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其实很美》 读后感(20210128《教育其实很美》 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2024-02-21 15:16: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6

20210128《教育其实很美》,读书笔记一学校层面,1.学校要发展,必须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而培养一批...

《教育其实很美》 读后感(20210128《教育其实很美》 读书笔记)

20210128《教育其实很美》 读书笔记

一学校层面

1.学校要发展,必须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而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又是重中之重。p5

2.一个集体中必然会有不同的角色,由先行者、实践者、观望着,教师的发展同样是有差异的。要允许老师在等待与观望中逐渐认可,逐渐加入逐渐领悟和行动,因为只有老师内心认可并接受的东西,才能创造性地传递给学生。p12(教学勇气)

3.学校是一个产生思想的地方,也应该是成就教师专业发展多种需求的平台。

4.教育的过程永远都是充满不确定性,每个情景都是老师“临时智慧的即兴创作”p16

5.一个学校的活力在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点,只有在相互的碰撞中,团队才能得到提升,尊重教师的专业主张。p16

6.在学校的管理中,各项工作都由部门领导和教研组去做了,校长还用做什么,校长要做的就是指明方向,调整路径,搭建平台,让教师们能够在一个富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形成自我的专业见识。如果把学校看作一艘船,那么校长就像是一个开河挖槽的苏竣工。河道堵了就该疏通导局,做校长的任务就是让渠畅通,让水流起来,水在流动,船在前行,每位教师都是船长,都是自己那条船的掌舵人。p19

7.淡化管理者的裁判权利,强化教师自身成长的愿望。

我一直不主张规定老师们在同一时刻都做同样的事,更不强求所有人齐步前进,一般都是用倡导的方式,总有一批敏感度比较高的教师先做起来,这些觉悟高悟性强的教师就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团队的领头羊。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教师领导者,也有一些老师可能会偏离目标,会落后。我们需要发现他们的动力障碍加以疏导,给这些教师思考等待甚至观望的时间。p21

8.管理的魅力也就在于,既要从人性的优点一面出发,树立教师群体的共同价值追求,通过对人的潜能的激发和价值的尊重,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还要从人性的弱点一面出发,来设计常规的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群体的规章意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超越善与恶的潘黎,通过建立激励上进、抑制懒惰,奖励优秀、处罚失职的群体语境,来提升文化和铸造团队的核心竞争力。p21

9.校长的工作是“帮助成功”而不是“督促完成”;是“引导发展”而不是“强迫进步”;是“创造机会”并“提供支持”。p24

10.“每个人都很重要的”、“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这是我们发展的核心价值观。p24

11.学校永远是给人思考让人进步的场所,校长的办学价值取向,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应对着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都会影响学校众人的行为方式。校长的管理就是要创造一个共同学习的场域,在团体的共同学习中获得相互支持的力量。p27

12每个部门、每个角色,每个人都主动思考并规划自己的工作,校长给出建议给予帮助,这样一来,校长也就能够集中精力思考学校的大事——方向、队伍、思路。p33

13.打开的是校门,开启的是思想。

14.校长的职责是发现并放大有效的做法,将其提炼升华为教师们的共识,提炼升华为学校的文化,以达到引领规范激励的目的。

四小的服务关:领导为教师发展服务;上节课的教师为下节课的教师服务;二线教师为一线教师服务;全员为学生发展服务。

四小的安全观: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四小的团队观:一流的教育是一流的老师做出来的;一流的老师是一流的干部带出来的。

四小的成功观:每天进步一点点,有进步就是成功,让成功成为习惯。p44

15.一个没有思考、没有想法、没有价值追求的团队,是不可能造就一所卓越的学校的。p45

16.我们召开家长志愿者答谢会,不仅是为了答传达谢意,更是家校双方达成共识,相互促进,共同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家长从他们的角度分享了学校和老师的一些做法,“每个人都很重要”,让每个家长感觉自己是思想的一员,为自己能够参加学校的一些工作而感到欣慰。p56

