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读后感800字(话剧《原野》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4-30 11:51: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4

北国原野,读后感,800字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原野读后感800字(话剧《原野》的观后感)

北国原野 读后感 800字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觉新的悲剧
  觉新是巴金先生笔下的《家》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个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巴金先生也曾说:“我应当在觉新身上花费更多的笔墨。”可见,觉新这一人物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以及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简单分析一下觉新这一人物形象。觉新这个人物可以分作两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是他从小直至中学毕业。这一阶段的觉新,还没有感受到命运的残酷,而且又是那样的出众。“他生来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颖,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锺爱,在私塾得着先生的赞美……他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在中学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他对于化学很感到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在一番顺境中成长,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正如书里所写:“他的脑子里充满了许多美丽的幻想。在那个时期中他是为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如果没有大的变故,觉民将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走上人生的坦途。
  可是命运却在此时跟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的未来从此改变。从中学毕业开始,觉新步入了他人生的第二阶段。仅仅因为长辈间在麻将桌上的矛盾,他痛失了青梅竹马的爱人,与一个不相识的女子结婚。而这段婚姻竟是由抓阄来决定的,如此荒唐的做法改变了他的一生。出国留学也随之化为泡影。接着他在父亲的安排下过上了大少爷应有的生活,也开始承担起了大少爷应负的责任。他不是只知道吃喝享乐的花花公子,而是在父亲去世后努力撑起这个家,虽然他的肩膀还是那样稚嫩,可是他已被剥夺了青春。他必须要面对的大家族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许多有形和无形的箭便开始向他射来。”“在和平的、爱的表面下,他看见了仇恨和斗争,而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们攻击的目标。”开始的他并没有选择沉默,“他愤怒,他奋斗,他以为他的行为是正当的。然而奋斗的结果只给他招来了更多的烦恼和更多的敌人。”他的斗争毫无结果,反而会把他拖得更加疲惫。于是他选择敷衍家人,“他牺牲了一部分时间去讨她们欢心,只是为了想过几天安静的生活。”他苟且度日,把曾经的梦想抛弃,直到有了孩子,他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可是,无法回避的是,他还要在那个大家族内周旋。他采取“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其实这并非他的初衷,而是他在复杂的家族斗争中所作出的无奈之举。而觉新的悲剧正是在这种种无奈中展开。
  觉新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整个家族和社会造成的。
  首先,觉新的自身原因。他在面对事情时过多地选择了逃避、忍耐、顺从。即使是牺牲自己和所爱的人,也要去遵从旧传统。为此,他出国留学的梦想破灭了,他心爱的梅嫁与他人,最终他深爱的妻子也因此惨死郊外,连在她临死前二人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觉新曾感叹:“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只有牺牲的资格。”可是,他那毫无原则的苟且顺从,牺牲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幸福,更有别人的幸福甚至性命。这完全是懦弱的表现。“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如果说是出于无奈,那么“没有反抗的意思” 则完全是因为他性格的懦弱,懦弱到毫无疑义的听从着家人的摆布。觉新的悲剧,他自己的懦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次,家族原因。第一,觉新的家族地位。他是家里的长房长孙,他从一出生便注定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他是整个家族的未来,他承载着家人的希望。家庭就是他整个生活的中心,他的一切都要以家族为重。因此,他很难把视野投向整个社会,也就不会针对社会弊端做出抗争。这一特殊地位注定了他不能像觉慧那样激进,不能勇敢地做出反抗。第二,觉新的思想根源。这一点是由第一点衍生而来的。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的长子长孙,他自然被寄予了厚望,接受良好的教育,当然这教育也是封建伦理的教育。儒家思想的孝悌观念自然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里。这也在思想上给他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在他的思想里他已不是简单的为自己而活,他活着就是为了整个家族。它完全是封建礼教的奴隶。恪守着长房长孙的规矩。他完全成了一个傀儡,被人玩弄,任人摆布,没有思想也没有灵魂。
  最后,社会原因。在封建社会日趋瓦解的时代,像高家这样的封建大家族也注定走向腐朽和堕落。家族的逐渐腐化令觉新认识到它所严格遵守的旧传统再也无力支撑起这个家,现实的巨大压力使觉新变得迷茫不知所措。他始终认为封建秩序是不可动摇的,因而在纷乱的境况中他只有选择墨守。
  觉新是处在新旧制度之间的人,矛盾的境遇也造成了他矛盾的人格。
  觉新从小接受的是传统封建礼教的思想,是完全从他的祖父、父亲身上继承下来的。同时他又处在社会转型的时期,与弟弟们一起如饥似渴的阅读进步刊物。“每天晚上,他和两个兄弟轮流的读这些书报,连通讯栏也不肯轻易放过。他们有时候还讨论这些书报中所论到的各种问题。”他的思想虽不如觉民觉慧激进,被称作“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拥护者”,也常说自己“喜欢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可他的思想毕竟超越了封建礼教的范围,是一大进步。而且他这样又能够“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他正是在这种矛盾当中寻找理想与现实的交叉点。或许只有在这时他才能找回那颗年轻的心,自己才不至过早的老去。
  觉新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两位至爱的人的离去。
  当他来到梅的床前,看着她“安静地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闭着,头发飘散在枕畔,瘦削的脸像纸一样地白”,他心中会是怎样的滋味?悲哀?悔恨?痛心?可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济于事,无论什么都已无法挽回那陨落了的年轻的生命。寂寞的荒庙中又有谁能陪伴那孤独的生命?
  当瑞珏的声声苦叫从窗里飞出,闯进他的耳朵,他又是怎样的心情?一扇破旧的木门最终使他们阴阳两隔,至死都没能见上一面,在门外狂吼的他又是怎样的痛苦?那两扇破旧的木门最终“拦住了最后的爱”。
  直到此时,觉新才悔悟到:“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爱的两个女人。他现在开始觉得这个担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挣扎。”这如果说算作思想上的觉悟的话,那么他帮助觉慧离家便可称作是将这一觉悟付诸实践。他是真切的感觉“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真切希望这个腐朽家族的改变。
  觉民这一典型形象揭示的是懦弱的个人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饱受煎熬和摧残,最终葬送自己及他人的幸福的悲剧。他与觉慧构成鲜明的对比,也让人们看到了在新旧时代交替的背景下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矛盾。

