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读后感500(雍正皇帝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9-16 14:24: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0

雍正皇帝读后感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总评分4星半。阅读时间约26小时。,与康熙帝的英明神武不同,作者在塑造人物性格...

雍正皇帝读后感500(雍正皇帝读后感)

雍正皇帝读后感

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总评分4星半。阅读时间约26小时。

与康熙帝的英明神武不同,作者在塑造人物性格时,把雍正皇帝塑造成了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帝王,多疑、冷血、强硬、睚眦必报同时内心极度敏感。

这可能和雍正登基前夺嫡不易、登基后又面临朝内党派纷争、天灾人祸不断、国库空虚、战乱频繁等诸多因素导致的。这表现在:

首先,他真正放心重用人物极少,仅有李卫、允祥等,在其未登基前便一直跟随他的几个人,且即便重用的臣工,也有部分因了解其辛密过多或被杀,或被有意识的监视。

其次,在部分臣工取得成绩后,他又会心怀猜忌,一捧一踩令其最后难得善果,最明显的便是年羹尧之死。从文中来看,年忠心追随他多年,期间他虽然有意向八爷派靠拢,但这也只是靠拢,并未有任何越轨之举。同时年在边陲作战时,雍正对他倾其所有,要人给人、要权给权、要物给物,致使年逐渐膨胀,待他取得胜利班师回朝后,这种膨胀也就达到了顶峰。而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杀身之祸。

最后,作者将雍正塑造成了一个勤勉的帝王,每天睡眠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不近女色、不贪图享乐,勤俭节约。但在我看来这也是他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康熙帝可谓是千古一帝,其文韬武略在历史上都是值得称赞的,而雍正较之康熙,各方面表现相对平庸。因此,他对外对内拼尽一人之能,以求生前身后名。

当然从评论来看,雍正是争议较多的一个皇帝,康熙晚年怠于理政,雍正登基时接手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看似四平八稳、实则危机四伏。雍正采用“刑乱世用重典”的方略也无可非议。

但不知怎的,就是对他喜欢不起来。

不过书是好书,建议阅读。

《雍正皇帝》的读后感

描绘了一个大公无私、为江山为人民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的皇子兼皇帝形象。
雍正无可厚非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不好色、不贪婪,但性格上却也无可避免确实有缺陷。他脾气急躁,法度严苛。可以说,雍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铁血皇帝,挽救了康熙末年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是一个改革型的皇帝。
但《雍正王朝》作为二月河写的一本小说,难免有与历史不符合的地方,比如十三的带兵多年和太子被废缘由、年贵妃的出身以及邬思道这个人物的编造等一些细节处……
我个人认为《雍正王朝》算是一部比较符合史实、也比较愿意为雍正皇帝平反的小说。

