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17 17:49: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9

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读后感以前读过几本小巫的书,没那么认真写笔记,不过现在看来其实很多她的观点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在...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 ~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 ~读后感

以前读过几本小巫的书,没那么认真写笔记,不过现在看来其实很多她的观点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在孩子婴儿、幼儿期还是获益匪浅。现在我女儿4岁多,恰好是时候看这里训育的观点。

第一部分最主要的观点就是家长要想纠正孩子的行为,先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有很多孩子的行为问题,其实多数都折射了父母在小时候的遭遇,比如自己的母亲曾经脾气暴躁,对待自己的孩子的哭闹时就比较没耐心,自己就像自己的母亲过去一样。

看自己的问题、分析自己比较难,大概可以审视这几个方面

1. 我们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的自身缺憾

2. 配偶身上令我们不满、又无能为了的缺点

3. 生活中的挫折给我们留下的屈辱

4. 面对未知和未来所产生的焦虑担忧

父母潜意识里的力量远远超过显而易见的语言交流的力量,所以如果父母心里有这种恐惧、或者对孩子的某种看法,孩子都会感知到,相反,如果父母自信是自己优秀的、孩子是独特的,就会培养出自信的孩子,如果父母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竞争和压抑,转化自己的情绪为朝气蓬勃,就不会斤斤计较孩子在社交中难以避免的冲突,也会让孩子充满勇气和信心。

第二部分讨论什么是真爱和心理疆界

什么是正常的孩子?独立自律、团结友爱、活泼健康,有Equilibrium--心灵的宁静与平衡,这个源头来自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从而深刻的感知自己的价值,身怀坚实的自信,内心有强大的力量,拥有这种自信,拥有爱的能力和美满的家庭生活才是幸福的基础。

孩子最大的未卜就是父母能否接纳我,在很长时间里TA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来确认这个问题,“我必须是重要的,否则我就无法存活”,如果母亲给孩子足够关爱,孩子就不会浪费精力来试图取得接纳,而把精力投放在自身的成长上来。这需要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用实际行动向孩子证明这个悬念的确切答案。因为确认“爸爸妈妈永远不会遗弃你,永远不会忘记你的需求”因为确认“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孩子才会有精神健康的基础、自律的基石。

什么是真爱?真爱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真爱的目标是心灵的成长。相反的,有条件的爱--“不听话就不喜欢你了”,凡事包办的不负责任的爱,依赖的爱--“我太爱你了,没你我就活不下去了”,无法满足的爱--“怎么才98分,为什么不不是100分”,讨债的爱--“为了你我耽误了事业,你可得好好学,才对得起我”,都不是真爱。具体的行为,真爱是付出--时间、精力、关注度的付出,是认真的倾听,是勇气--即使有一天孩子离开自己也要勇敢接受,是鼓励独立--哪怕是反对自己,是尊重个性和他们的选择,是改变自己、愿意向孩子学习,是严于律己。

心理疆界我的理解就是要对什么是自己需要负责任有个概念。从婴儿出生起,就逐渐跟父母建立生理和心理疆界。

1. symbiosis--共生。出生到4个月 --婴儿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妈妈对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才能使孩子有归属感,以后即使妈妈不在身边也感到安全

2. hatching--孵化。5-10个月,婴儿可以把自己和妈妈、这个世界区分开了,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3. practicing--实践。10-18个月,儿童可以走路、说话、有种超人的感觉,也为此而兴奋,所以这时阻止他们他们会非常愤怒,父母需要设立安全界限,又不限制TA为发展做的探索。

4. rapprochement--恢复和睦。18个月-3岁他们回到现实,万能的幻觉消失了,感觉到自己仍需要妈妈,但反抗意识仍然很强,喜欢说“不”,也对所有权很敏感、不愿意分享,所以这个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强迫分享,学会倾听,让TA有所选择,同时也接受别人的“不”。 3岁的孩子应能接受:1)与他人建立亲密感情,又不至于丢掉自我,2)对人恰当说“不”,而不担心失去对方的爱 3)接受他人的拒绝,而不冷落对方。

了解了这些,父母应该在孩子不同的时期,尊重、接受他们的个性,也在孩子3岁左右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并承担自然的后果,品尝生活的真实滋味,包括痛苦的经历,不要把孩子当自己未竟梦想的工具,而是也打造自己的生活,让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父母以身作则。

