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经营秘籍读后感(读书:听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文讲《零售的哲学》)

发布时间: 2023-10-31 01:39: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9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

7-eleven经营秘籍读后感(读书:听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文讲《零售的哲学》)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零售的哲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1

  最近看完铃木敏文的《零售的哲学》,因为从事零售行业,所以特意关注了下,作者所在的企业7—11便利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开店都开到我们家门口了。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位杰出的掌舵者,作者毫无相关的零售行业经验,却把7—11做成便利店行业的巨无霸,很让人敬佩,作者独特的创新视角,和他系统的学习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也有很大关系,深谙心理学使他始终坚持以消费者的视角看待问题,养成敏感的捕捉市场变化的习惯;懂得统计学知道如何很好的用数据分析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所以平时不一定紧紧的盯着自己的专业领域,接触不同的学科往往能让我们有独特的视角换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也许就是我们当下流行的跨界打劫。

  他的另一本著作《一位经营鬼才的自白》两本结合起来阅读会更好的加深他对经营的理解,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需求,作者始终推崇的是假说思考,读懂多变的市场,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做生意真的是着眼于未来,做出预判,比别人早一步感受到市场变化,找出应对办法然后接受检验,要培养应对变化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有一席之地。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2

  阅读完这本书,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关键词就是创新。即使不看这本书,提起7—11一定是能够想到它的创新性。创新性是个从头开始就伴随7—11的关键词。7—11是整个日本第一个便利店,开创了共同配送和小额配送的先例,第一次让银行进入了便利店,以及开始提供代缴水电费等服务。

  从7—11的例子可以看出,人不是一定要有特殊的才能才可以在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而是捕捉客户需求的变化,认为公司经营的关键点在于从变化预测未来,环环相扣的思索应对变化的方法,如此循环往复才会萌发新的商机,从变化中读懂“未来”,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结果进行“验证“,这一过程有助于优化工作模式。也就是说意识到问题和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以书里的例子来看:物流体制的改革,作者先是分析了对于顾客来说所有的牛奶都属于同类产品,不同的公司来送会效率十分低下,以及每天的牛奶所需量并不需要一整辆车来装这三个事实。随后通过协商将各个产商的产品混合装在一辆送货车里,集中原本相对分散的配送路线。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3

  关于零售的哲学,详细记录和介绍了作者铃木敏文建立7-11的心路历程,从门外汉到零售连锁便利店的大亨。

  首先在那里学习到的一个是铃木先生做事的态度,事无巨细的从消费者本身出发,供给各种便利服务。7-11供给的不再仅仅只是商品,而是便利。所以也细分了7-11的商业形态与大宗购物超市的一个区别,因为如果7-11比商品,无论是价格或者品类都无法和中大型超市去比的,正是由于现代社会的现象,老年人,和中年妇女,甚至职业人员,越来越多的不管是对于时间还是身体的不便利性,催生了人们对便利的需求。所以7-11对自我便利的定位是十分准确的,铃木先生说自我不是在零售行业出身,所以没有受很多业内现象的束缚,商品的设置,库存,物流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很有成效的改善。所以很多的改变和成效不是我们思考不到,而是被很多我们懂得的道理而束缚来。所以革新来源于对问题有意识的思考。从铃木先生的经历上我门应当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下,我们真正的为自我的消费者做过什么,有没有了解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消费者是谁,他们在哪,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为他们供给服务。消费者在产生购买时有哪些担忧和忧虑。这些思考方式才是我们真正要去学习和思考的。

  我觉得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铃木先生经过写书直接讲述他的思考过程。我个人是很喜欢日本的一些文化和做事的态度,最近除了看《零售的哲学》也有看稻盛和夫的一些书。

  认真做事情的态度

  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此前是在出版行业做修改相关工作的,因偶然原因才进入到零售行业,入职伊藤洋华堂后没有公司没供给此前承诺的条件,但做了这个决定后,铃木敏文还是依然留在伊藤洋华堂,正如他自我在书中提到的:

  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认真对待,这就是工作的真谛。

  统一配送

  在流通行业,普遍的做法是供应商厂家只送自家的,这导致7Eleven门店每一天过来送货的货车有几十辆。为了建立高效率的物流体系,无论是A厂生产的还是B厂生产的,都由一辆货车配送给7Eleven门店,并说服A厂的车辆运送B厂的产品。

  员工决定门店的进货

  普通连锁便利店的进货一般是由总部决定的,但7Eleven门店第二天进什么货,进多少,这些都是由店长或收银员说了算的,因为仅有他们清楚门店具体的情景,比如明天会下大雨,那人流量肯定会受影响,但能够增加雨伞的供货,下雨天附近公司的写字楼过来带午餐便当的人会多很多,那就要增加便当的供货。客户想买个这个东西,而货架上却已售空,潜在的生意就这样被损失掉了。门店每一天的交易一线员工远比总部要清楚得多。

  自建银行

  铃木敏文为了尽可能地给客户供给便利,期望经过和银行合作在7Eleven门店供给ATM,但银行取款的费率在夜晚、周末这些特殊时段的费率比正常工作时段高出很多,铃木敏文没法理解这样的合作条件,于是自我申请银行牌照,并对普通的ATM取款机进行改造,把ATM小型化,以适应7Eleven门店。这有点类似Apple为了做最好的苹果电脑最终选择自我研发自芯片。