话剧《原野》的观后感

  导语:“不看《原野》,不知何谓图解;不看该剧,不知何为烂戏;可怜人艺四大角儿,一朝毁亦!曹禺若亲临,怕是永不再执笔”,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话剧《原野》的观后感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悲剧,是最能触碰人类心灵的一类艺术形式。《原野》就是这样的一部悲剧,叹惋之余也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剧情紧扣主人公仇虎的一系列不幸遭遇---青年遭人陷害蒙冤入狱,父亲被活埋,妹妹被变卖为娼,未婚妻金子又阴差阳错地嫁给了仇人的儿子,也是自己的把兄弟,这在他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发誓为父妹报仇。

  那时的他并不知道,从惨剧发生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没有了选择。无论报仇与否,总有逝去的灵魂在脑中回荡,使自己无所适从,不得安宁。只是在复仇之前,仇恨冲淡了心中的那种迷茫。

  刑满释放后,仇虎果真来到仇人的家中,下定决心亲手杀死了把兄弟,又使其幼子丧命,让仇人家世代绝了后,然后带着金子远走高飞。然而他最终无法挣脱内心的桎梏,让金子独自一人逃离了这个地方,并勇敢地走向了死亡。

  我当时觉得仇虎很傻,他不会忘记,忘记所有的不幸和灾难,忘记年幼时的仇恨,从而使自己迈向了更深的深渊。我不知道,也无从知道。究竟是怎样深的仇恨,怎样痛彻心扉的爱,才能使仇虎亲手把刀刺向无辜的好友的胸膛。

  大幕拉开,稻草摇曳,仇虎终于带着自己的爱人逃出家来到荒野,却逃不开死去灵魂的责问。前途一片广阔,可是哪一条才是自己的路?

  灯光变换,列车隆隆。他挺身跃上铁轨,大声为自己无罪的心灵申辩着,扑向呼啸而来的列车……

  大地震颤,瞬间黑暗。

  好黑,好黑的世界啊。生性高傲的仇虎带着洁净的灵魂,从血腥的惨剧中淡出。他大声地,声嘶力竭地吼着,我是个好人。

  杜鹃泣血,空谷回响。

  也就在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和共鸣,也明白了仇虎的选择。

  他是被动的,苦难仿佛置他于荒野之中,最初的仇恨让他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走,本来期盼着到达目的地后的释然,竟也没有来到,取而代之的是日夜的拷问和永恒的迷失。是的,这片原野中,是有一块“黄金子铺地的地方”,但是他在命运的岔路口,永远地和那条路擦肩而过了。

