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科学读后感(幼儿故事创编科幻类的)

发布时间: 2023-11-15 17:49: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2

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4篇,篇一: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吴卓群,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叶永烈讲述科学家...

诗词中的科学读后感(幼儿故事创编科幻类的)

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4篇

  篇一: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
  
  ----吴卓群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每个故事都十分精彩,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是叶永烈写的,是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在这本书中,有100个关于科学家的故事,如:古代的“博士”亚里士多德、预言的胜利——哈雷、后花园的科学家实验——孟德尔……
  
  这本书让我看得爱不释手,其中,我最喜欢《真金不怕火——塞尔维特》这一篇故事了。
  
  在《真金不怕火》这篇中,主要讲了:塞尔维特指出了古代医学理论家——盖论在著作中的错误。因为盖论认为,血液是肝脏造出来的,通过血管流向全身,被身体各个部分吸收,不会返回了。而塞尔维特认为,血液由心脏的右心室流出来,通过肺,而“改造”成了鲜红色,再流回心脏的左心室。就这样,塞尔维特指出了盖论的错误。但是,受到了教会的迫害,塞尔维特逃到了维也纳还在研究血液循环问题。1553年,塞尔维特把血液循环的理论写进了《基督教的复兴》中。但又触犯了教会,塞尔维特又逃到了日内瓦,最后,为真理献出了生命。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我以后也要向他们学习,长大后争取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篇二: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
  
  这本书是叶永烈写的,里面讲述了100个科学家的故事。
  
  我选了其中之一的《数学怪人》陈景润,故事讲述了有人到福州市英华中学作过调查,发现好多书卡上都有陈景润的签名。不仅有自然科学还有许多大学里的书,有的书还借过两次,从这些签名中可以看出陈景润准备开始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了,果真,他作出了贡献。
  
  比起一般的人,陈景润的确有点怪。他的衣着很随便。比如,鞋子忘了系鞋带,纽扣没有扣齐等等。他的吃饭也很随便。有时过了吃饭的时间,他就吃冷馒头,舀点开水喝,算是一顿饭。
  
  陈景润不爱玩,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上,在美国一个多月,连最近的纽约也没去过,他除了在飞机上看过两场电影,在美国5个多月居然没看过别的电影。在美国只花了2500美元,其余的献给了国家。
  
  陈景润攻克了一个数学难题。(www.eduche.com)国外成为“陈氏定理”,但他认为自己只翻过了一座小山包。
  
  陈景润是个高尚、谦虚、勤奋的人,那“怪”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罢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成名以后,不能骄傲自满,应该谦虚,还要继续干下去。俗话说的好,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就是这个道理。
  
  篇三: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
  
  这本书十分好看,一个个故事令我知道了科学家们的艰辛、勤奋,令我十分感动。其中我最难忘的人物,还是阿基米德和徐霞客了。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一位著名的学者,也对科学研究十分重视,一旦开始思索边难以自拔,以至于罗马士兵把刀架再阿基米德鼻尖时,他才发现了罗马士兵,这位爱科学胜过爱生命的科学家竟然说:“等一下杀我头,让我把这道几何定律证明完毕。”但罗马士兵不由分说便砍下了他的头,这是一个天才的遗憾,如果罗马士兵没有杀死他,他一定能给后人做出更多的贡献!阿基米德虽然早已牺牲了,但他的勤奋却被后人代代传颂。
  
  徐霞客是明朝的一位地理学家,他从22岁开始便开始四处考察、旅行。他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在旅途中,他遇到高山,便一定要登上顶峰,遇见山洞,也一定要钻进去考察一番。而且他坚持每天写日记,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最能体现他不畏艰辛的还是他51岁时候的遭遇,当时约了三个同伴一起前行,可是没走多久,这三个同伴,一个吃不了苦回家了,一个途中不幸病死了,还有一个,竟然偷了他的钱财逃走了,但是,徐霞客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仍然坚持考察,无所畏惧。他那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向科学顶峰攀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快来读读这本书吧!它会令你受益多多!
  
