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自传读后感800字(读《袁隆平传》有感)

发布时间: 2023-10-01 11:51: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7

袁隆平读后感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

袁隆平自传读后感800字(读《袁隆平传》有感)

袁隆平读后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却拥有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当历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的眼下,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国度,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国。面对冷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不仅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 时事造英雄,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英雄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英雄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英雄的名字从此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眸奇迹的诞生,竟源自儿时的一次郊游。6岁在武汉园艺场时,当他看到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立即被这派美景所吸引。心想长大以后也去学农。谁也不知道,那时命运已经开始悄悄安排奇迹的发生。袁隆平沿着儿时单纯的梦想一步步走着,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一教便是19个春秋。学生们都很尊敬他,视他为良师益友,更被他对稻田的专注精神所感动。这个从小长在大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怕臭,不怕脏,随时都能弯腰赤脚下田地,观察稻田的生长情况。刮风下雨也不能阻挡他的热情,农民都打趣的称他为“袁癫子”。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无形的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信念在背后推动着他,精心进行着每一份耕耘,正是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赢来了盆满钵满的丰收硕果。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过十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十年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这个刚毅的汉子,在一次次跌倒后依然不屈前行,在苦难面前他甚至安慰妻子说:“山谷越深,山峰越高。我们眼前所经受的苦难,其实是对我们未来的祝福。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无不是从患难中走来。应该说,苦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品。”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态中预示着成功的讯息。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劳的奔波全都是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从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情沮丧的袁隆平并没有继续低迷,在得到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调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吃饭问题,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米菩萨”。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平日不拘小节,看上去就是一介农夫,面对笑他土气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现在是干的农业活,穿得太讲究会让农民觉得生分,他们就不会同我交朋友了,再说,下地干活也就不方便了。”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他与乡亲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真切情意。有一次,郴州一个农民见到袁隆平说:“袁老师啊,我们要感谢你,又要埋怨你,你把产量弄得那么高,现在粮食都不值钱了哦。”袁隆平若有所思的对乡亲说:“如今种粮食确实不赚钱,但是又少不得。你可以拿一部分田出来种高产水稻,腾出一些地方来种赚钱的作物,那不是又有饭吃又有钱赚了吗?”过了两年,又见到这个农民,他激动的对袁隆平说,袁老师,按照你的方法成功了,粮食丰收了,西瓜,蔬菜也卖了好价钱,现在我们是百分之百感谢你了。运用辩证的眼光,袁隆平为乡亲们解决了“谷贱伤农”的问题。答案补充
如今,袁隆平已经不再是中国的袁隆平,他更属于世界,属于整个人类。袁隆平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指导推广杂交水稻,为20多个国家培训了300多名技术骨干。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翱翔。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这个不知疲惫的追梦人又有了新的梦想,他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时节,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禾下乘凉梦”。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因为这粒种子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因为梦想的力量使这粒种子在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它以惊人的生命力,奋力破土而出。这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小小的种子迸射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给了它无限的养料,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中,这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还在欣欣的生长着,那些禾下的梦想,那些远离饥饿的愿望,也将随着种子的茁壮生长而付诸现实。

《袁隆平口述自传》读后感

那我们中华人民提到杂交水稻那第一个想到的人物,一定就是袁隆平了,袁隆平,它被称之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的贡献,可以换句话来讲,如果世界没有袁隆平,那么有多少个地区,多少个人都处于饥荒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袁隆平一定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走进袁隆平吧!

