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读后感(日本历史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4-02-27 14:24: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8

日本历史读后感1000字第十一小学,李云龙,读了《日本侵华战争史》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了当时的日本军人的可恶作风,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军民顽强的...

日本史读后感(日本历史读后感1000字)

日本历史读后感1000字

第十一小学 李云龙
  读了《日本侵华战争史》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了当时的日本军人的可恶作风,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军民顽强的战斗意志。  
  自1937年7月7日泸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分兵多路,从东北三省进入中原大地,中途遭遇到的国民党军队根本没有抵抗,主动放弃了自己的阵地,许多老百姓都遭到日军的杀害。在国家兴亡危在旦夕之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到抗日前线进行战斗。经过了八年的艰苦奋斗,日本侵略者签定了无条件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在1年后,日本远东军事法庭审判了六名处于绞刑的甲级战犯,他们分别是:东条英机、坂垣征四郎、木村兵次郎、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和武藤章。其他的日本战犯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已经痛改前非了。  
  我非常佩服我们共产党的战士们,他们不屈不挠,奋战了八年,不仅把日本侵略者彻底从中国赶了出去,而且从一支弱小的部队发展成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从一支仅有五万之众的小部队发展到几百万人的百万雄师。  
  我也想成为解放军的一员,像四十多年前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解放军一样,保家卫国,为国家贡献出一份力。

真日本的读后感

  日本,作为东亚的一个小岛国,在很远的古代似乎从来没有登上过历史的舞台,似乎从来没有把他和帝国联系起来。

  相对于在中原的秦帝国、汉帝国、唐帝国、蒙古帝国来说,他只是作为一个悬居海外的藩属国存在,一直持续了几千年,似乎也就这样了。虽然曾经多次来到中原交流学习,但似乎也没有大的动作。但是提起大家都不愿意想起的近代,令中国人都十分痛恨,一个弹丸小国居然可以把当时的中原地区欺负成这样,这样实在令人胆寒。日本好像一个隐忍的武士,卧薪尝胆几千年,一鸣惊人,在当今世界发挥这样重要的地位,无人撼动。

  说起日本,大家都会想起在夕阳下用日本短刀切腹自尽的武士,亦或是纷纷扬扬的樱花,这本书中反复强调樱花是日本武士的花,是男人的花,坚毅,果敢,凄凉。他说日本的武士魂,武士最好是在纷纷扬扬的樱花下死去。传说樱花最初只有白色,是自尽的武士的血染红了樱花,形成如鲜血班的樱花。

  每当我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日本人被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总能看见他们在自尽前骄傲的视死如归的表情,好像在这一刻,他们就完成了武士该做的事—光荣的战死。我们不能理解他们在死前的从容和惊人的爆发力,赌上所有的一切,拼死一战的决绝,在临死前给对手致命一击。反观中国的有些人,在被抓的时候只有弱弱的.举手,然后用祈求的眼光看着别人,希望放过他。我当然不是说带有崇洋媚外的话,也许这是不同的思考方式。

  至少我们不懂他们,这样一来,从很远时候形成的优越感就丧失了,一直以大人自居的中国,居然不懂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或许日本人真是徐福的后代也说不定,但是文中说的日本语的语法跟中国差太多,他们习惯把宾语放在前面,跟中国是完全不同的语系,至于日语中的汉字,也许是长时间地学习中原文化,揉入了许多的汉字而已。

  至于日本的大和民族,我当然不敢说我懂,一个外人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懂得一个民族的性格。他们是一个特别细致的民族,什么都有很多规矩,很多的程序,即使是住在茅草屋里,吃饭的程序也不能少,开饭前总能听到他们说:“我要开动了!”他们把唐朝传过去的茶文化发展到了极致,每一道工序都在很认真的在做,而中国人大多数人是牛饮,是为解渴。

  大和民族也是好学的民族,这从很远的唐朝就已经很明显的,在近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当黑船事件发生后,意识到自己的差异马上就改正,大刀阔斧的,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相比较中国的改革,慢慢的尝试,先迈出一步,试试深浅,踏实了才敢迈第二步,日本真是大手笔,但是我不禁在想,日本恐怕是现在少有的几个别人插不进去脚的民族,固守着应以为傲的武士魂,固守着老房子,在这本书中提到日本的建筑,哪怕是在大城市也很少见到像上海这样高楼林立的境况,与其说他是固执,还不如说他是偏执呢!

