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书读后感(《现代中要药理学》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13 22:54: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2

有关中草药的读后感,《本草纲目》的读后感,《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

药理书读后感(《现代中要药理学》的读后感)

有关中草药的读后感

  《本草纲目》的读后感
  《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智者何以完成巨作,从下面的故事中,我备受激励!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呻吟,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近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可见,完成一项事物不是只靠一时冲动,还得靠长时间的坚持和辛勤的劳作!
  再者,我谈谈对这一著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它让我懂得营养的重要性及中国药学中的辉煌篇章.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成书于万历六年(1578),分十六部,六十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附方”搜集古今医家和民间流传方剂一万一千余首,并附一千一百余幅药图,内容极为丰富,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与经验,是中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本草纲目》引据古今医家书目三百六十多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五百九十多卷,广泛吸收了传统医学及经史百家的精华,无愧于中国本草学的集大成者,在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本草纲目》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为世界药物学者、植物学者及其他许多学者所重视.而就在这部影响深远的本草学巨著中,我们依稀可见陕南中草药那尊贵的身影,通过仔细研读,其身影越来越具体、生动、清晰,陕南中草药的历史文化价值也随之显现出来.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引据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宋苏颂《图经本草》、唐苏恭《唐本草》等本草学著作中的相关记载,以“释名”确定药物名称,“集解”叙述药物的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对每种药物的地域分布及最佳产地都有详细阐述,而这些对于中草药地域分布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及产地与品质的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草纲目》中对陕南中草药的记载品种多样,内容丰富,充分显示出陕南中草药在中国中草药历史上的突出地位.为了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现精选出几种最具陕南特色,产地地道,历史悠久,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中草药品种,以适应陕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础和面积不断扩大的需要,为陕南中药材基地建设和中药产业化发展服务.目前,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已批准在陕西理工学院成立陕西省汉中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将更加有利于陕南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再结合本草学典籍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宣传,必将促进陕南中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其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同样它包含的地理,人文,文学,还有经济价值,更不容怀疑.
  好多产业都与其结下不可分离的关系,农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保健药物的开发与使用,科研等领域都与之密切相关.
  为人知所以伟大,还来之于其人的价值!
  《本草纲目》作为16 世纪的百科全书,虽然没有专章阐述哲学思想,但在论医、论药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李时珍探索医药科学奥妙之所以取得光辉成就,原因之一是他始终坚持了辩证思维方法.他坚持整体思维方法,充分揭示人同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人体内部脏腑、经络之间的整体关系,揭示辨证同论治的辩证统一原则.他坚持辩证的发展观,深察古今医理、药理的发展过程,总结古今疾病的异同和药物兴衰、衍变的客观规律性.他善于用两点论观察分析问题,从病变的当今,预见其未来,肯定药物干治病有利,也指出久服良药存在走向反面的可能性.他从质与量辩证统一的观点观察方药,从药物量的差异,看整个方剂的质的变化;掌握药物的配伍的份量和药物炮制的火候.无论病证的变化还是药物的发展,既有常规,又有变异,李时珍时时留心“常”与“变”的辩证统一,执常以迎变,观变而知常.掌握医与药的无穷变化,发挥医家的主观能动性,行使司命卫生的主动权.《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各种思维方法的熟练运用,对古代辩证思想方法的发展,显示了我国16 世纪民族智慧的精华.
  一、 天人统一的整体思维方法
  二、 二、以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三、 三、相反相成的矛盾分析法
  四、 四、质和量相统一的度量分析法
  五、 五、执常御变的常变统一思想
  创作光辉的科学著作,没有正确的认识路线作指导,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在认识上得益于传统哲学唯物主义经验论.传统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是李时珍研究医学、药物学,从事科学创造的思想武器,它指导李时珍在攀登祖国医学科学高峰的险途中不致迷失方向,进而取得辉煌的胜利.传统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指引李时珍在药物学研究过程中循名责实,明体达用,注重实践,勤干调查,遇物必格物穷理,审其虚实,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用科学的方法,探讨病理、医理、药理,征服疾病,拯救急难.李时珍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盛行的陆王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对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贡献也很突出.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李时珍研究医药注重从实际出发,讲求名实统一,循名责实.“名”和“实”是传统哲学中一对认识论范畴.“实”,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它是第一性的;“名”,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第二性的.循名责实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路线,它要求名与实一定要相符合,即名副其实,反对名实割裂,名不副实.李时珍是一位潜心科学研究的有心人.他常常从经史百家著作中偶一闪现的历史故事中,深入体察某些药物的性能.
  二、遇事必穷其理
  李时珍有强烈的格物穷理精神.他从事医学、药物学研究,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其奥秘在于他遇事必穷其理,其格物穷理精神异于常人.格物穷理是我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认识论原则.唯物主义者主张格物穷
  理,唯心主义者同样主张格物穷理,但二者的认识路线则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一切物理都包含在万事万物之中,离开客观存在的事物无所谓物理,不存在离开客观物质的虚托孤立的理.理就是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穷理就是通过人们的认识活动,去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发现其规律.格物的过程,首先要使人们的感官接触客观事物,进一步在实践中变革客观事物,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唯心主义者则不然,他们认为“理”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可以脱离客观事物而独立;或者认为未有宇宙
  之先,“理”已存在,宇宙万物乃由它所派生;或者认为“理”就是人心,有了心才有理,离开了心,“理”就不存在了.他们认为“穷理”只须在心上用力,就能把握理,这就是他们的格物观.两种格物穷理的哲学路线,宋明时期争论不休.李时珍主张的格物穷理,属于唯物主义路线.他坚决主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去探索事物本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他认定物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心中固有的,而靠人们花力气从事物中发掘出来.李时珍反复表明,他决心重修本草,目的就在于格药物之理.格物穷理对于一个医药家是异常重要的,缺乏格物穷理精神的医家,很可能是个庸医,在医疗实践中,少有不出乱子的.具有格物穷理精神的人,才能参天人之奥妙,通歧黄之精微.
  三、力戒虚浮武断
  李时珍坚持并发扬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特别表现在对待“虚”和“实”的态度上.务实诚,疾虚妄,是古代思想家孙武、墨翟、荀况等大力倡导的原则,王充写《论衡》标为宗纲.历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对这一认识论的关键问题,都发表过精湛的见解.“实”就是人们的认识要反映客观实际,注重实事求是,事当经实验,言要有实证;疾“虚”就是要反对人们的认识落入虚幻,故弄玄虚,摒弃华而下实的虚浮之谈.李时珍在研究本草过程中,严格遵循务实疾虚的认识原则,遇事以务实为宗旨,尽可能采集实物,亲自实践,取得切实的结论,反对浮夸学风,痛斥虚妄言论.诸家本草所记药物及其性味,无不有虚有实,真真假假,并非每个结论都绝对正确,有根有据.李时珍严格要求自己,凡非自己深信不疑的东西,未经亲自实验,决不轻易相信;凡未经亲自调查实验的东西,就老老实实存疑侍考;对某些异常希奇的药物,一时无法实验考证者,干脆存而不论.坚持可贵的诚实作风.决不信假为真,人云亦云,不懂装懂,他的身上体现了严肃的科学精神,为发扬祖国哲学的求实学风树立了典范.
  四、注重实践经验
  《本草纲目》是我国长期医药实践经验的总结,既有李时珍的亲身实践经验,也包含李时珍以前的医学家们的实践经验.李时珍深深懂得,离开前人的实践经验,不可能全面地认识药物.要核证药物的名实,考究药物的气味,断定药物的主治功效,无论自己或前人都不能从书本到书本,要凭实际观察,亲自尝试,处方应用,以观疗效.实践经验是药物学知识的基本来源和可靠基础. 李时珍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哲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哲学思想.他用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基本思想武器.《本草纲目》的字里行间,闪耀着古代自然哲学的思想光芒.李时珍从墨子、荀子、王充、刘禹锡、柳宗元、张载等思想家的著作中,学习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用以批判有关医学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谬论,扫除科学研究中的思想障碍.李时珍生活的年代,以王阳明为代表的主观唯物主义心学统治着思想界.不少人醉心于“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性理空谈,成天讲的是所谓“惟精惟一”之道,而置社会实际于脑后.李时珍没有被那种唯心主义空谈所迷惑,一心务实,从一草一木的认识开始.他肯定宇宙万物都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而存在.他坚持中国传统哲学的气一元论,认为太初只是一气,由气化生万物,人也由气所化生.人们之所以生病,并非鬼神作祟,而是由于客观存在的“邪气”干扰了人们的生理机能的正常作用.治病的目的就在于培植人体的正气,抗击邪气的侵扰,使人体生理机能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他认为各种动物、植物,乃至金石等物,无一不是气化的产物.由于各种动植物,得气有良和不良,故有的有毒,有的无毒,研究本草就是要分其品类,知其良毒.各种药物虽是一气所生,有着物质的统一性,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别性.各种药物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人们的研究工作,就
  是要发现它们的性能及其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关系.掌握其客观规律,乃可得其利而远其害.万物是客观存在的,又可以为人所利用,但只有充分认识它们的相互关系,掌握其内在规律性,才能改造它们.对药物来说,只有首先认识药物的特性,才能分别加以炮制;气味不同的药物,才可按人的意志加以配伍,用
  以制伏人类的病害.在这方面,李时珍对古代“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思想作了重要发展.
  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本草纲目》不仅在医学上树立了丰碑,同时对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读它,我懂得好多!

