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德育读本读后感(读《德育》有感)

发布时间: 2023-08-10 05:55: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3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200字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之后,深感这些动画不仅是当代教育孩子最好的资料,也是我们青年、中年乃至老年人都应该学习的。而且看其完...

汉字的德育读本读后感(读《德育》有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200字

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之后,深感这些动画不仅是当代教育孩子最好的资料,也是我们青年、中年乃至老年人都应该学习的。而且看其完美以及珍贵程度,更可作为传家之宝!
我们让孩子观看《中华德育故事》,有人说太枯燥了,一言一行都是很说教的,都是大道理,离我们生活太远了。200年传统文化的断代让我们失去了是非判断,100年西方教育的借鉴带给我们的是叛逆、青春期、崇拜自由新潮的短暂愉悦。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四处借鉴,别人说好,我们就应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效果怎么样?大家都在实验,当小白鼠步入社会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失败了。可是人的一生是多么的短暂和宝贵,人生不能重新来过,我们的孩子耽误不起。现在无论是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还是政治家都在探讨一个问题--思想的作用力。人家都在给植物和动物听古典音乐了,我们的孩子在听什么?对一杯水说美妙的话和粗鲁的话结晶都不一样,我们在对孩子说什么?所有的幼儿教育家都在呼吁家长要读一点心理学和国学,我们还在看什么?
小孔融四岁知让梨,引导无数人称赞。但是他的宽容大度以德化怨都是在父亲严格的教导下感化出来的。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幼小的苗木,只有通过不断修整才能成为有用的木材,年幼的孩子只有通过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才能成为受人尊重的人,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大文豪欧阳修幼年丧父,家里贫寒,母亲却用炉灰荻草教其写字,欧母以朴素和淡薄教育孩子廉洁,欧阳修官至宰相却仍旧恪守节俭。孩子从小受着这样的熏陶长大势必会审查克己。2021年,我爸是李刚;2021年,我爸是李双江成为社会焦点,一时间让人恍然明白为孩子创造过于舒适安逸的环境成为养育低能、弱智、危害社会人的温床。拼爹不如拼孩子,一个孩子教育的成功是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一个孩子教育失败了那就是百分百的失败。所以家庭教育关系孩子一生的前途命运,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警觉。给孩子传递正确的思想,大多数的时候大道理才是真道理。
家庭是孩子教育启蒙的第一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堂课。细细想一下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往往都是传承父母的,而且根深蒂固。科学研究0-12岁的孩子是塑造好品行和好习惯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一阶段的教育,孩子的一生都会受到影响。在众多的早教、家教资料中我们该如何选择和甄别,这里有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养树重在养根,育人重在育心。”“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如果我们只是心里一味的想着想要一个听话懂事知礼的孩子,却不用正确的人生道理去引导,就像我们天天幻想有好的工作却不去努力一样。童蒙养正保持孩子的清明天性,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是否善恶道德观已刻不容缓。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再加上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对孩子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洗衣做饭亲力亲为,家里活更是全部包揽,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了或者耽误学习了,以至于孩子自理能力差、自私自利、缺乏抗挫折能力,所以有的孩子都上高中了连衣服都不会洗,有的孩子在家里像大爷一样,烛台倒了不再扶的,父母让拿个筷子碗都不愿意,有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行窃、抢劫、卖器官,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作奸犯科的更是屡见不鲜。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也必然是个无德无行的人。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必定是一个心怀感恩的人,这样的人才会体谅帮助别人。德育故事里面很多孝顺父母的故事,孩子在这样的故事中成长学到的也都是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同学,从而扎下德行的根基。

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并不能弥补精神上的缺失,花花世界灯红酒绿的环境让我们迷失了自己。生活、工作、学习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烦恼。
我们整天在思考:孩子早恋了怎么办?打架斗殴怎么办?学习成绩差怎么办?领导总是找各种理由扣我们的工资怎么办?工作很忙很累却得不到认可怎么办?除了工资不涨啥都涨的社会还让不让人活?原来初中的内容现在都放到小学的课中学了,内容越来越难、科目越来越多,学习怎么这么难?公交车上没人给老人让座,被让座的老人攻击让座的好心人,小孩被车撞了司机和过路的无人理睬,明明是绿灯往前行时还是会发生交通事故,人民公仆中也会有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现象,讨饭的乞丐、化缘的和尚真假难辨,这样的现实让我们情何以堪,又该何去何从呢?德育故事给我们找到了答案,学习古代圣贤为人处事,从我心做起。
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成立了孔子学院,弘扬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德育故事更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提倡中华德育故事的最终目标是让家庭、学校、社会,孩子、大人、老人,家长、教师、医生等都来学习德育故事,从我心做起,带动社会良善风气,真正使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让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孝顺父母、兄弟和睦、讲信用、讲道义、坚持本心、勤俭节约、谏言、忠于上级、廉洁奉公、
勤学好问、乐于助人。
愿德育故事的美德种子,洒遍人们的心田,结出人间美善和谐的硕果!

