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恒英雄事迹读后感(罗荣桓将军的英勇事迹记录)

发布时间: 2024-02-05 09:18: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9

罗荣桓将军的英勇事迹记录1945年1月3日在山东分局、军区直属队干部会上,作《一九四四年的过去和一九四五年的到来》的报告,总结了1944年的斗争...

罗荣恒英雄事迹读后感(罗荣桓将军的英勇事迹记录)

罗荣桓将军的英勇事迹记录

1945年1月3日在山东分局、军区直属队干部会上,作《一九四四年的过去和一九四五年的到来》的报告,总结了1944年的斗争经验,要求在新的一年全面贯彻党中央对解放区的各项号召。1月17日在罗荣桓主持下,山东军区发出《关于一九四五年山东我军主要作战方向的指示》,确定以开辟胶济路东段两侧为主攻方向,以便将胶东、渤海、鲁中、滨海各区打成一片。为了贯彻这一战略意图,山东八路军发起春季攻势。鲁南军区全歼伪和平救国军第十军,击毙伪军长荣子恒,解放泗水城;胶东军区歼灭伪军赵保原部1.2万人;3月鲁中军区解放蒙阴县城。4月主持制定了山东军区5、6、7三个月作战计划,开展夏季攻势。根据这一计划,渤海军区讨伐伪军张景月部,歼敌2700多人;鲁南讨伐伪军张里元部,歼敌2000余人;鲁中讨伐伪军厉文礼部,歼敌6000余人;滨海军区讨伐伪军张步云部,歼敌4000余人。通过这些行动,山东解放区扩大了 2万余平方公里,使山东形势发生了有利的变化。4月中共七大召开,罗荣桓因工作关系未出席,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7月7日在《大众日报》上发表《处在总反攻前夜的山东解放区》一文,指出山东解放区已有1700万人口,28万八路军 正规军和游击队,50万民兵与几百万人民自卫武装,这是经过7年苦斗创造出来的,为即将到来的总反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局面。8月11日延安总部发出向敌占区进攻的命令。同一天,罗荣桓主持召开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高级干部联席会议,讨论部署了反攻的进军任务。8月13日与黎玉、肖华联名发布动员令,命令各部队紧急动员起来,完成对敌人的最后一击,迫其投降。8月至9月罗荣桓等指挥部队分5路向山东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先后解放了46座县城、6处港口、35个火车站,歼敌伪军6万余人。不久,根据军委“东北方面主要靠山东出兵”的指示,罗荣桓等组织山东部队6万余人,地方干部4000余人,分3批经海、陆两路北上东北。10月24日率指挥机关去东北,11月到达沈阳。

毛主席悼念罗荣桓的原诗内容?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创作于1963年,这是一首悼.念诗。这首诗通.过描写了罗荣桓同志光荣的一生,对革.命的忠诚。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缅怀之情。本诗首次公开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罗荣桓同志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在战争年代曾身负重伤,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劳成疾,罗荣桓于1963年12月16日不幸逝世。闻此噩耗,正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毛泽.东十分悲痛,领头起立默哀,说:“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忠于党的路线,很不容易啊!”此后数日,毛泽.东写成了这首悼.念战友的七律。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译文

记得当年红军初创的游击战争年代,你我同在军中却常常不能见面。艰难卓绝的长征现在看来已算不了什么,而保证红色江山不变颜色遂成时代主题。

那鷃雀欺戏我大鹏屡为世闻,它非难中.国完全是昆鸡嘲笑老鹰。此时此刻你却不幸辞世,今后国.家大事的商讨可问计于谁?

赏析

诗中首联回忆革.命战争年代一起在草莽森林中的战斗生活及战友情谊。起句借用托名唐代黄巢《自题像》原句来会.议革.命战争的历程。次句则表明因为军务倥偬,二人虽是亲.密战友,却也难以常相聚首,畅叙友情,言下不胜追怀惋惜之意。

颌联则以艰苦卓绝的长征作衬托,缅怀罗荣桓对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所做的巨大贡献。60年代以来,毛泽.东的头脑中已形成一种“反修”的政.治忧患意识,这种意识十分强烈,而这首《吊罗荣桓同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由于吊唁的哀痛和“反修”的政.治忧患意识糅为一体,该诗也有一种格外哀伤情调。也正是因为毛泽.东认为“战锦方为大问题”,所以才会在内忧外患中,当罗荣桓“不幸离人世”时产生那种“国.家疑难可问谁”的怅失感。

