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更创新读后感(创新思维的理解和感悟)

发布时间: 2024-02-04 04:12: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6

如何做最好的创新读后感,《做最好的自己》虽不是什么世界名著,但是我细读之后,感觉自己的灵魂和胸怀被洗涤得通透而宽广,不亚于那名著给自己的启发。这...

让思维更创新读后感(创新思维的理解和感悟)

如何做最好的创新读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虽不是什么世界名著,但是我细读之后,感觉自己的灵魂和胸怀被洗涤得通透而宽广,不亚于那名著给自己的启发。这是作者丁宏念精心选编而成的经典故事集,其中每个故事,每个成功创意,都告诉了我们人生的道路忽明忽暗,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细细品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一本好书收获的不仅仅仅是知识,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有时甚至能够改变生活。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的反思:每个人都想做最好的自己,如何做好最好的自己呢?我认为务必具备六个第一:认真第一、职责第一、要中第一、速度第一、创新第一、学习第一。描写老师的句子
  精益求精,认真第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的革命先辈用事实告诉了我们,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力量,只要认真起来就会发挥巨大的威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认真起来就能够变成现实。一个人如果不能认真工作,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再好的计划也只会是水中月、镜中花。因此干每件事都务必要认真用心。认真耕耘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高度负责,职责第一。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所能负的职责,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职责,我也能负;只有这样,才能磨练自己。只有有了职责意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才能拥有灵魂![由www.duanmeiwen.com整理]
  社会的发展,团队位置的前移,个人的进步,离不开个人勇于履职的累积。如果每个人只会去索取而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职责,社会怎样会持续发展,团队哪来动力?到头来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因此我们务必勇于承担职责。
  把握重点,要事第一。任何一个人都会做事,但是有的人做事却总是不得要领,有的人把事情做到差不多时,才发现还有十分重要的事情还没开始去做。做事要诀窍,尤如弹钢琴,双手十指要安排好,做事情要有强弱,要把握时刻和节奏,切忌不分主次,一通乱做,结果是什么事情都没做好,适得其反。个性是在现代社会,工作多、节奏快、压力大。对于工作,首先要明确单位和个人的目标,以目目标为刚,把握重心,各项工作方能水到渠成。心情签名
  讲求效率,速度第一。工作的长度跟人的生命一样是有限的,但工作的宽度又是无限的,由于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方式方法的不一样,工作的效率大不一样,因此讲究效率才能拓展工作的宽度。
  任何工作任务,一旦开始执行,速度是关键,只是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才能是圆满。有些工作就算你说得再好,我怎样怎样尽力呀,怎样怎样辛苦呀,如果没有效果的话,又有什么用呢?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办事不拖拉,工作有速度。只有不断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才能拓展工作的宽度,就会相对延伸工作的长度。
  勇于跨越,创新第一。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不好以为自己不是领导层,不是决策者,创新就与自己无缘,而只是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某项具体的任务。我们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找准一个点,将最切合实际的、只是平时被忽略了的、小小的改善,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就能给工作带来新的活力,甚至有可能为单位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我是这样明白创新: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想到了,你做到了;别人做到了,你换种方式做,这都是创新,创新就是这么简单。
  完善自我,学习第一。我作为永兴特校的一名普通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深厚的专业知识是必备的,相关技能及创新意识更是保障。而这些知识在不断变化,促使我们要不断向书本、专家和实际工作中去学。好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给我们以知识的营养;先进理念是我们工作的指南,能使我们工作不出偏差;实际工作经验是我们进步的阶梯,能让我们与时俱进。要保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去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精神有一种学习的愉悦感。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就是向身边能遇到的人和事学习,要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先进经验学习。
  在这瞬息万变的这天,惟有不断地学习,完善自我,才能有竞争力;只有不断钻研,才能站稳脚跟;只有不断提高,才能超越自我。
  成绩只是我们的过去,奋斗才是我们的此刻,第一永远是我们的追求。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做最好的自己,发奋使自己更全面、更优秀、更出色,为我们永兴特殊教育事业的辉煌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思维训练读后感

