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 崔允郭读后感(《有效教学》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17 00:49: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4

有效教学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

有效教学 崔允郭读后感(《有效教学》的读后感)

有效教学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读后感范文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效教学读后感 1

  通过《有效教学》第一单元的学习,让我对“什么是教学”有了系统的认识。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引起的、维持与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指的是构成“教学之所以为教学”而非其他活动的,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的若干基本元素。教学行为的起点在学生,学生的意向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行为效果的优劣,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展示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而适当的教学形成会配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为有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若是缺少了最后反馈的环节,那么教学是否有效就无从判断。可见这四个元素如影随形,共同支撑起有效教学行为的主体框架。

  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拉特克到赫尔巴特,揭示了关于教学的经验、思想到理论的演变进程。近年来新领域的研究开拓了教学理论的研究视野,书中的对脑的科学解释以及颜色的作用的介绍让我很受启发。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首先它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的前提。在课堂上直接影响课堂气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学校风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有效教学读后感 2

  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从这本书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阅读《有效教学》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备学生,才能备活课堂”。因此在备课中,多获取学生信息,准确诊断和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会遇到的内容,是“备学生”的重要原则。教师备课如果单单凭借对学生的片面了解,而忽略学生的经历水平和反应水平,一堂课成功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教师应该试着从以下六方面着手: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学生难懂的内容;学生疑虑的内容;学生易错的内容;学生激动的内容;学生易忘的内容。教师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而达到更好地驾驭课堂,有效教学。总之,要“备”好学生,我们就要与学生为伍,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同甘共苦;我们就要放得下老师的架子,虚心向学生请教、向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监控,给学生个人或全体学生布置作业后,如笔头练习、口语操练等,就意味着监控开始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要求去做,此时有效监控非常重要。如果布置完作业,教师就站在讲台上,根本不去接触下面的学生,或偶尔遇到学生有违纪现象,只朝学生指指点点,这便会加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自然也无法保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作业,或个别制止某位学生的不良举动,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练习作业顺利进行。

  另外,部分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当众举手提问,而对走到身边的教师则敢于大胆求教。走到学生间还有一个好处,教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注意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书秉承课程改革目标要求为宗旨,紧紧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环节,活化教学资源,绽放师生智慧”的特点。书中渗透了教学实践、部分课型实施流程、实施的关键等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步骤和环节加以详尽阐述,以求实现将现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旨意,解决课堂教学瓶颈。《有效教学》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纯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断地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人生。

  有效教学读后感 3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责任心、爱心等,而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

  现在,很多老师都知道这样不好,但又苦于无处借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学习了《有效教学》一书。《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的还比较少。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提到:“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提问贯穿在每天的教学中,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

  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关于有效讲授,书中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

  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任务导向不明确。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学习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要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有效教学读后感 4

  读《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非浅。使我原来有些混沌的地方,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1、首先老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和看法,不要把教学效果与学生成绩等同起来。有时我们老师会发生困惑,既然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可我们考试的指挥棒又不得不我们向着考试靠拢。而这次的讲座把我们心中的节解开,正如孟雁君老师所说人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教学成绩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它还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等各个方面,仅凭成绩是看不出来的。

  2、针对学生的表现,老师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奖励。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针对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适时的进行鼓励,以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为有时候教学内容并不吸引学生,而且有时候课堂内容多,容量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那么奖励就是我们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能帮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当然奖励的手段也很多,可以给学生分发贴画,或纸叠的小星星,也可以给学生刻小五星,小红花,这些孩子们都很喜欢。再者,在奖励时可以给个人,也可以奖励小组,小组内同学轮流获得奖品,这种小组奖励特别适合大班化教学。或许大家也还有别的好方法,我们也可以共同分享。

  有效教学读后感 5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关于"有效教学",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有效"与"教学"两个概念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有效教学旨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说来,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树立"对象意识"与"全人概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同时,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第三、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比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完善语文测试:首先,注重语感训练,语文知识的查考尽可能地结合语境来进行;其次,整体测试与局部测试相结合,加强整体测试;再次,单项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加强综合性评价;第四,注重主观式评价与客观式评价相结合,重视主观式评价;最后,努力加强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