《德育学堂》观后感

        本期的《德育学堂》,我们学习的是如何做一名负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

          首先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责任 ?据我所了解,责任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是他人给予的希望 ,是社会托付的使命 。责任是孟子的 “以天下为已任”,是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责任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的传统核心 。本期的学习还告诉我们责任大到国家,小至家庭和个人 ,要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

          本期的主题动画还告诉我们了责任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怎样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责任心是为班级争得荣誉的那一刻 ,是与他人遵守约定的那一刻 。还告诉我们,没有责任心会因为失责受到惩罚 。

        本期的《德育学堂》让我知道了做人要有责任心,如果你答应了别人就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答应别人 ,要做诚实守信的新时代好少年 。还要多为别人考虑 ,做个有眼色,有出息的新时代好少年 。

《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求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明白政治方向,明白做人道理。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根本任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以下教育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政治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的人,常常只能受自己本能所驱使,他的人生发展就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人或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或是唯利是图、狭隘自私,最终只能是精神空虚、人格低下,为社会所不齿。我们国家是用共同理想来凝聚人心的。如果全社会没有一个共同理想,就会像一盘散沙。全球化条件下,我们面对激烈的政治竞争,就是看谁的制度更有生命力,谁的政权更加巩固,哪个主义更受人民拥护,哪个政党更有凝聚力。面对激烈的文化竞争,就是看谁的思想文化更有吸引力,谁的价值观念更能广泛传播,哪种生活方式更符合时代潮流。长期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图谋,长期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强调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做人修养教育
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是工具性的,而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是根本性的。如果重智轻德,学生就会片面发展。按照片面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有一种概括,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目标没有信仰,最终是有青春没有热血,这将是十分危险的。一个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就是“危险品”。一个人成小事靠业务本领,成大事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一切成功,做人成功;一切失败,做人失败。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道德人格、思想品质比谋生手段训练、专业知识学习、竞争能力培养更重要。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以做好任何一件事,一个工具化的人,只能机械完成一件事。今天危害人类持续生存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工具理性不发达造成的,根源都是价值理性问题,价值理性已经影响到人类整体生存。人品第一,学问第二;文品第一,文章第二。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品德教育,对优秀人才的评价看以下指标:品行、动机、潜能、理解力、知识、经验。这些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把品行置于首位。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用五句话简要概括:没有品行光有动机很危险,没有动机光有潜能是无能,没有潜能光有理解力是有限的,没有理解力光有知识毫无意义,没有知识光有经验变得非常盲目。
民族精神教育
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大学生既要有世界眼光、国际知识,又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既懂得保持民族价值规范体系,又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潮流,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有根的世界公民是以血缘性、本土性、全球性为基础的。从血缘角度看,更爱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懂得感恩。从本土性角度看,要热爱自己的乡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本民族优秀文化。从全球性角度看,有根的世界公民不仅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更是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欣赏者、沟通者。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根系,是我们民族的“大树”,任何时代精神、外来精神都要嫁接在这棵“大树”上才能成活。加强民族精神教育,需要强化国家意识,加强国家观念、国家安全、国家自强教育;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加强民族历史革命传统、人文传统教育;加强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等教育。
社会责任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主体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方式。简单讲,责任是主体自我的一般规定,职业角色的基本表征,社会认同的主要依据,价值实现的集中体现。责任出智慧、出勇气、出力量。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是对责任的全面深刻认识和理解,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是否优秀、能否成功的标志。责任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强调的都是同一个词——责任。面对国家,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尽忠之心;面对长辈,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孝顺之心;面对自己,没有责任感,就没有进取之心。作为大学生,必须懂得什么是责任,什么叫负责任。有责任感才会有远大理想抱负。人的每一项潜能都因为有了责任感的驱动,才变得强大。当代大学生应当担当社会责任,要做到平凡之中有伟大的追求,平静之中有强烈的责任感。
现代公民教育
教育的首要责任不是培养科学家、学者,而是培养现代公民。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在受教育者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包括对世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以使受教育者成长为现代合格公民。现代公民要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团队合作价值观念、诚信受益价值观念;现代公民素质包括:对社会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国家具有责任感,对他人富有爱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准则。因此,德育工作要强调抓好基本的公民道德修养,使每位公民学会承担责任,讲诚实信用,懂感恩报恩,善于团结合作。要成为好的接班人,首先要成为好的建设者,要成为好的建设者,首先要成为好的公民。

