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城记读后感550字(猫城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9-28 11:52:1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8

猫城记的读后感600字,猫城记的读后感600字,猫城记的读后感600字,纸质书更能保护我们的眼睛,读后感也...

猫城记读后感550字(猫城记读后感)

猫城记的读后感600字

猫城记的读后感600字

猫城记的读后感600字,纸质书更能保护我们的眼睛,读后感也是一次再创作,阅读能给人带来生机,带人寻找心灵栖息的港湾,一起来看看猫城记的读后感600字的优秀范文,仅供参考。

猫城记的读后感600字1

《猫城记》在开篇部分介绍,主人公乘坐飞机(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机(船)回到地球。从主人公自救脱险,结识猫人朋友,到学习猫人语言,进入猫国都城历险,等等诸多细节,无不符合社会科学逻辑。但在作者写作之时,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对火星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星上是否存在高级生命也没有定论。可以说整篇小说是构筑在一个科学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展露无疑。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先驱与代表,但在《猫城记》这部作品中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过多的北京方言编制形象。一方面这与上文提到的小说特殊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者蓄意尝试着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作为猫人看待的另一种外国人,他们在与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为什么组织这个团体呢?因为本地人的污浊习惯是无法矫正的,他们的饭食和毒药差不多,他们的医生就是———噢,他们就没有医生!”类似口语上的突然转折,常常被设计成相声中的包袱,这里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会适宜地引起我们对那一年代的国民在卫生、医疗方面的状况和习惯的反思。

这篇小说尽管主观上背离了当时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观上偶然地具备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写的真好啊!悲凉啊!虽然写的是外太空的猫人,但是可以叫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影射的还是我们中国人人性的悲哀。在这本书里,这个温暖的人也终于是绝望了。猫人灭绝。不战而败。其中有解放前中国的影子,有____的影子。有日本人打中国的影子。那屠杀就像南京大屠杀一样。老师和校长没有薪水。被批 斗,学生和老师是敌对的,互杀。学生没有知识,抵御不了外敌,就会窝里斗。听主人公讲人类穿高跟鞋的美妙,猫女也扶着墙学习踩砖头用脚尖走路。

猫男则试着穿裤子。迷叶,猫人的生活离不开迷叶。和以前民国的大 烟差不多。吃迷叶才可活的感觉好。猫兵遇到攻城的人,一概后退,给钱就投降。皇宫的墙上是堆烂泥,墙下沟填满臭水。因为攻城的矮人怕脏。这样可笑的抵御。(矮人们是我所知道的人们中最残忍的。猫国的灭亡是整个的,连他们的苍蝇都不剩几个。)老舍的原话。主人公最后搭法国到火星的探险飞机,才回到伟大光明的中国。最后一句结尾是整篇文字唯一有一点光的地方。其余就是灰暗。

猫城记的读后感600字2

这是一本富有幻想色彩的小说,出自“人民艺术家”老舍之手。这本书被认为讽刺小说中的精品。老舍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讲述现实生活批判当前社会的,这本书所描述的正是通过一个幻想的社会文明来夸张地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

飞机失事,降落在了火星上,发现只有自己还活着,火星上住着猫人,将我这外来人捆了起来。无法回到地球的我开始和猫人居住在一起。猫人们的现状十分可悲,他们不洗澡不吃饭,他们靠着吃迷叶这种毒品解决一切,也为了迷叶不惜一切,甚至随意杀人,这整个国家十分腐败,混乱,懒惰,贪婪,也有世事洞明而敷衍的猫人:

“你也吃迷叶?”

“我也吃”

“为什么?”

“不吃他,我无法抵抗一切!”

“吃它便能敷衍一切?”

“敷衍,是的!我到过外国,我明白一点世界大势。但实在不想解决任何问题的民众中,敷衍;不敷衍怎能活着呢?”

“个人的努力?”

“没用!这样多糊涂,老实,愚笨,可怜,贫苦,随遇而安,快活的民众;这么多只拿棍子,只抢迷叶与妇女的兵;这多么聪明,自私,近视,无耻,为自己有计划,对社会不关心的政客;个人的努力?自己的脑袋到底比别人的更值得关切一些!”