  篇四: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
  
  施乐天
  
  我们写字的纸是谁发明的?飞机是谁发明的?海王星是谁发现的?他们是为科学而奋斗一生的科学家。
  
  在《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中,有妙手神医——华佗;有飞机兄弟——莱特兄弟;有炸不死的人——诺贝尔有镭的母亲——居里夫人……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数学家苏步青了。他酷爱文学,喜欢写填诗词。外语也很好,还喜欢音乐,喜欢贝多芬和《天鹅湖》……苏步青在学习上有一个特点——“学不偏废”,全面学好。正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所以当他钻研数学时,触类旁通,容易深入。他读书常常不只读一遍,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读书,第一篇可先读个大概,第二篇,第三篇逐步加深体会。要读到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了,读精了。”苏步青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不过几十岁,但充分利用起来,这个价值是不可低估的。细水长流,积少成多,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从苏步青的读书方法让我明白,读书要深入浅出,不能囫囵吞枣,要不书中的内容不甚了了。
  
  读完这本书,我豁然开朗:原来成才之路靠的是自觉自悟,那些有成就的人都不是在妈妈爸爸的威逼下苦读出来的,他们靠的是勤奋和悟性。

《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1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关于科普的书——《科学家故事一百个》。

  我翻开书本,就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书中的科学家们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他们不惜一切,坚持研究,永不放弃,哪怕用一生的精力来搞科学研究,他们也毫无怨言。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敢于“改错”的人》,我看到“改错”这两个字,心中出现了无数个问号:改错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呢?我带着疑问,开始读这篇故事。

  书中讲到,在清朝,有一位医学家,他花了四十二年的功夫,写成了《医林改错》这本书,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王清任。作为医学家,就一定要了解自身的构造,可当时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要是谁解剖人体,就会带上“大逆不道”的罪名。正因为这样,人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人体的构造,所以,会发生许多的错误。王清任却一定要解剖人的尸体,这样才能弄清楚人体的秘密,有一次,一个人被大车扎死了,他赶过去,可是又不能动手解剖,只能在旁边看。时机终于到了,有许多的孩子被麻疹夺走了生命,穷人的孩子死后,就被扔在野地里,有的被狗咬破肚皮,内脏露了出来,王清任看到,立马跳下马车,仔细观察尸体的内脏,并把它画下来。之后,王清任在坟场、野地里,招到了三十多幅比较完整的内脏,画了人体的许多构造图,发现了古人以前的错误,把它改正了过来。之后,王清任成功写了一本《医林改错》。

  《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让我懂得了许多的知识。王清任就敢于改正生活中的错误,我们也要像他一样敢于改错。

《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2

  叶永烈是这本书的作者,他194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时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 超过一亿册,深受读者喜爱。

  这本书里全是一个个科学故事,每一个都引人入胜,比如:“《等一下杀我的头》,《妙手神医》,《烈火烧不了的真理》,《月球山上有他的名字》,其中我喜欢的一个故事是《真金不怕火》。

  在《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中,有妙手神医——华佗;有飞机兄弟——莱特兄弟;有炸不死的人——诺贝尔有镭的母亲——居里夫人……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数学家苏步青了。他酷爱文学,喜欢写填诗词。外语也很好,还喜欢音乐,喜欢贝多芬和《天鹅湖》……苏步青在学习上有一个特点——“学不偏废”,全面学好。正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所以当他钻研数学时,触类旁通,容易深入。他读书常常不只读一遍,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读书,第一篇可先读个大概,第二篇,第三篇逐步加深体会。要读到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了,读精了。”苏步青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不过几十岁,但充分利用起来,这个价值是不可低估的。细水长流,积少成多,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3

  这个假期我和妈妈阅读了《叶永烈讲一百个科学家的故事》读了这本书后,我和妈妈从那一百个科学家的故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使我们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百多位重要人物。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专业精神又有持久的毅力。如果说人一生下来真的存在天赋的话,他们的天赋都是在于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存在的价值。即使牺牲生命,和其它乐趣,或者遭受苦难也无怨无悔。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和妈妈常常被科学家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我和妈妈也常常私下讨论,原来人生的成功之路靠的是自觉自悟。而不是在爸爸妈妈的威逼下苦读出来的,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感悟,他们的成功除了拥有梦想之外还与他们对理想的执着的程度,及他们付出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拿爱迪生来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凭靠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创造了20xx多种发明。他享年84岁8个月零7天,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个发明,正是有了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像爱迪生那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很多,妈妈对我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达到目标不罢休,不怕困难的精神”。虽然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因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之九十九的汗水换来的。

