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甸选兵读后感(读基甸选兵的故事四百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4-24 22:03: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6

基甸选兵读后感基甸选兵读后感“感”是从读中产生的,读是感的基础.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中心,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拿过书来,走...

基甸选兵读后感(读基甸选兵的故事四百字读后感)

基甸选兵读后感

基甸选兵读后感
“感”是从读中产生的,读是感的基础.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中心,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拿过书来,走马观花地翻上一遍,仅仅凭着一个初步的印象,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写感想,这个“感想”往往写不好.

读基甸选兵的故事四百字读后感

读基甸选兵的故事四百字读后感
一、写读后感的要诀
1、重视“读”
“感”是从读中产生的,读是感的基础.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中心,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拿过书来,走马观花地翻上一遍,仅仅凭着一个初步的印象,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写感想,这个“感想”往往写不好.
举例来说.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鲁国的国王得到一只海鸟.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鸟,就把它当做是神鸟了.为了表示自己对“神鸟” 的爱护和尊重,他吩咐把鸟供养在殿堂里,把宫廷里最美妙的音乐奏给它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它吃.可是鸟呢,却被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三天功夫,这只鸟就活活地饿死了.
看了这个故事,怎样写一篇心得笔记呢?你如果在鲁王不懂得养鸟的技术,鸟应该如何养的问题上大发议论,即使写得再详尽也不行.为什么呢? 因为你从根本上把这个故事理解错了.这个故事其实是说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否则,尽管主观愿望是好的,也难免要失败.只有抓住了这一点,去联想、去议论,才能把感想写得深刻、动人.
怎么读呢?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我们首先必须熟悉下列情况:(1)写作时间.(2)写的什么,即作品的内容.要把作品中的时、地、人、事、物这几方面弄清楚,不能囫囵吞枣.写故事梗概,列提纲,这些都是熟悉作品内容的辅助手段.(3)为什么而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要放过去.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中心,联系自己生活的体验,加以对照、比较.为“感”做好准备.
2、“感”要专一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就拿《小马过河》这篇我们都知道的故事来说.它虽然短小,但仔细体会,就会使人产生几方面的感想:①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分析,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②实践出真知,水是深是浅,要亲自去试一试,“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要亲口尝一尝.”③老马教子有方,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溺爱,不娇惯;当孩子没有完成任务时,不讽刺,不责怪,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
仅就对这三方面的感想来说.一篇心得笔记最好只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写透彻,写深刻.
3、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读后感”当然是先“读”而后有“感”.你读的是哪本书?你是对这本书中的哪个问题发表感想,这些都需要交代一下.如果对原文一字不提,上去就写感想,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你的感想是怎么来的.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会变成向别人介绍某一本书.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但文章的“感”一定要比“文”多.
二、读后感的写作
1、写作方法:
写体会式的读后感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分几点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另一种是先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或情节,再抓住主要内容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2、写作顺序:
在结构上,常见的有这两种写作顺序:
概括式提示“读”→抒写感受→回扣到“读”
或者简单介绍文章之后,把主要内容分散写,夹叙夹议.用一处原文来谈一点感想,这种方法必须注意前后衔接.
3、写作技巧:
(1)读后感的题目.
最简单的题目是“读《××××》有感”.你想醒目一点,可以抓体会中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如《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就是如此.
(2)“感”的内容.
首先提醒大家,感受一定要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相符,否则就会闹笑话,文章的主要内容假如是讲的认真学习,可你谈的体会却是热爱劳动,文不对题,完全不符要求,这一点也是写读后感难把握的一点.另外在联系实际谈感受时,可以打开你想象的闸门,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中国到外国,从自己到别人,看到的、听到的、正面的、反面的,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能够帮你说明问题的都可以写.
让我们举例来说:
例1、《凡卡》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凡卡》这篇课文,我感受很深.
《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在一八八六年写的,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被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里做学徒,他在这三个月里受尽了折磨,睡在过道里,老板和老板娘为一点小事就要毒打他,伙计们也捉弄他,每天只能吃一点面包渣,他没有衣服和鞋穿,没有亲人,没有快乐.他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但这只是梦想.凡卡的生活多么悲惨呀!
读完这篇课文我很受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简评】
看了这篇读后感同学们会有一个共同的反应,这文章写得太空洞了.读后感,重在写读后的感受,而不是对原文的介绍,而本文的小作者所描述的大部分是课文中的内容,至于看到这些现象联系实际,与自己进行对照比较则一点没谈.尽管开头结尾都分别高呼读了这篇课文很受教育,感受很深,但却见不到下文,给人以风大雨点小的感觉.
例2、《凡卡》读后感
我一口气读完了《凡卡》这篇课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哭了,我为九岁的凡卡过着非人的生活而感到痛苦,我仿佛看到了凡卡又在挨打挨骂.
凡卡太可怜了,他才九岁,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儿童,却受着这么多的折磨,老板、老板娘动不动就打他,伙计们想方设法捉弄他.谁都知道,孩子只有不断地增加营养身体才会长得结实,才会健康.可凡卡呢,早晨吃一点儿面包渣,中午喝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渣,至于菜啊、茶啊,根本没有.到了晚上睡觉时,他没有床,而是睡在过道里.这还不算,每当老板的小崽子一哭,凡卡就得去摇那个摇篮,如果睡着了,还会挨老板的打.凡卡总是回想在乡下的那一段日子,虽然清苦,但身边有爷爷、有小伙伴,而现在谁都欺辱他,他真受不了了,他请求爷爷接他回去.
读到这儿,我脑海里浮现出凡卡遥望故乡向苍天哭泣的情景,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如今,我们也是十来岁的少年儿童,可和凡卡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生活在蜜罐里.每天我们都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老师像辛勤的园丁,精心教育我们.学校为了让我们全面提高素质还给我们建立了计算机房、阅览室、语音教室、自然实验室等,每天我们都能学到许多新知识、新技能.父母为了让我们身体长得结实,天天为我们准备营养丰富的食品,我们多幸福呀!
读过《凡卡》之后,我又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我和凡卡同是少年儿童却过着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不是生长在同一社会中,凡卡生活在沙俄黑暗统治之下,那里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富人终日花天酒地而穷人却度日如年穷困潦倒.我们呢?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我们儿童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国家还为我们少年儿童立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起到了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人们常说,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小凡卡,再看看自己,我们太幸福了.我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更好地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让更多的儿童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评析】
同前一篇读后感相比,此文内容显然是丰富多了.首先小作者注重在读文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小作者以自己现实生活状况与凡卡一一进行对照,感受到自己生活环境的优越,深知自己犹如生活在蜜罐中.另外,这篇读书笔记反映出小作者认识问题的深度,他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了社会制度的不同,进而激发了努力学习长大建设好祖国的愿望,他的感受显得更加充实、深刻.

