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简卢陟读后感(简卢陟表达了什么感情)

发布时间: 2023-11-11 16:57: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2

简卢陟表达了什么感情问题一:简卢陟表达什么情感,简卢陟表达什么情感,你好,关于楼主你的问题,是什么,简卢陟,好像不太明确呀,建议你,...

韦应物简卢陟读后感(简卢陟表达了什么感情)

简卢陟表达了什么感情

问题一:简卢陟表达什么情感 简卢陟表达什么情感
你好,关于楼主你的问题,是什么
简卢陟,好像不太明确呀,建议你
理清思路后,再来提问!
望采纳!

问题二:【50悬赏】韦应物的《简卢陟》里的字到底是“涉”还是“陟” 是 陟 百度打错了而已 寄卢陟 也是韦应物写的 那里的翻译

问题三:简卢陟翻译成现代文,及赏析 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可怜白雪曲,没有遇到知音人。惶恐军旅下,失误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涧树含着朝下,鸟儿馀春。我有一个瓢酒,可以用安慰风尘。

问题四:简卢陟 作者:韦应物 (唐代) 可我有一瓢酒可以慰 这句诗应该出自唐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高雅的乐曲,可惜遇不到听得懂的知音。在旅途中忙碌的行进,在淮水入海的地方虚度着光阴。
山涧上的树还沾着早晨时的雨露,残留的春色里还有山野的鸟在鸣叫。我这里有一瓢酒,可以安抚旅途的劳顿。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问题五: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馀春。 我有一瓢酒, 这句诗应该出自唐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高雅的乐曲,可惜遇不到听得懂的知音。在旅途中忙碌的行进,在淮水入海的地方虚度着光阴。
山涧上的树还沾着早晨时的雨露,残留的春色里还有山野的鸟在鸣叫。我这里有一瓢酒,可以安抚旅途的劳顿。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问题六:涧树含朝雨 山鸟馀春读音 1、注音:
jiàn shù hán zhāo yǔ shān niǎo lòng yú chūn
涧 树 含 朝 雨 , 山 鸟 馀 春。
2、原诗:
简卢陟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3、译文:
高雅的乐曲,可惜遇不到听得懂的知音。在旅途中忙碌的行进,在淮水入海的地方虚度着光阴。
山涧上的树还沾着早晨时的雨露,残留的春色里还有山野的鸟在鸣叫。我这里有一瓢酒,可以安抚旅途的劳顿。
4、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问题七:我有一壶白玉酒,足以折扇慰风尘歌曲 简卢陟
作者:韦应物 (唐代)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问题八:惶什么意思 惶
qī huáng
--------------------------------------------------------------------------------
【同音词】凄惶、岐黄、歧黄、凄惶、凄惶、起肓、凄遑、
--------------------------------------------------------------------------------
【汉语大词典】(1) 忙碌不安貌。白孤剑谁,悲歌自怜,迫于惶,席不暇暖。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抱关击柝,惶奔走,孟子之战国,扬雄之新室,有不幸其时者矣。 宋 欧阳修《投时相书》(2) 悲伤貌。天下之人,闻者为定流涕;况陛下慈念,岂不愍臣惶? 《旧唐书・李重福传》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唐 韦应物《简卢陟》诗阁不住两眼惶泪,俺哥哥含冤负屈有谁知?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当此际不觉惶,骨肉相看惆怅。 明 沈鲸《双珠记・姑妇相逢》揭开瓦瓮没米面,你常惶娃叫唤。 王老九《张老汉卖馀粮》诗
参考:cd.kdd.cc/S/3P2/

问题九:我有一杯酒 可以慰风尘 慰什么 慰
拼音:
wèi
解释:
1. 使人心里安适:
简卢陟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原文: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问题十: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兴亡无限恨,来寄英雄魂是指什么生肖 这句诗应该出自唐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高雅的乐曲,可惜遇不到听得懂的知音。在旅途中忙碌的行进,在淮水入海的地方虚度着光阴。...5201

诗词故事之韦应物《简卢陟》——恋恋风尘

我猜韦哥儿一定出生在冬天,而且是一个飘雪的深冬黄昏。岁末天寒,雪虐风饕,一切逼迫得人不得不选择去妥协,去顺应。应物,也许恰好是韦哥儿的父亲韦銮在庭院里邂逅一场深冬大雪后的感慨。在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大家族里出生的韦哥儿,未来的荣华富贵、功名地位自然不消说,余生只要能顺应万物,大约就能顺遂平安了吧?

