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里昊天上帝全称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6-20 13:01: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99

中国神话中有几任天帝有十任天帝1、伏羲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2、昊天上帝昊天上帝是中国...

神话里昊天上帝全称是什么

中国神话中有几任天帝

有十任天帝

1、伏羲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2、昊天上帝

昊天上帝是中国神话中天的尊号。周朝正式出现昊天上帝的尊称。昊天上帝是带有至高神之位的天,是华夏历代国家正统祭祀的最高神。华夏的一位官方的至高神.。

3、五方天帝

五方天帝是古代中国神话及古籍记载中的人物。

五方天帝及属神分别指东方天帝,属神句芒。南方天帝,属神祝融。西方天帝,属神蓐收。北方天帝,属神禺强。中央天帝,属神后土。

4、帝俊

又作“帝夋”,疑为诗经里昊天上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天帝,这一古帝名号只见于《山海经》(在《大荒》《海内》两经中多次提到)。

5、太阳神炎帝

太阳神炎帝是一位极慈祥的大神,当他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慈爱的炎帝教人如何播种五谷,用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源。

6、黄帝

中国上古传说中的远古部落联盟首领,后世尊为帝王。道教尊奉的古仙。

7、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是《九歌》体系中所祭祀的天帝、至高神。东皇太一是楚地最高神,与太一神、泰皇有关,《文选》便认为东皇太一即太一。

8、天皇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简称勾陈大帝、天皇大帝,为四御之一。

9、紫薇大帝

紫微大帝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道教四御之一,位居玉皇大帝之下。

10、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的主宰。

天帝简介

天帝是指统治诸天万界的帝王,随着朝代不同最高神就会发生变化。

例如秦襄公祭白帝,秦宣公祀青帝,灵公祭祀炎黄二帝,秦统一后祭祀以上四帝,西汉在四帝的基础上加入黑帝,称为五方上帝,自东汉起则以太一为至高神,凌驾于五方之上。

扩展资料

古人对天帝的看法

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不是来自于自身,而是来自于自然的恩赐。早期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与自然条件密不可分的。

长此以往,天空与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被人格化、神化,成为一个有思维、有情感的客观存在,是为昊天上帝。

后世部分说法一方面认为昊天上帝居处北辰,“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北辰之星。”另一方面,将天与帝区分开,认为昊天为全天,《毛诗传》:“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则称苍天。

此则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列。”

昊天上帝,更自然化则称为昊天、皇天、天,“天”是最通常的说法,又称苍天、上天、上苍、老天、老天爷等,如“苍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运”、“天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中的“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昊天上帝

百度百科_天帝 (中国神话中的最高主宰)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皇大帝系四御之首,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居太微玉清宫,又称通明天宫。玉皇被称为众神之王,系元始天尊所化生,道经中所说玉皇居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玉皇,人们通称为玉皇上帝,玉皇大帝。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恶鬼)的一切阴阳福祸。每年腊月二十五,玉帝都要亲自降圣下界,亲自出巡视察各方面的情况。经便考察众生道俗的善恶良莠、赏善罚恶。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
西王母
西王母的尊号有:“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列仙全传》卷一称她为龟台金母。以西华至妙之气,化二生于伊川。姓缑(gou)(一作何一作杨)讳回,字婉妗。一字太虚。治昆仑西北隅,民间称之为西王母,而后经过多方面的演变,至道教创立后,西王母被纳入其神系,成为道教至高的女神。东晋葛洪在《枕中书》中称其为元始天王与太玄圣母通气结精后所生之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所治群仙无量也“。后来《十今图书集·神异典》卷二二二又称她是”西华至妙之气“而化生,”生而飞翔,以主毓神元奥于渺茫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而成太阴直径,女仙之宗,与太阳之精东王公相配,”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矣“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者,得道者,咸所隶属。凡是世上成仙之人,进入天庭,都要先见西王母,后谒东王公,才能进入三清境,拜见元始天尊。
所以与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同属天上至高之神,各司其职,而非一些无知者所说的夫妻关系。
延伸:古神表
上古神话诸神: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创世神: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祝融(颛顼重孙)、太子长琴(火神祝融之子)、黎、重、彭祖(孙)
上古帝喾(kù)在位时,有一个叫重黎的人,是颛顼的重孙(《史记·楚世家》:“高阳生称,称生卷章, 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 帝喾命曰祝融 。
太子长琴是火神祝融的儿子,传说他出生的时候怀中抱着一把小琴,天地都因为他的出生而欢唱。根据《山海经》记载:“炎帝正农桑,闻天地欢歌,立而叹曰:有神处于世。”《山海经·大荒西经》云:“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有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帝俊之妻:
羲和,生十位太阳神
常羲,生十二位月亮神
少昊:黄帝之子
帝喾:翛
帝俊臣属:羿
鲧 妻女喜。
尧又名:放勋,妻女皇;
舜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昊天上帝。昊天上帝就是我们口中的老天爷。也有传言啊,昊天是鸿钧老祖座下的童子。在帝俊战死之后,供鸿钧之命,继承天地之位。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苦历1750劫,终成天帝。到了宋朝被宋徽宗加封了昊天二字。