《现代中要药理学》的读后感

《现代中要药理学》的读后感300字左右
这学期,我有幸选上了药理学。虽然我们的课程并不多,但是我在课堂上获得了很多药理学知识。首先我从课件的总论及绪论中得知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其次,我知道了药理学的研究方向,一方面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前者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后者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通过对绪论的学习,它不仅规范了我对药理学的认识。而且还了解到它与主要研究的内容。我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老师的每次授课都会给我的身体注入新鲜的“营养”——药理学知识。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我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了丰富与完善。时间如梭,岁月的脚步总是走的那么快,一晃选修的所有课程都结束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药理学的博大,它让我懂了以前的从未涉猎到的东西,它也让我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虽然选修课的学习结束了。但学习药理的念头并没有结束。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7篇

《本草纲目》是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本草纲目》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

《本草纲目》读后感【篇1】

中国医药举世闻名,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医药学家标榜千秋,明代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生于1518年,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从小就受到了医药方面知识的熏陶。李时珍幼时多病,每次大病都经他父亲精心调治才转危为安,因此他对病人的痛苦和医药的重要,有着深刻的体会,14岁时李时珍考中秀才,但其后三次乡试都未中举。在心灰意冷中,李时珍同科举仕途告别,投身于先辈的行业,并把毕生精力花费在药物学研究上,他的勤奋和天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医,和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药物学家。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34岁的李时珍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写好这部书,尽量减少错误,李时珍特别注意深入实际考察,除了走遍自己的家乡外,还到过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江苏的茅山,南京的牛首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采集标本,搜罗单方,有时还进行类似药理学的试验。