对雍正皇帝的评价

历史上雍正究竟是怎么样,真的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坏吗,但是我觉得没有他就没有“康乾盛世”。他前半生在努力还康熙欠下的债,后半生在努力为儿子创造财富,才有了乾隆的盛世局面,像知道更多关于雍正的评价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
雍正的主要功绩有
摊丁入地。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明代权力集于内阁,故有权相产生。清雍正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创立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其特点是处理政事迅速而机密。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此机构存在200年,直至清末。与创立军机处伴随的是推广奏折制度。由于以前的官文书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时间拖延且难于保密,而奏折则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改土归流。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此外,雍正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政绩,如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
雍正遵奉重农业、轻工商的信条。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雍正在对外交往中亦固步自封。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当时,西方先进国家正在鼓励海外贸易,而中国即使是杰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对外交往,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雍正还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残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他死后,乾隆继位,一反雍正苛严之治,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昭雪死者,释放囚犯,缓和了矛盾。故后人评:"纯皇帝(乾隆)即位,承宪皇帝(雍正)严肃之治,皆以宽大为政,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谈起雍正,就会想到他的继位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由于雍正即位,篡改了历史,销毁了档案,现在已找不到他矫诏夺位的确凿证据。斧声烛影,已是千古的疑案,但从各种迹象推断,他的继位确实存在很多疑点。
康熙晚年,太子废立,诸子争位,闹得乌烟瘴气,储位虚悬,人心不定。当时因准噶尔入侵西藏,康熙命皇十四子允�为抚远大将军,统兵援藏,给以大权,用正黄旗�,称大将军王,礼仪隆重,规格极高,康熙当是意有所钟。康熙称赞允�的才能"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很多人心目中也以允�为接班人,如皇九子允�说允�"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内皆不如";"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可是,康熙在畅春园猝然去世,雍正与时任步军统领,掌管京师兵权的隆科多勾结密谋,夺取了帝位,而允�远在青海,鞭长莫及,故而帝梦成空。雍正后来所讲康熙弥留前遗命传位雍正的情形,仔细推敲,矛盾甚多。如说隆科多为惟一顾命之大臣,而其他谕旨中却说,康熙死时隆科多不在御前,又说康熙传诏时皇十七子允礼在寝宫外侍候,而其他史料证明,允礼时在皇宫内值班,并不在畅春园寝宫外,如此等等。因此,是否存在这一临终传位的现场,实属疑问。
由于雍正夺位篡立,激起了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除皇十三子允祥以外,雍正的其他兄弟大多反对雍正继位。允�是争夺皇位的对手,被从前线调回,永远禁锢。皇八子允祀、皇九子允�是雍正的死对头,雍正痛恨入骨,将二人迫害致死。皇十子允�和皇三子允祉、允祉的儿子弘晟均被永远囚禁,皇十二子允�被降爵贬秩,连雍正的亲生儿子弘时也不满其父的作为,竟站在八叔允祀一边,被雍正处罚致死。据朝鲜的记载,雍正上台,被杀的宗室、官员达数百人。连康熙身边一位照料皇帝起居的内务府官员赵昌,在康熙死后也立即被杀,引起举朝震惊,这大概是赵昌太了解康熙去世和传位的真相,因而得祸。康熙生前长住畅春园,死后葬在东陵,而雍正长住圆明园,别建西陵,似乎要远远躲开父亲。须知雍正的迷信思想很浓厚,如果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就会有这类悖于常理的举止。雍正后来似乎也愧恧不安,乾隆说:允祀、允�"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将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这是不是雍正受到了良心谴责的内心表露呢?
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可能出于矫诏篡立。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雍正继位之谜读后感