  原来认为自己报完仇之后会轻松,可沾满鲜血的.双手让他再也轻松不起来。因为他在为错误的时间出现了错误的地点,所以他所走的每一步都只能是错误。报仇与否,其实是无太大所谓的,因为对于他来说,荒野是永无止境的,灵魂上强烈的不安与悔过也是永无止境的。

  虽然如此,他还是带着一个高贵的灵魂,无畏地走向了另一个世界,走向最终的自由和解放。

  我仿佛听到了他发自内心的呐喊,那里,有他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也有现实世界这说不清道不尽理不明忘不掉的爱恨情仇。

  那一夜,我梦见广袤悲怆的茫茫原野。

我们的秋天 鲍尔吉.原野读后感

我们的秋天 鲍尔吉.原野读后感
鲍尔吉·原野:我们的秋天
 初 秋
  初秋看不到卷成一根针一样的青草心,看不到树叶像抹了一层油似的新绿。初秋是老天用很大的力量转变一件事,它让草叶由深绿变得微黄,叶子的水分流失了,最后薄得如一张纸。天的动作让天的色泽都变了,深蓝褪为浅蓝,宁静辽远,好像后退了108公里。老天所做的这件事叫“秋”,或者叫自夏而秋,这是何等盛大的典礼,让所有的植物加入秋的合唱。
  看不到从水泥地的缝隙长出新草,云彩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变薄了,仿佛不够絮一床新被子。那些娇嫩、浅颜色的花朵已经敛迹藏形,只剩下成片的花朵鲜艳开放,如菊花、鸡冠花和串红。土地不再松软,不似春雨之后的酥透。当土地进入初秋,有如一个男人行进中年,好比李察·基尔、周润发。他们从容了,也放慢了步伐。所谓争先恐后说的是春天,每一个时辰都冒出一个花骨朵,河水急匆匆流过,浪花四溅。春天怎么能不争?每一朵花都报春信,以为是自己招来了春天。夏天的茂盛,用“争”已经不确切,是无边的生长,每一个有生命的植物在夏天都有了一席之地。花草比房地产商对地的态度更贪婪,长满了天涯海角。
  秋天,还有什么大事要忙吗?没有了。你看一眼枝上的果实,就知道“忙”跟秋天没什么关系。不必说水果,连卑微的小草都结满了草籽。鼓鼓囊囊的草籽穗头像八路军的干粮袋一般朴实,它是明年几十株青草的娘胎。
  秋天慢下来,地球转到秋天也应慢一些。秋天沉重,大地多出来无数沉重的粮食,地球这辎重车行走得当然要慢。地球舍不得把藤上晶莹的葡萄甩下来,宁愿转得更稳些。
  初秋并不是丰收的时候,丰收说的是晚秋。初秋所做的事情是定型,让一切可以称为果实的东西由不确定变得确定,由浆变成粉,由稚嫩变得坚硬。那些还没在初秋定型的东西已经定不了型了。人也如此,一个叫作“青春”的东西已经逝去了多年,双脚正往晚秋行走,此时若还没沉淀,没雏形,没味道,没形态,那么有什么收获可言呢?
  初秋明净,光线照在树枝和马路上,一样的澄澈。秋天的水比夏天更透明。早晨,秋天弥漫着来自远方的气味。这味道不知有多远,是庄稼、果树、河水和草地的混合气味,在城里也能闻得到。此味对于人,可叫作深刻或沉潜,离肤浅已经很远。如果秋天和中年还肤浅,就太那个了。好在四季一直懂这个道理。如果大地不知好歹地装嫩,会把人全吓死。初秋只是短暂的过渡色,叫作立秋和白露,而后中秋登场,所有的喜庆锣鼓都会敲响,丰厚盛大。
  中 秋
  光阴的河水,从树叶上,从泥土里,从锄头上,从酒碗边,从炊烟中,从蛐蛐声里淌下来,如一道道溪流。到了秋天,汇成一条大江。秋天的大江载不动连天船舸,瓜果梨桃、五谷丰登,在这条江上漂流,等待月明。