  根据资料显示,许多外国人都喜欢和日本人交谈,他们总是彬彬有礼,是个非常好的倾听者,好像几乎从来不在外人面前发怒,在他们面前,你总会有种高高在上的错觉,但是你从来都猜不透他们心理真正在想什么。另一方面,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在战败后还总留有隐患,同样在二战中的德国现在基本上没人再提他,但是我们好像总在担心日本,害怕他有一天突然发动战争,毕竟这与他一贯的手法相同。

  虽然同为黄种人,但是我们却一直猜不透日本想干嘛,而且就现在来看好像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更容易懂,所以在不懂别人是怎么想的时候,千万别自作聪明以为猜透了别人,这样反而容易让别人看到你的弱点。

日本史笔记1

学习日本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从古至今都很明显的,在日本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下克上”这一特殊情况,和世界其他历史的篡夺权位不一样,起初,下克上是以一大批下级人员,通过对上级的自我意愿强加,迫使上级服从下级,但是,也存在着如果上级不加以措施制裁,很快下克上就会演化成抢班夺权的情况,如织田氏对斯波氏守护代的夺取,陶晴贤谋杀大内义隆,夺取了大内家的实权,而在日本皇国思想建立之后,下克上更是愈发激烈,如“515事变”“226事变”等,种种矛盾交织在日本国内,形成了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直接引信。

日本和中国往来已久,而日本的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却又和中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这正是我们要学习日本历史的原因,我们要通过学习日本历史,去了解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去研究日本这个国家的国家战略,而不是如同某些历史爱好者那样因为学习日本历史而喜欢上日本,历史是给我们反思的,而不是拿来给我们崇拜的。

早期日本国家的形成,以血缘氏族为主,是为部民制,这项制度一直持续到公元七世纪,成为阻碍日本封建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大量的中国先进技术和工具的传入,使日本生产力大幅度提升,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家族脱离了日本的部民组织,独立存在,对大和国的国家体制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至公元六世纪,隋唐两朝重新统一中国,将中国的整体实力重新发挥强大,而此时,百济国的势力正不断衰退,这对和百济拥有长达数百年良好外交关系的日本来说,又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在日本内部,数个政治集团正在不断斗争,阶级斗争剧烈化,对日本国内的实力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

在此看来,圣德太子的改革,一是迫于国内形势的紧张,二是在于国际关系上的威信下降,外事崩溃,倘若外事崩溃,这对日本统治者来说又无疑是一次严重打击威望的事件。

公元603年,圣德太子发起改革,这一年,日本改革了官制,确立了冠位十二阶,通过个人才干和政绩来取代士族门第的选取,以此遏制贵族集团的权力,一年后,又制定了十七条宪法,崇尚佛教,限制贵族,利用佛教教化来教育日本臣民,使日本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圣德太子又于607年派遣遣隋使,学习中国文化,制度,技术,努力建设本国,如此下来,圣德太子改革,为日后的大化改新积累了条件

大化改新发生于646年,其发生过程历经种种变故,645年6月12日,在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的策划下,利用苏我氏出访三韩(新罗,百济,高句丽)的机会,发动兵变杀死苏我氏,将苏我氏宗家消灭,夺取中央政权,孝德天皇即位,改元大化,以中大兄皇子摄政,以“帝道唯一”为宗旨,发起大化改新。

改革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公元663年,百济遗臣鬼室福信领在日本作为人质的百济王子扶余丰归国复国,此时的百济已经濒临灭亡,唐朝率军驻军百济,而此时鬼室福信杀死了百济国内的大臣道琛,被扶余丰怀疑谋反,扶余丰杀死鬼室福信,后被新罗发觉,新罗联合唐朝消灭百济,此刻和百济有数百年关系的日本决定出兵挽回在外交上的败局,这场被称为白江口之战的战役,是中日之间的第一场大规模国际战争,虽然日军在战舰和军队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技术落后唐朝许多,因此被唐朝击败,百济灭亡,这场战役使日本深刻反省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之前,日本在千年之众再也没有染指东亚大陆的想法。

公元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战争的惨痛教训,迫使天智天皇审时度势的恢复与强盛的大唐帝国的国交。

天智天皇制定了称之为近江令的法令群,快速的重整了整个国家体制。到了天武天皇掌权的第九年(681年)时,其下令制定了飞鸟净御原令以及律令法等,将日本快速的导向为律令制国家,以立法巩固大化改新的成果,直到701年,大宝元年,此律令改为《大宝律令》标志着大化改新的完成。