要知道京兆韦氏,是唐朝有名的大家族,仅在唐朝,有近30名族人与李唐王朝有联姻,其中最有名的,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那位专权乱政的韦皇后;韦氏家族还就出了20名宰相,往近地说,韦哥儿的曾祖韦待价便是武后时期的宰相。

《庄子·知北游》里说,“邀於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韦应物,确实是一个好名字。可是,韦銮也许压根没想过,在京兆韦氏家族荫庇之下的韦应物,还需要去顺应什么万物吗?

任性妄为,骄纵横行,这才是韦哥儿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正确方式。学习是多余的,努力是多余的,只有吃喝玩乐、虚度时光才是正经事。就这样,韦哥儿长大了,长成了不学无术、为祸乡里的泼皮无赖。

无处释放的青春,寄宿在一个空空的躯壳里,就像灯罩里的飞蛾,只能漫无目的地四处冲撞。这撞击力,必须足够强大,强大到一定要给自己和别人制造一点疼痛,才让人觉得生活不至于无聊到麻木。

韦銮觉得一定要给韦哥儿找点事做了。公元751年,就在同时期的唐代才子戴叔伦、顾况还在勤学苦读、博闻强记的时候,在韦銮的四处打点下,年仅15岁的韦哥儿就已经成为“三卫郎”(正八品),相当于唐玄宗的贴身侍卫。

大人们总说孩子们太天真,殊不知,大人自以为是的心态也是够可以。官一代富一代的思维千百年来,甚至跨越几大洋都是一样一样的。但凡能用钱、权解决的问题,天空中都有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可是,即使富甲天下,你却仍然成不了造物主,还是有解决不了的苦恼。比如失眠、比如失恋,比如不成器的孩子。

韦哥儿的单项思维完全遗传于韦銮。老爹觉得儿子有工作就不会捣蛋,儿子觉得工作是为了更方便地捣蛋。江山代有才人出,韦哥儿一出手就将韦銮美好的梦想完全捏碎。在韦哥儿类似回忆录的一首诗——《逢杨开府》中,韦哥儿在前半段仔仔细细地交代了这一段荒诞不羁的青葱时光,认罪态度诚恳得令人想哭。

杨开府应该大约是韦哥儿年少时的同伙,至少也是穿着开裆裤就认识的小伙伴。很多年以后,两人重逢,说起年少时光,韦哥儿满心感慨:

想当年15岁的时候,给玄宗做贴身侍卫。离皇帝这么近,就是地位的象征,平白无故能得许多好处。虽然我只是小小的八品侍卫,可是许多大人小人都不敢拿我怎么样。于是乎,我愈发胆大妄为地无赖起来。横行乡邻,为祸一方是最低的,我还四处结交杀人越货的亡命之徒,甚至为他们打掩护,将他们藏在家里。平日里也无所事事,白天去赌坊,晚上去夜店,调戏欺负女孩子更是不必说。即便是这样,警察叔叔也不敢拿我怎样,因为我站的位置比他们高,比他们离皇帝更近。最后说下我的工作,太无聊了。皇帝在骊山华清宫和贵妃逍遥度假的时候,我只能站在宫外迎着风雪瑟瑟发抖。皇帝在长杨宫打猎的时候,我也不过傻傻地骑着马在后头跟着。那时候的我,一个字都不认识,通身的长处只有饮酒作乐,真是顽劣又愚笨。

浑浑噩噩,无法无天的日子,就这样过了五年。岁月催人老,这句话不对,起码在韦哥儿这里是不对的。20岁的韦哥儿和10几岁除了年龄,仅剩的增长便只能是酒量了。没有压力的人生,如何会衰老?就如同当时的玄宗,当时的李唐,盛极一时,花团锦簇、烈火烹油,谁又能想到有衰老的那一刻?