士兵喝水的故事

就是在那次战义中要选出良好的士兵,然后将军就叫那些士兵都去河边喝水,最后用上掬起来喝水的人都被选中,因为用手掬起来喝水的,头能看到当前的周围环境,也就是有危机意识,只是底头喝水的人他只看到手中的水,有敌人来的根本就不会知道谁可以帮忙找到这个故事的原版,非常感谢
这是圣经里的故事。
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随的人早晨起来,在哈律泉旁安营。米甸营在他们北边的平原,靠近摩利冈。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 现在你要向这些人宣告说:‘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耶和华对基甸说:“人还是过多;你要带他们下到水旁,我好在那里为你试试他们。我指点谁说:‘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点谁说:‘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 基甸就带他们下到水旁。耶和华对基甸说:“凡用舌头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单站在一处;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单站在一处。” 于是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其余的都跪下喝水。 耶和华对基甸说:“我要用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们,将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余的人都可以各归各处去。” 这三百人就带着食物和角;其余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发他们各归各的帐棚,只留下这三百人。米甸营在他下边的平原里。 (士师记 7:1-8 和合本)

公众英雄勇基甸,出奇制胜克顽敌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女士师底波拉为以色列人带来了幸福,可是,40年的太平日子使年轻一代完全忘了上帝和他们的约法,只顾吃喝玩乐,恣意享受。