雍正继位之谜读后感
(一)
爱上雍正
我对历史某个人物,或者某个事件的兴趣产生都是偶发性的。某一个场景、一本书、或者一部电视剧可以点燃我这种兴趣。接着我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资料,
正史还是野史记载的都不放过。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我的偏好十分明显。一般像唐明皇、康熙、乾隆这类的英明之主,他们所有的生平都让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人物,
我虽熟悉,但反而无法提起兴趣。喜欢探求一番的,都是那些具有复杂的人性,或者是极具特色的历史人物。
清世宗雍正皇帝,本身并不是我喜欢的皇帝。尽管历史给他的评价是一位英明之主,可惜这位皇帝在我受到大量小说、电视剧的影响下,印象里依旧是暴戾,严苛和
残忍。他英明不如康熙,才学不如乾隆,多情不如顺治,这样的一位皇帝,本身确实难以吸引普通人的目光。然而让我忽然间对他发生了浓厚兴趣的原因。竟然是无
意中在一论坛里,看到他在奏折里的一段朱批。这是雍正皇帝的弟弟和硕怡亲王允祥的一份奏折,这怡亲王允祥与雍正皇帝虽然是同父异母,但两人之间的兄弟感
情,却是非常深厚。
允祥奏折原文如下:切臣等于二十二日恭折请安,皇上批曰:朕躬甚安。臣等见此,喜悦之至。且又谕曰:尔等安好?臣等见此,不胜感戴。臣等皆系承蒙皇上隆恩
之人,又叠沾嘉谕恩泽,何胜欢忭,委实安好。圣主办理天下之万事,而臣等遵照训谕尽行游猎,除沾恩之外,并无他事。皇上若不为我众奴才而圣意有所忧虑,则
我众奴才之福矣。谨此顶戴具奏。
雍正看了后,朱批写着:“朕躬甚安,尔等安好?朕确为尔等忧虑。所忧虑者,当尔等肥壮而返还时恐怕认不出来也。”从这朱批里可以看出,皇帝不但关切问候对
方,还十分诙谐,担心对方变的太胖,以致于认不出来。后来又回复怡亲王允祥的奏折里还写着:“朕躬甚安。尔等安好么?对发胖后不堪寓目之事,尔等丝毫勿
虑,尽量发胖,愉快而回。惟独马尔赛回来时,恐其马力不支,朕委实为之悬念。著怡王选备二匹脚力强而能支撑之马,以赏赐于马尔赛。倘若尚未发胖,则毋庸赏
赐。”大意是担心怡亲王允祥太胖,导致马力不支。
看了这份雍正皇帝的朱批,让我着实十分意外。印象中那个严肃,据说未继位前素有“冷面王”之称的雍正怎么可能会有这么风趣诙谐一面。这着实让我意外了一把,对他的兴趣就这样油然而生。
于是,开始收集资料。除了清史学家杨珍女士关于雍正皇帝的一些学术著作外,还有易中天的《品人录》,以及冯尔康先生的《雍正传》。甚至还恶补了作家二月河
的《雍正王朝》以及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甚至连《梦回大清》、《步步惊心》等言情小说也没放过。当然看过之后,觉得二月河小说虽然写的比较成功,但
仍免不了信口开河之嫌,里面个别荒诞的情节让我郁闷了一个下午。至于那部很红的网络言情小说《梦回大清》,讲的是一个现代女孩穿越时空,和雍正帝胤禛、允
祥的爱情故事。因为内容比较肤浅,我也是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看了后十分后悔,又觉得有点可笑。历史上真正的雍正皇帝一下子成为爱情小说的男主角,实在是
接受不了。最重要的是,很明显是以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基础上写的,更无新意。但冯尔康先生的《雍正传》则不同,这本书被认为是一部比较尊重历史的专业著
作。非常值得一看。
在看了雍正帝跌宕起伏,励精图治的一生后,对这位勤政到近于自虐的皇帝产生了很强的怜悯之情。毕竟中国历史上,像他这样,明明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却偏偏一
直遭人诋毁和唾骂的不多。我觉得《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虽然是根据二月河的作品改编而成,但其水平是在小说之上的。起码大致的结构和情节,与历史真相比较
接近。值得一提的是,看了真正雍正皇帝的画像,我忽然觉得唐国强扮演的雍正皇帝,与历史上真正的雍正竟然有三分相似。当然,电视剧对雍正这个人物还是过度
的美化了,真正的雍正皇帝并没有这般完美。但也就是因为他的不完美,才更具有一种真实感。
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清朝的前期的几个皇帝,都拥有一大堆粉丝。我在收集一些资料的过程中,认识了这样的一批人。她们都是对自己喜爱的历史人物,灌
输了强大的热情。甚至会专门为他建个网站,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各种资料。其中包括一些比较难找的,较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她们对自己喜欢的这个历史人
物的生平、功过,甚至是爱好,外貌、诗词都耳熟能详。她们都是一个人的历史学家,其专注和热情非我辈能及。

