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读后感(《合唱》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12 02:30: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8

黄河大合唱观后感《黄河大合唱》是诞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型声乐作品,是一首极其激动人心的抗日战歌。它用象征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民族“巨人”的典...

合唱读后感(《合唱》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黄河大合唱观后感

《黄河大合唱》是诞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型声乐作品,是一首极其激动人心的抗日战歌。它用象征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民族“巨人”的典型形象--黄河,既有中华民族的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的精湛技巧,都可称为我国音乐作品中当之无愧的楷模,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引为自豪的艺术明珠。
1938年秋,24岁的诗人光未然满怀抗日的热情,来到黄河的壶口,亲眼看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丽景象。黄河的力量给了诗人以启示,他决心要“写一首讴歌黄河的诗”。后来,诗人又经历了吕梁山的战斗,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更加激发了诗人的情绪。在永和关,诗人曾从黄河船夫与恶浪搏斗的豪迈气概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诗的意境又一次升华。他再也抑制不住讴歌黄河的创作欲望了,就在1939年3月初,他带着伤病,只用了5天时间,就写成了震撼人心的歌词《黄河大合唱》。歌词对黄河作了全面生动的描绘,并赋予它以巨人般的坚强性格,不仅使我们看到了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之雄伟,也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黄河的屈辱、黄河的觉醒、黄河的力量。
在延安窑洞里,当时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听了光未然满怀激情的朗诵后,一把从诗人手中拿过诗稿,动情地说:“我要把《黄河大合唱》写成具有中国气派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曲子谱写好!”冼星海就是以这样炽热的情感写好了《黄河大合唱》的总谱和合唱,总共只用了6天的时间。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大学礼堂首次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周恩来曾为冼星海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人民谱出呼声”,这也是全中国人民对《黄河大合唱》的高度评价。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每章开始均有配乐朗诵。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描绘船夫们与黄河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②《黄河颂》(男声独唱),唱黄河的雄姿,赞五千年的文化,颂民族精神的发扬;③《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英雄;④《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控诉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⑤《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叙述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人民的斗争决心;⑥《黄河怨》(女高音独唱),唱出了被压迫、被污辱妇女的痛苦哀怨;⑦《保卫黄河》(轮唱),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⑧《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象征东方巨人为抗战最后胜利而发出的呐喊。
《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鼓舞群众奋起抗战的战斗号角;今天,它仍然激励着我们永远向着胜利前进!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黄河大合唱,真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戏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毛主席为冼星海所作的评价恰如其份,作为民族英雄,毛主席最能理解黄河大合唱的真正意义和内涵。每次听到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就受到一次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样的作品数十年来再未出现,现在的衮衮诸公,尸位素餐者有之,醉生梦死者有之,你们何时再有佳作奉献人民,有否感到愧对先贤?难道我们民族真永远逃脱不了在苦难中奋起重生,在安逸中堕落沉沦的轮回宿命吗?同胞兄弟们,真到了必须常常用黄河大合唱来荡涤灵魂、摧醒良知,为民族而奋争,为民族而牺牲的时候了!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 200字

黄河大合唱鉴赏
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篇章特色: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 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 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听后感:
听了《黄河大合唱》,我觉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重听《黄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我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那个时代的人们啊,你们是黄河,是不朽的黄河曲。
钢琴协奏曲<<黄河>>,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来震撼每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来歌颂每个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她有着伟大的人民.
这是高昂。
这是沉厚。
这是凄婉。
这是悲壮。
当我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很多人知道冼星海,却忽略了《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他生时如黄河奔流,波涛汹涌,九曲连环;死时如雪山崩颓,烟飘云散,一了百了。他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与激情谱写了这曲感人肺腑的乐章,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
本文标题: 合唱读后感(《合唱》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895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销售提问读后感(销售读后感)朝圣者读后感(求<马语者>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