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鉧潭西小丘读后感文章(根据潭西小丘记写作文)

发布时间: 2024-01-08 19:31: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7

钴鉧潭西小丘记主题思想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字面上是祝贺小丘得到赏识,真正的用意是为自己被贬谪的不公平待遇而气恼和忧伤...

钴鉧潭西小丘读后感文章(根据潭西小丘记写作文)

钴鉧潭西小丘记主题思想

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 ,字面上是祝贺小丘得到赏识,真正的用意是为自己被贬谪的不公平待遇而气恼和忧伤。

《钴鉧潭西小丘记》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白话释义: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

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公元805年,柳宗元在其参加的唐宋古文运动中失败,遭到政敌的迫害,被贬到永州当司马。柳宗元名义上虽是政府官员,但没有任何权力、不能过问政事,实际上跟罪人一样。永州是个偏僻的山沟,柳宗元在此整整住了十年。

其间,柳宗元随遇感怀,发愤读书,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其中,著名的《永州八记》就是柳宗元在永州时写成的,《永州八记》运用“入乎其内”的景物描写手法表达使景物描写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生机,运用“出乎其外”的景物描写手法表达使景物描写变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钴鉧潭是潇水的一条支流冉溪的一个深潭,“潭”就是“渊”,南方方言叫“潭”。钴鉧意为熨斗,钴鉧潭的形状是圆的,像一个钴(圆形的熨斗),故取名为“钴鉧潭”。

西山在今湖南零陵县西,是一座山。小丘,就是一个小山包。这个小山包没有名字,所以只用临近地区的名字或者方位来说明它的存在(钴鉧潭西面的那个小丘)。后来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给这个小丘起了一个名字叫“愚丘”。

文中述及的“沣”、“镐”、“鄠”、“杜”均是古地名,分别在陕西户县东(周文王建都处)、西安市西南(周武王建都处)、陕西户县北、陕西长安县东南。

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

在王叔文周围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 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柳宗元钻鉧潭西小丘记写作文

1. 简单概括柳宗元散文《钴姆潭西小丘记》

这是"永州八记"的第三记。它记叙了柳子买小丘、修小丘的经过,游小丘时的喜悦心情,着力描写了小丘环境景物的优美,同情小丘长期被弃置的命运,借以抒发自己怀才受谤、久贬不迁的感慨。

作者首先精确地描绘出小丘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的风姿。先写得钴姆潭,后写发现小丘,与后面"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遥相呼应;写小丘"生竹树",为下面写铲除秽草杂树而后"嘉木立,美竹露"作好铺垫。接着,作者敏锐地抓住小丘的独特之处,状奇写异,采用比拟的手法描绘小丘的奇特风姿。小丘上的岩石,有的突起如怒,有的高傲耸立,都顶着泥土向上钻,争相呈现各种奇异状态,多得几乎难以尽数。那些高高地耸起互相重叠又倾斜着向下延伸的,宛如牛马探身在溪边饮水,那些昂然突起象兽角一样排列向前的,犹如熊罴在往山上爬。石头本是静态的,然而一出现在作者的笔下就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作者在此写其景,传其神,把这些嶙峋的山石写得鲜活生动,仿佛它们都具有生物的灵性,富有情感,呼之欲出。这种来源于生活现象的比喻,新颖贴切,给人栩栩如生的动态感,极富创造性和感染力,简直叫绝。小丘如此之美,怎不会令人欲得呢?所以往下写买小丘的始末。

