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张学良的恩怨情仇读后感(小学生一年级918事件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0-22 18:39: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读后感1、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

蒋介石与张学良的恩怨情仇读后感(小学生一年级918事件的读后感)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读后感

1、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国耻当思国运.抚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当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耻一去不复返?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撑,而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其二,勿忘国耻当思发展.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国耻当思忧患.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先忧后乐、进亦忧退亦忧,等等.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今,我国人民先进意识大大增强,国家也正在欣欣向荣地强大起来.这是个大醒、大幸.然而,世界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兢兢以强,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奋发图强”.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2、今天,我像往常一样正在家里写作业时,忽然一阵接一阵尖锐的警报声传入耳中,妈妈告诉我说:“这是为了提醒我们勿忘国耻,记住一个日子——九一八事件,九一八事件读后感。
什么是九一八事件,我回家查了电脑得知,这是个让中国人民痛苦不堪的日子,俗称国耻日。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然后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派兵突然进攻中国-军队驻守的北大营和沈阳内城。当时国民党政府命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撤至山海关内。日本侵略军乘虚而入,沈阳完全被占领,接着吉林、辽宁、黑龙江东北三省先后沦陷。除了随意屠杀中国公民,他们还进行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九一八事件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生存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它对中日两国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影响。
今天,战争虽然早已不再,但我们却不能忘怀九一八事件带来的耻辱。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国家落后就有可能沦为战争的牺牲品,为了不再被外国欺侮,我们要努力学习好文化知识,承继祖国的未来,让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强大,使历史不再重演。
1913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重温历史,我们今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图片”,让我感触很深。
本片介绍了“九一八”纪念馆收集的资料图片,读后感《九一八事件读后感》。一幅幅图片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毛骨悚然。有一幅图片展示的是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残害中国人民。还有一幅是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并把人头挂在电线杆上示众。看着这些图片,我的心在流血,在颤抖。通过解说,我还知道了日本帝国主义很早就有侵吞中国的野心,他们制造许多伪证,说中国侵犯了日本人的利益,并向中国挑衅,无能的清政府竟签定了丧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帝国主义还不罢休,出兵侵占中国的领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进攻北大营。国民党军队7000余人听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惨遭失败,只用了20天左右时间,华北沦陷,日本人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长白山上焚烧的尸骨、713部队遗留下来的实验室,都是不可抹去的历史罪证。他们毁我家园、辱我民族,掠夺去的是大批奇珍异宝留下的却是死尸遍地、血迹斑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重温历史,我们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铸造出来的,如果不好好学习,又怎能对得起先烈们呢!“九一八”事件也让我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建设出强大的、富绕的国家才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这部影片更赋予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3、
我们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的实践课上,观看了“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从之前对九一八大案略有所知到深入了解,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血泪史,一个国家的永远无法磨灭的耻辱!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而这一阴谋在日本的大地震以及经济危机造成的国内恐慌和混乱的引导下,终于爆发了。日本希望通过霸占东北来转移国内人民的注意力,缓和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日本妄图利用张作霖侵占东北的计划失败后,日本炸毁了张作霖所乘坐的列车,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他的儿子张学良接替他的职位后,于1928年12月宣布易帜。张家父子爱国的愿望却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破灭。正是因为南京政府的一味退让,帮助日军用极少的人力物力轻易地攻陷沈阳,继而导致了整个东北的沦陷。
日本占领东北后,在我国的土地上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制造了无数惨案,千千万万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无家可归。东北大量资金、武器、木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运到日本,帮助他们再去杀害更多的中国人。日军在东北建设了731细菌部队,用几千名中国人做活体实验,制造出的生化武器更是对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日军为了抵抗苏联建设了军事防线,在建设时抓捕了大量中国人做劳工,在非人的待遇下强迫他们高强度地工作,有人反抗就进行杀害,用活人喂狼狗,为了保密,他们将剩余的3000多名劳工赶入山洞,将洞口封死,至今还未找到他们的尸骨。无数的妇女被日军蹂躏,连孩子和孕妇也被无情杀害······他们的恶行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和伤害。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多年以后,生活得更加幸福无忧的孩子,是否还能记得那段历史?是否还会为曾经的耻辱与伤痛愤慨伤心?是否能够感受到那些经历过家破人亡、战火纷飞的那些老人们眼中泪水的重量?我不知道。但是我希望,中国人永远不要忘记这一份耻辱、这一份伤痛,永远不要忘记,曾经有千千万万中国人死在日本的残暴之下,有千千万万中国人为了新中国洒尽了一腔热血,永远不要忘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在新世纪努力学习、自强不息,为了建设一个更强大的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张学良经历得到的启示?