应该有九个天帝。

昊天上帝,天帝帝俊,玉皇大帝,东皇太一,东方青帝,南方炎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天帝。其中后五个合称为五方天帝。
太一之佐曰大帝。
上古神话天帝为:第一任东皇太一,第二任帝俊,第三任昊天。
玉帝只是大帝不是天帝

昊天大帝是谁?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上帝,又称“玉皇赦罪天尊”、“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也就是说,昊天大帝就是玉皇大帝。
昊天,又称昊天上帝。是中华民族至高神,而玉帝则是道家引用这一概念生成的!但不论宗教神话,仅从民族神话来讲,昊天乃是至高无上的!
但从宗教神话信仰来说,昊天仅仅是三清圣人的一个下属罢了!
而从小说名著来说,昊天只是鸿钧与圣人的傀儡,名义上的昊天仍是最大,但暗地中一切还都要听圣人之言。

神话中的玉皇大帝是谁?

神话中的玉皇大帝是昊天上帝。

玉皇大帝的全称叫做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话当中的天地主宰,传说中玉皇大帝经历了很多次的劫难才飞升做了天庭当中的主宰。

他犹如凡间的皇帝一样,上掌管着三十六重天,下统辖这七十二地,并且管理着神、仙、佛、圣、人间和地府的所有事情。

相传玉皇大帝的名号出现的比较晚,本来是远古时期的昊天上帝,但是到了宋朝时期宋真宗为他加上了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因此被简称为了玉皇大帝,来显示他极为尊贵的身份。

扩展资料:

根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记载,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王后梦到太上道君抱着一个婴儿赐予,王后在梦醒后就有孕了。

太子长大后继承王位,但奇怪得很,不久这位新任国王就舍弃王位,去了普明香严山中修道,更奇怪的是,那么多的修道者,就他功成超度。

经过三千劫成为神仙,又超过亿劫,终于成为玉帝。《圣源觉真经》说他舍身堵北缺,代存万众生,就是做了一件牺牲自我,成全人类的大善事。

因此女娲只能是女娲,玉帝终成为玉帝,女娲补天造人只是辛苦,玉帝堵缺口却是送命耶。因此他虽然是神仙界的后辈,却能急起直追,成为神权最大的众神之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皇大帝

神话中玉皇大帝并没有真名。民间一些诸如“张百忍”的说法,其实都是谣传。谈及我国古典神话中三界的最高管理者,天庭的主人,毋庸置疑,就是凌霄宝殿中的玉皇大帝了。他高居三十六天的顶端“大罗天”;

号令诸天万道,不论是道祖老君,还是佛祖如来,都要听候玉皇大帝差遣。这位站在天道最上层的人物,他到底有没有一个“真名实姓”呢?