  再看看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做到一半就不做了,遇到困难就退缩,总是半途而废;总是觉得现在生活很好,没有对生活的渴望性和积极奋斗的精神。就拿我来说虽然学习倒也不错,但是只会读书没有自己的想象力,什么事情总是依赖父母,自理能力差。

《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4

  在这几天,我阅读了叶永烈写的叶永烈讲诉科学家故事100篇这本书。科学家故事100个里讲的都是名人,他们各自都发明了东西,让现在的我们带来了幸福。

  里面一个个故事吸引了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里面写的是牛顿请来一个还就没有见到过的一个老朋友。他端来了一盘烧鸡给老朋友吃,后来他说要去拿东西了,但是老朋友见他好久也没有来,就自己先吃起了烧鸡,再等一会儿,牛顿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打开盘子,见里面有骨头,牛顿一拍脑子,说我听好了饭了,我记性怎么这么差啊,说完,又回到研究室里,读到这儿,我的心被打动了,牛顿学习是这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我要学习牛顿那样可贵的精神,我再往下看,牛顿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可是我看到最后,但是我真有个小问题憋在心里,为什么牛顿会发明望远镜,他这种东西是哪来的?他怎么会发明,他成功的目的是什么?科学家故事100个 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让我们懂得许多道理。

《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5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来了一本《科学家故事100个》,我爱不释手,一天时间就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00个科学家刻苦钻研,探索科学奥秘的故事。其中有“炸不死的人”——诺贝尔,世界发明大家爱迪生,还有“昆虫迷”法布尔等。

  这些著名的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一件事情坚持不懈,不怕困难。1864年9月3日,一场大爆炸把诺贝尔的实验室炸得无影无踪。参加实验的人当中有5人被炸死,其中包括他的弟弟——埃米尔。诺贝尔!可是,这并没有吓到诺贝尔。他毫不畏惧,继续试验。他发誓一定要造出一种威力巨大而又可以由人控制的安全炸药!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每一项都失败过无数次,正是由于他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家。他们不怕困难,甚至甘愿为科学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真让人敬佩。

  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遇到困难,勇敢的面对,永远不放弃,不退缩,就一定会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有所成。

《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6

  这个寒假,妈妈与我共读了《科学家故事100个》,书中科学家们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让我读得津津有味。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叶永烈写的,里面写了很多科学家的故事,比如说:妙手神医—华佗、真金不怕火的—赛尔维特、临死的挑战—哥白尼等。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炸不死的人—诺贝尔!有一次,诺贝尔拿了一把吸饱硝化的甘油的泥土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种泥土引爆后,能够猛烈地爆炸。这一次的爆炸空前猛烈,浓烈的烟雾直冲半空,人们都失声的喊着:“诺贝尔完了!“谁知这时候,从浓雾里冲出来一个鲜血满脸的人,一边跳跃着,一边高喊着:“我成功了!”后来诺贝尔被人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我们要学习诺贝尔对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以后再学习当中,也要认认真真的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叶永烈讲述科学家的故事100个》这本书这100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它告诉我每个科学家经历的困难和挫折,并让我知道了勤奋,惜时如金的科学家法布尔、牛顿;勇敢、知难而进的科学家哥白尼、诺贝尔;谦逊而永不满足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科学家故事100个》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讲了100个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书中有个故事叫“从‘朝三暮四’到专心致志”,主要讲了法国的拉马克,年轻的时候有很多梦想,当将军、金融家、音乐家、医生……然而,由于他朝三暮四,最终都没有成功。

  后来,他遇到了一位良师,让他做生物学家。

  从此他就开始研究生物这门学科。

  渐渐的迷上了生物学,他用毕生的精力研究植物学,最早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被人们称为“拉马克学说”他的一生在贫穷和冷漠中度过,他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了科学,把个人的悲痛辛苦都置之度外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多么勇敢,知难而进;多么谦逊,永不满足;多么如学,孜孜不倦;多么坚定,捍卫真理……让我们一起学习科学家们的种种优秀品质吧!让我们一起向科学的高峰进军吧!。

《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8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叶永烈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一百个》这本书,我读了以后,令我受益匪浅。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一百个》这本书讲述了一百位伟大的科学家,有”活鲁班“——喻皓,轮船之父——富尔敦,”昆虫迷“——法布尔,中国的莱特——冯如,镭的母亲——居里夫人,飞机兄弟——莱特……他们都是家喻户晓的科学家。