社会的环境影响着他们,他们不见着一点小便宜,只要看见一个消遣的好处,他们的心便不跳了。平日他们看一切不合适,一看到便宜,个人的利益,他们对什么也觉得顺眼了。

这里面映射、批评中国各种现象,还有中国人上下各阶层,各种身份所表露出来的一些弱点和缺陷,充斥着无限的讽刺。最后,外敌入侵时,由于猫人的颓废软弱,何为自己着想,作者见证了猫人的灭亡。

这个民族过于软弱,过于自私,国内没有规章制度,一片混乱,他们不懂的合作,而且自相残杀,灭亡是他们必然的结果。

老舍在书中提到过一段文字:“将快死去的人还有个回关返照,将快寿终的文明不必是全无喧嚣热闹的。一个文明的灭绝是比一个人的死亡更不自觉地;好似是创造之程一把那毁灭的手指按在文明的头上,好的——就是将死的国中总也有几个好人罢——坏的,全要同归于尽。那几个好的人也许觉出呼吸的紧促,也许已经预备好了绝命书,但是,这几个人的悲吟与那自促死亡的哀乐比起来,好似几个残蝉反抗着狂猛的秋风。”

有声有色,有骨有肉,震撼人心,发人深省,老舍用寓言深刻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

《猫城记》是个噩梦……

猫城记的读后感600字3

第二次看老舍的《猫城记》,第一次阅读时,在被猫城灭国的惨况深深震撼的同时,也只约莫感觉老舍的政治感悟水平不如他的文学水平,而这次的幽默缺乏,又让我不免遗憾。再读一次,却又让我悟出些许东西来。

1、作者地位

在豆瓣老舍小组里,经常有人埋怨道跟许多大家相比,老舍全集迟迟未完整发行过的现状。作为文字地方性极强的少数民族作家,我觉得他应该跟如今的香港歌手何韵 诗,talkshow高手林海峰相仿,也许不能得到全国读者的喜欢,但应该在相应语言区域,会得到不少群众的'认同啊。可是奥运会闭幕的当天,也竟是老舍先生的忌日,同时网络各处,也没见有多少相关的报道。其实光是看《骆驼祥子》的市民底层奋斗,《四世同堂》的沦陷抗争,都不足以让作者被如此冷待。或者说作者的死是一种忌讳,但巴金也是受过牛棚生涯,改革开放后依旧风光。终于我在这本《猫城记》里找回了答案:“大家夫斯基”“马祖大仙”“哄”……看来只要这些名词还在,老舍全集就很难出得全了。

2、历史意义

这是一本1932年的作品,那时候“大家夫斯基”“马祖大仙”正在江西反围剿中,努力生存。老舍以讽刺的笔墨对待这些远离北方的陌生苏俄事物,也算合理,就像祖辈们如今依旧会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样。传说中诺奖因为书中的这些而给予作者嘉奖,也算符合该奖的特色。讽刺的事物还有很多,如代表鸦片的“迷叶”,代表金钱的“国魂”,只会“抗议”的外交传统。书中还有一处猫人被埋,被誉为神来预言之笔,五年后的大屠杀正好与书中的矮猫埋人对应。这何尝不是跟鲁迅一样的国民性批判呢?至于短浅的教育文化制度,到今天也如此:炒股书,公务员考试书已经占据了书城的最显眼位置了,还有各种快餐文化也充斥货架,各种教育制度越来越不知所以……从吕思勉的分析来看,这都是宋朝以来的民风积累,历史只会在循环中深陷,那么上面的预言更像是循环过程中的历史报道吧。

《猫城记》无意中说中了朝代的敏感之处,因而至今不得彰显,但正是如此地鞭挞入里,因此才可能被时代列为不朽之作。中学时候看老舍,更多地是喜欢他的幽默文笔,如今看来,作者体现出来的区域性和时代性,更值得人们注意留神。由此看来善写湘西文化的沈从文,善写北京文化的老舍,自是比五四时期的许多革命作家更是隽永一些咯。

猫城记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整理的猫城记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猫城记读后感1

  我感到名词的匮乏,所谓真理和道义正迷乱我的心智。形容词离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谓的抒情。这与我一向追求的理智颇有冲突之处。

  坚守的被动摇,吸收的不能补足,便感到无边的空虚。我不敢安慰自己说小桶的水倒入大桶,达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空虚自然会有,而且是暂时的。这些关于透支未来的计划,我愈发感觉他的可怕和难以承受。

  读过《猫城记》,总算明白了老舍何许人也,所谓的幽默之风格到底是什么。但是要让我正儿八经的写读后感,我现在断不能也不肯写出,因为疑惑太多,若我不能找出思考的切入点,是没有言语的资格的,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数”了。但是这一切的事情又都过于繁杂,无用的道理只能培养无用的人,这是我所不愿的,而所谓的直面生活,却只能得到更多的迷惑。我已不敢把生活做简单的归类,说这是生机所迫,那是遭遇可怜。总觉得一切的不人道,历史总该负那么点责任。

