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第一件再做第二件读后感(做完一件 再做第二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 2024-01-14 01:40: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5

做完一件,再做第二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告诉我们做每件事都要有始有终。做事还是要专注,没有特殊情况,做完一件再做一件。假如真有可以节省时间的情...

做完第一件再做第二件读后感(做完一件 再做第二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完一件,再做第二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做每件事都要有始有终。
做事还是要专注,没有特殊情况,做完一件再做一件。假如真有可以节省时间的情况出现,做一件事时又转念想要做另一件事,先斟酌一下前面的事是否已经阶段性完成,确认停下来不会有意外发生,再开始做新的事——以免后续出现不必要的疏忽。
节约时间的同时,把事情做好,这才是真正的提高效率。

《干法》第一章和第二章读后感

  稻盛先生在干法这本书中提到人为什么要工作?劳动究竟是为了什么?很多人已经丧失了对工作目标和意义的正确认识。而这本书的目的是讲述如何提高日常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的意义究竟是在哪里。还有一个人生的方程式。我们为什么而工作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智,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精益求精,这样就能磨炼我们的心智促进我们成长。而提升心智就来源于每天日复一日,艰苦勤奋的工作中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日以继夜的埋头苦干,孜孜不倦,正是这种勤劳才会让我们真正理解到人生。才能具备厚重的人格。稻盛先生在本书中同样也提到认真的工作,就能扭转人生。很多人认为工作是一件苦差事,是一种磨难,但是只有真正直面自己这种人生的苦难发现工作背后的意义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你才可能在你的工作领域上获得新的认识,重新焕发对工作的热爱,也就是对自己人生的热爱。获得心中快乐的前提是,劳动每天认真工作,努力获得回报才能让能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时间的宝贵,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
每个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说在于为养家糊口,而是通过工作提升自己的心智。坚持认真诚实的工作是一个人的美好品德。当然也不是说一味的就埋头苦干,在每天工作之后要时刻反省哪些地方是值得改进,以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因此我们对于工作应该热爱工作,拥抱工作,喜欢上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加投入到工作中来。稻盛先生认为最要紧的事情是改变自己的心态,把工作这件事情不再认为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把困难当作当困难。一心一意的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努力前进的力量,有了努力前进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做出成果。只要认真埋头努力工作,才能设计出完美的产品,获得客户的认同,这种工作带给你的愉悦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读后感

  篇一: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作为一名刚入职不久仍处于实习阶段的新人来说,首先要感谢单位提供的读书机会,让我在工作之初,通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这既使我接受到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理念,得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同时又深深地感知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要积极践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

  现结合入所以来的实习情况,就《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在我看来,既然是做事情,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而实践的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前进着的,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无时不刻不在进行中,这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不就是意味着否认探索过程,其着重强调的是实践中的第一次。诚然,既然是探索,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会走弯路,但是,只要探索后形成理论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应用于实践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硫化班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不仅使我对硫化有了更深地了解,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工程实际与理论实验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小到制坯过程中的称量,大到硫化时对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确定,无一不是在理论分析后通过多次试制,不断地进行修正才确定出来的。看似简单的橡胶件产品,在实际的车间生产时,要在满足批量生产的前提下,便于工人操作和后处理。从模具设计的角度看,既要保证产品的合格

  率,又要考虑出模时橡胶件能顺利快捷地取出,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综合考虑生产工艺后,精确合理地对模具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不佩服设计人员着眼生产、讲求效率的深厚地设计功底,对于毕业刚入职的我来说 ,带着景仰和好奇的心态,感受着自己的无知,或许,因为现在的无知,将成为我以后求知的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又因为年轻,我不怕路远,我坚信:只要用心地走下去,即使慢点,也总会有收获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方面任何理论的诞生和发展,都是服务于实践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另一方面,因理论应运而生的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的修正和完善。基于此,理论和实践不是脱节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和统一的。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既要肯定理论探索阶段存在的重要性,又要注重第一次办事情做对在理论应用环节对质量的严格把控。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每天都有第一次,日积月累,千千万万个第一次,体现出来的就是对工作的熟练程度。以硫化车间为例,制坯工序上,许师傅将经过热炼的胶料用剪刀裁成合适地大小,然后针对不同的硫化件用料情况进行称量,最后再填写流转卡并分区域存放,或整齐摆在工作台面上供硫化工人取用,或放入温箱中恒温处理。剪裁的胶料基本上不用再进行添添减减,符合工艺上对胶料重量的.要求范围。硫化工序上,师傅们一个人可以操作三四台硫化机,从模具的摆放入模到胶料的填入,再到硫化完后的出模处理,看起来是那么地麻利流畅,有一气呵成地气势和节奏感。修边工序上的女师傅们,坐在