17.最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学生,最糟糕的教育就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学生。如果不能让学生变得更好,至少不能让他变得更糟,这是做教师的职业底线。p80

18.我主张让老师和高素养的专业人士交往,这种交往不仅可以带来教育实践上的帮助,还有其他方面很多积极的影响,比如严谨的做事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以及渊博的专业知识等。

能与优秀的专家成为朋友成为同路人,你将不再孤单不再随意,因为长期的交往和理论熏陶会让我们的事业更加广阔,专家们带来的许多新信息可以使你的思维触角直接抵达教育的最前沿。p81

19.每个教师都是一粒种子

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成长的大门,对每一个人开放。

种子教师作为教师领导者首先需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种子教师还有着较高的事业追求,稳定的教育信念,在面对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矛盾时,能够主动尝试寻找更适合的方法和策略。

“种子教师成长营”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和丰富。学校的任务就是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的土壤,让他们的教育生命在这里尽情绽放。p87

20.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总是当观众的话,他是很难真正长大的,学校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成长平台,这些对学生而言就构成了他们成长中的关键事件。p92

21.遵守规则首先是一个学习规则的过程,以牺牲儿童的天性换来规则下的安宁是可怕的。p97

22.当老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学生,都应有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鼓励学生“改进”,容忍学生的缺点,给他留有改进的空间,耐得住他的反反复复。

23.情感有时会像失去控制的巴士,而价值观则是掌控方向盘的时机。

24.我们的学校有多少理解、宽容和支持的成分,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有归属感,有自己调整适、应的空间,从而让学生逐渐喜欢学校,喜欢班级,喜欢同伴,喜欢老师,看来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是我们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p101

25.教育者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在空地里种上草,然后等待夏天来临,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脚在草地上踩出人生的印记,这是属于他自己的,也是最好的成长道路。p103

26.当我们怒斥或笑谈孩子们的天真和幼稚、担忧孩子的行为时,却忽略了童真,童趣也是需要敬畏的。

学生需要大人分享他成长中的喜悦困惑和委屈,我们静静的倾听事实的给予认可和点拨,学生会感到一种平等和尊重,这种尊重会唤起孩子成长的自信。p105

28.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思考怎样把孩子犯的错误变成促进孩子发展的机会。这是教师的任务和责任。也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p118

29.仔细想想学校里有多少东西是摆设,是供成人观赏的景点,学生只有仰望,不能接近,只能观赏,不可触及,甚至不许进入,在一个个貌似要规范学生行为的堂而皇之的纪律要求之下,学生探索世界的触角和想象力逐渐萎缩。p119

30.大量机械的练习伴随着学生童年的生活,我们习惯以成人的眼光做批判,让儿童像我们一样生活,久而久之玩耍发呆,出错等儿童时期的特点渐渐淡出了儿童的生活。

童年时期要有一个宽松的成长土壤,可以让学生埋下许多梦想的种子。童年时期的遐想可能会成为他一生的理想追求;童年时期的错误体验,很可能会成为他走向成功的财富;童年时期的玩耍体验,很可能让他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童年时期独立自主作出的选择,也许会让他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童年时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爱好与心胸,包括对待人生的态度。所以让学生享受当下的幸福,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并不难做同样的事情,换一个角度变一个花样,就可以让学生多一些选择,多拥有一些幸福的体验。

幸福是一种体验,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一些多彩和自主。幸福还是一种尝试。幸福是一种积攒,没有当下的幸福就不会有更长久的幸福。毕竟童年时期在心底保留的一份童真,一份稚气,一份善良是人一生中永远丢不掉的印记。p121

31.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可能会蕴含一些教育契机。p135

32.面对急剧的社会变化,我们的想象力显得如此贫乏,这让我们警醒,不能丢失教育的想象力,因为教育本身就是面向未来的事业。p161

33.一所学校发展的活力在于拥有一批有自主发展的心愿和行动的教师,当学校拥有了一支有自己的“教育观点”的教师团队时,也就打造了这所学校的竞争力。

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靠的是对自己实践的反思,以及在于大家的交流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教师的智慧不是专家给予的,而是主动获得的。