创新思维训练读后感

  《创新思维训练》读后感
  
  在当今时代,创新已经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创新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其本质的要求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创新在当今时代是十分重要、必要、迫切。那么,要如何科学创新呢?《创新思维训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既考虑理论的系统性,更照顾到思维的训练性。笔者告诉我们,创新思维仅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做”——用脑去想,动手去干。笔者还告诉我们怎么想怎么做的方法。总之,阅读本书受益匪浅。
  
  一、成功经验也需不断创新
  
  目前,我们在全国、全省的业务评比都比较靠前,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靠着一个个宝贵的经验驶向成功的彼岸。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再好的经验也会成为过去,如同高科技产品一样,今天可能是博览会上的高、精、尖,明天就可能成为博物馆里的“古董”,要想使经验之花常开不衰,就必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积累、创造。这里讲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卖草帽的老爷爷,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发现身旁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每只猴子都头顶草帽,他听说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赶紧把头上的帽子扔在地上,果然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扔在地上。这个老爷爷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孙子。有一次,孙子在树下打盹,草帽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的方法,便如法炮制,奇怪的是,猴子并没有学着他做,反而捡起地上的草帽瞪着他,得意的说:“开什么玩笑,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经验也需要不断创新,否则就会成为今天失败的累赘。(读后感 www.aiyangedu.com)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不断涌现,我们的经验必须紧跟时代,不断创新。在这高科技突飞猛进,文明进步快捷,信息更新迅速的今天,稍一原地踏步,就会落伍。
  
  二、破除创新思维枷锁
  
  阻碍创新思维的因素有许多,书中主要介绍了内在的阻力即思维定势。书中介绍了权威、从众、唯经验、唯书本、非理性、自我中心等六种思维定势。笔者还告诉我们如何破除这些枷锁:弱化思维从众倾向、强化思维反潮流精神,应时刻想着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一致同意”并非好事,要有“光荣孤立”的心理准备,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权威枷锁有益处也有害处,但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权威定势又是要不得的,要创新,就不能被权威牵着鼻子走,要弱化权威定势,可以从“是不是本专业的权威”、“是不是本地域的权威”、“是不是当今最新的权威”、“是不是借助外部力量的权威”、“其言论是否与权威自身利益有关”五个项目对权威进行严格审查;经验在处理常见现象方面得心应手,但缺少经验、没有框架、敢想敢闯显然更容易成功。
  
  三、扩展创新思维视角
  
  因为每个人头脑中都有自己固化的思维模式,所以每一个人在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盲点。创新思维所得到的结果应该尽量全面一些,考虑问题尽量周到一些,也就是要做到相对全面。有时候我们放开眼界,打破某一种片面性,就可以获得创新。在现实生活中,达到相对全面性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不同人的观点和思路结合起来,从中找出创新的幼芽。举一个日常工作的例子,2021年省物价局发文将低收入居民的价格补贴与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相挂钩,地方已有方案的沿用已有方案。广州在省发文前,已将价格补贴与我们另行编制的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挂钩。在编制两套指数的过程中,由于数据来源、编制方法不同,导致结果有差距。我的想法是既然广州以低收入指数来调整价格补贴,那么就不需要做技术调整(调整规格品,不是改数据)拉近两套指数的差距。但处领导认为站在省的角度,他是以基本生活指数来调整价格补贴的,难保哪一天他会至上而下地下硬性命令调整补贴,如果两套数据差距大,我们就会变得很被动。处领导想到的正是我认识的盲点,也说明我应更全面的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尽量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扩展思维视角的方法很多,书中介绍了六种,“肯定—否定—待定”法、“今日—往日—来日”法、“自我—非我—大我”法、“求同—求异—求合”法、“情感—理智—理想”法、“无序—有序—超序”法。经过这一系列的思维训练,可以增强改变视角的能力。
  