  月亮是带笑容的信号弹,说丰收开始了,酒席开始了,镰刀的呼喊开始了。信号弹升在每家院子的上空,亮如白昼,花雕的坛子蹒跚行走,池塘的波纹用弧线描画月亮的脸。月亮如川剧艺人于清夜变脸,白如银盘,黄如金坛,酒醉的吴刚跃跃欲试往人间降落。
  上中下、早中晚,中为何物?秋何以中?《大学》有言:执其两端而用中,不偏不倚之谓也。中乃花开正好,尚未萧疏。中为子时午时,阴阳相持进而泰然。中乃过半未半,是秋之美人最美,秋之盛装最盛。秋而逢中,庄稼的队伍浩浩荡荡,走遍大地,接受检阅。果树的队伍拎着红灯,草原的队伍带着绿风,海的队伍互相牵着浪花的手,加入游行。
  中秋登场了,还有什么没登场?五谷大地来了,高山流水来了,来得稍晚的是星星的合唱。星星有点羞怯,起初声小,缓缓包拢天地,音色透明,织体饱满,山川唱和,秋声弥漫。
  深 秋
  雨滴耐心地穿过深秋。
  雨滴从红瓦的阶梯慢慢滴下来,落在美人蕉的叶子上,流入开累了的花心里,汇成一眼泉。
  雨滴跳在石板上,分身无数,为寂静留下一声“啪”。
  雨滴比时钟更有耐心,尽管没发条,走步的声音比钟表的针更温柔,在屋檐下、窗台上,在被雨水冲激出水洞的青砖上留下水音的脚步声。时间在雨滴里没有表针,只有嘀嗒。清脆的声音之间,时间被雨滴融化了一小节。被融化的时间永远不能复原,就像雨滴不能转过身回到天空。
  秋天盛满繁华之后的空旷,秋天被收走的不光是庄稼和草,山瘦了,大地减肥,空中的大雁日渐稀少。
  说秋月丰收,这仅仅是人的丰收,大地空旷了,像人散尽的车站月台。
  秋天显出空旷还由于天际辽远,飞鸟就算成千上万只飞过也不会拥挤。云彩在秋天明显减少,比庄稼少得还快,仿佛云和草木稼穑配套而来,一朵云看守一处山坡。庄稼进场,青草转黄,云也歇息去了。你看秋空飘着些小片的云,像鱼的肋条,它们是云国的儿童。
  浓云的队伍开到海的天边对峙波涛,波涛如山危立,是一座座青玉的悬崖,顷刻倒塌,复现峥嵘。
  雨滴是天空最小的信使,它的信是昼夜不息的滴水之音。雨滴听起来单调,其实每一声都不一样。雨滴的重量不一样,风的吹拂不一样,落地声音也不同。雨滴落在鸡冠花上,像落在金丝绒上哑默无声。雨滴落在电线上,穿成晶莹的项链,排队跳下地面。
  秋雨清洗忙了一年的大地。大地奉献了自己的所有之后,没给自己留一棵庄稼。春雨是禾苗喝的水,夏雨是果实喝的水,秋天是大地喝的水。土壤喝得很慢,所以秋雨缠绵。人困惑秋天为何下雨,这是狭隘的想法。天不光照料人,还要照料大地与河流。古人造字,最早把天写作“一”,它是广大、无法形容的一片天际;尔后造出两腿迈进的“人”字。把天的意思放在“人”字肩上曰“大”,而“大”之上的无限之“一”,变成现在的“天”字。天在人与大之上,要管好多事。
  天没仓库,不存什物或私房钱。天之所有无非是风雨雷电,是云彩,是每天都路过的客人——飞鸟。天无偏私,要风给风,要雨给雨。风转了一圈又回到空中,雨入大地江河,蒸发为云,步回天庭。这就像老百姓说的,钱啊,越花越有。像慈悲人把自己的好东西送给别人,别人回报他更好的东西。
  深秋的雨,不再有青草和花的味道,也没有玉米胡子和青蛙噪鸣的气息。秋雨明净,尽管有一点冷。雨落进河流,河床丰满了一些。河流漂过枫叶的火焰,漂过大雁的身影。天空的大雁,脖子比人们看到的还要长,攥着脚蹼,翅膀拍打云彩,往南方飞去。河流在秋天忘记了波浪。
  雨滴是透明的甲虫,从天空与屋檐爬向立秋的、白露的、寒露的大地,它们钻进大地的怀抱,一起过冬。
  (作者为散文家,辽宁省作协副主席)