上帝发怒了,他差遣米甸人前来惩罚以色列人。米甸人得到上帝的支持,气势汹汹地冲进以色列人的村子,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特别是每年谷物成熟季节,可恶的米甸人便来到庄稼地里,明抢暗偷,还将村民的牛羊顺手牵走,可怜辛勤劳累了一年的庄稼人,盼到丰收,自己却没有落下一点粮食充饥。到后来,以色列人刚刚播下种子,米甸人、亚玛人和东方人都带着族人和牲畜一起打过来,就地安营对垒,把当地的种田人赶跑,自己也不劳作,于是,地里的庄稼无人耕作、管理,农田也被糟蹋得乱七八糟。

以色列人眼睁睁看着外族人践踏土地,却无力反抗,只好跑到山中挖洞躲藏,有时米甸人闹腾厉害了,他们还得在洞穴里蹲到第二年,播种季节错过,土地荒芜;家中无人看管,牲畜失散。再后来,万般无奈的以色列人,索性不下地种庄稼了。人们没有粮食吃,到处闹饥荒,不少人因饥饿而死亡。

灾难深重的人民呼天叫地,求助上帝。上帝见以色列人有了悔改之心,便派使者来到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

约阿施是个胆大的农民,他不怕外族人捣乱,和几个不信邪的农民一起坚持种地。但是,他不遵守本国约法,不敬奉惟一的上帝,却信仰当地居民崇拜的异神,还专门为太阳神巴力建立了一座祭坛。

坐在橡树下的上帝的使者,见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窄里打麦子,便显灵现身,对他说:“看样子你是一个能人,能人啊,上帝与你同在!”

基甸不满地回答:“上帝若与我们同在,我们怎会遭灾遭难呢?我听说,我们的祖宗是上帝领出埃及的,现在,上帝抛弃了我们,将我们交给可恶的米甸人奴役。他完全可以帮我们消灾灭祸,可他为什么不伸出求助的手?上帝的仁慈到哪儿去了?上帝的神力又到哪儿去了?”

听完基甸一席理直气壮的话,上帝仔细观察基甸后,对他说:“你是有思想的人,也有过人的本领,完全可以靠自身的能力拯救你的同胞,现在,你听着,我就差遣你去完成这项任务。行吗?”

基甸吓了一跳说:“主啊!你让我去拯救以色列人吗?我有何德何能呢?在玛拿西支派中,我家最穷,人口最少;在我父亲家里,我的地位最卑微。”

上帝的使者鼓励他说:“这个你不用怕,我与你同在,我可以保证,你击打一群米甸人好像击倒一个人那样轻松。”

基甸听上帝亲口说要支持他,马上提出要求:“如若我能蒙福,求你给我一个证据,证明和我说话的就是上帝。”

他想了一下,接着说:“好,请你等一会儿,不要离开,我去拿圣品来奉献给你。”他边说边跑出去,宰了一只山羊羔,做了一盆无酵饼,还准备了肉和汤,来到橡树下,供奉在使者面前。

上帝的使者吩咐基甸说:“你把肉和无酵饼放在这块磐石上,把汤倒在上面。”他照着办了,使者伸出手中的杖,触了触肉和饼,磐石中冒出火花,一下子烧尽了肉和饼,上帝的使者也不见了。

基甸深感上帝的威力,他忏悔地说:“主啊!我有罪,因为我当面看到了上帝的使者。”

上帝宽慰他:“你放心好了,不要害怕,我赐福予你,你是不会死的。”上帝又吩咐基甸:“你把你父亲的巴力神坛拆掉,砍去坛旁的木偶,在这块磐石上筑一座上帝的坛,将那只有七岁的第二头牛作为燔祭,用你砍下的木偶当柴烧。”

基甸立即遵照上帝的旨意做事,他怕白天干活遭人反对,便找来几个贴心的仆人,连夜赶紧干活,到夜色褪尽,黎明到来时,这里已经发生了醒目的变化:在巴力神坛地,立起一座上帝的祭坛,新筑的祭坛上还供奉着新鲜圣祭牛犊。

清晨,当地人来到这里,突然发现他们熟悉的巴力神坛无影无踪,换上了新的祭坛,连旁边立着的木偶也被全部砍掉,个个目蹬口呆,奇怪地互相询问:“这是怎么回事,究竟是谁干的呀?”