大化改新废除了原本的部民制,改用班田收授法取代,班田收授法对农民授予口分田,6岁以上男子分两段,女子为其三分之二,六年一班,死后归公,按户分配均等的田宅和土地,且口分田限终身使用,不许世袭,买卖转让,但是可以租赁一年,所有领取口分田的班田农民要为国家分担租庸调的责任,但是这项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土地私有,所以在此政策推行的一百年后,这项政策濒临崩溃。

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因此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那就是庄园,也被称为寄进地系庄园,庄园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日后日本武家政治的开启提供了契机,但是随着班田制的解体,日本也在朝着新的国家体制过度。

贵族豪强不断强化自己的实力,致使贵族外戚和天皇皇权之间的斗争愈发严重,甚至导致了摄关政治和院厅政治的出现

所谓摄关政治,即公元858年外戚藤原氏出任摄政,该职位又改称“关白”,实际掌握日本的中央权力,每当天皇年幼,则藤原氏出任关白,成为了例行的政治体制,这对天皇权力产生了削弱作用,同样,出任关白者,也必须是藤原家,这使后来短暂统治日本的丰臣秀吉,也要改姓藤原氏,篡改自己的族谱。

为了遏制摄关政治,天皇采用了院厅政治,所谓院厅政治,即日本天皇为摆脱摄关家的控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1068年,后三条天皇即位,开始亲政,并任用非藤原氏系贵族担任要职。他死后,其子白河天皇在位13年,然后就把皇位传于年仅8岁的皇太子,自己出家为僧,称为法皇,另立院厅,继续执政40余年,奠定了院政基础。以后天皇也如法炮制,以法皇身份行使院政权。这种政治形式称为“院厅政治”。

尽管天皇在权力的纷争上和贵族豪强愈发对抗严重,但是公元1180年的源平合战,彻底改写了日本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转型,日本产生了武士这一阶级,武士之下有“奉公人”“郎党”“郎众”之类的下级士兵作为附庸,这一新兴的阶层拥有极强的宗族观念,但是武士道精神一词,源于江户幕府时期,但是武士的精神却在源平合战时期形成。

征夷大将军垄断了日本政治长达七百年的时间,直到1868年,德川庆喜宣布退位,大权重新归还到明治天皇的手中,七百年的时间,武士阶层统治了整个日本,他们的观念对日本的侵略扩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幕府政治并不是完全由征夷大将军一人垄断,日本经历了三个幕府时期,除了江户幕府,幕府将军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外,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的将军经历了长久的无权时期,他们更加像是权威的体现,源赖朝的岳父北条时政在其死后,废黜其子源赖家,改立源实朝为幕府将军,从此幕府将军大权落于外戚北条氏手中,北条氏自称执权,夺取了武家政治。

由于北条氏出身平氏,镰仓幕府治下的源氏多有反叛,但是均以失败告终。

触动镰仓幕府统治根基的,仍然是东亚的国际关系,1274年和1281年,元朝两次入侵日本,均被日本击退,在这场保卫国家的战争中,日本动员了十几万大军来防卫元朝,但是也因此,庞大的战争开支触动了镰仓幕府的统治根基,由于镰仓幕府难以满足各管领下的领主所需要的经费,这造成了武士阶层对镰仓幕府的普遍不满。

天皇利用此机会,欲图倒幕,但是都以失败告终,早在1221年,后鸟羽天皇就曾策划承久之乱,但是失败告终,公元1333年,后醍醐天皇趁着幕府陷入危机,举兵谋反,起初,后醍醐天皇得到了绝大多数武士的支持,支持后醍醐天皇的源氏,有两位重要的当主,一人是足利尊氏,另一人则是新田义贞

两人共同推翻了北条执权统治下的镰仓幕府,但是后醍醐天皇在恢复权力后,急于打压武家政治,他将大多数重要的官制交给了位于京都的贵族和公卿,同时发行新的货币,却导致食货出现了严重的不统一,参与倒幕的武士们,并没有瓜分到北条家的财产和领地,在此重重的压力之下,足利尊氏再度率兵反叛,于1336年自立为将军,建立室町幕府。

足利尊氏建立室町幕府后,并不意味着他作为源氏一门,也是天下武家的领袖,就有着绝对的权力,足利尊氏担任将军后,旋即面临新田义贞和楠木正成的对抗,后者两人都是天皇的支持者,楠木正成更是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在凑川合战中留下了悲壮的一页,正是楠木正成对天皇的忠诚,被后世军国主义分子所利用,渲染了所谓七生报国的精神,而足利尊氏更是被打成国贼的骂名,直到日本法西斯政府被推翻后,足利尊氏的历史地位和评价才被改善。