  我觉得,幽默有趣的确应该追求,而上面所书正与此相反,原因有二,其一,人发牢骚打瞌睡并不能使旁人愉快而只能舒畅自己,所以我方才只对自己保存了那可怜的幽默。其二,人不知道自己所言为甚的时候,不敢随便幽默,不然做出些挨棍子摇尾巴的朋友样,虽然高尚,却不该是人之所为。

  语言的学习就是机械的重复,那重复的东西就该是某种类似语言的东西,而人的思考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影响语言,所以,在重复机械的思考中,或许,我学会了某种空中楼阁般的语言。

  猫城记读后感2

  我和两个朋友乘坐飞机去火星,受到大气干扰,两个朋友不幸遇难,飞机也不知散落到哪里,就在我站在火星的灰土上感到绝望时,被猫城的大地主们发现,大地主们绑架了我,把我放在了船上,我用仅有的一支枪和一盒火柴挣脱了手铐。船很快到了猫城,我被派送到大蝎的迷林,大蝎告诉我,大地主们靠迷林来做生意,迷林全是迷树,迷树上有迷叶,而这小小的迷叶才是真正的值钱东西,迷叶就是猫城的食物,吃一片迷叶,不光提神,还可以抵挡火星的毒气。我的职责,是帮助大蝎看守迷林,大蝎有很多士兵,但在猫城,士兵可以随意抢地主的迷叶,不必守规矩,所以要请外国人,外国人在猫城威望极大,猫人都胆小,都怕外国人要了他们的小命,更何况我有一支枪和一根火柴,只要点一根,放到草丛上,猫城就要被烧个干净了。后来我遇见了大蝎的儿子小蝎,小蝎是那么敷衍,事事敷衍,我路过猫城的学校,看到学生在打人,打的是谁呢?是老师,看到有人在卖文物,是谁呢?是学者,看到有猫人士兵,在干嘛呢?刚刚抢完老百姓的迷叶,街上有人哭喊,是谁呢?是25年没发工资的教员。

  我发现了,猫城是如此的肮脏,下流,敷衍。不务正业的皇帝,敷衍的法官,打老师的学生,卖文物的学者,抢迷叶的士兵,穷苦无辜的老百姓被杀死,失去丈夫的公使太太带着八个妇女…

  不久,猫城来了“客人”,是小矮人,他们打算拿下猫城,我看到有人在高声哭喊,是谁哪?一看,是猫城的皇帝,士兵也跑的不剩几个。我想:如果一个皇帝都保护不了他的子民,那还算什么?猫城还算什么?就这样,猫城投降了,矮人们在猫城烧杀抢掠,很快,猫人成功完成了他们的灭亡。我又在火星上住了半年,后来碰上了法国的.一架飞机,回到了我的故乡中国。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少“猫城”,人们都不努力,就成了“猫城的子民”,这证明,人们都敷衍沉迷,也许这儿,就是下一个“猫城”。

  猫城记读后感3

  《猫城记》是老舍比较冷门的一本书,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这本书,我也是机缘巧合在张伟杰家看到这本书。反正闲来无事,以为是本奇遇小说的我就借来一阅。

  一开始我有些失望,这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但想到都看了几章,也没什么别的书可以读了,我也就勉强继续,但没想到,越读越迷茫,但又更想读。读完之后,我感到名词的匮乏,所谓真理和道义正迷乱我的心智。形容词也离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谓的抒情。

  读过《猫城记》,总算明白了老舍何许人也,所谓的幽默风格到底是什么。但是要让我正儿八经的写读后感,我现在不能也不肯写出,因为疑惑太多,若我不能找出思考的切入点,是没有评论的资格的,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数”了。

  《猫城记》采用游记式的结构展开故事。通过“我”来到火星,写下“我”的一系列猫国奇遇。以“我”飞离地球开始,以“我”返回地球结束。写“我”坐着飞机,往返于地球与火星之间,这在20世纪30年代还只是科学幻想。如今,随着航天飞机的发明,人类坐着“飞机”飞向太空以变为现实。至于何日踏上火星,那只是个时间问题了。《猫城记》着力对当时中国的黑暗进行深刻的揭露、批判,通篇过于悲观。诚如作者所言:“到处是黑暗,黑暗,一百分的黑暗。”

  而这本书的幽默,着实别具一格,是真正的黑幽默,无处不充实着讽刺,嘲笑,影射。

  不过,《猫城记》并不是老舍很满意的作品。在网上关于这本书的资料上我看到老舍先生这么说:“在《猫城记》中,不仅讽刺了当时的军阀政客与统治者,也讽刺了前进中的人物,说他们只讲空话而不办真事。这是因为我未能参加革命,所以只觉得那些革命者未免偏激空洞,而不明白他们的热诚与理想。我很后悔,我曾写过那样的讽刺。”