  追求品质而不是低价

  当竞争对手纷纷推出100日元的饭团时,7Eleven没有盲从,而是专心研发自我的饭团,提升其品质,并定价为200日元,铃木敏文的确定是:

  在产品过剩、消费饱和的时代,相比价格的高低,产品是否具有新的价值才是决定购买行为的关键。

  那我们来看看711是如何打造自我的价值曲线的。

  第一位就是空间便利性,比如说密集开店。

  第二是时间的便利性,原先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此刻是变成了24小时营业,随时都能够去买,时间上很便利。

  第三个是产品的便利,即食的产品,立刻就能够吃的产品,还有把大包装变成小的包装,因为日本家庭人很少,一个大包装会产生浪费,或者会产生过期的问题,如果变成小包装呢就便于的食用。

  第四个就是服务便利,比如代缴水电费,公共事业费,还有刚才我们谈到的安装ATM机,为了大家取钱方便,想跟银行合作引进ATM机但最终谈判失败,结果是自我开银行上ATM机,这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疯了,为了要上ATM机而要自我开银行,可是呢这个价值曲线,要在某个环节,比如711的便利性上头要到达极致,竞争对手可能会觉得得不偿失。

  从变化中读懂“未来”,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结果进行“验证”。这一过程有助于优化工作模式如果在平日的工作中坚持重复“假设-执行-验证”的过程,那么在不远的未来必将有所斩获。

  只要不轻言放弃就会出现支持自我的人。

  在我们眼中,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品牌的便利店,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可是,在由上至下地传递企业方针时;直接沟通远胜于其他任何方法。以众所周知的“传话游戏”为例,人们在游戏过程中总会无意识地回避负面信息,报喜不报忧。应对厌恶的、负面的资料,人们通常会产生逃避心理,不自觉地曲解信息。如果把我的想法以负责人→经理→店铺经营顾问的路径层层传递下去,最终店铺经营顾问往往不能接收到我真正想要表达的信息。

  话一出口,“目标是1万家店铺”的消息就会不胫而走,最终往往会在外界的压力下进退维谷,为了达成目标,勉强增设店铺。这样一来,即使最终完成了目标的店铺数,也会导致每家门店的质量参差不齐,因小失大地破坏消费者对我们的信任感。

  人这种生物,只要享受过一次“便利”,就会有更进一步的期待。7-Eleven在思考如何满足顾客对“便利”的追求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门店只是单纯地售卖产品,而不能为顾客的生活供给必要的服务,那么即使具备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也称不上是一家便利的店。所以,我们决定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充实和完善“服务”的资料。

  开拓新事业时,关键要具备认清核心重点的本事,起步之初,并没有必要遵循完美主义。

  我经常对员工说:“越美味的东西越容易腻”虽然越觉得好吃就越想吃,但却不会想要天天享用。反倒是便当、饭团和面包这类顾客每一天都会购买的经典款,在口味上必须严加要求,不断推陈出新。

  造成产品滞销、生意萧条的原因仅有一个,即是此刻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为工厂3小时车程以内的区域设立门店。制造、配送和贩卖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对产品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密集型选址的开店优势有如下三点:

  1、在必须区域内,提高“7Eleven”的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而认知度又与消费者的信任度挂钩,能促进消费的.意愿。

  2、当店铺集中在必须范围时,店与店之间的较短的距离能提升物流和配送的效率。不仅仅是送货的货负责.各加盟店传达总部方针并予以指导的店铺经营顾问在各店铺之间的移动时间也随之缩短,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与店主探讨。

  3、广告和促销宣传更见成效,店铺如果集中在同一区域,不仅仅能有效节俭物流、人工成本,投放一次促销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率也变得事半功倍。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4

  最近读完了日本知名零售店711创始人铃木敏文的《零售的哲学》,书的封面有两句话,其中第一句是“无论卖什么都能大卖的零售哲学”,第二句是“零售就是心理战”,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做出的深层次解释,只有深刻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需要什么,这样直面客户才能对市场的应变不断作出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

   好的商业行为需满足当下消费者需求

  最初711是美国公司是创立的品牌,而铃木敏文去美国出差途中发现这种小便利店,该种连锁便利店此时在日本并未兴起,日本本土更多是以“大型商超”为主的商品零售业态,而此时的铃木敏文正在日本的商超集团“伊藤华堂”下打工,促使铃木开便利店的想法来源于此时日本实行“周日停业”和“缩短营业时间”,消费者无法在24小时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将美国的711引入日本也是迎合该该市场契机。

  可是为什么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其他人进入连锁商店市场呢?便利店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更多的是“个体户”在经营,中国俗称“小卖部”,在对行业进行研究时,可发现分散的行业并不会一直高度分散下去,当行业内出现一个“管理牛人”时,该牛人有能力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如代表送货渠道的供应链,销售时的商品监控,以及员工培训管理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当这些做完后,单个便利店的毛利率会上升,而一旦自己的连锁化运营展开后,出现“规模经济”(即规模越大,成本越低),这样会导致整体运营成本进一步下降,那么该片区的其他个体户所开设的便利店就无法与其进行竞争。

  在我们中国市场也存在这种现象,如过去的“小卖部”(711),餐饮店(海底捞),油漆店(三棵树),地产商(万科),生鲜超市(永辉超市),都出现了一批在管理上能够领跑同行的企业,进而逐渐在消费者口中积累更好的口碑,这也导致企业自身也能领跑同行,而该现象在不少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如幼儿园品牌、在线教育品牌等,这也是后一阶段投资客着重关注的行业性机会。