(二)雍正其人
清世宗雍正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胤禛(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根据朝鲜来使的记载,雍正皇帝身材高大,眼大嘴大,声音洪亮,语速很快。而且喜怒形于色,会侃侃而谈,并没有多少皇帝的架子。
在写标题的时候,我就思索着用一个怎样的标题,以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后来觉得这莫过于“孤苦”这两个字了。很多人人也许奇怪,堂堂一位皇帝,君临天下,怎么会算得上孤苦呢?然而我觉得,这恰恰是雍正皇帝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位帝王之处。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这个“孤”字。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里,一直都是处于一个众叛亲离的场面。不但他的兄弟反对他,连他的儿子加入这个反对他的团伙。甚至他
的母亲因为偏爱十四阿哥,而跟他关系紧张。又因为他向来严苛,在臣子中素来没有好形象。再加上曾静对他的污蔑,给他列下了十宗大罪。导致他数百年下来,一
直遭人唾骂。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没有哪个皇帝像他那样,几乎终此一生都处于风口浪尖之中。其次再说这个“苦”字。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即便英明
伟大如康熙,比起勤政来也不如他。比如说他一天只睡三四个时辰,每天批阅的奏折达万字左右。大家想想,年复一日,即便我们每天都用电脑打一万字,也需要很
多时间和精力,何况古人都是用毛笔写的。有评价说雍正皇帝是活活累死的,其实并不为过。
雍正皇帝是一个对人性有洁癖的人。对方的好,固然会记得,但坏的地方也绝对不会宽恕。他惩治贪官,肃清反对他的党羽,都手段狠辣,毫不留情。不过,这一特
征,却也并非完全就是缺点。也就是因为他的严苛,康熙末年的腐败之风才得以改变,亏空的国库也开始充盈起来。雍正在没当皇帝之前,就有素有不讲情面的风
格。任何事情公事公办,不偏不倚,也绝不姑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恰好表明了他性格比较正直,因此眼里容不进沙子。另外,他素以圣人自居,也同样这般
要求别人。对于有违圣人之道的行为会勃然大怒。
雍正最遭人骂的莫过于他对自己兄弟的迫害。但古往今来,帝王弑父杀兄的故事举不胜举。雍正只是未能例外而已。他算不上一位仁君,因为除了少数的几位兄弟之
外,大多数的都下场悲惨。不过,后人也把很多与他无关的罪强加于他的头上。比如大阿哥和废太子,这些都是康熙皇帝囚禁起来的,与雍正皇帝无关。雍正皇帝真
正迫害的就是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以及他同母兄弟十四阿哥。但奇怪的是,这几位兄弟雍正都没有真正杀掉,只是囚禁起来。从当时的形式来看,这些阿哥不
服他的继位,因此在言语上,行动上只怕对他这位皇帝并不是太尊重。很多事情上都触动了雍正皇帝的威严,因此成了他的心腹之患。作为皇帝,一切威胁到自己统
治的人自然不会容纳。八阿哥在雍正登位后,先是不但保持了亲王的爵位,还交给了他朝政大权。最后再找了一些错,定了几项大罪,把他们囚禁起来。我想,在当
时那个情景下,如果这些兄弟能够安分一些,忠心一些,或许雍正也不会这样对待他们。可惜这几位皇子,各个都自视过高,又有一定的财力和势力,自然没把皇帝
放在眼里,阳奉阴违,背地里又笼络人心,诋毁皇帝。雍正自然不会容得下他们。
然而,雍正皇帝也并非只有严苛的一面。他的另外一面却是风趣、率性,甚至是柔情。他让画师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各种自己休闲玩耍的样子。最不可思议的是,
他喜欢穿汉服,并让画师画下来。而且他还亲自给自己的后妃设计服装。在他写的朱批里,与皇弟、大臣经常会开开玩笑,甚至推心置腹。偶尔也会也会发发牢骚,
诉诉苦。他对人才的破格提拔,也展现了他率性的一面。这点来说,他有点像他的祖父,清世祖顺治皇帝。尤其是喜怒无常,这点都像顺治。说到柔情,雍正皇帝则
表现在对他的弟弟怡亲王允祥的态度上。相比于对其它兄弟的严酷,对待怡亲王允祥则简直是另外一个极端。康熙在世时,怡亲王允祥还只是个贝子,雍正登基后直
接加封为亲王。一个皇帝所有能给的殊荣,雍正几乎都给予了他。他对怡亲王的信任,几乎十年来如一日,从没动摇。怡亲王病重时,他都亲自探望,还赐名贵药
材,寻名医为其医治。甚至在怡亲王去世后三年了,他还写出声泪俱下,情真意切的诗歌和祭文来怀念他。某历史论坛里,有人问雍正最爱的人是谁。我开玩笑说就
是怡亲王,这是兄弟手足之爱,也是患难之情。从雍正皇帝和怡亲王之间奏折里可以看出,他们不但是君臣,也是兄弟、好友、知己。怡亲王的去世,对雍正皇帝是
一个很严重的打击。常言道“兄弟如手足”,但为了某种利益或目的,反目成仇的也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帝王之家,胤禛与胤祥的这一对君臣兄弟的亲密无间可谓是
千百年一遇,其感情的深厚程度也是非常难得。
此外,雍正皇帝的性格里,还有天真的那一面。比如曾静案,曾静所列出的雍正十大罪证,肯定里面很多不是事实。一般的皇帝也就是惩治曾静,彻查案子。可雍正
皇帝倒好,把曾静列给他的十大罪状居然逐个的解释了一番,还印刷成书。交付民间广为阅读。一般的平民本来对这宫廷斗争是不知情的,这下倒好,从雍正的解释
里反倒是一清二楚。而雍正皇帝本身那十大罪状,不但没有解释的过去,反而越描越黑。