求曹禺《原野》的评论 2000字

  《原野》有种摄人心魄的魅力。
  这个光怪陆离的悲剧故事,其阴郁和神秘的气氛,自始至终压迫人心。尤其是第三幕,仇虎带着焦花氏逃亡,逃向死亡。
  那个想象中黄金铺地的理想国并不存在,世间留下一个“好的故事”:好兄弟的父亲要霸占你家的地,导演了一处好戏。他指示人绑架你的父亲,在你家凑不足赎金时(那样大的数额你家当然凑不齐),撕票杀掉你的父亲。这还不够,他把你的妹子买到妓院,十五岁的姑娘,活活叫人折磨死。这还不够,他把你下狱,打断一条腿。这还不够,干爹把你挚爱的女人强娶过来,做你好兄弟的老婆。他想要你全家的命,可你命大,靠着牢里的苦兄弟,活了下来,又越了狱。你回到家,干爹早死了,善终。你的女人跟你的好兄弟生下一个男孩。她当然爱你,你还能让一个女人怎么样呢?你的干娘还活着呢,你复仇,你是虎子,你在焦阎王的灵前,仿佛看到你被活埋的父亲,被糟蹋的妹子,永远失去了的女人,被葬送的一生。你要复仇,杀掉好兄弟,杀掉干娘。结果你杀掉的是那个无辜的孩子。 “猛虎临门,家有凶神”,干娘说的没错,焦家绝了后,断子绝孙。你带着金子跑吧,你的人头值一百五十块钱呢。你们逃进阴郁的森林里,追杀你的,除了稽查队的孬种,还有招孙子魂魄的干娘,还有说不清是什么的怪异的人物。这是一座象征你内心忏悔和自我谴责的黑森林。你们在森林里兜圈,终于逃不出命运。虎子啊,你让金子逃,自己情愿自杀了结。虎子,我的虎子啊。
  这哪里是农村题材的话剧。从曹禺自身来说,写《原野》前,他已经有《雷雨》、《日出》这样的经典作品,偏偏这一部,曹禺忘记了话剧的原则,尽情宣泄逗漏在内心深处的阴郁的热情、血腥的爱恋。
  曹禺说:“如果专业话剧剧团演出《雷雨》,一定成功。演出《日出》,一定成功。演出《原野》,一定失败。”
  失败了吗?我看这是曹禺最才华横溢的作品之一(虽然模仿了奥尼尔)。
  不朽之《原野》,不朽之曹禺。

求一篇《原野》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高一水平······

这是一双叛逆者的寻求自由的逃亡故事,背叛的是封建礼教的束缚,忤逆的是没有真爱的生活.
故事的高潮和大部分篇章都在描述这对情人在黑暗的森林里寻找出路等待光明.他们不断的迷失徘徊在出不去的密林和声声的佛庙钟响里.
追逐他们的人是一个瞎眼的老太和一个智障的白痴,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盲目和愚蠢,手中提着的灯笼并不能照亮他们的思想.
而紧握着彼此双手的情人,虽看不到前途但心存着爱情——最原始的真心相爱.即使女人曾经的孩子黑子的死亡都没能阻拦他们追求幸福的脚步.那个孩子是金子和他死去的男人的联结点,黑子的死是她彻底脱离封建生活的象征.
说金子是单纯的为了爱情并不妥当,更多的是对自由的向往.“金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句话我们的乡下女人金子不懂,但是灵魂里对于自由的追逐却不曾停息.
寻求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众叛亲离,闲言碎语,彷徨压抑,走出这个过程是需要勇气的.
曹禺笔下的这位女人泼辣,风流,不甘寂寞,是当时社会的异型.然而,恰恰只有这样品性的金子才能背弃并且逃离这个无形的大网,只有她才会在森林中的黑暗和恐怖的追逐中继续她的逃亡.
所以,金子不仅仅是一个烈女人,更是一个强女人——精神上的强大.若是她生存在当今的社会,必然会有大的作为,甚至,成为一个女强人.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和对于自由的追求,如何迈出这困境?或是不用想太多,只需如金子般的不断奔跑,即使走了错路仍不停歇呢?
关于追求自由,我的想法有很多,这本《原野》却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渴望自由的你们不妨也看一下.
本文标题: 原野读后感800字(话剧《原野》的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152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冰心记得热血少年时读后感(读冰心的《寄小读者》有感)释迦摩尼佛传读后感(《释迦牟尼佛传》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