袁隆平的母亲是知书达理,贤惠慈爱的人,他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知识女性,所以从小袁隆平就受到他良好的熏陶,袁隆平的英语也是她母亲发蒙的,并且袁隆平整个家族都有一个重视教育的好传统,袁隆平小时候也非常的贪玩,并且她还非常喜欢游泳,经常教她其他的同学游泳,可以说,袁隆平的学生时代都是跟着兴趣走的,他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他之所以上大学的时候去学农,也是源于从小产生的志趣,因为那是他心中向往的那种田园之美,农艺之乐,他们父母也是尊重她的选择,在它上了农业大学之后,他并没有后悔,因为当时他看到农民那么苦,于是他自己就暗下决心,立志要改造农村,要学以致用,为农民,为国家做点事情,在他大学毕业之后,他又到了安江农校,并且他也对无性杂交的一罐正确性产生了疑问,鱼翅他还是选择了蒙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的路子,但是到了后来,我们的中国遭遇到了三年的困难时期,那就是闹大饥荒,当时的人都吃不饱饭,也是有饿死的人,而袁隆平也是深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民以食为天,并且当时那样的景象对他的触动非常大心灵受到了无比的震撼,于是在这个时候他就更下定决心了,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的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在当时他也受到了农民的启发,那就是施肥不如勤换种,农民迫切需要的,其实并不是好的条件,以及是非管理,其实就是种子,也就是良种,只要种子好,那么产量就会高,这是最经济最有效提高产量的办法。

世界上五大农作物,那就是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当时美国的科学家已经通过十年的研究杂交玉米实验,成功的将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而墨西哥又培育出了增产显著的小麦品种,只有水稻在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上停泄不前,在农业育种研究的工作当中,系统选育就是从一个群体中选择表现良好的变异单株,然后加以培育,特别是在农民的田里面,去选优良的单株,然后优中选优,水稻抽穗的时候,袁隆平就会到田中去选,后来在一天,他突然发现了一株形态特优的鹤立鸡群的稻株,如果用它来作为种子,那么水稻的产量就会上千斤,于是到成熟的时候,袁隆平就把这株水稻种子小心翼翼地收下,并且每天都细心的管理照料,但是在抽穗的时候却大失所望,因为抽穗早的早迟的迟,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没有一株是原来那个样子,但是在失望之余,又来了灵感,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植物,纯系品种是不会分离的,那么为什么会分离呢?这种现状参差不齐的表现应该就是蒙德尔,摩尔根遗传学上所说的分离现象,所以也就是说,袁隆平原本发现的那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现在出现了分离,所以他本身可能就是一株天然的杂交稻。

所以那时经典遗传学理论在那个时候启发了,袁隆平也使他悟出来了道理,认为水稻是具有杂种优势的,而当时的学术界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种优势,而他却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他就坚定了信心,决定研究杂交水稻。

而如果想要人工培育杂交稻,首先必须选育出这样一种雄性不育的特殊品种,这个品种的熊花卉退化,而雌花却是正常的,这种现象在自然界存在的概率是万分之一,而这就是雄性不育系,如果有了不育系之后,把它与正常的品种间接种植,并且人工辅助授粉就可以解决不要人工去雄便能大量生产第一代杂交种子的问题,所以说补语气就是一种工具,借助这个工具可以生产大量的杂交种子,之后袁隆平就在《科学通报》上面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论文,这是我们中国学术界数第一篇关于杂交水稻研究的论文。

后来袁隆平又成立了杂交水稻科研小组,但是在成立了小组的前前后后,中国踏入了文革时代,每个单位都要揪出来一些人,原本袁隆平也是批斗对象,但是正是后来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那篇论文,救了他,当时的局长认为水稻的雄性不育研究是国内外一块未开垦的土地,若是能够研究成功,肯定对我们中国的粮食生产产生的影响,于是他们便开始支持他从事这项研究,在这期间也经历了很多事情,那就是有一些人把它们装在瓶子里面的研究种子给打碎,并且在田里面种的秧苗扔到井里面,袁隆平也奋不顾身的直接跳进井里面,最终也是捞出来了几株,否则他们前几年所有的研究都白费了。