换了好几份工作,仍然是这幅纨绔子弟的不上进模样。没过一段时间就要做收拾善后工作的韦銮,决定放大招。而所谓的大招,仍然没什么新意,千百年来,几大洋中,都是一样。那就是给儿子娶亲。

毕业后被催工作,工作后被催婚,有钱人的孩子也是如此苦逼。不过,他们比我们幸运的是,找工作和找老婆的压力完全不在于自身,父母会全权搞定,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去完成而已。

韦銮除了育儿失败,其他方面的成绩算是不错的,一手好画,学识渊博,就连煞费苦心为韦哥儿找的这个媳妇,也是百里挑一。

首先是门当户对。准媳妇叫元苹,这“元”姓,追溯姓源,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拓跋氏。当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大力推行汉化,将鲜卑族拓拔氏都改为元氏,意为天下第一姓。也是在汉化的过程中,元姓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一大望族。

其次是贤良淑德。出身名门的元苹,性格温婉,通情达理,既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为人处事又细心周全。虽然才16岁,但心智绝对比20岁的韦哥儿要成熟得多。

这世间的夫妻组合有很多类,浪子与乖乖女是一种。理论告诉我们,这类婚姻组合注定要以破碎收场,更何况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毫无感情基础的,往近了说,可以看看徐志摩和张幼仪。可人与人始终不同,并不能简单地分类下定论,夫妻关系更是如此,是不是对的时候遇上对的人,很重要。

就像韦哥儿的名字一样,应物。事物的发展,有特定的“节奏点”,只要顺应它,卡在点上,就一切顺利。就如同红绿灯,第一个路口能顺利通过,接下来便不用等。而错过了那个点,就得一个灯一个灯地等下去。

元苹就是韦哥儿人生路上等对的那个绿灯。爱情,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到来。

这一厢,甜丝丝的爱情暖风,让韦哥儿不自觉地丢盔卸甲。那一厢,和韦哥儿一样昏庸无能的大boss玄宗,面对安史叛军的铁蹄,也早就弃城逃跑,撒手不管了。

长安被攻陷,一时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韦哥儿对这位刚过们的媳妇,充满着无限的愧疚。从嫁过来的那一天开始,无论是韦氏家族还是韦哥儿,都无法给她应有的保护。一个16岁的小女孩,不仅连像样的婚礼都没有,还要跟着大家族东躲西藏,忍饥挨冻,更要操持家务,帮着照顾家族里的老人小孩。

而自己呢?战乱之际,家道中落,工作丢了。再找份工作吧,却陡然发现活了20多年,竟然身无长物,除了饮酒作乐什么都不会。现实逼人老,却也没什么不好。韦哥儿根本没有时间自怨自艾,忏悔祈祷。身边有这么优秀的媳妇,温柔敦厚无怨无悔地陪伴照顾着自己,替自己侍奉双亲。如果此时还不反省自立,简直枉生为人。

希望,一切还来得及,我要重新开始,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最起码,可以照顾你,保护你。希望,终有一天,我们能抵抗生活的苦难,一起去看红色的朝霞。

次年,大将郭子仪收复长安,迎回肃宗。长安的政府机构又缓慢地运转起来。趁此机会,韦哥儿重回岗位,经一番打点关系,得以进入太学,从此痛改前非,折节读书。前面提到的《逢杨开府》,其实还有下半部分。

安史之乱爆发,家道中落,我从此失去靠山,没了工作,开始落魄难堪地避乱生活。谁能想到昔日在长安大街耀武扬威,四处横行的我,有一天竟然会沦落到被人欺凌?20几岁人,重新开始拿起书本,学四书五经,也是太晚了,只好拿起笔学人作诗。没想到作诗竟然小有成就,兵部推荐我参加中书舍人主持的考试。所幸成绩还不错,吏部同意将我转为文职。可是毕竟才识不够,朝廷将外派到地方做小官。偶然与年轻时的好友杨开府重逢,谈起荒唐的年少往事,既追悔又感慨。在坐的客人,大概都没想过我以前竟是那样一个无赖,知道我这些黑历史的,估计也只有像杨开府这样的老朋友了。

无赖到诗人,武官到文官,韦哥儿性情大变的同时,也迎来了事业的转型。起点也颇高,韦哥儿的第一份文官职位是洛阳丞,比当今洛阳市市长秘书还高,毕竟当时的洛阳还是唐朝的东都。即便这样,韦哥儿还是不开心,一年多以后,他就上书请求辞职了。

方枘(榫头)装不进圆凿(榫眼),直木也变不成圆轮。每种材料有不同的用处,如果使用时不能遵循属性,只会自找苦吃。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是因为穷才只喝白开水。我要辞职回家躺着养病,与这尘世的喧嚣风尘隔绝。鱼游来游去自有自己的小伙伴,鸟飞来飞去也有小团体。我们韦家,出身于长安杜陵,书香世家,千年风云。当然洛阳这里也不错,晴朗的日子里,嵩山峰峦雄伟,下了雪以后,河洛地区就开始有了春意。虽然树木都没还开花,但野草一天天地新绿起来,让人欢喜。不过,既然是这么好的天气,我还在这里写什么写,不如早点回家乡种地。