恕鄙人拙见,我觉得就当是的历史背景和蒋委员长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策略来讲,西安事变是历史的必然,东北军当时亡省亡家,而张学良还替蒋介石顶着“不抵抗将军”骂名(有争议【我认为张学良9.18事变时很无奈,他知道他不过日本人,所以他不做无谓的牺牲】),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对一个有血性的军人最大的侮辱,他的内心自打‘不抵抗’之后是矛盾的,是历史的进程把这位民国第一大少推到了风口浪尖,他不得不承担他的历史使命——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自不必多说,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让他得到了作为当时军人的最大惩罚----不让其带兵打仗,因为蒋介石这个人不恨文臣反他,最恨武将反他。张学良被蒋软禁了半个多实际,这位当时的西北缴总副司令(相当于全国二把手)在西安事变之后就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16年的政治生命至此结束。在我看来,张学良是一位悲壮的民族英雄。这位传奇少帅的传奇人生,足以说明一个问题-----老天爷只保护有枪杆子的人!因为当时他放下了二十万条枪(东北军当时是二十万人),只身一人去南京,去了不属于他的地方,一个永远不该去的地方……

中国近代史人物传记读后感3篇(急)

是3篇3篇
林则徐(1785-1850) 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等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张学良(1901-2001) 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一级陆军上将,长城抗战时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的父亲为东北军领袖张作霖。张作霖为了培养儿子将来承位,光宗耀祖,在张学良很小时,就聘请专人教他文化和科技知识。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东北讲武学堂毕业,历任旅、师、军长,军团司令、东北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绥靖主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西北“剿匪”总司令等职。1936年张学良与西北军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双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基础。

小学生一年级918事件的读后感。

篇一:918事变读后感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以其制造的“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攻沈阳。当时,国民党政府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对日本侵略者采取卖国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撤至山海关内。日本侵略军乘虚而入,于9月19日占领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林、黑龙江。至1932年1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建立。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涌现出东北义勇军等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在“满蒙”建立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几10年了,它的身影已经在我们心中淡化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它给中国带了的伤害。牢记国耻,奋发图强。只有国家统一了,野心国家才不会有挑拨离间以获取渔翁之利的机会;只有国家富强了,才不会有人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

篇二:918事变读后感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之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东北父老成了亡国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这是次日晨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又是一年“九一八”。

与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七七事变”纪念日和意味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八一五”纪念日不同,“九一八”是国耻纪念日。79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炮击沈阳,同时进攻吉林、黑龙江各个城市。而中国军队采取了不抵抗政策,陆续撤至山海关内。翌年2月,东三省全境沦陷,千百万同胞或者四处流亡,或者成了亡国奴。

有了那样一段耻辱的历史,知荣明耻的中国人民当然不能忘记。尽管一些日本人拼命否认其侵略历史,掩盖以及拒不承认他们在侵略战争中犯下的累累罪行;尽管一些日本人试图以今日之为淡化昨日之为,抱怨中国人为何总是揪住过去的事情不放。但对中国人来说,被侵略,被奴役,被百般欺凌、万般羞侮的历史岂能轻易忘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忘记过去的耻辱,则意味着加倍的背叛。

年年纪念“九一八”,今年的情况似乎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上周,国家有关质检部门宣布,日本进口的若干批次食品和日本生产的SK-Ⅱ化妆品质量不合格。其实,中日之间贸易额巨大,进口日货被查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现象,