开玩笑,当然没有了。玉皇大帝乃是先天元气所化“大道尊神”,在开天辟地之前,曾经在大罗天上孕育了“三清祖炁”,随后才有三清四御的诞生。他的原型,是华夏先民部族的信仰“昊天上帝”。

昊天上帝何许人也呢?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天爷,历朝历代祭天大典上的“先天正神”。他本质上就是上天的人格化,怎么可能有姓名呢!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有疑惑了:民间不是一直有一种说法,玉帝姓张吗?包括在著名神魔小说中西游记中,孙悟空也说过“拜见玉皇张大帝”这样的话。其实,“张玉帝”这个叫法是没错的,但是这不代表玉帝姓张。

玉皇大帝,在正统道藏《玉皇经》中,被称为是仙中之仙,圣中之圣,乃“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因为日升月落,牵机者张;所以,玉帝也被称为“张玉帝”。

玉帝万法教主、圣祖玄师,统三教(儒释道诸教),包万法,居天中之天,为圣中之圣,无始无终,本莫穷其自,在万象之先。...世人观天道阳明,阳主施,其机常张,尊帝曰张大帝。玉帝为大道之首分,浩劫之古祖,焉有死生姓名耶?

至于,玉帝是不是叫“张百忍”,这就是一个更无聊的谣言了。玉帝身为“万法教主”,从来没有“姓名”!

这么重要的问题,神话传说中肯定是留有线索的。缺乏真人级来背书的线索只能归于线索,毕竟是三界之主,谁敢去多言,所以留下也只能是线索。一般的存在,是做不到三界第一这个位置上的。玉帝要出手,天蓬都得老老实实地挨上二千锤,我等凡胎,一个眼光就会被瞪死,不说也罢。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推论。

[中国神话-道教篇 第四期]道门四御神: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交张友人,又叫张百忍

古代里有昊天这个人么?昊天是谁?

道士都说昊天,昊天是谁?谁知道说下?
天帝一词散见于诸子著作及经典中,如《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墨子》。天帝的旨意贯穿了五经,其中最早的是《尚书》的《虞书·舜典》。除此之外,四书等其他的儒家经典以及各史书中也提到了天帝,有时也称昊天上帝,在古代中国的原初神话和宗教体系中,指的是天神,字面意思就是“在天上的帝王”,意味着“最高的主宰”,也称为“帝”,或者“天”,“太一”。宋儒程颐对于昊天上帝作出了进一步解释,认为那一团元气的自然之天,乃是天帝的身体,存在于元气之中并且和元气不可分离、主宰着元气的天理,就是上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或者天帝,就是理。这样的天帝观经过儒者朱熹的认可,成为后世天帝观念的正统解说。昊者,从天,从日,意为像太阳一样炙热光明,像天一样广大无边。昊天所指即“天”,“元气”。天道是万物的规则,是自然规律,外在表现形式是能量守恒定律。天道者,儒家称为“理”,“天”,“帝”,是大道(元气)的规则。大道即是“元气”,称为太一,太初,是万物的本源之命名。“道”与“理”无有不同,同出而异名,两者皆为一体,故为“帝”,“理”,“天”,“道”。是以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即是神。所以昊天上帝又名太一,而太一者,元气也,道也。当然,此“太一”非彼“太一”,所以与王莽的中黄太一,以及楚地的东皇太一不能混肴。“上帝”者,神名“太一”,尊号为昊天,官职为“天”,即是天帝。

最初的西周昊天上帝,是没有人格,没有牌位的,没有宗教的,其实就是“天”,并不是神。后来汉武帝以及儒教把这个人格给了上帝太一伏羲,尊为天帝,其官职就是“天”,“天”即昊天,又名皇天。所以昊天上帝又名太一,即太一神。在汉武帝至汉宣帝时期的《礼记·礼运》还记载的很清楚,“太一分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 同时,汉武帝祭祀的“太一神”,与王莽所尊“中黄太一”,以及楚地“东皇太一”并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要混肴概念。上帝“太一神”,是先秦时期中原地区以及楚地共尊的至高神,与“太”,“蚀太”,“元气”,“生水”,“祈雨”,“北极星”这些有关。而东皇太一,他是一位春神,称为上皇,配东帝而已,仅仅只是楚地的地方神而已。而中黄太一更是与上帝“太一神”没有关系,只是同名异源,不要混肴概念。