  第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第五、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需要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教学流程,现就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策略作出具体分析。

  一、教师角色定位策略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教师必须铭记"学校为儿童存在,不是儿童为学校存在",教师应该视学生为上帝,以服务者的角色去开展自己的工作。

  二、目标陈述策略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师陈述自己的教学目标。目标陈述策略具体包括:目标陈述要层级化,目标的层级化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要用学生的语言描述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目标真正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要任务化和问题化。

  三、教学组织策略

  一名好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策略,只有良好的组织才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

  首先,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培育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是任何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兴趣和态度。从内在机制上说,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持续学习,学习没有阻力和阻断,兴趣使学生的欲望和冲动理性化,成为专注的学习态度。

  其次,促进教学过程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主要指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营造活跃而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人的创造性和学习效果只有在一种较为自由的状态中才能发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能够改变教师"满堂灌"而学生"静听"的教学状态,学生能够在一种充满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张力进行学习,其学习欲望与冲动被充分调动起来。

  最后,借助学生原有的经验建构知识,使学生获得意义。教学组织的第三大任务就是实现有意义学习。这就要求学习必须使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观念进行同化,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在新知识之间也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最终实现把学生的自然力转换成为专家式的能力,使学生在建构知识中获得意义。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背景以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的设计和资源的提供,使学生能够借助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经验和体验的相互作用,要使学生从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

  四、课堂情境设计策略

  学生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有赖于学校各方面的条件,有赖于教师教学组织中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与教学就是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情景系统。

  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建立师生之间的反思性教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内涵就是指人与人关系的情境。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状态才有利于教学效果呢?建立反思性教学关系是关键。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这种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对话,学生是教师强有力的质疑者和反抗者。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其次,创设追求审美与精神的教学情境。如果说反思性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以人境创设带动教境和学境的话,那么,追求审美和精神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的艺境和神境。

  从艺境上讲,就是追求教学之美,也就是从情感的投入切入到一种美学的境界,使教学在学生美的享受中获得超出一般的效果。而教学的神境是指教师在忘我的教学状态中使教学出神入化,且如杜威所言:"将我们浸透在学科中,投入进去,压倒我们,湮没之瞬间,清醒过来,运用理性进行反思,达成美学激情与经验反思的交融,是具哲学意蕴的最闪光处。"这是借助理性实现人境、艺境和神境的交融。

有效教学十讲的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十讲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效教学十讲的读后感1

  “有效教学”是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来解决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方向。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看完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那就要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发展,也是我们该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在做好这两个问题的前提下,我们的教学才会走向优质。

   一、从学生方面

  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从教师方面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背景知识,内化为对教学有用的东西,使文本在学生眼前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谨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通过阅读这一段我理解要提高教学效率,我觉得第一步应该从钻研教材入手。我们既要尊重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发掘,领会其蕴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进一步发挥新教材的作用。

   三、从教学方面

  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

   四、从反思方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对《有效教学十讲》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的皮毛,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有效教学十讲的读后感2

  刘向说过:书犹如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了《有效教学十讲》如珍似宝,同时也感慨不已。当久了老师,让自己能认真的读一本书,而且不是所谓的闲书,还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不知道大家如何,对于我是这样的.但是当我打开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打动我的是余教授的亲切,从字里行间透射出的诙谐与诚恳,他用敏锐的目光,娓娓道来的语气和生动的比喻,向我们表达了他对当今教学的看法。其中信手拈来的案例,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参照物,这真的是弥足珍贵。我记得林高明老师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有打开教室的门,才能敞开学生的心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说的是,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走学生的心门,正所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不敢说有什么体会,就暂且谈谈一些心得,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之后我有很多的疑问,每次上完课之后,总觉得不满意。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满意,问题出在哪。当了近十年的老师,现在去回想说,让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一节课时,居然是茫茫然的,我在上课的时候,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华而不实,一心想让课堂热闹,可是事后回想起来,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了多少,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可能就是涉及到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今天才意识到这一点,真的很惭愧。

