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说”这才是“班超”

发布时间: 2021-10-27 10:40: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88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汉书。班超传》这是《汉书》对班超的开场白,写这书的人也不是外人,班超的亲哥哥班固...

“历史人物说”这才是“班超”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汉书。班超传》

这是《汉书》对班超的开场白,写这书的人也不是外人,班超的亲哥哥班固,最早开始写这书更不是外人,班超的老爹班彪,这部巨著班彪和班固爷俩也没写完,最后的完成还是班超的亲妹妹班昭,看看人家,这才是真正的世家,一家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可以看到了吧,这就是绝对的世家,这才是真正的书礼传家。

但也就是这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还居然出了个武功盖世、豪气冲天的班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这个豪门、世家还真不是盖得,这点不服不行。

既然是世家豪门就来看看班超家族的历史和来历,也让所有姓班的中国人骄傲一下,他们确实有个不同凡响的祖先。

班固所著的《汉书.叙传》中描述的班氏家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最早是芈姓,形式虽然古怪,但来头可一点不古怪,楚国的王姓。班家最早是楚王的儿子,只是运气不好没继承楚王的王位。

在春秋时期,王氏子弟除了能正常继承王位的以外都均称为“士”,在国内能当官的都是“士”的出身,而且这个“士”根据家族繁衍也会慢慢演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名门望族。

出身豪贵的班家当然也不含糊,一直稳稳的做着出国的世代令尹(楚国的丞相)。

最早的叫“斗伯比”;

之后是斗伯比的儿子“子文”;

这个子文就是班姓的祖先,因为这人据说是喝虎奶长大的,因为老虎身上的虎斑,所以当时的人也叫子文“斗斑”;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班”姓。

这个是班固自己说的,我觉得可能有点牵强,但是应该有些道理,现在的班姓后人还是奉斗斑为班姓始祖。

那会的斗氏家族在楚国权势熏天,一代代的不可一世,终于在斗越椒时期按捺不住,和当时的楚庄王发生冲突,楚庄王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一鸣惊人的春秋霸主,也是斗家运气不好,碰上个强悍的君主,斗越椒政变没成功,而且整个家族就此就在楚国失去了封地和权势,斗家的嫡系斗贲皇被迫逃到了晋国。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世家是很厉害的,因为只有他们才能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简单的读书认字,而且真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不明白的可以再参照一下哥们儿的春秋部分。

所以说不管是哪国的世家子弟都是宝,斗贲皇逃到了晋国,立马受到了晋国的热情接待,要钱给钱,要地给地,斗贲皇就被封在“苗”这个地方,后来以封地为姓,这一支嫡系也就成了苗姓的祖先;但是被迫逃离楚国的可不止他一个,另一个分支却远离了中原,一口气跑到了边境地区,这一支就以子文“斗班”为姓,改姓了班。根据这个说法班姓和苗姓一起就是一家人。

班家应该说最早的祖先就是楚王,可见这个来历还真是不一般,不过自从逃离了楚国之后就和根正苗红的嫡系斗贲皇失去了联系,渐渐的就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中了,整个家族应该一直游荡在三晋的楼烦一代繁衍生息,这样一直混到秦末时期。

虽然偏远,但这里面有件事得交代一下,当时的楼烦一带可还真不是一般人就能混得下去的。

那个地方地处中原和匈奴的交接处,受大环境的影响,经常处于战争和动乱的侵袭,中原和匈奴之间的冲突一直就没断过,见天的有军队来抢东西,很自然就会形成老百姓自发的维权意识,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了这里形成民风彪悍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常备刀枪,村村都有自卫队,人人都是游击队员。

在当时的楼烦,一群外地人要想在这里立足,不仅得应付本地人,还得经常提放匈奴骑兵和中原的游击部队的抢劫,可想而知一个外地人想在这样的地方立足和发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楼烦这个状况这可不是我吹的,长时间的积累和历练,彻底打造出了一个当时最强悍的民众群体,历史上在秦汉时期很多战役的记载都是以斩杀楼烦将几人,擒获楼烦将几人等等来形容战绩,而且秦末时期争霸天下的楚汉两国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都将麾下的楼烦兵单独编队用来面对面的冲锋,可以说楼烦当兵的基本上都是特种兵,连楚霸王项羽都得对楼烦人另眼相看,可以看到当时整个楼烦人是多不简单。

这就是楼烦的情况,一个外来的家族想在这样的地方混事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这个班家的世家还真不是白给的,不仅在楼烦站住了脚跟,而且发展的异乎寻常的顺利,甚至超越了当时所有的楼烦本地人,一举成了楼烦当地的豪门,班家具体是怎么做的没人知道,因为这个过程一点的记载都没有,是不是经过了多少坎坷只有班家的祖先自己知道。

历经几代班家人的努力,在到了班壹这一代时班家就已经在楼烦成了名符其实的豪门,甚至成了当地著名的著名豪强,班固的汉书中是这样形容祖先班壹旗下的班家的:

“致马牛羊数千群。值汉初定,与民无禁,当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年百余岁,以寿终,故北方多以“壹”为字者”。

我想这个大家应该能看懂吧,马牛羊数千群,有钱有势也就罢了,出门打个猎也是旌旗招展、敲锣打鼓的,气势跟皇帝围猎差不多,狂傲的不可一世。

要说一个外来户能在民风极其彪悍的地方立足,而且远远超越本地常住人口这件事本身就是个奇迹,虽然我对这事兴趣非常大,但是还真是找不到这个发迹的历史,只是在班家的记载中有一个环节值得注意:“壹生孺。孺为任侠,州郡歌之”。

班壹的儿子班孺为人任侠,这个“侠”可不是大家认为的什么剑客大侠,当时对于侠的理解我觉得正史中就是韩非子形容的比较准确:“以武犯禁”;

几千年后的曾国藩也有一个明断:“大凡侠者,均为顽劣不法之徒”;

从历史角度来看,我个人觉得这两个评论说实话比较到位,所谓侠一般都是敢于仗着势力对抗政府的,至于是不是欺压百姓,那就得看这位大侠自己的心情了,所以现在流行的武侠小说看看乐呵乐呵就行了,千万别当真。

其实所谓的大侠其实都是人编的,要是真有,大部分也都是流氓地痞恶霸之流(不排除有一部分具备一点正义感的流氓啊)。

班家从楚国的王爷公子流落到塞外楼烦,我估计为了适应生存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家族传统,武力、血腥成了班家的主旋律,也正是在这样的调整下班家才能在环境恶劣的楼烦一代繁衍下来,要在强悍的地方生存就必须更强悍,这是通用的自然法则。

其实班家早在楚国的时候就是以强悍和崇尚武力著称(家族历来都是楚国征战的主将和最强军队的领导者),所以这个结果应该也是可以说的过去的,

按照班家的这个发展势头发展下去的话用不了几代就肯定完蛋,因为后面的汉武帝当政后专门就收拾地方豪强,汉朝的南阳宁成、河内郡穰氏、定襄豪强这些不可一世的豪门都被更牛的汉武帝给一一收拾了。

但是唯独班家在汉武帝时期却幸运的躲了过去,具体原因不详,我猜应该和班家的再次转型有关,因为直到东汉时期,当整个班家再次集体站在历史的舞台,班家神奇的成功转型成了真正的文人,彻底的“史书世家”。

虽说班氏家族在楼烦一代虽然混的有权有势,但是再有权有势也只是地方的土霸王,这个地方的豪强在政权稳定时期要是没有官府背景肯定是不好混的,这点世家出身的班氏家族很清楚。

作为班氏家族新一代的掌门人班孺长大以后就没墨守成规的当一个年轻的地主,而是通过关系正式进入了政府公务员队伍,可以说也正是这个转变改变了班氏家族的命运,这点当今社会基本也差不多,豪强地痞什么的在当地混出点模样后再花钱点买个政协委员干干,也算是把出身洗白了吧,给后代留点底子。

但是班孺这一当官就有点麻烦了,那会的官员不像现在这样可以属地化,需要经常地调动,班孺就这样被调到了陕西,班家也随着这种官吏的调动一步步的迁徙到了陕西扶风。

离开了豪强的根据地也就不是豪强了,凡事有所得又必有所失,放弃这么大的基业这事按说是不可理解的,但也正是这样的全面放弃和完美转身,整个班家才阴差阳错的躲过了汉武帝时期的严厉打击豪强的风暴,班家顺利进入仕途,也就等于开始回归以做学问为家族传统,豪强再次回归成了学者,这个确实很神奇。

班家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当豪强是那点子积蓄基本都折腾光了,这点我在之前写过,当时想出书或是整点学问什么的是非常的花钱的,随便写的读书心得都得整好几车的竹子。

所以说班家到了班彪的时候已经没什么钱了,班彪官至县令,说实话官不大,而且班彪还相当的清廉,最后除了给子女留下了自己整理的六十五篇史记(自己写的几十车竹子)以外什么都没留下,可以想象这应该是个学者型清官,估计执政能力据评价也就一般吧。

班彪过世后长子班固正在京城上学,闻讯回家守孝,孝顺的班固仔细的读了父亲留下的著作后做出了决定命运的决策,官不干了,子承父业,在家接着编写史书。

这可是件大事,要知道在中国古代自己没事写史书是犯大忌的,当初的司马迁就是例子,司马迁写的史记其实就是个人行为,而且直到司马迁死后很多年,这不历史巨著才面世,说白了,这在当时都是不和谐言论。

关于史记说点题外话,史记使用的完全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在看史记的时候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作者的个人感情色彩,喜欢的就多说几句,不喜欢的就一笔带过,甚至还畅快淋漓的骂上几句,按说这绝不是严谨的史书记载方式。

不过就算这样司马迁大师还是开创了一个写史的风格,本纪、世家、列传再加上书啊、志啊等等,在这之后的史书都是深受其影响,甚至完全延续这种风格,也成为著名的“纪传体”史书,这种风格最典型的代表史称“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是大名鼎鼎吧。

班彪用的就是这种笔法,后来的班固依照班彪自己写的史书开始往下写(当然后来写完后也成了绝世名著),但是在当时没过多久这事就被人告发,在家憋着没事敢写史,搞不好就敢怨望当朝,当时的一把手汉明帝毫不客气的把班固抓进大牢,虽说不会处死,但是起码会受很多的罪,而且能不能出来也说不好。

家族长子碰上这事,次子就该站出来了,这次是班超第一次登上历史的前台,也算是第一次亮相吧。

年轻的班超对于哥哥的事非常着急,一般的人在这个时候只会想到四处托人找关系花钱打点这些招数,但是班超这时候就体现了卓越的家族传统和惊人的军事才能:“擒贼先擒王”,这点在他后期事迹中同样屡试不爽。

班超直接上书给皇帝,大胆为哥哥辩白,“诣阙上书”,这个确实需要胆量的,一般人想都想不到,就算想到也不一定敢做,而且就算是做好了,万一皇帝看了后让你去陈述。

一个平头百姓往庄严肃穆的国务院办事大厅一站,面对一群庄严肃穆的文武大员,百分之百大都肯定紧张的说不出来话,搞不好还会吓得尿裤子,不过我们的班超确实胆略过人。

如其所愿,班超的上书幸运的得到了汉明帝的过问,汉明帝居然亲自召见了班超(这事在今天似乎就是个神话,但是哪个朝代还真是靠谱的,因为能认识字还能写上书的人很少,对于国家,这些人都是人才)。

汉明帝请他上朝为哥哥陈述,平头百姓班超在朝堂之上再次体现了惊人的冷静和胆量,毫不怯场的侃侃而谈(谈的什么我不知道,但肯定是说他哥哥这是为汉王朝立碑立传,绝无二心之类的话)。

左右谈的汉明帝很是舒坦,而且班超还拿出哥哥写的史书给汉明帝看,当然看的都是无关痛痒的部分,汉明帝当场宣布释放了班固,而且还加封了班固为“兰台令史”,别在家闷头写了,进国家史志馆直接写国家史志吧。

班固一下就从监狱犯人进入了正式公务员编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终于完成了巨著《汉书》。