而东皇太一,最初记载于屈原所作诗歌《九歌》中的神,在春天的时候祭祀,是一位司春之神,尊为上皇,即东方最尊贵的春神。同时《九歌·东皇太一》是屈原对“东皇太一”的颂歌,是“屈赋”中最为隆重、庄肃的一篇,其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东皇太一是仅仅限于楚地的地方神,他与中原以及楚地或曰南方以及北方共尊,象征“元气”,“祈雨” ,“北极星” ,“帝星” 的这位“太一神”以及后来王莽尊奉的“黄帝太一神”并不是同一个,莫要混肴概念。

在古文献《太一生水》中,“太一”者,元气也,是天地的开辟者。而天地,太一之所生也,最终“太一”化身为神明,其官于“天”。我们看看在时间上的联系,《太一生水》这是战国中期中段的楚国文献,而最早记载“太一”的是《庄子》,后来又有了楚国的《太一生水》,而《楚帛书》是战国中期晚段的楚国文献。而《九歌》是战国末期的楚国文献。可见伏羲与太一的关系,所以伏羲即太一神的化身。至于东皇太一,可能与伏羲氏太昊有关,毕竟青帝太昊也是一位司春之神,是东方最尊贵的春神,即东方上帝。而《太一生水》中的“太一神”,后来可能演变为与“太”,“蚀太”,“元气”,“生水”,“祈雨”,“北极星”,“帝星”这些有关的一尊大神,被中原地区以及楚地共尊的至高神。

太昊,又名风昊,是雷神之子,是人属性的伏羲,出自伏羲氏,风姓,木德王,是东方上帝,又曰青帝。帝出乎震,而震者,位在东方,又因象日之明,故曰太昊也。太昊者,又称青帝太昊,或太昊伏羲氏,是中国画八卦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最早出现于先秦文献,华胥氏是后世文献才出现的,因此伏羲女娲是否是华胥氏儿女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一般认为华胥氏儿女的“伏羲女娲”人属性高于神属性,而《楚帛书》中的伏羲为创世神,是最早诞生的神灵,他与华胥氏和雷神毫无关系。而女娲最早记载在先秦的《楚辞》,实际上也和华胥氏没有关系。