李时珍还参阅有关图书八百多种,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劳动,三易其稿,《本草纲目》终于在1578年全部脱稿,晚年的李时珍,非常关心《本草纲目》的出版,但他没有等到这一刻,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5岁,三年后,《本草纲目》终于在南京出版。

《本草纲目》是研读前人书籍的读书心得,与千百次采药行医的经验结晶,在介绍该书时,李时珍写道,“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虽曰医家药品,

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

《本草纲目》190多万字,共五十二卷,十六部,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绘图1100多幅,并附着11000多个药方,以正名为纲,举纲张目,分述各药的释名、集解、气味、主治、修治、发明、正误等。

《本草纲目》读后感【篇2】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杰出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针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花了将近30年时间而写成的。它是东方药学巨典,具有“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誉。

《本草纲目》一共有52卷,190多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分水、火、土、草等16部62类;附药方11096则;附图1160幅。编写的体例是首标正明叫纲,名字注释叫做目,其次集解、辨疑、正谈,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根据祖国药物学著作的传统名称,仍以本草命名。

读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医学界竟是如此神奇,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平凡的物体竟可成为治病的良药。比如水部中的露水,书中这样注名着,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再道旁万物上沾而成的,味甘,性平,无毒,秋露水凛成夜晚的肃杀之气,宜用来煎润肺的药,调和治疥、藓、虫癞的各种散剂。想不到吧,平凡的它们,却有不平凡的医疗作用,相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凡的物体等着人们去发现它们的价值,那将会带给我们另一个惊奇。

从这里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注意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发现很多东西,同样也可以解决很多疑问。再刚刚露水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书中记载的任何药物,他都有有注明有毒或是无毒,这跟人差不多有善恶之分,提醒我们用药要注意,就像我们生活中要小心与人打交道一样。

《本草纲目》里还收集了很多有医疗作用的花草树木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它们有些长得很漂亮,有些长得很奇特,也有些长得很渺小……它们还解开了很多疑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活中,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名称,却不知道它们的样子,比如冬虫夏草、海藻等等;而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样子,却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又比如金毛狗脊等。这样一来,我有增长了对植物的见识。

《本草纲目》读后感【篇3】

中华有很多经典名著,这些名著都很受人们的喜爱。每一本名著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使读者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而我最喜欢的是《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一本医学的著作,作者李时珍用26年的时间写成了这本本草著作。《本草纲目》共有52卷,卷1介绍了明朝以前主要本草41种,这本书列举了:草药的别名、解释命名的意义、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附列了相关的方剂。

起初我看《本草纲目》源于好奇,可是我看了不久,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对草药的讲解很细致,气味、主治、附方都可以一一列举出来。我有时也会按照书上讲的内容,对某些草药进行验证,验证出来的结果也是符合的。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佩,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求证,把这些草药写得那么淋漓尽致,这本书可谓是“上自坟典,下自传奇,凡有相关,莫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本草纲目》中提及的附方也很有效,有次弟弟头痛,我想起了《本草纲目》中所提到“薄荷”可除风热、清头目,就去花盆里摘了几片给弟弟闻,弟弟闻了之后感觉舒缓了许多。我真正体会到《本草纲目》很神奇,就决定没事的时候就多看几遍,要是以后再碰到这些事也不会惊慌失措了,不过有时候还是得去看医生。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

《本草纲目》读后感【篇4】

偶然,读《本草纲目》的一个评析文,说到最后的“水部”,尤为好奇,兴致上来,挑灯夜读,探究而去。那里的水,不仅有药味,居然还存在很多文学味道。

李时珍晚年称自已为“东璧”。不曾想,先生的某些文字,传递着柔性之美。看来,古时真正读书的人都是作家。李时珍也不例外。那水,在东璧先生笔下描绘十分特别,含蓄,温情。如果去尝,味道应该是甜的,回味也是甜的。没想到一部被古今中外堪称的药学盖世巨作,在一些书籍分类中,竟然把《本草纲目》归纳在“文学”书籍的范围,令人十分惊讶。

后来,再读东璧先生的文字,归在文学这档,似乎也有它的道理,情有可原。某文化公司经营理念为了迎合当今人们生活的快节奏,一心倡导知识碎片化阅读,点点滴滴汇聚成知识海洋。惊诧之余,端了百般的好奇与兴奋,阅读《本草纲目》中的“水部”,读东璧先生笔下的水,不仅读出平常水的药用价值,而且文学气息扑面而来。

仿佛在享受一篇篇优美的散文。感叹古人,做学问的严谨作风和幽默风趣,值得后人学习和深思。

读《本草纲目》就是读李时珍。设想东璧先生的背影柔弱清瘦,布衫飘逸,一副文弱书生的骨架,满脸慈悲为怀的笑容。读《本草纲目》与读其他书籍不同,不仅面对一些文字,打开书页却能感受到一股善意拂面。东璧先生一直活在书中,他和书共同存活了400多年,还会继续活下去。先生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叙述他的思想,经常被他的优美而理性语言所折服,常常情不自禁地小声诵读。多么有味啊,不仅仅是药味,同时充满着文学的意味和做人的品味。

《本草纲目》读后感【篇5】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圣李时珍历经三十余年写成的。

翻开书,我第一眼就看到《本草纲目》这本书条理清晰。全书共436页,1000000多字,分草部,菜部,果部,谷部,木部,禽部,虫部等好多种啊!