若是放在以前,韦哥儿怕是会与这些官场上的“风尘”人物一起更堕“风尘”,逍遥快活。可今时不同往日,韦哥儿也不是曾经的地痞无赖了。现在的韦哥儿,是洁身自好的书生,更是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滚滚风尘,让他迷茫、失望,心生退意。

安史之乱中,再苦的日子也不是没有过过。没有官职,便像五柳先生一样,回家种田养活一家子吧。元苹,我们走,回到长安,回到我们的家,我种地,你织布,我写诗,你歌唱。

初入职场,见到一些下作不堪的事,理想在现实的大坑里狠狠地摔了一跤,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摔了一跤就不干,纵使你是富二代也没办法这么任性,更何况韦哥儿还只是个家道中落的富二代。

迎风吟唱的结果就是,愣头青韦哥儿带着媳妇喝了一肚子的西北风。还是得灰溜溜回来接着干。朝廷安排的新工作是河南府(辖洛阳)兵曹,负责管理军队人事关系。

作为安史之乱的亲身经历者,韦哥儿对于军队有着特殊的情结。没有官军收复长安,他的一切都不可能重来,对此他心怀感激。可是这么多年的战乱,他也亲眼见到骄兵悍将四处凌虐,视百姓的身家性命如草芥。杜甫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就是战乱中官军抓壮丁的生动记载。

身为军队人事官员,韦哥儿觉得,既然洛阳城已平定,是时候该从严整顿军队了。于是乎,面对一名寻衅滋事,骚扰老百姓的士兵,韦哥儿做出了非常严厉的处罚决定,也许是克扣饷银,也许是游街示众,当然后者显然更合理一些。否则如何解释恼羞成怒的小兵因为被罚而将韦哥儿告上公堂,开始旷日持久的对峙?回看历史,总会有一些巧合让人觉得感慨,又有趣。当年无赖意气的韦哥儿,大概想不到十几年后,竟然会被一个小小兵匪缠得无法脱身吧?

一边是跟自己当年不相上下的泼皮,一边是不想惹是非极力压制韦哥儿的官府。这个世道,早已不是崇尚文治的繁盛时代,而是谁握有军队谁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乱世。“乱花渐欲迷人眼”,韦哥儿又一次失望而归,弃官而去。

这一去,将近十年。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曾经你我都旅居江汉,还记得那时每次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有喝不完的酒和聊不完的话,一直到两个人都醉了才会尽兴而回。后来,我们分开了,我们各自如同无根的白云,四处飘游。再聚在一起喝酒的日子,如流水一般竟已过了十年。虽然再聚首我们的感情依旧,欢笑依然,好像从没分开过一样,但不得不说,我们都老了,头发少了,也白了。你问我为什么不回去?也许,淮上山水之间,才是我的最终归宿。

苏轼在《满江红》里写:“君遇时来纡组绶,我应老去寻泉石。”台湾诗人郑愁予《残堡》里也有:“百年前英雄系马的地方,百年前壮士磨剑的地方,这儿我黯然地卸了鞍 。”千百年来,文人之于仕途,有一身抱负,却又格格不入,都是一样的迷茫。

为了不沾染风尘,韦哥儿选择一条飘蓬山水间的路。近十年,仿佛又回到当时那个悠闲公子哥的状态。可是,生活的困窘和漂泊的难堪,始终萦绕着他和家人。孩子忍饥挨饿,妻子辛苦劳累,还有亲戚四邻的侧目.....书中并不真的会有黄金屋、千钟粟、马如簇,所以纵使躲进书中,也依然无法逃避生活的重担。

眼看着元苹为了经营家务而日渐憔悴,直至染上重病。韦哥儿终于没法继续逃避了。年近四十,再次踏上官场。虽然仍然是正七品的京兆府功曹,虽然还是只有微薄的俸银,但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给元苹治病,韦哥儿也做的分外努力。不久之后,韦哥儿升了官,任正七品上的朝请郎。俸银约摸着又得升上一升。

任命下来,韦哥儿轻车快马地赶回家。从再入官场之后,虽然有了收入,但一家的生计、元苹的医药费还有日常的应酬,支出也更多了。长期不在家,元苹又是个劳心劳力的人,总会趁着韦哥儿不注意偷偷做家务、做手工帮补家用。于是,本来就已经是沉疴痼疾,现在倒真的成了不治之症,近日里,竟渐渐显露出弥留的气色来。韦哥儿一丝也不敢懈怠,衣不解带地照顾着。这任命书非得亲自去取,叩谢上官,否则韦哥儿也不会离开。

