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是什么意思(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02 03:21: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怎么写?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今日来到教室,老师便说道:“同学们来讲讲《潘先生在难中》吧”,我才发现上周布置的阅读任务我全当作耳...

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是什么意思(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

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怎么写?

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

今日来到教室,老师便说道:“同学们来讲讲《潘先生在难中》吧”,我才发现上周布置的阅读任务我全当作耳边风忘了。都说旁观者无权插嘴,我只好静静地听他们将想法道来。其中,有些感触。

也许由于近日讲的都是“鲁迅”之类的文章,所以提到潘先生,大家都批判他,说他虚伪、小气、庸俗,总之似乎所有不堪的词语估计都可以在他身上成功应用。

潘先生与车夫讲价,所以他是小气的。潘先生听到战乱的消息后携妻儿逃往上海,所以他是懦弱的苟且的。在大家的盛情举荐下,潘先生为军阀杜统帅写了歌颂标语,所以他是虚伪的。

我想说,同学们并没有从作品中的人物、背景出发,没有从自身的情感出发来阅读。而是带着惯性理解、平日里所学所谓“批判”来看待在难中的那位潘先生。难道你妈妈在菜市场跟菜贩子讲了一下价,她就是小气虚伪的人了吗。

潘先生举家逃亡,自己前途未卜,全家指望他一人荷包。当一个人于世了无牵挂,独来独往与人毫无瓜葛的时候,他可以清高,可以高尚,可以英勇献身,可以以死扞卫某些飘飘忽的东西。但潘先生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家庭,妻子儿子是他的一部分。

他,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对家庭负责的人!不逃亡,难道置妻儿性命于战火之中?不讲价,战火也许就烧了他那生计路。不回学校,家中张开就是几张嘴,莫非空气可以果腹?我看到的,是一位苦不堪言的,辛苦的父亲、丈夫。潘先生之承受,即其妻其儿之承受之和之施与,加上自身本该承受的,苦哉!

不知何时起,大家都只会从作品中看出“批判”“揭露”“讽刺”,作品中的人都是虚伪的苟且的封建的麻木的,潘先生只是个平常人,仅为沧海一粟,没有人可以强迫他去死去捐躯去誓守土地。他是丈夫是父亲,他能做的就是带领家人好好地活下去。

他终究是做到了。如果文中本来写的潘先生是一个不逃不躲,发动全家誓死与敌人作战的英雄烈士,以现代眼光看来,岂不心寒!我们不该置身之外以高姿态的口吻评价任何一部作品,似乎在俯视着他人说:“愚蠢的人类,你们真够不堪”。

而应该融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与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时代来看待某些人物。毕竟,发现个人价值不是利己主义,舍弃自己成全社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批判潘先生,就是批判了父母对孩子、丈夫对妻子本该俱有的责任。如果荣辱与共是美德,那么,潘先生一人承多人之辱,就是美德之更美。