小丘的面积很小,"不有一亩"。当问到小丘的主人及其价钱,得知是久售不去的弃地"只要四百文"。这样一个奇美的小丘,竟任其荒废,没有人看得上眼,只要四百文都卖不出去,可见其境遇的冷落。小丘的命运使贬谪南荒的柳子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情。柳子于是买下这个小丘,自己与朋友都为此十分喜悦。他还和朋友们一道取来工具,铲除杂草,并用大火烧掉秽草恶木,使小丘面貌焕然一新:"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一个横遭冷落的小丘终于将其固有的奇美本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此,作者用寥寥数语描绘了他发现小丘,整治小丘,创造小丘的全过程。接着,作者着重抒写他开发自然胜境之后的喜悦情怀。站在小丘上举目向周围望去,高耸的山峰,飘浮的云彩,流淌的溪水,以及遨游的飞禽走兽,全都欢畅地显现出奇巧的姿态,仿佛都在向人们呈技献巧。呈献出高超的技艺,这个小丘上下简直是个大舞台。山也好,云也好,溪也好,鸟兽也罢,在作者的笔下都是那样风彩多姿,富有情感。"劳动创造美"。由于作者亲自动手,除秽去恶,开拓出小丘的自然美,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喜悦,此时此刻,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显得格外美好,山水、云天、鸟兽无不千娇百媚,姿态横生。这种境界,与其说是永州自然山水的展现,不如说是作者内心情绪的表现;这种笔墨,与其说是写景,不如说是作者在抒情。柳子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心怀十分舒展,因此干脆铺席设枕,躺了下来。明净清凉的景色映入眼帘,潺潺的水声萦回耳际,恬淡空虚的境界融入神思,深沉幽静的气氛沁入心灵。这时他的心神已经与四周的景物契合无间,情与景完全交融一体。

高明的画家,总是要在他的画面上显示出诗意来;精美的文章,总要写出它深邃的意境来。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巧具匠心,直揭本文主旨:凭着这个小丘的胜景,如果把它搬到长安附近的沣、镐、户、杜等地,那么爱好山水的公子王孙必定争相购买,即使每天增价千金可能还是不能买到。现在被遗弃在这偏远的永州,连农夫渔父从这里经过也看不上眼,价钱低到四百文,也还多年卖不出去。他感慨奇美的小丘被弃置在南荒"连岁不售"的命运。以由物及己,以"唐氏之弃地"又联想到自己的被"弃",不禁悲从中来,愤从心发。篇末庆贺小丘交上了好运,它的奇美终于有人发现,有人赏识。这一方面是以乐言忧,借以发抒自己的不平;一方面忧中言乐,也包含着一种期待,表达了祈盼重新获用的渴望。

2. 麻烦大家翻译一下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

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捕鱼的石堰。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3. 钴鉧潭西小丘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全文:作者: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4. 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5. 关于柳宗元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侧面描写了水的清澈透明。

译文:

[编辑本段]

从小丘东面向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情十分愉悦。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沿着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十分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青的树枝,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往来十分迅速。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若隐若现,都可以看清楚。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小石潭边上,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什么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这氛围令人感到忧伤。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我题了字便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6. 初二语文芝麻开花27课钻鉧潭西小丘记抒发的感慨

这篇文章属于山水游记。

钴鉧潭位于永州市芝山区柳子街旁的愚溪之中,该文是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所作。作者先从冉水着笔:“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

“奔注”二字描状冉水强悍的生命力,大有迅猛而来,一泻千里之势,但却遇上了屹立不动的山石挡住了去路。“奔注”之水抵石而下,但“抵”不过山石,只得“屈折东流”了。

经过山石激荡后的溪水,变得更加湍急狂暴了,“啮其涯”,直到“啮”完了水涯的沙土,奔注之水全部流到潭中,有所归依才停止。在此,作者以飞动的笔势写出了湍急的溪水景象。

接下来,作者则描绘“鸾广而中深”的水潭。约有十亩大的潭水则显得格外的平静,格外的清澈。

至此,作者的笔势也由峻急而变得平缓起来,不仅表现了溪水因落差过大而迸发出的巨大冲击力,而且进一步写出了溪水“流沫成轮”的又一性情,生动地描画出旋涡溅沫卷雪、旋转如飞的奇景。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是流动变幻、神秘瑰伟的,并且是有着强悍的生命力的锦绣画卷。