同时,足利尊氏并没有料到,足利家的内部也发生了内斗,其弟足利直义和家臣高师直的内战更是使得足利家元气大伤,足利家的控制范围不得不变成京都及其附近,将军的权力大幅度受阻,日本划分为南北两朝,这些问题直到足利义满当政时期才得以改善。

室町幕府给予了各地领主十分巨大的权力,他们被称为守护代,统领其管领,拥有自己的行政权,因此,在1467年,围绕着第八代将军的继承问题,日本爆发了应仁之乱,参战人数多达二十万人,由此开启了战国时代。

前文提到日本经常有下克上的情况,如足利直义和高师直之间的内战,就是下克上的典型,日本战国的下克上更是激烈,织田氏在夺取斯波氏的权力后,以名古屋的尾张城为据点,大规模向外扩张,这个时代的日本,人性如同豺狼一般,当织田信长消灭了他的对手以后,他成为了大半个日本的控制者,但是正当织田氏锋芒正盛的时候,织田氏的部将明智光秀发起了本能寺之变,杀死了织田信长,因此织田氏的势力开始分裂,其部将羽柴秀吉击败明智光秀和织田氏另一手下大将柴田胜家,而后又通过外交手段迫使德川家康屈服,重新成为日本的统治者。

羽柴秀吉接任关白一职,他被赐姓丰臣,是为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之所以进攻朝鲜,除其个人野心之外,其手下大将增加,分配土地,也是一个原因,但是丰臣秀吉两次入侵朝鲜无果,均被击败,也因此,德川家康篡夺了丰臣家的权位。

德川家康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击败了兵力数倍于己的丰臣氏,但是丰臣家灵活地在诸大名之间斡旋,致使德川家康失去了战争的正当性,他选择臣服丰臣家,由于战败,丰臣秀吉在心中埋下了对德川家康敬佩而又猜疑的种子,德川家康或封“关八州”关八州是关东武士的聚集地,这里辈出精锐,源氏的武士和足利家的武士均出自于此,加之德川家康拥有其训练了数十年的三河武士,实力非常强大,在丰臣家的“五大老”中,德川家康实力最强,领地最大,在丰臣秀吉死后,他企图一手遮天,控制丰臣家的政治,但是受到丰臣家小姓石田三成的不满。

石田三成在西国拉拢诸位大名,但是他们的实力都在侵朝战争中损失严重,加之西军总大将毛利辉元的厌战,致使德川家康击败了臣服丰臣氏的诸位大名联军,实际上,德川家康灵活的外交手段是他能够获胜的原因,在关原之战中,支持德川家康的大名多数是丰臣氏的得力干将。

德川家康是日本战国史上活得最久的大名,他出生于1542年,亡于1616年,长期的执政经验使德川家康深知大名对中央政府的危害,他发布了《武家诸法度》以此 限制日本大名的发展,又设置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御三家等,对内,幕府设置大老,老中,若年寄,等官职是为三役,同时三役一下设置勘定奉行,江户町奉行,寺社奉行,监管地区,同时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制度和士农工商为主的四民制度,兵农分离制度,并且,藩主们必须要在江户居住,同时行使参觐交代制度,参勤交代起源于 镰仓时代 时, 御家人 前往 镰仓 执行官职。 战国时代 时,部分大名在居城外的城下町聚集服从主君的武士。 丰臣秀吉 掌权后,在大坂城、 伏见城 、聚乐弟等城堡,赐予大名屋敷,由大名的妻子居住,大名则一年需要前往一次。这成为了参勤交代的原形。此制度极大限制了大名的反心。

1633年-1639年的锁国政策对德川幕府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他们不再和西洋商人通商,曾经,葡萄牙火绳枪传入日本,对战国的战争战术起到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在锁国政策开始之后,江户幕府禁止皈依基督教,也因此在1637年爆发了岛原天草之乱,这次起义被严酷镇压,使江户幕府的锁国政策更进了一步。

虽然江户幕府拥有一套非常稳固的制度来维持统治,但是支持江户幕府的势力多在西国以外,西国的不少大名都对德川家有所不满,他们虽然接受了锁国令,但是也是最早接受西方思潮的幕藩,如萨摩藩,土佐藩,长州藩,佐贺藩,他们被称为倒幕四强藩,成为江户幕府的而掘墓人。
本文标题: 日本史读后感(日本历史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439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教育名著选读 读后感(教育名著读后感范文)《记念刘和珍君》读后感100字(记念刘和珍君读后感100字左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