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

[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   《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 叶圣陶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这次品的<潘先生在难中>便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以1924年江浙战乱为背景,描写了小学校长潘先生在战乱中举家逃难是种种可笑而又可鄙的行为,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在潘先生的整个精神世界中,只有妻子、儿女和自己的身家姓命.为了维护财产安全,他主动让出学校作妇女收容所,并在自家门前挂了红十字的旗帜;为了保住饭碗,不得罪权贵,他违心的为军阀书写歌颂公德的牌匾.    这样一个“潘先生”并没让我感到小说的虚假,相反的,却颇感真实,甚至觉得像他这样的人在我身边就有,只是背景和年代改过罢了,把他们放在当时的处境中,他们难保不会做出类似潘先生这样的举动.像潘先生这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辨是非,不明真理屈服于丑恶现实的人生态度和软弱,怯弱的性格特点的人,我应该感到气愤,但隐隐的,我还有一份潜在的同情和理解,当时军阀混战给社会、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如果是我,说不准也会像他那样做.    当潘先生作为校长时,他的自私带给了学生痛苦,也没完成作为校长的使命,是教育界的败类;而当他作为人夫、人父时,他的自私保全了他的家人,顾及了一个家庭,做好了一个父亲、丈夫的角色;那么当他仅仅作为人时,一个人的私欲和求生的渴望又令人理解.所以同情和愤恨这本相矛盾的情感,同时出现在我身上.    这篇<潘先生在难中>,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潘先生这一形象更如我心灵的魔镜,在倒影中若隐若现的那几分相似,让我更加看清了自己,醒悟、觉悟了很多......  阿柚仔:  从一篇应试作文的角度来说,深度挖掘尚且不够.“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什么想法,其实本篇的灵魂应在与此.而不是复述书本本身的内容.一篇书评,“评”的空间应比“书”要来的多.毕竟看一本书,重点不是这本书,而是看完这本书后所应有的想法和感触.  笑眯眯~此篇在应试角度来说稍稍差了些~[拍]继续努力,下次先要学会从感想开始着笔.不过无论怎样,写得开心最重要~  《潘先生在难中》主要写了军阀混战时期,作为小资产阶级一份子的潘先生,面对战乱 所进行的一系列避战行为.他在难中所表现出的对战争的消极躲避、麻木自私的特点,十分鲜明 的展现了那一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生命情态. 我认为在文中潘先生一共有三次“遇难” ,第一次遇难时两个地方军阀在附近要开火时, 潘于是带着家人乘火车逃至上海. 第二次遇难是在得知教育局长要求准时开学的通知后, 潘孤身 返回家乡主持开学,回到家却得知铁路不通了,自己与家人相隔两地,音讯渺茫,读后感《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  第三次是听闻 在碧庄地方两军交战了,战争的气息在潘先生周围愈来愈烈了. 这三次遇难,潘都十分“聪明”的躲避了,并且事后他还会为此沾沾自喜,潘就是辗转于 这样的悲喜间,一味的躲避,寻找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躲藏. 潘在逃难时有多处具有讽刺喜剧效果的细节,在这里我想仅对其中几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在第一次遇难中, 作者叶绍钧并没有描绘潘如何一步步的乘火车逃去上海. 叶单单描绘了潘在 火车站坐车时的情景.但是我认为仅仅是这么一个画面,就可以把潘的形象鲜明的刻画出来:潘 自作聪明的调排,让一家四口牵手排成一列,这种尾大不掉的队形注定不可能实施开来,可潘却 还自鸣得意,不听他人劝告,在下车时仍采用此方法,至使家人走散.我认为潘的这一行动正从 侧面反映出了他的愚昧不现实以及害怕变革的性格.也正是这一性格令他遇战而逃.  同时,在这 段内容中,运用了大量讽刺语句,如: “他尚恐大家万一忘了又屡次摇荡他的左手,意思是教把 这警告打电话一般一站一站递过去. ”这种情态描写显风趣而又凸显的把潘那种小心翼翼但又多 此一举的形象凸显出来. 除了对潘戏剧性的讽刺描写, 文中还有多处体现了他虚伪迂腐的性格. 比如在潘一家逃至 上海入住在一家旅馆时,当茶房来问是否要晚饭,潘的孩子嚷要吃大菜,令潘觉面子挂不住但却 故作没事, 并且对茶房借口说路上吃过了仅需两客蛋炒饭.  我认为正是潘虚伪而好面子才会在点 餐前还要说吃过了这种话,以此搪塞他所认为的“丢脸” .这是多么的无聊啊,但由于潘已习惯 了看他人脸色办事, 因而他才会不由自主的向一个小小茶房摆出他原来的那套. 此为在潘得知正 安失守后准备逃去红房子避难时,他遇到了一个同业.那同业打招呼般问他去哪时,潘就失措着 回答,在他模模糊糊的准备找个借口时,他才想到车已开动,自己不用回答了,这才令他安心的 缩住了.这一处也同样体现了潘的迂腐、虚伪.他不敢表明自己去红房子避难,在途中遇到熟人 时就担心自己说出来面子上挂不住.  “缩” 一个 字正表现了他在慌乱过后便心平气和的卑琐形象. 除了上两种性格特点外, 在潘先生这一形象中我还看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的随遇 而安、麻木落后的性格:在第一次遇难时,经过一番折腾,潘一家再次在终点车站外团聚.这是, 对潘有一段心里描写“只要跨出那道铁栅栏,就有人保着险,什么兵火焚掠都遭逢不到了;而失 散的一妻一子,又一寻即着,岂不是‘现在好了’”潘为这种家人在车站走散的小事故而患得患 . 失,已显现出了他的胆小与麻木.  而他简单的认为一栏之隔便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就全身心的 放松下来,更是突出其随遇而安的特点.不会积极地正面地迎击灾难,只会一味的逃避,仅希望 自己的小家完整,自身安定,却全然不顾整个国家的完整,民族的安定.对自己的三次落难,他 只会恨他人的调兵遣将,恨教育局长的主张开学,恨儿子的无用未成年.他不懂得想想自己,看 看自身有什么可恨之处.并不是别人令他逃难而是他自己在逃避. 但是潘的这种随遇而安、 麻木落后并不是潘一个人而是潘先生代表的一类人.  同为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同在红房子内避难的教育局长等三人也同样与潘一样,他们安慰自己“坐在这地 方总不至于有什么” .他们胆小懦弱,面对改革或战争消极面对,不求变化只求安定.这真是一 个时代的悲哀啊. 《潘先生在难中》语言风趣、朴实,细节描写细致贴切.这一切都使文章亲切生活本身, 令读者从这自然的文风中体会那发人深省的时代意义.阅读《潘先生在难中》我感悟颇多,作为 一部描写军阀混战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作品, 无疑他成功的展现了那时代一类 人的真是性情.同时作者文笔的朴质真诚以及他对国家队关爱之情都令我敬佩.  〔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潘先生在难中