关于社交,3岁之前可以协助TA跟小朋友表示友好、用语言来表达反对,大点了后尽量让TA自己处理,总结经验,其他社交上也是,比如先示范给孩子如何去收银台付款,再找机会鼓励孩子在父母陪伴下交款。

第三部分 训育儿童自律

什么是训育?英文是displine, 守纪律、守规矩。训育=自律=承受痛苦的能力,但不等于就简单的听话。中国父母喜欢说的“听话”,其实有点泯灭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的思考,听话的孩子因为怕不听话就失去父母的爱,而害怕自己积极进取、敢说真话、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长大后也可能只是把分歧藏在心里,而表面表示随和,其实并不理想。面对孩子最初的"不听话“反抗,其实应该既给同情又坚持原则,比如“我知道你很生气,可是你还是要把别人的东西还回去”。父母完全的接受孩子的个性,有助于孩子成年后全心全意的爱别人,而不会被胁迫于压力,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比如女孩子谈恋爱时男方提出性要求,甚至要挟“爱我就答应我”,如果父母在女儿小时从不接受她的独立性,她会害怕拒绝了这个男人就意味着关系的破裂,而如果父母一直允许孩子表达自己、接纳自己,她会注重自己的感受,会勇敢的说“不”,而不怕失去。

训育成功、心理疆界建立的好的孩子,不怕对人说不,能明白1)如果对方因自己的“不”而生气,是对方的问题,2)不让对方的怒火影响自己的情绪,3)不让对方的怒火指使自己做不情愿的事,4)准备好,需要的时候,远离对方,保护自己。 懂得维护自己的疆界,也就是懂得怎样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把不良影响拒之门外。

训育的4原则:

1. 延迟满足:先经历痛苦、战胜痛苦,从而增进享乐的感受。在孩子得到足够爱的情况下,让孩子学会等待--也随着孩子年龄成长,等待时间变长。在18个月前我们尽量第一时间满足孩子需求,到2岁左右,孩子就可以逐渐懂得等一会、等一分钟不那么可怕,4-5岁的孩子不会因等待发脾气了,6-7岁可以理解“先写作业后看电视”的要求了,12岁时孩子应能自觉先完成作业,15岁的少年应该不用任何人监督了。但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能以身作则,比如全家人遵循固定的时间表、在社交中,培养TA“轮流、等待”的意识、孩子正在玩的中间,需要大人等一会时,大人也尊重的等一会,并且逐渐的建立孩子的时间观念:把活动排个顺序,先去乐园、再去商店,给具体的活动来界定时间:妈妈洗完手就来,“今天吃了2个巧克力了,明天再吃”,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

期间父母要以身作则遵守时间,发现孩子延迟满足的举动及时表扬、鼓励孩子。要有恒心坚持训育原则,但孩子如果在困了、饿了、情绪不好的时候要注意,强制推行训育原则可能要碰壁。

2.承担责任:在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了解,凡事做了选择就有其后果,这对培养自理、自立非常重要,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有人习惯性的抱怨:别人不够理解自己、我不得已、都是因为你我才...,是...逼我的,我也没办法,等等。听上去都是他们的生活不在自己的掌控中,别人在控制他们的生活。从小逃避了责任,长大了就是逃避了自由。学会承担责任有很多涵义:为情绪承担责任,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生观靠自己来决定,对自己的评价、对学习任务的态度、对家庭的态度都是人生观的一部分;自己的行为有后果、自己需要负责任。从想到哪做到哪,到考虑、评估自己行为的后果,做父母的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何培养责任感呢:1)分清楚是谁的需要。孩子:妈,我要喝水。妈:你自己去拿。孩子:你给我拿。妈:是谁渴了?我渴了吗?孩子:那好吧,我去拿。谁的需要谁就去做 2)运用行为的自然后果。3)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和权利。按时吃饭就不会饿,一口气把糖吃完,今后几天就都没的吃了。 如果非要买这个贵的玩具就要一个星期不能吃冰激凌,或者减少什么其他孩子喜欢的活动。在父母心平气和的情况下给孩子这些选择,就避免了用父母的情绪做为砝码改变孩子的行为,“不听话爸爸不喜欢你了”,这其实暗示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而不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是为取悦于人而守规矩,就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而用行为的自然后果给孩子选择权,孩子就知道,对自己不利的后果是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避免的,自己做的选择对自己很重要,要谨慎对待。