他没有采用《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而是另辟蹊径,正名为纲,纲下列木,纲目清晰。书内对所记录的药材的形态,功能,方剂都有记载,而且每一味药都附有插图。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不知道连平常炒菜用的葱,都可以用来治感冒

这本书里有大白菜,红色的萝卜,好吃的莴苣,大大的冬瓜等等等等,有我认识的、有我不知道的,有平常饭桌上就能看到的、有藏在山中不易被发现。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可以治病救人啊!

我很好奇,李时珍是怎样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采集到那么多的药材并画出它们的呢?

看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李时珍身背药篓、脚穿草鞋;披着蓑衣、拄着拐杖,穿梭在名山大川之间孤独而坚毅的身影;看到了李时珍顶着烈日的炙烤和蚊虫的叮咬,仍然不停的脚步。

那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来试试看,有什么功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摘了一颗。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飞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功效。

在当时人们称鲮鲤,其实就是今天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当时,有一位名医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蚂蚁进入甲内,然后闭上鳞甲,潜入水中,打开鳞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来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食蚁这点。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扒开蚁穴,进行舔食,而不是装死抓蚂蚁。他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他错误的地方。

从这几件事上,不难发现李时珍坚定的信念,对医学热爱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读了这本书,我得到了许多的医学知识,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医学小常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也希望这本书里的知识能流传的世界各地,给人们带来幸福。

我还要学习李时珍对医学的热爱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把它用在学习上!

《本草纲目》读后感【篇6】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圣李时珍历经三十余年写成的。

翻开书,我第一眼就看到《本草纲目》这本书条理清晰。全书共436页,1000000多字,分草部,菜部,果部,谷部,木部,禽部,虫部等好多种啊!

他没有采用《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而是另辟蹊径,正名为纲,纲下列木,纲目清晰。书内对所记录的药材的形态,功能,方剂都有记载,而且每一味药都附有插图。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不知道连平常炒菜用的葱,都可以用来治感冒

这本书里有大白菜,红色的萝卜,好吃的莴苣,大大的冬瓜等等等等,有我认识的、有我不知道的,有平常饭桌上就能看到的、有藏在山中不易被发现。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可以治病救人啊!

我很好奇,李时珍是怎样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采集到那么多的药材并画出它们的呢?

看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李时珍身背药篓、脚穿草鞋;披着蓑衣、拄着拐杖,穿梭在名山大川之间孤独而坚毅的身影;看到了李时珍顶着烈日的炙烤和蚊虫的叮咬,仍然不停的脚步。

那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来试试看,有什么功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摘了一颗。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飞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功效。

从这几件事上,不难发现李时珍坚定的信念,对医学热爱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读了这本书,我得到了许多的医学知识,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医学小常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也希望这本书里的知识能流传的世界各地,给人们带来幸福。

我还要学习李时珍对医学的热爱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把它用在学习上!

《本草纲目》读后感【篇7】

疫情期间的时候,学校不开学,图书馆里边也不开馆,让我们原本枯燥的日子没有一点新奇。妈妈给我推荐了西安市临潼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说让我空闲时可以看看。

我喜欢读《本草纲目》,六年级的时候喜欢了草本植物,到处逛书店,一直没有找到,刚开始我抱着试试的态度,关注临潼区图书馆微信号,点击云阅读的超星读书,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原来你就在我身边。

中华有很多经典名著,这些名著都很受人们的喜爱。每一本名著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使读者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而我最喜欢的是《本草纲目》。

相信读过《本草纲目》的人都知道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被世人尊称为“药圣”。

起初我看《本草纲目》源于好奇,可是我看了不久,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对草药的讲解很细致,气味主治,附方都可以——列举出来。我有时也会按照书上讲的内容,对某些草药进行验证,验证出来结果也是符合的。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佩,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求证,把这些草药写得那么淋漓尽致,这本书可谓是“上自坟典,下自传奇,凡有相关,莫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李时珍是个勤奋的人。他年轻时虽然科举考试落了榜,但是他仍然在努力的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写出了一本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作《本草纲目》,让后世敬仰。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800字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800字5篇

电影《我不是药神》主要讲述了程勇等人为帮助穷苦病友,冒险从印度走私便宜药格列宁的故事。那么你知道《我不是药神》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我不是药神观后感800字,希望你喜欢。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800字1

看《我不是药神》后,心里为中国、人、病人苦,但心态不矛盾。因为我看懂了:为什么药价那么高?为什么病人那么多?为什么爱莫能助?

中国古代医学的追求是简便廉验。中国医生对金钱的态度是取之有道。在医疗上,中国强调的救死扶伤,救人于危难,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就是中国的道德要求,行为准则!

假如古代医生都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保护,难道做不出天价的技术、天价的药来?这个中国古人不屑!关乎性命,金钱是粪土!

再点大家一次!自从师夷长技以来,我们真的误入了西方文化的陷阱。以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在医学上也人为地制造了许多疾病概念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天价的技术天价的药。家庭不堪重负,国家不堪重负!

在中国的底层走走,因病至贫比比皆是,目不忍睹!为什么在我们小时候,国、家那么贫困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绝症!

