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讲座青春期叛逆读后感(观后感:李玫瑾教授讲座之青少年常见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 2024-03-28 02:30: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7

李玫瑾青春期逆反如何引导?1、不抛弃、不放弃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就会特别生气,继而会产生放弃孩子的想法,但是这个时候家长最不能做的就...

李玫瑾讲座青春期叛逆读后感(观后感:李玫瑾教授讲座之青少年常见问题与对策)

李玫瑾青春期逆反如何引导?

1、 不抛弃、不放弃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就会特别生气,继而会产生放弃孩子的想法,但是这个时候家长最不能做的就是放弃孩子。家长首先就要给孩子一个态度,因为家长既然生下孩子养大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任。

2、 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这个时候的孩子心态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变化,或许因为友情,或许因为爱情,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适当理解了,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状态生气。

3、 关注孩子的兴趣

如果孩子有偶像或者兴趣爱好,可以适当的去了解和学习,这样可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

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多多陪伴孩子、多多理解孩子,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安稳的度过青春期。

李玫瑾教授对于青春期的解读: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也指出,少女在青春期的心理需要若得不到重视,很容易走上暴力甚至犯罪的道路。

青春期又是人生的第二关键期,被称为心理危险期、人的“第二反抗期”。

李玫瑾:管教孩子,6岁前是关键期,12岁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

李玫瑾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曾经在多次演讲中,就提到过, 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一定要趁早 。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和他做朋友,长大了才来管教他。

李玫瑾在参加其中一期《圆桌派》的时候,对于孩子的管教问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孩子的行为会被很多东西左右,家人、朋友、爱人,学习、工作、爱好等有很多。

孩子越长大,主导孩子行为的支撑点就越多。但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在占比是很重的,所以此时的孩子就像是橡皮泥一样,更容易家长塑造。

家长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说的话,孩子大部分都会吸收进去,成为影响孩子性格的一块基石,所以说,孩子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是黄金。

但是孩子到了12岁左右,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主导孩子行为的因素更多了,所以父母的话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家长孩子此时已经到了青春期,由于激素分泌的影响会更加叛逆,所以此时父母的话就是垃圾,孩子不爱听,甚至会觉得反感。

所以,李玫瑾多次强调,想要孩子养成好习惯,一定要在小时候就给孩子立规矩。

虽然说要给孩子立规矩,但是李玫瑾教授也说,并不主张孩子打孩子。要让孩子知道怕,但是这个“怕”不应该是“恐惧的怕”,而是“尊重的怕”。

现在很多家长都愿意和孩子用交朋友的方式相处,这当然很好。但是在做朋友之前,应该让孩子知道对父母的尊重,父母不需要严厉,但是需要有威信。

很典型的一个家庭模式就是杜江和嗯哼的相处方式,无论是早期的《爸爸回来了》还是后来的《爸爸去哪儿》,杜江和嗯哼的相处方式就很民主,杜江和嗯哼就像是朋友一样,杜江非常尊重嗯哼的想法。

但是同时杜江也会让嗯哼感到怕,不是因为觉得爸爸会打自己的那种害怕,而是爸爸说的话确实是有道理,自己确实做的不好的怕。所以即使杜江没有打过嗯哼,但是嗯哼对爸爸也很尊重和尊敬。

李玫瑾教授说,在孩子小的时候,该说就得说,该立规矩就要立规矩,别在小时候放开了宠。

家长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劝自己,说孩子还小,长大之后再管也不迟。李玫瑾教授说,小的时候一件事情家长不答应他,他大不了地下给你打滚,但是在10岁,12岁的时候他就可以用跳楼,离家出走来威胁你。

而且在孩子坏毛病未形成习惯之前就改正,要花费的功夫肯定是要比等孩子坏毛病已经养成好多年的习惯时才改要多得多。

同样是一个习惯,为什么不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好的。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该说就说,才是对孩子好。

就像是“自律”这个习惯一样,很多人都觉得大人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孩子?但是结果恰恰相反,反倒是从小就养成自律好习惯的孩子,长大之后不仅不觉得自律痛苦,反而会从自律中得到快乐。

# 育儿 有方法#

观后感:李玫瑾教授讲座之青少年常见问题与对策

李玫瑾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对案件有自己独特看法。以下几点总结:

第一,孩子心理问题。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所以呢,有的时候真要解决的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大人。
第二:谈到自杀。

李教授做了一个比喻,回应一次讲座时,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为什么我不能决定结束它。这个对自杀的比喻为:你走在街上,你饿了,你可以走进任何一家饭店,然后你就点一堆菜,吃完了以后一抹嘴,你就开始往外走。

因为,一个人,特别是在他三岁之前,他几乎完全不能自主,在不能自主的情况下,他所有的东西都依赖于他人,因此一个人只要活下来,就一定是有人给你了能生存的东西,也就是说,你吃了人家的饭,欠人家的债,你能不还钱就走呢,所以把生命说成自己的是不了解生命的发展进程。

其实每个人一活下来,只要我们活到今天,我们都欠自己的父母(抚养者),欠这个社会的,那么这个欠是没有办法,因为人的生命早期是相当无助无能的。

第三:父母想要有控制力。

父母获得了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也就是说,父母要想对孩子有真正的控制力,尤其是母亲在生命的早期,对孩子要想有真正的控制力,不是靠吓唬,比如说您对一个两岁之内的孩子,你吓唬是没用的,他要是使劲哭起来,那你真的没脾气,那么什么样的孩子,他能够听你的呢?

那就必须是扶养人,这里举了末代皇帝溥仪的例子。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讲到他小的时候是一个小皇子,在他生命生活的早期都是被周围的人来宠爱的,他说他到了11岁的时候打骂太监已成家常便饭,冷酷无情和发威风的性格开始形成。

刚开始他这样的时候,人们都找他的老师,老师给他讲仁恕之道,可是他说,没用!不管他们用了多少历史上英明圣君的故事来教育自己,都没用。只有一个人讲的话,他觉得自己难以违背,这个人就是他的奶娘。

所以,孩子出生的出生年,再苦再累,一定要自己扶养,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要孩子了。而如果把孩子生出来,交给别人抚养,尤其是,比如说刚一出生,忙于工作,把孩子送到老家,那么你就丧失了对他的心理上的控制力。

比如,这个孩子如果是奶奶带的,等到上学的时候才回来和父母一起,那么这个孩子只要心理难过,他一定第一个想见的就是奶奶,如果妈妈和奶奶发生点冲突,这个孩子会从心里恨她妈,向着奶奶,也就是说,怀孕和抚养还得十个月,不如早年时的抚养,一岁半之前,最好是三岁之前,一定要自己带。

第四: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六岁之前性格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面就管不了了,但青春期可以试着去修复。
孩子要学什么呢?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如说一个男孩儿三四岁跟你闹,不论是妈妈爸爸,我说今儿这事儿不行就是不行 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给你闹?大不了的地下打滚?如果这时候不好好管,等到青春期了怎么管?

这时候让孩子好好学习,不给他钱,不让他去网吧了,这个孩子还会跟你闹,那他怎么闹?他可能会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这时候还怎么管?

作者:我爱女妖

简介:一只总是逗上帝发笑的小妖

李玫瑾教授《帮助孩子找到他的价值》观后感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李玫瑾教授的演讲,看了之后感触颇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以及如何帮助他找到他的价值,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所获得的收获。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李玫瑾教授,上海人,1958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关于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他的价值,可能大部分有小孩的家庭都能总结出自己的理论,因为这些理论都是与孩子接触和成长过程中综合出来的,实用性还是很高的。但在这些经验总结下来的同时,孩子也已经长大了,然而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家庭的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经验的同时也需要技巧、讨论,以及需要去学习理解和尊重孩子。在这里,李玫瑾教授给了我们深刻的答案。