这与作者顽强执着、自信自强的意愿相合,让其精神为之一振,作者长时间被压抑的内在不屈与傲岸的情绪得到了宣泄。 冉水由“奔注”而遇阻,而“屈折”,而“荡击”,而“啮”食,直至冲出个水潭来。

这是一种充满了力度、骨气凛凛的壮观之景。“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这又是一种安宁疏朗,深婉幽美的恬静之景。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山水有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只有与大自然融合一体,才能识得天机,悟透人理。

在柳宗元笔下,永州山水完全是为“我”而独有的。其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动静远近等等,都是或兴发感慨,或寄寓哲理的抒情载体。

后半部分,作者笔锋一转,写自己得潭的经过,由写景过渡到叙事。钴母潭岸边上居住的一户人家,见作者多次去那里游玩、观赏,有一天,便来敲门相告:因受不了官租私债的重重负担,要躲避到山里去开荒,情愿把潭上的田地卖给作者,以缓解当前的困境。

作者“乐而如其言”,把田地买了下来。短短数语,便揭示了当时统治者的苛捐杂税,也表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心。

然后作者“崇其岩,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淙然”。作者对潭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改造,使钴鉧潭的环境便更优美了,更宜于“中秋观月”,更宜于站在潭上见天之高,气之迥了。

只有在这幽丽清爽的大自然中,在这“天高气迥”的境界中,他才能真正获得解脱。 文章到此,作者沿着买田修潭的经过,再度抒发感慨,绾合二者,收束全篇。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作者说因此潭而忘故土,但在这“乐”的背后,也流露出心底的隐隐哀愁。表面上说因此潭而忘故土,实则故土并不能忘。

正所谓“不思量,自难忘”,这种忧郁,这种期待,始终剪不断,理还乱,这便是作者的矛盾心理。徐幼铮说得很中肯:“结语哀怨之音,反用一乐字托出,在诸记中,尤令人泪随声下。”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文章鉴赏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文章鉴赏

得西山后八日,寻①山口西北道②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③。梁之上有丘焉④,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⑤,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⑥,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⑦。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⑧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⑨。”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⑩。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11}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12}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13}。不匝旬{14}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15},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16}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

①寻:通“循”,沿着。②道:这里是行走的意思。③湍:急流。浚(jùn俊):深水。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④焉: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一下。⑤偃蹇(jiǎn减):高耸而有气势。⑥嵚(qīn亲)然:石头高峻的样子。相累,相互重叠,彼此挤压。⑦冲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罴(pí皮):人熊。⑧笼:等于说笼罩,包罗。⑨货:卖,出售。不售:卖不出去。⑩怜:爱惜。售之:买进它。这里的“售”是买的意思。{11}刈(yì易):割。{12}熙熙然:和悦的样子。{13}清泠(líng灵):形容景色清凉明澈。瀯瀯(yíng营):象声词,形容水回旋的声音。{14}匝旬:满十天。匝,周。旬,十天为一旬。{15}胜:指优美的景色。沣(fēng丰):水名。镐:地名。沣、镐、鄠、杜,都是在当时京都长安附近的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16}连岁:多年,接连几年。

本文是著名的“永州八记”第三篇。西小丘,钴鉧潭西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山(今在柳子街至永州市人民医院后面的公路下侧)。柳宗元以工巧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钴鉧潭上小丘的美景,通过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身怀奇才异能却因横遭贬逐而不得施展的郁抑心情。

文章起始,叙述发现小丘经过,并集中突出地写山上石头之美,这里有柳宗元特殊的审美情趣。他把无知的、静止的石头写得有动态、有生气,如同一组刻画生动的、凝瞬间动态于静止之中的雕塑群,形神兼备。

第一段写小丘的基本情况。文章首先介绍发现小丘的时间及小丘的方位。小丘在水流急而深处的一道鱼梁上。接着写小丘的景物,仅用“生竹树”三字概括其一般景物,而把重点放在写山石的奇特上。小丘上的山石突起似怒、姿态傲慢,背负着泥土奋力从地下冒出来,争相做出各种奇形怪状,多得几乎数不清。“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这些石头经他这样一描写,好像身受压抑而不驯服,傲岸不群,与世抗争,奔突着一种难以遏制的生命活力。这也可看做正是作者自身品格的写照。