地点   上海
时间    闷热的夏天

人物    潘先生——自私卑微的小知识分子

           潘师母——潘先生的妻子,典型的以丈夫为中心的妇人形象

          大孩子——潘先生的孩子

         小孩子——潘先生的孩子

          教育局局长——表面关心教育和学生,实则是一个贪生怕死虚伪的人

          王妈——逆来顺受的老妇人

         办事员——办事处职员

        客人甲,客人乙——乘火车逃难的人

        车夫,茶房——在战难中剥削人民的商人形象的缩影

        主人翁——红房子主人

        局长表弟——中青年,贪生怕死

       戴眼镜中年人——愤恨战争的人

第一幕

第一场

[暗灯,车站。不远的揭示处的黑板上写着“西来的快车需迟到四点钟”,车站里挤满了人,没有人望向揭示处,也没有人说话,车夫把两手插在上衣的口袋里,像睡着一般的站着]

[火车慢慢驶进月台,人群嘈杂起来,车夫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做好拉客的姿势。潘先生一家人出。潘先生站在车门前面,右手提着黑漆皮包,左手牵着小孩子,小孩子牵着大孩子,大孩子牵着潘师母,姿势犹如一条蛇]

潘先生(低头叮嘱)大家握得紧紧的,切勿放手。[又左右摇晃自己的左手,示意小孩子把这姿势一站一站传过去]

[火车将停,所有的客人都涌向车门,潘先生把黑漆皮包放在胸前,身子向前抵,他和小孩子中间挤了好些客人]

小孩子啊!我的胳膊!我的胳膊!

客人甲(望向潘先生)赶快放手,要不然把孩子拉做两半了!

客人乙(鄙夷的语气)怎么的,孩子不抱在手里!

潘先生(手拉着孩子,看着客人甲乙欲言又止)不

小孩子(带着哭腔)胳膊!胳膊!

潘先生(只得先放了手,随后惊慌的发出命令)你们看着我!你们看着我!

[火车停,车门里跳出很多人,潘先生被身后的力量推攮,想回头却回不了头]

潘先生(对着前面的人的后脑勺)你们跟着我!你们跟着我!