  ” 你听说过有人会把虫子放进嘴巴里吗?看到这个问题,你就会很奇怪:谁会把虫子放进嘴巴里呢?确实有过这样的人:他在一棵巨树的树皮上发现两只罕见的昆虫,连忙用两只手各抓了一只。正在这时,又飞来一只更加稀奇的虫子,这个人急中生智,连忙把右手的虫子放进嘴巴里,腾出手抓住那只飞虫。尽管虫子在嘴巴里乱蹦乱跳,甚至分泌出又哭又辣的液体,他却紧抿着嘴唇 ……“ 读到这里,我心想:到底是谁,竟然把虫子放进嘴巴里?怀着好奇的心情,我继续读了起来。 ” 这个把虫子放进嘴巴里的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达尔文。 “” 哦,原来是达尔文呀! “ 我自言自语道。

  读到这里,我若有所思:达尔文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丰功伟绩,不仅是因为他把大自然当成课堂,还因为他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他那个善于思考的脑袋。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们是多么勤奋好学,珍惜时间;科学家们是多么勇敢,永不放弃;科学家们是多么谦逊,从不骄傲;科学家们是多么坚定,保持真理。俗话说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一代“。

读《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有感300字

【教学构想】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四季歌”,编者的意图一是要学生有一双发现四季之美的眼睛,有一颗感受四季之美的心灵;二是希望学生在欣赏课文文字美的同时热爱大自然,得到生活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感。《唐宋诗中的物候》的教学应较充分地体现这两点,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候现象和着重理解唐宋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更要使学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受到情感的感染,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七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接触过说明义,对说明文的特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教学时学生对文中引用的唐宋诗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障碍,应引起特别的注意。具体的教学中不应重点讲解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再加上本文内容单一,教学中应避免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形式的单一、文章解读的单一,所以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尽量使说明文教学具有“语文味”。
1.处理好知识理解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说明文的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本文教学中对物候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虽然是教学重点,但对文章语言的学习和品味,情感的熏陶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作者是通过语言来呈现文章内容,学生是通过语言感受去理解文章并受到感染的。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表达能力。所以教学中设计两个环节来处理知识理解与语言学习的关系,一是在课堂导入后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理清文章条理,在理解物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的获取、筛选、整合的能力。二是在学生把握物候特点后,进行句子或段落个人欣赏,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唐宋诗歌的价值,还可以在
语言表达上与刚刚学过的散文篇目进行比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体验、理解的能力。
2.处理好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而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就能达到此目的。教学设计中围绕对物候现象的理解,用几轮比赛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既可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争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师生激情飞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3.处理好课文内容与课外延伸的关系
教学的目的就是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来自己解决新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所以课外延伸拓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检验。教学设计中,抓住对唐宋诗中的物候现象的理解,把握物候特点后,我们可让学生大胆地跳出文本,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对涉及到月、露、风、云、花、鸟等的诗句进行物候知识的延伸,使学生认识到唐宋写景诗歌的实用价值;利用北京土土的物候曰记,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物候变化的习惯。这些课外的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的诠释,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评价,也是学生情感培养的一次心灵的历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培养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2.理清文章条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筛选、整合和应用的能力。
3.抓住唐宋诗中描写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对文中诗作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品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通过比较阅读,对说明这一表达方式有个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及对唐宋诗中描写出的物候特点、规律的把握。
[教学难点]
对唐宋诗内容的理解和对唐宋诗实用价值的认识。
[教学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按四大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分工合作,整理有关物候的知识,收集有关物候描写的唐宋诗词。教师强调在课堂上要展开竞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教师要作好课件,课件中包含物候知识介绍、课外唐宋诗词有关物候的诗句、有关北京物候的记载等内容。
(课前的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进行对学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学生展示整理、收集的有关物候知识。
第一轮比赛:有关物候知识
教师按抢答的先后,知识的准确,在黑板上方进行评价记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比赛的形式能较好地体现这一理念。)
二、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每一大组又分为四人一小组,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文章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二轮比赛:看哪一组说得又快又好
教师按抢答的先后,概括的准确,在黑板上方进行评价记分,并对学生回答进行即时评价,明晰正误。小组的得分记在大组名下。
教师对学生的要点要进行板书,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到条理化。
①花香鸟语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③唐宋诗歌中揭示出的一些物候现象和规律。
④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中看出物候的一些特点: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是依据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教材应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这一要求,在上学期着重介绍的,是初一学生应该掌握,并且能熟练运用的一种挑选文章主要信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能较快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每小组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轮比赛:看哪一组说得全面而又准确