可以说哥哥的起落和班超不可分割,但是也就是在班固正式上任后,班超回家继续他平头百姓的生活,但是班家这会已经可以说是穷的揭不开锅了,迫于生计班超只能见天的帮着抄书赚点钱家用。

虽说有了上朝的阅历和经历,但班超并没有因此而如何如何,这个一方面能看出班家这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彻彻底底荣辱不惊的士人,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当时的汉明帝确实很明白,作为国家的一把手连一个平头百姓的信访上书也能看到,而且还能召见来上朝,汉朝的整体机制在汉明帝期间应该说相当的厉害,这事可以参照当今的信访工作。

班超抄书期间有两件事值得说下:

第一班超没事的时候上街闲转,看见一个算命的对他说,你的相貌很奇特,这是当封侯万里之外的面相,“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我想象了一下这个相貌,怎么想都是一猛张飞的影子,反正这算命的一准是忽悠的,大家就当一乐看看就得了,不管怎样这个记载起码让我知道了班超的样貌,就是早期版的张飞。

第二件事应该比较靠谱,班超在和一帮子抄书的干活时,经常地把笔放下活动筋骨,看着这越写越多的书很是感叹: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我理解这是牢骚,但也就是这几句话就能说明班超多少也有点相信了算命先生的话,而且已经把扬名海外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就如同他的两个偶像一样。

班氏家族从班彪开始已经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士大夫家族了,班彪、班固、甚至家族中的女子班昭都是这样,但是唯独班超不仅延续了班氏家族豪强的血脉,还兼具了士大夫的气节,整个班氏家族班超可以说是一个另类,还是一个非常优秀、而且文武双全的另类。

班超在抄书的过程中虽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牢骚,但是这差事是养家糊口的,就算是再有雄心壮志也得生活,这活还得接着干,班超很郁闷。

不过这世上有很多事都是一个道理,可能你认为没有可能甚至没有前途的事,就觉得没必要去瞎耽误工夫,但是往往就是今天埋下的种子搞不好那天你就能得到一笔意外的收获,班超当时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上书皇帝为哥哥说情这事给汉明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终于轮到这颗种子发芽了。

汉明帝不知为什么当初并没有过问班超的仕途,但是在之后的好多年后突然有一天问起了当时在朝廷编撰史书的班固:

“你弟弟现在干嘛呢?”。

班固很老实的说在家抄书为生,汉明帝听到后想了想,既然抄书那就换个地方接着抄吧,来朝廷当抄书公务员吧,官封“兰台令史”。

之前给私人干活打短工,现在给公家干活打常工,要是一般人混混日子应该也不错,但是班超不一样,其实抄书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就看你是不是有心学习。

很幸运,班超就很擅长学习,班超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这样的学习积累出来的.

“兰台”就是掌管皇家地图和军事说明等等的机构,今天的话讲就是国家地理检测局;

“令史”就是管文书的,既能了解国家库存的图书地图,还能经常阅读各地官员的汇报,这活要是有心人去干一定有大成就,要是混日子倒也不赖。

按说班超这就时来运转了吧,可是班超没干多久就事被免官了,具体因为哪件事基本上所有的史书都很含糊,幸运的是,我不含糊,我翻阅了汉书中记载的当时基本上所有的大事,那件事能让一个兰台令史这样的小官也被牵连进去。

我得出结论,班超是因为刘英的案子被牵连的(这案子回头细说),在收拾了刘英之后汉明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打击和宗室联系密切的人士,作为当时名满天下的班氏家族成员不可能不和极爱结交名流的刘英有联系,而且班超为人一向慷慨豪迈,和这个刘英不一定关系密切,但是有交情是一定的。

因为这事被牵连进去只能说明班超时运不济,或是他真正的仕途还没开始,反正班超因为这事把官给丢了,接着回去当短工了,所幸命还保住了,应该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大家可以关注下这个年代。

班超开始抄书的时候是永平五年,这期间当过小官最后还是一平头百姓,整整十一年的抄书经历在史学家眼里貌似是荒废光阴,但是我却觉得这绝对不一般,可以说没有这十一年的沉淀,班超可能也不会这样的青史留名,凡事压根就没有偶然。

抄书匠班超的仕途在这期间可以说不仅毫无前途,就连机会都没有,但是也就是这一年,班超时来运转了。

这一年时逢收拾完了内部的汉明帝开始认真考虑如何经营西域,先任命了窦固带兵出击匈奴,之前经常和一干闲人说道军事的班超非常被窦固认可,在窦固的力荐下朝廷再次启用了班超,任随军的“假司马”。

这可不是一般的官制,在汉朝,掌管军事的大将军营分为五部:

每部设校尉、军司马各一人,按现在话讲就是一个军长、一个参谋长。

其中军假司马就是军司马的副职,而且是唯一的,班超一下从一个平头百姓变成军队的副参谋长了,可以说一步登天。

大家可千万别以为这是班超一直被窦固赏识的结果,其实这里面大有渊源的,早在汉光武帝创业的时候班家和窦家就是同乡,而且当时的窦家老大窦融就是在班超老爹班彪的建议下才投靠了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的,大家看到渊源了吧。

说白了你就是再有能力也还的有人脉基础,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基本都是一个道理。

关系归关系,但是在军中,特别是汉朝的军队中,一直流行这论资排辈和军功至上的传统,光凭着关系想在赫赫威名的汉军中混的有模有样基本就是空想,当初就连威风八面的卫青刚出道时也得夹着尾巴做人。

汉军也正是凭着这个优秀才能一直保持极强的战斗力,当时,凭着家世渊源一举升迁的班超在当时的汉军中被很多人质疑和看不起。

第一次随军出征而且毫无带兵经验的班超被派往伊吾,而且是独自带兵前往,虽然这不是主力作战的方向,但是从这次派遣能看出在军中肯定是有人对班超既有意见,这次任命我敢相信大部分人都等着看从无军旅生涯经验的班副参谋长的笑话。

从没带过兵的人第一次随军就被任命为独当一面的将领,按常理绝大部分人都会手足无措,只有极少极少的天才才会展示自己的天赋,让那些很想看班超笑话的人很失望,班超恰恰就是后者。

班超带兵前往伊吾的时候不幸与敌军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遭遇,初出茅庐的班超居然大胜,而且斩获了很多首级而回,这就是我们的班超第一次精彩亮相,还真是天才。

全军上下开始对这位副参谋长有点另眼相看了,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大将军窦固也因此更加的重视班超,当时需要派人前往西域联络西域各国,窦固随即任命班超与从事郭恂一起代表汉帝国前往西域出使。

这可不是一般的出使,这里面含有极大的意义,我们的史书很多时候的描述非常的简单,往往我们都得多方联系前因后果才能大概猜出里面的深意,这需要极强的记忆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很幸运,我自己觉得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嘿嘿,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短短的几句话的深意。

《汉书》班超传:“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在汉书中就是这么一段话就开始了传奇人物班超的西域之行,开启了一代牛人的历程。首先我们看到这个所谓“俱使西域”。

正常的国家间的交流应该是由汉朝廷正式派遣使臣前往各国进行邦交,但是这回却是大将军窦固派遣的,也就是说这并不意味着本次出使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完全不能代表汉帝国。

其次作为征讨匈奴的主将派遣使臣前往西域各国目的何在,这点应该是很明显,就是需要人前往西域联络各国先不说共同对付匈奴,起码不能支持匈奴,从而在间接完成对匈奴的征讨,扩大本次军事行动的实际效果。

最后这个人选很有深意,所谓“从事”其实就是一个幕僚一类的文官,郭恂其人之前的历史上也没见过有其他的记载,而他恰恰是这次出使西域的正使。

从这里面可以看到窦固的这次任命名义上是以文官游说为主,但里面必须有一个有胆识的强人主事,汉帝国历来就不缺乏这种孤胆英雄,但任何的行为都必须征得主将的同意或默许,包括陈汤、傅介子等等,班超通过自己之前的表现已经得到了认可,而且家世的渊源又使得窦固可以完全信任班超。

所以说班超后来敢于公然自作主张绝对不是一般的冲动,这里面我估计班超一定是在走之前得到了行伍出身的窦固的默许和暗示,而且本次行动又不正式代表官方,所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不需要朝廷承认,放手干吧,反正没人承担责任。

同时里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班超做了所有胆大妄为的事都不用害怕,因为窦固的大军就在附近,随时可以声援,有了军队一把手的暗示,班超英气勃发的上路了。

牛人的第一把火

班超、郭恂一行先来到了鄯善,这国家是新名老地儿,原来叫“楼兰”,眼熟吧,当初的首创斩首行动第一人的傅介子就是在这成名的,可能是因为原来的名字太窝火、太憋屈,整个政府被一个人就给收拾了。

现在新政府、新班底上下都觉得很不吉利,改名了,但是改名后还是窝火,只能说明这地儿还真是邪性啊,在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正式改称鄯善。故地在今天的新疆婼羌县。

班超一帮人到了鄯善后得到了国王的热情接待,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招待着,顿顿有烤全羊,相比之在汉军中的苦日子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班超他们待得很是舒服,慢慢的习惯了只要是到了饭点鄯善国王就该派人来请的美好生活。

忽然有一天这帮子请客吃饭的人是左等也没来右等也没来,大家觉得很奇怪,不会是忘了吧,咱自己先对付一顿吧,接着等晚饭吧。

奇怪的是晚饭也没见人来请,已经习惯被人招待的汉使们居然还得自己上街找吃的,汉使团们上下非常郁闷和生气。

但是精明的班超马上就意识到这里面很可能是出问题了,再怎么着也不可能连着两顿饭都没人招呼啊。

这里面绝对有问题,班超很狡猾,当晚就把鄯善国宾馆的大堂经理叫来问到:

“匈奴使团已经来了好几天了,现在还在吗?”

国宾馆大堂经理心理素质比较差,当时就被问蒙了,傻不拉几老老实实的告诉了班超,确实是匈奴的使团来了,而且正和我们的国王打得火热,还真没走,我们国宴餐厅这几天都忙着接待他们哩。

听完这个确切消息后班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告密的这个经理先用绳子捆起来,关进了自己的单间,心理素质不高就一定扭脸就会和他们的国王说去,还先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们知道这事。

随后班超马上通知同行的队伍(著名的三十六个人)赶紧过来喝酒,大家等了一天了,都以为是不是之前鄯善国王有急事,这会想起大家了来赔罪了,高兴的赶紧全来了。

大家一通海喝后也没见鄯善国王人来,反正有人管酒,先喝着吧,喝着喝着班超借着酒劲就开始说话了:

大家和我一起来到远离家乡的西域,都是为了在这苦地方建功立业、升官发财的,大家既然一起出使到了鄯善,那我们大家就是一条船上的兄弟,以后有了功劳一定都是大家的,此处掌声、呼喊声大起。

顿了顿,班超接着说:但是今天我得知匈奴的使团也来了,而且正在和鄯善国王密谋要把我们大家全抓了送给匈奴!我们怎么办?此处鸦雀无声,酒醒了大半。

大家想了想有人明白过来了,马上有头脑清醒的赶紧说:“我们都听司马的,你叫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看到了吧,这就是先强调团队精神,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其次再强调恶劣的竞争环境激发斗志,最后等着头脑灵光的主动表示服从,班超确实很有点天赋。

看着火候差不多了班超公布了自己的行动方案,活动的主题就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今天我们不动手明天就只能等着别人对我们动手,先下手为强,说干就干,今天晚上我们就借着酒劲去把匈奴的使者干掉,给他来个斩草除根,这次行动也叫“斩首行动”,参与行动的所有人都必将名垂青史。

班超说的很来劲,但是酒都醒了的大家面面相觑,都有点蒙,这事怎么听怎么不靠谱,数来数去咱们就36个人啊,匈奴使团那边肯定比我们人多啊,再加上国宾馆里的鄯善卫队,怎么着也得有几百号人吧,这活能干吗?

看到大家的难色,班超马上说,我也听说他们人多,咱们一对一肯定不灵,不过这地儿天气干燥,咱们今晚就趁他们喝多了用火攻,去他们住的地方放火烧死他们,我们所有人就都守在外面,烧不死跑出来的,出来一个干一个。

干完了匈奴使团估计鄯善国王肯定拿我们没办法,而且我已经得知我们的大将军的大军已经出发了,估计明天早上就能到。小小的鄯善要是敢公然和我们作对,我们的大汉军一到,结果大家可想而知。而且干完了这事就等于我们就完成了首功一件,功劳都是大家伙的。

一听到汉军大军已经出发,而且明早就能赶到,瞬间几乎所有人都来劲了,掌声大起,很多人很兴奋:

干他的!