说了任命的事,元苹的心情和起色好了不少,后来的几天,水也能喝下几口。这一切终归是要好起来的吧?新的工作催着,元苹也催着,韦哥儿便抱着美好的期待投入到工作之中。

农历九月,秋风起。晚归的韦哥儿忽地望见家门口纷纷扬扬的一地落叶,家童也不知道出来扫一扫。久病之人最伤秋,见不得破败之相,一定要让人把落叶扫干净。韦哥儿一路这么想着,一路经过空荡荡的院子,心莫名地慌得突突直蹦。直至来到卧室,屋里低低沉沉的啜泣声、孩子不知所措的叫喊声,一颗心几乎要停拍。推门而入,元苹已经去了。

抚摸着妻子瘦骨嶙峋的脸,韦哥儿竟一下子恍神了。这不是我的妻子,这不是我的家。当年的元苹,两颊含春,芳华绰约,是何等的婷婷袅袅。原来,人一死,所有的精气神都没了。韦哥儿拉住元苹的手,冰冷粗糙的触感刺入身体,韦哥儿终于回过神来。是的,这可不就是我的妻子吗?结婚到现在,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风餐露宿的战乱,被讼辞工的困窘,连现在这个所谓的家,都只是我暂时的官舍。

想当初,我还想带你去看红色的朝霞,一起迎风吟唱......

选定好的入葬日子转眼就到了。人到中年,我仍然没法给你一个家,连入殓也要另租房子,行祖祭之礼也只能在马车上。出了长安城南门,往南望去,墓地之处树林郁郁苍苍。傍晚时分,到达墓地。想到这会是你以后长长久久一个人的归宿,顿时失声痛哭。我要在此风餐露宿,为你守灵。可是无论多么不舍,分别的时刻总会到来,第二天早上,我亲手送你下葬,惶惶与你诀别。孩子们知道从此将永远失去母亲,一边大声啼哭一边牵着我的衣服。这一辈子,我是注定要亏欠你的,甚至连你的身后事都如此仓促简单,无法将你风光大葬。岁月和美丽,终于消失在这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化作风尘中的一声叹息,让我长久追忆。

元苹的离开,让韦哥儿愈发陷入孤独无助、惊恐悲凉。旧时的任意一样物品,都足以让他崩溃。青苔小阶、孤枕破窗、虚座冷琴......精神的极度哀伤,必然导致身体的每况愈下。接下来的日子里,韦哥儿还是无休止地在芝麻小官中调动,然后又在疾病缠身中辞官。从长安户县(今西安鄠邑区)、栎阳县(今西安阎良区)、比部员外郎(比部属刑部四司之一,负责稽核簿籍),7年过去了。

守着元苹的7年,韦哥儿从未离开长安,惨淡飘零的愁绪也未曾一日离开过他的心。这长安城,承载着两人几十年的共同记忆。如今斯人已逝,过往的美好、苦难一股脑化为如海的哀思涌来,人又如何能抵抗得住?纵使时光过去多少年,悲情依旧不减。

也许天可怜见,要让韦哥儿暂时离开这片伤心地罢?在元苹逝世7年后的夏天,47岁的韦哥儿终于升职了,被任为正四品的滁州刺史。

从陕西西安到安徽滁州,需要奔波2000里。韦哥儿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再加上离开家园的穆郁,一下子就病倒了。所幸,当时的滁州,有幽草萋萋、黄鹂声声(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西涧,还有大壑深埋、夜泉暗滴(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韦应物《怀琅琊》)的琅琊,再加上地贫人稀,民风热情淳朴,这一切的风土人情慢慢地治愈着韦哥儿的相思病。

山光水声有佛性,草木鸟虫有灵性。沉醉于风景之中的韦哥儿,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灵魂正在朝着一个更加不可思议、妙不可言的状态发展。毕竟,没有一个人能抗拒得了自然的吸引力。

今天在办公室加班,忽然觉得有点冷。城市里都这么冷了,让人不由得想起山上的那位道人老友,高处不胜寒,你那里应该更冷了吧?

在转寒的日子里,我还是还以前一样,苦逼地加着班,你呢?现在在做什么呢?天寒的日子里,修习和生活也会更辛苦吧?