读《德育》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读《德育》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德育》有感1

  有效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我,读了以后很有启发: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理念是灵魂。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纠正误区,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读《德育》有感2

  不再是谈论自己心中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年龄,如今老熟人们碰在一起的热门话题,已换成了自己的孩子们。谈得最多的不是某某家的孩子多么厉害,就是感叹孩子如何的脾气大,难以对付!这群父母们脸上显出来的多是疲惫和焦虑。

  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的,可是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它的教育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怎么样的“爱”才是孩子需要的、怎样的“爱”才是社会需要的、怎样的“爱”才能——爱得其所?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后,对此更是颇有感触。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家长的教育意识大大增强了,可是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在观念上大多守旧偏激、目标上重智轻德、过度保护轻忽自立、重物质轻精神、低龄学高龄内容,而这些偏差的教育行为足以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的家长过于溺爱。爱的方式方法却极度不对,正所谓“要什么给什么,顶在头上怕摔了、捧在手上怕冻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多数更是“421”家庭,家长把孩子放在翅膀底下,陪读、陪送、陪练的现象普遍存在,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崇尚拜金、享乐主义,缺乏精神鼓励。导致孩子们缺少自立自强、耐受挫折、艰苦奋斗的精神。可是等到孩子这些问题明显的显现出来时,不良的性格特征已经成形。此时家长们才来指责却没有了作用,有时反而更加恶化了与子女的关系!对此不少家长很是困惑。

  伟大的思想家培根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标题已记不清了,可其中的几句话却让我震惊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最累的父母是哪个国家的?回答是——中国!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投入最多,可恰恰相反的是他们取得的成效和尊重却不与投入成正比。

  曾几何时,我们为人父母后,生活的全部中心就是孩子了。为了他们我们可以牺牲很多很多,对他们更是百依百顺,着重于孩子智力培养和身体健康,却轻忽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大都希望孩子成为什么‘家’,而轻视工人、农民等职业。并且,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过于偏激,对于孩子的问题以及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往往是和同事、亲朋好友念叨,而不主动自查不主动与孩子交流,不关心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却只是注重配合学校抓孩子的作业和学习成绩。当孩子忽然发现父母更热爱考试分数,而不是自己时也越来越没有礼貌,于是顶嘴、软磨硬泡、阳奉阴违、撒娇耍赖。家长也开始发现孩子的不满意,这样就开始了运用家长武器,唠叨、训斥、打骂、惩罚等。于是监视与反监视、限制与反限制的“亲子之战”开始了,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斗”。其结果是家长叹气身心疲惫,孩子内心痛苦却又不理解——

  家长们首先要端正思想,爱子女就要先教他做人、再教独立生存的诸多能力,不要让他在父母这把大伞下长成温室的花朵后再把他们推出风雨交加的竞争社会中,这是非常残酷的,这时你已无能为力,孩子却更加迷惘不能适应。

  父母应懂得对子女要——爱得其所,不仅要给鱼吃,更重要的是教给钓鱼的方法!该热情澎湃时就热情澎湃,不该时就把爱深深地藏在心中,注意防止溺爱和滥爱。如果爱得不当,反而害了自己的子女。这类例子在现实中我们见的还少吗?有人担心爱得其所会引起子女误解。其实,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十分敏感的一代人,他们比谁都分得清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深浅、多寡和对错。即便一时理解不了,有朝一日认识到了父母这片良苦用心,就会加倍地爱你们。否则的话,倒有可能落个埋怨。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伟人的后面必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这明显的强调了一个事实,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成功,能否出人头地,成为非凡的人物,其最主要的关键还在于父母如何加以教养和培育,那么王老师这本《家庭德育实用读本》就不可不读了,他结合了当前我国儿童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不但指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而且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给家长教育子女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因此为了自己下一代的前途,并为社会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希望天下每一位父母都能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孩子的德育教育!