现代医学充其量只是科学。是科学,说明他还在寻找真理的路上。所以医学教材年年修正,改错。因为他年轻,两百来年,世人也给足了他犯错的机会。美其言,科学的路上要有牺牲精神,为科学事业献出生命!

但也有人说不。一位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哲学博士、中医博士,隐居庐山十年。他说:“让人家去献身吧!”此话意味深长!

中国文化只讲一个道理,即阴阳—-五行—-八卦。中医应用这一道理,解释人的生理、病理、药理,解决临床遇到的一切问题。这是我三十六年来,在中医路上寻找到的一个答案。

也许只有中国古代医学配叫“医学”了!

中医与西医,不论优劣,不评短长。在于学子们的取舍,在于病人病痛中的斟酌。

这是看完《我不是药神》昨晚想要说的心里话!心疼被忽悠的国家与人民!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800字2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我不是药神》的电影,令我感受剖深。该影片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保健品商贩,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开辟了去印度买药做代购的新事业,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让他摆脱了贫穷,同时造福了病友,但也触犯了法律。它塑造了一位我们身边真实的商贩,他有小贪心,有脾气,有各种小缺点,但正是这样真切的人形象,当他内心的善良闪光时,那种光芒是耀眼的,会让人泪水决堤很多次。

其实,当我看完他第一次贩卖后,我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印象。首先,他卖的不是正版的格列宁,而是从印度走私过来的禁药“印度格列宁”;其次他不仅卖“印度格列宁”,而且还把价格增加到之前的10倍,尽管这样的价格也比正版的格列宁便宜很多,但我内心还是对此嗤之以鼻;最主要的是,他明知道这样做是犯法的,但他却还拉其它人下水,在最后分别时竟然说“这药不会吃死人!”。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言语,足以证明他做这件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救人,而是为了钱。

然而,当我看完整部影片之后中,我被深深地触动了。影片的后半部分,程勇经过第一次贩卖后,挖到了第一桶金,他改邪归正,成了一个纺织厂的老板。原本可以安享后半生的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所以当他看到他原来并肩作战的好友因为买不起正版药而不得不走上不归路时,他悲痛欲绝,毅然决定重拾旧业。但显然,这次他的目的不一样了,不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要拯救更多的生命。这一次,他不但不加价,而是把价格一降再降,做的全是亏本生意,只是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这么多人需要他,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他已经没有办法放弃那一双双渴求生命的眼睛了,他的善良、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对他肃然起敬。

虽说法不容情,最终他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法外有情,所有因他受益的病友都为他送行,而他的行为也为改写高价搞癌药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我明白了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身试法,更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终极善良。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800字3

最近有一部十分火的电影,那就是传说中的《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刚出来的时候,我的爸爸就一直想去电影院观看,但苦于我没有时间,便一拖再拖。终于今日我有时间,全家一同看了此片。果然不出所料,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要为中国的药价高而发表一番演讲了。

这部电影是由拍过《泰囧》、《人在囧途》等的知名演员徐峥领衔主演,主要讲的是一种来自德国的治慢性白血病的药“格列宁”,因为卖到天价使很多慢性白血病人吃不起一瓶4万块钱的药,而面临等死的境地。此时我们的男主人公勇哥受人委托来到印度买了100瓶印度的盗版药回国。最初这种药卖的并不火,但后来经过别人的帮助卖到了各大医院的病友群。在病友群里,这种药既比市场上德国的格列宁便宜好多,而且药效也很好,一时间,他们的生意火到爆。其他卖假药的人发现他的商品卖的很好,便打算用勇哥两年才可以赚到的钱去买他的版权。勇哥因为怕抓照顾不到自己生病的老爸和年幼的儿子,把版权卖了,解散了他们的五人组合,开了一家做衣服的厂。但一年后,买它版权的人因为把药的价格又翻了四倍,他原来的伙伴因为买不到起药,病情恶化,疼痛难忍自杀很多次,可看到丁点大的儿子后又忍着剧痛熬着,但最终活活痛死了。这时勇哥觉悟到他的责任是救人,他忍痛把儿子送给了已离婚的妻子后,又冒着坐牢的风险购买救命药,并以原价500块卖出。当印度供应商关门后,他又贴钱买药低价卖给患者。最终,他因为走私药品被抓了,自己认罪伏法,有期徒刑三年后被放了出来。

爸爸告诉我,这件事情有生活的原形,因为那个人,也因为这部震撼人心的影片,如今这种药已经被列入医保,很多病人已经可以通过国家的福利花很少的钱买到这种药。我们通过这个真实事例,看到那些为人民服务的人的伟大心灵!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800字4

我很少写电影观后感,昨天看了这一部《我不是药神》的电影真的很难受。我虽然没有哭,但是的确是现在中国人当下的真实写照,在中国只要勤快点,不怕没有饭吃,但是在中国生大病,那就是倾家荡产,一病回到解放前。可能卖保险会给你说,我以前给你推销保险,你说你身体很好,得病后想买保险,保险公司又拒保,但是我想问一下,现在中国贫富悬殊真心太大,你叫人家一年缴上万的保险,人家还能活不,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1.中国人多,穷人也多,富人必定是少数。

2.现在各种的污染,得病是迟到的事。

3.虽然全民有医保,生小病,还能承担。生大病,对于一家微薄的收入,完全是雪上加霜。

4.中国人天天努力赚钱,对于养生没有观念,就像现在广告说得好,我跟你谈养生,你认为你身体很好,不需要养生,但是我想说,现在养生大于预防。还是就是多锻炼才是根本,现在全民玩手机,真的不是一个好现象。