3. 忠于真相:给孩子一个能理解的又是真实的世界的概念,而不为TA粉饰太平。孩子摔倒哭了,妈妈打地面:这个坏地,打他打他不平--这不是忠于真相。忠于真相意味着要面对痛苦,痛苦的经历其实对孩子也是好的磨练;意味着乐意接受对自己的挑战,也同时增强内心的力量;意味着永远说真话、诚实,不妄言、不要挟以达到某种目的;意味着给孩子展现生活的本来面目;意味着接受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意味着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勇于检视自己,承认根源在做父母的,而不是指责他人;意味着随孩子的改变而更新态度;意味着成为祖父母时也不自以为是。

4.求得平衡:平衡给予我们灵活性。孩子想要闪亮的蜘蛛侠的鞋,可商店里只有不闪亮的蜘蛛侠的鞋,或者闪亮的不是蜘蛛侠的鞋,不能两全其美,让孩子很痛苦,但必须做一个抉择,孩子最终选择了一种鞋子,这就是灵活。这种训育的精髓就是“放弃”,因为放弃是痛苦的。放弃的第一反应经常是愤怒。我们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愤怒。孩子到2、3岁,大脑主要发育主观本能的脑干,这时需要让他们肢体、肌肉的自由发展,到5岁左右,主管情绪、记忆的边缘系统趋于成熟,到12岁左右主管智慧、理智、道德的皮层趋于成熟。训育的任务是在他们还不能掌控自己情绪的时候,化愤怒为解决问题的动力,找到最佳方案,容许他们发泄、给共情、帮助他们走出愤怒。儿童需要学习才能掌握如何控制情绪,通过体验才能促进大脑神经元的链接,让孩子每天对自己的生活进行选择,就是一直促进神经元链接、增强智慧和信心的练习。

儿童的不良行为往往来源于自信心的丧失和卑微感。父母没耐心等孩子自己完成,动手替孩子做事情、经常和出色的儿童比较都是种暗示“我太小、不够好、太慢、太笨”从而造成卑微感,所以要改变孩子先要改变父母自己。

孩子偏激的行为的目的总是隐藏起来的,比如这4种行为的潜台词:

1)获取关注:我要你给我特别的关注和服务

2)展示力量:我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3)寻求报复:我要跟你扯平

4)委顿逃避:我没希望了,你别再要求我做什么了

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先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反应,如果你马上变的情绪化,而且每次都这样,很有可能孩子是在博取你注意;改变我们的手段,如果你发现孩子是要博取你注意故意不吃饭,你就不劝TA也不喂TA,如果TA目的是在于报复,你可以克制自己不伤心而说“我很遗憾你这么做”;最关键是改变我们的态度,比如你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名次、时时刻刻在提醒TA哪里做的不好,等于告诉孩子:我对你缺乏信心,没我的指正,你就什么都做不好。 国外的一个孩子8岁了g还常常写反,老师没让他重写300遍, 所有人都包容了这个常见的错误,到了一定年龄,自己自然就更正过来了。而如果你关注的是孩子的进步,孩子就对自己更有信心。

奖惩系统不如行为的自然后果来的有效。奖惩系统最大的效用是奴役一部分儿童,再将另外一部分儿童变成造反派,比如奖励小红花其实是鼓励孩子为了那个奖励去做,而不是因为是自己的责任去做。如果孩子自律、负责的行动,这是TA应当的,我们没必要额外奖励。而惩罚仅仅暂时镇压了某种行为,没有消除行为的效果。而自然后果,是符合逻辑的结果,写作业磨磨蹭蹭,但是必须按时睡觉,明天就只好自己面对老师,穿衣服不快点,那就只能妆容不整而去幼儿园。这样孩子对结果会有个预期,也更有控制能力,便于她下次改变行为。

实施行为后果法父母要做到1)狠下心来,让孩子经历自己行为的后果,必须说话算数,如果说话不按时吃饭就饿肚子,而孩子一哭就心软让TA吃,就达不到效果 2)仅仅实施行为后果,不要实施父母的情绪后果--正常的行为因为这是恰当的,而不是为父母高兴 3)并非对孩子说:我不管你了,而是时刻为孩子提供支持、理解、鼓励,让TA明白父母不是和TA对着干,不要说“我早跟你说过”,也要帮孩子分析问题、找解决办法,因为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避免一种后果 4)保持冷静态度、平静的语气,充满爱意的目光和肢体动作 ,也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调整自己。

