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礼物从晋城一中到清华北大读后感(反思作文)

发布时间: 2024-01-07 22:03:4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5

读了走近清华北大的读后感写3篇,清华北大,就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它们既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当然也是中国最好大学的代名词。,所以,走进清华北...

时光的礼物从晋城一中到清华北大读后感(反思作文)

读了走近清华北大的读后感写3篇

清华北大,就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它们既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当然也是中国最好大学的代名词。

所以,走进清华北大,就是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

走进清华北大,是所有家长和学子的共同愿望。

而怎样走进清华北大,却是所有家长和学子永远待解的心结。

吴晓军的著作《走进清华北大》,让我眼前一亮。

这部著作,在解开家长和学子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心结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在细读之余,也激起了我探讨的热情。

一、家长的心态和引导,是孩子走进清华北大的基础

调查显示,清华北大学生的家长,即使是一字不识,或家境贫寒,也会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强不息。

他们相信日子会慢慢好起来,总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知疲倦地劳碌着。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把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中提到:“如果你让别人造船,请别急着给他们材料,而是先让他们看海,激起他们对海洋的强烈渴望。

”他在《走进清华北大》中采访的骄子马牧青初中毕业的暑假在父亲的带领下浏览了北京大学。

当时,她对父亲说:“今天,我是以游客的身份走进北大的;三年后,我要以北大学子的身份走近未名湖。

”果然,她如愿以偿。

我在全国各地为学生家长做免费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导演讲时,常讲我朋友老赵的故事:老赵兄弟姐妹五个都是名牌大学毕业。

要知道,像我们这个年龄,兄弟姐妹五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那绝对是凤毛麟角的。

我曾经要老赵解释个中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他告诉我这么个事:他父亲年轻时是县供销社经理。

单位有辆旧吉普车。

每到寒暑假,父亲就开着吉普车带着他们出去旅游。

他们吃的,是母亲做的干粮;喝的,是用行军壶带上的母亲烧的白开水;住的,是最廉价的旅社。

他们旅游的,不是名山大川,不是名胜古迹,而是全国各地的名牌高校。

到了南开大学,父亲告诉他们,周恩来就是这学校毕业的;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父亲告诉他们,钱学森就是这学校毕业的。

他们兄弟姐妹五个,在初中毕业之前,全国的著名高校,他们都去旅游过。

每到一所高校,父亲最关注的是宣传栏:国家的哪个领导人是这所高校毕业的,或者某某科学家、学者、作家是这所高校毕业的。

所以,他们回家之后,不用父母督促,都很自觉地学习。

因为他们知道,不好好学习,考不上重点大学,是成不了心中的偶像的。

也许正因为此,他们五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

是啊,带着孩子游高校,或者让孩子看看《走进清华北大》,也就相当于先让孩子看海,激起他们对海的强烈渴望,再给他们材料去造船。

二、孩子个人的心志基础,是其走进清华北大的决定因素

其实,才出生的婴儿,如果都能够接受科学的教育,每一个人都可以走进清华北大,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就 *** 、周恩来、钱学森、袁隆平一样的事业。

遗憾的是,“与我们本来应有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

我们现在只利用我们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

大多数人的潜能,在一生中都没有发挥出来――出生时从父母那里获得,死亡时又带进了坟墓。

要让孩子发挥潜能,走进清华北大,除了父母的影响之外,孩子个人的心志是关键。

一个从小立大志的孩子,会自觉地向才志远大的伙伴看齐,远离才志平庸的孩子,自觉地挡住外界的诱惑。

他在理想没有实现之前,会一直奋斗着,同时收获着。

成功之后,他会向着更为高远的目标前进。

这样的人,不成功于此,必成功于彼,而且成功的规模也往往比较大。

而一个没有好好立志的人,不管他的智力、意志、品德有多好,都不可能形成大的人生规模,更不可能有大的事业成就。

因为他们做任何事情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容易满足,小富即安,裹足不前,不再有进取之心。