(三)雍正之谜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宿命,清朝的皇帝居然大都死因有疑。顺治皇帝是否出家,是否得天花,或者是自杀。康熙皇帝是不是被毒死,到雍正皇帝的暴亡,无不是疑云重重。而且,清朝的疑案又特别多,光一个雍正就占了两条。那就是雍正篡位之谜,和雍正死亡之谜。
首先来说说雍正篡位之谜。在探究这个谜底之前,不妨先揣摩一下康熙皇帝到底想把皇位传给谁。在康熙末年,原本受器重的八阿哥已经彻底失宠。所以真正有可能
继承皇位的只有四阿哥雍亲王,和十四阿哥胤禵。因为遭遇太子的两度废立,康熙皇帝已经心力交瘁。他一直没有再设太子的原因,无非是想避免兄弟相争,对他心
目中真正的继承人也有保护作用。所以在废太子后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康熙皇帝从来没有要把皇位传给哪位皇子的表现。这是他刻意的,让大家猜不到他的心思。
但从种种迹象表示,他本意就是传给雍正的可能性非常之大。首先雍正是他亲自抚养的,除了废太子外,较其他皇子深厚。其次,康熙晚年雍正的表现较为令他满
意,即没加入党羽之争,也貌似不乐于皇位。而且前后两三次让他代替自己祭祀。在康熙病危前几天,也曾三次召他到畅春园。另外,有说法是康熙因为喜欢雍正的
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所以把皇位传给雍正。我觉得康熙这样的英明之人不会冒这么大的险,但他对弘历的喜欢倒是真的。这却也正好可以增加雍正继位的
筹码。而最重要的是,康熙在年老多病的时候,却把十四阿哥派到西北,若说真要传位给他,更加立不住脚。而且十四阿哥之前也是属于八爷党的,这点康熙很清
楚。而康熙对朋党可以说是深恶痛绝的,如果真的要传位十四阿哥,那不就等于认同了当年的八爷党了吗?他封了十四阿哥
“大将军王”,临行前举行的仪式规格也相当高。这让很多人都认定,康熙是要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可仔细想想,康熙多年来刻意的从不表示要把皇位要传给谁,
如今却这般明显的表现器重十四阿哥,这不是等于告诉别人皇位的继承人是谁了吗?所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转移视线。康熙皇帝真正要传位的人,绝对不会是十
四阿哥,而是雍亲王。且不论这儿“大将军王”只是个虚名,十四阿哥当时还只是个贝子,没有正式郡王或者亲王的封号。封了这么一个“大将军王”其实也是对不
把皇位给他的一种补偿。
所以,我觉得雍正是合法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很大。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无诏继位。也就是康熙一直没有明确的说要把皇位给谁,然后雍正通过一些手
段,把皇位据为己有。这个可能性也很大。因为康熙病危后,忽然又短暂的好了起来。可能康熙认为还不到说继承人的时候,故一直没有明确的遗诏。两百多年下
来,大家之所以质疑雍正继位的合法性,无法是雍正继位后的种种表现来猜测的。比如前面说的,迫害对他皇位有威胁的兄弟。以及对当时的几个见证人的处罚,北
京城的戒严,雍正死后不与父亲康熙葬在一起等等,都被认为是他篡位的证据。但我觉得,这些固然是些可疑,但都还是可以解释的过去。凭此就断定是篡位,只怕
证据远远不足。比如说隆科多,按说此人是最知道真相的。但雍正没有杀他,只是把他囚禁起来。如果隆科多真的知道雍正篡位的天大的秘密,囚禁起来毕竟还是冒
风险的,不如直接杀了好。至于民间说的改遗诏,毒死康熙等,都已经经过历史界的证明,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再说说就是雍正的死亡之谜。最流行的是野史上说是被刺杀而死的。这其实不太可能。雍正晚年由于过于操劳,体弱多病。所以痴迷于炼丹药,历史界普遍认为,他是服药过度,中毒而死。因为他当时死的突然,据说还是七窍流血,因此中毒的可能性极大。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评价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是一个好皇帝。但后事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很多时候贬大于褒。贬其者称其酷政暴政。做事激进,手段很毒,逼得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敢言者身陨。野史里称雍正为篡位,篡改传位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针对雍正的执政手法,确实显得激进,显得冷酷,但有一点必须要澄清,那就是。雍正皇帝所作所为,均系江山社稷,为民谋福之所为。他的严酷,他的激进,他的愤怒,更多的是针对于尸位素餐,只为自己谋求利益的庸官昏官贪官们。也因此很多官员都会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甚至拿出圣贤孔孟之道,诋毁雍正皇帝的种种做法。后世对于雍正的不好的印象,更多的是来自于这些利益受损者的谣传,是有意而为之。