训育儿童要掌握主动权,倾听孩子,并予共情非常重要,尤其是通过父母的语言表达孩子说不出来的情绪,孩子才能感到父母深切的爱、理解,明白父母不是在命令、而是在帮自己。尤其是在孩子出现不恰当行为时、孩子体验某种不良行为的后果时、遇到困难感到灰心丧气时、当孩子对重大话题:性别、生育、死亡等进行探索和思考时,要蹲下来试图从他们的角度和目光看世界,予以共情。

培养“神童”容易,培养“正常”儿童却十分困难,因为需要父母严格自律。我们必须接受每一名儿童的独特性。成长的自由不仅指行动、探索、意愿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做自己”的自由,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同的努力的改进自己、不断的成长。

父母和我划清界限什么都要讲道理分得特别清。怎么办?

还有救吗?建议说实话,好话骗人的别进来.要实用,对我有偏见.
父母要和子女划清界限,无疑子女伤透了父母的心。父母舍尽毕生的精力和财力都给了子女。而子女却恩将仇报,这样的子女没有救。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自己将来有一天也成人为父母。就会明白父母的苦心,穷尽一生不容易。

如何应对孩子成长的挑战?

《孩子:挑战》读后感

    早饭时,我一边盛饭一边喊:“二宝,快出来吃饭了!”,二宝起床后一直在玩玩具,他说:“妈妈,我再玩一小会儿!”。两分钟后,“二宝,你在干什么?该吃饭了!”,二宝还在玩他的玩具,“妈,再等会儿啊!”。很多时候,开饭时间到了,可是,孩子却不能按时和大家一起用餐。面对孩子的拖延,我们该如何应对?

     孩子拖延时间、懒惰、不能很好完成穿衣、吃饭、兄弟姐妹间吵闹等,这些是孩子成长中常常出现的现象。孩子出生后,伴随着成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父母在面对种种挑战时,如何应对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作为家有二宝的我,也常常被这些问题所困扰。读过很多心理学和育儿书籍,例如《好妈妈胜过好老》、《抓住孩子敏感期》、《和孩子划清界限》、《我的事业是父亲》等等。在阅读中收获了很多。但似乎一直没有找到具体的方法。

    《孩子:挑战》是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所写的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在书中从心理学角度详细具体的分析了不同问题时儿童的心理,以及给出家长可以怎么做。下面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

  一、 坚定而非强硬。陪伴孩子成长,给孩子立规矩时,我们需要做到平和而坚定。坚定而非强硬,坚定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原则和底线,强硬是将成人的意愿强加孩子。

     二宝在三周岁时,晚上洗漱时间到了,我边准备边说:“二宝,该洗小脚丫啦!”,二宝说“我不,在过会儿。”过了两分钟,我再次喊二宝,二宝哼哼唧唧的,并没有行动。我走进态度平和坚定的说:“二宝,妈妈再说一次啊,现在我们一起洗漱,然后上床睡觉,如果现在你和我一起洗漱,过会儿你就自己做啊,妈妈不会陪着你的。”二宝好像“耳聋”一样,继续玩他自己的。五分钟后,二宝开始哭闹着让我陪着他洗漱,但是我坚定地说,“妈妈,刚才说过了,现在需要你自己洗漱,因为你已经错过了时间了。”二宝一听,开始了哭闹。三分钟后,似乎感受到只能遵守约定,他很不情愿的说:“好吧”,开始了第一次自己独立的洗漱。自那天起,二宝认识到,洗漱时间必须洗漱,再也没有出现拖延了。

    坚定,是我们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妈妈可以决定应该做什么,并且做出来。坚定就是我们要拒绝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或者过分要求,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孩子常常哼哼唧唧要吃糖果,哼哼唧唧要拖延看动画片,该吃饭时不吃饭等等。面对孩子的挑战,我们很容易失去耐心,大喊大叫,甚至表现的无计可施,最终顺从孩子的意愿,这样就给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可以通过哭闹、哼唧达到自己的目的”,实际上,孩子在得到“好处”的同时,也赢得了父母的关注。以这种方法获得关注途径并不“健康”。

   二、利用自然结果和合理逻辑结果。利用自然结果就是给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就是给孩子一个真实的学习机会。

   大宝读小学时,每学期都有几次忘记带自己的课本或者作业,而他能做的就是打电话“妈,我忘记带作业了,能帮我送到学校吗?”。每次听完电话就放下工作快速把作业送到学校。可是以后会忘记带其他的物品。我们该怎么办呢?