   拥抱变化,动态看问题

  每个人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在面对新事物时,通常人会有恐惧感,而该恐惧感会使得决策者停滞不前。在铃木提出引入711时,他的领导和同事都强烈反对,认为目前日本的经济现状下,只有“大商超”这一种业态存在,而小超市在该环境下无法生存,不过铃木面对强势的“大商超”,而具有“深度”的提出在目前便利店并不是完全打不过大商超,只是因为管理不到位。在预判日本未来人口老龄化将加剧后,铃木提出需要提前布局“送到家”业务,彼时也被管理层强烈质疑和反对,而后的社会发展却印证了铃木的正确。

  故而我们发现,反对铃木的人更多是以“静态”的眼光在看待商业世界的变化,从《自私的基因》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出从细胞到人,都喜欢处于“静态”的环境,而对“动态”有反感,毕竟动态也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而铃木所进行决策时,则更多是运用“动态”的眼光,“前瞻”的看待社会发展,并提前进行商业布局。

  通读此书,从中更多的感觉是经营企业如履薄冰,授予日本711的品牌美国南方公司最终因为忽视供应链和销售监控的重要性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在遇到恶意收购后为抵抗恶意收购而大量借债回购上市公司股票,不过高昂的借款利息难以负担最终被铃木所在公司“全面托管”。我们在分析上市公司,抑或是自己在领导一家企业时,不得不提高“专注度”,对市场保持敏感,同时也对各环节业务进行深度了解,将风险点提前堵住,那么企业这艘小船才能继续平稳航行下去。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5

  作者铃木敏文先生,是日本711品牌的创立者,在一次美国学习时发现当时还隶属于美国南方公司的7—eleven便利店,很是欣赏期铺货品类全面的便捷型商店的经营模式,于是引进日本。

  这本书主要讲了铃木先生自引进711特许加盟权,从零到一如何将便利店的零售做得风生水起开边全球的个人经营理念。比如:

  1、密集选址的分店战略。铃木先生以为密集选址有非常多的好处。其一,增加各个分店之前的物流配货效率,低成本的建立中心配货仓库,便可以覆盖到周围门店,保证各门店的商品补货能够及时新鲜,这种模式在当时算是一种创新了;二,有利于扩大品牌效应,密集的门店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节省营销成本。

  2、关注消费者的需求。711从来没有考虑过靠价格取胜,铃木以为物质丰富的时代“物美”比“价廉”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711为了控制品质不惜研发自由品牌且控制上游产业链。除此之外,铃木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将711定位成一家提供便捷服务的商店,而不仅仅是售卖商品。因此,他们大胆的在门店里加入了缴费服务,在门店设立ATM取款机,代收快递,照片冲印,甚至有些门店还设有休息区和厕所。

  3、尊重并鼓励基层员工决策和创新。这点有点想国内的餐饮品牌“海底捞“711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地对基层员工放权,鼓励他们对根据当地当店的消费习惯来对商品和货物的更改,铃木先生非常注重于基层员工的沟通,听取他们的声音。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6

  经营企业和人生成长都是一场长跑,不必也不可贪图蝇头小利和歪门邪道,核心技能才是关键。一个开创独特商业模式的企业很有可能无法在长期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在《零售的哲学》中,日本7—11获得美国7—11的特许经营权,引进其零售理念,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最终将后者收入囊中,就是典型案例。

  人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具有长跑者的耐力和方法,才能笑到最后,家庭出身、天资聪慧可以是人生长跑中制胜的优势,但大多数人没有这个优势,也不需要羡慕这种优势,人生漫漫,天赋也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而已,后天的可习得的技能同样甚至更加重要。

  《零售的哲学》的作者铃木敏文说:“经营的本质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大同小异”,同样,人的进步也是大同小异。

  这种影响甚至决定企业长青和人不断进步的因素,就像计算机的底层代码,不论企业的产品是什么,不论人的职业是什么,都是最基本的驱动力。

  我们可以将这种底层代码分为两个方面:方法论和态度。

   一、方法论:问题意识、避免思维定势

  如何在商业中立于不败,如何面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关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论不断发现适应变化的策略。所以,不变的是方法,变化的是具体的执行策略。

  方法论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可以将方法论分为两个方面:问题意识、避免思维定势。

  1、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个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是先有问题,还是先有解决方法”。答案显而易见,应该是先有问题。只有对于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专家,才能见招拆招,直接解决各种现成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做的是始终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虽然如此可能让大脑疲惫,但不带着问题看世界,我们就难以意识到我们看到、听到或想到的解决方法。

  最简单的例子,铃木敏文创办日本7—11零售店之前,一直在不断思考如何解决目前零售店被大型超市冲击导致经营困难的现状,思考却总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等去了美国,无意中就发现了美国7—11(美国南方公司),就立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典型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问题有大有小,套路却大多一样。

  7—11的壮大过程,也是不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如何提高物流效率,如何优化商品的摆放和采购效率,如何应对老龄化的顾客需求,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冲击,如何解决顾客的取款需求,等等。

  更科学和规范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零售的哲学》一书中所说的“假设—执行—验证”过程,与《麦肯锡原理》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异曲同工,这是商业上验证商业判断的方法,也是科研方法。