在这里每个人都深知自己身后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每个人都既是享用者又是贡献者,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实践自己的观点来,大家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场域,汇聚成一场思想盛宴。p164

34.我们在严格训练,学生以达到整齐划一的标准时,虽满足了成人的审美习惯,但是否忽略了儿童的成长特点,甚至忽略了更宝贵的品质。p178

35.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习判断与选择,学习如何承担责任、学习如何学习,这些才是最重要的。p182

二、教师层面

1.需要在常规的管理与鼓励创新的文化中找到一种平衡,既保持研究的深入,又不至于制约老师们的想法。①及时分享经验。②项目招募。p6

2.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教学风格研讨月共同价值理念,心智默契能力互补的教师团队p7

3.学校发展靠什么p9

4.信任、开放、包容、欣赏。

5.不听推门课,倡导邀请课。教师准备好课,邀请领导或同事听课,大家围绕一个方面的尝试与研究展开讨论,上课教师得到的是鼓励,是建议。p18

6.有想法的老师才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才能包容学生的诧异,才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创造。p27

7.学校是一个公共学习场所,每个人的行为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人。p28

8.学期总结会,主题是教学,主体是教师,现象是变化,核心是成长。p34

9.对话不是反对而是完善,不是简单接受,而是听听大家的看法对话追求的是达成更高层面上的共识。从开口就是贡献到我们想听到你的看法,再到对这个观点你有何见解,从层层递进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标杆在不断提高,大家也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这种变化。p35

10.有书读应该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因为读书能够满足我们的发展需要。

但是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是我很忙,因为忙所以很难挤出时间,因为忙更无暇动笔记录心得,因为忙上课也显得急匆匆,恨不得把所有自己知道的全告诉学生,也因为忙渐渐失去了装扮自己心情的兴致……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诱人的东西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天长日久,如果我们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能怎样做教师生活的美妙,就会因为“忙”而不再感受得到教师生活的挑战性,会因为“茫”而失去诱惑,教师生活的幸福之路也会因“盲”而看不到旅途的风景。

读书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的一种需要,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让我们尽心思考,可以让我们变得有气质,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当老师,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读书就像呼吸,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因为这些信息并没有内化成你的内资,人生每一天都需要作出选择,我们不可能通过检索去寻找答案,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需要经过大脑的判断和决策,做与不做怎样做,懂得选择都与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智慧有关,因而掌握的信息只有在对话和思考中才能沉淀为个人的知识。

读书属于输入,教书属于输出。

我们因读书是视野变得更加广阔,因读书使心态变得更加宁静,因读书使思路变得更加开放,也因读书让老师的形象变得更可爱,更有气质,让校园在书香中变得更美丽更吸引人。p63

11.面对学生的喧嚣,教师的声音越大,学生越难平静下来。

相互爱慕的两个人,他们很少大声喊叫,只要轻声交谈,那是因为心与心的距离变近了,他们甚至不需要说话,只需看着对方就能心领神会,这就是爱的力量。

放低声音不是目的,而是要静心去体会学生的心灵需求,老师放低声音的同时,要学会用心灵去感召学生,学会培养与学生在一起的规则和默契,在学习规则中习惯规则。p68

12.不一定喜欢学生,但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p71

12.不求每堂课都精彩,但求保护学生的探索欲,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意义和价值。p72

13.爱心耐心,童心是教师责任感的基石。p73

14.倡导鼓励教师们培养写作艺术,养成写作习惯,鼓励老师回归到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结合每天遇到的平凡小事,写下自己的感悟,这些文字或许不完整,或许不深刻,但却是真实的。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感受,这些真实的素材积累的多了,自然就会发生新的感悟,我们称之为“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的教学工作”。p75

15.拒绝平庸,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幸福自会降临。

16.做个不啰嗦的老师。

或提醒或表扬或辅导,每隔一两分钟,老师总是不放心的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集体教学。