  四、常用创新思维
  
  目前统计调查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需要我们统计调查工作者常用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开拓统计调查工作的新局面。

<思维改变人生>读后感800字

最近花了几天时间读了一下钱校长的《改变思维》这本书,书中引经据典、融贯中西,以一种非常全面的观点来向读者介绍关于思维,关于改变的一些道理。
通读了整本书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钱校长的博古通今,因为校长用了很多例子,而这样广阔的知识,有很多我是很难去理解的。所以,读起来有点费劲。尤其是读到很多地方,我只能做到不求甚解。当然,我还是又很多能够读懂,能够有所收获的。
没读这本书之前,在我的心目中,我以为改变思维就是从一种不好的状态去改变到一种更好的状态。或者说原本是从这一个角度看问题,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那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里面的那四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唧唧、哼哼。在原本安稳的生活忽然出现的变故,这时候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生活做出相应的改变,我一直把这种队生活的及时应对当做思维的改变,然而,在我读过钱校长的这本书后,才忽然发现,我理解的改变思维,其实重在改变上,而我却没有注意思维。或者说钱校长的这本书给了我更多关于思维的认识。
改变思维,那么为什么要改变思维呢?在我看来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提到的一样。在我的生活中,总不是一成不变的安逸,生活时刻在变化,世界时刻在改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就会显得格格不入,难免固步自封,画地为牢。
“物质贫乏的年月,食物就是力量;信息贫乏的过去,知识就是力量;思想贫乏的现代,思维才是力量。
物质丰富代替不了思维精神的升华;思维僵化和精神萎靡必将带来后日的饥荒。
简单的复制和粘贴,正造就互联网时代的年轻痴呆和四体不勤。僵化守旧、思考肤浅、思想停滞,徒增老年痴呆风险。
民族与文明的合一与分离,悲喜不同,停滞或进化,传承或消亡。有的人口稀少,贡献卓著;有的严谨守纪、踏实勤恳;有的孤傲卑谦,但天缺自省和反省;有的童年朦胧,大器晚成;有的早慧如神童,后天却迟钝;有的虽智商极高、人口庞大,却曾经愚弱;有的胡乱思考,不会思考,不敢思考也不想思考。
大脑与思考的合一与分离,境遇各异,智慧或愚蠢,活跃或死亡。激活沉默的文明基因,改变思维,个人和民族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悟和终极关怀。
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改变不是选边,而是返璞归真、超越物我。智慧接近真理,而不是权谋计谋,是发明、创造和真知。”
物质的世界,它支持这我们的生活,但物质的生活却不是我们的全部,如果没有思维,没有合适的思维,那么生活注定的平庸的,甚至是窘迫的。思维支持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行动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它给我们提供快乐和幸福。如果,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对生活的认识不够,那么他便会变得难以理解,难以让人接受。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唯有让我的思维和世界的改变产生共振,让思维和改变处在相同的频率。改变自己,也许我们便能改变世界,其实改变自己,你就改变的世界。当然,至少我们能够更了解生活的意义。 “被动进化在时间,适者生存;主动进化在选择,用进废退。碳水文明,时间导演;变与不变,元素分合,生死轮回,进化思维和精神。“我思,故我在”。脑、手、脚、眼、耳,手性对称分左右,无法互置,独立互补,相容而超越。单耳得单声,双耳得立体声。单视为平图,左右同视则为立体图。左右人脑,各司逻辑和形象。大脑是思想时代的核心资源。文明效能,取决于大脑的自由、解放和独立。