既然伏羲,就是太一。那么上帝太一和王莽所立的黄帝太一神是同一个?并不是。

汉武帝祭祀的“太一神”,是先秦时期象征“元气”,“祈雨” ,“北极星” ,“帝星” 的这位至高神,后被汉武帝尊为天帝,是故昊天上帝又名太一。而王莽是所立的“太一神”是黄帝太一,后世又名“中黄太一”。而黄帝太一与五行相生说有关,这个学说始于刘向、刘歆父子。刘歆改汉之土德为火德,刘向父子为王莽推演帝德时,不惜改变五行相克次序,千方百计把土德授予新莽。王莽自言火德销尽,土德当代,用歆说以欺天下。而西汉时期,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为黄帝,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在后来东汉末年的太平道以 土 为吉,信仰 中黄太一 ,崇尚黄色,隐含着主运土德,五行中央为土,又以太一位于中央,故尊为“黄天”,是以黄帝轩辕为原型创造的“太一神”,即指黄帝轩辕氏,而黄帝又云太一君。正因为王莽合流,导致黄帝轩辕在两汉时期一度为天地众神之主。但是,王莽以黄帝太一合流昊天上帝,虽然影响了后世很多文献古籍,实际上不被历朝历代认可,而历朝历代依然把昊天上帝和黄帝太一神分开祭祀,同时西周昊天上帝和东汉时期正式被确立的儒教神,即汉族“昊天上帝”并不是同一个,所以不要混肴概念!
  没有。
  昊天上帝是中国神话中天的尊号。
  儒教核心教义之一。商朝时期的帝在周朝正式出现昊天上帝的尊称。昊天上帝是带有至高神之位的天,是华夏历代国家正统祭祀的最高神。华夏的一位官方的至高神.。昊天上帝称皇天上帝、帝、上帝、老天爷,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
  《通典·礼典》:“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昊天指昊天上帝,有记载的最早出现于夏商,《易经》中多次讲到。后期儒家更主张昊天上帝信仰。昊天上帝是华夏文明中最高神,历朝由国家祭祀,昊天上帝严格的讲指天道,所以不立形像,只立牌位。现在北京天坛供奉的就是最高神昊天上帝。
天界昊天,全名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就是指玉皇大帝。首先说说昊天塔。昊天帝指的应该是“太昊”伏羲,有古诗为证。伏羲之德向日出的太阳,古诗曰:“昊天日明,及尔出王”;“昊天旦旦,及尔游行”;“荡荡上帝,下民之辟”。这些都是说的伏羲,伏羲作为东方的天帝,代表一下太阳也无所谓的。我也曾经猜测昊天帝也有可能是“少昊天帝”的缩写,但是考虑到少昊的历史纪录太少,且没有什么功绩纪录,是他的可能性应该不大。所以说,我觉得轩辕剑里昊天塔应该也是和伏羲有关系的。昊天塔的作用是“吸星换月,原为天界重宝,拥有浩大无俦之力,据说能降一切妖魔邪道,必要时仙神也可以降服;但后因不明原因而下落不明,无人知晓其下落”。从这个说明中也可以看出昊天塔应该是为伏羲所有,原因是,伏羲曾经做过天界的掌权天帝,而少昊没有。
昊天啊,有这人,就是伏羲,当然是指第一个伏羲了。宋朝亡国君主宋徽宗自任道教教主,硬是把伏羲的昊天称号自创到玉皇大帝身上 ,于是天道不眷就亡国了呗!~~

昊天是谁,伏羲到底是什么人?

这要看问的是哪个伏羲,中国至少有两个伏羲,一个是最早的太阳神:(有巢氏昊天伏羲);另一个是后世女娲的丈夫:(太昊伏羲氏青帝风昊);有巢氏伏羲和伏羲氏风昊这两人都是叫伏羲。

区别只不过(有巢氏昊天伏羲)是上古旧石器时期的中期大巢朝的君主,而(太昊伏羲氏青帝风昊)是中古新石器时期的初期太昊伏羲朝的君主。前者(有巢氏伏羲)的继承者是燧明朝的燧人氏和弇兹朝的织女氏,后者(伏羲氏风昊)和女娲氏风希继承的是弇兹朝织女氏的后代华胥氏。有巢氏伏羲是约20万年前的人,伏羲氏风昊约一万年前的人,一个是旧石器时代而另一个是新石器时代。

三皇时期的有巢氏伏羲发明了先天四卦,五帝时期的伏羲氏风昊颁布了第一本易经,两个伏羲都在使用易经八卦。如果是问最早发明四卦的伏羲,那是有巢氏伏羲也就是昊天上帝。但是若问的是女娲氏丈夫的伏羲氏,那就是建立太昊伏羲朝的青帝风昊了。两个伏羲之间相隔了20万年,伏羲氏的生日是一月十五日,女娲氏的生日是九月十五日,至于最早的那个有巢氏昊天伏羲就不清楚了,只知道他最有影响力的一名后人伏羲登基的日子是64430年前辛未的旧石器晚期,算上这个由四卦推出八卦的后伏羲与伏羲朝推出十六卦的太昊伏羲就是文化上的三皇伏羲了。

文化上的三皇伏羲为:初三皇第三位是(有巢氏昊天伏羲四卦),中三皇第二位是(后有巢氏伏羲八卦),后三皇第一位是(太昊伏羲氏伏羲十六卦)。五帝伏羲主要是:太昊伏羲氏及其妻伏羲女娲氏。

附录太一文明中国根系始祖上古人王文明——昊天伏羲:

大巢朝:君主有巢氏昊天伏羲,人王文明始祖,中国根系始祖,是中国上古皇朝时期人王文明的第一位人皇帝王。前期立都苍梧城,后期立都石楼城,远古时期约20万年-约5万年前,纪元为巢皇伏羲元年,一画开天创立了母系社会的原始儒教,后因气候变异受禽兽攻击,从九嶷山以南的苍梧开始北迁,到达黄土高原山坡处后实行打洞、用石头、树枝挡住洞口的群居方式。大巢朝初期始将会打居住洞穴的有巢氏伏羲推举为皇,以洞穴群居为一户。大巢朝为旧石器时期的中期,大巢朝为母系社会时期,男子以打猎和捕鱼为主,女子以采集野菜和挖掘块根为主,禁止同族同辈男女通婚,群婚。大巢朝第一次诞生了以兽皮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同时母系原始儒教文化作为人民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大巢朝由此开始进入三皇文明的兴盛时期。此朝人类为早期智人,具有成熟的智能。神话中的木族时代,苍梧巢居伏羲的由来。

附录太一文明中国人文始祖中古青龙文明——太昊:

伏羲氏,风姓名昊,字伏羲,又称羲皇,青龙文明始祖,中国人文始祖,华夏文明始祖之一,与娲皇风希并称中华始祖,是中国中古帝朝时期青龙文明的第一位先皇帝王。 距今9700多年左右生于成纪。相传太昊立都陈州城,建立了太昊朝,又名太昊伏羲朝(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纪元为罗奉元年,以青龙为图腾,立朝78位君主传世2716年。太昊于罗奉元年(丁丑,西元前7724年)成为羲皇,颁布了《易经》创立了外儒内法的父系儒教,被尊为至圣先王(孔子是至圣先师)。其妻风希(又名凤希)字女娲,于女皇元年(乙未,西元前7706年)继位成为了娲皇,被尊为父系儒教圣母。太昊朝一共有78位君主,每位君主都以《易经》作为日常儒教生活的行为准则,先王圣教由此伴随着人民开始进入五帝文明的兴盛时期。

太昊伏羲最先发明了饲养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术,把原始的农业实施于华北的黄土高原。创造圭表八卦太阳历,观察天象,掌握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开天文学之先。建寅为正,颁行上元太初历,开历法之先。发明琴瑟,用琴、瑟演奏音乐,开礼乐之先。创造文字,以文记事,开典史之先。首创牧草栽培,引种野生莱麦,开农业之先。发明鱼网,教人结网打鱼,开渔业之先。驯化和饲养家畜,开牧业之先。捕兽猎禽,格杀虎豹,开武术之先。发明测试风雨的石晷,开气象预测之先。发明用树皮编织蓑衣,开雨具制作之先。首创人工养蚕,化茧抽丝织布,开丝织业之先,第一次诞生了蚕丝为材料的丝织古典华服。女皇十年(甲辰,公元前7697年),女娲宣布废除旧的群婚制度,施行以女人为主体的对偶婚姻,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法之先,以兽皮为婚姻信物,开婚礼之先。

史载人文始祖太昊源于有巢氏伏羲,因有木德之瑞,故又号青帝。太昊的后代有炎帝、黄帝和蚩尤,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汉族)。因此形成了后世的炎黄子孙。太昊开拓了人文文化,对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也有人称之为“伏羲氏”,太昊的后代就是每个中国人!

伏羲朝功绩

一、团结统一中国各部落,定都陈州。划分地域为九州,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
二、创造了八卦,以及“龙”图腾,颁布了《易经》,创立了父系儒教。
三、创造了陶符文字,用于记事和行政办公,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形式。
四、创造了农牧业,教人渔猎,驯化动物和饲养家畜,并发明了武术。
五、变革婚俗礼节,倡导男聘女嫁,改血缘婚为族外婚,结束只知其母的原始群婚状态。
六、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
七、创造了丝织业,化茧抽丝织布,改苎麻为蚕丝作为古典华服的材料。
八、创造了天文学,以及完整历法,建立了气象预测学。

附录中国朝代——

一、中国远古氏朝(约400万年前-约300万年前):盘古朝(约400万年前-约300万年前)。

二、中国上古五皇朝(约300万年前-约3万年前):天皇朝(约300万年前-约170万年前)、地皇朝(约170万年前-约70万年前)、人皇朝(约70万年前-约20万年前)、大巢朝(约20万年-约5万年前)、燧明朝(约5万年前-约1万5000年前)。