颈联两句互文见义,大鸟、老鹰等比喻像罗荣桓那样高.瞻远瞩、襟怀磊落的革.命英雄。在这对比中,即赞扬罗荣桓同志一生崇高的品格,同时也顺手一击,嘲弄了当时一小撮卑微无知,盲目自负的修正主.义势力,从而表现出诗人视一切反.动派如草芥的态度。

尾联“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对如此卓越英才不幸离世直抒哀思,尤其是结句以问语写出,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罗荣桓的深切怀念。于哀悼之中反衬出罗荣桓同志对党和人.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说明他的逝世是党和人.民的重大损失,这一强调是对他的高度评价,是对他最高的赞誉。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的作品赏析

诗中首联回忆革命战争年代一起在草莽森林中的战斗生活及战友情谊。起句借用托名唐代黄巢《自题像》原句来会议革命战争的历程。次句则表明因为军务倥偬,二人虽是亲密战友,却也难以常相聚首,畅叙友情,言下不胜追怀惋惜之意。
颌联则以艰苦卓绝的长征作衬托,缅怀罗荣桓对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所做的巨大贡献。60年代以来,毛泽东的头脑中已形成一种“反修”的政治忧患意识,这种意识十分强烈,而这首《吊罗荣桓同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由于吊唁的哀痛和“反修”的政治忧患意识糅为一体,该诗也有一种格外哀伤情调。也正是因为毛泽东认为“战锦方为大问题”,所以才会在内忧外患中,当罗荣桓“不幸离人世”时产生那种“国家疑难可问谁”的怅失感。
颈联两句互文见义,斥鷃、昆鸡等比喻像罗荣桓那样高瞻远瞩、襟怀磊落的革命英雄。在这对比中,即赞扬罗荣桓同志一生崇高的品格,同时也顺手一击,嘲弄了当时一小撮卑微无知,盲目自负的修正主义势力,从而表现出诗人视一切反动派如草芥的态度。
尾联“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对如此卓越英才不幸离世直抒哀思,尤其是结句以问语写出,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罗荣桓的深切怀念。于哀悼之中反衬出罗荣桓同志对党和人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说明他的逝世是党和人民的重大损失,这一强调是对他的高度评价,是对他最高的赞誉。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这首诗沉郁悲壮,笔力雄健,情深意切,感人至深。诗人以历史事实,借助寓言与想象。为罗荣桓同志革命战斗的一生作了定评,给这位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伟大战士树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尹君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评)

每遇大战,林彪就会问:毛猴在哪?罗荣桓见面则笑:毛猴还活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有一位出名的虎将。

每遇大战,林彪就会问道:

罗荣桓经常会笑着回答道:

这二位元帅说的毛猴不是别人, 正是第四野战军中的骁将贺东生 。

贺东生是湖南省攸县人,相距罗荣桓的老家不过二十余里地。

因为家境贫寒,贺东生自幼就开始在田间劳作、为生计奔波,受尽了压迫剥削。

自此也就埋下了反压迫、反剥削的种子,同时也磨练出贺东生坚韧的优秀品质。

1930年秋,红十二军在谭震林、罗炳辉的率领下攻下了攸县城。

19岁的贺东生,虽然不了解红军,但是看见他们打土豪、分田地,为老百姓争取利益,就明白这是一支为贫苦人民打天下的队伍,他也有了参军的念头。

贺东生连家人都没有告诉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投军。

但是贺东生因为身材瘦小,看上去像个孩子,红军领导担心他经受不住行军打仗的困难,劝说他回家等大一点再说。

谁知,贺东生却犯了倔脾气。

他见红军离开了攸县城后,便紧紧地跟在红军队伍后面,一连跑了四百里,一直跟到井冈山。

红军领导终于被贺东生的坚强意志所打动,接受了贺东生参军的申请。

而贺东生参军后,一直没有机会同家人联系,直到解放后,家人才知道他还活着,并成为一名高级军事将领。

在红军这个大学校里,贺东生成长得很快,在入伍两年后,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党员,从普通士兵升任为排长、连指导员......