[潘先生从车门里弹出来,转身没看到他的妻子和孩子,便在车门边等着,突然小孩子从车门里探出上半个身子,面目做哭泣的形相。潘先生走前去用左臂把孩子抱下来。再过一会儿,潘师母和大孩子也下来了]

潘师母(用凄然的眼光看着潘先生,吁吁的呼着气)哎呦,哎呦。

潘先生(命令的语气)我们仍旧像刚才一样连起来。你们看月台上的人这么多,收票处又挤得厉害,要不连着,就走散了。

小孩子抱着潘先生的膝头爸爸,抱。

潘先生(愤怒的语气)没用的东西。(随即蹲下把孩子抱起来,叮嘱大孩子拉着他长衫的后幅,另一只手拉着母亲)

潘师母早知道这样子,宁可死在家里,也不要逃难了。

潘先生悔什么!到了这里,懊悔也是没用。并且,性命到底安全了。走吧,当心脚下。(四个人像人群中移过去)

[潘先生顺着人流出了收票处的溢口,出了车站的铁栏杆,跨过电车轨道,来到人行道上,突然意识到长衫后幅的小手没有了,便无意识的把身子乱转,转了几回没看到大孩子和潘师母,禁不住渗出两滴眼泪来]

小孩子(望向人群,举起手指点)妈妈,那边。

潘先生(眼睛凑近孩子的衣衫擦了擦,然后望向人群。潘师母前面护着大孩子,在人群中瞎撞,还没跨过电车轨道)

潘先生(向前几步)阿大

潘师母(走到人行道上,一手抹着脸上的汗)现在好了

潘先生(朝着车夫那边)黄包车

[车夫一齐涌来围在潘先生周围]

潘先生(微昂这头,伸处两个手指)只要两辆!两辆!十个铜子,四马路,去的就去!

[议论好价位,潘师母和大孩子坐一辆,潘先生和小孩子坐一辆。车夫刚准备拔脚前奔,一个背枪的印度巡捕一条胳膊在前面一横,小孩子吓得贴着父亲的胸膛]

潘先生不要害怕,那就是印度巡捕,你看他的红包头。我们因为本地没有他,所以要逃到这里来;他背着枪保护我们。他的胡子很好玩,你可以看一看,同罗汉的胡子一个样子。

[孩子还是觉得怕,但周围花花灿灿的屋子一闪而过,觉得新奇便不再贴着父亲的胸膛,到了四马路,很多间旅馆都挂着“客满”,最后一家也挂着客满,一个茶房懒懒的坐在门口]

茶房找房间吗?

潘先生是找房间,这里还有吗?

茶房有是有一间,客人刚刚搬走,他自己租了房子了。先生你若是来迟一刻,说不定就没有了。

潘先生那一间就归我们住好了(他放下小孩子,回身扶夫人和大孩子下车,随即付了车钱)我们总算运气好,居然有房间住了。

第二场

[房间内,一张床,一盏电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潘先生(皱眉)讨厌的味道

茶房用晚饭吧

小孩子我要吃火腿汤淘饭

潘师母(对小孩翻了个白眼)火腿汤淘饭!是逃难呢,有得吃就好了,还要这样那样点戏。

大孩子央着潘先生今天到上海了,你给我吃大菜

潘师母(呵斥)你们都是没有心肝的,只配什么都没得吃,活活的饿

潘先生小孩子懂得什么(吩咐茶房)我们在路上吃了东西了,现在只消来两碗蛋炒饭

[茶房点点头。转身就走,刚走到门边]

潘先生(朝着茶房的背影)带一斤绍兴,一毛钱熏鱼来

潘先生(舒快的对着潘师母)这一刻该得乐一乐,喝一杯了。你想,从兵祸凶险的地方,来到这绝无其事的境界,第一件可乐。刚刚你们忽然离开了我,找了半天找不见,真把我急死了;倒是阿二乖觉(说着,把小孩子拖到身边,一手轻轻的拍着)他一眼便看见了你,于是我迎上来,这是第二件可乐。乐哉乐哉,陶陶酌一杯(做举杯就口的样子,迷迷的笑)

潘师母(叹气)家里不知弄到怎样呢

[外面响起低沉的雷声,疏疏的雨从窗口飘进来]

潘先生果真下雨了,幸亏在这时候下(走到窗前把窗户关上,窗台上有一张旅客通知单,潘先生一眼不眨的望着那张单子)

潘先生不折不扣两块!(回转头,眼珠瞪着潘师母,一段舌头从嘴里伸出来)

第二幕

第一场

[第二天早上,走廊,茶房蜷在长椅上睡觉,电灯昏暗。潘先生夫妇在谈话,两个孩子醒了再床上呵痒为戏]

潘师母我说你一定不要回去,这报上的话,知道它靠得住靠不住的。既然千难万难地逃了出来,哪有立刻就回去的道理!

