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读后感(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有感400字)

发布时间: 2024-05-17 06:46: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4

魏晋南北朝的读后感我们写论文,期中考我个人认为南北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又好又坏的时代,说它好可以找出一百条理由,说它坏也可以找出一百条理由,南北...

魏晋南北朝读后感(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有感400字)

魏晋南北朝的读后感

我们写论文,期中考
我个人认为南北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 又好又坏的时代,说它好可以找出一百条理由,说它坏也可以找出一百条理由,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出现了很多风云人物·,也有不少败类。给人民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灾难。。。。。。但是南北朝的作用的确不可小看。不全面了解它,你会讨厌它,一旦了解了,你会爱上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读后感 2000字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读后感 2000字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结果。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有感400字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有感400字
1、深层次分裂局面,政权林立。
魏晋南北朝若从196年曹操许昌立业开始,到589年隋朝统一天下,长达400年,真正的统一则只有20余年,即280年西晋灭吴到301年八王之乱全面爆发这20余年间。之后为东晋十六国时期,而当时北方的国家并不止十六国,比如冉魏、拓跋代、西燕等都没有列入十六国。再后为南北朝,即南方的宋齐梁陈,北方的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和北齐,加上西梁一共十个国家。这300多年间,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意识风格迥异。
2、民族关系复杂。
民族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频繁迁徙,民族成份复杂,民族更替迅速,民族战争剧烈,人口大量迁徙。
3、社会结构特殊。
门阀占据主导地位,等级性、宗法性、民族性、宗教性四个特征尤为强烈与明显。
4、典章制度变化频繁。
制度上每多权宜之制,从中央官制到地方行政制度,往往处于一种过渡状态,缺乏凝固的制度,诸多制度因时、因地、因人、因族地发生着流变;也正因为这是制度上的过渡时代,各种制度显得尤为复杂。
本文标题: 魏晋南北朝读后感(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有感4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504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美丽的校园作文500字读后感(美丽的学校作文500字)童年1到53页读后感(《童年》名著1到100页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