仆,百般凌辱。凯瑟琳为了得到“画眉山庄”主人林顿的财产资助希刺克厉夫而嫁给了林顿。希刺克厉夫得知后愤然出走。几年后,希刺克厉夫致富归来,使辛德雷倾家荡产,并诱骗林顿之妹与他成婚,恣意虐待。凯瑟琳终因不能同希刺克厉夫结合而凄然病逝。

15.《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尘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该小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统治着,麦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这当然是一个很民族化的题材。因为作家的族别,他的生活经历,这个看似独特的题材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必然,但小说并不囿不于民族题材,小说中涉及到的权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杀、爱情等话题都具有现代意义。这使《尘埃落定》在题材上不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一种现实,而这种现实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它的面貌会更加文阔,更加深远。同一种空间,也就是具有演绎多种故事的可能。关于这段历史,阿来说“史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6.《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1804年,在一个盛大无比的典礼中,拿破仑?波拿巴为自己加冕,成为法国的皇帝。他的法语带着浓厚的科西嘉口音,看起来好像不大适宜做法国的领导人。可是他却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 他是一个军事天才,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和埃及……1815年,英国和普鲁士联军在滑铁卢战役里使他一败涂地。拿破仑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一个英国的小岛上,6年之后与世长辞。 拿破仑还是一位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风流情债无数……他猎取美女芳心的招法,与他天才的军事才干一样出类拔萃……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公正、最生动、最细腻展示拿破仑军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

17.《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乔戈的哥哥被仇家杀死,从那一刻起,乔戈的生活便离他而去。根据统治阿尔巴尼亚北部高原地区的卡努法典:如果一个人被杀死,他的家人必须为他报仇。乔戈无法摆脱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杀了那个凶手。在被死者家属追杀之前,他被允许了三十天的休战协定,于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两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后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与乔戈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来自都市,对高原文化充满向往。新娘迪安娜对被死亡威胁着的乔戈一见钟情,与此同时,乔戈也想在四月转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当人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陷入一场追杀或者杀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暂和仓煌。《破碎的四月》以简洁、诗一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固扰和悲剧性。./,.*/*/*...........*/
《儿子与情人》 [英]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著名作家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情欲之网》 [美]享利·米勒
享利·米勒的力作,被认为是卢梭以来最优秀的忏悔作品之一。米勒试图以小说的方式,寻回人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失去的自由。
《春梦之结》 [美]享利·米勒
享利·米勒的主要忏悔作品之一
《洛丽塔》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纳博科夫的扛鼎之作,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此书在美国尽人皆知。
《贞洁的厄运》 [法]萨德
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40101号。超赞
《衣冠禽兽》 [法]艾米尔·左拉
作品直露地描写了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社会上的凶杀、堕落、政治上的阴谋、冤狱、草菅人命,非常有哲理,解释人类社会的阴暗面。
《亚玛街》 [俄]亚历山大·库普林
这是一幅严酷的社会生活画。是库普林悉心研究社会生活写作的一部‘社会心理学’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捷克]米兰·昆德拉
这是使昆德拉赢得世界声誉的代表作。
《潘上尉与劳军女郎》 [秘鲁-西班牙]略萨
本书描写军中生活堪称一绝
《好色一代男》 [日]井原西鹤
日本社会直观描写
以体系为读书目标的话:先看看莎士比亚的东西,再以他为标准,回头看但丁;看狄更斯,看弥尔顿,看乔伊斯,看卡夫卡,看托尔斯泰,看托斯陀耶夫斯基,看普希金,看叶芝,看两个艾略特,看优金·奥尼尔,看海明威,看纪伯伦,看惠特曼,看阿赫玛托娃,看蒙田;再看尼采,看海德格尔,看维特根斯坦,看康德,看伯格森,看福柯,看德里达,看萨特,看佛洛伊德,看雅斯贝尔斯,看卡尔波普尔,看哈耶克………………………………哈哈哈哈哈………………还有马尔克斯,佩索阿,博尔赫斯,伍尔芙,卡尔维诺等等等等…………还有哈贝马斯,费耶阿本德,罗素,佛雷格,蒯因,列维—斯特劳斯,卡西尔,胡塞尔,马赫,文德尔班,柯亨,阿芬那留斯…………………………别弄错了啊哥哥:《瓦尔登湖》是梭罗的,不是卢梭。一看这个回答者就是没有看过的,要不怎么可能把作者记错。
《爱弥尔》关于自我教育的,卢梭
《忏悔录》我看了很多遍,受益匪浅,但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了不起的盖茨比》 就是《挪威森林》里提到的那本书,刚开始看感觉很一般,没什么东西,看很多遍就会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问题了

这几本书很有用,个人认为。
本人同LZ深有同感啊!
推荐一下《傲慢与偏见》、《简爱》等奥古斯丁的作品相当的耐看哦!
偶尔看一下《魔戒》你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的!
还有就是欧亨利的作品很有味道!
暂且先推荐这么多!
本文标题: 米兰· 昆德拉为什么讨厌美国、德里达、劳伦斯、德国浪漫主义和法国「新小说」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1804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赠我予白》你们印象最深的老师是哪个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