三、中国中古九帝朝(约3万年前-公元前2128年):弇兹朝(约3万年前-公元前7724年)、太昊伏羲朝(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神农朝(公元前5008年-公元前4405年)、轩辕朝(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053年)、少昊朝(公元前4053年-公元前3790年)、颛顼朝(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高辛朝(公元前3380年-公元前2799年)、青阳朝(公元前2799年-公元前2357年)、陶唐朝(公元前2357年-公元前2128年)。

四、中国下古十五王朝(公元前2128年-公元1912年):虞朝(公元前2128年-公元前2071年)、夏朝(公元前2071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公元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03年)、战朝(公元前455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晋朝(公元266年-公元420年)、双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元朝(公元1271年-1368公元年)、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83年)、清朝(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

昊天大帝是谁

昊天大帝是谁

昊天大帝即昊天上帝,中国神话中天的尊号,周朝正式出现昊天上帝的尊称。主宰天地宇宙的神,儒教最高神,代表天或者等同于天。

昊天上帝是带有至高神之位的天,是华夏历代国家正统祭祀的最高神。华夏的一位官方的至高神.。昊天上帝称皇天上帝、上帝、帝、老天爷,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

上古神秘观念渐消,“上帝”之概念渐由自然之“天”取代,天为道德民意之化身,这构成了后世中国文化信仰的一个基础,而“敬天崇祖”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

扩展资料

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不是来自于自身,而是来自于自然的恩赐。早期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与自然条件密不可分的。长此以往,天空与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被人格化、神化,成为一个有思维、有情感的客观存在,是为昊天上帝。

上帝,儒教的至尊神。上帝的观念并非来自西方的基督教,而是华夏民族固有的宗教观念。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就已经有了“帝”这个字,据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考证,“帝”是“蒂”的初字,即花蒂之蒂,即万物之始,于是商民族就用这个字来尊称他们的始祖神。

而在神人合一的时代,始祖神也就是至尊神,既是民族之始祖,又是众神之主,所以又被称为“帝”。

在商朝后期,不仅始祖,凡是已经死去的先王都被尊称为“帝”,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商民族的上帝实际上是已故先王(也就是列祖列宗)的一个抽象。无论是始祖也好,还是列祖列宗也好,这个“帝”或“上帝”都有浓厚的氏族色彩,是某一氏姓或氏族的至尊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昊天上帝