但是有人还比较冷静,问班超,这么大的事是不是和我们的正使郭恂商量一下啊。

班超当时就说:

“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大家是不是看到这句话眼熟啊,哈哈,要是有这种感觉就对了,前面我讲的陈汤的名言:

“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

两句话惊人的相似,可见陈汤的事迹班超绝对没少看,而且影响极深。

一行人在班超的鼓动和酒精的双重刺激下都变得异常兴奋,班超就带着这样一帮酒鬼趁黑偷偷摸摸的去了匈奴使团的住处,正好当天大风,绝对的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

毫不知情的匈奴使团们全体晚上得到了鄯善国王的热情接待,全部喝的很舒坦,这会都在酣睡。

班超再次体现了管理天赋,就三十六个人还分配的头头是道:

十个人大嗓门守在后门,见到火起就在后门敲鼓喊杀,让匈奴人不敢往后门跑;

其余的人全部都在前门候着,二十个拿弓箭在外围等着射;

剩下的六个人和班超一起拿着刀就在门口蹲着,射不死的就砍死。

班超这个布置得到了所有人的高度认同,最危险的地方老大亲自带队,团队成员很受鼓舞,班超通过这次部署和安排一举获得了这三十六个人的高度认可和之后的誓死效忠。

班超等所有人都进入战斗状态后亲自点燃了第一把火,顺风火起。

西域这地本来就气候干燥,这火很容易蔓延,屋子里面晚饭吃喝的很爽的匈奴使团顿时大乱,喝多动不了的直接挂了,喝的少有点清醒的开始往外跑,拢共就跑出来三十多个。

很不幸,统统被埋伏在黑处的班超一伙干掉,心黑手辣的班超还亲手砍了三个,匈奴使团剩下喝大了的一百来号人全部被活活烧死了,干完活的班超居然面无表情的带着人大摇大摆的回去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班超把这事告诉了郭恂,郭恂大惊,随后脸色一变,史书载班超看到了郭恂的状态,知道他的意思,直接说:

“事已经办了,功劳我不会独居的”。

郭恂听到这句话心情大爽。

其实我觉得这纯属扯淡,一个文官虽不说有什么勇气,起码考虑事情会相对全面一点,你在别的国家杀了另外一个国家的使团这么大的事,先别说功劳了,能不能活着回去都是两回事,还心情大爽,鬼才信。

其实我觉得这话必须加上一句,“我这样做是窦大将军指示的,窦大将军已经率领大军到了鄯善边境”。这事才基本靠谱。

随后班超通告了鄯善国王,并把匈奴的使者头颅给鄯善国王看了,据说是鄯善国举国震怖,这说话就砍人怎么还成了汉人的传统了,鄯善国王很惊恐,换了名怎么还这么背。

在班超的晓告和抚慰下,惊恐不已的鄯善国想,既然是已经得罪了匈奴,总不能再得罪大汉吧,两棵大树总得找一个靠靠啊,干脆请求把王子送到汉朝去当人质以表示效忠汉帝国,事情看似就这么完美的结束了。

但是这里面我感觉绝对没这么简单,整个一个国家的人绝对不可能都因为班超的个人行为害怕,而是大家看到了第二天一早招待匈奴的国宾馆居然被烧成了白地,全部人都被烧死,不用说大家都觉得很震惊。

要是大家知道这事是班超带人干的,鄯善国人的第一反应绝对是群情激奋,强汉又来欺负我们了!换了名还敢这么欺负我们,必须坚决干掉班超一伙暴徒,这是正常的国人反应。

同样鄯善国王也没道理完全被班超吓到,再怎么着你也就三十来号人,我怎么说也是一个国家,再“怂”收拾你们几十号人还是分分钟的事,这事最大的可能是鄯善国王听到消息后第二天一早带着人马就来收拾班超。

班超再见到气势汹汹的鄯善国王应该很冷静,明确的告诉鄯善国王,人是我杀的,现在已经杀了,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杀了我们所有人向匈奴表示这事与你无关;

第二和匈奴绝交和汉帝国建立牢固的同盟关系。

不过,你要是选择第一的话,一来不管怎么说匈奴的使团都是在你国境被人杀的,怎么说你也逃不脱关系;

二来我们的汉军大军就在你的边境集结,我们的大将军就等着你把我们都杀了,汉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过来收拾你们,亡国灭种估计也就是分分钟的事。你自己想想吧。

这事搁谁身上都没办法,鄯善国王左思右想的还是忍了这口气,还是先投靠汉朝吧。

班超一切都安顿好后把这事先是报告了窦固,这里面和我最先的猜测不谋而合,首先这次行动要是没有窦固的默许和支持,班超不可能做出这样越级和擅自处理事关两国外交事物的行为,而且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特别是军队制度严明的汉朝;

其次汉朝这样的突然袭击已经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军事手段,前有傅介子、陈汤已经完美的展现了行动的成果和经验,班超带去的36个人也绝非一般普通的士兵,应该都是汉军中百里挑一的勇士,按现在话讲就是优秀的特种部队。

而且窦固也应该授予了班超,如果鄯善国王有什么异常就发动突然袭击劫持鄯善国王,这才应该是本次特种部队作战的背景。

窦固得知班超成功完成了任务后大喜:这小子还真给我长脸啊!

随后才将此事上报给朝廷,这事已经搞定了,最好另派汉使以国家名义正式出使西域以调回班超。

但是汉明帝听说这事后觉得班超还真是有点勇气,下诏说:

“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班超由此升为了正参谋长,还获得了国家正式任命的汉使,军参谋长兼驻外大使,这名头绝对够闪亮,班超开始了名正言顺的出使西域,也开始了他震烁古今的西域之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经过了鄯善国的斩首行动后,汉使班超在西域一带算是火大发了,不仅是在西域,在当时的汉帝国也是一片赞誉之声。

当初的班家是史学世家名满天下,现在是班超威名远镇西域,扬名海内外,整个汉帝国都为班超带领的特种作战部队感到骄傲,这感觉就如同今天的击毙了本拉登的什么海豹突击队一样。

成名后的班超顺利的接受了正式出任汉帝国驻西域的特使,满心期待的准备上任去整顿西域的其他国家了。

临走之时老领导窦固建议班超多带点兵马以防不测,毕竟这事不能总玩,人家都知道几斤几两后危险性极大。

但是信心满满的班超却说:“还是只带着当初的36个人就行,人少好领导,个顶个的特种兵,而且带多了就不象特使了,又不是去西域打狼。”

这时的班超意气风发,估计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四十多年。

当时的西域于阗国王刚刚攻破了莎车(这些都是西域的小国,基本上全在今天的新疆境内,具体在哪就不多说了,反正很多而且很乱),声势正旺,而且这个于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背后的势力:

匈奴;

匈奴和于阗的关系很铁,铁到还专门派出一个军事顾问团常年驻扎在于阗指导工作,得到了匈奴支持的于阗在当时的西域就如同今天在某些国,狗仗人势的很牛。

但是越是难对付的,班超还就越来劲,敢于挑战的班超出使的第一站就选择了于阗国,班超这时还真是艺高人胆大了。

对于班超的例行访问于阗王广德有点小紧张,再不知道天高地厚也还是小国,欺负别的小国还行,但是庞然大物汉帝国可还真是惹不起,要不说小国在两个大国(汉帝国和匈奴)之间一般基本的外交策略都是互不得罪,有句名言说得好:“弱国无外交“。

也就是说谁在这一带的势力大就跟着谁混,另一个的也不敢惹,两个都是大国,谁知道以后会是谁的势力更大,小国很麻烦。

本来交好于匈奴的于阗王对于汉使的到来很迷惑,整个西域都知道我的匈奴的代言人,这个汉使怎么还敢来,他想来干什么?

于阗王广德很是想不明白。

但是他有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问“神”,这事按现在的话讲很扯,但是当时这种办法很流行,甚至包括牛哄哄的汉帝国也是这样,只不过相对理智一点而已。

于阗王广德问了国内著名的跳大神专家,大家都知道,这跳大神的整天的装神弄鬼跳来跳去的也挺辛苦的,其实说白了也是为了讨生活。

为了生活就会有点贪财,也不知道这位大神是听谁说的,汉使班超有匹嘴黑的黄马,据说很好。

西域各国当时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马匹,这匹马就等于今天的豪车,而且是全球限量版的豪车。

这位大神对这匹马很是向往,直接和于阗王说应该问汉使把这匹马要来,看看汉使的态度后才能考虑结交这事。

听到神的旨意后于阗王马上遣使告诉班超,我们的神得要您这匹马,然后什么都好谈。

班超也不知道是从哪得到的消息居然提前听说了这里面的弯弯绕,很痛快的答应了于阗王的要求,同时提出了既然是神想要,为了显示虔诚,那就让神的代言人来拿吧,自己开回去正好还能试试车。

跳大神的很愉快,高高兴兴的就来找汉使取马来了。

见到了这位跳大神的班超露出了凶狠的獠牙,齐了咔嚓的就把这位大神给变成了真正的神,随后让人把这位神的首级送还给了于阗王。

见到“神”的首级后于阗王大为恐慌,这位还真是说话就要命啊,这汉使居然连神都不怕,原来之前说的什么鄯善国的事都是真的啊。

慌乱之下、晕头巴脑、不知所措的于阗王居然急忙下令把匈奴的军事顾问团全部召来就地砍了(这事做的很费解啊,你倒是当面沟通下啊,可见于阗王还真是挺把神当回事的,连神都不怕的人简直就是魔鬼,谁敢没事招惹魔鬼啊)。

随后亲自带着军事顾问团的首级去找班超投降了,班超代表汉帝国重重的赏赐了他,同时宣布这就是汉使的驻地了,以后你就别害怕了,我来了就有人给你们撑腰了。

这是史书记载的内容,在我小时候读的时候很是向往班超的英雄事迹,后来在读的时候有了小小的疑问,现在有了更大的疑问。

首先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班超应该在西域没有什么人脉基础,新来乍到的班超是怎么知道于阗王和跳大神之间的密谈内容的,这样的事在于阗绝对属于国家级机密。

跳大神代表“神”和王的对话按照常理推断在场的人员绝对是必须控制的,别说毫无人脉的班超了,就连于阗国内的高官都不一定知道,班超是怎么知道的?