5.有的前三十年拼命赚钱,后三十年全部把赚来的钱送进医院。

6.医院是最不讲人情的地方,没钱,就只能等死。

7.对于很多慢性病,虽然现在纳入医保,但是自己还是需要承担一半的医疗费用。

8.天价药不是每一个人吃得起。

9.病痛的折磨,真的是让无数患者心灰意冷,没钱又拖累家人。

10.在本剧中,患者没有说出卖药的人。老婆婆对警察说了几句真实感动的话,警官我想活,天价药我们吃不起,求求你们就不要再追问卖药的人。最后警察都不忍心办案,太多渴望活下去的人。

11.卖假药的张长林被抓,到最后都没有拱出程勇,可想而知。

12.程勇被捕后,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在警车上,警察让司机开慢点,全民的白血病患者都在马路两边目送程勇,程勇最后真的是一个月亏几十万,来让病友吃药,这价恩情真的是比天高。

13.最后由于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中国,而且是真实案例,所以最后这种药,纳入医保,百姓受益。

医院现在越修越多,越修越豪华,但是患者越来越多,中国人多,也不可能全民都能照顾得到,我们发展中国家,真的与发达国家相差几十年,对于教育,医疗泛滥成灾。我希望我们国家不断发展壮大。改善我们目前的状况。

我不是药神更多的体会就是,从小锻炼身体,只是好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其它的都是浮动,身体好了,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自己现在注重讲生,以前没有怀老二的时候,会一周跑一次步,天天吃早餐,晚上11点前睡觉,中午每天小睡一会,时不时看一下喜欢的书籍,调节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我现在不是怕死,是我不敢死,我还有未尽的责任,我有女儿要教育,我有父母要赡养,因为我是独生子女,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真正的夹心层。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800字5

近日,因为经不住朋友的极力推荐和诚心邀约,我来到了久违的寒亭电影院,观看了《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因为对本片中的导演和演员都不熟悉,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兴趣,意想不到的是,随着剧情的展开和深入,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继而带来的是触动心灵的震撼。电影节奏鲜明,痛点成熟,内核直指人性,戳中了人们心中的隐痛——疾病。人们在影电中看到了失望与绝望,同时又看到了希望和光明,所以在影片上映的那段时间,整个社会都被这部现实无比且催人泪下的电影刷屏了。

电影虽然看完了,但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一直感慨着、思索着,影电中的内容不断地和现实中的场景相交汇。中国是人口大国,患疾的人数自然也是庞大的,很多家庭由疾致贫,进而对生活产生绝望,这一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药品的昂贵。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活透着心酸和无奈,那么现在是不是需要有爱心的制药企业影身而出?为社会分忧,为政治和国家分忧,为广大人民群众分忧呢?

现在,我可以非常欣慰的告诉大家,正有这样一家有爱心与担当的制药企业应运而生,挺身而出,凭借医学素养与专业精神生产着让所有国人都用得上、用得起的高品质药品,他就是中盛博爱(天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博爱医药集团公司,创立于1999年,是一家大型医药集团,多年来,公司研究团队一直与国内著名学府的科研机构的联合,共同研发世界稀缺的原料抗癌药——紫杉醇项目。截至目前,紫杉醇注射液,是唯一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微管聚合的药物,也是目前临床效果最好、用量最大的抗癌药物,在国际抗癌药物市场上稳居首位。

对于广大的疾病患者来讲,药品疗效是非常关键的,但最关心的还是价格,就像电影中一位老大妈说的:“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药,把房子吃没了,把家庭吃垮了……”听来让人禁不住心酸落泪。博爱医药不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历经十年的呕心沥血,苦苦探索,终于在20x年成功研发出紫栅醇植物细胞提取技术,因此解决了原料稀缺和价格昂贵这两个世界性难题,老百姓用药费用直接降低了60%,这无异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与希望。

博爱医药集团在董事长的带领下,本着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而研发的紫杉醇注射液,是一款广大人民群众都能用得上,用得起的抗癌药物。它的诞生标志着癌症不再意味着死亡,人类的健康将从此被改写,博爱医药公司董事长和整个集团公司一起向党和国家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向广大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为无数个家庭带来了曙光和生机,也是对全世界、全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

对于博爱医药集团所做出的贡献,我心潮澎湃,难以言表。衷心地祝愿董事长带领博爱医药这艘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起航,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本草纲目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本草纲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大成的著作。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本草纲目》的 读后感 ,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

   本草纲目读后感1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著名的医生,他创作了一本《本草纲目》,这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古代任何一部本 草书 所不能比的。

  《本草纲目》还真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巨典啊!李时珍的爸爸李言文是当地著名的医生,李时珍小时候很喜欢医学。长大后,因为想修订旧本草书里的话多错误,他到太医院去当医生,可是,有人说他是“草泽医生”要修本草是“狂妄”之举,李时珍的希望落空了,就辞职回了家乡。经过了27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每种药物都详细地记述了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儿、功用和采集、制作的 方法 。

  还附有1160幅插图,这些图形象逼真,使人很容易辨认。还收集了11000多个药方,并对各种药物的如何使用,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读了这篇 文章 ,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成功。