  这本书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第二讲的教学的生成性。不知道老师们对旧版本的《景阳岗》这一课有没有印象,里面有一道思考题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要提倡保护动物,可为什么要来学习这一课昵。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学生们真的是各抒己见,气氛好不热闹。有的同学说,武松要上景阳岗,当然要把老虎打死,要不然,他自己就得死。学了这一课,我明白了,应该出手就出手,所以我们要来学习这一课。我当时还表扬了这位同学聪明呢。有的同学说,武松太残忍了,不需要把老虎打死,只要打昏,照样可以过岗呀。当时我表扬这位同学说,很有爱心,还叫我们班的学生向这位同学学习。其实,在当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学生已经偏离了思考题,我自己不但没有阻止他们,还鼓励他们。在我的课堂上,武松是被披的体无完肤了。其实这一个问题,是让我们知道,我们要学习的是他机智、勇敢的精神,不是让我们去学习他打老虎的。读了这一讲,我才知道,这是价值观的偏离,扭曲了学习的方向和实质,这真的是很可怕的事。

  当然读了这本书也许是我自己的水平不够,没有理解其中的道理。有一个疑惑,如果有机会,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是关于第五讲的教学关系。在125页中有对于好老师的讨论。我们六年级里有一篇课文《我最好的老师》。其中的老师,以独特的教学方法,折服了很多的学生。肯学习的学生,当然认为这样的老师是好的老师,可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是不接受这样的方法呢?其中有一位参与互动的老师,说让差生说好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可是,根据这本书里的一些作法,好的学生肯定是乐意接受的,可是对于一些宁愿老师喂一口,吃一口的学生呢,在我的课堂上我哪道不管他们了吗?当然这决对不行,可是在课室上我应该如何来平衡我的教学呢?这是我的一个疑问?请各位老师能指教我。谢谢。

  有效教学十讲的读后感3

  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不一样,这是一本有很多小故事、小案例,都是平常教学中会遇到,会看到的小事,但又能给人很多启发,带来一些真实促动的书籍。

  整本书以讲座的形式,讨论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十个话题。在这十个话题中,余教授的绝大多数观点都能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成为我的精神食粮,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这些观点中,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

  1.关于对学生的爱。教学活动是一门爱的艺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爱,学生能感受到。但是很多教师只知道要对学生奉献爱心,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在成为教师之初,我也有这个疑惑。在书中,余教授讲了一个“老师,请你多看我一眼”的故事,老师们都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学生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希望老师多看我一眼,多关注我一下。看到这里才明白,教学中的爱,不是大道理,不是大奉献,而是一个关注学生的眼神,一个关爱学生的动作,一句关心学生的话语,简简单单。

  2.关于三维目标的解读。在这部分内容中,余教授引用了把三维目标比成“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一个人的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的比喻,指出了“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强调了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反观我自己的教学,由于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刻,在之前的教学设计中,我经常是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分门别类的表达;每节课非常明确地列出三个目标,而三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又有很明确的环节体现,错把三维目标弄成了三种目标,目标达成不是渗透性,整体性的,也从不区分哪些是显性的、哪些是隐性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三维目标被活生生地、机械地割裂开来。这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

  3.关于课堂情境的运用。随着课改的深入,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渐渐发现,由于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热闹了,但教学效率却低下了。在第四讲中,余教授就说:“你不能绝对化,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凭借或工具。”一个形象的比喻又点出了情境的价值: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创设情境,就得有效地辅助教学,而不能成为摆设,否则,就不值得我们花心思,就让学生直接把“盐”吃进去了。

  4.关于对学生的夸奖。新课程的教学下,大多数人都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导致夸奖泛滥,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很多教师便不管学生怎样表现,都一味给予表扬,回答错了就表扬他有勇气。事实上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绝对无益;同样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教学固然要讲求艺术,但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素质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夸“出来的。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当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学习“余音”,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读后感