其次跳大神的再怎么着也是一国的国师级人物,而且这里面还得搭上和匈奴的良好合作基础,人家是盟国。

班超再牛二话不说就把人家给办了,班超不是一般的胆子大,这绝对属于二百五、二愣子的行为。

最后,见到国师首级的于阗王马上惊惶变色,甚至把一直合作愉快的军事顾问团全部拿下问斩投降了,这又不是汉军的大队人马来袭,这只是使臣之间的行为,都是大国,犯不上吓得马上投降吧。

而且和强国的匈奴之前的合作关系一直维护的很好,这些人在这都是帮他的啊,这于阗王的这个行为只能用脑残来形容,但是就是这样的脑残还刚把莎车给收拾了,难道莎车更脑残吗?这事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这么多的疑问该怎么解释呢?幸好我还是具备一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我来做一个假设大家看看是不是合理。

首先于阗王并不是史书中的礼意甚疏,本来就是夹缝中求生存的于阗国对于外交一定很谨慎,结交了匈奴气势虽说壮大了,但被另一个大国瞄上怎么说都不会不当回事,对于汉使的到来也正是不知该怎么办才问跳大神的。

同时,这个跳大神的肯定是贪财贪惯了,满脑子就压根没什么国家大事的概念,很有可能之前也问匈奴要过马,但是匈奴没搭理他,这回准备再在汉使身上试试。

随后在于阗王派出使者前,跳大神的就已经先派人联络上了班超,说只要答应把马给我,这事我就能促成,这也就是班超事先得到消息的原因,可以说透露消息的只有可能就是这个跳大神的哥们儿。

得知情况后,班超做了个重要的决定,让这个贪财的家伙自己来拿,得到可靠线报的大神想都没想就乐呵呵的来了,要不然这种事派个小跟班也就办了,估计这位大神还想着这么痛快的答应了,要是见面了一定还会有别的好处,一高兴也忘了算算出门是不是吉利,先问问神该往哪个方位走等等再说。

见面后的双方互相的表示了久仰久仰的场面话,班超详细的询问了于阗王的情况,在了解到于阗王犹豫不决和匈奴之前的合作等等具体事项后,班超多少知道了这个于阗王的性格和特点,绝对的吃硬不吃软,这才干脆动手砍了这厮的脑袋给于阗王送回去了。

可以肯定的是和上回一样,同时告诉于阗王,我这只是来看看的,我们后面的汉帝国大军随后就到,如果于阗有什么别的想法的话随时可以动手,但是下场肯定和这个跳大神的一样。

这厮见我面后想和我谈论卖你们于阗国的价码和详情,而且向我透露了他之前和匈奴的军事顾问团也沟通过类似的事,而且似乎已经得到了匈奴人的认可,现在就想看看我们的条件然后考虑是和谁合作。

这样的卖国贼,我已经替国王您干掉了,你最好尽快处理那帮子所谓的军事顾问团,不然让他们得知他们和大神之间的阴谋败露了,很可能对国王你不利,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汉帝国随时都能做你的强大后盾。

于阗王得到消息后确实惊恐,很可能之前和匈奴结盟也是因为这个大神,联想到可能发生的危机还真是越想越害怕,干脆马上动手干掉了匈奴的顾问团转而投向了强大的汉帝国。

这个我觉得才是合情合理的推断,至于为什么史书会记载的如此的含糊,我想一方面是当时没有纸张,记载这事的都是竹子,很费劲,所以撰写内容都是越简单越好,这样节省倒是节省了,但是会忽略很多细节;

另一方面撰写汉书的是班超的哥哥班固,哥哥自然会把自己的弟兄描写的很英雄、很牛,把中间的部分自动过滤掉,这个也是人之常情。

不管怎样吧,反正事实是班超很快就成功打响了在西域的第一枪,不仅稳定了自己的根据地,还树立了自己的名声,班超这时开始逐渐的强化他个人的影响力了。

汉帝国的海豹突击队

班超近乎完美的第一次以国家正使的身份在西域亮相,经过这次的行动不仅一举奠定了班超在西域的地位,更现实的好处是稳固建立了经营西域的前沿根据地。

什么于阗啊、莎车啊、再加上之前的鄯善,这些小国现在都对班超和班超所代表的汉帝国俯首帖耳,按现在话说就是班超凭借个人威望在西域建立了一个远离汉帝国本土的军事基地。

这种形式后来被二千年后的老美学会了,就形成今天国际上流行的全球美军基地的霸权扩张的基本原则和主导思想,看看今天的老美作为就可以想象当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多自豪。

这边是我们的班超在西域地区不断的开疆拓土,那边失去了于阗这个核心盟国的匈奴也是心有不甘,为了保持区域地区的竞争力,匈奴全面加大了对另一个盟国龟兹的支持。

这个国家相对简单一些,而且离匈奴也比较近,最关键的是这个国家的国王就是依靠匈奴的支持才获得王位的,饮水思源,自然和匈奴的关系非同一般,很铁。

可以说,当时的西域看似很混乱,实际上其实就是汉帝国和匈奴帝国两大势力之间的较量,也只有这两个帝国才真正具备抗衡的实力,所以看似混乱的小国基本都是依附着这两个大国,有了这两个大国的支持,马上就能在西域地域耀武扬威,说实话,这里面应该说匈奴的势力更大,毕竟人家离得近。

于阗、莎车、鄯善这些小国现在算是跟定汉帝国了,虽说是好事,但是这样的局面却间接的导致了匈奴基本所有的支持都集中转向了龟兹。

而这个龟兹也确实给匈奴长脸,得到了匈奴全力支持的龟兹王马上就开始对西域各国东征西讨,居然没多久还就在西域一代确定了新区域性霸主的地位。

在取得区域霸主的地位之后,龟兹更变得野心勃勃,为了完全的控制丝绸之路的北道,开始进攻同区域最大的国家疏勒(这个国家名字起得很失败,输了,怎么听都很泄气,估计这个国家的人肯定不打麻将)。

这个疏勒国很争气,很对得起他这名字,居然被龟兹给灭了。

不过,龟兹似乎很讲道义,并没有就此灭了疏勒这个国家,而是把这个国家的地盘最大的一块分给了自己的一个大臣(这个很好理解,打了胜仗总的封赏吧)。

于是,龟兹人“兜题”被封为新一任的疏勒王(还这名,真是古怪啊),龟兹王的做法受到了西域各国的广泛认同,一时间很的人心。

这就是在班超成功收拾了于阗国后西域的整体局势,龟兹已经隐隐成为西域一带最具威望的国家。

我们的班超也发现经营西域就必须把这个龟兹给整服了才行,收拾了龟兹就等于收拾了匈奴在西域最大的盟国,其他的小国全都会望风而降,西域就能成为汉帝国的天下,但是这事说起容易,办起来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没有大兵团的汉军支持几乎没有可能。

但是在第二年班超听说龟兹和疏勒的事后(这个信息远没有现代这么发达,消息传的很慢),马上意识到机会来了,虽然还不到正面和龟兹对抗的时候,但是如果事运作的好的话肯定能把疏勒给拉拢过来。

在西域这小国林立的地方,只要能把这些小国拉拢的越多,再收拾龟兹这样的国家就越好办,最不济也能从外围上包围和孤立他。

班超很有想法,而且也很有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事实再次证明,面对困难和毫无支援的时候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人就是牛人。

说干就干的牛人班超偷偷的带着三十几人到了疏勒的盘橐城附近,因为班超动不动就杀人放火,这个名头太大,班超这回没敢亲自出马。

派出了特种兵中的田虑带着十来个人以汉使的名义去约见新疏勒王兜题。

并且告诉田虑,兜题要是能投降就接受,不行就偷偷的趁机劫持他,疏勒国刚被灭,疏勒国的人肯定都还没完全归顺,到时候只要控制了兜题和他的手下,疏勒国的人肯定只会观望,这事就算基本成了一半。

特种兵小队长田虑出发了,果然,在听到请求觐见的汉使团中没有班超这个疯子,兜题很放心的接见了汉帝国特使,压根就没什么悬念,跟着班超混久了劫持人质这活大家都干的很顺手,特种兵小队到了兜题的官府三下五除二就劫持了兜题。

毫无戒备的兜题亲信们投鼠忌器,愣是没敢动,而疏勒国的人干脆一哄而散。

你们爱干嘛就干嘛,都不是什么好人。

问题是劫持倒是很顺利,可是劫持后怎办?

特种兵们没飞机、没电话、没接应、也跑不了啊。

兜题的亲信围住了王府不敢动手,也不能让你们就这么跑了啊,大家就这么僵持住了。

田虑看到情况有点尴尬,就迅速派人去请班超带人支援(这个消息是怎么传递出去的很值得推敲,史书上没任何记载,这个,我也不好猜)。

得到消息后的班超兴高采烈的带着整个特种兵大队开进了盘橐城,但是先没去救援田虑,而是在城中以汉使班超的名义大肆宣扬:

疏勒必须自治!

必须复国!

必须打到侵略者龟兹人兜题!

枪在手!跟我走!

等等鼓动性口号,很快,盘橐城的疏勒人都被班超鼓动的热血沸腾,纷纷走上街头跟着特种兵大队一起冲击兜题的政府大院。

事实证明,群众的力量是很可怕的,一向软弱的疏勒人这会个个都红着眼睛要找龟兹人算总账,场面很是激昂。兜题的亲信们看到这局面也很识相,一瞬间就全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剩下的进展就非常的顺利了,我们的汉使班超带领疲软的疏勒人民一举收拾了牛哄哄的龟兹人兜题的政治军事势力,继而顺理成章的成了疏勒人的精神领袖,

班超在搞掂了兜题后并没有以统治者自居,而是亲自主持了疏勒的全民公选,大家看着眼熟吧,就是老美经常干的那一套,我们可不是什么侵略者,我们都是和平、民主的使者。

我猜想班超的故事在老美那绝对是有人专门的研究过,但是在我们中国,唉!就不说了,经历了“怂朝”之后的中国就一下丧失了所有的血性和骨气,蒙古人、满人、日本人甚至菲律宾人和韩国人都敢于公开叫板,这事就不多说了。

在班超的组织下,疏勒的公选结果是之前的疏勒王的侄子获胜,班超代表汉帝国就地册封了这个叫“忠”(这名起的确实给力)的哥们儿的王位,疏勒上下都对重新给予了他们政权的特种部队和国家身怀感激,感激之余,全国上下在新任领导的带领下要求严惩外国分裂势力和恶势力的代表兜题同学。

反倒是冷静的班超深知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和相对强大龟兹正面对抗,不仅亲自出面平息了疏勒的汹汹民情,并且大度的释放了兜题同学,并通过兜题转告了龟兹政权,自己只是来代表汉帝国沟通和交好西域各国的,并没有想和谁对抗的想法。

对于疏勒政权也希望能够自治,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其实这些都是给龟兹一个面子,双方都有个台阶下,可以说,现在的班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运筹能力了。

复国后的疏勒对班超那是一个感恩戴德,也由此开始坚定的拥护汉帝国的领导地位,对同一区域有别的想法的诸如龟兹一类的匈奴同盟恨之入骨。

班超再次完成了拉拢一伙人打击一伙人的目的,又拉了一死党。

而且还在疏勒政府和人民的一致要求下,班超将他的汉军(没多少人)全部带到了盘橐城,在这又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这就是班超步步紧逼匈奴势力的战略。

机遇在坚持

班超在西域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完美的诠释了陈汤等人的志愿,但是班超所应用的政治手段却是他的前辈都未能尝试的,这时的班超其实已经远远的超越了他的众多英雄前辈。

就在班超一步步的完成他经营西域的战略步骤的时候,国内发生了巨变,这次巨变差一点就让班超功亏于溃

东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8月6日,阴历),东汉可以说最英明的皇帝汉明帝挂了,中国的古代有个习惯,一般碰到国丧就算是战争也必须停下来等国丧过了再打,这就是中国古代一直推崇的所谓“礼”。

汉帝国国丧时期所有的行动一律停止,全国上下一起哀悼皇帝的过世。

就在汉帝国全面沉浸在失去英明领导人的沉痛哀痛时候,西域的另一个较大的国家焉耆居然准备毫无信义的趁火打劫,丧心病狂的梦想趁乱夺取西域的领导地位。

悍然在汉帝国国丧之际,带兵进攻汉帝国的西域都护府,驻守的汉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都护陈睦、副校尉郭恂(这位大哥大家应该还记得吧,跟着班超参与了特种部队作战后喜欢上了军事,转行当兵了)战死。

这件事对于当时的西域和汉帝国而言绝对是重大事件,丝毫不亚于今天的911。

汉帝国的都护府是汉帝国在西域设置的最高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所在地,这就等于明刀明枪的向汉帝国宣战,这在西域还真是少见,之前虽然有不服气的,有暗中较劲的,但是公然敢于和老大撕破脸发动进攻的还真是少见,就算是有贼心也没贼胆。

但是现在不同了,这贼终于有了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这事如果处置不当马上就会冒出第二个、第三个,汉帝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心血就会瞬间如多米尼诺骨牌一样崩盘,同在西域的班超面临了出世以来最大的挑战。

在汉帝国的都护府陷落后西域局势马上发生变化,比较大的国家焉耆都敢于动手,那相对更大而且还有大佬匈奴做后盾的龟兹就更别说了。

闻风而动的龟兹马上就联合了姑墨等国在匈奴的支持下开始公然进攻班超的军事基地盘橐城,这就等于西域地区众国对汉帝国全面宣战,而且后面还有匈奴的虎视眈眈。

危难时刻还真就显示出了班超之前作为的作用了,亲自主持了全民公选和宣扬自由、平等、独立的班超在疏勒政府和民间都很有人缘,面对龟兹、姑墨联军的进攻,疏勒军民紧紧团结在以班超特种部队为核心的团队中,一扫之前国名的晦气,众志成城,居然以孤城困守,愣是抵抗了一年多,这在当时绝对堪称奇迹。

这边是班超的独立抗争,那边的汉帝国也没闲着,汉明帝挂了,东汉章帝刘炟即位,悼念汉明帝的活动算是结束,干点正事吧。

在都护府失守和陈睦挂了后,帝国的朝廷就一直在担心班超独自难当,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决定下诏调回班超。

关于这个举措对错先不评价,起码这事能看出一个国家的态度,历来只有对国民负责的国家才会有国民为之效力,同时有了众志成城和勇于担当的国民,国家也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强国。

我们汉帝国的强盛不能说没道理的,一方面是国家对海外基地人员的安全责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没有明确指令班超他们就是再难也不会擅自撤回,国民对于国家的信任绝对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

接到朝廷诏书的班超决定带着特种兵部队回国了,但是已经在一年的苦战中结下了深厚感情的疏勒国民慌了,这等于一下就没了主心骨,一年多来全指着这帮子特种兵为核心才能抵抗住龟兹等国的进攻,你们这一走不等于把我们抛弃了吗?

