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读后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28 16:57: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7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读后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读后感在线等急啊!12点要用这首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

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读后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读后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读后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读后感在线等急啊!12点要用
这首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
首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紫金山的风雨起了很大变化,解放军一百万雄壮的军队横渡长江。
颔联:“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南京城的形势现在胜过从前,这种巨大的变化谁不慷慨激昂!
颈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应该趁着勇气正旺继续追击穷途末路的敌人,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钓誉的做法。
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如果有感情的话也会变得苍老,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像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沧海那样不断变革。由渐变到剧变,不仅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成功地运用了典故。运用典故,是这首诗显著的特点。:“宜将剩勇追穷寇,” 中的“追穷寇”就是《孙子兵法》“穷寇勿迫”的创造性的运用。在“不可沽名学霸王。” 中,运用了项羽追求虚名,使霸业半途而废的典型事例。项羽勇敢善战,博得人们的赞赏。但他有时对敌人讲“义气”,“施仁政”,放松了对敌人的警惕。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后来反而被得势后的刘邦所逼,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在“虎踞龙盘今胜昔”中“虎踞龙盘”,原指南京的地形险要/雄伟。《太平御览》引张勃《吴录》记载,三国时,诸葛亮论金陵地形时说:“钟阜龙盘,石城虎踞。”意思是说,钟山像龙盘绕在东面,石头城像虎蹲在西面。毛泽东在这里巧用原意,比喻解放军如龙盘虎踞般攻占了南京城,表示南京城今昔不同的变化。“天翻地覆”也属用典。
(2)抒情/记事/议理相结合。前四句偏重记事。写了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情况,其中抒发了激昂之情。后四句偏重议理,描述了将解放战争进行到底的要求和道理,并且也抒发了这种急切之情。无论是记事或理论,都是通过有关形象来加以表现的。总之,我感觉非常完美深刻。另外,从侧面可以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商场如战场,当然没有必要置对方于死地。策略上可以严谨一些,实践过程中可以相对平衡处理。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原句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话是指当年在刘邦兵败的时候项羽没有赶尽杀绝后来兵败于刘邦,这告诉我们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敢于战斗,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是具有转动乾坤,波动历史,藐视一切困难和强权的气魄.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种胜利的喜悦,一种气势的宣泄,又是一种不满足眼前胜利的告戒。

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原文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如下: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词句注释如下:

①钟山:《江南通志》:“钟山在江宁府东北,一曰金陵山,一曰蒋山,一名北山,一名元武山,俗名紫金山。周围六十里,高一百五十丈。诸葛亮对吴大帝云:钟山龙蟠,指此。”此处用作南京的代语。

②苍黄:两解:一、同仓皇,慌张,匆忙,急遽失措貌。二、变化翻覆的意思。《墨子·所染篇》:“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此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并引申为天翻地覆。这里苍黄就是仓皇,即突然的意思。

扩展资料: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的思想感情。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现代: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同毛泽东的其他两首诗作《五律·张冠道中》和《五律·喜闻捷报》陆续写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

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年4月,国共双方分别派出周恩来和张治中一行人在北京进行和谈,4月15日通过了《国内和平协定》,要求蒋介石政府必须4月20日予以批准。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和朱德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要求,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等统一指挥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七律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本文标题: 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读后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83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给徐特立的信读后感100字(读《给徐特立的信》的读后感)如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读后感(学会工作如何做事更高效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