  读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一书,最大的感受是该书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我们一线教师打开了如何教学的另一扇窗。

  本书主要从“什么是教学”入手,为广大教师从一个较为理论角度来理解、分析教学活动、基本问题等,为更好的实践奠定基础;以“怎样教得有效”为重点,从教学设计为主线,如何进行逆向设计更是很好的结合实践、案例,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深入浅出的`把内容呈现出来。“怎样教得更好”,则是从教科研的态度、方法及相关论文的标准等角度娓娓道来,把教师关心的问题一一解决,为一线教师能力的提升,指出了很好的方向。

  当然,同时,对某一方面也存在了疑惑。如第四章里提到的“课的准备”和“教学设计”似乎是画上了等号。或许是崔教师没有考虑到,或者并不是本书关注的问题。但笔者认为,理清“备课”和“教学设计”两者内涵,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会影响教师相关活动的思维方式。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比较时尚的用语或话题。然而,许多教师对其概念、内涵的理解却存在了偏差。如“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取代传统备课”,或“传统教案走向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等观点。不难看出,他们将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等同,只是存在时间维度的先后不同而已。

   因此,笔者认为该书要是能将两者概念内涵解释一下或许更好。同时我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查阅相关资料,大致整理了两者的区别。

   1、概念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条件、方法、评价等)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

  2)备课:备课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也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计划和准备的过程。

   2、性质

  1)教学设计:方法论性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2)备课:课前的准备活动。

   3、作用

  1)教学设计: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2)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对教学起着制定蓝图,预先谋划的作用。

   4、分类或分层

  1)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实践的运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媒体设计。

  2)备课:依据时间和内容范围,学期或学年备课、课题或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教案)。

   5、内容和要素

  1)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理念(教学设计领域中所特有的对知识、学生、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观念)、方法技术(具体的教学技术如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和评价技术)和技术组织(灵活、合理的技术过程步骤,如教学设计模式)。

  2)备课主要内容: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具、备组织措施等。

   6、重点

  1)教学设计:整合课程资源,营造教学情境,安排教学事件,统筹教学结构要素等。

  2)备课:做好钻研教材和熟悉学生这两方面的工作,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有效发展。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有效教学》的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1

  近期抽空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从而也形成了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有效教学包括有效果(effectiveness)和有效率(efficient)两个层面。而要使教学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就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时间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资源因素。

  一、时间因素

  对于科学的教学来说,有些内容是通过课时教学能够实现的,并能马上测量的,是教学的短期效应。拿英语这门课来说,就是这堂课下来,学生能学会使用那些字词,掌握那些句型结构,能用英语进行某项活动。有些内容则是需要通过长期的教学才能逐步形成的,而且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是教学一个长期的效果。《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是英语有效教学的长期效应。英语教学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各有其作用,但短期效应是有长期效应的基础,教学的长期效应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舍长求短”是与新课程目标相违背的。英语教学有效性与否的评价不应只停留在短暂的单位课时,还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学效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方可体现全面性。

  二、教师因素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师执教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英语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所有行为。这道出了英语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则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的表现之一;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英语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课堂语言使用的适度性,教师过于流利地使用过于深奥的语言都不好让学生理解,反而会使英语教学成为无效或低效。

  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水平;其次得具有很强的英语课堂教学监控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以及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电和不断开展反思性研究的意识。当然课前充分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学生因素

  教学的直接对象就是学生,学生是英语有效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就是评价有效教学与否的重要依据。而学生作为主体,他的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或静心默读,或朗读,或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大胆陈述,或仔细扎笔记等都是学生参与的重要体现。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是需要客观的分析,不能臆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有学生想参与但没有参与课堂的能力和勇气,当然也有不想参与的学生。因而英语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上开展的,否则教学就是无效的教学或者是低效的教学。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有的习惯成为“leaders”、有的习惯成为“followers”;有的个性张扬、有的喜欢沉默;有的口头表达能力突出,有的则在书面上表达出其强项;有的对任何事物有好奇心,有的则对一切都很漠视;有的努力学习英语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的则只想安逸地度过三年的高中生活;有的英语基础扎实,有的英语基础则不达小学生水平。