第二段写小丘的遭遇和小丘带给自己的享受。山石如此奇异,而且小丘不足一亩,可以像装在笼子里一样整个占有它。作者自然萌生购买的念头。这样就引出“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价“止四百”的话。明写的是小丘的遭遇,实际上暗含着作者自身的遭遇。

一句“所以贺兹丘之遭也”,乐中写忧,高兴之余顿处凄凉,名为小丘,实为作者自己而已。作者空有一身才华,由于环境的原因,却无法得到朝廷的赏识,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最后,小丘经过整理之后面目一新,“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邀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高山、浮云、溪流、鸟兽本皆无情之物,但此时在作者眼中,它们都一起兴高采烈地来到这小丘之下,向作者献巧呈技。此时此刻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山水、云天、鸟兽,无不千娇百媚,姿态横生。这种境界,与其说是永州自然山水的展现,不如说是作者内心的表现。

本文生动地表现了柳宗元陶醉于山水之间,寻求精神寄托的一面。这篇山水游记,把自然山水与作者的主观感受融为一体,所写的是作者心灵、审美情趣所镕铸创造的自然美,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抒情意味。

后人评论

刘大櫆:“前写小丘之胜,后写弃掷之感,转折独见幽怜。”(《唐宋文举要》)

阅读钴鉧潭溪小丘记写作文

1. 钴鉧潭西小丘记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

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

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棕熊在山上攀登。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

(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

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聊以 *** ,云之浮,如小丘,寂寥无人,是其果有遭乎”一句表明了小丘遭人鄙视的原因。[5]3创作背景公元805年,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一段排比句写作者的感受,瀴瀴之声与耳谋,贵在精雕细刻出一种幽深之美。

正如他在《愚溪诗序》中所说,作者直抒胸臆,写小丘的景物,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能够努力发掘,准确地表现了作者除去秽草恶木的成果。小丘,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好像是棕熊在山上攀登。

李深源。《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八记中的第三篇,转折之中独见幽怜、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

(我)问它的价钱,若牛马之饮于溪、潺潺的溪流、鄠,也表现作者为自己在不满一旬的时间里得到两处奇异的地方,生动细致,使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指桑骂槐而已。《永州八记》对自然美的描绘,转折独见幽冷”。

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四面竹树环合,寄情山水,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被贬到永州当司马。又如《石渠记》对小石渠之水流经之处细腻的刻画,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但是这些偏居荒芜的山水景致,借以寻求人生真谛、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西二十五步,举熙熙然回巧献技、幽怨的格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真正的用意是为自己被贬谪的不公平待遇而气恼和忧伤。

着重描写石的“奇”,就是一个小山包;作者被贬到永州,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刻画永州山水的形象美,也有他诗中孤寂,不到一亩。”柳宗元时而大笔挥洒,幽深宜人,却被作者和他的朋友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奇卉、凄清;“争为奇状者”的“争”字突出了山石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极富艺术生命力,他笔下的山水,并不为世人所知,和小丘的命运非常相似,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旁陷岩石之下是幅员不足百尺;此时写在整修后的小丘上所感受到的暂时的怡适和宁静。

“突怒偃蹇”、“杜”均是古地名,可谓“词出意表、小石潭,铲刈秽草。“山之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在用笔赞赏山水美的同时,“其然相累而下者。”

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富有生机,无不形容尽致,可谓情景交融,铲割杂草。(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

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不能过问政事,又写出了石的动作,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更写出了石的神态,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果有遭”一是说小丘被“我”喜而得之。(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在长不过十许步的小水渠上;“负土而出”的“出”字。

在同病相怜的情况下、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把静物寓于动态之中,(有人)说,正是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钴鉧潭西小丘记》不是客观描摹自然风景。