  2、避免思维定势

  常识,既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决策,也可以成为思考的羁绊。所以知道何以依赖常识而何时摆脱常识,就是一种无比重要的人生智慧。

  思维、判断都依赖于一定的前提,这就是我们的框架,能够跳出框架以避免思维定势(think outside the box)就会获得一种创造力,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解决方法。

  从这个角度讲,铃木敏文毫无零售经验,反而成为他的一个优点,可以让他摆脱思维定势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避免被“行业规矩”所束缚的方法之一,就是扩展自己的目标,7—11的目标,是致力于”提供便利“和成为人们的”基础生活设施“,所以才能够做别人不敢做,不想做的事情。

  为顾客提供生活必需品,现金也是一种产品,于是就有了创办了银行开设ATM机的打算;顾客到政府部门缴纳水电煤气费用太麻烦,于是就代缴水电煤气费用;老龄化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行动不便,于是就提供送货服务,等等,都是打破常规,拓展业务,但是又始终与核心业务紧密相联。

   二、态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态度“是一种更底层的方法论。没有积极主动,根本谈不上技能习得,谈不上时刻保持问题意识,谈不上时刻想要跳出思维定势。

  1、企业积极主动的面对竞争

  虽然《从0到1》认为垄断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但这是大多数企业的梦想而已,商场上的竞争不可避免。而且企业也应该积极的看到竞争的价值:竞争对手的存在,是企业进步的动力。

  中小零售店所抱怨的对象,并不是导致自己衰落的罪魁祸首,他们没有返躬自身,或者被自己的思维框架所局限,发现不了问题的真正关键所在。

  个人也如此,懒惰是人之本性。追求内心的积极上进,总是不如有一个外在的竞争对手来得实在。

  2、个人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铃木敏文说“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认真对待,这就是工作的真谛”。“当事业发展受阻时,怨天尤人是最轻松便捷的方法。但是轻松的背后即是停滞不前。只有正视自身的弱点,努力做出改善,并不断地向新目标发起挑战,才能脚踏实地地前进,得到稳步的成长。”

  人的成长和企业的成长有类似之处,都遵循“贯彻基本原则,灵活应对变化”,也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基本原则就是上面所说的企业和个人的底层代码,这也是我们应对变化的商业环境和成长环境的技能。

  对于企业来说,顾客需求永远在变化,所以产品种类及服务内容随着时代而变化,核心都是为客户提供便利,提供价值。日本7—11不断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反观其“教师”,美国的南方公司没有应对美国社会产业结构的变迁,故步自封,同时多元化扩张失败形成亏损,以至于走到了被收购的地步。

  对于个人而言,新知识层出不穷,需要不断学习,快速学习,否则就成为了时代的弃儿。

《7-ELEVEN经营秘籍》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7-ELEVEN 经营秘籍》(【日】 铃木敏文 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vdjE-2ltE73K1e9Lua2aA

提取码:qq4p

书名:7-ELEVEN 经营秘籍

作者:【日】 铃木敏文 著

译者:王猛

豆瓣评分:7.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1-11

页数:240页

内容简介:

日本7-Eleven创始人,新“经营之神”铃木敏文60年经营哲学与管理智慧的回顾

编辑推荐

铃木敏文先生与稻盛和夫先生的共识,为经营与管理带来怎样的启示?为什么7-Eleven

便利店的日均营业额都会超出其他连锁企业?

日本7-Eleven创始人、新经营之神铃木敏文先生卸任后,将自己60年的经营与管理智慧大公开,让读者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7-Eleven的不同。

书中将为读者展现7-Eleven真正成功的奥秘,并将此倾囊相授,每一位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从中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智慧。

当你想象阻塞,或者踌躇不决之时,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够为你提供指引。

内容简介

7-Eleven为何可以在众多便利店连锁企业中脱颖而出?

一家企业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其他公司,还是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

7-Eleven经营秘籍会给新零售带来哪些启示?

通往未来,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这本书是铃木敏文先生辞去Seven&i控股公司法人代表及CEO职务后,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句号的作品。与《7-Eleven工作法》一脉相承。在该书中,作者梳理了自己在7-Eleven工作的轨迹,用严谨的思维为年轻人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管理Seven&i控股公司及7-Eleven的智慧,融合了技巧和方法,给读者以鼓舞人心的力量。

无论是青年一代、中年一代,还是管理层,希望所有年龄段和从事各种不同工作的人,无论在何时都能够不断前进。对于探索出新的生存之道的铃木敏文先生而言,这本书是他能够给读者朋友健美操的所有建议的合集。

名人推荐

经营就是一场马拉松。——稻盛和夫

所谓经营,一步一步日积月累非常重要。——铃木敏文

作者简介:

铃木敏文

日本7-Eleven创始人,曾任Seven&i控股公司会长兼CEO。

1932年出生于日本长野。1956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系,并于同年就职于大型图书销售公司东京出版贩卖(东贩)。1963年成为伊藤洋华堂公司的职员。1973年,创建了日本的7-Eleven,并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店。2003年,荣获瑞宝章一等奖,同年11月被授予日本中央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曾担任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副会长、日本中央大学理事长。著有《想法1:突破成长的烦恼》《销售力:打动消费者的工作方法》《挑战最浪漫》等作品。

胜见明

1952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东京大学教养学院肄业。日本畅销书作家,新闻工作者。擅长对经营者及企业组织管理进行研究。主要著作有《铃木敏文之“看穿似是而非的谎言”》《铃木敏文的情感经济学》《索尼的基因》《创新的本质》《投注于“光的未来”之研究者精神》等。

7-Eleven公司的经验对于中国的连锁经营者有何借鉴意义?