这还是汉帝国吗?

这还是班超吗?

疏勒举国大恐。

基本人都知道,这个国民恐慌就像传染病一样,会不通过任何途径快速传播。

疏勒都尉黎弇曰当着班超的面说:

“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诚不忍见汉使去。”说完以刀自刭了。

这位大哥性情刚烈,说干就干还真就自杀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班超百般劝阻和解释,为了稳定了局面,班超决定留下了特种兵的一个小队继续帮助疏勒,自己亲自回到朝廷陈说西域情况顺便要求支援。

回程路上班超在路过于阗的时候,再次发生了拦路事件,于阗国王侯以下的官员集体出动:

“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

这回动静更大,官员们放弃王侯的架子分别抱着班超的马腿拦路。

这其实并不光是班超个人的影响力,大家都意识到班超撤回就等于汉帝国放弃了西域地区,这些在汉帝国扶持下的国家肯定会受到匈奴的严厉打击,这对于小国,特别是已经干掉了匈奴军事顾问团的于阗而言会更麻烦,碰见这事可不得寻死觅活的啊。

在班超滞留于阗期间,留在疏勒的特种兵派人带来了极坏的消息,在班超走后,整个疏勒完全失控,现在已经有两个城投降了龟兹,这辆小城投降后居然联合了龟兹的小盟国“尉头”(也是西域的小国国名,也在今天的新疆),准备里应外合的攻打疏勒。

这个消息对于班超非常重要,照这样发展下去的话首先是疏勒不保,其次是于阗肯定也会迅速的倒戈,整个西域地区就会马上分崩离析。

最最严重的是留在疏勒的特种兵小队的战友们也基本等于成了“集结号的队伍了”,班超很仗义,不会为了大部队安全而放弃自己的弟兄,班超决定不走了。

一向说干就干的班超一旦决定不走马上就做出部署,也没回援疏勒,而是带着特种兵和于阗的部队神速进军,在叛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先击破了疏勒的叛乱分子,同时乘胜冒充叛乱分子联合尉头,回合后再次突然发动袭击,又一举击破尉头,一时间汉军声势再次大盛。

班超的几下闪电战很快就稳定了西域的局势,而且这次行动的成功还给了班超另一个启发:

战争!

不一定需要自己动手!

也不一定需要强大的汉军支持!

这事貌似通过整合也能干。

班超突然发现依靠特种兵部队为核心也许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异域联军出来,这样在西域打击匈奴势力就不需要帝国的支援了,这活没准就咱哥们儿几个应该也能干。

新思路、新战略

建初三年(公元78年),班超在没有得到汉帝国任何的帮助的前提下首次完成了对旗下西域各国的整合,成功的整合了疏勒、康居、于阗、拘弥(都是西域的小国,基本都在今天的新疆、中亚和俄罗斯境内)各国。

而且还组建了多国联军一万人,为了展示联军的威力和测试一下联军的战斗力,班超精心策划了首次多国联军协同作战。

当然,作为第一次组织这么多人的队伍对于当时声名赫赫的班超而言也是第一次,对自己能力的了解和联军队伍的整体作战都没有太多的把握。

就与此,班超的首战选择了比较好欺负的周边小国“姑墨”,一方面找姑墨练练手,另一方面也是杀鸡给猴看,先教训敢于和龟兹联手进攻汉军的的小国,让周边的小国都最好老实点,姑墨的石城很不幸成了班超的第一个目标。

班超虽然缺少大兵团作战的实战经验,但是多年的学习和研究还是给他提供了很多知识,而且是以近万人的大部队进攻只有千人左右的小城,战事进行的很顺利,斩首七百级。

班超很高兴,各国的联军更高兴,胜利后班超把所有的战利品全部按参与人数比例进行了分配,自己和汉军特种部队分文未取。

这一手,班超玩的很漂亮,同时,也经此一战班超的组织领导能力也获得了联军的广泛认同,跟着班超混,有肉吃啊。

从政治意义上讲,这一战效果更加明显,此战在当时的西域周边造成了空前的影响,班超用实际行动告诫了西域诸国这就是敢于对抗汉帝国的下场。

有了第一次成功组织、指挥联军的经验,班超信心爆棚,雄心勃勃的准备照这套路就在西域大展手脚,这也是班超在惯用的特种兵奇袭基础上发展的全新战术,以特种兵为核心组建联军,通过联军的兵团作战拉拢和震慑其他各国,构建以汉帝国为核心的西域新秩序。

看着眼熟吧,几千年后的世界强国现在也是这一套,动不动的就多国部队或是联合国军,其实都是我们汉朝班超玩剩下的。

有了实战经验的班超上书朝廷再次申明了经营西域的战略思想,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联合鄯善、于阗、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等小国先打击降服和匈奴盟国龟兹关系密切的国家。

从战略角度先孤立龟兹,然后等时机成熟后联合各国一举攻破龟兹。

龟兹老实了,就意味着匈奴的势力全面退出西域,整个西域就基本都服了,基本就能完成汉朝几百年来对西域的控制目标,这是大方向。

其次班超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态度,自己和旗下的三十六名精英共同经营西域五年来基本已经完成了本土化改造,对西域各国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已经和各国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同盟,目前只有焉耆和龟兹不服。

但是,我们已经经过多次的实践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按照这路子走下去用不了多久葱岭一带就能完全平定,葱岭平定了就能集结军队进攻龟兹,也就能完成我们的战略方针。

同时建议在征讨龟兹时,一方面我们这边组建联军采取正面进攻;

另一方面还得从内部瓦解他们,龟兹的小儿子白霸现在就在咱们国内当人质,最好我们能马上册封他为龟兹国王,再派兵送他回国当国王。

这样龟兹国内必然会形成两派,内部一旦开始争权夺利,就一定会发生动乱,到时候我们这趁乱而入,绝对一举而下攻破龟兹。

班超还在上书中首次提到了:

“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的战略思想。

现在我在莎车、疏勒一带已经建立了军事基地,这两地方不比其他的西域各国,这两地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仅可以自给自足并且还能保障军队的供给,而且现在我这的联军已经大部分被我们掌控,打起仗来都是自带粮食,粮草、军费都不需要咱们支援就能帮着咱们打仗。

目前在西域,龟兹的盟友现在也就姑墨和温宿两国了,这两国我已经都教训过他们了,经过我的了解他们之所以紧紧跟随龟兹的脚步,就是因为现在他们的国王都是在龟兹的扶持下当政的。

但是要是我们再施加强大的压力,他们必然扛不住,如果还敢于叫板,我在这组织联军就能把他们都收拾了,这两国如果消停了,就剩一个龟兹基本毫无悬念了,朝廷就等着好消息吧。

在这份上书中,班超不仅在战略上做出了规划,还在战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安排,并且间接的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和一心只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的思路,最后一点很重要,因为西域都护府远离汉帝国的直接控制,对于这块所谓的“飞地”,汉朝权力中心一向非常关注第一官员的心态。

因为如果这个第一行政长官有想法,很容易就形成割据势力,这样汉朝多年的心血就得再一次浪费,班超在这个时候阐明这点对于巩固汉帝国权力机构对他个人的信任非常重要。

班超的上书让汉帝国的统治者看到了经营西域的另一种思路,而这种思路很可能在不耗费国家一分钱的前提下让大汉的威名远播四海,当时的统治者汉章帝决定不仅要在名义上全力支持班超。

而且,还在实际中做出表率,直接壮大班超的特种兵战队,使之更具战斗力更能发挥价值,就此事汉章帝专门召开了御前军事会议,广泛的征集意见。

面对汉章帝的提议,汉帝国的官员们却对此事均持保守意见,毕竟从汉朝创立之初对于西域的经营战略就一直是强兵压境,这样以小规模突击队为核心组建庞大的多国联军作战模式几乎没有使用过,官员们对于这样作战的前景和实际效果都很迷茫。

也就在帝国决策机构犹豫的时候,班超的一个朋友平陵人徐干勇敢的站了出来,坚决表示支持班超的方略,而且愿意以身作则的亲自前往西域支援班超。

但是问题随即出现,大家都觉得这事没谱,没别人敢去,说白了,就是徐干一人想去,没有军队总不能让徐干一个光杆司令去吧。

无奈的汉章帝憋了半天,终于想出一辙,既然军队没人去,那徐干就带着监狱的犯人去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选点身强力壮的犯人和徐干一起去,就当劳动改造了,没准立了功还能享受减免刑待遇。

汉章帝想出这馊主意后马上得到了当朝所有大臣的认同,反正不用自己去冒险就行,犯人们在监狱里待着还消耗国家粮食,不如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去找吃的。

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同的汉章帝顿时自己都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天才,很是兴奋。

但是,接到旨意后的徐干却哭笑不得,没办法,话已经说出去了,只能在皇帝的授意下开始公开征集全国的杀人犯、抢劫犯等等凭身体拼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罪犯,这些个都得是敢于冒险并且多少有两下子的,只要是敢杀人、胆儿大、不要命、而且贪财的就行。

徐干明确告诉大家要是在这监狱里待着,就一辈子混在牢里了,去西域弄好了立个军功还能享受减刑,而且那地方据说黄金遍地、美女如云,运气再好点的还能从此一步登天的混入政府公务员队伍。

这个宣传很有效果,一时间监狱里报名者如云,很快,徐干就从中精选出了一千个肌肉男罪犯,并按照汉军的军制对这一千人进行了整编。

要知道这一千人可不是简单的军队,说难听点这就是一千个要钱不要命的亡命徒,只要组织的好、宣扬的好的话,战斗力那绝对是非常的强悍,但是,一旦管理不善随时都有可能哗变,对于管理者的挑战很大。

所幸我们的徐干确实能干;

一方面对这帮人进行鼓舞和洗脑,并告诉大家班超在西域的功绩,只要有成绩,封侯封爵的那就是分分钟的事,这是正面教育;

同时西域那是黄金遍地,只要有本事,最不济的也能发个大财回来,这是现实刺激的;

另一方面不断的强化民族主义思想教育,从中选出了部分认字的犯人组织学习文化,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事思想层面的。

连续几招很快这支队伍就有模有样的准备出发了,而且士气旺盛,都嗷嗷叫着准备向英雄班超学习,最起码也得在西域抢些值钱的东西、抢个美女回来好好享受生活,这样有文化、有理想、有闯劲的强盗队伍很可怕。

几千年之后的俄罗斯用了同样的方法将国内大批罪犯送到了我国的东北,也就是这帮罪犯把我们国家的外兴安岭、海参崴等大片国土抢占走,可气可叹啊,其实这些招数都是从我们这学去的。

中国还真是历史渊源极深的国家,基本上给后代们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宝贵经验教训,也是我们自己不争气,不好好学习,这事这还真怨不得别人。

闲话少说,徐干带着一千个亡命徒出发了。

强悍须知守弱

徐干出发了,路途虽然有点远,不过正好这哥们儿在路上还能接着对这帮亡命徒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我趁着这功夫还是先说下当时西域地区班超面临的窘况吧。

经过几次的战争和事件在当时西域已经有些国家开始怀疑汉帝国的实力了,一直说支持我们,怎么说来说去就是班超带着三十六个特种部队在这晃来晃去呢?