      李玫瑾教授从选题讲起,教授的题目是“帮助孩子找到他的价值——探索父母的“导师”角色”。教授的选题来源于2021年发生的几起事件,其中一个很悲剧的就是一个妈妈在在桥上和儿子发生争执,最后儿子当场冲到桥边跳下去。教授一直申明一点就是,心理咨询他不是一个简单回答几句话的问题,而在联系教授的家长中,了解到一个孩子在他一生中,主要不好管的都在青春期。但是现在不只是青春期的孩子,甚至二十多岁的也有。孩子出现不爱学习、厌学等。在这个时候,父母就父母就会控制不住孩子。在这同时他控制不住孩子,他就想要更加的去控制孩子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之前发生了一个案件,就是一个孩子玩手机,父亲说你要去考试了还玩手机。于是,父亲就把手机给拿走了。在阳台上甩了下去。孩子想都没有想了,就跟着手机一起跳下去。在这个时候你可想而知父母是多么的崩溃。父母只是想让孩子多学一点,然而这时候孩子却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在这一瞬间就失去了他的孩子,无法弥补。这次演讲中他主要讲另一个话题。就18岁前也就是未成年过程中分为的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三个阶段是指六岁、6岁到12岁、12岁到18岁。然后这六个时期是指6岁之内的三个时期,这是很重要的。然后,6到12岁是一个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是最省事的。就是心理学上的佛罗里德说的潜伏期。最后一个就是12岁到18岁里面的两个时期。就是性发育时期,这里的性发育时期,也就是一性和二性。一性就是你出生时候的身体器官的不同。二性就是在到青春期的时候,器官的改变以及你自身心理的感受。

      当孩子进入到接近成年亚成年的这个阶段,我们这时候的教育应该有哪些发展或者说转折。如果说对于孩子来说,3岁之前有恩于他,3到6岁就是立威于他。然后6到12岁是他学习习惯建立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他对他孩子的这个特点的认识过程。根本最最重要的是当他接近成年的时候,我们如何帮助他们成长,这个成长我们知道什么叫成年,第一的标志就是自己能够独立,自己解决问题。而且有了很多的法律上赋予的权利了。何为人的价值?你玫瑾教授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词,影响力、贡献、个人标价。在这其中个人标价就你这人值多少钱啊?有时候一些人去找那工作应聘的时候直接提问他的工薪是多少钱,那么这个钱就是表明他自我的一个对自己的认知的。教授具体的来划分了这样几点。首先就是个人在社会中对他人火别人的意义。就如教授所说,其实一个人不存在价值。价值这个词尤其是人的价值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词,也就是说你的价值是一定在社会中对他人和对别人的意义,这个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受益,这个受益小到我们家庭之内,大到大家。社会因他的存在也受益这个别人和社会是两个问题,别人是具体的人,比如说生活中你帮我一个忙,我帮你的因为我受益。但是呢可能有些人的行为它就会对社会发生的影响是不好的,比如像教授研究的犯罪问题。犯罪人在社会当中移动,但是他脸上是不写字的,我们是不知道的,可谁碰上他谁可能就是一个致命的危险,所以这种影响就是简简单单不是他人的问题了,而是一个社会的问题了。还有一个就是他因别人对他的需要而显现的自身的价值。这当中就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应得到社会的认可而收益。第二点就是社会有自身价值而收入。就是因为他对社会有价值,所以决定了他的收入。人的价值,既是养活自己的生存之本,也是对社会意义的一种体现。

      人的价值是这么来的?你会发现它有很很大的不同。有的人是天生赋予,生下来它就具有某种特殊的使命,他就是他,别人不能替代他。这很明显就是它带有父母得到遗传的一些特点。有一部分的是他的后天的养育,就是做这个努力。如果是先天遗传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那么这个遗传这东西它一旦出出现终身具有了。比如那个歌手,一张嘴就能唱一个好歌,那真的就是一本万利。但是对于很多科学家来讲他智商很高,可是他真的能对社会有贡献,他还要经过一个大量的时间的来学习。所以我们会发现遗传的东西的一旦出现会终身伴随它,这其中包括人的智能,还有人的特殊能力气质和某些负面的东西,现在有有很多精神疾病,他就是先天的。那么还有一种呢,是后天养成的。我们把它叫磨难铸材他有一个资本的话,除了遗传之外,还有一个后天的,比如朗朗的钢琴啊,大家都知道,当时他跟他父亲都到什么程度?到了说要跳楼,我把你扔在楼下我先跳,我跳你也得跳,你不弹琴就跳楼。所以都以经逼到那种程度了,可以看到的磨难有多重啊,但是他确实后来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人。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他这样,有一些人禁不住其中的磨难就失败了,比如说当年的药家鑫。所以我们要知道就是在这后天的朋友中要注意孩子的行为,要去理解孩子,不然的话就会造成。一些错误不可弥补的错误。人价值的来源就是来源于先天遗传和后天养成。然而这先天遗传的话就是要注意他的智力和特殊能力,后天养成最重要的就是技能和性格。智力当中的智商决定在学习成绩上,也就是说智力这个东西天生主要就是天生的。后天的教育只能在原基础上培养发展,如果没有智力的话也后天的培养也是没有用的。比如说有一些就是大智若弱于例如一些哲学家,他就需要慢慢的来,要经过长时长时间的思考。但是比如记者。他就不能像那样长时间的去思考,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及时。所以他们的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先天遗传中的还有一种特殊能力,也就是不教而有的能力。而这些的话就是与兴趣有关。例如王宝强,他没上过任何电影大学,然后天天蹲在门口,最后被一个导演看中。他在那个《天下无贼》中,就把那个傻子演得尽致淋漓。在后天培养中,技能就是后天通过训练形成的一种能力。比如说上培训班的书法呀、还有跳舞、学驾照等等。最后一个就是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比如个人又没有什么生活的能力。就这样就会引发他们犯罪的心理,比如说去杀人还有一种就是心胸大气的人,他们在聪明的同时学会去包容忍让,体谅别人,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很容易成功。还有一种,就是很乐于助人的人,这种人在生活中的话就比较占优势,因为你自己的热心善良,同时也给你的人生之路也铺上了一条好路。

