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的读后感(《宝塔》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0-12 00:49:4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0

《宝塔》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宝塔...

宝塔的读后感(《宝塔》读后感)

《宝塔》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宝塔》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宝塔》读后感 篇1

  “每个少年的心里都有一座宝塔,里面暗藏着多少秘密和动人之处……”合上《宝塔》的封面,心里的触动汇成了一道涓涓溪流,泛起阵阵涟漪。

  作者秦文君可谓家喻户晓。作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她,在写作上不断探索,对待孩子也是倍加关爱,创作出许多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宝塔》就是其中一部充满爱和温暖的作品。

  《宝塔》的主人公嘉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所抛弃,在养父母吵架之后,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拼命学习,却不幸得了白血病。年仅十三岁的他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烦恼,在亲生母亲和好兄弟的帮助鼓励下,万念俱灰的他走出了阴影,生活的裂痕也得以弥补。

  在嘉麟最难过的时候,是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嘉庆一次又一次地开导他,想方设法让嘉麟开心,最终打开了嘉麟的心结。就在上学期,班上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一天课间,几位平时要好的男同学在教室外走廊玩游戏,其中的大块头男生玩得起兴,一不小心就将较瘦弱的小阳撞骨折了。小阳马上被送去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要求他做手术并卧床休息两个月,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他无法参加期末考,暑假的篮球班泡汤,身心也得承受巨大的痛苦。治疗期间,小阳睡在床上无法行动,天天以泪洗面。我们班上的同学也很难过,他是多么友善的好同学!在期末考之后,小阳的情况也稳定了一些,同学们都自发地去看望他,带着小阳喜欢的书、小玩意,还有家长们叮嘱要带过去的牛奶、水果……小阳最好的朋友更是隔三差五就去陪他聊天,鼓励他要快快养好身体,以后还要一起去打球。就这样,小阳心中的阴霾渐渐被驱散,恢复了从前的乐观开朗,身体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每个少年的心中都有一座宝塔,一旦出现了裂痕,唯有爱和宽容才能弥补。让我们用爱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心中有爱,周围的世界也必将充满温暖。

  你听,宝塔上传来了清脆而又意味隽永的金铃声……

  《宝塔》读后感 篇2

  秦文君的《宝塔》是一篇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嘉庆、嘉麟和虎子的生活故事。嘉麟父母吵架闹离婚,他又不幸得了白血病,妈妈因为不得不照看嘉麟,才没有离婚。妈妈又看到他给自己留的一封信上面写着“你是我的星。”把妈妈感动住了,又带回了虎子来治愈嘉麟的病。这部作品向大家展现了孩子们人生的起伏、凸显了生活的无尽况味。《宝塔》里的人物选择了用爱与宽容弥合了生活的裂痕。

  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宝塔,有了他,尽管自己不是亲生儿女,父母也会对你好,关心你。

  人生很短暂,而且只有一次。要抓住亲人的爱,过有意义的生活,努力去拥有一个充实、隆重的人生。我们要珍惜别人给于我们的爱,好好生活。

  一个孩子能否好好成长,有时候和他的家庭情况密切相关。母爱和父爱无论缺少哪一个,都会影响他的成长。

  《宝塔》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少年心里都有一个宝塔,里面暗藏着很多秘密和动人之处。但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裂痕,而这些裂痕就必须有爱来弥补。

  《宝塔》这部小说从孩子的成长之问拓展到家庭人生之思,拓展了儿童小说反映生活现实的广度和深度,值得一看!

  《宝塔》读后感 篇3

  读完《宝塔》后,我知道嘉麟不是亲生的孩子,嘉庆和嘉麟是最好的朋友。可是有两件事情使我非常难过,都是发生在嘉麟的身上。第一件事情是嘉麟得了白血病,要是一个月治疗不好,嘉麟就没命了,他的爸爸妈妈天天都在为他找好医生。嘉庆每天放学天天去看望他。第二件事情是他的爸爸妈妈吵架了,还打了起来。当天晚上,他妈妈给嘉庆的`妈妈打电话,让嘉庆的妈妈来接他。嘉麟在过生日的时候,给妈妈写了一句话,“妈妈你是我的星”,他的妈妈这才和爸爸和好。