一、7-11的区位布局战略 在目标城市和区域不断开设新的分店是所有连锁经营企业的一般方法。7-11连锁店在美国的分布,1994年以前并不集中,力量相对分散,从物流决策的角度说,点多线长,物流成本高,缺省规模优势,1994-1997年间,公司关闭了几家分布孤立的分店,收缩战线的长度,减少物流配送成本,形成了较高的分布密度,每个分布有该连锁店的郡都开设了好几家分店。现在,公司主要在连锁店已经拥有较高分布密度的地区建立新店。7-11的区位战略是,在目标区域开设新的分店,形成和提高分布密度,将仓储和运输等物流要求进行整合,企业从中受益匪浅。 7-11公司的物流区位战略对我国正在发展中的便利连锁店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与便利连锁店形成竞争之势的超级市场为追求“廉价销售”而使其规模越来越扩大,它就越来越难以在拥挤的住宅区内立足,同时,拥挤的城市住宅区地皮房租费用昂贵,也不利于超级市场降低成本,使超级市场越来越远离住宅区,这就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消费者不会为买几件生活必需品而驱车跑到超市去。而便利连锁店分布于住宅区附近,消费者七八分钟或十来分钟之内即可由住宅步行到店,便利店的顾客主要为周围半径500米左右范围的居民。在一个目标区域以一定的服务半径为范围形成覆盖,整合仓储和物流配送体系形成规模效益。 我国各地便利连锁店发展很快,在选址定点问题上完全可以借鉴7-11公司的经验和做法,以目标区域密集布点,防止点多线长,片面追求全面覆盖,过高的经营和物流成本,很容易导致经营上难以为继。比如安徽华电在全省各市均有布点,有些中小城市布点密集,竞争中占有优势,经营业绩良好;但在象合肥这样较大的城市,因为覆盖率不高,经营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汲取7-11公司的经验,果断收缩战线,以经营业绩为中心,在重点目标区域形成密集布点,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便利连锁店的密集布点为物流路径集约化提供了可能。事实上,对零售业而言,中国目前物流服务水准或多或少在短期内是由处于上游的商品生产商和经销商来决定的,要改变他们的经营意识和方法无疑要比企业自身的变革困难、复杂并漫长。这种情景与当初日本7-11在构筑物流体系所处的环境类似。为此,7-11改变了以往由多家特约批发商分别向店铺配送的物流经营方式,转为由各地区的窗口批发商来统一收集该地区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并向所辖区内的店铺实行集中配送。 二、配送中心成为制胜法宝 7-11公司还将物流路径集约化转变为物流共同配送系统,即按照不同的地区和商品群划分,组成共同配送中心,由该中心统一集货,再向各店铺配送。地域划分一般是在中心城市商圈附近35公里,其他地方市场为方圆60公里,各地区设立一个共同配送中心,以实现高频度、多品种、小单位配送。实施共同物流后,其店铺每日接待的运输车辆数量从70多辆下降为12辆。另外,这种做法令共同配送中心充分反映了商品销售、在途和库存的信息,7-11逐渐掌握了整个产业链的主导权。在连锁业价格竞争日渐犀利的情况下,7-11通过降低成本费用,为整体利润的提升争取了相当大的空间。 7-11公司配送中心有一个电脑网络配送系统,分别与供应商及7-11店铺相连。为了保证不断货,配送中心一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保留4天左右的库存,同时,中心的电脑系统每天都会定期收到各个店铺发来的库存报告和要货报告,配送中心把这些报告集中分析,最后形成一张张向不同供应商发出的定单,由电脑网络传给供应商,而供应商则会在预定时间之内向中心派送货物。7-11配送中心在收到所有货物后,对各个店铺所需要的货物分别打包,等待发送。第二天一早,派送车就会从配送中心鱼贯而出,择路向自己区域内的店铺送货。整个配送过程就这样每天循环往复,为7-11连锁店的顺利运行提供保证。 配送中心的优点还在于能随时掌握在途商品、库存货物等数据,对财务信息和供应商的其他信息也能握于股掌之中,对于一个零售企业来说,这些数据都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自己的配送中心,7-11就能和供应商谈价格了。7-11和供应商之间定期会有一次定价谈判,以确定未来一定时间内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其中包括供应商的运费和其他费用。一旦确定价格,7-11就省下了每次和供应商讨价还价这一环节,少了口舌之争,多了平稳运行,7-11为自己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费用。 配送的细化随着店铺的扩大和商品的增多,7-11的物流配送越来越复杂,配送时间和配送种类的细分势在必行。以台湾地区的7-11为例,全省的物流配送就细分为出版物、常温食品、低温食品和鲜食食品四个类别的配送,各区域的配送中心需要根据不同商品的特征和需求量每天作出不同频率的配送,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顾客。新鲜、即时、便利和不缺货是7-11的配送管理最大特点,也是各家7-11店铺的最大卖点。 和台湾地区的配送方式一样,日本7-11也是根据食品的保存温度来建立配送体系的。日本7-11对食品的分类是:冷冻型(零下20摄氏度),如冰淇凌等;微冷型(5摄氏度),如牛奶、生菜等;恒温型,如罐头、饮料等;暖温型(20摄氏度),如面包、饭食等。不同类型的食品会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配送,如各种保温车和冷藏车。由于冷藏车在上下货时经常开关门,容易引起车厢温度的变化和冷藏食品的变质,7-11还专门用一种两仓式货运车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仓中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另一个仓,需冷藏的食品就始终能在需要的低温下配送了。 除了配送设备,不同食品对配送时间和频率也会有不同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如冰淇凌,7-11会绕过配送中心,由配送车早中晚三次直接从生产商门口拉到各个店铺。对于一般的商品,7-11实行的是一日三次的配送制度,早上3点到7点配送前一天晚上生产的一般食品,早上8点到11点配送前一天晚上生产的特殊食品如牛奶,新鲜蔬菜也属于其中,下午3点到6点配送当天上午生产的食品,这样一日三次的配送频率在保证了商店不缺货的同时,也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为了确保各店铺供货的万无一失,配送中心还有一个特别配送制度来和一日三次的配送相搭配。每个店铺都会随时碰到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缺货,这时只能向配送中心打电话告急,配送中心则会用安全库存对店铺紧急配送,如果安全库存也已告罄,中心就转而向供应商紧急要货,并且在第一时间送到缺货的店铺手中。 建设区域性的物流配送中心是社区便利连锁经营模式的基本选择。配送中心统一供货,从根本上解决了便利店因为面积狭小,经营数量有限而导致的经营品种少、商品质量难以保证、商品价格相对较高的问题。国内大城市的社区配套相对比较齐全,各级政府把建设社区的便利连锁作为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内容之一,从政策上加以扶持,社区便利连锁的配送中心比较完善,功能综合性强。例如北京市统一规定,社区便利连锁店经营早点业务不得现场制作加工,必须集中制作,统一配送,政府则给予每个店一次性8000元的政策性补贴。