  因此,英语有效教学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情况下开展的,只有对学生信息进行综合的了解,有效教师才能设计出学生外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四、资源因素

  《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材、教学设施、文字音像、网络信息等物质条件,以及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人才及其智力资源等在内的非物质条件。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是促进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条件。

  因此要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英语有效教学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物质条件,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求极力营造非物质条件,使优良学校校风、学风以及教师风采、学校的文化环境建设成为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有效教学》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的皮毛,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2

  有效教学让课堂更精彩,但须做到:

  一、有效备课。

  一备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双基”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达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同样重要。作为数学教师,除了关注学科本位目标,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目标。

  第二备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一是读懂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二研究教材,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

  第三备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因而在上课时就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失去实效。所以说只有关注学习起点,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二是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三是亲历过程,关注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

  二、有效指导。

  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三、有效互动。

  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有效互动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用具以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

  二是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三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的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的修养。所以说只有充分考虑到了以上条件,才能实现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四、有效管理。

  教师也是管理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五、有效练习。

  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还要有趣。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3

  读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这本书不能说读的很懂或则很细吧就先谈一下对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几点来谈谈。

  在体育课堂学习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利用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其兴趣

  在体育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成功就是使得学生有成就感的方式,这种成就感是学生在体育课堂和课外学习运动技能中得到提高,如果一味的降低练习难度反而使得学生会对体育丧失兴趣,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有成就感,就会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自己赶超的目标和继续学习的动力。他们便有动力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自然而然对体育产生兴趣。

  二、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育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要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当学生适应了一节课中的运动负荷之后就会体会到身体运动后的愉悦感,在学生平时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体育课适当的运动负荷是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好感的重要因素。

  三、利用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的认同感培养其兴趣

  教师或是学生对另一位学生的认同是对其继续学习的莫大鼓励,课堂上的一次良好表现,一次出色示范获得老师的肯定,在运动竞赛中出色的表现得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这些都是给学生的鼓舞,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交流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受到限制的,而体育课堂恰恰相反,给了大家一个相对交流自如的氛围,再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组织方法来设计课堂,有意识的增强和利用这种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加体会交流和合作的的乐趣,这既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第一阶段:研究“基于教学目标分解的教学评价”主要研究新课程内容实施效果的课堂评价”;

  第二阶段,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研究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

  第三阶段,研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达成度”,主要研究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果。

  崔教授的专著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本贴合教师实践经验的好书,除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读和反思的精彩论述,今后我还将不时重温,不断获取新的实践灵感。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4

  读《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非浅。使我原来有些混沌的地方,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1、首先老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和看法,不要把教学效果与学生成绩等同起来。有时我们老师会发生困惑,既然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可我们考试的指挥棒又不得不我们向着考试靠拢。而这次的讲座把我们心中的节解开,正如孟雁君老师所说人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教学成绩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它还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等各个方面,仅凭成绩是看不出来的。

  2、针对学生的表现,老师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奖励。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针对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适时的进行鼓励,以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为有时候教学内容并不吸引学生,而且有时候课堂内容多,容量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那么奖励就是我们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能帮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当然奖励的手段也很多,可以给学生分发贴画,或纸叠的小星星,也可以给学生刻小五星,小红花,这些孩子们都很喜欢。再者,在奖励时可以给个人,也可以奖励小组,小组内同学轮流获得奖品,这种小组奖励特别适合大班化教学。或许大家也还有别的好方法,我们也可以共同分享。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5

  这几天,我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对此颇有一些感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引导者。那么,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的一点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辅以生动的教学手段。原则上讲,针对每节课,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但生动的教学手段必不可少。比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时地配以幽默、打趣,或者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适当且适度地把内容引申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区域,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应当被允许的。否则,均应予以否定。