  从这部书中,我感受到了嘉庆是个关心他人的孩子。

  《宝塔》读后感 篇4

  按照刘老师的要求,我用半月的时间读完了《宝塔》。《宝塔》是一篇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讲的是主人公嘉麟和虎子的故事。嘉麟父母吵架离婚,他又不幸得了白血病,妈妈因为要照看嘉麟才没有离婚。妈妈又看到他给自己留的一封信上写着“你是我的星”,把妈妈感动住了,又带回了虎子来治愈嘉麟的病。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少年心里都有一个宝塔,里面暗藏着很多秘密和动人之处,但多多少少都会有裂痕,而这些裂痕就必须有爱来弥补。

  《宝塔》读后感 篇5

  读了《宝塔》这部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嘉麟。嘉麟天生老实,在嘉庆面前就像个佣人,嘉庆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违抗。我读到最后时,才知道嘉麟是被收养的,嘉庆不是他的亲哥,不过他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并没有背叛友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嘉庆给我留下的印象也不错,他好动、聪明,做事认真,对嘉麟特别好,像亲弟弟一样。小说中还有一个叫虎子的人物,他对嘉麟简直就是贴身保镖,嘉麟说一,虎子决不说二。读完这部小说,使我懂得友谊的力量不可估量,做人要做正直的人。

  《宝塔》读后感 篇6

  真源四小六(2)班 文/杨翔博

  读完《宝塔》这本书,我的心情无比畅快,主要内容是写嘉庆的姨夫、姨妈吵架之后,嘉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于是就拼命学习,最后得了白血病。但是,从虎子来到嘉麟家,嘉麟一天比一天开朗,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嘉庆在自己家种了一棵苹果树,让嘉庆、嘉麟、虎子三个孩子在树下面乘凉、玩耍……小说的第八章让我明白:生活如电影,有时像喜剧,欢乐中有点无厘头;有时候爱情甜甜蜜蜜,皆大欢喜……而且播放权不在人间,在天上。

  是啊,我的童年生活过得飞快,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将来就不会成大器。我们的生活犹如一艘小船,颠颠簸簸,但是颠簸之后,一定是畅快无比的;生活也像下雨,下雨时,艰难无比,雨过之后,便是晴空。

  《宝塔》读后感 篇7

  真源二小六(4)班 文/雷森

  读完《宝塔》这本书后,给我一个启示:如果将儿童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隔裂开来,儿童将难以实现真正的成长。嘉庆在与嘉麟交往的时候,他的姨妈带着一个神秘男孩虎子,融进了他们的生活。当虎子知道自己要输血给嘉麟时,虎子不见了。原来是因为他不想做别人的“输血工具”。当嘉庆找到他时,虎子正在金陵塔,虎子见到嘉庆不理睬也不叫他嘉庆哥。当嘉庆让虎子见到嘉麟时,家里吵嚷着要跟虎子睡一张床,还抱着虎子,把他举起来。在经历了最初的错愕与绝望后,孩子们和他们的家人最终选择了用爱弥合生活的裂痕……也许每个少年的心里都有一座高塔,里面暗藏着多少秘密和动人之处。

  《宝塔》读后感 篇8

  读了秦文君写的小说《宝塔》,让我认识了小说中的嘉庆这位人物。“大龙虾风波”——嘉庆与波士顿大龙虾心灵沟通的那个感人画面让我记忆犹新。嘉庆的言行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怜悯与热爱。

  嘉庆不仅热爱生命,还是一位有爱心、重情义、善良的孩子。在他过十三岁生日那天发生了一件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嘉麟的身世之谜“爆炸性”地被揭开。两个孩子都惊呆了,特别是嘉麟好像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难过极了。这时,嘉庆主动找理由安慰嘉麟,找他谈心,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终于打开嘉麟的心结。这段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兄弟情谊”,深深撼动着我的心灵。这篇小说让我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信任,互相帮助。

  《宝塔》读后感 篇9

  近期,作文班的刘老师让大家各买一本书,名字叫《宝塔》,是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里讲的是有关嘉庆和嘉麟以及姨夫和姨妈离婚的故事。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姨夫和姨妈离婚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假如生活中,我爸爸和妈妈吵架了,我要写封假信给妈妈,说是爸爸写的,妈妈肯定会原谅爸爸的,我真聪明。对了,要是爸爸说:“明明是你妈妈的错,她会道歉吗?”这个时候我会再给爸爸写封假信,说是妈妈写的道歉信。这样他们肯定就不会再吵架了。