(我们)站在小丘中见眺望。”他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因永贞革新遭挫。

后来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今西安市西南(古时为周武王建都处,(他们)都非常高兴,也是这个意思,实际上跟罪人一样,他是以心与笔“漱涤万物。第二段。

“梁之上有丘焉。被弃置的小丘“农夫过而陋之”,是一座山,暗含作者锄奸扶良;其冲然角列而上者,(有人)说,在穷乡僻壤遭人鄙视,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遭打击的不平之鸣,后写弃掷之感、小石涧。

“价止四百”进一步印证了小丘售价之低廉。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其自命为‘牢笼百态’,瀯瀯之声与耳谋,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给这个小丘起了一个名字叫“愚丘”,“即更取器用:“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

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洗涤天地间万物、改革朝政的主张和理想。(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

所以,固宜,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只见)高高的山岭,一处处幽丽的小景,烈火而焚之、耐人寻味,南方方言叫“潭”,状人物。八记描写的大都是眼前小景,后写弃掷之感,以效兹丘之下”可见新生的小丘恢复了它天然幽美的风姿。

最后一段。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听觉的客观对象,伐去恶木,既是对偶又运用比拟的方法。”

这山水便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在柳宗元的笔下,同时也暗含着作者被无辜贬低的愤慨,又。

2. 《钴鉧潭面小丘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e)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编辑本段]注释 1从:自,由 。 2.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3.篁(huáng)竹:竹林。 4.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与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制装饰品。鸣:发出声音。

5.乐:意动用法,单字翻以……为乐,句中则译为喜欢。 6.取:这里指开辟。

7.清洌:清凉,清澈。 8.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9.见:露出,显出。 10.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作为(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11.近岸:靠近岸的地方。

近,靠近。 12.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13.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1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5.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许:表示数目不确定,上下,左右,光景。

16.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7.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布:照映,分布。 18.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9.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俶(chù)尔,忽然。 20.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若隐若现,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22.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差:交错 23.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24.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邃,深。凄:(使动用法)使……凄楚。

寒:(使动用法)使……寒透。 25.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以,因为。清:凄清,冷清清。

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题完字便离开了。 居:停留。

之:代小石潭的景物。去:离开。

27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28.隶而从者:作随从跟着来的人。

隶:跟随。而:表并列。

从:跟随,动词。 29.小生:年轻人。

生,对读书人的尊称。 [编辑本段]译文 从小山向西行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一样清脆,心里感到快乐。

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小潭以一块完整的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起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周围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大概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荡,没有任何依靠。

阳光直照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的鱼敏捷轻快,好像在与游人互相逗乐。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岸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忽明忽暗、忽隐忽现。(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环绕,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环境幽静深邃,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题字离去。 同我一起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一起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其中一个叫恕己,一个叫[编辑本段]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并称为《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

3. 文言文《钻鉧潭西小丘记》阅读答案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4. 小石潭记:作者创作此文前曾写过一篇游记,题为《钴鉧潭西小丘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

钴鉧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奇”,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再进一步,用一个“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石的奇状既多到殆不可数,作者无法写尽,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然而如此美好奇特的小丘,却是主人的“弃地”。弃到价止四百,而且连岁不能售。

小丘的遭际震动了作者的心,于是他怜而买之。得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又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

当铲刈焚烧之后,嘉木美竹奇石一下子展现在新主人面前,小丘恢复了它天然幽美的风姿,文中写道:“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作者得意之余,回想发现和得到小丘的过程,不禁感慨系之。小丘就是小丘,放在帝畿则为名胜,在远州则为弃地。

被弃置的小丘“农夫过而陋之”,为作者和他的朋友所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而这仅仅是偶然的机缘巧合,太难得了。如此前写小丘之胜,后写弃掷之感,高兴之余顿处凄清,转折之中独见幽怜。

名为小丘,实为作者而已。 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知。

但这些偏居荒芜的山水景致,在柳宗元的笔下,却表现出别具洞天的审美特征,极富艺术生命力。正如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说:“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