昊天大帝是:玉皇大帝
人物简介: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又称"玉皇上帝""玉皇大天尊"、"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帝"。
玉皇大天尊全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统领三界十方内外诸神与芸芸众生,并管辖世间一切兴隆衰败、吉凶祸福。是在三清之下,四御之上,居三十三天的大神。玉皇大帝在汉族民间信仰影响中是众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仪式也超越了三清天尊,比一般神明来得隆重。
另外,玉皇大帝乃是道教神只,并非佛教与印度文化中的"帝释天"。道教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体,其神便入五道。道教仙真教人修炼纯阳,秽质炼化,只留一团阳气,阳气清轻上浮而属天,自然上升为仙,不在五行中,脱离阴阳二炁的束缚,而不受业报轮转之苦。
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昊天上帝,称为“类”。在殷商甲骨
文中,昊天上帝是“帝”,或称“上帝”,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
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祭祀上帝要杀死或烧死俘虏和牲畜,作
为祭品,耗费大量的财富。到了周代,“天”的观念逐渐代替了殷人所说的
“上帝”、“帝”。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又有了“天子”的称谓。周
王是作为天帝之子在人间统治人民的,他也要象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天帝。祀
天就是对天帝的侍奉、享献的仪式。殷周以来,对天帝的称呼也日趋繁化,
名目错出,有:帝、上帝、天、皇天、昊天、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维皇上
帝,等等,指的都是有意志的人格化的神。
天本来只有一个,但是到了汉代谶纬之书风行以后,便出现了“六天”
之说。据说,天上的紫微宫是天帝之室,北辰(北极星)名耀魄宝,即为天
帝,一名“太一”,是“天神之最尊贵者”。(2)在太微宫中,则有五个星位,
即为五方天帝。五帝是“五行精气之神”,人间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帝轮流
所感应而生的,因此也称为“感生帝”,如尧是赤帝所感生,舜是黄帝所感
生,禹是白帝所感生,汤是黑帝所感生,周文王是苍帝所感生。帝王祭天当
然要祭祀与自己一朝相应的天帝。
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圜丘祀天”与
“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
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来到郊外。天
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饰有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图案的礼服),头戴
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
这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接着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
杀。这些牺牲随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天子点燃积柴,
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
随后在乐声中迎接“尸”登上圜丘。尸由活人扮饰,作为天帝化身,代表天
帝接受祭享。尸就坐,面前陈放着玉璧、鼎、簋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这
时先向尸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不同质量的酒,称作五齐。前两次
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肉汁)、铏羹(加盐的菜汁)等。第四次献酒后,
进献黍稷饮食。荐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酢。饮毕,天子与舞
队同舞《云门》之舞,相传那是黄帝时的乐舞。最后,祭祀者还要分享祭祀
所用的酒醴,由尸赐福于天子等,称为“嘏”,后世也叫“饮福”。天子还
把祭祀用的牲肉赠给宗室臣下,称“赐胙”。后代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
但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尸。
秦代祭天的有关资料甚少,只知道有三年一郊之礼。秦以冬十月为岁首,
郊祀就在十月举行。
汉高祖祭祀天地都由祠官负责。武帝初,行三年一郊之礼,即第一年祭
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轮一遍。成帝建始元年
(前32 年)在长安城外昆明故渠之南建圜丘。翌年春正月上辛日(第一个辛
日)祭天,同祭五方上帝。这是汉代南郊祭天之始。后汉在洛阳城南建圜丘,
坛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天地之位,下层分设五帝之位,坛外有两重围墙,叫
做“壝(Wéi)”。
南北朝时郊祀制度也有一些变革。一是少数民族政权祭天虽采汉制,但
常有民族传统礼仪掺入。二是梁代南北郊祭天地社稷、宗庙,都不用牺牲,
而用果蔬。三是圜丘坛外建造屋宇,作为更衣、憩息之所。旧制全用临时性的帷帐,南齐武帝
永明二年(483 年)始用瓦屋。
宋代圜丘合祀天地后,要在皇城门楼上举行特赦仪式,赦免囚徒;改日,
要到景灵宫祖宗神像前行“恭谢礼”。
辽代祭天礼与祭山礼同时举行,在祭祀契丹族先祖所居住的木叶山(今
辽宁西北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交汇处)时,设天神、地只之位。金初每年五
月初五、七月十五、九月九日行拜天礼。金世宗大定后才有较完备的南郊圜
丘祀天之礼。
元初有蒙古民族的拜天礼。宪宗时曾在日月山拜天,且合祭昊天后土。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时才在大都(今北京)丽正门东南七里处建祭天台。成宗
大德时建圜丘,南郊祀天。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 年),改变圜丘礼制,定每年孟春正月合祀天地于南郊,
建大祀殿,以圜形大屋覆盖祭坛。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正阳门南按南京规
制营建大祀殿,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合祀天地。嘉靖九年(1530
年),世宗改变天地合祀制度,在大祀殿之南另建圜丘。
清代基本沿袭明制。世祖(顺治)定都北京后即恢复修建正阳门南天坛
各种配套建筑,后经乾隆时改修,成为今天所见到的天坛古建筑群。它包括
圜丘、大享殿、皇穹宇、皇极殿、斋宫、井亭、宰牲亭等。清人祭天除采用
汉制外,还保留了本民族入关前“谒庙”之礼,入关后改称“祭堂子”。
就是玉皇大帝。如果不信,可以去看看封神演义或者梦入神机的佛本是道。
本文标题: 神话里昊天上帝全称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17799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没有类似文册一样的故事新编博主有没有好看的gl百合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