在历次反围剿战斗后,贺东生随同中央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贺东生是通讯队队长,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器材行军。

在他的鼓励之下,通讯队的队员们不怕苦,不喊累,没有一个人脱离队伍。

在长征途中,伤亡是无法避免的。

有一次,通讯队被国民党敌人截击,一颗炸弹轰过来,排长陈祖仔当场阵亡......

1930年和他一起参军的小伙伴们,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他作为通迅队队长,为长征胜利,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后,在陕北的红军主力被改编成八路军,贺东生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队队长。

为了协助友军保卫山西、打击日寇,林彪准备在平型关一带伏击嚣张的日寇,急需同三四三旅旅长陈光取得联系,为防泄密,只能派人越过日寇的封锁线送信过去。

这个人选非常重要,最后师首长把这个紧急任务交给了贺东生。

胆大心细的贺东生带着三个战士巧妙地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历经艰险,把信件送到陈光旅长手里。

陈光收到信后又交给他一项任务:给下属的四团团长杨得志和六团团长李天佑送信。

贺东生毫不犹豫,又一次冲过日寇的封锁线去送信,一路上更是险象环生,终于按时把信件送到两位团长手中,为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对进入伏击圈的日军第5师21旅团主力和辎重车辆展开猛烈攻击,歼敌一千余人,击毁全部辎重车辆。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

战后总结会上,林彪特地表扬了贺东生。

1937年,贺东生随一一五师挺进山东,担任7团参谋长、团长。

1940年,贺东生参加了山东滨海军区的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等战斗,所建功勋数不胜数。

其中,甲子山战斗是贺东生抗日战争中最值得夸耀的一次战斗。

1943年1 月,滨海地区部队围攻驻甲子山顽敌,双方陷入僵持状态,当时贺东生已经调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团长,军情紧急,罗荣桓特地写信调他参战。

贺东生来到战场后,经过一番抵近观察,率领分校学生队从后山爬了上去,正巧找到了敌人的指挥所,来了个中心开花。

敌人一见指挥所都没了,顿时慌了手脚,我军一路猛攻,打得敌人慌乱而逃。

甲子山战斗胜利结束,罗荣桓特地表扬了贺东生的“中心开花战术”,这巧妙一击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关键。

1943年,日寇层层包围了八路军滨海敌后根据地,进行扫荡。

为了保卫当地的人民群众和抗日政府进行转移,贺东生率领二个排的战士,阻击汹汹来犯的日军。

日军在大炮掩护下轮番冲击,但未能踏过我军阻击线,贺东生带着81位勇士拼死一搏,直到第二天中午,日军都未能前进一步。

阻击任务完成后,二个排的战士分散突围后归还建制,却不见贺东生的踪影。

那时,阻击阵地周围已经到处都是日本人的膏药旗,当地军民都以为贺东生已经殉国,大家准备好灵堂要祭奠他。

谁知这时候,贺东生带着他的警卫员回来了!

他不但毫发未伤,还抓回来一个日军俘虏。

正在祭奠的人们,全都瞠目结舌望着他,还以为见鬼了。

自此后,贺东生就有了一个毛猴的外号。

这个外号传得很广,就连四野的首长林彪、罗荣恒都知道了,也跟着战士们称呼贺东生。

“毛猴”这个外号,不仅仅是夸赞贺东生骁勇善战,还因为贺东生是林罗首长的老部下,他们是看着贺东生一步步从小战士成长起来的。

贺东生不但是天生的猛将,还是有福之人。

身经数百场战役,犹如三国中的张飞,多次冲锋在前,可是他身上却没有受过一次伤,知道的人无不啧啧称奇。

在攻打四平的战斗中,贺东生正在率军冲杀的时候,忽然觉得身上好像被人重重地击了一拳,低头一看,原来是一粒子弹穿透了身上的皮袄。

令人惊奇的是弹头居然嵌在衣服上,却连皮肤都没有伤到,只是在皮袄上留下了一个十字型的弹孔。

贺东生不以为然,随手拔出弹头,满不在乎地继续杀敌。

被子弹打中而毫发无伤,战友们都说贺东生是打不死的毛猴。

罗荣桓也笑他,

贺东生脾气暴躁,知情人笑言,他不是在发脾气就是在发脾气的路上。

在战场上,即使是上级贺东生也敢动粗。

在一次拔据点的战斗中,因为日寇据点的火力强烈,八路军战士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贺东生找到当时的上级陈世榘,要求动用炮兵。