  我非常喜欢《宝塔》这本书,这是一本能给我带来乐趣和思考的书,还能从中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宝塔》读后感 篇10

  通过阅读《宝塔》这本书,我知道了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呢?你们来猜猜吧。他穿着西装三件套,很帅,1.9米的身高,腿特别长。他妈妈不让他叫嘉庆的爸爸叫小王,嘉庆过生曰的时候,让他不要买现成的面条,里面可能有添加剂,口感跟不上。“小王,你动动手把面揉揉,揉它三千下。”

  他说的这句话,大家都应该知道是谁了吧。我非常喜欢这个人物。因为作者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肯定没少费力气,而且还把他写的非常有趣,所以我才喜欢这个人物。

《宝塔》读后感400字

  秦文君的《宝塔》是一篇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嘉庆、嘉麟和虎子的生活故事。嘉麟父母吵架闹离婚,他又不幸得了白血病,妈妈因为不得不照看嘉麟,才没有离婚。妈妈又看到他给自己留的一封信上面写着“你是我的星。”把妈妈感动住了,又带回了虎子来治愈嘉麟的病。这部作品向大家展现了孩子们人生的起伏、凸显了生活的无尽况味。《宝塔》里的人物选择了用爱与宽容弥合了生活的裂痕。

  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宝塔,有了他,尽管自己不是亲生儿女,父母也会对你好,关心你。

  人生很短暂,而且只有一次。要抓住亲人的爱,过有意义的生活,努力去拥有一个充实、隆重的人生。我们要珍惜别人给于我们的爱,好好生活。

  一个孩子能否好好成长,有时候和他的家庭情况密切相关。母爱和父爱无论缺少哪一个,都会影响他的成长。

  《宝塔》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少年心里都有一个宝塔,里面暗藏着很多秘密和动人之处。但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裂痕,而这些裂痕就必须有爱来弥补。

  《宝塔》这部小说从孩子的成长之问拓展到家庭人生之思,拓展了儿童小说反映生活现实的广度和深度,值得一看!

三个强盗读后感

三个强盗读后感范文1

  “妈妈,你看《三个强盗》,我早就想看了!”晚上接阳阳时,他兴奋地冲着我说。回到家,我俩迫不急待地拿出书,封面是深深的黑色,哄托出一种吓人的气氛。阳阳和我一个一个字地开始读了,越读越有兴趣,当我读到强盗用宽大、暖和的斗蓬裹住小芬妮时,孩子感到强盗不是那么可怕了,而是变得温柔、善良了。还会和父亲一样给小芬妮准备一张柔软的小床,让她像在自已家里一样。

  强盗用抢来的财宝去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的孩子,把他们当作自已的孩子一样来关心、爱护。后来,孩子们长大了,又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种爱会一直延续下去。本书的开头与结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感到坏人也是可以改邪归正,变为好人的。

  “我们应该多关心、帮助别人。”这是孩子读完后说的。意犹未尽的他,又开始了第二遍的阅读。

三个强盗读后感范文2

  我今天和妈妈一起读了三个强盗的故事,三个强盗每天都抢大家的东西,所有的人都好害怕他们,强盗把抢来的东西放到他们住的地方,他们住的地方其实就是个黑呼呼的山洞。

  他们抢了好多的好东西和钱,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花,有一天他们没抢上东西,却不小心抢了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是个孤儿,后来小女孩就被强盗带到山洞里养着。然后他们就把小女孩养大,还变成了好人,用这些抢来的钱盖了学校还有收留孤儿的地方,很多被遗弃的孩子都被他们带到学校收养。后来他们慢慢老了,这些孩子也长大了,就在他盖的学校旁边也盖了很多小房子生活,还盖了三个很高的楼来纪念他们。

  原来强盗也可以学好,妈妈说,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天使,都有他最美最善良的一面。我觉得是小女孩让他们又做回了天使。

三个强盗读后感范文3

  今天,刘老师给我们讲了《三个强盗》的故事,我来给你们讲一讲吧。

  从前,有三个强盗,他们穿着黑色的袍子,戴着黑色的帽子。有一天,他们遇见一个小女孩,她是一个孤儿。当这个小女孩问:“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呀?”三个强盗无言以对。后来,三个强盗就用这些钱买了一座城堡,把许多孤儿都送到了这座城堡里生活。他们都穿着红袍子,戴着红帽子。这些孤儿长大后,为了纪念这三个强盗,就盖了三座宝塔。