  工作台前,对硫化的橡胶件进行修边,如果说单纯地修边还算轻松的话,那每天下来搬搬拿拿的重达几十斤的橡胶件,可不能说是闹着玩的,粗略地说,每人每天倒腾的橡胶件有3吨左右吧。这不得不使我想起入所培训时,刘所长让我们做好吃苦准备的讲话。诚然,天下没有不累的营生,累并快乐着,既是对生命的一种感知,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

  有道是:熟能生巧。在实际的生产中,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宝,而巧则是熟练后享受工作的一种境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如此,工作亦然。只有在熟练的基础上,才能生巧,才能迸发出更加饱满地工作热情,带动出更加积极地工作态度,从而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双赢。因此,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关键在于把每一个第一次做好、做对,这既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同时又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员工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要重视沟通与合作。人是群居动物,要生活,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沟通,而现今快节奏的社会,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依靠合作来整合资源,是大势所趋。在我看来,这个社会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神话并不存在,因为当今的社会是共赢的社会,作为一个团队,基于木桶效应,即便有人工作非常出色,抑或是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也未必能实现1+12的工作业绩。这时,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还要重视细节。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简单的事认真重复地做好,就是不简单。因为简单,我们可能会不屑去做,

  但是,积土成丘,集腋成裘,勿以善小而不为。现在的生产大多是流水作业,只有保证每一道工序的合格,才能最终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要树立事无大小、事无巨细的工作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既是个人工作态度的体现,又是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胶囊成型过程中,工艺卡片上从机头的直径和宽度,到胶帘布和胶片的层次、型号、尺寸和角度要求,再到钢丝圈的钢号、圈数、排数、根数、直径参数和缠绕帘布的厚度宽度,无不体现出细节的重要性。因为注重细节,就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良好的工作态度,为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强调做事要正确地做、思考地做、用发展的眼光创新地做。一直以来,我不敢妄同存在即合理的论言,我觉得存在是前提,而如何做到更好地长久地存在,才是王道。鉴于现在的存在,我们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予以改进和创新,这就是社会之所以不断前进的原因之一,倘只满足于现在的存在,而不思进取,那今天理所当然地合理注定会阻滞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踏踏实实地学习并消化吸收现在的存在,为以后能长久地合理存在积蓄创新的基石!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中的理念延伸到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对该书精髓加以消化吸收,争取更大地进步。

  篇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让我感觉到了:人在世上所追求的实现完美的结果应该掌握的方式和方法;让我们体验了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应该增长的知识、能力,在管理企业应该具备的水平。《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确实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书,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改变世界观,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繁杂的事物。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方式,因为它可以带来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决心和态度。通过细读这本书,我感悟了许多,也掌握了许多。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核心就是做事情保持零缺陷,零缺陷的核心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这一思想是质量管理乃至企业管理中最节约成本、最减少重复劳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精髓。零缺陷质量管理与其他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比,它的特点就是强调质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单纯的好强调保证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强调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一、零缺陷在检验工作中的重要性

  结合我们的检验工作,零缺陷也应该是我们试验工作中不断追求的目标。零缺陷并不是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在接受一个试验工作时,都抱定:严格合同评定流程、做好试验前的试验大纲、标准的、仪器准备,做好试验工作的计划和整体策划、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发挥质量监督员、安全员的作用、提高主检报告的编写能力和水平、把好审核关和报告审批关。并在整个流程中的每道工序中都设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目标和要求,就会对从事的每一项工作有充分的准备,把错误消灭在过程开始之前,养成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检验工作就可以充分发挥组织的效率、效能,并激发每位员工的潜能,逐步形成一次成功,预防为主的工作态度,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体现零缺陷管理的生命力。

  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和方向;正确的做事是运作与执行,第一次是管理效率,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则是管理效能与竞争力。

  为什么能够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须要做到确定目标、控制过程、系统预防、建立标准、团队协作、达到结果呢、一次做对。为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们应该首先确定工作目标: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工作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其次是建立一次做对的基本准则;第三是消除达成这一准则的障碍;最后是努力工作。

  二、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员工

  企业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的,什么样的员工造就什么样的企业,因此,企业的未来是由企业员工决定的。在我们企业中,检测服务质量重要,每个员工的素质同样重要。有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领导或者企业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觉得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不认为事情的结果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而国际知名的一些企业的员工对待工作却非常认真,几乎完美。因此,一流的公司,必须拥有一流的员工。基于此,场组织学习《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我理解,不但要学习做工作的方式方法,而且要领会书中员工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即:如果员工不是在满意状态下进行工作,那我们的检测服务也就不能达到客户的满意。