  二、教学重点突出,不要纠缠枝节琐碎。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比如,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要求学生课下自行学习。而对那些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大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三、教学内容正确,治学态度要严谨。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或者说是符合主流观点的,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正确,否则,就是教学错误。不要以为教师对某些问题都比学生懂得多,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没有把握,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哪位同学能回答?”“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咱们可以请教某某老师!”“我想和你们共同学习,好不好?”。

  四、教学方法得当,表达手段清晰。教师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面对争议性强的问题,讲授不如组织学生讨论。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事物,讲述不如演示来得直观,等等。除了方法得当,教师的普通话教学和书写能力也非常重要,毕竟流畅的语言结合规范工整的板书,能够更好地促使师生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互动”。

  教学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创造精品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做到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6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有效教学”一词,应该是很熟悉了,我却迟迟未深入学习,读《有效教学》有感。最近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读后感想。

  一、书中基本框架

  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本书的单元组织、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习设计、参考文献/网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big idea),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本书的组织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读书收获

  (一)明确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文章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在线教育已经十多年啦,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引起意向——学生想学习,即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 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明释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调适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指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术中在讲述理论时要配合适当的实践操作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四)关注结果——学生学会了,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所以一些课堂行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脱离了最初教学的意向性,教学最实质的内容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二)理解怎样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溃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思考怎样教得更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单元的“怎样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是:一个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导;最后是专家引领。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师。以前读书的时候,心理学的书中也有提到,波斯纳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我们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书中明确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经验的桥梁、是锤炼思维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对于我来说,懒于记录、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其次是同伴互导。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学会坚持不断地自我反思外,还要学会同伴互导。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当你遇到一个难题时,自己怎么绞尽脑汁都无从着手时,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别人总会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吧,师资少,学校里仅有五位信息技术教师。书中提到一点同伴互导时应注意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第一是要积极参与合作;第二是心态要平和,坦诚相待;第三是学会如何合作;第四是积极行动,共同担当。在师资少的情况下,同伴互导可以激发每位参与者的合作动机或智慧,让每位参与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专家引领。书上的定义说,专家引领是当你因某个问题不得其解而处于困惑状态时,专家给予启发、点拨而使你破解问题、消除困惑的过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在中学中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们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导,有些问题是我们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专家引领。那专家在哪里呢?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专家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当然,如果学校给我们搭建和专家交流的平台那当然更好。

  以上是《有效教学》这本书的读后感。崔教授的专著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本贴合教师实践经验的好书。《有效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研读和反思的精彩论述,今后我还将不时重温,不断获取新的实践灵感。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力争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有效教学(摘记六)——崔允漷

一、动机的过程模式

★ 动机概念包含三个方面: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
二、内在需求的培养与激发

★ 动机源于个体的内在需求、内部唤醒状态
☛  马斯洛的观点: 基本需要在满足之后,便不再感到需要,而成长需要的特点是越满足越产生更强的需要,并激发个体强烈的成长欲望;满足个体的基本需要,有助于激发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就要首先满足其基本的生理、安全感、归属感、尊重等需要。

★ 个体内在需求的激发还与其对行为目标的认识有关。个体内在需要与目标相联系的情况下,就由一种基本需要小孩能够抬转化为唤醒状态。

★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依靠你富有成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内心体验学习本身的乐趣。

三、外在诱因的设置与应用

★ 动机研究的目标理论认为,学生中存在三组类型的目标:学习目标(掌握目标或任务卷入目标)、表现目标(自我卷入目标)、工作回避目标。

★ 采用学习目标的学生关注获取学习活动所欲传递的知识与技能。持有“努力终有所获”的信念。

四、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 自我调节是联结和协调动机的内在起因与外部诱因的中介桥梁,它包括预期、自我效能信念、意念和反馈等一系列循环过程。

(一)合理预期的调动

★ 预期是指人对其行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小及其价值的估计。

动机(M)=估计的成功概率(Ps)×成功的诱因价值(Is)