在大量的中小城市,由于连锁经营的便利店发展较慢,功能单一,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小,便利店多以过去的杂货店发展而来,企业无力建设功能完善的配送中心,为社区服务的能力弱。估计随着国外大型超级市场的巨鳄陆续登陆中国,国内的大型超级市场竞争会趋于激烈,会有更多国内大型企业深入开拓社区便利店这块巨大的市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便利为条件,与超级市场竞争。在这一点上,7-11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区域性和城市性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三、利用便利连锁店的优势,积极发展物流服务 网络购物毫无疑问将成为未来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电子商务也将是零售企业的主要销售方式,但在目前,电子商务的开展还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支付问题、物流问题、消费者疑虑问题等等,尤其是物流问题,如何将网上购物的商品迅速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中,成了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确实,在信息时代,由于IT技术对信息流、资金流的数字化改造,令它们可以自由地游走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如今,最令人头痛的、仅用信息技术无法解决的便是商品的实体流动,这成为新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然而,本处于物流下游的便利店却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它们广泛分布于居民区附近,因而成了网上购物的人们最佳提货点。 日本7-11便利店充分认识到了便利店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服务,随着电子商务计划的启动,市场拓展战略很快从纯零售业转向物流业,利用自己强大的零售网络和配送功能为网上商店提供物流服务。如7-11便利店与他人合作开设的网络书店,8000多家店铺和53家图书配送处,有力地保证了图书的及时订货和送货,也大大减少了组建这些必不可少的设施费用。另外,到就近的7-11店铺订书、取书和付款不仅方便,更让许多对网络付款仍然疑虑重重的顾客可以安心上网购书了。据调查,93%的顾客希望到7-11店铺付款、结帐、取书,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开展并没有改变消费者对地区性店铺的信任感,相反还给地区性店铺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现在,日本7-11便利店承担了解决日本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顾客通过网络订购商品,等待商家把货物送至最近的便利店后,再亲临便利店付款并取走货物。这种方式看起来好象很奇怪,但很符合日本的实际情况。便利店在日本非常普及,无论你居住在日本的什么地方,都可在附近找到一家便利店,收取你从网上订购的货物。7-11日本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便利连锁店,在市区,大多数人从家步行5分钟就可找到一家7-11便利店,顾客可以选择附近的任何一家7-11便利店付款取货。因此,7-11便利店理所当然地充当起了物流角色,这一新市场的开拓将使它成为信息时代网络购物的最大赢家。 7-11的经验就是利用其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增值服务,为便利店创造新的利润来源。相比之下,国内的社区连锁店的功能就比较单一,单一的商业业态使社区便利店市场适应能力弱化,与社区的服务对象的关系简单化。目前有一些大型的社区便利连锁开始学习7-11的成功经验,在原有的商业业态的基础上积极为社区提供增值服务,如上海的便利店成为集销售足球票、上网卡到代收电话费、煤气费等于一身,号称无所不能的便利店,成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贴身管家。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零售业 7-11公司1973年才成立,但到80年代中期,它已经替换了老式的、用来监控销售状况的销售点实时信息管理系统(POS:point-of-sale);到1992年,它已经四次更新其信息技术系统;而规模最大的一次更新是在1995年。 7-11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给它带来了四个优势:一,它能监测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关键。因为在信息时代,竞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商家是把商品推给消费者,而现在是公司被消费者的需求拉着走。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竞争的主战场转移到了各个便利店――商业经营和顾客的交界面。二,公司可以利用所得到的销售数据以及相关软件来进行质量控制、合理定价和改进产品。由于有如此先进的系统,7-11公司得以一天三次获得其所有分店的销售信息,而且在20分钟左右就能获得分析结果。这样,公司就能很快知道哪一种商品或包装更受顾客的欢迎。三,新系统、新技术能帮助公司预测每天的市场动态。现今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变幻无常,所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大大缩短。一些产品只存在几周、甚至更短的时间。比如,像包装午餐、三明治以及米饭团等,这些便利店的主要商品更是要常换常新。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改进公司供应链的效率,使订单周转得更快。以前上午十点钟下订单,下午四点以后才能收到货物,而现在只要七分钟就可以完成。 7-11公司正在密切关注国际上的一些竞争对手在如何利用互联网,也试图利用互联网来降低每年的日常管理费用。7-11公司还计划安装美国销售采购软件公司Ariba的电子商务软件以及购买大量的电子办公设备。因为他们认识到网络化是连锁经营的正确方向和必然趋势。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国家的一项基本产业政策,但在点多面广的零售商业业态中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着诸多障碍,突破障碍和瓶颈必须引入实力较强的大型商业企业来从事社区零售业态的开发,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其基本特点是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同时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大型商业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区域性便利连锁店的布点,迅速形成零售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保证了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
麻烦采纳,谢谢!