日地观月,各得一部,绕月而行,始近全貌。盲人摸象,各得局部;众人集成,全盲也可近全部。机械设计,必备三视图。汇聚信息量大且多样的位置,才是合适观点,无数观点依理契合,可近真理和真相。
上帝在原理,魔鬼在细节。反差能深刻思想,比较可去伪存真,融通将升华灵魂。边界和度是本质的暴露,如纯水零度结冰、百度沸腾,临界可控近卓著。尊重事实不迷事实,如飞叉捕鱼,顾及水中折射,需调整角度。
安坐冥想,哪怕片刻,可祥和心态,滋养思维精神,改变脑内血流。“水至静则形象明,人至静则智慧生”。
思考(Think)是动脑的原形,难在深入;思维(Thinking)是思考进行的过程和方法,重在自由;思想(Thought)是思考完成的结果和论断,贵在多样。
尊重观点超越观点,包容升华,进行超越性思维(Superthinking),会拥有灵性,犹如先知先觉。”
我们既然需要改变思维,那么新的思维必然会与旧的思维产生碰撞。新旧思维究竟如何取舍,不破不立。那么我们便需要思考,宁静以致远。静坐观心,而真妄毕现。真理是要靠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才能得到的。在我们决定改变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所改变的事物有足够的认识,我们需要尽量了解更多的方面。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尊重事实的真相,同时我们也要有揭开真相面纱的勇气。了解其本质,然后做出自己的决定。
“信息爆炸性增加,知识不再是神话。知识多者,或融会贯通,或保守僵化;知识少者,或愚昧无知,或勇敢无畏。
掌握知识背后蕴藏的深层规律,方能超越知识的限度,才能避免错误。冬日水管爆裂,归因热缩冷胀,而非热胀冷缩,源自水的弱键作用。
知识依个性而结构化,经实践而成为能力。思维和精神,是人类的灵魂,可源于知识但不等于知识。知识缺乏思维精神的延展、稳定和深度,会逐步陈旧,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是思维精神的载体,思维训练和精神升华,重于知识的传承和转播,是知识创造的源泉、知识运用的基础。
井底蛙、井沿蛙、飞天蛙,观天识地差别巨大。思维自由,取决于维度和疆域。有的禁锢微小似绿豆,有的自由广阔如宇宙。精彩源自差异,差异思维,也源于不同的人文历史、环境地理气候。
思维自由、精神独立,能够静心平和豁达淡定,远离愤怒癫狂失眠忧郁,身心健康增强免疫。思维自由依赖“双腿”:逻辑与形象。精神独立依赖三个支柱:科学、人文和信仰,三者所对应的要义则分别是质疑、关爱和使命。
自由独立的代表,如屈原,追求真理,而非权谋、资本和君王。自由独立的心境,如清明,生死并置,超越生死,类近宗教,超越宗教。天天清明、周周清明,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非以入世的市俗,饰演出世的形象。
童真般的笑脸,是隐形的想象翅膀。儿童动画引发的微笑,是纯真的度量。西方人的幽默,是外露的自由与想象;东方人的寓意,半隐半显,含蓄中顿悟出警醒和震撼。象形文字如画,滋养幼童智商。创造在智商,成事在情商。
想象的无限,突破知识的有限,挣脱有形和无形的束缚。梦想成真靠逻辑。“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石破天惊的原创,产自智慧的思想实验,始于震撼的自由想象,立于瞬间的直觉支撑,后有严谨理性的逻辑验证。”
真正的思维是鲜活的,它并不是死气沉沉的,我们需要的思维是要大胆的,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我们之所以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失去的想象的能力,更多的是我们不敢大胆的思维,我们缺少打破教科书封锁的勇气。科学如果没有质疑,那么就像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波澜。给自己更多冲破桎梏的勇气,用旧知识去了解、去解释新知识。这样才算是真正拥有了知识。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国家缺少了什么,我想我们的国家缺少的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我们缺少在创新路上坚持到底的信念。我们少有科创的精神。所以,我们习惯了山寨,我们急功近利,因为这样我们最接近成功。不仅如此。而且我们浮夸,我们习惯的漫天的想象,那些没有逻辑,不找边际的探索。 我们需要改变思维。