表面上看这种提醒可以防止学生出错,促进学生思考少走弯路,但也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首先老师的提醒干扰了学生的思考,打乱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同时这种善意的及时的提醒还减弱了,学生面对问题时经过主动深入思考,然后豁然开朗的积极体验,妻子频繁的提醒打断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会让学生不知所措,难以持续的深入思考第三老师的频繁提醒影响了学生的探究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就是在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中形成的。

17.空间有多大,孩子的发展就有多大。

我们着力培育一种包容的,接纳的支持性的学生自主成长文化,逐渐将学生置于学校的核心地位,让学生站立在正中央。

教师给学生创造的选择空间越大,学校就会散发出一种可贵的儿童成长气息。

①会说话的墙壁。②多彩小社团③班级事务委员会④圆桌会议。⑤开心聊吧⑥图书馆讲堂。⑦我的成绩我做主。⑧干部派对。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总是当观众的话,他是很难真正成长的。因此学校要为学生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成长平台,对学生而言,这些就构成了他们成长中的“关键事件。”p91

18.比规则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爱。

学生的成长总是带着过去的印记,有的学生眼里只有自己和自己喜欢的,没有同伴,没有老师,更没有规矩,所以才会试试以自己的感受和喜好为出发点。

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要期望一次就能成功,对一些个性鲜明的孩子更是如此,要打磨他,但是不要抹杀他的个性,我主张应该一个孩子一个样,世界的丰富多彩,就在于人的千差万别,所以那些一个孩子一个样,一个孩子一个兴趣的班级,实际上就拥有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库。

遵守规则首先是一个学习规则的过程,以牺牲儿童的天性换来规则下的安宁是可怕的。

19.我们会遇到许多学生成长过程中令人哭笑不得的趣事,老师大度宽容、一笑了之远,比怒刺换来的效果要好,因为其中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对学生成长特点深刻理解之后的智慧。

理解学生不是一句空话,最好的行动就是放低身段。

调皮与好奇,破坏与探索,走神与幻想,往往就像一对对站在我们面前的孪生兄弟,我们只有掌握他们的特点才能够分辨清楚。p106

20.难教的学生挑战着我们教育者的耐心和智慧。

21.宽松的氛围是未来解放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没有纪律和规则的约束,学生同样会失去灵感和创意的。p116

22.教师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走向自主与自律,懂得规矩而又不失灵性,但在教育实践中二者如何平衡却一直是一个难题。p117

23.让学生自己决定玩什么,他们慢慢就会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有问题时该找谁,做完时应该把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没做完的事情贴上标签,明天就要接着做,这些都是一些有条理的思考和工作的能力,确实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式。p174

24.每周10个表现好进步非常快的学生,每叫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会从队伍里欢快地跑到台前,校长一一为他们颁发证书。最后受表彰的是一些有创造性善于思考的学生,这也是颁奖中的最高奖项。