7-Eleven创始人教你读懂世事变化

铃木敏文,日本7-Eleven的创始人,一个从出版届跨界进入零售届的经营奇才。在20世纪70年代大型超市大行其道,小型商店无法维系之际,力排众议从美国将便利店的商业模式引入日本,创建了第一家日本本土的7-Eleven。随后的发展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不到10年门店总数已经超过1000家。现如今,7-Eleven已在全世界18个国家拥有56,600家门店,并曾在2021年被评为全球连锁式量贩的第三名。

这些数字向我们展示了铃木敏文作为7-Eleven的掌门人的成功,但是数字仅仅告诉我们他是众多成功人士中的一员,却无法体现他为什么成功。有幸的是,铃木先生将其经营7-Eleven的心得浓缩在了自传《零售的哲学》中,这本书不仅记录了7-Eleven一路发展而来的历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展示了铃木先生在一些关键节点时的思考,做决策时方法,颇有启发意义。
从日本7-Eleven成立至今的四十多年,是日本经济最跌宕起伏的一段时期,期间经历了70年代“广场协定”后经济高速增长的终结,80年代的“泡沫经济”的,以及90年代持续低迷的“失落的十年”。但是作为零售业7-Eleven不仅没有受到经济起伏的影响,反而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而这一成就和铃木先生敏锐的观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首先通过两个案例看一下铃木是如何读懂变化,捕捉机会的。
在7-Eleven成立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大型超市大行其道的年代。在当时的日本,很多小型的日用杂货铺都是惨淡经营。所以当铃木先生首先提出要成立便利店的想法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有人觉得他一定是疯了。但是他真的疯了吗?

铃木先生其实是敏锐的感受到了社会的细微变化。当时正值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开端,同时家庭少子化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在不远的未来日本将以小型家庭为主,而每个家庭对日常用品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对日用品需求的减少必然会对便利性提出高的要求,而当时的日本在便利店这一商业模式却是一片空白的。敏锐的铃木虽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即使需要自筹一半的资金,仍毅然决定将其引进到日本。

随后就是7-Eleven在日本的大获成功,也第一次验证了铃木独到的眼光。

我把铃木做决策的过程做成了如下图所示的PPT,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思考。

时间来到2005年,铃木又一次嗅到了机会的存在。

当时的日本社会逐渐进入网络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7-Eleven决定推出自有品牌的便当产品,以满足快节奏的生活需要。

但在产品的设计上,存在有两个选择:1,推出尽可能多的便当产品,以尽量满足多样化的需求;2,精心打造少数几款便当产品,虽品种少,但能够满足大多数人最基本的需求。究竟孰优孰劣如何选择呢?

当时,专家们经常说多样化和崇尚个性的时代,只有为消费者量身定制的产品才有销路。《连线》杂志的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也在2004年提出了“长尾理论”,即互联网的出现为小众但种类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了渠道,从而大大减弱了以往的胜者通吃的局面。

但铃木的分析却截然不同,他认为这个时代虽然崇尚个性,但是日本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却一直没有变。另外,消费者通过社交网络对热门产品发表使用感想和点评,反而让话题在畅销产品上越来越集中, 人气总是聚集在某些特定的种类上 。

因此,铃木否定了多样化的产品路线,专注于打造少数的明星产品。最后的销售分析也再一次证明了铃木的正确,消费者的偏好总是集中在少数的几款产品上,并且比起多样的选择,好吃反而是消费者更看重的因素。

之后的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长尾效应”并没有显现出来,反而是热门的东西更加受欢迎,而不受欢迎的继续不受欢迎。而铃木在“长尾理论”刚提出时,就看出它的问题,的确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在思考消费者行为上的敏锐。
通过案例,我将铃木先生的经营理念归纳为,一个基本点,一条主线,和一个方法论。

一个基本点:一切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

铃木认为做事首先要有原则,也就是考虑一切问题,做一切决策的出发点。而他经营7-Eleven一以贯之的原则就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他认为 做零售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品牌的便利店,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只有立足于客户的需求,才能创造出客户喜欢的产品。