      考试成绩和升学成了孩子发展的一条必然之道。必然知道就是。以考试为个人价值判断的标准,以成绩为孩子价值的衡量标准,以升学率为重点考核的指标。结果就是一部分智商不是太好的孩子没有好的发展。李玫瑾教授说“如果孩子智商不是太好就不能去怪孩子,应该是要怪家长。因为智商是遗传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家长都不会想到自身的问题,而是全都去怪孩子。在成绩上,别人考100分儿,你只考了70分,他就会去责怪你。还有一种就是出现高分低能。

      在上面讲了这么多,我认为我们应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就是要帮助孩子如何去寻找它的价值。第一我们要为他创造创造体现恰吃的机会;第二要观察他的兴趣与专注点;第三需要扩展它的狩猎范围和领域;第四是要尊重并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其次是要帮助孩子拓展他的价值。第一就是通过抚养赋予他的语言表达力,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他多与别人交流;第二是陪伴孩子成长,带他进入各种社会圈。比如,家长带孩子串门,让他结识不同的人。或者是有一些活动也可以让他一起参与或者让他提前去认识这个社会圈子;第三敦敦教诲,指导他为人处世的准则。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比如在你工作的时候遇到过什么事,在你回家之后你告诉他,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去教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最后是帮助孩子认识她自身的价值。第一根据他的智力去选择适合他的专业,比如有的人语文好、有的人数学好、有的人英语好。这样去寻找适合他的专业;第二根据他的兴趣来寻找它的发展,就是看他喜欢什么,然后对于他喜欢的这个与他今后的职业有什么关系;第三根据他的特长来寻找适合的职业,比如有的人他就喜欢做饭、有的人喜欢理发、有的人喜欢做工程;第四根据他的性格来选择他的社会职业圈。

      人们常说人生条条道路通罗马。所以就是在人的价值当中,价值不在大小,而在于能否知道自己的价值;价值不在挣钱多少,而在能否被人发现和认可;价值不在远近,而在彼此能否相互的需要;价值大到留下作品,小到可留下欢声笑语。

李玫瑾教授《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讲座笔记

1.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关;

2. 滞后反应。例如,15、16岁发生的行为问题其心理问题发生在12、13岁甚至更早;

3. 心理发展有关键期,错过关键期不好管了。
1. 依恋期是教育的最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家庭教育最重要。

2. 青春期时人最容易出事的一个时期,是犯罪的高峰期。

3. 未成年时出任何问题,父母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其矫正。

4. 性格发展较于智力发展更为重要。

是一切心理发展的基础。

人在出生初期是很无助无能的,痛苦的解除来源于其抚养人,是其快乐体验的来源。

半岁之后,最早出现的情感发展是认人(相貌,声音,气味),依恋产生,抚养人由此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会直接影响抚养人对孩子的控制力。(不是靠吓唬)