  无论主题立意是否有失偏驳,但这本书的语言也配得上诺比尔文学奖。

  语言的学习就是机械的重复,那重复的东西就该是某种类似语言的东西,而人的思考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影响语言,所以,在重复机械的思考中,或许,我学会了某种空中楼阁般的语言。

  猫城记读后感4

  《猫城记》的作者老舍是当代有名的大文豪,在小学我们学过他的文章《骆驼祥子》,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无意看到了这位大文豪另一个作品——《猫城记》。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架开往火星的飞船,意外降落,只有“我”幸存下来,但却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被一群猫脸人身的人带到了他们的城市猫城。猫城这个城市在历史上驻足了两万多年,他们很久以前和外国打仗,并且取得了胜利,可是在最近的时间,他们互相残杀,忘记了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而起了内讧,导致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城市内,而“我”亲眼看见了猫人与一群矮子兵的战争,使猫城这座拥有两万多年文明的古城消失。

  作者老舍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奇妙而又惊险,不可思议的国度的消失,其实这却是老舍本人当时生活的社会。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反映了旧社会人民自私自利,只想自我的本质,但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社会政府的无能与腐败,而这我想也是老舍因无法改变这一切,无法抒发自我的内心抱负,而且并因为“文革”的迫害而投河的原因。

  其实猫人以及猫城最后的毁灭,同是也折射了老舍想告诉世人的道理——如果再这样沉沦并只想着自己而且存留自私自利的本质那么现在这个社会终将被敌人侵略!

  但是现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我觉得这与老舍鲁迅等用文笔刺杀敌人庸官,唤醒世人的文豪是分不开关系的我相信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一定可以再创辉煌!

猫城记读后感

《猫城记》在开篇部分介绍,主人公乘坐飞机(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机(船)回到地球。从主人公自救脱险,结识猫人朋友,到学习猫人语言,进入猫国都城历险,等等诸多细节,无不符合社会科学逻辑。但在作者写作之时,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对火星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星上是否存在高级生命也没有定论。可以说整篇小说是构筑在一个科学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展露无疑。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先驱与代表,但在《猫城记》这部作品中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过多的北京方言编制形象。一方面这与上文提到的小说特殊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者蓄意尝试着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作为猫人看待的另一种外国人,他们在与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为什么组织这个团体呢?因为本地人的污浊习惯是无法矫正的,他们的饭食和毒药差不多,他们的医生就是———噢,他们就没有医生!”类似口语上的突然转折,常常被设计成相声中的包袱,这里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会适宜地引起我们对那一年代的国民在卫生、医疗方面的状况和习惯的反思。这篇小说尽管主观上背离了当时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观上偶然地具备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
写的真好啊!悲凉啊!虽然写的是外太空的猫人,但是可以叫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影射的还是我们中国人人性的悲哀。在这本书里,这个温暖的人也终于是绝望了。猫人灭绝。不战而败。其中有解放前中国的影子,有文革的影子。有日本人打中国的影子。那屠杀就像南京大屠杀一样。老师和校长没有薪水。被批斗,学生和老师是敌对的,互杀。学生没有知识,抵御不了外敌,就会窝里斗。听主人公讲人类穿高跟鞋的美妙,猫女也扶着墙学习踩砖头用脚尖走路。猫男则试着穿裤子。迷叶,猫人的生活离不开迷叶。和以前民国的大烟差不多。吃迷叶才可活的感觉好。猫兵遇到攻城的人,一概后退,给钱就投降。皇宫的墙上是堆烂泥,墙下沟填满臭水。因为攻城的矮人怕脏。这样可笑的抵御。(矮人们是我所知道的人们中最残忍的。猫国的灭亡是整个的,连他们的苍蝇都不剩几个。)老舍的原话。主人公最后搭法国到火星的探险飞机,才回到伟大光明的中国。最后一句结尾是整篇文字唯一有一点光的地方。其余就是灰暗。

《猫城记》读后感1000字

《猫城记》读后感

二月中旬去图书馆的时候,碰巧看到了老舍先生的《猫城记》。我是个“猫奴”,因此“猫城”两字,我绝抵抗不住,便借了回来。小小的一本,我就带在身上,利用午休的时间,将它慢慢读完。