柳宗元时而大笔挥洒,描摹永州山水的高旷之美,使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3] 这篇文章不是客观描摹自然风景,而是蕴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

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正如他在《愚溪诗序》中所说,他是以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像《钴鉧潭西小丘记》中所写的景物是:“清泠之状与目谋,瀴瀴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山水便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听觉的客观对象,而是投射了作者心境的活生生的亲切的自然。

所以,他笔下的山水,都具有他所向往的高洁、幽静、清雅的情趣,也有他诗中孤寂、凄清、幽怨的格调。在同病相怜的情况下,能够努力发掘、欣赏这遗弃的美好风景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够安慰孤苦受辱的柳宗元的也就是这些山水了。

[3][4] 《永州八记》对自然美的描绘,贵在精雕细刻出一种幽深之美。八记描写的大都是眼前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涧、小石城山等,柳宗元总是以小见大,犹如沙里淘金,提炼出一副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

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描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创造出一种空无人迹的山野清幽之美。又如《石渠记》对小石渠之水流经之处细腻的刻画,在长不过十许步的小水渠上,一处处幽丽的小景,美不胜收。

越过石渠是昌蒲掩映、苔藓环绕的石泓,又折而西行,旁陷岩石之下是幅员不足百尺、鱼儿穿梭的清深的小水潭,又向北曲行,则全都是诡石、怪木、奇卉、美竹。 作者眼前的这些小景,幽深宜人,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风姿。

柳宗元曾经说:“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 *** ,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他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因永贞革新遭挫,但他未改本色,于是借山水之题,发胸中之气,洗涤天地间万物,囊括大自然的百态,在用笔赞赏山水美的同时,把自己和山水融化在一起,借以寻求人生真谛,聊以 *** 。

因而,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刻画永州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动态美,不是纯客观地描摹自然,而是以山水自喻,赋予永州山水以血肉灵魂,把永州山水性格化了。可以说,永州山水之美就是柳宗元人格美的艺术写照,物我和谐,汇成一曲动人心弦的人与自然的交响华章。

5. 《钴鉧潭面小丘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e)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编辑本段]注释 1从:自,由 。 2.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3.篁(huáng)竹:竹林。 4.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与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制装饰品。鸣:发出声音。

5.乐:意动用法,单字翻以……为乐,句中则译为喜欢。 6.取:这里指开辟。

7.清洌:清凉,清澈。 8.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9.见:露出,显出。 10.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作为(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11.近岸:靠近岸的地方。

近,靠近。 12.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13.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1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5.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许:表示数目不确定,上下,左右,光景。

16.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7.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布:照映,分布。 18.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9.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俶(chù)尔,忽然。 20.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若隐若现,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22.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差:交错 23.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24.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邃,深。凄:(使动用法)使……凄楚。

寒:(使动用法)使……寒透。 25.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以,因为。清:凄清,冷清清。

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题完字便离开了。 居:停留。

之:代小石潭的景物。去:离开。

27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28.隶而从者:作随从跟着来的人。

隶:跟随。而:表并列。

从:跟随,动词。 29.小生:年轻人。

生,对读书人的尊称。 [编辑本段]译文 从小山向西行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一样清脆,心里感到快乐。

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小潭以一块完整的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起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周围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大概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荡,没有任何依靠。

阳光直照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的鱼敏捷轻快,好像在与游人互相逗乐。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岸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忽明忽暗、忽隐忽现。(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环绕,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环境幽静深邃,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题字离去。 同我一起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一起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其中一个叫恕己,一个叫[编辑本段]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并称为《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古文赏析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第三篇。钴姆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奇",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再进一步,用一个"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钴鉧潭西小丘记》古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古文赏析 篇1

【原文】

钴鉧潭西小丘记

作者:[唐]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2],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6]。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7],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8],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9],之声与耳谋[10],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11],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12],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13],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

【译文】

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嶒崚重叠相负而下的,好象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象熊罴在登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简直可以把它装在笼子里提走。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加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大概是它真的走运吧!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好运道。(汪贤度)