* 人和人的关系始于人的需要的出现,而需要的满足一定和他人有关。在满足的过程当中建立情感。

因此, 孩子在一岁半之前应该由父母亲自带 。

真正 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 ,唠叨的抚养孩子说话早。

受言语发展影响,孩子外向爱说话,善于与人打交道;

1. 社会性发展决定认知发展(社会行为认知);

2. 抛开先天性智力因素,专注力较强的孩子(往往内向寡言)有助于认知(智力层次的认知)。

情绪控制:婴儿早期不舒服时如果得不到缓解,会爱哭易激动, 被悉心抚养(对孩子的需求高反应)的孩子情绪较为平和 。

观念在人的潜意识中,是后天形成的,主要是由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以及父母灌输。

例如:

Ex:脏净,害羞,贪念,是非,死要面子

观念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人父母正派孩子不会出现很大问题。

性格是 后天 形成的 社会 行为方式。

社会行为方式是指一定与他人相关,但观念不一定与他人有关。

例如以下性格(有观念在其中):嫉妒,家庭观念,尊重女性,尊老爱幼

智力行为(例如:学习好坏)

气质行为(例如:脾气好坏,脾气急缓)

观念和信念行为(例如:做事有没有道理)

社会行为(一定和他人有关:善良,热情,宽容,自私,残忍,冷漠等)

家庭观念:懂事不懂事完全在教育;早年做家务事,为家庭分忧,参与家中事情的讨论,帮助解决家中困难。

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 6 岁以前 ,因此,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

人的看法和认知一生都在变,但是性格不会变。

六岁之前要对孩子说“不”,

练习方法:如果孩子哭闹,满地打滚,不打不骂,看着他(别走开),然后看着他哭,直到他哭累了,给点爱(擦擦脸),问他“还哭吗,没哭够,接着哭吧”。告诉孩子:“如果你哭闹起来没道理,哭闹是没用的”。

“如果你想要达到目的,你可以说服我,我们可以一起讨论”:3比1的比例,每三次可以满足一次,不但可以提高孩子说服力,还可以防止压抑。

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的自控能力

练习方法:好吃的东西,3天给一次,坚持半个月到一个月,这回你先不吃,让孩子自己保留3天,3天后,加到3份;如果吃了,3天之后就没有了。培养起自制能力。

克制冲动,耐性

练习方法:吃饭的等待与控制

孩子下午4-5点饿,要等到大人一起回来6点多吃晚饭,大人不动筷子孩子不能动。人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只有自己痛苦,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

正确的做法:为家里分担,否则会变得自私;错误的做法:好好管理自己,不用管家人

练习方法:分担家务,一起讨论家事;

心里有家人,吃东西要先给长辈

意志力不是来源于智力,而是靠体力磨练出来。

练习方法:拉链,锻炼,建议游泳,要孩子记得被淹时拼命挣扎的意识“只要扑腾,总能活下来”。

以上均要在 6 岁之前反复练习强化,越早越好。

心理问题可以倒推,一环扣一环。

比如两面派,抚养人管教不一致;

偷钱:16岁之前偷过,家里没管;

 青春期,又叫性功能发育期,也是心理反抗期。

该阶段是早期教育缺陷补救期,未完全定性,21岁之后就基本定性了。

青春期是犯罪的高峰期,英国做的调查:14岁:矿学高峰;15-16:成瘾:网络或毒品。

两个变化:

生理:身高(视觉优势),性发育(排精,月经)

心理:独立性,自尊,逆反,结伴,幻想,性意识觉醒

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标新立异,回避父母干涉,少谈自己事情,烦唠叨,寻找自己信仰,离家出走;

自尊:自尊心强,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

逆反:怀疑以往未经验证的警告,对以往权威的否定,对着干;

结伴:不再向家庭和老师求助,而选择同龄人。如果孩子结交了坏孩子,有可能是因为有人在欺负他,所以结交坏孩子寻找安全感,家长要多观察,多了解;

幻想:(原因)想象力的思维发展,而社会阅历不足,靠小说或网络弥补想象力的不足,导致幻想;

性意识觉醒。

(要理解孩子;对孩子要像治水一样,要顺流引导,而不是强赌;注重生存教育,而不仅是考试教育;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要先肯定孩子,才能和孩子交心;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保持家庭中良好的异性交流,做出榜样;父母要眼光比孩子看得更高更远,要讲究说话艺术):