但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并不等于“为了消费者”和“讨好消费者”。前者是从商家的角度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是本末倒置;后者则是方法的错误,商家是不可能永远一味的去“讨好”消费者的。

一条主线:读懂世间的变化,顺势调整。

既然一切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就必须时刻关注消费心态和习惯的变化,然后顺应变化作出调整。

一个方法论:从变化中分析“未来”,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结果进行“验证”。

做出变化就意味着要尝试不同的策略。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铃木的方法是:先根据问题和实际情况做出“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提出方案并“执行”,然后用结果“验证并修正”假设。

铃木先生被誉为日本松下幸之助之后的“新经营之神”,其经营和决策策略也经常见诸各类管理和励志类书籍,被很多企业家奉为经典。

可是对于普通人的我们,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并不经营企业,也没有太多做决策的机会,那铃木的决策智慧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启发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决策智慧的不外乎两个方面,自身的发展和孩子教育的引导。这里我来分享一下铃木的思考方法对我在带孩子方面的一些启发。

我儿子刚过四岁生日,像其他男孩子一样调皮,爱动。真正让我开始思考对他的教育问题的也就是两岁之后到现在的两年时间,但就是这短短的两年与他的互动已经足够让我深感压力了。自己在对付孩子的问题方面常常感到捉襟见肘,有时不得不付诸“强权”,但之后又会有深深地自责。我经常会问自己在什么方面做错了吗?铃木的方法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铃木的经营理念第一点就是要确认从顾客需求出发的基本原则。那我们带孩子的基本原则又是什么呢?

有一次我问孩子,“登登,要怎么做爸爸妈妈的乖宝宝?”

像大部分中国父母一样,我期待回答是“听爸爸妈妈的话”。

但孩子一脸稚气的回答到,“让我happy!”

听到孩子话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巨大的触动。孩子的话道出了教育孩子的真谛,让孩子快乐才是基本原则啊。

但这句看似简单的话,但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坚持呢?而我们又有多少次把原则从孩子的快乐成长偏移到自己的轻松上去了呢?

我们希望孩子乖乖的听话,恐怕是想让自己少些麻烦罢了。但是我们真正揣摩过孩子的心理,考虑到孩子的诉求吗?如果带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始终以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恐怕我们付出很多努力也很难走到孩子的心里去。而当我们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快乐,培养出的快乐自信的孩子自然也就乖了。

当然,像避免对待消费者的误区一样,我们也要避免犯自以为是“为了孩子”而强加给孩子的错误,和为了“讨好孩子”就不讲规矩的错误。

孩子生长的过程中充满了变化。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在不停地变化。而每一次的变化都是从细微的改变开始的,如果家长不能敏锐的体察到这些改变,难免会发生矛盾。

有一次我给登登买冰淇淋,给他拿过去的路上有些远,中间就吃了一口。可是登登拿到冰淇淋看到被咬了一口,非常不高兴,大哭大闹。我只得耐心哄她,可是哄了一会儿根本没有什么效果,登登根本就不听这些,一看到自己的冰激凌反而哭得更厉害了。渐渐地,我也很生气,耐心也快磨没有了。最后还是老婆把我拉开,才慢慢的把孩子哄住。

其实我也挺奇怪的,登登平时不是这样的,他很愿意和别人分享吃的和玩具的,那这一次又是为什么呢?

之后的几天,我发现了几个不一样的细节:他在画画的时候拿纸,一定要找形状完好,没有褶皱,也没有一点儿印记的;另外,他在码放小汽车的时候一定要把他们前后对齐,一丝也不马虎。

这些做法和登登之前的做法确实有些不一样。带着疑问去查了一下资料我才发现了玄机。原来孩子在3岁左右会有一个“审美和秩序敏感期”的阶段,简言之就是对事物的外在表现和秩序有一个自己的预期,如果达不到预期他们就会很抗拒。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登登并不是不愿意分享冰激凌,而是他看到被咬了一口的冰激凌破坏了他心中完美的预期,所以很生气。

想到这里我不禁冒了一头汗,如果我早点观察到孩子的变化就不会那么鲁莽了。

教育孩子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啊!我经常都会感到亚历山大。但还好的是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也不会因为父母的一次小失误就留下什么心理阴影。在未来的互动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假设->执行->验证”的方法慢慢摸索和学习。
既然读了这本7-Eleven的经营策略,那当然要去“调研”一番了。找了个机会去学校对面的7-Eleven买了一份午餐,一个热狗,墨西哥鸡肉卷和芝士卷各一根,另加一杯铃木在书中大加夸赞的现磨咖啡,总共才5美元不到。

价格是挺亲民的,不过味道真的是不敢恭维,不推荐大家去尝鲜。这和铃木先生在书中所写的真是天差地别,真想知道铃木先生亲自来感受一下的话会不会当场气晕过去?
现实和书里还是有差距的,也许是因为美国的店和日本本土的经营策略有所不同吧。看来想感受铃木先生高品质的便当只能有机会去日本旅游的话才行了。
本文标题: 7-eleven经营秘籍读后感(读书:听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文讲《零售的哲学》)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118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社会与个人读后感(《社会与个人》读后感范文)刷碗的读后感(洗碗的感想和收获 洗碗的感想和收获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