在这几年的探索当中,他们对三系遗传关系的认知进一步深入了,之后他们又辗转全国各地,前后到海南,云南等地去做研究,在海南三亚市袁隆平人生当中的一个转折点,那就是他们发现了野败,野败就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除了雄性不育性外,其余的性状都与海南岛普通野生稻没有差别,之后他们也是用野败与多个品种做了杂交。他们起初看到野败的时候并没有预见它是一个突破口,只是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但是当他们进一步研究的时候,才发现野败是个好东西,因为野败的雄性不育且不育性能够持续的保持下去,到了,后来他们也是种了几万株的野败的材料,全部都是不育的,没有一株有花粉的,这时候袁隆平仿佛看到了杂交水稻的曙光。

在野外发现之后,经过了两年的试验,利用野败转运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全国在雄性不育系选育工作方面,转入以培育质合互作型不育系为主,特别是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获得雄性不育系,以期实现三系配套,他们也用不同的籼、粳稻品种与野败做了一些杂交,并且他们也并没有把野败占为己有,他们迅速的分发给全国各地的农民,并且也传授经验,很快,全国都形成了一场以野败为主要材料,培育三系的协作攻关大会战,并且很快就育成了我们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那就是“二九南一号A”,并且三系当中已经育成了不育系,保持系,只差恢复系了,下一步就是恢复系的选育问题,他们发现野败的恢复基因主要分布在低纬度的热带,而且和水稻的净化有关,所以想要为野败寻找强恢复系应该在野by的静园品种中多下点功夫,最终经过大家的努力,最后也是从东南亚的一些品种当中测到了具有极强恢复力和较强优势的恢复系,所以我们整个国家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成功的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

那么已经攻破了三系配套关,接下来就要攻克优势组合关了,他们用实验验证了水稻具有杂种优势,他们用二九南一号A和恢复系的ir 24,育成了南优二号,在同等的条件之下,用南优二号种子种出来的水稻亩产量直接超过了800公斤,而一般的只有5、6百公斤,到后来也是经过了他们不懈的努力,杂交稻配组闯过了优势关,全国陆续的选配出了“南优”、“矮优”、“威优”、“汕优”等系列的强势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组合为杂交水稻迅速走向生产做好了技术储备,我们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第三步就是闯下制种关,他们也在失败中积累了经验,影响这种产量的因素,不是花粉量的不足,而嗜鱼钥匙花粉散布均匀并落在母本柱头上,其中以做到父、母本的花期花时相遇为关键,于是他们重新设计了方案,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这种技术体系,而这种观我们也顺利的攻破下来,国际上是这样评论中国的杂交水稻的:中国杂交水稻是在脱离了西方这个所谓农业科学源头的情况下,自己创造出来的一项成果。

之后他们做的就是大推广,我们中国整体的产量都大增产,后来也是独创了两系法,这是我们中国的独创,而两系法的优势就是不要保持系了,育种的程序也简化了,另外一个就是选到优良组合的概率,大大提高了,两系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我们中国的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大概是2.4亿到2.5亿亩,两系法大概有5000万到6000万亩,而两系杂交稻一般都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百分之5到10%,而且米质一般都较好。他也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有了四良的配套。

之后就是走向世界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呼,最先是由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所长说出来的,后来在国际上也扩散开来,也就都逐渐这么称呼袁隆平了,这个支付可以说是创始者的意思,杂交水稻的创始者,这当然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但是袁隆平却说,他也感到了压力,因为给你了一个这样的荣誉,你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继续的努力,我们中国的第一项农业专利转让给美国,之后也是前前后后推广到全球二十多个国家,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比如说世界粮食奖。

之后跨越到了二十一世纪,袁隆平并没有止步,他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超级杂交稻的研究,也是成功的研究了出来。之后袁隆平也是和张启发院士团队合作,共同研究转基因水稻。在合作交流会上,袁隆平称,为了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抗虫稻米安全性顾虑的问题,他愿意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来吃!袁隆平在报告会上就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实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为什么能够减少除草剂用量等问题与张启发院士进行了讨论,并表示支持政府关于转基因作物研发的决策。