你经常说的强悍无比的汉军大部队在哪呢?

合着半天,还是我们一帮子人拼命,是不是这个汉帝国派不出来军队或是压根不敢派出军队啊,整个汉朝就班超这几个人厉害,剩下的全白给啊,要不怎么连当初那么牛哄哄的都护府都被人一举攻破?

而且被攻破后强大的汉帝国居然也没有马上作出强烈的反应,只是向当今某大国的外交策略一样,净说点子“提出严正抗议”之类的废话和软蛋话。

这种怀疑有理有据的,而且一旦产生就会流传的非常快,西域各国除了几个班超的铁杆粉丝,剩下的都心怀鬼胎、首鼠两端。

在徐干到来之前,西域的莎车国最先按耐不住了,主动投靠到龟兹阵营中了。

同时动摇的念头还开始在班超的铁杆军事基地周边一点点的蔓延。

首先是疏勒的都尉番辰也公然反叛,这回还真就有点麻烦了,要知道班超的军事基地就在疏勒,疏勒军事长官的反叛意味着班超的所有军事部署都会立刻透露给对方,一旦被对方抓住漏洞,苦心经营多年的疏勒军事基地就会变成第二个汉帝国西域都护府,可以说这时的西域形势很危急。

也就是在这个危难关头,徐干带着士气旺盛的强悍罪犯军到了,经过短时间的整训和一路上的调教,现在这可不是简单的一千人组成的军队和罪犯了,这是一千个到了就红着眼睛想杀人、想攻城、想抢钱、想抢女人的疯子。

班超看到徐干居然能带来一支这样的队伍,很意外但是更兴奋。

班超、徐干两人马上整顿军马,随后通知西域的各个小国的军事长官,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传说中的汉军,人数虽然少,但是个顶个的彪悍(确实彪悍,而且个个都目露凶光),像这样的队伍在汉帝国有上百万,向西域这些小国派来个千吧人就差不多了,大家不信的话我马上就带这支队伍去收拾叛军。

正担心疏勒都尉叛乱的事的班超马上派出了徐干率领的一千个疯子搭上一个特种小分队进攻疏勒叛军驻地。

出发前还由这些人的偶像班超专门亲自做了战前动员(以下语言由我参照电影“地球反击战”美国总统演讲模仿):

今天!

你们再也不是什么抢劫、杀人的罪犯了,你们是骄傲的汉帝国士兵!

今天!

你们再也不用担心以后会受到社会的歧视,你们将用敌人的鲜血捍卫和赢得属于你们自己的尊严!

今天!

所有的过去都已经过去,崭新的前程都将从现在开始,去战斗、去砍人,去用行动换取战功,你们和你们的家人都会因为你们的战功荣誉赢得尊重,获得财富,甚至获得象征国家最高荣誉的国家册封的爵位!

今天!

绝对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是你们不远万里而来的终点,是你们一路上渴望的建功立业的日子,也是你们获得你们想要的一切的开始!

今天!

即将出发前的勇士们,有句话你们一定要牢记,在我们骄傲的大汉帝国军队中,我们一贯使用斩杀的人头数衡量战功,战场上没有仁慈、没有眼泪,只有手里的刀枪和鲜血,这是个纯爷们儿的活儿,去冲!去抢人头!去抢爵位!去抢你们想抢的一切!

今天!

让叛军见识下你们攻无不克的战斗力和勇气,让所有的叛军都在你们的勇往直前的呼喊中发抖吧!让懦弱的叛军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强悍!我就在这大排筵宴等着你们满载人头凯旋而归,让我们的帝国和你们的家人、朋友都知道你们,你们才是我们汉帝国的骄傲!

一千个疯子亲耳听到偶像慷概激昂的战前动员,个个兴奋的嗷嗷乱叫,走了一路就等这机会了,为了尽快抢到梦想的财富和获得传说中的军功,这帮疯子在进攻时兴奋的连队形都忘得干干净净,见到疏勒叛军就跟饿狼见到绵羊一样一拥而上,拿着武器瞪着眼睛玩命抢人头。

在他们眼里这就不是叛军,这就是一堆堆保证升官发财的人头。

再说回来,这个叛乱的疏勒军队本来就心虚,而且从来就没见过这么疯狂打仗的队伍,个个都红这眼睛不要命的冲过来。

两军刚一交锋,疏勒军队就全军溃败,骑着马四散奔逃,跑得很快,但是就算这样,还是有很多倒霉鬼,溃败的叛军给这帮疯子留下了一千多个人头。

汉军大获全胜,没一个俘虏,全是人头!

所有的罪犯一下都找到了感觉,原来打仗这事这么容易啊,冲在后面跑的慢的还没抢到人头就已经没人了,所有人都下决心下回再打仗说什么也得站在前头,冲在第一,这样才有人头能抢。前面跑得快的都有好几个人头,都得意洋洋,后面的很是懊恼。

第一仗顺利的一塌糊涂,士气高昂的汉军趁胜围城。

经过了第一场战役后,聪明的徐干在兴奋之余意识到了问题,这帮家伙本来就是一群江湖亡命之徒,在他们眼里别说军纪严明了,压根就没有纪律的概念,而且经过了第一场战役后个个都兴奋的嗷嗷叫,在他们眼里,城压根就不是城,那是成千上万的人头和财宝。

两军作战还好说,杀的基本都是士兵,但是一旦攻破城池问题就很大了,这帮疯子毫无疑问一定会杀良冒功,进而血洗城池的局面是肯定控制不住的。

聪明的徐干赶紧统治召开紧急会议,反复强调了军纪,同时严肃告诫各方,汉军的规矩是两军对峙时凭人头算战功,攻城的时候按活人算战功,也就是说攻城战不收人头,只接受活人,必须抓活的。

好在这帮人也没什么文化,听到后也没什么别的反应:

噢,原来是这样啊!行吧,那就抓活人。

所以说,没文化就比较好糊弄。

第二天,攻城开始,疯子就是疯子,这回这帮家伙们再次展现了就算抓活的他们也一样厉害,一举攻破城池,这会基本没杀人,成群结队的俘虏。

此一战使汉军威名远扬,可以说整个西域为之变色。

收拾完了叛军的疯子汉军们强烈要求再次作战,劲头恨不得看见牛羊都上去捅两刀,纷纷找到班超要求尽快进攻龟兹,好像龟兹再不去打就会被别人把功劳抢走一样。

但是班超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在西域多年的他深知龟兹可不是疏勒叛军可比,那也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对手,其战斗力相比手下这些乌合之众一点不逊色,而且那是久经训练的正规军队。

现在这帮人士气可用,碰到软柿子肯定是越来越厉害,但是一旦遇到困难崩溃也是分分钟的事。

而且手下核心就这么一千来人,打死一个就少一个,为了保障每战必胜,班超暂停了攻势。

攻势是暂停了,但是班超可没闲着,为了进一步瓦解龟兹联盟,班超计划联合西域强国乌孙共同进攻龟兹,这事比较大,必须得到汉帝国朝廷的支持。

为此,班超上书朝廷:

“乌孙大国,控弦十万,故武帝妻以公主,至孝宣皇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力。”

陈述了当年汉武帝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和亲,直到汉宣帝时期才起到效果(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汉朝连兵乌孙大败匈奴)。

这种影响今天还在,乌孙王和汉朝多少还有点血缘关系,最好能由朝廷出面抚慰一下,要是能得到乌孙的支援,进攻龟兹就能增加很多胜算。

班超从进入西域起就制定了降服龟兹的战略,而且为了这一战准备了很多年,忍耐了很多年,真正动手前班超很谨慎,在没有取胜的把握是绝不动手,就算大胜依然冷静的按照之前预定的战略方针一步步实施,这点很多名将都难得做到,班超确实不一般。

班超的捷报和思路同时送到了汉章帝的手中,汉章帝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办法还真灵,派去的罪犯军队还真不是盖的,高兴之余想都没想就同意了班超的建议。

汉章帝八年:

册封班超为将兵长史(这是汉代特别设置的驻防边郡的统兵长官,也就是所辖边境地区的军队、政治一把手),特例允许班超可以使用统兵一万以上的大将才能使用的“鼓吹幢麾”,其实就是批准班超可以自行组建军乐队,也能让班超在西域更有派头。同时还封徐干为军司马,班超部队里的参谋长。

另外专门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使臣,以汉朝皇室名义赐给乌孙王锦帛等物,这里面说实话是汉帝国玩了个阴招,希望能巧妙的通过册封的手段分化瓦解了貌似强大的乌孙。

内忧外患

关于这个乌孙国的事还得扯得远点,早在汉宣帝的时期,老乌孙王挂了,剩下的两儿子谁也不服谁,也还都有自己的势力,相互之间就开始不断地争夺王位。

两人在国内的势力比较均衡,凭借自己的势力要想取得政权比较困难,于是,两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寻求外援帮忙,于是乎都各自想方设法的寻求当时的霸主汉帝国或者是匈奴,都希望能得到这样的强国的支持,加大外围的力量。

面对乌孙国这两儿子的态度,首先是匈奴比较暧昧,两都不得罪。

但是汉帝国就表现的很积极,而且很狡猾,直接册封了两个都是王(反正这事又不花我的钱),先给你们整分裂了再说。

这样,在西域一带强大的乌孙就顺理成章的在内部分成了两个国家,虽然对外名义上还是统一的乌孙,但是国内却一直是两股势力,哥们儿两一般大,这就等于汉帝国给乌孙埋下了一个早晚都会爆炸的雷。

依照之前的一贯原则,这回汉帝国还是这招,按惯例册封两个乌孙王,甭管你们内部什么意见,只要有一个愿意跟我混这事就好办,就算有一个坚决反对,我随时出兵给你们来个里应外合也就轻松搞掂强大的乌孙,汉帝国的战略可以说深谋远虑、阴险狡诈。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这个想法对于汉帝国而言可定是有益无害的,但是执行的人却有问题,所以说这很多事情往往就坏在这具体办事的人身上,这回坏事的就是前来册封班超的人:卫侯李邑。

这哥们儿是个典型的官二代,平时吃喝玩乐没问题,但是出使到西域一路上风沙漫天的,这哥们儿有点受不了了。

更麻烦的是丫刚到于阗就碰上龟兹偷袭疏勒,官二代是从小生活在繁华的京城,从来没见过血腥的战场,亲眼看到西域战事的残酷顿时就吓傻了。

再一听说乌孙还很远,路途上很有可能还会遇上这些彪悍的龟兹骑兵后,这怕死的官二代死活都不敢走了。

李邑为了给自己找个合适的理由赶紧逃离这风沙漫天、危机四伏的西域,这个哥们儿想了个好办法,私自上书朝廷,说西域这边的事压根就没谱,之前的一切都是班超为了骗取功劳编的,而且这个班超在西域拿着朝廷的钱天天享受美好生活,娶了好几个漂亮的外国老婆,还生了好几个混血儿子,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可千万别小看这几句话,这言外之意就是班超现在已经俨然成了西域的土皇帝,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天这就再也不是汉朝的管辖地了,必然成了班超的割据势力,二代虽然没胆气但是深知官场忌讳,几句话说的恰到好处,可以说杀人于无形。

二代的上书直接到了朝廷,但是我们的班超也不白给,人家那也是上面有人的主儿,很快得到了关于这事的内幕消息。

班超很感叹:

“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

这个故事是引用了《战国策·秦策》的一个小故事:

说有个叫曾参的人很有德行,还是孔子的学生,并且他的母亲也很信任他,有一天有个同姓名的人在外杀人,别人告诉曾参的母亲,她不相信,像平常一样织布。不一会儿,又一人来告诉曾参的母亲他儿子杀人了,她仍然照常织布。一会儿,又有第三个人来告诉她曾参杀人,她终于误信传闻,吓得放下织机翻墙逃走了。