他的人生走不远,也飞不高。

因此,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胸襟、气度和魄力,注意引发孩子对伟大、高尚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孩子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以古今优秀人物为榜样编织自己童年的梦。

真正成功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孩子的“志”立好。

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过身教言传、潜移默化,逐步使孩子形成一个童真的“梦”。

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加,眼界的扩大,便慢慢地形成一个毕生为之奋斗的人生理想。

这个理想之前的童真的梦,便是所谓的“志”。

伟大而明确的目标是产生恒心和毅力的基础。

因为,“有了伟大的目标,你就会把艰苦的劳动当作休息。

”如果没有志向,没有目标,何来恒心和毅力去忍受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千难万险呢?一个孩子,如果知道了读书是他成就理想的必由之路,懂得读书对于他成就人生的重要作用,他就能以学为乐,能把艰苦的攻读当作休息,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学有所得。

虽然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时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学习过程中,是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成就感的,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各种分心的事情时他就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或目标。

而一个具有消极被动的学习心态的孩子,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而不会主动去寻求解决办法,学习获得成就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说起,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采访的骄子乔雪园出生在河南,成长在北京,考上清华北大就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也许正因为此,他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

三、学校和老师,是孩子走进清华北大的土壤和园丁

有人把人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是草一样的人生。

尽管它也吸收雨露阳光,但却长不大。

别人踩过它,却感受不到它的痛苦,因为别人可能压根就没有注意到它这株草。

第二类人,是藤一样的人生。

旁边有一棵大树,它也可以爬得很高。

树不需要它的时候,它什么也不是。

树山倒了,它也倒了。

第三类人,是树一样的人生。

虽然它可能会经受若干年风霜雨雪的考验,但最终能长成参天大树。

远看,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近看,是一片绿荫;即使倒下了,依然是栋梁之材。

可以说,孩子将来是成长为草、藤,还是树,是由他的志向确定的。

前面也讨论过,确定他的志向的,主要是其家庭的影响。

一个孩子,他的志向基本确定之后,也将决定了他将来是草、藤,还是树了。

而将来草、藤和树的成长和管理,那就要看土壤和园丁了。

土壤的肥瘠、园丁技艺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草的大小、藤的粗细和树的高低了。

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中采访的骄子谢远航认为:“学校的条件差异较大,教师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这种差异如果从小学到高中连续累积起来计算,足以引起数十乃至数百分的差距。”

要想成长为参天大树,就必须要有优良的土壤和技艺高超的园丁;要想走进清华北大,就要有优质的学校和优质的教师。

因此,我们在呼唤 *** 加大对教育投资的同时,也呼唤和期待着教育均衡成为现实。

四、不能走进清华北大怎么办

理论上讲,每个孩子都有走进清华北大的智力基础。

但是,由于智力开发的程度不同、心志成熟的早晚不同、所在学校的条件差异,每个孩子走进清华北大的早晚和可能性自然就不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大家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走,世界就会倾覆。

如果所有的学子都非牛津剑桥不上,这个世界的教育就出了问题;如果中国的学子都非清华北大不上,中国的教育就出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家长和学子们把清华北大等名牌学校作为一种追求和向往未尝不可,而非要一步到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则万万不能。

家长和学子,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文化积淀、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的心志高下以及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师资力量来确定孩子的大学定位。

孩子能一步到位考上名牌大学最好。

不能一步到位,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做四年的努力和调整,再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也是一样。

现在是大学大众化的时代,考个专科,再专升本,然后考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一样是高起点就业。

高中毕业复学一年从头再来,或者直接踏入社会,照样有光明的未来。

2021年5月12日凌晨,离高考还不到一个月,河南省鹿邑县高三学生高炜晟雇凶将其父亲(原鹿邑县法院院长高天峰)和姐姐高炜艺杀害。

而弑父杀姐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和姐姐要其考名校、管教太严。

每年的高考后,考生喝药的、跳楼的、赴水的不时见诸报道,在网上查询,更是触目惊心。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不能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怎么办”的问题。