袁隆平先生在此之后也是有着很多的实验成果,但是在这一年,他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并不因此而把它忘记,他的一生有两个梦,第一个梦就是在禾下乘凉,第二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他梦见过他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因为一直感到高兴,也可以在禾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这是他一生所追求的梦想。我们来回想一下,袁隆平院士一生的时间都用来研究杂交水稻是什么?足以让他有这样的信念呢,其实就是他那颗为国为人民的心啊!当他看到有人饿死在街上,因为青黄不接,因为吃不上饭而死,看到这样的景象,他实在忍不下心来,于是他就立志开始研究,虽然在这期间也有很多次失败,但是他并不会因为失败而直接放弃,他会总结经验,并且找到原因学习理论,之后就是第二次尝试,在这样不断的尝试当中,才有了现在他带给我们大家的成果,他不愿意当官,有人让他兼任董事长,他嫌麻烦,不当,他不是做生意的人,又不懂经济,对股票也不感兴趣,他平生最大的兴趣就在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他不干行政职务,就是为了潜心科研,所以这样的人值得我们一直铭记,要怀有敬畏之心,因为没有他,我们中华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国富民强的状态,名都吃不饱,还怎么富强?所以袁隆平院士成就了中华,也成就了我们。

《袁隆平》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袁隆平》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袁隆平》读后感 篇1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如河的岁月中,有非常多的爱国英雄。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爱着祖国。

  今年,我看了一本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书,看完以后,我心中思潮起伏,深受鼓舞。书中,袁隆平在小时候就萌发了长大要当一名农业学家的念头,而他也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着。在那个时候,祖国母亲备受战乱之苦,亲眼目睹了饿殍满地的惨景,袁隆平患者自己童年的理想,他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线。有一次,袁隆平培植水稻的地方地震了。明明他可以去安全的地方居住,但是他放弃了宝贵的机会。依旧在已变成了废墟的房子旁盖草棚,住了下来,他要看着芽长大。袁隆平几经风雨,几经考验,终于以响当当地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但有能力养活中国人,而且,还可以昂住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说:“我就是一位知识农民,我的根在中国。”

  “袁隆平”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救活了十四亿中国人民。

  我有许多的梦想:画家,书法家,外交家,我从小就一直为了这些目标而奋斗着。有人说:“人的梦想可以有许多,但实现一个就够了!”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人需要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生才有动力,才有希望。因为有了实现梦想的过程,生活才会变得充实而充满意义!

  《袁隆平》读后感 篇2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人梦想当医生,救死扶伤;有人梦想当明星,站在舞台上表现自己;有人梦想当飞行员,能翱翔天空……而袁隆平爷爷的梦想,是让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般大。

  在《袁隆平》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袁爷爷的伟大的梦想,也看到了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他锲而不舍,默默地埋头苦干,不断地反复研究,把自己一生都奉献在研究杂交水稻上。最终,他成功了,而且他的成功,造福了我们,让我们都能吃上饭,吃饱饭。我被袁爷爷的这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刻苦钻研的高贵品质所感动,同时也明白一个道理,做人要有梦想,并立志为之努力奋斗,付诸行动,而不是白日做梦,空谈梦想。

  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人人都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插画师。从小我就喜欢画画,而且也享受画画的过程,更享受被别人肯定我的画是的满足感。

  可是,画画有时候很枯燥,为了画好一个线条,修改很多次都没能满意,有时候画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而生气不画。还有的时候,因为嫌累嫌麻烦,画到一半就放弃了。这样的我是不能成为一名好的.插画师的。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只是刚刚站在起跑线上,我要为自己梦想添上翅膀,添上绚丽的色彩,就要跟袁爷爷一样,默默付出,迎难而上。

  袁爷爷说过,人就像一颗种子,要做好一颗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这样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为了我的梦想,我也要好好读书,锻炼身体,健康成长。

  《袁隆平》读后感 篇3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们还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凉梦”成为现实,真正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读后感 篇4