《创造性思维:改变思维做决策》读后感

《创造性思维:改变思维做决策》读后感

艰难的读完,似乎什么都忘了,似乎又有艰难的感动。

图书馆意外地发现了此书,很新,似乎还未被其他同学发掘。原先吸引我的可能是封面吴伯凡的推荐。然而此刻我准备真正入手一本了,好书是值得反复去读的。我想把它占为己有。

全书共有7章,每一章和总体的行文逻辑都像是论文:引述,案例,论证,分析······但是章末的测试训练题又很让我惊喜,实际操作和行动让“理论”与“说教”不那么枯燥。似乎这样评价太过理性,还是有很多耳目一新的惊喜与欢喜。

(一)学会创新,必须不断努力

“有创造力并不是指点子多,而是指持之以恒,富有想象力的去追求众多可能的点子之一,不轻易满足于某个想法,而是为之努力,并且锲而不舍。当你想出一个解决办法,要狠心的把它暂抛一边,然后寻找除了这个方案以外的其他解决方案,直到你满意的意识到再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为止。”在我看来,这里的“努力”包括两点,首先是在想法上、解决方法上努力,开拓思维,找到更多的思路和方案。其次是当致力于一个想法时,坚持下去,不断努力,看到真正的产出,或者获得较优的结果。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努力”,都彰显了行动非常重要。在我看来,后者的努力更难能可贵。当今社会,创业创新的逐梦者很多,然而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现实很残酷,唱衰的人也很多,但正确归因,首先要先解决“汗水”的问题,是否真正努力了呢?是否差一点坚持呢?

(二)创造力内涵丰富,是天赋、是训练、是坚持、是激情、是重要品质的集合

书中常常涉及到关于创造力的培养和训练,由于曾经有过教师的身份,更为敏感,每每读到,常思己过。在曾经作为老师的时光里,我做了多少正向的引导呢?我的哪些行为又是欠妥的呢?我是否也压制或扼杀过孩子们的好奇心呢?我对创造力又有多少客观和综合的认知呢?

“对任何领域(不止是数学)的探索者而言,当学习者知道了完整的解释,那种由亲身发现而产生的兴奋感就没有了。······从早期开始,就应该鼓励儿童养成耐心的习惯,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心理习惯和期望已经固化,教育的后期阶段就很难培养创造力了。”这段话很触动我。曾经教授过语文、英语、数学、音乐、实践。现在想来,语文和数学讲的实在糟糕。虽然我没有压抑学生们的思想,也鼓励它们畅所欲言,但是真的让孩子们自主探索了么?他们的上我的课,也未必都有兴奋感和幸福感吧。恐怕自己扮演的更多的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作为新老师,可能刚要走上成熟之门时,又说了再见。现在想来,没有成绩压力的音乐课和实践课上起来应该是最开心的,也是教学日志里最常记录的课程。而这样的课程更多的是鼓励,鼓励发现、尝试,动手,冒险;这样的课程更多的是接受,接受新奇甚至错误。

文中另一个感触我的点是关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养成耐心的习惯。书中展示了创造力的概念和内涵。在我看来,“想法”、“灵感”应该还称不上“创造力”,创造力更像是一个集合的概念。这是一种能力,一种能够解决问题,找到最优解的能力。这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够判断情势,身心自修的智慧。所以要想有创造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天赋,也需要通过学习、训练,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力量”。就像《非凡的天才▪伟大的想法时如何诞生》中所说,“创造力并不是智力、天赋、或者技能的直接结果,而是拥有开放的'初学者心态',包括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发散性思维,异类联想(看到明显无关的因素间的关系),直觉、正面积极的判断力,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在最后取得突破之前,能忍受'长距离的不确定性’迷惘所带来的煎熬。”

(三)创造力的训练

文中给出了一些训练,我把他们称为“值得一试并反复尝试的小幸运”。操作简单,但也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对一个默守陈规的人。但我准备付诸实践!