教育其实很美

读书笔记  1

第一章  营造共同成长的氛围,彰显学校文化场域之美

    常常,我们会很羡慕条件好的学校。常常,我们也会憧憬,假如我们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工作的种种美好。好的学校,当然很好,可是,这些“好学校”除了物质条件之外,还有哪些吸引人的共同元素?在一个局长和校长的论坛上,有位局长向我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你来到这样的一所村小,老师的月工资只有300元,办学条件很差,几乎没有其他经费,粉笔也是定量发放。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怎样培养教师的幸福感呢?这很像个遴选校长的面试题目。这位局长再三强调,他说的这样的学校很有代表性。说实在话,这样的学校对我来说很陌生,甚至其艰苦程度我都无法想象,因为我很少有机会到这样的学校去走一走。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可面对这样的拷问,我本能地尝试着作了一些回答。我说,首先,我会看看老师和学生,问问他们还有没有要离开的,愿意走的和能走的,我会支持他们离开。凡是走不了的,咱们就说走不了的事,我要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改变现状。我会开诚布公地跟老师们谈,就这样的环境,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该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把这个天地改变,让我们的工作环境能够改善。我想老师们会给我一些方法和智慧的。接着,我会请来家长,向他们说明学校情况,寻求他们的支持。我想,家长们也会有一些好主意的,因为他们同样是这里的主人,他们对这里充满感情,这是最宝贵的资源。粉笔紧张,我们可以把课堂移到广阔的土地上,移到树荫下,我们可以用小石头、小树枝进行教学。我们学不来城市孩子们的教材,我们可以编自己乡村的教材。比如,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村庄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土地适合栽种什么样的植物,我们还可以聘请老农来讲解农作物的生长。我的回答,得到了局长和校长们的认同,主持人给了一个通俗的评价:思路决定出路。事后想想,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只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新天地。也许,教室依然破旧,但是课堂上却充满了思考笑声;也许,学校还是那么狭小,但校园里的每一个落都是学习的资源和可创造的空间;也许,学校还是那么贫困,但每位老师都用自己的精神激励着学生每一天的学习。曾经看过詹文龄校长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教室里开满鲜花”。说的是她参加的德育示范学校验收组去所贫困山区小学评估检查。大家在去学校的路上,就听见那个校长说自己的学校多么多么好,因此,验收组成员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学校。可进校门,却发现这个学校里仅有两棵不大的树,没有朵鲜花。专家们就开始疑惑了。进教室听课时,突然有个学生的手碰到座位碰疼了。按说,这么重要的课堂,老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上课上,应该看不到这样的意外;按说,即使有学生报告了,教师也可以暂时不处理,或让他出去自己处理。但是,这个老师很自然地停下正在讲的课,走到学生身边帮着整了整座位又吹了吹孩子的手说:“没事了。"之后老师又接着讲课,一切都那么自然。在教室里,专家们还看到,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根本不是“小手背背坐”那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时,所有的专家都释然了。那些专家们对上课的老师说,他们看到了老师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答问、学习的状态。做这样的老师的学生很幸福。所以,不是条件决定一切,而是心态决定一切,思路决定一切。要在既有的条件下在现实的可能中,与老师们共同创造一个开满希望之花的学校,身为校长,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作为校长,这样的心态是最要紧的。
   

教育其实很美——读书笔记(2)

第二章  从一般走向优秀

            彰显教师职业之美

      成就一所好的学校当然少不了好老师 ,而且不仅是个别老师的优秀,更重要的是整个老师团队的优秀 。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常常从是不是教育骨干, 是不是学科带头人 ,公开课获奖情况 ,有什么荣誉称号等方面去衡量 。但在家长和学生眼里 ,他们认为的好老师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比如说爱孩子,有耐心、 宽容 、有亲和力和责任心等 。这些与教师的人文底蕴是否丰厚有密切的关系。

      学习,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 ,开阔思路 ,具有开放的心态,研究 ,可以让我们从平常的教育情境中 体会到可贵的教育感动 ,发展教育的真谛 。而对自己和他人教育的真谛。 而对自己和他人教育实践的不断反思, 又可以让我们不断地改善教育行为, 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 ,富有亲和力的,有着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优秀教师 ,并最终造就一个卓越的教师团队 。

      深厚的人文素养 ,精湛的专业功底 ,高尚的师德情操, 构成了一个优秀教师的主要内容 。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是教师从一般走向优秀的唯一途径。

1.读书的成本与收益

        学校号召老师们读书,再读书总要付出一些成本 ,一位老师在书店买书时 给我发了一条短信 :“校长,书很多也很好, 可咋恁贵呢 !”我回复:“傻帽儿,什么时候买书不怕花钱,就好了。 ”后来,这位老师说 :“校长啊, 你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今后,我要舍得花钱, 这叫做投入成本嘛。 ”我笑了笑说 :“你这一句话可不全对 。”

      是的 ,我们往往会把自己读书成本走出的焦点放在书架上, 其实不然, 时间才是付出的最大阅读成本,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付出的时间获得更大的收获 。