  产品即人品、质量乃品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产品的竞争最终也是人品的竞争,企业拥有一流的员工更应具备一流的人品,只有这样,企业才具备创造一流产品的独到优势,才可能创造出一流的品牌。因此,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对企业人的要求,产品是人做出来的,结合到我们检测服务,检测工作也是人做出来的,质检中心的优秀的服务品牌也是人打出来的,我们提倡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是对员工品质的基本要求,它是人品、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反映。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我读过了两遍,今后还会继续读下去,不但字面上了解零缺陷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还要更深层次理解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准则,即: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认证仔细制定要求;加强与他人的协作;避免双重标准;高度注重预防。

  通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还掌握了:我们将恪守自己的工作准则;我们清楚的知道,互相协作是达到目的地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将做我们所承诺的,说到做到;我们不去抱怨,也不去辩解或寻找借口,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思考自己的前半生,有太多的事情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重复了太多的工作。总结起来,主要是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得当,也就是,没有做好自己人生的规划,也没有鲜明的目标和正确的方法。读了这本书对自己确有莫大的触动。

  此外,加强个人的修养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不应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本非常好的读本,我还将继续读下去,不断领会其中的精髓和内涵,指导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做完”和“做好”的区别 读后感

“做完”和“做好”的区别很多学员都曾向我抱怨过:“我们老板每天都让我做这做那,而且很多事情都是重复的,烦都烦死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每当这时,我就会反问他们:“那你有没有想过,除了基础的日常工作,老板为什么会让你反复去做同一件事呢?你在第一次执行时是不是哪里没有做好呢?老板是不是因为对之前的执行结果不满意,所以要你再做一次呢?”我发现,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上来我的问题,因为他们“心虚”——只知道自己做完了很多,却不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那么,每天看似忙碌不跌的你,在工作中执行任务时,是否也只是满足于“做”,却忽略了做的“结果”?虽然,“做完”和“做好”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执行了但却不到位,只是走过场或者是纯粹地应付了事;而后者不但执行了,而且到位了,它代表着对自我目标负责、对上级组织负责,对公司利益负责。而一名员工是否有较高的执行力,关键就在于他重视“做好”这一结果,所以,如果各位想要提高执行力,千万不可自我满足,更不可自欺欺人,明明是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执行到位,最后却把责任怪在别人头上。既然执行了,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去做事,一步到位交出满意结果,否则拖延到最后不合格,老板就可能反反复复地要求你重新执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但这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源,更浪费了你自己的时间。有一年年终,我收到一家公司邀请前去参加年终表彰大会,当然不是表彰我,而是希望我借此机会和他们确定来年给员工培训的课题。在表彰过程中,我发现那些获得奖励的员工无一例外地是出色完成任务的人,而台下那些没有出色完成任务甚至没有完成任务的人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领奖了。”很明显,钟繇祥对于我的解释很不满意:“99.9%和100%差别就那么大吗?明明就是没有差别啊?”“不,你错了!我相信很多人都和你一样抱有这样的错误观点,虽然99.9%只要再努力一点点就变成100%了,其实不然。这就像比赛一样,最终总要分出个胜负,如果大家实力相当,或者在99.9%时的成绩都是一样的,那怎么来评判呢?这就要看最后那0.1%了,谁坚持下来了,把最后这0.1%的事做好了,谁就赢了。所以,我们看到,在一场比赛中,平局的现象毕竟是少数的,大多数的比赛还是分出了胜负,因为大部分人还是输给了那0.1%……”我正欲继续向钟繇祥解释,他却突然打断了我:“哦,您这么一说,我想起一件事,前不久我们主管辞掉了一位助理,原因是主管让助理给客户打电话,结果没人接,助理也没再去理会,当时我还想至于么,但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因为他电话虽然打了,但却没有任何结果……” 求一篇这个文章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 求大神!!!!!!这文后面还有一部分

做完了吗?做好了吗?在我认为其实最主要的是做事的态度端正没有,其次是做事的方法选用是否恰当?