  为了孩子、为了自己、为了社会。

  “爱”就要爱得其所!

读《德育》有感3

  自从当了班主任,我的工作就变得繁忙和琐碎起,再加上这个学期还接了学校艺术节排练的任务,我几乎很少有时间能够坐下静静地看看书。就这样,"没有时间读书"一直成为自己懒于读书的一个借口。上周参加了傅娟工作室的学习交流会之后,我感觉到非常惭愧,发现身边的年轻人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而我一直在给自己找借口,停滞不前。于是,我拿起了这本《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认真地阅读起,希望能够学习这些优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从他们的事迹中受到启发。

  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倡导"灵魂在场"班主任教育的的陈晓华老师、"让班级活动成为闪光的珍珠链"的丁如许老师,善于倾听的李迪老师,以及曾经为叛逆少年写下1万字教育随笔的吴樱花老师,还有我们已经熟知的魏书生老师等等。各位班主任的方法也许都不相同,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那就是:爱心、责任和智慧。

  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吴樱花老师。吴樱花老师是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的语高级教师,苏州市德育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组建了民间教师发展团队---青园葵,还出版了自己的教育专著《孩子,我看着你长大》等等。吴老师拥有很多的荣誉,但是我认为从她身上最难能可贵的还是她对学生的那种爱和坚持,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吴老师坚持每天为学生写1000字的教育随笔,坚持了整整十年。她曾经用了三年的时间为一名学生写了1万字的成长日记。而这个成长日记中的男主角就是吴老师的学生宋小迪。这个被同学称为"天地间第一恶人"男生,为了惩罚隔壁班的同学,能把牙刷粘上粪便然后洗干净让人家刷牙,能把自己喜欢的女生的名字用刀片刻在自己的胳膊上,为了打篮球强烈要求退学。三年的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给吴老师制造各种麻烦。很多老师都劝她:这个学生简直就是害群之马,根本不值得老师这样为他付出,应该想办法把他弄走。可是吴老师还是凭着自己对教育的执着和爱心坚持为他不断地努力着、付出着,坚决不放弃这个孩子。她认为每一个孩子一定都有他身上的闪光点,于是吴老师细心地去观察和发现他身上的优点,用她的爱无条的接纳和帮助他,一次一次地找他谈话沟通,耐心的疏导他,在他的日记评语里不断地鼓励他。

  为了帮助宋小迪,吴老师遇到了自各方面的种种压力。宋小迪的表现让她所带的班常规积分总是倒数,还差点被教导主任把班主任的职务给换了。宋小迪与其他老师起冲突后,总是要吴老师去收场。因为吴老师没有能够按照常人所期望的那样打压住他,还让其他老师误会吴老师包庇纵容学生,学校里流传的`流言蜚语也让吴老师感觉到自己难以呼吸。在这样的情况下,吴老师从没有想过要放弃吴小迪。吴老师不断地鼓励自己: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即使我不能使他更好,但至少我不能让他向更坏的方向发展。三年时间,吴老师为他写了1万字的成长日记,每年一本装订成册送给他。中考结束后,宋小迪主动要求留在教室,一个人默默地把教室打扫地干干净净,桌凳摆放地整整齐齐,还把卖废纸的钱压在吴老师办公桌上,留言要捐给困难的同学。中考成绩揭晓了,宋小迪竟然奇迹般的以660的分数名列昆市第一名。发成绩单的那天,在全班同学面前,宋小迪双手接过成绩单,恭恭敬敬地给吴老师鞠了一躬,久久不愿起身。我想,吴老师为他所做的一切,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他,也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他的命运。而这一刻,吴老师也一定特别的幸福。

  看到吴老师的故事,我想到了我们班上的一个男孩----小凯。他也是一个让我头疼不已的孩子。从我接手这个班开始,他曾经因为上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跑过五次,而且不做任何解释,拼命地跑出教室,然后找个地方躲起。每次事后我想要好好安抚他,找他谈心时他都不愿意和我交流,选择一声不吭。有一次,我跑去追他,他竟然把我一推,然后说我再追他就从楼上跳下去。我只能悄悄地跟着他,生怕他出什么事。后,通过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孩子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从她两岁开始就在外地打工,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不仅要照顾她,还要照顾他的哥哥和叔叔的两个孩子,难免精力有限,无暇关心他的感受。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产生了很强的自卑心理,不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更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遇每当到事情总是选择逃避,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就在上个月,他又因为在堂上看外书被老师批评,小小个子的他竟然用书本殴打老师。而且这一次他又从教室跑了出去。这一次,我强烈要求跟他的父母谈谈。而他的父亲,在接到我的电话后竟然对我出言不逊,指责老师批评了他的孩子。这让我气愤不已,回想自己为这孩子所做的一切,感觉非常的委屈,一度想要放弃他。,