1. 要改“要求和命令”口气变“商量”口气

多观察,少唠叨,点到为止,比如:“那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要说“你必须承认你错了,你一定要怎么怎么做”;“自己决定,是不是怎样怎样更好?”。

2. 要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同事”或“朋友”尊重待之

要用平等的态度,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

3. 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让他分忧与分责

家中出现困难(即使不需要孩子来解决),也和孩子一起讨论,先听听孩子的意见,让他学会参与和分担,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4. 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中的问题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培养阳光的孩子更重要,人的成功在于性格。家长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全面性发展,而不是仅智力的发展。要经常关注孩子,问问:“上学快不快乐?有人欺负你吗?老师对你好吗?有没有想跟爸妈说的话?”

5. 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家庭背景

例如:孩子过生日时,让孩子带好朋友来家里吃饭,聊家常,观察其好朋友的品行和打听其家庭背景。如果对这个好朋友感觉不好,家长可以向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说清楚感觉不好的原因,问问孩子是否认同,让他自己考虑。如果孩子想摆脱一个坏朋友而无法做到时,家长要及时发现,并且帮助他。多交流,多关注。

6. 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向,尽可能地与其共同欣赏,再引导他的兴趣

网络成瘾时,首先态度上要共同欣赏,不要一味否定,再予以引导,报个乒乓球班,与孩子打比赛,一起出去活动,一起玩,多样化游戏!孩子网络成瘾,是因为先出现了心理问题,感觉单一导致。知识不限于书本,对孩子向社会开放;交朋友;学习体育音乐,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可以避免上瘾,并且弥补想象力的不足。

7. 要给孩子以信任!

给孩子建议,但不要让他强制执行,静观其变,相信孩子能够克服。

8. 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而骄傲!

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如果发现孩子早恋,不要偷看了孩子的东西再批评,装没看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禁止。

如果孩子告诉了家长,可以恭喜孩子,有人喜欢或者喜欢别人是好事,说明孩子有爱心有魅力,但是还不到可以负得起责任的年龄,将来你会不会变?不阻止他,让他看到他十年后的样子,是否愿意结婚就不再深造学业了。

充分信任,把握分寸。

对于女孩子,要告诉她谈恋爱可以,但是不可以把自己轻易给别人,不是贱价处理的货品。

适当时间和孩子讨论:恋爱和结婚是什么关系;什么是真爱,怎么看一个人爱不爱你;恋爱是美好的,但是要保持一定距离,什么是危险不可以做的事情;通过动物世界了解什么是性交,不回避该话题。

根据年龄特点,初中时可以讲性别魅力,高中时可以讲人类性史话,让他们知道人类性的发展,为什么和道德法律有关,财产继承权、近亲结婚等,用科学和历史的态度适度讲清楚。

5个课题:性意味着什么;性别魅力与修养,性别魅力与社会交往;道德法律同行的意义;生理知识。

父亲要和儿子讨论妈妈的优点,当初怎么看上妈妈的,什么品质是女孩子的好品质;同理,妈妈要和女儿讨论爸爸的优点;引导孩子挑选异性的眼光;要跟孩子讲结婚后,一年以后再要孩子,先要过渡一段时间,看看彼此是否真的合适。

交流方式:可以用文字交流的方式代替直接说;如果面对面交流别扭,可以带孩子去散步时说。

和孩子讨论人生的真谛,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例如,“你上学,我跳楼,你怎么办?”

和孩子讨论生命的意义: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为什么宝贵?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命?

(1)健康,远离不健康的东西;

(2)自由、守法;

(3)情义,有情有义,生命有色彩。

(4)责任感;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5)里程碑的纪念日:孩子的14岁、16岁、18岁生日。

14岁:孩子自己负责,不拿别人东西,不杀人放火;

16岁:开始读法律,有法律意识

以上内容整理编辑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bb12a0102y0dn.html
本文标题: 李玫瑾讲座青春期叛逆读后感(观后感:李玫瑾教授讲座之青少年常见问题与对策)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862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党旗引领我成长小学版读后感400字(党旗引领我成长读后感怎么写)看防止打架的读后感(禁止打架斗殴的感想作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