★ 公式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意味着,如果学生认为成功的机会等于零,那么成功的价值再大也等于零,如果学生认为成功了也无价值,那么成功的机会再多也等于零。

(二)自我效能信念的培养

★ 自我效能信念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称自信心。

☛ 班杜拉(A.Bandura)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论,“那些搞自我效能感的人给他们自己设立要完成的更高的挑战性目标,那些对他们能否再次达到同样的实验努力水平存有疑虑的人,给他们自己设立能试图达到先前追求水平的标准。”

★ 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

第一,学习成败的经验。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替代性经验。学生通过观察示范者(榜样)的行为来形成自我效信念。

第三、言语鼓励。个体通过他人教育、建议、劝告、鼓励等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信念。

第四、生理线索。

(四)意志的磨练

★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期目标的心里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形式。

★ 在意志的心理结构中, 决心、信心、和恒心 既是三个相互作用的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过程的三个阶段。第一要下定决心,名曲学习目标。(选择与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和确定实现目标的方式)第二、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第三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才能最后去的学习的成功。(要善于抵制不符合许多目标的主观因素干扰;要善于持久地维护已经开始的符合目标的活动)

(四)反馈的运用

★ 反馈是自我调节功能运转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冬季的整个形成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

★ 反馈的效用主要受到下面几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结果反馈的内容。(关键要考虑该信息能否使学生的注意指向应改进的学习方面)

第二,结果反馈的详细程度,即具体或抽象程度。

第三,结果反馈的频率,即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及时反馈。

第四。反馈的方式。

五、结果成败归因的训练

★ 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中介干预,使不利于学生提高后继续行为动机水平的归因模式,转化为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机水平的归因模式,进程保持积极情感因素和较高的成功预期。

【感悟】 关于学生动机的培养,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继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形成内驱力,通过对行为的控制,观察,为学生制定相关应的教学目标,从而装华为学生个体的内在动因。简而言之,就是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意志,在学生西沃调节作用下,激发学习动机。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外在诱因的设置,教师可通过外在设置奖赏,设定目标等激发学生的动机。

一、课堂强化的基本策略

(一)积极强化:使用奖赏性刺激物激起学生某种行为动力才去的强化就是积极强化

(二)消极强化:通过取消不愉快的刺激物来激起学生的某种行为动力时采取的强化。

二、常用的课堂强化技术

(一)语言强化:当你在学生做出行为反应后给予学生某种积极地语言评价就属于言语强化。(采纳学生的想法)

(二)非言语强化:当你运用某种非言语因素的身体动作,表情和姿势扥传递一种信息,对学生的某种行为标新表示你的赞赏和肯定时,这种强化就是非言语强化。(面部表情、眼神的运用、体态语强化)

(三)替代强化;在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强化而又向往得到这种强化的时候,人们就会采取他人同样的行为。

(四)延迟强化:对以前的行为的强化就是延迟强化。

(五)局部强化:对学生部分行为的认可,采取部分强化。

(六)符号强化:标志强化,用醒目的符号,色彩的对比等来强化教学活动。

三、强化物的选择和强化的安排

(一)强化物的选择

★ 强化物是指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强化物)

(二)课堂强化的安排
四、课堂强化的误用

第一、强化手段单一。(同样的强化方法使用)

第二、强化的对象不具体,如强化学生的所有行为。

第三、强化过于急切频繁。

一、教师期望效应及其特点

(一)暗示性

★ 教师期望的 暗示性 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自我暗示。各种学生信息给教师以暗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又产生自我暗示。这时,你要注意:尽可能地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学生的可教育性;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职能。这样有助于你形成正确的自我暗示。

(2)教师的趋向暗示。教师期望形成后,在自我暗示的影响下,总是通过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向自己所期望的那些学生,而不是指向自己没有期望的那些学生。期望高低不同,趋向暗示的时间、数量与质量也不一样。

(3)学生的自我暗示。学生接受到教师的趋向暗示之后,将教师的期望暗示内化为自己的自我暗示,进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这是教师期望效应的关键因素。