经过查访,众人知道这是约阿施之子基甸干的好事,非常生气,他们纠集在一起跑来找约阿施,威胁他:“你的儿子拆了巴力的神坛,砍了木偶,你快快把他交出来,我们要治他的罪。”

约阿施通情达理,自有主见,他不慌不忙地回答众人说:“你们生什么气啊,何必这样为巴力瞎操心呢?如若他是真神,谁拆了他的祭坛,他自然会找谁算账,知道处置谁。”众人听了,觉得这话有理,便哑口无言,各自散开了。

后来,以色列恢复了信仰,大家认为基甸很有胆识,都很敬重他,拥戴他,尊称他为公众英雄,使基甸威名远扬。

可当时的形势是很严峻的,米甸人、亚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扎营在耶斯列平原,攻击以色列人,占领以色列的土地。基甸听从上帝的召唤,在族民中吹起战斗的号角,号召以色列人奋起反抗,亚比以谢族人、玛拿西人、西族人、布伦人、拿弗他利人共3.2万青壮年战士响应号召,集合在基甸的旗帜下。

基甸精细过人,他没有马上出兵打仗。为了确定上帝是否会保佑他们打胜仗,他请求上帝说:“主啊!你如果借我的手拯救以色列人,请证明给我看吧。现在,我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请你显灵。如若你答应施恩予我,明天,就让这团羊毛上积满露水,其他地方都是干燥的。”

到了第二天,基甸放在禾场上的羊毛果真湿润润的,用手一挤,露水流满盆子。

基甸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对上帝请求说:“主啊!恕我无罪吧。我还要再说一次,因为我肩负民族重任,做事不得不稳妥。请允许我把羊毛再试一次,如果你确保我们胜利,请你再显一次灵,让我手中的羊毛,晚上不沾露水,其他的地方全是露水。”

这一夜,上帝也做到了,遍地都是露水,惟独基甸放的羊毛是干的。基甸的心踏实了,他勇气十足,信心倍增,领着以色列人放手大干,安营在哈律泉旁,紧靠米甸军营。

作为统帅的基甸,他从热情奋起到冷静思考,为确保战争胜利,他认真分析军事形势:自己虽然带领3万多战士的庞大队伍,但与敌军相比,无论从人数、素质到给养都还是处于弱势,而在沙漠中与强敌作战,不可硬干,也不可拖拉,只可出奇方能制胜,不宜大兵团行动。于是,他宣布:“凡是害怕的兵士,可以回家。”

决定公布后,一下子就走了2.2万人,只留下1万勇士。但他认为人数还嫌过多,便按上帝的旨意,让勇士们到泉水边喝水。这时,他在一旁仔细观察:发觉有一种人放下武器,不顾一切地跪在地上喝水;还有一种人,用手捧水,拿舌头舔水喝,眼睛却警惕地望着对岸。他看出后一种人很机智,警惕性很高,具有精兵素质,便留下300个用舌头舔水喝的勇士,命其他人回营留守。

这支只有300个战士的精锐部队,带着食物和号角上山,监视平原上敌军的行动。到了夜晚,基甸敬拜上帝,上帝告诉他,可以攻营了。基甸便宣布:“起来吧,勇士们,上帝已将米甸的军队交到我们手中了!”

进攻前,基甸把300人分成三个分队,发给每人一把号角和一个装着火把的空罐子(这是为了不让火光外泄)。然后命令他们:“你们要听从我指挥,看我怎么干,你们就照着干。我和随从吹响号角,你们也要在营地周围吹响号角,一起呐喊,‘上帝和基甸的刀!为上帝杀敌!为基甸杀敌!”’

半夜里,基甸带着100人,悄悄来到米甸的营房,打破手中的罐子,吹响号角。其他人都跟着砸碎罐子,举起火把,吹响号角,大声喊叫:“上帝和基甸的刀!”