要不我带一瓢酒去看你吧,刚好在这风雨之夜里,我们可以喝点热酒暖暖身体,聊天说地相互安慰。

可是深秋季节,落叶满山,盖了路,也掩了你的足迹,我该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如此便罢了。我们之间,究竟是谁清苦受凉,是谁自在逍遥,谁才是那个需要朋友和酒安慰的人呢?

澹泊、清净、摆脱红尘俗世,这样的状态,离韦哥儿是这样的近,又是那样的远。出尘的心,一旦有了一点萌发的种子,便一发不可收拾了。那是旧时的我就该有的样子,我的感伤该与自然共生。

迷茫、孤独,已近知天命年纪的韦哥儿,与年轻时候并没有区别。心忧天下的儒家文人要彻底的抽离尘世,不仅是物质生活的限制,更多的是对百姓、对家族,对天下的使命与责任。也许也是这一点的迷茫、孤独,让韦哥儿的诗在恬淡之余更多了一份感伤的真情。也是这份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亲近,欲罢不能地喜欢。

当然,这份感伤,除了自身坎坷的经历,更主要的是大时代的浸淫。在滁州,在这个战乱频出的年代,韦哥儿能做的只能是维持一方稳定,与民休息,即使是这样,都难以维持。内疚,自责,不仅对家人,更对天下百姓。

时间过得真快,去年的此时,我们还在繁花似锦的长安城分别,转眼,又是一年花开的季节。

在这个多事的时代,一天都足以物是人非,更不要说一年。战乱纷争,前途未卜、信息不通,眼前如同被茫茫大雾笼罩,看不到将来。面对这么美好的春天,我也实在提不起任何的兴趣和冲动,只有忧愁苦闷,暗自惆怅。

长期以来,自己多灾多病,不能全身心投入政务,真的不如做一名隐者,可是民生凋敝、遍地饿殍,我若就此隐去,怎么对得起国家和百姓?我究竟该何去何从?

谢谢你写信给我,让我在这乱世能稍稍安定,不知道下次相见,还要等几回月圆呢?

晚唐气数已尽,在每个个体上有明显的体现,尤其是对于亲身经历过歌舞升平的个人,感受更加强烈。几年前,那个繁花似锦的盛唐春天,仿佛才是昨天。历史事件暗中在必然和偶然中交错发生,最终将触目惊心、鲜血淋淋的现实直推在每个人的面前,同时指向的,是未来的黑洞。追忆青春、沉湎过去,成为独一无二的心灵麻醉药。

即使频繁地被罢或者因病辞官,即使如此与官场文化格格不入,韦哥儿却始终不辱使命,坚守品格。48岁那年冬天,被罢免滁州刺史,身为朝廷正四品官员的韦哥儿,竟然没有钱返回长安,只好就地在滁州西涧租房子住。一直到第2年的秋天,接到江州刺史的任命,韦哥儿才动身前往江州官舍。

身为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卸任后没钱回家,如今想想真是不可思议。但细细琢磨,以韦哥儿的性格,还真真可能沦落至此。

韦哥儿没有应酬,《唐诗纪事》里评价:“应物性高洁,惟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列,与之酬唱。”喜欢安静的韦哥儿,一共就几个朋友,还天各一方,喝个酒怕也是关上门自斟自饮。

韦哥儿清廉自守,在给好友的信中,多次流露出“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心态,总觉得自己因为生病,导致工作没能做到全心全意、尽职尽责。这样一个连领俸禄都惭愧的人,其他的津贴真的有可能全都拒不领取。

韦哥儿忧国忧民,到达江州之后,眼见着曾经的千古雄郡,如今竟是“斯民本乐生,逃逝竟何为。旱岁属荒歉,旧逋积如坻。”田地荒芜、年年歉收,老百姓要么为了躲避战争而四处流亡,要么债台高累苦不堪言。面对这样的局面,韦哥儿“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岂待干戈戢,且愿抚茕嫠。”,刚到江州一个多月,日日夜夜都在慰问安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处理州内乱如麻的政务。这样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官,拿出自己的全部俸禄甚至举债去周济穷人,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本性难移。所以,4年以后,从苏州刺史上卸任的韦哥儿,又再一次没有钱回家。只能寄居在苏州城外的永定寺内,靠租一点田地,躬耕糊口。半百老人,重新拿起镰刀锄头,耕田种地,这不是体验生活的农家乐,而是被生活所迫的潦倒穷困。也许是真的太老又太操劳了,这样的生活持续一年后,韦哥儿病逝,得年55岁。