1.思维训练

2.创造力训练(例)
除了以上比较有趣好操作外的创造力训练外,书中也有比较抽象偏学术的理论,诠释创造力技术和训练。包括: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法、形态分析法、横向思维。这四部分书中用了比较多的篇幅,但读起来比较抽象。全书尤其是关于决策的理论——层次分析法(AHP)和网络分析法(ANP)的阅读,竟让自己好生胃疼。而这两个理论恰好是作者托马斯L、萨蒂最重要的理论。其实个人感觉这两个理论书中并没有讲清楚。

(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新书未启,刚开始看目录的时候,很不理解为什么讲创造性思维而要涉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真正读后,不禁为作者的逻辑和角度叫好。察觉并解决问题并非易事,就像书中所言“狭隘的视野会阻碍我们识别更广泛、更重大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如此的微妙,以至于直到它们发展到威胁的地步才被发觉。这就需要问题识别者具备一些重要的个人素质:想象力、警觉性、关怀、经验、甚至是对快乐和兴奋的渴求心。这就是说,直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要需要问题的解决者能够坚持、有耐心、有勇气、并保持自律。”

书中分享了“识别问题”12条,层层递进。原来单单一个“识别问题”就有很多需要注意和考量的地方,例如“可以改变现行规则或管理政策以消除该问题吗?”,“谁是描述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为什么?”。通过这12条发问,我们会对问题有着更准确的判断。认清问题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哪些问题是真实的?哪些是臆造的?或者仅仅是未知大问题中的一部分,这是令人着迷的过程。我们必须抵制那种在一个更广泛角度下整合考虑问题全部要素之前,就过快聚合的思维的诱惑。”

进而书中也分享了“阐述问题”10条;“解决问题”18条;“分析解决方案的准则”14条。每个大类下面的细则之间,角度差异不大,但又不同且不可忽视,发自内心的佩服作者。

(五)“我们的遗产”也是历史的馈赠

第五章“我们的遗产”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究竟震撼在哪儿?有种不可描述的神秘感,我想这也许是因为“我们的遗产”太过厚重,恰又想到最近很火的一档综艺《国家宝藏》,我想这厚重或许是在历史的馈赠面前,人类的认识太过有限。

这一章主要讨论了影响解决生存这个大问题的创造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怎样由这些因素增强创造力。例如“进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感觉、认知、理解和创造的能力”,“线性因果逻辑思维怎样限制我们的想法”。等。

印象比较深的一个观点是“想法的合理性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此,而不是我们知道的,合乎逻辑的。”比如过街被车撞的概率其实非常小,微乎其微——五十万分之一,但由于媒体的作用,世界任何过马路而被车撞的信息我们都能获得,因此我们觉得容易发生。根据书中这个例子我又想到了其实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飞机的安全系数最高,但人们往往不这么认为。其实这也印证了思维的局限性。再比如由于生命有限,历经亿万年的极其缓慢且相互作用的化学过程的进化,让人们觉得难以置信。所以人类常常判断事物因远远超出了自身熟悉的范围而将其神秘化。那么正是因为这样的局限性,创造力更显得难能可贵和重要。

至于“量子理论”我就不再感叹了,留给以后的时间,重读时再去看望这只“薛定谔的猫”。

(六)决策

全书最终落到了“决策”,书中给出了相当多的案例。扪心自问匆读此书,可有真的智慧和能力做出决策?可又真生出了“创造力”?一年后此书再相逢。
《创造性思维:改变思维做决策》后记:

感叹作者大量的引用,表达的信息也很庞大。从此书中摘抄了好多其他书作者的某些观点。讲“坚持”时有点像鸡汤的大百科,但少说教。似乎透过书,能看到作者这位白发教授的睿智和教诲。我想“有宽广的胸怀,慷慨的精神,以及富有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大脑”,我想要“忠诚、同情心、付出和宽容,以及果断的品质”,我想“做个有风度,令人愉快并愿意参与生活的人”,是的“没有人是完美的,但试试总没有错”。

冒险吧!
本文标题: 让思维更创新读后感(创新思维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983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名人故事书读后感作文(《名人故事》读后感)少儿百科读后感八年级(《少儿百科》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