  国庆假期,我有幸读了《袁隆平》这篇文章,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袁隆平爷爷小时候真是“人小志气高”,值得我们学习啊!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袁隆平小时候亲眼看到老百姓没有东西吃,有的甚至被活活饿死在路边的惨景。这个时候的袁隆平在想:我一定不能让老百姓挨饿……,多年以后他的梦想实现了。袁隆平,大家都会想到他头戴稻草帽,天天在地里的劳动形象。袁隆平为了中国的老百姓,他小时候就立下了长大要当农业科学家的愿望。1953年,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他毅然来到家乡到农校当老师,但好景总是不长,一种饥荒在湖南西部爆发,袁隆平亲眼看到父老乡亲们没有饭吃,有的甚至饿死的惨景。袁隆平心里不能平静“我一定不再让老百姓挨饿”这句话,天天浮现在袁隆平的脑海中,他又想,如果能种下种子打出许多粮食,那该多好啊!这个念头一直在袁隆平心间。

  后来,袁隆平天天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做实验,终于他研究出来了杂交水稻这个品种的种子,解决了老百姓的饥荒问题。袁隆平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看看袁隆平爷爷小时候,再比比我,人家小时候都有那么大的远大理想,可我呢……,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剧院看表演,看着精彩的表演,我就嚷嚷长大要当演员;看到遨游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又嚷嚷要当航天员,我就像故事中的小花猫一样,看到什么就干什么,最后一事无成。我以后要给自己立一个目标,好好学习,为目标而努力!

  《袁隆平》读后感 篇5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

  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增,获得了全国无数农民大力称赞。之后,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养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

  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袁老说过,他信奉这样一条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他都具备了,所以他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田里?若是几个月,或许有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而敬业的。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长了,要到田里去了。”是这般的朴质的话语,满溢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本业的钻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动!如今的人们,已经被社会上的浮华迷失了眼睛,灵魂覆满尘埃,空洞而贫乏。袁隆平获得成功的道理与我们能否获得成功,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企望获得成功,却总是不愿付出,与成功屡屡擦身而过,终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说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为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他泽被苍生的胸怀。

  这位老人,现已过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烛光照亮着世界,关注着农业,将一生献之天下苍生。在他身上,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盛而不衰的传统美德——孜孜以求,钻之弥坚的探索精神,博爱无私,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撑了世界以亿计的人民!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800字

袁隆平是科学家、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那你知道袁隆平 事迹 心得感悟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800字_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800字1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人才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一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袁隆平其人可敬的方面很多,尤其作为一个学习楷模被润色的更是一个完人.而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学习他什么呢?泛泛的说学习袁隆平似乎各个方面都都可以学习,那把目标就设定成一个完人,对自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认为能够袁隆平身上突出的精神实质就是他的事业心.他做出的贡献之大可以造福全人类,而这一切的贡献都建立在他的事业心的基础上.至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个人如何爱国,爱社会,这是促成他有事业心的基础.我们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不可能有一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不可能对国家对社会怀有同样的情怀.但是这种背景并不能影响我也有一个同样的事业心.每个人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的工作都有那样的造福全人类的意义,但是每个人的工作对自己本身就是全部,那就是这个人的事业.这个事业的初级阶段是为了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而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是否能有更高的追求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投入到了共产主义事业中,是否应该有一些社会理想呢?我想这是作为我,一个普通人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我们每天可能只是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想不到杂交水稻这样宏伟的命题,但是我们做得一点点小事,如果能够当成事业来做,对个人,对社会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每个人都可以有很精彩的事业.我现在从事环保行业的工作,可以说是大事业中的一个小角色.也许我没有机会去做袁隆平那样重大的项目,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我有很多机会完成眼前的小项目,小成果.而这今天的小,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事业的全部,谁能说不是以后做大的基础呢?所以学习袁隆平精神,我觉得,从现实意义出发,应该落实到自己从小事做起.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从袁隆平的成功道路上得到点启示,从基础的工作中寻找自己事业的起点,从点滴的努力中搭建自己事业的高塔.