回看韦哥儿的这一生,人生境遇跌宕起伏,从锦衣玉食到躬耕户口,从家族兴旺到孑然一身。人生态度也来了大转变,从目不识丁到折节读书,从放荡不羁到高洁澹泊。多变动荡的乱世下,多少人在迷茫中失足、放纵、迷失、堕落。可韦哥儿却生生地从一名街头混混、中二青年摇身一变,成了山水诗人、清廉官员。这一切,除了归根于本性,实在很难有别的解释。

也许,繁华落尽之后,方能大道至简;洗尽铅华之后,自然清澄明朗。50多年的人生中,韦哥儿穿越风尘,最终找到真正的自己。那个真正的自己,虽然骄傲又孤独,却最该是自己的样子,最爱的样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漫天风尘,亦是值得深爱和留恋的。

我的一生,就像高雅的阳春白雪曲,很难遇到懂得欣赏的人。

不停地在穷困潦倒的境遇中奔波、流浪,将悠悠岁月消磨在这淮海之滨。

清晨,山谷里的树饱满雨露;暮春,森林中的鸟儿啁啾不已。

还好,我还有一瓢酒,可以让我在这风尘中得到安慰。

是的,这漫天风尘,爱谁谁去吧!只要还有一瓢酒,我就足以在风尘中活出我的样子。

简卢陟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哢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唐代·韦应物《简卢陟》 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余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抒怀 , 感慨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可惜这《白雪》古曲,没有遇到它的知音。
我因为军事而忙碌不安,在淮海边蹉跎流离。
山涧的树上还有晨雨,山鸟在剩余的春天里鸣叫。
我有一瓢酒,可以用来慰藉奔波的生活。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

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冉冉鸾骖鹤驭,桥倚高寒,鹊飞空碧。问欢情几许?早收拾、新愁重织。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忍记穿针亭榭,金鸭香寒,玉徽尘积。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讯息。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元代·张埜《夺锦标·七夕》

夺锦标·七夕

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冉冉鸾骖鹤驭,桥倚高寒,鹊飞空碧。问欢情几许?早收拾、新愁重织。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忍记穿针亭榭,金鸭香寒,玉徽尘积。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讯息。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 婉约 , 七夕节 , 抒怀感慨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宋代·刘克庄《昭君怨·牡丹》

昭君怨·牡丹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宋词精选 , 婉约 , 写花抒怀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清代·王鹏运《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清代 : 王鹏运

婉约 , 咏物 , 写马 , 抒怀怀才不遇

韦应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上)

说起中唐诗人韦应物,也许大多数人知道的仅仅是那首《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涧边的幽草,深树的黄鹂,连绵的春潮,无人的野渡,还有跳跃在水面的急雨,随潮起伏自由的孤舟。诗人用这一系列的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深宁静的滁州西涧图。后世评价这首诗“写景清切,悠然意远,绝唱也”,从中我们可以一窥诗人的宁静澹泊。

一位恬淡悠闲的隐士,在这首诗里他给我们这样的认知。

但也好像仅限于此。

而最近几年他再度闯入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这些市井俗人开始更深入了解他的,却是因为他的这一首《简卢陟》。

2021年2月22日元宵节,在微博上有人发起了一项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为首句的续诗活动。一时之间这竟引发了万民狂欢,人们争相续诗,佳句不断,短短几日就得诗过万,其中公认最佳的是: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人们都觉得后两句续诗昂扬乐观心胸开阔,颇有大唐气象。
除此之外,还有好多风味各佳的续诗,例如:
三国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兵戈九州乱,江山三鼎分。

桃园存知己,茅庐隐故人。

兴亡无限恨,来祭英雄魂。

西游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自在莲花座,须弥菩提根。

心猿开圣道,意马渡禅心。

万里不辞远,抬眼到佛门。

水浒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青山聚忠义,水泊藏乾坤。

冷眼除恶霸,怒目对奸臣。

来去江湖客,快意天下闻。

红楼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前盟何处聚,相思此意真。

梨花隔月影,杏帘掩梦痕。

为酬公子意,泪赠一枝春。

聊斋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福祸自有数,生死等闲身。

鬼友三杯饮,狐姬数曲新。

阴阳皆知己,我来怅孤坟。

金瓶梅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春水锁烟冷,娇体染被温。

方布高唐雨,又起巫山云。

起笔风流事,色戒当告君。

《水调歌头》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看尽栖鸦乱舞,扫断马蹄痕。

多少蓬莱旧事,尽应分付今人,长刀谁拭尘?