参考要点:①介绍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暗示出一些自然规律,花香鸟语是大自然的语言。②主要介绍唐宋诗歌中揭示出的一些物候现象和规律。③写出了研究唐宋诗歌中物候的意义。
教师按抢答的先后,概括的准确,在黑板上方进行评价记分,并对学生回答进行具体的指导。小组的得分记在大组名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此时就是一个与大家一起学习的参加者。)
三、根据文章内容,欣赏比较文章语言。
1.把握物候特点,个人欣赏句子或段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唐宋诗歌的价值。
(个人欣赏是针对小组讨论合作而言,教学中也确实要有学生单个的阅读见解,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学生个人欣赏句子或段落时,教师可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作出不同的要求。如理解力稍微差点的学生可就书上对“绿”的品析为例进行复述;理解力稍强一些的学生就可抓住像杨柳抽青这一特征,对唐宋诗歌中大量有关“杨柳”的咏叹中进行品评,进而找出物候特点或规律。这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
2.在语言表达上与《散文两篇》进行比较,对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不同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语文能力,在弱化文体知识的今天,并不是完全不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只不过是要求教师进行巧妙的处理,这一点应引起注意。如教学中《散文两篇》的《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引用是为了描写春风的柔和,而本文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引用目的是为了指出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
四、拓展练习
教师通过课件的展示,展开第四轮比赛。
1.说出下列诗所反映的季节或物候特征。
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
②故人两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春)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夏)
⑤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冬)
2.说出下列词诗所反映的时令。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登高节)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除夕)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
(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使这节课有较浓地“语文味”)
五、学生收集有关物候描写的唐宋诗词挑战比赛。
六、介绍北京的土土的物候曰记,教师根据每组得分进行本节课的评价总结。
1.以北京的土土的物候曰记(文略)介绍作者竺可桢,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3.公布比赛结果,对全班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教师的评价既是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认同,也是对学生当时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评价中教师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他们能积极参加?*地学习。本环节更重要地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地熏陶,以此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后记】
让说明文教学上出“语文味”
《唐宋诗中的物候》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性文章,教师对这一类文章的教学,一般都按照“一、了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科学知识;二、研究作者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生动准确”这样的思路进行。这样的教学固然能完成任务,但这样的教学缺乏创新意识,在教学程序设计上程式化现象严重,不但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呆板僵化,而且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学论把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二者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很显然,当前我们的说明文教学,不乏精辟的分析,不乏知识的推介,而缺乏的是一种激情,是一种感染。久而久之老师教得没激情,学生学得无兴趣。本来并没有故事情节的课义,被老师肢解得只剩下条条杠杠;本来叙述简洁的课文,被老师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这样的课堂,科学没有了生命,文字缺失了魅力,情感游离了文本……这样的教学也就失掉了“语文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讣说明文教学上出“语文味”在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
1. 做好学生课前的资料储备,关注学生上课前的情感投入。
说明文的教学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课堂气氛往往是不很活跃的。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布置了一项预习任务:通过网络查找有关物候方面的资料,收集有关物候描写的唐宋诗词,并且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为己所用。学生课前的资料储备,也为课中的小组之间的挑战比赛作好了准备。
2.遵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这一阅读理解的基本规律,关注学生上课中的情感表现。
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r卜分注重学生对文章的“圈点勾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然后让学生把握物候特点,个人欣赏句子或段落,从另一一个角度认识唐宋诗歌的价值,使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做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最后通过拓展延伸,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的诠释,也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让学生、教师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3.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
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的语文课是单渊的,体现在师生问的对话只是一种完成教学任务而已,缺乏彼此问真情的流露,真诚的表白。这样也就难以促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沟通,对文本的价值追求的获取是浮光掠影般的。所以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一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设计中教师围绕对物候现象的理解,用几轮比赛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使语义课堂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充满着智慧的交融,表现出个性的张扬,散发着语义的芳香,课堂也就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精神的栖息地。
当然如何抓住说明义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个“度”的把握,需要教师共同作进一步的探讨。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宋诗中的物候
本文标题: 诗词中的科学读后感(幼儿故事创编科幻类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422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俗世奇人读后感(俗世奇人读后感)落叶这篇文章读后感800(徐志摩的《落叶》读后感800字 在线等 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