(二)层次性

(1)年龄层次

(2)基础层次(共同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生活背景、个性特征)

(3)时间层次(同一学生的不同时期的期望)

(三)情感性

(四)激励性

二、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

(一)教师形成期望

★ 影响教师期望形成的学生个体因素

1.年龄差异(对年龄不同的学生存有不同的期望)

2.社会地位的差异(学生的社会背景会对你的行为产生影响)

3.性别差异   4.能力差异  5.行为差异

(二)教师传递期望

1.给不同的小组以不同的教学活动(分组可以表达你对学生的不同期望)

2.与不同期望的学生有不同的接触(会重视那些地期望学生行为的控制)

3.对不同期望的学生评价态度不同(对期望高的学生一般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更少的批评)

(三)学生内化教师期望

★ 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了解和接受教师期望之后,才能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唤起心理上的新需求,激发起内在驱动力,进而产生并推动自己实现教师期望的行为活动。

(四)教师维持或调整期望
三、积极地教师期望策略

(一)在客观基础上积极期望

★ 所谓在客观基础上积极期望的策略,是指你的期望目标应该以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为客观基础,不能超出其发展的可能性。否则,教师期望就会因失去现实依据而成为空想。同时,你的期望目标又不能停留在学生已有发展发展水平上,要适当高于学生已有的现实发展水平,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力,从而造成教师期望目标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必要张力与冲突,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更高水平的目标发展提供动力。

(二)在教学中倾注情感与爱心

★ 一定要把教学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完成教学目标;除了以教学为主要职责外,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地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内化和实现良好的教师期望。

(三)在循序渐进中欣赏学生的成功

★ 教师期望的目标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期望目标的实现需要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之中。

【感悟】 教师的不同期望对学生来说对学生的智力,能力,行为等状况的培养能够达到不同效果的促进作用,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性别的学生以及在不同的时期对学生的期望是不同的,相应设定的目标也是不同的。而积极地教师的期望是客观的,是在教学中倾注情感与爱心的,能够欣赏到学生的进步,总而言之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

一、课堂气氛的特征和类型

★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师生、生生相互交往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知觉,注意,情感,意志,定势和思维等心理活动。

二、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一)教师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权威式、民主式、放任式)

2.教师的移情(感人之所感、知人之所感)有赖于师生之间产生共鸣的情感反应

3.教师的期望

4.教师的焦虑

5.教师的教学能力(洞悉、兼顾、把握分段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责罚学生应避免微波效应)

6.教师对学生的偏爱

(二)学生因素

★ 学生对集体目标是否认同,学生个人的需求和课堂教学目标是否一致。只有当个体需求同集体的目标趋于一致时,才能使气势高涨,活动效率也高。

(三)课堂物理环境的因素(主要指教学实践和教学空间因素构成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时间的安排,班级规模,教师内的设备,教具,乐音,等等)

三、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

★ 课堂气氛是学生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号是呢过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等方面,制约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益。

★  一般的教学策略:

(一)正确鉴定课堂气氛

☛ 我国学者刘夕浪根据课堂气氛内涵从课堂敢为、课堂不适、课堂交往、课堂态度等四个方面编制了 《课堂气氛心理调查问卷》 。

(二)建立正确的舆论与规范

★ 舆论是学生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与一定的规范相联系,且是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规范式学号是呢过间相会作用而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由舆论加以支持并对学生行为具有约束力。

(三)正确引导非正式群体

★ 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四)抓典型、树榜样、立威信

(五)妥善处理矛盾冲突

(六)以积极地情感感染学生

【感悟】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营造,如若十几级的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来说,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这也是达成有效教学的重要一步,此外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中,还包含教师的因素,不同教师的领导方式,可营造不同的课堂氛围,例如,强硬专制型的教师课堂氛围,可能学生较为乖巧,但是只是表面现象,而在另一方面,这种类型的课堂氛围,更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文标题: 有效教学 崔允郭读后感(《有效教学》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751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3篇读后感300字(读后感的作文300字)读书笔记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