贾平凹说过:“愈是这般强烈地要培养儿女的人,愈是这人活得平庸。

他自己活得没有自信了,就寄托儿女。

这行为应该是自私和残酷,是转嫁灾难。”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做父母的能参透贾平凹和托尔斯泰的这两句话,也许就可以解决孩子“不能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怎么办”的问题。

五、走进清华北大为哪般

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当然是为了成龙成凤,有好的发展前程。

然而,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中曾提到:

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遥、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结果,10个被调查者,多数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的人却耳熟能详。

谜底最后揭开:原来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

他们赢得了科举考试,独占鳌头,披红挂彩,春风得意。

没想到,风头出尽之后,这些状元郎归于平庸,湮没无闻。

第二份名单里的人,全是当时的落第秀才!他们考场失利,与高官厚禄无缘。

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心态,在逆境中奋起,有的成为思想家,有的成为文学家,有的成为农民领袖;有的成为一代枭雄,声名远播,载入史册。

吴晓军还提到: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作为国内最权威的大学评价咨询专家之一,带领课题组于2009年发表了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这份调查报告给高考状元的崇拜者们狠狠地泼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绩远远低于社会预期。

事实上,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不会是那些高考状元,而往往是那些脑筋灵活、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直率的孩子。

因为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最快地做出最佳选择,进入最佳状态。

他们经受得起挫折,不怕失败。

因此,他们在失败之时,是不会喝药、跳楼、赴水的,他们永远都能从逆境中奋起。

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我们不是为了制造天才,而是为了培养脑筋灵活、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直率的孩子。

让孩子上名牌小学、名牌中学、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绝不是唯一的选择。

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培养脑筋灵活、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直率的孩子。

北大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读后感

北大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读后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提供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方法: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求晋城一中学习情况

我是2021届的新生,希望了解一中的情况,尽快适应一中的生活,学长们说一下,我不胜感激。
放心好了,今年晋城一中好的不错,好几个被清华北大录取,我看重的是那里的学风,和较高的达线率,重点达线率还是满意的,如果你能够到重点班,那么恭喜你你拿到了半张重点的通知书,当然平时按照老师说得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一味的看书做题,有时间了和同学交流一下学习经验,最好是和成绩比自己稍微好点的交流,思考,不要追求熬夜,如果白天的时间抓的紧,那就足够了,一般考好学校的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不过肯定没通过熬夜来提高的,最后祝你成功