  为什么这三个强盗本来有一颗黑色的心,后来变成红色的心呢?是因为小女孩说:“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呀?”她是多么天真!多么善良!她的话感动了那三个强盗,所以他们就变好了,并用那些抢来的钱去帮助许多孤儿。我非常喜欢那个小女孩!是她让三个强盗变成了善良的人。

三个强盗读后感范文4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三个强盗》。

  故事讲的是有三个强盗,经常抢劫马车。有一回,他们又抢劫了一辆马车,马车里有一个小女孩,她是一个孤儿,要去投靠她的姑妈,因为她的姑妈是一个坏人,她很高兴遇到了这三个强盗。三个强盗抓住小姑娘后,渐渐被小姑娘感化成善良的人,他们用以前抢来的钱财买了一座大大的城堡,专门收养没有父母的孩子。这些孩子渐渐长大,孩子们建了三所房子来报答强盗。

  听了这篇故事,我懂得了:再坏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

三个强盗读后感范文5

  寒假里看了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三个强盗。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三个强盗救了一个小女孩,他们被小女孩的一颗善良的心给感动了,他们抢来的金银财宝从来都没有用过,最后,他们最后决定把世界上所有没人要的孩子都找回来。

  三个强盗给孩子们都穿上红斗篷,戴上红帽子。后来,孩子们长大了,为了纪念三个强盗们,孩子们给三个强盗每人建一座高塔,从此,三个强盗过着块乐的`生活。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一个道理,假如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想把它给改掉,只要你有耐心,就能把它改掉,没有耐心是改不掉的。

三个强盗读后感范文6

  今天,我看了《三个强盗》这本书,我看到书面的封面时,很害怕。三个强盗穿着黑色的斗篷,戴着黑色的帽子,只露出凶狠的眼睛。

  我很好奇地打开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故事和画面并没有我相像的那么可怕。读后,反而让我觉得三个强盗也挺可爱的。他们收养了许多许多的孩子,他们的城堡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孤儿院,后来变成了一个小村子。

  原来,一个孩子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孩子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爱会让我们得到幸福。

三个强盗读后感范文7

  这个故事可有意思了。

  从前有三个强盗,他们都戴着黑帽子,穿着黑衣服,第一个强盗的武器是喇叭枪,第二个强盗的武器是胡椒粉的喷壶,第三个强盗的武器是一把红色的斧头。

  到晚上,他们开始行动了。哪个人看见强盗都吓跑了——男人跑了,女人昏过去了,小狗飞快地跑了。三个强盗每天拦截一辆马车,先把胡椒粉喷到马眼里,第三个强盗用斧头把车轮弄坏,第一个强盗用喇叭腔把车上的人赶走,三个强盗把车上的珠宝运到高山上,他们觉得把宝藏藏在那里比较安全。当强盗们打开宝箱时,眼前金光闪闪,他们看见宝石很亮,都瞪直了眼了。

  夜里,强盗们又拦截一辆马车,车上有一个孤儿,三个强盗把那个孤儿带到他们家里,他们弄了一张大床,哄着小女孩睡着了,小女孩早晨起来,发现好刺眼睛的金色的东西——她看见好多亮亮的珠宝,小女孩就问:“你们用这么多珠宝干什么呀?”三个强盗把孤儿都用马拉到一座城堡里,从城堡里出来一个人,那个人说:“让这些孤儿住到城堡里吧。”孤儿们戴上红色的帽子,穿上红色的衣服。三个强盗每在他们家门口发现一个孤儿,就把孤儿带回城堡……

  渐渐地,孤儿长大了,有的人要结婚了,他们建了很多房子,也给三个强盗建了三个高塔。

  由此,我明白强盗们以前是坏的,现在他们已经变好了,他们把孤儿弄到城堡里是对的,孤儿们感谢三个强盗对他们的照顾,他们给强盗盖了宝塔,强盗和孤儿们在一起快快乐乐的玩耍,这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啊!