9月是日本政坛换届选举的时候。此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8·15”当天参拜靖国神社,以一种极端的姿态将结束自己的首相生涯。那么,作为小泉政治遗产接班人的新任首相将怎样处理日中关系呢?从有关报道来看,当选新首相呼声最高的安倍晋三迄今为止从未公开宣布放弃参拜靖国神社,却又透过不同渠道暗示他十分重视日中关系,希望当选首相后出访中国。坦率地说,这种暖昧的、含糊其词的做法,仍然是在回避历史,仍然是试图让受害者忘掉曾经的耻辱。对此,中国政府的态度毫不含糊。9月16日,我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日方应早下决断,彻底消除中日关系中的政治障碍。或许是一种巧合,9月17日,辽宁省宣布,除沈阳市之外,辽宁将另有13个城市首次在“九一八”当晚9时18分拉响警报,警示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日本人不妨想一想,为什么时隔79年之后,“九一八”纪念日的警报声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响亮?中国人也应该扪心自问,在“国耻日”的时候,那凄厉的警报声在警示什么,又在激励什么?

为什么老蒋把张学良“养”起来了!

为什么老蒋把张学良“养”起来了!养张学良,相当于一个团的费用!
张学良,东北军总司令,手底下有20几万的军队。杨虎城,西北军总司令,也是握有重兵。当时有这么一句话:东北虎、西北狼,这描述的应该就是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作战力。东北军和西北军,是蒋介石手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所以张学良和杨虎城腰杆比较硬,也敢和蒋介石对抗。就是因为他们有本钱,所以他们才敢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不杀张学良,第一,张学良,虽然参于了事变,但他不是主谋。第二,如果没有张学良的阻拦,蒋介石恐怕也活不过当天,所以蒋介石还要感激张学良。第三,张学良入关,带了几十万的军队,虽然现在张学良不是司令了,但东北军还是很听从张学良的,如果张学良真有个三张两短,恐怕蒋介石的位置也坐不稳,就算东北军不能杀了蒋介石,但是投靠共产党,也是蒋介石很不想看到的。第四,张学良家庭显赫,国内外都知道他,如果杀了张学良,也对外国友人没法交待。
而杨虎城则不然了,第一,杨虎城是平民出身,是造自己打拼出来的,身后没什么背景。第二,蒋介石相当的恨杨虎城,他知道如果不杀杨虎城,可能杨虎城早晚会杀了他,所以他要斩草除根(后来把杨全家都杀害了,包括孩子)。第三,此时西北军又一将领-冯玉祥,也归顺了蒋介石,就算是杀了杨虎城,也有冯玉祥来管理西北军。所以蒋介石才对杨虎城下了狠手。
http://www.sznews.com/culture/content/2009-12/12/content_4249348.htm
还有:
1.宋美岭、宋子文力保。西安事变后,为营救蒋介石,宋美岭、宋子文亲自答应张学良,只要蒋平安回到南京,可保障张的安全,以前之事可以不提。但是老蒋太不地道,下了飞机就把张扣住,判了刑仍进了监狱。这使宋美岭、宋子文感觉失信于张(宋家和张家的关系一向不错),于是两人向蒋施压,要蒋不能杀张。 2.蒋介石和张学良是拜把子兄弟。蒋是一个旧式的中国人,他脑子里的忠义思想也是他不能杀张的原因。如果他杀了张这个有恩于他的结义兄弟,很难给国人一个交待。蒋还有一个兄弟就是冯玉祥,二人斗了几十年,但蒋就是不敢动他。 3.张学良的东北军主力尚存,也是蒋不敢杀张的原因。据说就在张被囚禁后,仍有东北军的老部下千方百计的营救张。 4.张学良从没有要杀蒋的心。张发动兵谏,只是逼蒋抗日,并不是要置蒋于死地,在西安扣押蒋时,张还亲自把自己的卫队布置在蒋的身边,保护蒋的安全。 5.共产党方面的压力。西安事变中,为了联蒋抗日,共产党方面也没少做张学良的工作,最终促使张放了蒋,因此张在南京被蒋逮捕后,共产党方面也向蒋施加了压力。 6.当时全国人民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如果杀了张没办法向国内交代。 7.张学良在国民党内人际关系很好,在张被捕后,不少人都替他求情。当时审判张的李烈钧(国民党元老)也劝老蒋"宽大为怀,赦而释之"。蒋虽然没有释放张,但也没有杀他。
本文标题: 蒋介石与张学良的恩怨情仇读后感(小学生一年级918事件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933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穿堂风读后感400字(《穿堂风》读后感)诚信的背后读后感800字(诚信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