    面对孩子的遗忘,我们要淡定,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插手,孩子会怎样?孩子可能会挨老师的批评,这就是事件的真实的自然结果。自然结果事没有父母的干涉,压力完全来自于现实情况,这样的结果往往最有效。

    吃饭、写作业、睡觉时孩子拖延。拖延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想继续玩会儿,或者继续看会儿动画片,或者赢得家长的关注,实际上更多时候是孩子缺少正确时间观念。面对孩子拖延时,我们可以利用“沙漏”或者计时器,和孩子约定“五分钟后,停止玩耍,开始吃饭或者写作业!”,一旦时间到了,如果孩子还继续拖延,家长该怎样做?父母应该态度平和而坚定地,什么也不说,不说教,立刻收拾玩具或者关掉电视,带着孩子去做该做的事情。

    早饭时间,二宝拖延不吃早饭,“妈妈,我再玩一会儿!”,“好啊,那五分钟后一定吃饭啊!”。五分钟后,他仍再继续玩玩具。那天我平和地拿走了他的玩具,说“时间到了,该吃饭了!”。大约一分钟后,二宝无奈的说“好吧,我吃饭!”。第二天,再次上演这一幕。当我要拿走玩具时,他立刻开始吃饭。被没收玩具是孩子体验到了时间界限,是遵守时间约定的逻辑结果。

   二宝开始吃早饭,可是吃了几口,就说,“妈妈,我吃饱了!”。这是常常遇到的情境。我们该怎样做?

孩子不吃饭的目的,是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吃东西是人的本能。当孩子吃饭出现问题时,一定是父母的方式出了问题。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父母引导孩子吃饭的最佳方法,就是|“允许”他吃饭。如果他拒绝吃饭,父母应该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完成避免说教。大家正常吃完饭后,正常收拾碗筷。到下一顿正常开饭。如果孩子继续拖拖拉拉,可以继续保持友善氛围。父母的态度暗示孩子:“如果你想吃饭,就吃,这里有,如果不想吃,说明你不饿!” 。如果孩子拿着食物玩,父母可以直接收走食物。不必恐吓或者惩罚。(如果不吃饭,就不让看动画片属于惩罚)。也不用奖赏(吃饭就可以看动画片。)一个小时候,孩子可能会到处找零食,开始抱怨肚子饿。 父母可以有好的说:“孩子,你肚子饿,一定很难受吧,真糟糕,咱们午饭12点开始。要等那么久才有东西吃,真糟糕啊。”此时,不管孩子用什么方式表现出多么可怜,父母都要让他体验“饿”的感觉,因为这是不吃东西的自然结果。

面对孩子吃饭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父母要发自内心地不再意他的吃饭。吃饭是孩子个人的事情,他可以自己做决定。他可以吃饭也可以选择不吃饭,结果是,吃饱饭的结果就是满足感和舒服,不吃饱饭就会饥饿难受。这就是吃饭和不吃饭自然结果。

孩子在承受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时,经历了一次真实和诚实的学习经历。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新的认知,在成长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说教、惩罚或者奖励往往不利于孩子成长,在惩罚或者奖励时容易误导孩子形成为了“奖励”或者“避免惩罚”是正常行为的结果,这样就掩盖了事情真实的结果,形成错误的认知。

三、退出冲突。当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往往彼此双方在争夺权力。最佳的方法就是“退出冲突”。

大宝写作业时间,“妈妈,我不想写小试卷了(老师要求考试的试卷)”,情绪很低落,“为什么啊?小测试必须的写啊,一会儿还要查分数呢!”,我和大宝开始了权力之争,火气越来越大。这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父母和孩子发生争执,是两方面都有问题,战争是两个人冲突的结构。如果其中一方退出战争,另一方就无法继续。如果父母退出了,孩子就没有了对手,没有对手或者观众,即没有人需要他击败,也没有人可以用来逞威风了。“让他的风,无帆可吹”。