山西省晋城一中怎么样

晋城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其前身是回族爱国人士马骏于1929年创办的崇实中学。1945年,由太岳军区和太岳行署创办太岳二中,当年易名为晋豫中学;194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改名为山西省立晋城中学;1952年又改名为山西省晋城第一中学;1985年晋城建市后,定名为晋城市第一中学校。先后担任校长的有马松年、刘式、章一之、孙裕之、樊岗、贺逸民、郭焕章、李文斌、郝勤章、陈铁补。康毓珍、王世盛、朱喜顺、贺生荣、秦凤俊、陈铁补等先后担任党总支书记。
晋城一中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的历史。1935年,地下党员孟兴元来校任教并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曾组成“回民抗日义勇队”,与日寇作战;同年我党在校创办“八路军华北军政干部学校”,老一辈革命家朱瑞、刘子超先后担任校长。1947年,李先念同志视察并送刘松林入学。1948年,陈毅同志视察并听课。1950年,有十余名同学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正义战争。
学校从1952年开始招收高中班。1987年初中停止招生。原为十轨制,2002年发展为十六轨制,2003年至今为二十轨制。现有在校学生3334人,在职教职工280人,其中代课教师192人(包括特级教师 5 人,高级教师48人)。
建校以来,晋城一中为晋城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校和教师个人所受到的国家级、省级以上的嘉奖已难以非常确切地统计,兹以列表形式附录于后;部分考入全国名牌大学的学生名表,部分博士校友名表也并附于后。
建国以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1959年6月,荣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签发的“教育先进单位”奖状。1960年被定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1962年高考成绩列全省前茅,被誉为“太行山上一面红旗”。1965年高中30班曾实现全部达大学录取线的光辉业绩。十年浩劫时期,学校与国家一起经历了曲折。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恢复了青春。1980年,被省教委重申为省首批重点中学。这一时期,学校名师辈出,学生在全国、全省性质的学科竞赛及高考中屡创佳绩,名扬三晋大地。
1992年,陈铁补同志担任晋城一中校长后,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学校带进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1995年,投资846.9万元,建起了获“省优工程”的综合实验楼,并安装了校园网络电视,增添了教室内的现代化教学设备。1999年,以集资方式建成了两幢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获“市优工程”的教师家属楼。2000年,在全省首例争取到著名台商郭台铭先生的捐款,总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中学图书馆(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图书馆”)。2002年,与富景实业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建起了总建筑面积达25000余平方米,集餐饮、住宿、洗浴、购物为一体,可以满足4000余名学生和全校教职工生活和工作的后勤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后勤服务社会化。同年,又建成了技术先进成熟,功能齐全实用的校园网。2006年建成了标准的橡胶化田径足球运动场和校园文化广场崇实苑。专用教学楼和艺术体育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到2009年全部投入使用。不久的将来,晋城一中将会是一所完全现代化、人性化的学校。
与此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学校也做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了“三、五、七计划”和“名师工程”,聘请了外籍教师到校任教,并决定每年选派10-15名英语教师以及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赴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行专业培训。2004年的暑假,和美国陶森大学合作,创办了“英语语言村夏令营”。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实施了以值周班为载体的“学生主动、自主地参与学校管理”的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我校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的《第二起跑线》、《周末异想天开》节目,都表现得非常出色。2005年7月,受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的邀请,为了庆“七一”,迎接香港回归八周年,我校艺术组部分学生赴香港参加了盛典演出并载誉归来。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校经过了艰苦探索的三个阶段,从99年开始实施以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为中心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到2004年的“学案型教学模式”,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导学式教学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在现代学校管理方面,我校组建了“电教实验中心”、“奥林匹克竞赛中心”、“教科研中心”,实施了以年级组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的制度。
秉承“勤奋、严谨、崇实、创新”的校训,贯彻“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的办学理念,伴随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实施,晋城一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这就是:(一)建设开放型、学习型学校,追求可持续发展。(二)追求“教师队伍的高层次,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的高品位,学生群体的高素质”。
一系列重大深入的教育改革,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12月,我校被评为山西省首批示范高中,实现了发展过程中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跃。然而一中师生并不满足,我们更长远的目标是走出山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仅要把晋城一中建成一所省级、国家级的示范高中,而且要把晋城一中建成一所能够和国际接轨的一流学校。

晋城一中为什么那么厉害

晋城一中为什么那么厉害:
晋城市第一中学(晋城一中)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示范高中,其前身是回族爱国人士马骏于1929年创办的崇实中学。座落在山西晋城市城区东大街,占地面积100000平方米。晋城市第一中学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示范高中。
晋城一中还获得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生源基地、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学校的资质、南开大学生源基地等。
2021年,一本达线868人,二本b以上达线1312人,清华北大达线22人,录取8人,香港中文大学一人。其中,燕翔同学获2021年山西省文科状元,还有4位学生的成绩入围全省前40名,综合达线率达到88%。
本文标题: 时光的礼物从晋城一中到清华北大读后感(反思作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292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顶碗少年读后感五十字(顶碗的少年读后感)7分钟左右的读后感(有谁知道羊皮卷付诸行动的读后感啊 最好六七分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