首先拿态度来说,不管干什么工作,最起码这个工作是自己选的,没有人强迫,工作为了生存,还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是父母强加给你的,这都是自己的事情。

工作其实是无辜的,它不能选择让谁来做,如果可以,它肯定愿意喜欢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人来做。其实跟人一样,所有的事都是有自尊心的,不甘愿落后于其他事情,所以我觉得只要选择做一件事情,就必须负责到底,就必须拿出自己的实力,努力做到最好。

拿我自己来说,我认为我做事情还是有头有尾,要求完美的。说白了工作能够做好只是为了面子,可以说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我不愿意让任何人否定我的所作所为,对于别人可以做好的,我也可以,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只要是和自己有关的事情出问题,我都会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为了能不让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我会给自己定比上边要求更高的条框,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过程中难免会有所遗漏和不足,所以说只有要求高了,才可以尽人所意。这就是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的态度。

其次在工作方法上,每个人都有其所长,所有人在一起共事,可以学其所长,补己之短,这是最好不过的。首先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升。

个人能力有所提升之后,做事情的效果自然而然会有很大提升。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的条理性,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理不清头绪,自然没有办法检查是否做完做好。

拿我自己来说,物资管理其实很繁琐,稍不仔细都会有遗漏。我能够做到的就是给自己建一个大的框架,设置每天的工作流程,只要在工作岗位上,不管今天有没有这项工作,都会让整个流程走一遍,确保无遗漏,毕竟时间上一拖延就有可能遗忘。

只要有材料入库就要随即登记,更新库存;有零部件更换,当天落实更换登记,入库消耗,拆旧登记和拆旧物资标签整理分类,需要维修尽快联系维修,寄出后做好维修登记,使用后库存减少登记;

所以常用仪器只要出库使用,入库必须检查状态,确保下次正常使用,充电后进行等记;所有的记录都要建立记录台账,因为不能保证所有事情都能靠脑子记住。还有就是做事情要有前瞻性,往后看,提前备是不会有坏处的。所有的工作都是连贯性的,必须保证当天事情当天做,避免遗忘。

每次轮休回来之后,都会把所有台账记录捋一遍,是否有新到材料,消耗记录等,不让工作有缺口。大框架都在心里,小记录都在纸上,每天用心走一遍,只能说所有事情都能够心中有数。做任何事情,只要用心,肯定能做好。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

春节期间,读了一本中国克劳士比学院院长杨钢博士的书《第一次把事情最对》,作为一个从事质量20多年的人来说,震撼还是蛮大的。

书中诠释了什么才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首先正确的事情,实际上是和你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直接相关的,比如客户的要求。你所做的正确的事情就是要满足客户的要求,仅此而已。当然,客户的要求是比较笼统的范畴,还需要通过QFD(质量功能展开)把客户的各项需求(VOC)进行分解,设定实现这些要求需要达到的标准,衡量准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正确的事也许就是公司的经营战略方向,对于个人来说,正确的事是自己的梦想与目标。

所以正确的事,就是和实现目标方向一致的事。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大海航行靠舵手,只要方向正确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其实就是解决Why的问题,学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

把事情做正确,是指要有方式方法,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标准、机制去完成。其实解决How to do的问题。其实,每一件事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流程、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不能孤立地看待。因为一旦孤立地,与系统脱节地去解决,很可能最后虽然解决了,但与原来的系统无法有效兼容到一起,运行起来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Bug.只有把一件事看做一个过程,有输入、处理、输出,这个过程里面有很Input,比如:人员、设备、仪器、流程、方法、标准、测量、环境、反馈机制等。那么我们才能达到最优的结果。我们不必追求最好的结果,我们需要的是符合当前条件下最优的结果。

第一次,是时间的维度。我们不仅要做对、做好还要兼顾效率优先原则,因为现在的市场变幻万千,都在与时间赛跑。客户的需求也往少量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做对、做好,很可能就会贻误时机,只会把客户推到你竞争对手那里。

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制造业强国,其原因就是一个字,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个产品从出设计图到最终样品交付,在欧美国家可能需要二个星期甚至更久,但在中国可能只需要三天时间。其原因主要依赖于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建立的强大而又健全的全工业体系及配套设施。第二,有强大的工程师储备及一整套的产品开发体系流程。第三,当属中国人的勤劳务实,客户的订单就是命令,加班加点必须完成,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在中国最大的代工厂上班,每次新产品开发我们几乎所有管理干部必须严阵以待,随时出现在第一线解决产品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时一干就是几个通宵。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看起来好像是一句口号,一个通常在品质动员大会上从老板们口中脱口而出的话,可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理念、文化、哲学。

工作过程中,我渐渐发现身边有这三类人。第一类人就是你去分配一个任务给他,他会朝着你的目标奋勇前行,他在行动前不去计划、不去协调,依靠个人能力左冲右突,不断地踩坑不断跳出、不断根据新的未预知的困难而调整。这样尽管可能最后也能达成目标,但会异常辛苦且效率极低。