班超借用了这个故事来形容自己的处境,之前一直担心的、忌讳的事早晚有一天会发生的,信任自己的皇帝可以信任一次,但是这种事以后肯定还会少不了人不断的说,谁也不敢保证那一天皇帝会真的相信了。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彻底杜绝这样的传言,班超马上把老婆打发回国,想以此来显示自己毫无野心,一切都只是为了国家。

果然得到官二代的线报后,当时的一把手汉章帝半信半疑,不过又得知了班超的举动后基本消除了疑虑。

这个汉章帝还算明白,为了巩固前方战士的军心,汉章帝明确告诫了李邑,班超天天的和老婆享受,但和班超在一起的汉军还有一千多人,这些人可没有班超这样的艳遇,这些苦大兵们可是天天都想着尽早回家,就算班超能有什么野心,这些人也不可能和班超一样。

随后下旨明告李邑从今天起你就给我老老实实的待在西域,并且你从今天起就是班超的下属,哪怕是班超让你吃屎你也得必须吃,措辞非常的严厉。

同时汉章帝也告诉班超,如果李邑这个人还能用就让他在你那好好干活,如果不能用就给遣送回来,我收拾他。

这会皇帝算是给了班超一个天大的面子,也体现了用人不疑的基本思路,汉章帝其人执政作为不多,但是凭这一点我觉得这个汉章帝还真是不简单。

班超得到消息后也没为难这位官二代,反而大度马上命令李邑带着已经来了的乌孙人质回京,对于班超的举动徐干很是不明白,这坏东西告咱们的状,咱们干嘛不让丫留在这也去冲锋陷阵去,让他也知道咱们在这是不是享受生活。

此时已经很成熟的班超这点看的很明白,留着李邑不仅没用而且还会引起别人的怀恨,因为告状的事而给人穿小鞋这不是大丈夫的行为,同时也会辜负了皇帝对自己的信任,正好有这么个差事就让他哪来的回哪去吧,回去后估计这人也该知道好歹了,顺便封封别人的口。

可以说班超现在在政治方面已经成熟了很多,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但是联合乌孙这事也基本算是搁这啦。

第二年,朝廷再次派出了援军,不过惨点:

“复遣假司马和恭等四人将兵八百诣超”;

总共八百人,还分了四个带队的军官。

来的人虽然少点,但是另一方面却告诉了我们一个特点,这时的汉帝国军队已经非常非常的精锐,就和今天的老美一样,很少见到老美打谁派过几十几万的部队,按理说,这应该又是一只精锐的海豹突击队。

同时,从班超见到这只援军的态度也能看出来,援军一到(虽然少点),班超马上集结了疏勒和于阗的部队出发进攻莎车,只来了八百人就敢动手,可见这八百人绝不是普通的士兵,汉帝国这时的武力由此可见。

在班超雄心勃勃准备收拾莎车的时候内患再次出现,这个莎车王也很贼,居然偷偷的贿赂了疏勒王“忠”,要不说这个疏勒人还真是奇怪啊,动不动的三心二意的,而且还真是不能打麻将赌钱,从开始的都尉叛乱到现在连经班超一手扶植的疏勒王都一样,都是一群白眼狼。

受到蛊惑的疏勒王居然反了,但是没敢直接和班超动手,确实也太害怕班超和精锐的汉军,决定叛乱的疏勒王带着部队向西跑到乌即城。

班超面对这样的局势反应很快,马上把原来疏勒王的丞相封为疏勒王,你不想干有人干。

同时莎车也不打了,带着队伍就奔乌即城来了,先收拾你们这帮狼心狗肺的家伙再说。

但是汉军到了乌即城后发现有点问题,当初班超和疏勒王一起对抗龟兹防守城池守了一年,汉军守城的技巧和能力都被这个疏勒王学的很是精熟,而且当时的西域汉军最缺少的就是攻城的重武器,由此,汉军的进攻受阻。

同时,正在汉军准备全力拿下乌即城的时候,康居的精锐骑兵出动了,大家看着就知道当时的西域有多乱,今天可能还是同盟没准明天就能翻脸,不过康居倒是一直和汉军阳奉阴违,汉军这时再次陷入两线作战的麻烦,班超也陷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危险境界。

威震西域

其实从班超决定进入西域的那一天起就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准备,从最早的三十六人到现在的近两千人,班超和他的团队不能说是身经百战也算是久经沙场了,而且队伍里面还有一群见天就想砍人的疯子。

可以说当时的西域各国都对班超或多或少的有些畏惧,外围的康居骑兵虽然来了,但是和里面的疏勒王“忠”的队伍一样,前怕狼后怕虎的,谁也不敢贸然的发动决战。

双方作战的局面反倒是汉军每天都有一帮疯子大喊大叫的出去冲杀一阵,好像被包围的不是汉军。

班超这边也非常紧张,一方面不断的派兵冲击对方的阵营造成汉军依然很强大的现象,以迷惑对方不敢里应外合发动进攻,同时派出使臣广泛联络其他的西域诸国,寻求支援。

班超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回复,使臣效率很高,居然打听到了月氏刚和康居通婚,这会这两国关系那是相当的密切,得到这个内幕消息后,班超马上让使臣带着大批的财宝去游说月氏国,让月氏出面先调和下康居国。

要说这西域各国还真是都比较贪财,前面是疏勒王见财起意。

随后是康居国,这会是月氏王同样见财起意,收钱就办事,马上出面调解康居。

这事办的异常的顺利,第二天康居骑兵就悄无声息的走了,这下当初的疏勒王“忠”算是傻眼了,悔不当初在康居骑兵还在的时候里应外合的发动决战,这会就剩下老哥儿一个了。

穷困潦倒的疏勒王“忠”大人穷极思变,带着队伍二话不说冲出城去,心想着总不能在这困守啊,怎么着也得撵上这逃跑的康居人啊,不然绝对没好下场,要说穷寇莫追,班超为了避免损失放走了这位老哥,顺利的收复了乌即城。

虽然化险为夷,但是经过这次事变,班超意识到西域各国很可能都不靠谱,连当时自己一手支持的疏勒王都能在关键时刻叛变,这帮人太不靠谱。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哪怕自己的人是一群疯子也比这帮家伙放心。

整合联军进攻龟兹的计划必须放缓,还得好好经营一下后方,不然这个多国联军很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

班超停止了进攻计划,一方面整编队伍,一方面召集各国军队统一整训,思想训导工作就交给了行家里手徐干,这人干这活绝对得心应手。

三年后,当初逃跑的疏勒王也依葫芦画瓢,再次贿赂了康居王,从康居王那借来了一万骑兵,居然攻占了损中,尝到了胜利的甜头后的“忠”很兴奋,也学着班超一样,积极联络各方势力,而且还和当时的世仇龟兹搭上了关系,共同密谋诈降班超,然后里应外合彻底的打垮汉军的妙计。

订好了计策后,这位“忠”马上派人去找班超,痛苦流涕的表示自己当初是一时冲动,现在后悔的一塌糊涂,非常希望班超能原谅自己,重新再把自己纳入到以班超为核心的汉帝国同盟中来。

“忠”的计策很好,而且貌似也很合乎常理,但是这次的妙计又一次的坏了了人的身上。班超之前和疏勒军民共同作战时很得人心,包括现在“忠”的手下都有很多人对这反叛事看不惯的,“忠”的妙计就这样被自己人告密了。

班超得知了“忠”的阴谋后不动声色的同意了他的投降,并表示这事最好咱们面谈一下,好久不见了大家一起喝两杯,过去的事就都过去吧,其实我一直都很想念你,当初你跑的时候我也没撵你,就是念着大家朋友一场,既然这样了,你就赶紧回来还当你的疏勒王。

“忠”得到消息后很高兴,带着一小队人马就去喝酒了,当然这酒不太好喝,被班超当场拿下直接砍了,可见,班超的酒一向不太好喝啊。

砍了这厮后班超马上通知所有队伍迅速出击,趁对方还没反应过来马上动手,这一仗的效率很高,汉军疯子们很高兴,一通砍杀,带回了七百多个人头,大家都很高兴。

班超通过这次进攻再次向西域各国表明了汉帝国不可撼动的权威,当时的西域南道诸国经过这次突袭后,都非常的畏惧班超,这一带这时算是基本消停了。

第二年,班超联军整训的也差不多了,兵强马壮的班超再次带着南道诸国总共两万五千人悍然发动了莎车进攻战,经过整训的队伍锐不可当,很快,莎车国就扛不住了。

但是班超并没有给急于攻破莎车,班超这回的战略是“围点打援”。

毕竟西域各国相距很远,而且路途都不好走,谁也不可能带着几万人成天的出去征讨。

而且这些联军的给养很成问题,谁出钱谁不出钱的很麻烦,还不如围住一个莎车就等着龟兹诸国来援后一举击破,班超计划的很好,而且对方也很配合,援军们如约都来了。

班超听说援军到了后很是兴奋,就等你们这帮孙子出来了,但是出门一看对方的阵势班超也有点晕。

龟兹王这会也是下了血本的,龟兹国左将军带着温宿、姑墨、尉头等国联军一共五万人,声势浩大,这围点打援的计划搞不好很快就能被“援”给打了。

看到问题的班超召开了团队会议,经过大家的积极发言和多次的头脑风暴后得出了一致结论:

跑!

班超很泄气。

但是班超突然想到既然我们想跑,对方也一定知道我们想跑,对方一定就等着我们这一跑就带着所有的精骑撵着我们屁股后面穷追猛打,那我们就来个将计就计。

跑就跑,他们来追杀的话就让他打。

哈哈,班超很高兴自己能想出这样的妙计。

说干就干,当晚,班超的队伍就各奔东西,大张旗鼓的跑了。

对方的联军司令龟兹王得知牛哄哄的班超居然跑了的消息后大喜,想都没想自己就带着最精锐的一万人向西去追杀汉军了,要是能一举干掉威震西域的班超,那自己就一定能成为西域一带名符其实的霸主。

同时,在追杀的路上听说班超联军还有一部分往东跑了,这厮马上下令温宿王带着另外最精锐的八千人去追杀这帮子人,看来这汉军还真是兵败如山倒啊,跑都跑的乱七八糟的。

这些兴奋的骑兵动作很快,风驰电掣一般的就撵了过去,从天黑一直追到天明,比较郁闷的是追了半天,别说汉军了,连匹汉马都没见到。

骑着快马奔驰了一夜的龟兹王很郁闷,这汉军难不成是飞走了?但是马上他就知道了汉军的动向。

在得知龟兹王出动后,班超潜伏的部队重新开始了集结,在迅速、秘密集结后连夜突袭了联军大本营。

精锐尽出且毫无防备的龟兹联军猝不及防,连着莎车的阵营一同被收拾了,汉军的先锋理所当然是那一千个疯子,毫无意外的再次体现了疯子本色,一通砍杀下来,平均每人腰上挂了五个人头,斩首五千级,并且把龟兹联军的所有吃的喝的全据为己有了,大家很开心。

汉军所有人经过这场战役都发了大财,但并没有放松戒备,都还惦记着等那帮出击的最好赶紧回来,咱们再照这样再来上一阵,吃饱喝足的汉军上下都在兴奋中期待着龟兹王的到来。

不过让这些疯子们很失望,在得知了汉军动向的龟兹王反应也很快,马不停蹄的带着这精锐的一万人直接绕道跑回国了。

这仗没法打了,吃的喝的全都没了,再打下去就得饿死,联军司令都跑了,其他的联军也跟着狼狈逃窜了,只有失去了援军的莎车国没地跑,投降了。

至此,西域各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没有恢复元气,班超由此威震西域。

班超之后

班超威震西域的故事到这就算是结束了,不论是汉书还是其他的史书记载都是到这个地方,好像从此整个西域就基本太平了,班超的在西域也算是功成名就。

关于后续基本稳定,或许也不值当过多描述了,借用下法国人勒内.格鲁塞经典著作《草原帝国》中专门一章:《班超对塔里木盆地的征服》中的两段话:

“班超是中国出现过的最杰出的首领之一”;

“实际上是中亚的总督”;