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800字2

隆平同志是我国科技战线功勋卓著的农业科学家,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志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决拥护者和忠诚实践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好同志。他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热感情,献身科学,勇攀高峰,造福人类,赢得了祖国人民的高度赞誉和由衷敬佩。

我通过学习观看《袁隆平先进事迹》专题片,从多角度多侧面了解了袁隆平同志的高尚品质、精深学识和优良作风,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深深为袁隆平同志的精神所感动。袁隆平同志值得广大无党派人士认真学习。

第一,要学习袁隆平同志爱国爱民、与共产党真诚合作的政治品格。科学研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袁隆平同志作为科学家,始终坚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将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作为科学研究的永恒动力,将爱国爱民的情怀化为庄严的责任。袁隆平同志作为我国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特别是他就“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实施 “种三产四”战略构想、开展“水稻外交”等,扎扎实实地把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回报社会,以实干之绩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信赖,在工作与学习的实践中将自己锤炼成为像袁隆平一样的无党派人士,为随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此外,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为建设四个随州做出自己的贡献。

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800字3

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确实,作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杂交水稻之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作为农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萨”,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谓是大功至伟.但是,当记者问他怎么看待网民尊称他为“人民科学家”时,这位77岁的世界科学大师却谦虚地说:“‘人民科学家’谈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说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坚信,一定能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4月29日,袁隆平在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这只是他获得的大大小小无数荣誉中的一个.因为改变世界粮食格局的一个发明——杂交水稻,他已经获得过国家特等发明奖、美国“世界粮食奖”等数十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但这些奖励对袁隆平来说“都差不多,没有高下之分”,他更关心和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早日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爱提问、好自由的城市学生立志学农扎根农业

5月10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袁隆平说:“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因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只有这样,才配当一个科研工作者,也才能当好一个科研工作者.”这其实是他多年的人生感悟,从一位普通的城市学生到世界农学泰斗,他一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在兄弟五个中排行老二,小名二毛.1942年初秋,他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 毕业 ,进入复兴初级中学.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且保持至今,受益终生.

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800字4

袁隆平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诚恳地谈到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说,做事先做人,这是老生常谈,也是我这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尤其如此,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弘扬科学精神。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个是基本前提。如果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有了感情,才会为社会做一些事情、献一份爱心,这样你才会有欣慰感。

———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又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又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还不要害怕冷嘲热讽、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只有敢想敢做敢坚持,才能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这个我是有深刻体会的。

———要埋头苦干,不畏艰辛,这个是基本功。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或者失败,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顽强坚持的毅力。我的工作主要在试验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坚持下试验田。我们搞育种的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品种,才会产生灵感,“灵感=知识+汗水”。我想,搞科学研究是这样,从事其他任何工作也是一样的。

———还要淡泊名利,踏实做人。现在有少数人搞学术腐败,就是名利心、享乐心太重,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到头来害人害己。人还是踏踏实实的好,一个人越是出名就越要谦虚谨慎,越要夹着尾巴做人。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则要看得淡一点。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面以清淡和卫生为贵,穿方面只要朴素大方就行了。少走弯路,少留遗憾,身心才会健康,心情才会愉快,事业才会做得长远。

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800字5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们还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凉梦”成为现实,真正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800字相关 文章 :

★ 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感悟最新5篇

★ 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10篇

★ 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

★ 袁隆平的事迹简短心得作文素材

★ 袁隆平生平事迹学习感悟

★ 2021学习袁隆平事迹感想

★ 袁隆平事迹简短心得

★ 2021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 袁隆平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 2021袁隆平事迹个人学习心得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2697f5ae036705b1309c90adafb920af";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本文标题: 袁隆平自传读后感800字(读《袁隆平传》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50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游览天眼读后感(游平塘天眼读后感600字)会飞的伙伴读后感180(读《会飞的伙伴》有感5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