另一种人,会根据目标,设定一个达成目标的路径,并对每一个路径设定一个自认为已经很不错的95%通过率,然后开行行动。由于他对整个目标实现路径有预先计划且也愿意在低于95%通过率的时候寻求他人或团队协助,因此更容易达成目标,效率自然也比第一类人更高。但,由于毕竟只有95%的通过率,在层层迈向目标的路程中,还是会浪费很多宝贵时间不断因5%的差错率而修复、调整、优化,因此也不是效率最高的。

第三类人是在决定行动之前,先确定目标,然后用过程思维分析过程,把所有可预见的因素全部考虑到采取预防措施并且对失效模式和效应进行分析,明确执行过程的标准,及时协调反馈避免判断失误,真正地执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不允许自己在任何一个过程中犯错。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朝目标前行,根据实际遇到的情况不断修正自己的判断来避免犯错,真正做到100%一次性通过。

我们其实很多人就像第二类人一样,觉得能做到95%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有些人根本就不相信能做到100%,认为那只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信誓旦旦地说,我从业以来就没有做到过100%,怎么可能?这个成了阻止他们继续上升的口头禅。于是差不多先生在工厂遍地都是。差不多甚至成了一些人的做人处事哲学,干嘛这么较真?人这一辈子短短几十载,活在当下,凡事不必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

差不多其实差很多,因为你不会让一个医生在你的亲人身上发生意外,你不允许一个司机在载你的时候出车祸,你不允许一架你搭乘的飞机突然因为零部件故障失灵导致机毁人亡,你不允许......,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为什么到你这里就不能差不多了,甚至99.9%都是你不能接受的。因为之前的无论95%还是90%都是与自己无关,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甚至生死存亡的时候,自然就不敢怠慢,要追求绝对的100%。

书中也举了个例子,一个制造降落伞的公司是美国军方降落伞供应商,从原来的故障率95%提升到99.9%就觉得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了,于是去和军方谈,军方的要求降落伞的合格率必须是100%,刚开始他们觉得完全不可能!后来军方要求每次从出货的降落伞中抽取一些让生产降落伞的负责人去试跳。这样一来,这个制造降落伞的公司的每次交货的合格率都是100%了,再没有讨价还价。

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要把结果要与自身的利益捆绑到一起,才能够从心中认可并敬重它,然后行动中才会重视它。现在我们很多工厂,有一半的人力是在正常生产产品还有一半的人是在把正常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不良品进行返修、重工、挑选、报废,导致了一个庞大而臃肿的隐形工厂。这个隐形工厂侵吞着公司的利润,消耗了工厂大量的成本,让一个原本可以靠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可以盈利的公司负债累累,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

因此计算如果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所导致的损失成本可以让企业从上至下开始重视并且认真思考如何才能让员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不仅仅是品质失败成本,更多的是机会成本以及失信成本。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需要的高品质的人员。人员需要一个组织的良好文化氛围去营造和熏导出来的,而不是仅仅靠培训就能做到的,特别是要发挥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如果领导只是开会提一提从来没有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当中,那么这个工作理念及工作哲学是很难深入人心的。只有领导用心践行了,员工才会有一样学一样地效仿。

正如撒切尔夫人所说,注意你的大脑,它会影响你的语言,注意你的语言,它会影响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影响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影响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决定你的命运。只有用心了,较真了,让大脑中真正形成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观念,你才会在言语之间,行动之中渐渐变成你的工作习惯,最后成为你的工作哲学,工作态度。态度一变,你所处的世界随之改变。你会发现无论是工作、学习、生活处处都可以应用这样的生活态度,你的事业、家庭也一定会变得更加美满、幸福,你的人生也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一个主管如何让自己的员工养成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习惯,把这种工作哲学应用到每一件工作中,是我们每一个主管毕生需要修炼的管理艺术。你不仅仅要对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理念传递出去,还要让每一个员工能够从中收益到工作、生活的愉悦。我们不光要告诉员工为什么要做,以及提供他所必须要的资源还要辅助他完成目标。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把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作为我们的人生哲学,作为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地少犯错、不犯错。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才会不断迭代我们的认知,扩充我们的原有知识边界,持续精进自己,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时候才会做出明智而又快速的决策。相信你的人生将因此改变!
本文标题: 做完第一件再做第二件读后感(做完一件 再做第二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462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鲍尔历险记读后感100字(鲁西西和鲍尔历险记读后感100字)时间检索的读后感(关于时间简史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