  看到吴老师的故事,我才知道自己做的有多么的不够。这孩子的家长确实让人很气愤,可是他正是因为父母爱的缺失,缺乏安全感,形成现在习惯。我怎么能够因为这个理由而放弃他呢?我不仅为自己的想法而感到羞愧。我想:只要我真心实意地用爱去开导他,鼓励他、感染他,我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被打动的。

  其实,每一个优秀班主任的故事都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学会了包容与忍耐,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学会静下心想要慢慢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每当我读完一个优秀班主任的故事都会引发我小小的反思,我会想起自己和孩子们的每一个小故事,自己这样解决到底对不对?这样解决会不会给他们的成长带伤害?应该怎样去弥补?这本书,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非常真诚地向我们介绍了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会遇到的种种难题,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向前走。

读《德育》有感4

  每当我打开一本新书,阅读一篇好文章,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德育》里的“王羲之练字”就是这样,它给我启迪,给我力量,催我奋发上进。

  古时候,有个大书法家,叫王羲之,他成为书法家可不简单哩,他呀,七岁就开始练字啦!他十二岁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爸爸的枕头,感觉里面好像有个方方的东西,他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把那个方方的东西从那个枕头里掏了出来,却掏出了一本书,是讲古代练字的,于是他叫爸爸教他练字,爸爸说长大了再教,他说再不学就晚了,爸爸被他这句话感动了,就开始教他练字,他的字就一天比一天写得好。他有个书法老师卫夫人,卫夫人叫他把这几天练的字交给她看,卫夫人一看,大吃一惊说:“字写得太棒了。”于是就拿给大官王策,告诉他王羲之的字要超过她了,将来名声肯定比她高。后来,王羲之到处游历名山,看到了古代大书法家刻在碑上的字,他就用手在衣服上模仿着写,衣服都被他写得破烂不堪,手也被磨得出血。经过长期的苦练,王羲之终于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大书法家。

  练字是一件小事,但是不刻苦的话,永远练不好。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总是不专心做事,叫学什么都不想学。读完“王羲之练字”这篇文章以后,让我知道了一句话:学知识,早学比晚学好;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我要学习王羲之刻苦练字的精神,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也相信一定能够成功!

读《德育》有感5

  班主任的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项重要而光荣的工作,又是一项艰难而繁重的工作。班主任的作用除了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人们常把教师称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因此,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德育。

  改变德育的传统观念已经迫在眉睫。那么什么样的德育才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德育呢?最近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谭传宝主编的《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一书。读完这本书,使我眼前一亮。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示。让一度迷茫的心灵透入了一道耀眼的光线。本书提倡了一种既要避免强制灌输,又要坚持正面价值教育的可操作的德育方案。书中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给学生“自由”的德育(反对强制),给学生自由的“德育”(反对放任)。这个过程其实是对学习主体道德自主建构的帮助过程。是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化过程。形成一个“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非常实用于现代教育事业,尤其是职业教育。

  本书提倡在学校的一切德育活动中,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经过审美形式展现,使学生在美的活动中认识德美,感悟德美,追求德美,创立德美的一种实践模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读了这本书,不禁让我想起在上海的学习中,刘鸿雁老师的美学教育。她提倡以理育人,塑造学生美的形象。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美德,懂礼、习礼、守礼、行礼传播礼仪规范。通过礼仪教育塑造学生美的形象;在多元化的课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美、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践行美。其用心源自于不论是多么优秀的人心里都是渴望得到爱的。学生们也需要肯定,需要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她们心中有美方知有爱,有爱方知如何爱人;集合不同元素的美育类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学习,彼此鼓励中共同接受美的熏陶,享受美的教育,提升学生美的感悟。

  总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通过欣赏来完成心灵的改造和升华,那将是一种美丽的风景!