潘先生料是我早先也料到的。顾局长的脾气就是一点也不肯马虎。“地方上又没有战事,学自然照常要开的”,这句话确然是他的声口。这个通信员我也认识,就是教育局里的职员,又哪里会靠不住?回去是一定要回去的

潘师母你要晓得!回去危险呢!说不定三天两天他们就会打到我们那地方去,你就是回去开学,有什么学生来念书?就是不打到我们那地方,将来教育局长怪你为什么不开学时,你也有话回答。你只要问他,到底性命要紧还是学堂要紧?他也是一条性命,想来决不会跟你过不去。

潘先生(鄙薄的语气)这种话只配躲在家里,伏在墙角里,由你这种女人去说,你道我们也说得出口吗?你切不要阻拦我(转换为抚慰的语气)回去是一定要回去的;但是包你没有一点危险,我自有保全自己的法子。而且(自喜心思灵敏,微微笑着),你不是很不放心家里的东西吗?我回去了就可以自己照看,你也能定心定意住在这里了。等到时局平定了,我马上来接你们回去。

潘师母(勉强忍住眼泪)那么你去看看情形,假使教育局长并没有照常开学这句话,要是还来得及,你就搭了今天下午的车来,不然,搭了明天的早车来。你要知道(到底是忍不住,一滴眼泪落在手背上,立刻用衣衫擦去),我不放心呢!

潘先生假若打听明白局长并没有这个意思,依你的话,就搭了下午的车来

小孩子(伏在床沿)我也要回去

大孩子(扮鬼脸)我同爸爸妈妈回去,剩下你独个儿住在这里

[小孩子做啼哭状,小手擦着眉眼]

潘先生你们都跟着妈妈留在这里,再不许胡闹了,好好儿起来等吃早饭吧

第二场

[潘先生家,大门紧锁,潘先生上前敲门,门开]

王妈怎么,先生回来了!不用逃难了吗?

[潘先生进屋左右巡视了一周,回身出门]

潘先生你照旧好好把门关上了(潘先生出)

[王妈关进门,左右踱步,自言自语起来]

王妈主人们肯定就住在本地,恐怕我也要跟去,所以骗我说逃到上海去,不然,怎么先生又回来了?奶奶同两个孩子不同来,又在什么地方呢?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让我跟去?这自然嫌人多了不好。他们一定就住在那洋人的红房子里,那些兵都讲通的,打起仗来不打那红房子。其实就是老实告诉我,要我跟去,我也不高兴去呢。我在这里一点也不怕,如果打仗打到这里来我的老衣早就准备好了(王妈微笑着出)

第三场

[教育局,两把椅子,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笔纸和资料,潘先生和教育局职员坐在一起谈话]

潘先生局长究竟有没有照常开学的意思

教育局职员怎么没有?他还说有些教员只顾逃难,不顾职务,这就是表示教育的事业不配他们干的

[潘先生暗自自喜,脸上露出微笑的表情,起身走到桌前写起开学通告,一会儿,写完]

潘先生你待会把这通告派发给家长(把通告递给职员)

教育局职员好(顺势接过通告)

[第二天,茶馆,潘先生坐在茶馆喝茶,周围两个人在聊天]

甲这战事这么紧张,茶馆都没人过来喝茶了

乙大家都忙着逃难,哪有心思来这,反正我已经是听天由命了,铁路都封了,又能逃到哪里去

甲哎(抿了一口茶)

[潘先生面露愁色,教育局职员进场,来到潘先生对面坐下]

教育局职员先生,昨天出去送通告,有二十多家关上了大门,打也打不开,只好从门缝里塞进去。有三十多家只有佣人在家里,主人逃到上海去了,孩子当然跟了去,不一定几时才能回来念书。其余的都说知道了,有的又说性命还保不全安定,读书的事再说吧

潘先生(心不在焉)哦,知道了

第三幕

[傍晚,大街,店铺紧闭,路上偶有几个士兵用绳子拉着几个人经过,告示处贴着“敌军大败,我军大进若干里”]

[屋内,潘先生坐在椅子上焦急等待,吴先生推门进入]