父母和孩子间因为学习而常常发生冲突,父母希望孩子按照爸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孩子却不愿意甚至拒绝执行,有些时候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冲突就此发生。大部分父母想强迫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体现“大家长”的威严,而孩子争执中也希望获得权力,他的行为表达了他想什么就做什么,这时候,妈妈很容易卷入这场战争。彼此双方争吵越演越烈,结果两败俱伤。

解决的办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方法就是从战争中退出。当我们发现已经卷入了“权力之争”时,急需要做的就是“停止战争”,我们可以拿着手机或其他可书记到卫生间待会,这个技巧成为“卫生间方法”。在卫生间里,可以暂时让我们撤离战场,听听音乐,浏览视频等等。实际上,逃离战场,可以让彼此放缓情绪,像消防员“灭火”一样。孩子也因为没有了对手,发现争执失去了意义。也会慢慢思考应该怎么做。

我和大宝之间的争执,以我主动撤出为转折点。在我准备晚饭时,他态度平和了很多,主动帮我“下楼打水”,晚饭后按时在规定时间完成小测试。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哼哼唧唧哭泣的阶段,父母该怎样应对呢?用“糖果”哄孩子?打屁股吗?一个方法是利用孩子喜欢的事情(听故事)转移注意力,另一个办法就是退出战争。父母在忍受孩子哼哼唧唧时很容易失去耐心,所以,此时需要快速退出战争,让自己情绪冷静下来。一般情况,孩子会很快改变说话的腔调,不在哼哼唧唧了。

我们说的“退出战争”的关键点,并不是抛弃孩子。我们心里仍然有对孩子的爱,有亲情和友善。冲突时退出,是在帮助我们维护和孩子的感情。当我们和孩子间发生争吵时,双方都不会觉得有“爱”,可能还有“讨厌”。例如,我们常想“真想不要你了!”等。孩子也会想“我怎么有这样的妈妈啊!”。当我们巧妙的退出时,会发现孩子会给我们一个惊喜。因为孩子需要归属感,当孩子发现战争中只有自己时,他会感到不安或者迷惑,而不再继续生气和愤怒。很快,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在家里形成这样的习惯,孩子就能感受到界限。以后再出现类似的争吵时,当妈妈退出战争时,孩子会很快改变行为。

我们成功的“退出战争”后,接下来可以引导孩子合作,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朝着我们“需要”的方向发展。孩子会逐渐发现在合作能得到更多,因为孩子得到了父母的真正的尊重,真正的爱。强调的是,我们希望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先有“引导他改变”的态度,而不是“强迫他改变”的行为。

兴趣爱好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让小孩子进行区分?

引言:如果想让孩子明白兴趣跟学习之间有什么关系,要对孩子做好引导。

一、如何让孩子学会区分?

父母如果想让孩子学会区分,就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不断的爱上学习。家长可以跟孩子讲一讲,让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给孩子多举一些例子,这样孩子就能对自己有自信,孩子就能明白。家长可以把自己想的东西去跟孩子好好说一说,孩子也能明白家长让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家长要考虑孩子的发展,帮助孩子做好一个引导。如果孩子小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的话,孩子也会感觉十分的困惑,体会一下孩子的处境,有些孩子的学习的时候总是会很退缩,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学会前进,就会有勇气要给孩子不断地进行培养,让孩子慢慢的学会接受。

二、要去适当的肯定孩子

家长如果想要孩子学会接受,就要适当的去肯定孩子,让孩子知道有什么能力。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这样孩子就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区分了,如果孩子有兴趣的话,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让孩子慢慢的去接受自己身边的一些优秀的人。有些孩子小时候没有办法接受,父母要适当的去告诉一下孩子,告诉孩子兴趣和爱好之间的区别,让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去学习,给孩子教育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学会合理运用,这样孩子也能更好的去掌握一些。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可以适当的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帮助孩子,让孩子可以好好的去巩固一些,这样孩子也能合理的进行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如果孩子每天都不开心,父母要带孩子适当的去放松心情。

本文标题: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 ~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26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帮人关紧车门的读后感怎么写(文章我为父亲开车门的读后感500字左右)爱是不自私读后感600(《爱是不自私》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