当时的八路军缺炮少弹,几发炮弹就好像宝贝似的,轻易不肯拿出来。

陈世榘担心浪费,不肯让炮兵上阵。

贺东生大怒,拔枪对着陈世榘说道:

无奈之下,陈世榘只好动用炮兵,轰开日寇据点,战斗取得胜利。

从那以后,战友们都知道,贺东生的牛脾气一上来,谁都敢撞。

战场上如果是他主攻,真不知道要出什么事。

贺东生脾气大,性情更是急躁, 一生气总喜欢同自己的帽子过不去 ,动不动就扯帽檐,或者干脆把帽子扔掉。

久而久之,他的部下都知道这一特点,找他汇报工作的时候,总是先问问贺东生身边的警卫员,

如果回答是帽檐在眉毛上,那么他正准备发脾气,部下们赶快溜走,天大的事以后再说;

如果帽檐在额头上,就说明贺东生的心情一定好得很,同他开什么玩笑都可以。

贺东生虽然脾气暴躁,但他有着敏锐的战场识别能力,每一次战斗消灭敌人不说,还会缴获大量的战利品,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做赔本买卖。

有趣的是,因为战利品,他还同四野的另一员虎将钟伟吵过架。

那是辽沈战役的收尾阶段,贺东生率领二师攻打沈阳时缴到一批枪支,他先是派了一个班的部队守护,然后率军继续前进。

没想到后续的十二纵钟伟率部赶到,先是赶走那个看守班,然后在那批枪支上贴满了写着十二纵缴获字样的条子,顺理成章地把那些战利品据为已有。

贺东生闻讯大怒,官司一直打到刘亚楼参谋长那里,幸好有罗荣桓在场说和,此事才得以平息。

事后,有人问贺东生为什么没有当场发脾气,他却说,

贺东生摸着脑袋,笑了笑说道:

闻者无不捧腹大笑,贺东生将军真乃性情中人。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贺东生随山东一师挺进东北。

1946年2月,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不顾和平协议,大举向东北我军进攻。

当时,为了阻击国民党军,贺东生带领一师协同新四军七旅在秀水河子,围剿了国民党一个团的守军,这是我军开赴东北后第一次歼灭战,贺东生全程参与指挥、协同作战。

1946年8月,贺东生带领的山东一师改编为第一纵队,成为我军在东北的一支主力部队,贺东生被任命为一纵参谋长。

辽沈战役结束,第一纵队改称第38军,2师改称113师,于1948年11月挥师入关。

1949年1月,第38军和兄弟部队受命围攻天津。

攻击过程中,国民党军负隅顽抗,每一个大楼的窗户、地堡都喷出了枪火,尖刀团攻击受阻,无法突破敌人的防线。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军的一辆坦克冲了上来,直接撞了过去碾压了敌人的防线,趁此机会,我方战士直接攻占了敌人的阵地。

战斗还未平息,38军军长李天佑一听说有坦克帮忙,非常高兴地来到前线,准备给英雄的坦克兵庆功, 谁知道从坦克上下来的居然是二师师长贺东生。

师长竟然开着坦克打先锋,这一下可真是把李天佑气坏了,不但没有嘉奖还狠狠地把贺东生收拾了一顿。

平津战役结束后,贺东生被任命为副军长并在随后的渡江、衡宝等战役中大显身手,三十八军一直打到云南边境,是东北野战军作战距离最远的部队。

在战场上贺东生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每逢战事林彪、罗荣恒首长总是担心他的安危,每逢大战后,都要问问毛猴身在何处,惟恐折了我方一员虎将。

解放战争胜利结束后,贺东生调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信阳第二十一步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兼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司令员。

1955年贺东生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8年8月27日,贺东生在长沙逝世,享年87岁。

本文标题: 罗荣恒英雄事迹读后感(罗荣桓将军的英勇事迹记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01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苏教错过读后感300字(水浒传第5回读后感300字)作文读后感4年级100字(四年级作文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