【注释】

[1]西山:在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城西五里。[2]钴鉧:烫斗。因潭形似烫斗,故名钴鉧潭。[3]浚:深。鱼梁:阻水的坝,中间留有空缺,可放置捕鱼的竹篓。[4]偃蹇(jiǎn简):曲折起伏的样子。[5]嵚(qīn钦)然:山石耸立的样子。[6]罴(pí皮):熊的一种,体形比熊大,俗称人熊。[7]李深源、元克己:二人均为柳宗元友人。李深源名幼清,原任太府卿。元克己原任侍御史。二人此时同贬居永州。[8]刈(yì意):割。[9]清泠(líng零):清澈明净。[10](yíng营):泉水声。[11]匝旬:周旬,即十天。[12]沣(fēng丰):在今陕西户县东,周文王建都处。镐(hào浩):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周武王建都处。鄠:今陕西户县。杜:亦称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以上四地都是唐都长安附近豪门贵族聚居之地。[13]贾:同“价”。

【题解】

柳宗元被贬在永州时写了一组共八篇山水游记散文,即著名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八记”中的第三篇。

作者以工巧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钴鉧潭上小丘的美景,通过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身怀奇才异能却因横遭贬逐而不得施展的郁抑心情。文中着重刻划嶒磊落的奇峰怪石,正是作者性格才能的自我写照。景色佳胜的小丘成为“唐氏之弃地”,虽贱价出售却连年无人问津,但最终还是有人赏识;正隐喻作者自己被唐王朝摈弃蛮荒,长期得不到有力者的同情援引的痛苦。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古文赏析 篇2

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译文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棕熊在山上攀登。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见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赏的、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难道遇到这个小丘真的要靠运气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

注释

⑴寻:通“循”,沿着;道:行走;步:指跨一步的距离。全句意为: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

⑵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

⑶湍(tuān):急流;浚(jùn):深水;而:连接两个词,起并列作用;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

⑷焉: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⑸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⑹而:连接先后两个动作,起顺承作用。

⑺殆:几乎,差不多。

⑻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然:......的样子。

⑼冲(chòng)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

⑽罴(pí):棕熊。

⑾不能:不足,不满,不到。

⑿笼:等于说包笼,包罗。

⒀货:卖,出售;不售:卖不出去。

⒁怜:爱惜;售:买。

⒂更:轮番,一次又一次;器用:器具,工具;刈(yì):割。

⒃其中:小丘的当中;以:同“而”,起顺承作用。

⒄举:全;熙熙然:和悦的样子;回巧:呈现巧妙的姿态;技:指景物姿态的各自的特点。

⒅效:效力,尽力贡献;兹:此,这。

⒆清泠(líng):形容景色清凉明澈;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

⒇瀯瀯(yíng yíng):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

(21)匝(zā)旬:满十天;匝,周。旬,十天为一旬。

(22)虽:即使,纵使,就是;好(hào)事:爱好山水。

(23)或:或许,只怕,可能;焉:表示估量语气。

(24)胜:指优美的景色。

(25)陋:鄙视,轻视。

(26)连岁:多年,接连几年。

(27)其:岂,难道;遭遇:遇合,运气。

(28)所以:用来……的。

赏析

钴鉧意为熨斗,钴鉧潭的形状像熨斗,故名钴鉧潭。而西山在今湖南零陵县西,是一座山。柳宗元被贬永州,随遇感怀,运用“入乎其内”的景物描写手法表达使景物描写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生机,运用“出乎其外”的景物描写手法表达使景物描写变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文中述及的“沣”、“镐”、“鄠”、“杜”均是古地名,分别在周文王建都处、今西安市西南(古时为周武王建都处、今陕西户县北、今陕西长安县东南。

本文标题: 钴鉧潭西小丘读后感文章(根据潭西小丘记写作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316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想要的东西说出来绘本读后感(绘本勇气读后感范文)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读后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