三个强盗读后感范文8

  今天我读了绘本《三个强盗》,我非常喜欢芬妮。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三个很凶的强盗,第一个强盗有一支喇叭枪。第二个强盗有一个撒胡椒粉的喷壶。第三个强盗有一把巨大的红斧头。晚上他们到路上抢劫财物。第二个强盗先把胡椒粉喷到马的眼睛里,第三个强盗再用斧头把马车的轮子砍碎,第一个强盗用喇叭枪把乘客赶跑,抢走他们的财物。可是有一天晚上,这三个强盗又拦到了一辆马车,车上只有孤儿芬妮一个人。她正要去投靠姑妈,因为她的姑妈是个坏心肠的人,所以见到这三个强盗,她还笑呢。三个强盗就用自己暖和的黑斗篷把芬妮抱走了。他们给芬妮铺了一张柔软的床,芬妮她一躺下去,就睡着了。芬妮一睡醒,发现屋子里都是金银财宝。芬妮问:“这些用来干什么的?”。三个强盗听了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要用这些财宝。于是,为了要花掉这些钱,他们把所有走丢了的小孩、不快乐的小孩和没人要的小孩,统统找了来。他们还买了一座美丽的城堡,让这些孩子住下来。这些孩子都戴着红帽子,穿着红斗篷,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后来,三个强盗把他们养大了。他们又给自己的养父每人建了一座高塔,一共建造了三座高高的塔。

  看这本书的时候,刚开始我不喜欢这三个强盗,因为他们抢别人的东西。后来,他们为了芬妮变好了,我又喜欢上了这三个强盗。这就像老师说的: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我明白了:坏人不是永远都是坏人,通过有些事情坏人也会变好。

《登飞来峰》的读后感

急!!在线等
  塔顶红日,照峥、见万里山河,在耀煌壮丽景色前,胸中自会有
  豪迈气概升起。不畏浮云,只因心中光明磊落,身处极顶高处。写景
  时寓论形象而有哲理,诗人的才华,志趣此时显露无遗。
  《登飞来峰》赏析
  王安石是封建社会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它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 “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为”、“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鸡鸣看日出是很壮丽的景致。今天我们还把太阳比革命领袖,把阳光普照大地象征革命的辉煌胜利。在北宋仁宗时候,国家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锐起来了。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回延安读后感200字?

“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梦中搂定“宝塔山”,是唯恐它跑了,飞了,这既是梦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孩子对母亲的真情表现。
底下呢?梦境未断,夙愿已偿,诗人又即刻刹住,将读者的视线迅速拉回到现实:“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诗作开头这四节,内心活动和形体动作先后出现,往昔的梦境和当前的现实急剧转换,显得摇曳多姿,形神俱备。
从第二部分开始,感情的潮水渐趋平稳,开始向各个方位延伸。
诗人十六岁那年冲破封锁线到达延安,进了“鲁艺”,写过诗,编过歌剧《白毛女》……倘要一一道出,实在太费笔墨,诗人没有这样做,他采用赋比兼用的手法,选取了当年若干典型的生活情景,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是赋的写法。由东而西的地域一旦点明,诗人和战友们在延安各地参加大生产的热烈场面立刻如在眼前;肩上、手中一旦展现,诗人和战友们学习的风貌立刻跃然纸上。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这是比的运用。前句叠用“树”字,后句叠用“亲”字,既是整齐的对仗,又是巧妙的比喻,用来作喻的纯粹是眼前景,仿佛极其普通,而所抒发的却是极其宝贵和难得的亲人情谊。
再如“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这种原本极其丰富复杂因而也很难表现的事件刻划得如此鲜明单纯,亲切感人,确是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如果说第二部分是对以往各种场景的“面”的铺叙,那么,第三部分就是对老少三辈团聚的“点”的刻划。
这里有气喘吁吁地跑进门来的老爷爷,有从当年的放羊娃成长起来的“社主任”,有毫不羞涩、争着把手拉的娃娃们,诗人在分别描写他们的面容身影的同时,又有总的概括的形容:“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这样有分有合,既有人物描写,又有气氛渲染,就把一场老少三辈的团聚写得绘声绘色,活龙活现,透露出令人心醉的情谊和温暖。
第四部分描写延安新貌,第五部分展望美好明天,这两部分也有一些佳句令人过目难忘。
总起来说,流淌于全诗的“赤子”之情,分布于各节的有血有肉的切身感受,对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比兴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加上诗人特意择取的陕北“信天游”的艺术形式,所有这一切的有机结合,使得《回延安》既单纯又丰满,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咀嚼,进而闪发出耀眼的色泽和光彩。
本文标题: 宝塔的读后感(《宝塔》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73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爱的教育读后感英文200字以上(爱的教育读后感英语)摆渡人书的读后感(摆渡人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