读《德育》有感6

  侯怀银老师所著的《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一书,文笔流畅、说理清晰透彻,让人有一种不忍释卷的感觉。

  目前,有关中国教育传统的研究层出不穷,许多教育工作者以及对教育感兴趣的人纷纷从不同的角度,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对中国教育传统的宝库进行挖掘和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在“德育”的领地上,学者们也孜孜不倦地搜寻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瑰宝,力图把它们运用到现实中来,使其在当今的德育领域中重放异彩。侯怀银老师的著作正体现了这一思想倾向。他不仅在书中对中国的传统德育进行了分析研究,而且竭力向读者传授这样一种理念――我们应对传统德育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扬弃,把握其精髓,挖掘其现实价值,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德育传统适合当今时代的步伐和节奏,重新焕发出他的生机和活力。

  在该书中,作者将全书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中作者首先从“传统”一词起笔,采用概念分析的方法,梳理了“传统”、“德育传统”、 “传统德育”等几个关键性的概念,澄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使读者从时间、空间、内涵等几个角度去充分体悟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很具分析哲学派的韵味;在第二章中,作者沿着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引领读者去了解中国 德育传统的“孕育”、“形成” 、“发展”、“衰微”、“变革”的生命历程,倾力拨开历史演变的迷雾,呈现出德育传统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使其为当今德育传统的发扬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三章中作者又将中国德育传统的基本结构展示在读者面前。他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外科医生,运用精湛的解剖术从“横向”上为读者分析了德育传统的地位、作用,以及它的目的、模式、内容和过程,还涉及了它的原则和方法,使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充分地了解它;最后作者总结了中国德育传统的历史功能,指出它具有“规范功能”、“稳定和发展功能”、“延续功能”、 “培养功能”和“塑造功能”,揭示出德育传统的强大作用;在此基础之上,侯老师还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并指出人们应该全面审视和揭示中国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的前提,对其价值进行现实的挖掘,从而实现它的创造性转变。

  从本书的谋篇布局来看,作者的安排是非常简洁明了、紧凑得当的,既环环相扣又层层深入;既纵向剖析又横行铺排,使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中国德育传统”形象栩栩如生地矗立在读者面前。从该书丰富的内容来看,作者具有深厚的理论工夫,特别是在中国教育史方面侯老师的学识功底更是让人佩服。此外,在该书的视角采用上,侯怀银老师独具慧眼,他运用新颖的视角动态地、多层面、多角度地看待和分析德育传统,而不是静止地、片面地、管中窥豹般地去看待它。他既没有将德育传统一棍子打死彻底否定,也没有极尽溢美之词将其吹得天花乱坠,而是采用一种辨证地、客观地态度来分析德育传统。所以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极具理论价值,值得一读的好书,它对于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中国的德育传统是非常有益的。

中华德育故事舜第一部观后感怎么写?

中华德育故事——大舜1-12集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舜家境贫寒,幼年母亲去世,后遭继母虐待迫害,舜却始终坚守孝道。尧帝闻后,将二女嫁与舜,考察其能力。舜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后尧帝禅让,舜称帝于天下。
观看后感:
每个人的童年对以后的人生影响是很深远的,不论童年经历了什么,舜的童年经受继母的虐待,但是小小的舜却像个“小大人”一样,每天砍柴、做饭、照顾父亲。对继母的虐待不记恨,不埋怨,而是时刻的反省自己的过失!即便最后被继母赶出家门!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赶出家门以后舜开始自立根生,凭借自己勤劳和美好的德行,博得周边百姓的爱戴,纷纷背着行李从四面八方赶来!各种动物也都来帮助他!
——(一个人有了好的德行万物都会感之!)

舜成家以后继续孝顺父母,继母与弟弟几次三番的想要除掉舜,舜都没有怀恨在心!而是与自己的妻子—娥皇一起孝顺父母,娥媓微笑着:“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苦。房子咱们可以盖,但父母只有一个。” 舜说:“千错万错都只有子女的错,没有父母的错!”
——(父母有错作为子女要善加劝解,有一天父母会明白!父母只有一个!)

最后父母得重病,弟弟象怕被传染,不进屋!舜决定去天涯海角寻找灵芝为父母治病,神鸟出现说需要用亲生儿子的心做药引,弟弟说他的心不能用,舜却说: “可以用我的心,我从小就是壬女一手养大的,生育之恩和养育之恩是一样的,我愿意用我的心做药引。"看到这里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是不是很感动呢?
——(舜帝的孝心孝行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后人尊称舜为‘孝之始祖’!” )
本文标题: 汉字的德育读本读后感(读《德育》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519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后感七年级怎么写(读后感怎么写 初一)长不大的小牧羊人读后感299字(长不大的小牧羊人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