   本草纲目读后感2

  漫长而炎热的假期,难免使我们觉得厌烦,但是有一本有意义的书陪伴你度过,那就不一样了,为了培养兴趣、增长见识、充实假期生活,我去书店了一本书籍——《本草纲目》,这本书内容趣味丰富、深奥、实用深深地吸引了我,并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是无限的。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杰出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针在继承和 总结 明代以前本草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花了将近30年时间而写成的。它是东方药学巨典,具有“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誉。

  《本草纲目》一共有52卷,190多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分水、火、土、草等16部62类;附药方11096则;附图1160幅。编写的体例是首标正明叫纲,名字注释叫做目,其次集解、辨疑、正谈,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根据祖国药物学著作的传统名称,仍以本草命名。

  读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医学界竟是如此神奇,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平凡的物体竟可成为治病的良药。比如水部中的露水,书中这样注名着,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再道旁万物上沾而成的,味甘,性平,无毒,秋露水凛成夜晚的肃杀之气,宜用来煎润肺的药,调和治疥、藓、虫癞的各种散剂。想不到吧,平凡的它们,却有不平凡的医疗作用,相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凡的物体等着人们去发现它们的价值,那将会带给我们另一个惊奇。

  从这里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注意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发现很多东西,同样也可以解决很多疑问。再刚刚露水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书中记载的任何药物,他都有有注明有毒或是无毒,这跟人差不多有善恶之分,提醒我们用药要注意,就像我们生活中要小心与人打交道一样。

  《本草纲目》里还收集了很多有医疗作用的花草树木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它们有些长得很漂亮,有些长得很奇特,也有些长得很渺小……它们还解开了很多疑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活中,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名称,却不知道它们的样子,比如冬虫夏草、海藻等等;而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样子,却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又比如金毛狗脊等。这样一来,我有增长了对植物的见识。

  在这里我也给自己提了个醒,那就是,对事物的了解和对问题的认识,不可以不清不楚,那样,就会使心中的疑惑越积越多,不知道到哪天才能解开,或许永远都不会解开。

  《本草纲目》它又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读完了它,每一次的回味都能让人懂得不同的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就让人有方向的前进,把这些道理当作做人的原则,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读了这本书,使我对医学越来越感兴趣,也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赞美这本书,它不愧为医学宝库。

   本草纲目读后感3

  书中所收集的资料广博,“上至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集”,因此书中不免有些内容与现代的认识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铅粉辛寒无毒,现代则认为有剧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录的孝子衣帽、寡妇床头灰、草鞋、男阴毛治蛇咬、女阴毛治“五淋、阴阳易病”、人魄(人吊死后的魂魄)镇惊吓、人肉疗羸瘵(割股疗亲)、人中黄(人粪)治呕血、梁上尘治昏厥等皆可入药。这部分李时珍大多引用《辍耕录》、《本草拾遗》的说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另外李时珍并驳斥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认为吃人肉疗羸瘵是错误的。不过也正由于巨细靡遗的收录,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医书及本草借由纲目而保存下来。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近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平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 经验 、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薰陶着。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和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李时珍从小 爱好 读书,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失败了。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又淹没了市巷,农田荒芜,疫情严重,肠胃病到处流行。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替穷人看病,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临走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一切都被李时珍看在眼里。李时珍20岁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结核),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几乎把命送掉,幸得父亲的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李时珍愈想愈不愿走科举道路,向父亲表示,立志学医,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父亲看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由于他刻苦学习,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妃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竟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

  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 文化 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

  过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李时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荐,4l岁进入北京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 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官们,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有的医官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医官说“炼食硫黄,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听到这些无稽之谈,更下定决心准备修改本草书。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

  李时珍为了修改本草书,对各种医书上的不同记载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搞清形态相似的苹、水萍和萍逢草,曾到家门口的雨湖,还到较远的马口湖、沿市湖、赤东湖进行采集,耐心观察比较,终于纠正了本草书上的长期混乱。

  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格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和中风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穿山甲又叫鲮鲤,根据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的记载,穿山甲是一种食蚁动物,它“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习性果真是这样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李时珍跟随猎人进入深山老林,进行穿山甲解剖,发现该动物的胃里确实装满了未消化的蚂蚁,证明了本草书的记载是正确的。但李时珍发现穿山甲不是由鳞片诱蚁的,而是“常吐舌诱蚁食之”。他修订了本草书上关于这一点的错误记载。同时他又在民间收集了穿山甲的药用价值,记载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的 顺口溜 。

  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蔓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象茄子叶,花象牵牛花,早开夜合的蔓陀罗花,他又为了掌握蔓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据现代药理分析,蔓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大脑和延髓作用,对末梢都有对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经作用。

  李时珍在做蔓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时珍不仅对植物药、动物药进行仔细的调查、观察,对矿物药也做了不少调查工作。他曾到过铜矿、铅矿、石灰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本草书的记载,铅是无毒的物质。李时珍为了了解铅的性能,深入矿区,见到矿工们的艰苦工作条件,写道:“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砍取之”通过对矿工们的健康调查,认识到铅是有毒物质,“性带阴毒,不可多服”。同时又掌握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现黄疸症状。“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水银”据以前本草书记载,言无其毒;言其久服神仙;言为长生不老之药。确有其事吗?李时珍通过调查,认识到水银是由丹砂加热后分解出来的(“汞出于丹砂”);水银和硫磺一起加热,可以变成银朱(硫化汞);水银加盐等,又可以变成另一种物质,名叫轻粉(氯化汞)。由此,他记述水银是一种“温燥有毒”的物质。“若服之过剂”“则毒被蒸窜入经络筋骨”,“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破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无穷。”李时珍又根据六朝以来久服水银而造成终身残废的历史事实,驳斥了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老的无稽之谈,并写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