久作天涯客,消息半浮沉。

吟望久,弄夜色,暗销魂

几时归去,不曾逢着独醒人。

未转头时是梦,万事云烟忽过,还有人堪恨。

单身野霜上,白日下昆仑。

知己版
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

暂别旧时友,二两思故城。

踽踽独行路,鸿雁偶传书。

见字不闻声,忆人已忘颜。

把酒言欢夜,未料今日别。

君又得挚友,我亦建新业。

且作旧时友,风雪不相闻。

待到落花时,再话此中事。
也有许多网友续写了搞笑版:

单身狗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相亲无数回,都是无缘人。

酒鬼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邀君一同饮,必须得倒满。

一瓶不够喝,还有半箱多。

不把你喝倒,肯定没喝好!

快递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客官请稍等,我要送上门。

老烟枪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外加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司机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可我不敢喝,因为要开车。

女子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怜君行劳顿,愿做添酒人。

书生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醒时建安骨,醉后太白魂。

孩子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爸爸)小犊子!

敢动我柜子里的酒装逼

看劳资这回不打死你!

……

人们都觉得这样的文字狂欢,才是我们这样诗歌的国度最佳的过节方式。最古朴也最新颖,最传统也最风雅。也因此人们开始去了解“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的来处,竟对韦应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实“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并不是活动发起者的独创,它的出处乃是韦应物的《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不用去知道卢陟是谁,也不用知道这首诗原来是什么意思,仅仅是一读最后两句,心上的那根弦就被轻轻拨动,大珠小珠开始叮叮咚咚。

我们江湖儿女,行走江湖,哪一个不是风尘仆仆,一身的疲倦?在这样一个压力山大的时代,人人需要安慰的时代,既然不敢贸然倚在别人的肩膀上,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那就浊酒一瓢,来一醉慰平生吧!

有沧桑,有豪迈,有凄凉,有潇洒,有狂浪。诗里的江湖气味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再反观他的《滁州西涧》,竟觉得诗里的悠然高远,也是他繁华落尽的产物。仿佛一个人寻寻觅觅之后,才发现平淡从容才是真。

我们开始去读韦应物更多的诗,用我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跋涉的眼光,竟发现他的很多诗都有江湖行的飘零迷茫的风味。

譬如: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最亲爱的人就这样渐行渐远,已经在烟雨迷蒙处身影朦胧,此地一别,怕是后会无期了吧?真的呢!我们谁不是这风波中的一粒孤舟,随波起伏漂流,身不由己,不得停歇啊!

再譬如: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因为自己的冷,就想到了他处友人的冷,清苦之人,一无长物,在这样的风雨黄昏,且举酒一瓢,远慰知音吧!

还有: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自从别后,你我皆如浮云,漂泊无定;逝者如斯,而十年之后的相遇,虽欢笑如旧,但我们已不是颜红发青的少年,而是白发苍颜。

以及:

《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微雨之中,暮钟悠悠传来,在江面久久回荡,漠漠帆重,冥冥鸟迟,送君远行,从此天涯路远,各自飘零,这依依不舍的泪就如同这微雨迷蒙。

……

读他的这些诗,我们会想起武侠小说里的那些侠客,他们曾有万丈豪情,却在江湖飘零里渐渐消磨。如果说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以及贾岛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有着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是少年的豪情和理想,是阿飞那样的少年侠客;那么韦应物的侠客气质则更偏于中年,他的侠客更多的像是一位饱历沧桑的中年文士。有落寞,有淡然,有洒脱,有伤感,仿佛金庸《射雕英雄传》里的一代宗师黄药师。

小说里的黄药师千帆阅尽,世事了然于胸,不执着于千秋功业,只希望“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眉宇间写满了落拓江湖的寂寞疲倦,这个世界少了他的阿蘅,天地再大,也找不到家的感觉。

而韦应物的此类诗,写尽了这样的流落江湖的漂泊感,就是这样的漂泊感深深触动了我们。
其实在韦应物的世界里,也有一个和黄药师的阿蘅一样的女人,她像一道光,照亮了韦应物的一生。
本文标题: 韦应物简卢陟读后感(简卢陟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349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西游记读后感画画图片大全(西游记读后感手抄报)100层的巴士读后感(幼儿绘本《100层的巴士》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幼儿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