潘先生(起身向前)没什么吧,照布告上说,昨天正向对方总攻击呢

吴先生(捏着唇边的长胡须)不行

潘先生(激动)什么

吴先生确实消息,距这里八里的一个镇今天早上失守了

潘先生(发狂般)啊(回身就走)我回去了

[推门出,场落]

[大街,昏暗的灯光,车夫停车在路边,潘先生出]

潘先生(对着车夫的方向)车!车!福星街红房子,一毛钱

车夫哪里有一毛钱的?你看这几天路上有几辆车?不是拼死寻饭吃的,早就躲起来了,随你要不要,三毛钱

潘先生就是三毛钱(踏上去)你也得依着我,跑得快一点

[红房子门口,里面传出热闹的声响,显然住了不少人,潘先生叩门,主人翁出]

主人翁这里实在没有余屋了,但是先生的东西都寄在这里,也不好拒绝,刚才有几位匆忙赶来,也因不好拒绝,权且把一间做厨房的厢房让他们安顿,现在去同他们商量,总可以多插先生你一个

潘先生商量商量总可以,何况在这个时候,我也不预备睡觉,随便坐坐就得了

[厢房,地上铺着一张席子,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坐在上面,锅灶等东西贴着墙壁,靠窗一排摆着三只凳子,墙角有一只柳条箱,三个衣包,灯光昏暗。教育局长坐在窗前和他表弟在聊天,潘先生进,看到局长略微有些局促]

局长(回头看见潘先生)潘先生,你来了,过来坐坐

潘先生(踌躇)局长在这里了,还方便吧,再容一个人

局长我们只三个人,当然还可以容你,我们带着席子,好在天气不很凉,可以轮流躺着歇歇

潘先生那么不客气了,就要陪三位先生过一夜了

[潘先生坐到窗前的另一只凳子上]

局长你也听到如今的战事了

潘先生是啊,是啊,我们镇不知道保不保的住

局长大概这方面对于南路很疏忽,前方失守,便是明证,那方面从前方袭取我们镇是最便当的,说不定此刻已被他们得手,要是这样,不堪设想

潘先生要是这样,这里非糜烂不可

局长但是,这方面的杜统帅不是庸忙无能的人,他是著名善于用兵的,大约见得到这一层,总有方法抵挡的住。也许就能反守为攻,势如破竹,直捣那方面的巢穴呢

潘先生若能这样,战事便收场了,那就好了!我们办学的就可以开起学来,照常进行

局长(捏着胡须)别的不要讲,这一场战争,大大小小的学生吃亏不小呢

戴眼镜的中年人那方面的朱统帅实在可恶!这方面打过去,他抵抗些什么,他没有不终于吃败仗的,他若肯漂亮点让了,战事早就没有了

局长表弟他是傻子,不到尽头不肯死心的,只是连累了我们,这当儿坐在这又暗又窄的房间里

潘先生(望向窗外,微微出声)不知道到底怎么样了呢

局长难说,用兵全在趁一个机,机是刻刻变化的也许竟不为我们所料,此刻已。。。所以我们。。。。。(冲中年人一笑)

[潘先生等看局长意味声长的笑,也都笑了]

落幕场

[战争结束,教育局,几个人围在桌子前,桌子上铺了几张纸,一支毛笔,一盒墨,潘先生进入]

职员巧的很,潘先生来了!你写得一手好字,这个差事就请你当了吧

其余几个人(附和)这么大的字,非得潘先生写不可

潘先生写什么字,我完全茫然

职员我们这里正要筹备欢迎杜统帅凯旋的事务,车站的两头要搭起四个彩牌坊,让杜统帅的花车从中间通过,现在要写的就是牌坊上的字

潘先生我哪里配写这上边的字

几个人一哄的说当仁不让,一致推举

[潘先生接笔沾墨,在纸上写着:功高岳牧,威镇东南,德隆恩溥,写到溥字的时候,潘先生停顿了一下,恍惚看到了战争下腐烂的死尸。燃烧的房屋]

职员这一句更见诚恳,字也越来越好了

另一个人看他对上一句什么

剧落
本文标题: 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是什么意思(潘先生在难中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516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海底两万里400字的读后感(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400字)弥子瑕失宠的读后感八百字(弥子瑕失宠的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