号角、喊声和火光,惊动了敌军,米甸人大惊失色,军营大乱,士兵们四处逃窜,上帝让敌人相互冲撞厮杀。基甸抓住战机,乘胜追击,召集更多的以色列人追赶米甸人,他们把守了约旦河渡口,捉住了两个米甸人的首领,将一个首领杀死在俄立磐石下,将另一个首领杀死在西伊伯酒窄。从此,以色列境内平安无事40年。

从士师基甸看基督和他的福音

从士师记6一7章当中来看基督和他的福音。
6章12节耶和华的天使向他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

这位使者不是一般的天使,乃是神的儿子自己,是那永恒的道,他以人的形象出现。预表了,在时间来到的时候,他将成为肉身来到我们中间,为我们成就那良善而永远的救恩。在14 、16节就看到了,这里称了神的使者为耶和华,这正是神的名字,正如他所说的,我与你同在。耶稣名字就是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马太福音一章21节。

6章23 一24节,耶和华对他说平安归你,不要畏惧,你必不死,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一一即耶和华赐平安。耶稣是我们的和睦与平安。他使我们与神和好,赦免我们的罪,免去我们地狱的永死,赐给我们永生。以弗所书,二章14节。

6章,25~26节。当那夜,耶和华对他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那7岁的第2只牛,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做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在这磐石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神筑一座坛,将第2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做柴。

这盘石所预表的耶稣基督,在他上面整整齐齐的筑坛,不但表明了敬拜敬虔的有秩有序,也表明了只有在基督里人才能够献上敬虔的祷告。

基甸要在这坛上献祭,以牛作为燔祭,这是为他自己、也是为百姓的罪而献的祭。他必须先要这样与神和好,才能向米甸争战,只有人的罪因借着所献之祭而被赦免,人才能得到神的良善。

基甸顺服神的旨意一一预表了基督的顺服。腓立书二章6~11,他本是与神同等,却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存心卑微,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基督本是无罪,他成为我们的大祭司,他为我们的罪,将自己作为祭物献在祭坛上,把神百姓从他们的罪中拯救出来,之后再把我们从敌人的手中救出来。

7章,17节,基甸对他们说,你们要看我行事,见我到了营的旁边怎样行,你们也要怎样行。这里也是基督对那些愿意跟从他的人说,我怎样行,你们也要怎样行。约翰福音13章15节,主耶稣说,我给你们做了一个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

7章20节,三队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着灯,右手拿着角喊,就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这些基甸的战士,是基督的精兵,从32,000人中挑选出来的300人,就算他们手边有兵器,那也是区区300人,然而他们的胜利,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呼喊,耶和华的刀。在启示录19章21节属灵的敌人,被那口中出来的剑击杀。

这里米甸人的失败一一也预表了,对撒旦国度的毁灭,是因着那福音的传讲和布道,是因着胜利的号角吹响,是借着在瓦器里盛装着的火光,这瓦器是对福音的牧师传道人的预表;火光—一福音的火光与能力。哥林多后书4章6~7节,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将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这样神拣选世上愚拙的,让那自以为有智慧的羞愧。哥林多前书一章26一29节。正如一个大麦饼,却掀翻了米甸人的军营。这大能全都是出于神,归于神,福音如同刀剑,不是放在手中,而是从口中出来的刀剑。耶和华与基甸的刀,神和耶稣基督口中的剑,可以击杀列国。基督就是那坐在宝座上的羔羊。也预表了在那审判的末日是多么可怕,惊骇。若这些号角和火光就让米甸的军队如此惊吓,害怕,那么当审判的末日,诸天震动,天使的号角大大响起,当神公义的烈火燃烧罪人们,会是如何惊怕颤惊!

士师记中的士师,预表了耶稣基督,他就是那最大的审判官,他是唯一的拯救者。

我们何等的感谢神,在旧约的每一卷书里,都能看到耶稣基督和他的福音。
本文标题: 基甸选兵读后感(读基甸选兵的故事四百字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031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溜索读后感150(溜索的读后启示怎么写)鲁滨逊英语的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英文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