应该就可以知道班超在世界历史的地位了。

班超以四十岁从军,纵横西域三十年,征服大小五十余国,最最关键的仅仅使用了不到两千人的队伍,而且这个队伍的主要成员还都是罪犯。

在我国汉朝期间可谓是名将辈出,但大都以打退匈奴或其他少数民族的进攻而得名,可以说这防守型名将居多,象班超这样在一段时间里成功地征服并控制西域诸国的攻击型名将,别说汉朝,纵观整个中国历史都极为罕见。

所以当时的朝廷上下都称誉:

“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

定远侯的封号名符其实。

还是先说下班超后续的记录吧,没有详尽的介绍,我只能从只言片语的解读历史。

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派部下甘英出使罗马帝国,甘英到达波斯湾后为大海所阻,没有完成使命。

正史对这件事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个行为估计还是班超的个人行为,至于为什么要去罗马帝国?我不知道班超是怎么想的,但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汉帝国的决策,这点上班超再次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我感觉晚年的班超起码是在西域已经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总督和土皇帝,不管他自己承认还是不承认,他已经犯了所有有权势的人都会犯的毛病:

独断专行。

为什么去罗马帝国我先说我的意见,大家都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终点就在罗马,但是这中间有个环节大家一定的注意。

这罗马人和中国人一样,文明发达,但都懒得跑,两个都文明发达懒得跑的国家要想交流和做生意就必要有个中间人,这个丝绸之路实际上就是中间人打通的,这中间人就是勤劳的波斯人。

波斯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赚钱,想赚大钱就必须垄断市场,于是波斯人就一直和丝绸之路的周边国家合作,一方面保障自己的商路通畅;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阻止别人在这条路上打主意;

波斯人近一千年来就是这么干的,而且很成功,直到汉朝挂了人家还一直在实际控制着丝绸之路。

班超之所以派出得力干将出使罗马帝国,我感觉目的就应该是想彻底打通这条商路,建立平等、直接的商贸关系,把二道贩子们饿死。

当然,或者还有个目的,比较阴暗点想的话,那就是班超打算换个二道贩子接着干,这时的班超手里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这活绝对能自己干,自己暗地里充当这个二道贩子,进而垄断市场,只要和下家对接好就行,这个或许是班超的念头。

甭管什么缘由吧,反正这个甘英很失败,没能见到市场的最终购买者,但是他的行程终点恰恰就是波斯湾,还是被大海阻止没能过去。

关于这个,貌似懂点地理知识的谁都知道,不通过大海也能到达目的地。

我觉得极有可能是另一种情况,甘英被精明的二道贩子骗了,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你想越过我直接和我的买家见面,我要是能帮你我才是大傻子。

反正这个试图联络当时东西方霸主的行动以失败告终,其实这个行动要是汉朝正式派出汉使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可以完成的,毕竟当过汉使的家伙们都有一股子韧劲,真是想不明白在汉朝,为什么这个群体可以集体表现的如此出色,在汉朝统治期间,这个团队仅次于另一个更出色的团队:

太监。

永元12年(公元100年),班超七十岁时,就算是再有什么雄心壮志到了这个年纪也都想回家了,班超派小儿子班勇带着乌孙进贡的使者和贡品,同时携带自己的奏章进京,自称: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主动要求返回中原。

同时班超的妹妹班昭也上书朝廷要求把哥哥派回来,兄妹这时已经是近五十年没见过了,确实是人之常情啊。大家可千万别小看班超的这个妹妹,一般人凭什么能上书朝廷,而且还是个女人,只有一个原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

史家出身的班家除了班超还有一个我之前说道的班固,就是在家写汉书的哥们儿,汉书没写完这位班家的大哥就挂了。

为了保证汉书编撰的完整性,朝廷安排的续写的人就是这位班昭,由此可见班家多牛,连女人都能写史书,这在我国古代绝对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

永元十四年八月,当时的汉和帝批准了班超的调回任命,同时派出自己给班超选定的接替者:

戊己校尉任尚;

继任班超的西域都护使职位。

班超回到洛阳后,被朝廷任命为射声校尉。

这个时候的班超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而且长时间在西域生活,天天吃烤全羊的班超已经不能适应湿润的中原生活了。

同年九月,班超去世,时年七十一岁,其子班雄继承了他威名赫赫的爵位:

定远侯。

班超共有三个儿子。

长子就是这个班雄,一直待在京城也没怎么跟老爹混过,严格的讲也就是个官二代,官至京兆尹,没有太大的政治作为。

但是班雄到也有个名垂青史的儿子,有点丢人的是他儿子的事迹正史都不太感兴趣,野史家特别是艳史家都非常的有兴趣。

班雄挂了后儿子班始继承了定远侯的爵位,被朝廷招为阴城公主的驸马。

这个阴城公主是后来的汉顺帝的姑姑,据说贵骄淫乱、性格奔放,有很多的性伙伴,有一天与情人在帐中偷情时,居然极其变态召老公班始进见,并让他伏在床下观看。

这个公主爱好很奇特而且想法很有创意,估计是希望班始按捺不住上来一起来个多人运动?反正是正常人很难理解。

观看了现场直播的班始果然是按耐不住,不过很出乎阴城公主的预料,班始忍无可忍的居然拿了把刀一刀上去结果了阴城公主的性命。

麻烦大了,这可是皇帝的姑姑,就算是在淫乱也得忍着,杀了就犯了大忌。

一怒之下杀了皇帝姑姑的结果就是腰斩了班始,更为可悲的是他的同胞兄弟姐妹都被砍了,灭门,定远侯这个爵位也就至此而止。

这一段故事我觉得能拍出一部大片来,绝对集色情、悬念、暴力、悲情等等为一身的题材,拍好了绝对火。

班超的大儿子一脉很一般,但是小儿子班勇就很不同凡响,这是从小就跟着班超在西域闯荡的,而且就出生在西域,凭着父亲的威名和自己的努力官至西域长史,多次参与各种战役。

不过,后来也很不顺利,在参与平定焉耆国的战役中,因故“失期”(按时没到),这个罪名在汉朝算是很严格的,当初西域通张骞触犯的就是这罪。

班勇按军法被判有罪下狱,后来虽然被赦免,但很受打击,抑郁的死于家中。

作为班家的二代班勇一方面继承了父亲勇猛善战的本领(虽然没他爹厉害,但也比其他二代强很多了);

另一方面最关键的是他居然也继承了班家史学传家的传统,出狱后的班勇居然弃戎投笔,在家写书了,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回忆当年父亲的描述写出一部《西域记》,详细记载了西域各国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今天的很多资料都是从这本书中获取的,就这点我认为班勇才是班家实际意义上的继承人。

班超之后再无班超

汉朝的一代牛人班超死后葬于何地,所有史书都没明确记载,其实这样也好,只要是有点记载的都没消停的,我们国家还有一个古老的行业:盗墓。

这群人要是知道了大家都知道会是个什么结果,而且这个群体历经多年的经验积累也堪称学富五车,查阅资料收集史料寻找著名人物的墓葬之地等等都很有自己的一套。

虽说没什么记载,但是据说在今天的洛阳市北邙山山麓孟津县张扬村有个班超墓,而且在2007年4月18日洛阳牡丹花会期间,还曾由政府出资举行了个班超出使西域的出城大典,真是不知道洛阳政府整出这个大典是典出何处啊,班超压根就没当过汉使。

就算是从这出去的,也只不过是百万军中的一个军的副参谋长,这个大典我个人认为纯属洛阳市政府没事找事给自己脸上贴点金,这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还由政府出资重修了这个据说的班超墓,不说丢人现眼的现政府了,反正是英雄的据说的墓也算是个墓吧,重修纪念一下怎么说也算是个好事。

之所以这一篇有了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赞扬班超的一个章节,其实之所以用了这个名称,就是对班超事迹的遗憾,班超在西域的作为和经验起码在汉朝那会就没人认真的总结,世界霸主的霸权地位是可以这样建立的,整个汉帝国的决策结构还是围绕着强军压境的原则在进行。

如果用历史公正的角度评论班超的话,就这一点而言,班超个人就很失败,这就是著名“授人与鱼还是授人与渔”的原则。

班超在特殊环境利用特殊策略完成了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按理说依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先不说汉帝国是否更持久,起码整个中国在西域的权势和地位是很长时间不会动摇的,豪门世家、史家双料家族背景出身的班超连这点都没做好,我个人认为很失败,就这点班超只能算是个个人英雄主义者。

班超其人的功绩就不用说了,在班超之前,西域对于汉帝国而言,已经基本失去控制,这点就可以印证实际上通过强大的军事压力获得的地位是不牢固的。

但其后,通过班超在西域的活动不仅重建了都护府,而且班超还动辄带着西域的多国联军,收拾那些不肯听命的国家,这说明班超已经按照自己的思维在西域确立了新秩序,断匈奴之右臂的战略把握的非常到位,为汉章帝、汉和帝时彻底消灭北匈奴,控制住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正是他的所作所为导致后来强大匈奴被迫一路东迁,把“匈奴”这个强悍的民族从折腾中原到去折腾欧洲,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和文明衍变。

不是我故意的贬低班超的历史功绩,没能给后人留下良好的模式这点,从班超的继任者作为就能看出,前面已经说到了班超的继任者是戊己校尉任尚。

在两个人交接的时后,一向以班超为偶像的任尚虚心的请教班超:

“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希望能有所教诲。”

您老这么长时间卓有成效的工作能不能给我点建议啊,可以想象作为偶像班超的继任者任尚的压力有多大。

班超面对任尚也很坦诚:

“任君数当大位,哪里是年老失智的班超能比得上的。如果一定要说我点什么,倒想请任君留意,在塞外当差的官吏兵士,本就不是什么孝子顺孙,都是在中原有罪过才打发来守边的。而那些蛮夷之人,性情如同鸟兽,难养易败。任君性情严急,所谓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最好能多行简政,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这段话其实就是班超在西域多年来的总结,首先在西域干活的士兵本身就不是什么军纪严明的正规军,正规军也干不了这些事;

其次既然不是正规军那大家玩命就只有一个理由:

赚钱。

而且这是远在汉朝政府管辖范围之外的“飞地”西域,可以说作为西域都护府的将军手里权力很大,只要让跟你混的弟兄们能赚钱就一定没问题,一来人少,二来远离政权,任何时候都是这个道理,想让人死心塌地的跟你混你必须得让人有甜头才行。

最后就是面对的西域诸国,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国家比自己手下那帮子人更靠谱,更是一群唯利是图的家伙,对付他们既要拉拢,关键时刻还得强硬,就说现在比较流行的“两手都要硬”。

这都是班超的肺腑之言,大家注意到一点没,核心思想就是你必须手头有自己能自行支配的钱,而且是大把的钱,最好还能有源源不断的来钱的路子,这样你才能在险象环生的西域站住脚跟。

至于来钱的路子也说的很明白了:水清则无鱼;

水清了你就必须亲自动手搅合混了才行,作为朝廷的代表,我们的西域土皇帝、定远侯是不可能再把话说的更明白了,其实班超最该做的就是把自己建立的西域经济发展公司的法人变更成任尚,这样更直接,任尚上任就来钱,这样这家伙就什么都明白了,这样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了。

班超耐心的说了半天,傻不拉几的任尚愣是没听懂,而且还私下对亲信说:

“我以为班君有什么奇策传给我,现在看来,所言平平罢了”。

任尚很不以为然。

所以说聪明人一点就透,傻帽就算你说破大天他也听不懂,结果是傻帽任尚在西域没折腾几年,无德无能又离心离德的任尚就搅合的当初的盟国相继反叛,傻帽任尚以有罪被征调回中原,班超对他的预言不幸言中了。

第二任的西域都护都没能继承和发扬班超的战略就别谈再后的了,而且班超著名的嫡系部署“三十六人特种部队精英”全部挂在了西域,这就等于班超的高超战术也没能传回中原总结经验并发扬光大。

最早汉帝国的战争怎么打以后还是怎么打,班超这点很失败。

这才是中国历史上是:“班超之后再无班超”。

如何利用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高的利益,对经济也好,对霸权也好,甚至对国家也好,这是最应该从班超身上总结的东西,这应该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最严重的失败之处。

史家出身的班超没学到他的家族传统。

本文标题: “历史人物说”这才是“班超”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16075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民间故事 王七捕蛇BL推文|《心上人来看我的坟头草》作者:长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