  李时珍是一个富有求实精神的医药家;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几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1岁(公元1578年)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使《本草纲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本草纲目》包含着李时珍将近30年的心血,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辛的艰难历程。

  李时珍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因此深受后世人的尊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明史》、《白茅堂集》都为他写下了传记。清光绪年间在李时珍墓立碑纪念。解放后,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李时珍墓所在地竹林湖村建立了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邓小平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1956年科学家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本草纲目读后感4

  闲读古代医书,知道古人认为可以入药的物件,并非只有草,还有其他东西。比如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包括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和人部。其中“草部”内容最多,所以沿袭旧制,仍以“本草”命名。

  本文按下诸部不表,单说《本草纲目·人部》,说的是与人相关的可以入药的物件。李时珍列出37种,有乱发、头垢、耳塞、膝头垢、爪甲、牙齿、人屎、人尿、人骨、眼泪、人汗、人精、人胆、人肉、人血、木乃伊等。用它们构成284个医方。

  细观原文,李时珍写“人部”十分谨慎。因为以人的物件为人治病,本质上已经陷入“吃人而救人”的悖论。所以他开篇以前辈《神农本草》为例,其中用人的物件入药,只收一种“髲发”,指从人头上剪下的头发。可见在“神农”心目中,人的物件是有别于其他东西的。但“后世方伎之士,至于骨、肉、胆、血,咸称为药,甚哉不仁也。”那么,李时珍为什么还要写“人部”呢?因为《本草纲目》旨在集前人之大成,凡是前人记过的医方都要收入,即使是不良医案也要记录,但一定要加以说明。

  比如唐开元年间,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人肉可以治疗一种叫做“瘵疾”的病。结果有人得了此病,纷纷根据陈书记述,割股割肝。李时珍叹道:“陈氏之先,已有割股割肝者矣;而归咎陈氏,所以罪其笔之于书,而不立言以破惑也,本草可轻言哉?呜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基于此,李时珍为“人部”设定收录原则:他认为无害于道义的医案,会详细记述;“残忍邪秽”的医案,要作为附录,省略记述,还要说明自己的态度。

  那么,什么东西无害于道义呢?比如人屎,还有小儿胎屎、粪清、蜣螂推入土中的粪球等,在《本草纲目》中都是良药,可以解诸毒,封疔肿,治伤寒热毒等。这让我想起前些年,听说一位名人生病,西医救治,好药用得太多,搞得菌群紊乱,腹泻不止。西医没有了办法。病人的儿子只好去请教中医。一位老中医说,办法是有的,只需要取人粪便,最好使用亲人粪便,炒成粉状,用水送服,就可以止住腹泻。后来用儿子的粪便,真的救了老爸一命。

  说到“用儿子的粪便治病”,听起来有些荒谬。其实中医神秘之处很多,一时说不清楚的事情也很多。比如时下古装戏中演绎“滴血认亲”,说亲生父子的血可以相融云云。类似的方法,《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父之白骨,唯亲生子刺血沥之即渗入。”此类记载鱼龙混杂,大多找不到科学根据,何况它们也不属于科学系统。

  由此想到,如今生命科学进步,运用血缘关系治病的事情越来越多。与中医中相关医案比照,会产生许多有趣的联想。再如李时珍记载:人尿、人胞、胞衣水、初生脐带、妇人月水等,都可以入药。其依据除了经验与类比,再无说明。今人看到这些,往往大呼恶心、搞笑。但近年来,人们运用科学分析手段,已经从这些物件中提取许多有价值的成分,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回到主题。用人的物件入药,什么东西有害于道义呢?李时珍认为,靠残害人的生命制造药物,是最大的不仁不义。为此,在“人肉”条目下,李时珍讲述一个 故事 :“江伯儿母病,割胁肉以进。不愈,祈于神,欲杀子以谢神。母愈,遂杀其三岁子。事闻太祖皇帝,怒其绝伦灭理,仗而配之。”这段记载,类似于今日依然流传的《二十四孝》中“救母埋儿”故事,只是记述者的态度截然不同。

  在“人骨”条目下,李时珍记述前人医方的同时,坚决反对用人骨治病。他说,狗都不吃狗的骨头,人却吃人的骨头,可以吗?《酉阳杂俎》写道:一个军士胫骨碎了,医生张七政将碎骨取了出来,军士的患处很快痊愈。但两年后患处又疼痛,他问张七政原因。张说:“因为取出的碎骨受寒,你把它放在哪里了?”军士在床下找到碎骨,用水洗干净,再用棉布包好,军士就不痛了。李时珍点评:“气之相应如此,熟谓枯骨无知呼?仁者当悟矣。”

  在“人肉”条目下,李时珍引陶九成《南阳辍耕录》写道:“古今乱兵食人肉,谓之想肉,或谓之两脚羊。此乃盗贼之无人性者,不足诛矣。”在“人胆”条目下,李时珍说,有些残忍的武夫,杀人取胆,放入酒中饮服,认为可以让人更勇猛。“是乃军中谬术,君子不为也。”

本文标题: 药理书读后感(《现代中要药理学》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459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怪老头的把戏读后感(读《怪老头儿》有感)六年级怪事多读后感结尾(《6年级怪事多》读后感6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