      选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自己需要的好书,离不开思考与交流这两种途径。选一本好书细细品味,可以让我们静心思考,吸纳书中的观点,丰富自己的思维。先一本好书浏览,会让我们获得许多观点和信息,开阔自己的眼界。

        当然,我们也听听朋友们讲述自己读到的好书,这同样会令人惊奇,交流时,大家分享书中的观点。如果需要深入了解,找来一阅,也可同时都有读书的机会,处处都是读书的场所。

        所以,爱读书是前途,会读书是关键。只有这样,我们付出的读书时间才会有最大的受益。

        要努力创造有趣的活动 ,要亲近读书而不把不是把他当做做一项工作去完成 ,而不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 ,走进图书 ,就让我们的阅读充满情趣, 因喜欢而读书 ,会使我们更爱读书  。

      “我用有买书的钱。”——应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书架。

      “每一个活动中都能找到书的影子。”——更要把书当成最好的礼物。

        “我的好书推荐 。”——组织主题读书沙龙等活动 。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供了分享与交流的空间, 让一本本书躺在书架上的书, 走茹每位教师的生活之中 ,读书是自己看, 而不是让别人看“我才读书 。”

        我们阅读的最大收益,就亲自将图书所得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和生活 ,不断的获得个人品质的改善和提升后,油然而生的一种无限的满足感。

      读书,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的一种需要 ,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让我们进行思考,可以让我们变得有气质, 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当老师 ,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

教育类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教育类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类读后感1

  或许是年龄问题或心态问题吧!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不屑一顾!总觉得这类文章有唱高调或给人清高之感!从看书是寻找自己的需要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已激不起我的阅读的兴趣。想想到至今,也未读过几本教育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汗颜。

  寒假中,因单位留了作业,迫使我走马观花似的去阅读了一些教育类书籍。而当我“驻足”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心在异常地颤动。心在跳,情在烧就是这种感觉!“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

  这才是教育的本真,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浑浑噩噩、迷迷糊糊中何谈教育?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的前途“光亮”起来。此时我也才真正的明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句话:“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受颇丰。李老师在解释“做最好的自己”时,强调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就是要和自己比,让自己进步,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应该这样啊!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我知道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我陶醉在这文字的海洋里。不光是一种享受。更让我觉得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着我的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倾注于教育实践中,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

  教育类读后感2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

  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两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

  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类读后感3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教育类读后感4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

  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

  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教育类读后感5

  在这个假期,我读完了《德国美术教育》一书,感觉获益良多,有不少值得我去反思的东西。本书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非常有自己的特点,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德国的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个性,使人深受启发,总结一下,大概有四点主要的特点。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儿我体会到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学的灵活性。

  二、注重艺术创造力的培养,给孩子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独立地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在德国艺术教学大纲中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着重研究创造的行为过程。与自己的教学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找到更好方法,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现。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使教师由权威变为顾问,创造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如何感受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美的潜在性,尊重学生对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教育类读后感6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该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分学生“双差”而出。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观念!家长会一定要给家长讲清楚:

  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

  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

  6、一定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校沟通。

  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要大量做题,研究高考,明确每节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第三突破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新教学观!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传递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送给每一位学生。

  教育类读后感7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类读后感8

   一、多个教育理论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理论指。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二、教学实例给我们切实的实践指。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从这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教学生什么知识,对于现代新型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最忌讳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讲授知识。而是要找到一个切入点,符合学生年龄、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导向等方面的关键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着老师走,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办法。才能通过最最自然的方式走向自主学习的层次,自主不是完全自主,而是在老师引导下自然过渡而来。

  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再一次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增强了我们下一步继续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辉。

本文标题: 《教育其实很美》 读后感(20210128《教育其实很美》 读书笔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342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青山白发的读后感(林清玄散文的 青山白发读后感300字)汤姆索亚历险记一至四章的读后感(汤姆索亚历险记每章读后感30-5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