读了才发现,这并不是什么温情的童话,而是一个十分悲伤的故事:“我”因飞船故障,遗落到了火星上,刚好落在了一群猫人的地盘上。在那里,“我”遇到了大地主--大蝎,成为了守护他的迷叶林的“外国人”。通过大蝎,“我”知道了迷叶为何物,以及猫国种种“丧失人格”的习惯和思想。最后,“我”目睹了猫国被一群矮人灭国。

在作家的描述里,我总能感受到强烈的痛心疾首的恨铁不成钢之意。大蝎的儿子小蝎是为数不多在混乱中仍保持判断力的人,但他太悲观了,因为他看得透,他太了解猫人了。不像初来乍到的“我”,在最后仍对猫人抱有希望。“我”认为猫人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所谓“人格”。如若猫人能找回“人格”,那猫国便能重新振作起来。而沦落至火星上各国都奚落猫国的境地,乃是猫国人民咎由自取。是猫人自己先放低了自身,不把自己当人,沦为了一群为迷叶不知所谓的小丑,挥霍掉了光辉悠久的历史,也挥霍尽了年轻一代的未来。

而小蝎的朋友大鹰的出场,仅有一章,却将整个故事推向了最高潮。彼时,外国的矮人已举兵侵犯猫国。大鹰赶到小蝎家中,但小蝎外出不在,便与“我”开始攀谈。大鹰是从不食用迷叶之人,也提倡禁止迷叶,却因此遭到了所有猫人的排斥和挤兑,被迫隐居于山林中。他道出了猫人最致命的弱点,即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唯一清醒的人,也许就是最痛苦的人。因为无知的人,对于面临的结局以及自身的可悲之处,都是茫然无知的。

当大鹰与小蝎见面时,他们抱头痛哭,为着渺茫的猫国前景。哭后才分开商量对策,最后商议的唯一办法便是将大鹰杀死,将其头颅悬挂于猫城城门之上,用于威迫小蝎父亲的军队听令小蝎,上阵迎敌。而这一切都是大鹰提出的。与挚友议定后的大鹰,慷慨就死,连自己的儿子都无从考虑。然而,这只是在用生命做一场豪赌:他用自身的性命,渴求换来猫人的觉醒,渴求换来他们的奋起抵抗,换来猫国的兴起。

可当他的头颅被悬挂在城门之上时,只引来了一群人看热闹,一群乌鸦来啄食。无数的猫人军队临阵脱逃,而不允许军队撤退的小蝎,则成了众矢之的。“我”带着小蝎和他的情人迷逃亡,这时的小蝎实际上已经跟大鹰一样,成了一个腐烂的头颅,任由悲伤啄食。在“我”昏睡之际,小蝎和迷用“我”的手枪自绝,结束了逃亡。

我突然觉得好悲伤,我与小说中的“我”一起哭了起来,如同“我”失去挚友那般悲伤。而大鹰赴死时,更是让我狠狠地落了好一会眼泪。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作家的魅力。老舍先生很温暖,文笔也很温暖,始终有一种人文关怀。哪怕失去人格的猫人多么的愚昧和野蛮,他的描述里更多的是透露着怜悯。他通过“我”的观察和阐述,总想着能否将猫国振兴起来。“或许一切还有救”,“我”心里一直这般认为的。可大鹰和小蝎这样的猫人毕竟太少了,猫国终于还是消失了。而大鹰和小蝎,在老舍先生的描述的,却变得格外的生动,我都为着这两个人落了泪,也着实为他们悲伤着。尤其是大鹰,明明关于他的篇幅很少,却最为打动人。所谓“大师”应该就是如此。不费笔墨,却将那人的可敬可怜之处表达的淋漓尽致。

而读过此书过后,我突然明白,也许真正舍身取义者,大多不在意其他人是否对他有所误解,不在意评判,不在意名声。只在乎能否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陋习,唤醒那些未完全泯没的人性。哪怕是以生命为代价,哪怕最终事与愿违。这一点无畏,真让我佩服。

我也总会在比较大鹰和小蝎,也许大鹰还是幸福一点的,他怀抱着希望死去,多少相信着自己的死能带来转变,勇敢地成为了那个被乌鸦啄食的英雄。而小蝎,则成为了一个看着猫国走向灭亡的,被巨大悲哀啄食的英雄。可英雄这一称呼,不过是旁观者的慨叹,悲剧里的英雄者,永远被伤得最深,啄食得体无完肤。
本文标题: 猫城记读后感550字(猫城记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437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皮鞋和雨伞读后感(皮鞋和雨伞的读后感)水随天去读后感100字(把栏杆拍遍中寻找那遥远的美丽的500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