雍正在位13年,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他为百姓减轻了税负,让更多的地主阶级承担起税负的重担,虽不可说他任人唯贤,但可说他任命的人都是干实事儿的,无论是田文静、李卫都是实实在在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的人,虽然说他们的缺点也非常的突出,但毕竟人无完人,他们确实是为百姓作出了贡献。

如果说哪位皇帝励精图治是工作狂,那么不得不提的一定是雍正,雍正身边没有太多可用之人,很多事情需要他亲力亲为,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工作量,经常是通宵工作,再加上他所做的是他推行的新政,大多是要破除既得利益者的根本利益,所以说它的难度非常之大,心力消耗之巨,加速了其身体陨落。

对于圣明君主的定义,可能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讲到勤勤恳恳为江山设计为民谋福祉,为国谋复兴的皇帝,雍正肯定是一位,纵观中国历史,很少有人能像雍正这样拼命工作的,在这一点上来看,他是一个好皇帝。

世人常说康乾盛世,更主要的是因为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各自在位超过一个甲子。在后世的著书之中,更多的都是提起康熙和乾隆各朝的政绩,而会忽略雍正皇帝的一些作为。可事实却是,如果没有雍正皇帝承上启下,解决了很多弊病和难题,乾隆不可能有如此顺利的执政生涯。在励精图治方面说雍正要高于乾隆,也是一个比较公允的说法。

不过说起精明才干,雍正确实不是超世之才,他有天赋却非天赋过人,在治国方略、精明智慧上他不及康熙皇帝。在现在看来,雍正皇帝更像是一个勤勤恳恳做事,在处事圆滑上稍有欠缺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不会得到太多很高的评价,因为他不能让所有人心里都舒服,尤其是让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人舒服。回到雍正时代,如果雍正做的事让既得利益集团心里舒服的事,那样吏治就不会得到有效的整顿,国库也不会因此充盈起来,乾隆皇帝也不可能顺利的开启一段盛世。

因此可以评判雍正皇帝是一个好的皇帝,他好在为民谋福祉,为国谋复兴,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强大,他不惜做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人无完人,虽然说他的缺点也很突出,但从他的作为来看,他无疑是一个好皇帝。
本文标题: 雍正皇帝读后感500(雍正皇帝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20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上班迟到的读后感(当你上班迟到了一分钟读后感)李白生平读后感500字(李白读后感5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