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精神殖民读后感(对精神殖民危害的认识)

发布时间: 2023-06-22 05:55: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6

对精神殖民危害的认识对精神殖民危害的认识从西方入侵东方开始,西方的殖民就进入中国。第一次是一手火枪、一手圣经进入了人的世界。第二次是一手自由、一...

反精神殖民读后感(对精神殖民危害的认识)

对精神殖民危害的认识

对精神殖民危害的认识
从西方入侵东方开始,西方的殖民就进入中国。第一次是一手火枪、一手圣经进入了人的世界。第二次是一手自由、一手革命进入中国。第三次是一手民族、一手民主进入中国。第四次是一手经济、一手文化进入中国。
精神被“殖民”有三个特征
精神被“殖民”有三个特征。第一是自认征服者为我们的精神主人;第二是自觉接受征服者对我们的权力;第三是根据征服者的意愿改变自己的一切。
自认征服者为精神主人,相对而言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不知从何时起,评价我们电影水平的,不再是我们的票房,不再是我们的金鸡奖、百花奖,而是奥斯卡奖,是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一部票房成功的中国电影,要是没有获得奥斯卡提名,在我们一些影评人口中,便是“进不了奥斯卡殿堂的低劣之作”;而当一部戛纳电影节获奖的作品在中国票房惨淡的时候,一些影评人又认为,“中国人的素质怎么这么差,竟不懂欣赏高水平的文艺片?”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在一次谈到普利策奖时,有听众不知,便问是什么奖;我的一位中国同行居然这样回答:普利策是咱们新闻界的最高奖!“咱们新闻界”?还是“最高奖”?如果这不是在精神上被“殖民”的话,那我真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形容了。
精神被“殖民”的第二个特征是:自觉接受征服者对自己的权力。我在法国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我也参观、访问过很多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我去过的国家,几乎没有例外地都是其国民在任何领域都拥有优先权。大概只有在中国,“外宾”才享有不少优先于中国国民的权利。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我因为在法国直接用法语撰写、出版了一本书:les chinois sont des hommes comme les autres。法国媒体还做了报道。于是国内有一家涉外出版社就找到我,与我商谈,邀请我做他们的签约作者。条件非常优厚:我继续我的外语写作,出版社给予我一定的津贴,等我的书在国外出版后再购买我的版权在中国出版。一切谈得非常好。等到要签约时,对方突然问我,郑若麟先生您是什么国籍? 我说,当然是中国国籍。对方立即回答:啊呀对不起,我们这个合同只对外籍人士有效。你是中国国籍,对不起,我们不能签这个约。这样的事我还多次遇到。
精神被“殖民”的第三个特征是:根据征服者的意愿改变自己的一切。本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或者“师夷长技以自强”,都是为了学习世界先进文明之长处,来保证我们能够与时俱进。然而,从“师夷长技”到“崇洋媚外”有时仅仅一步之遥而已。今天有些人几乎竭尽全力地要根据征服者的意愿来改变我们自己的一切。这就成了典型的崇洋媚外而不再是师夷长技了。
我们近年来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与国际接轨”。改变我们的制度以向“国际标准”、“国际惯例”靠拢,也是“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的典型例子。一旦越界,我们就踏上了被精神“殖民”的不归之路。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介绍法国国民议会是如何在1973年1月3日、在“与国际接轨”的精神指导下,通过了一个《银行法》,从而走向今天深陷公共债务经济的深渊的。与国际接轨,要看接的是什么样的轨。而事实上错误的轨道太多了,其中有很多甚至是西方故意给我们预设的。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精神“殖民”。
用新闻报道来“解释”你的现实
最极端的例子当然就是:全盘西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中国,这种自觉地接受外来精神“殖民”的人民,似乎并不少……
因此,下面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落到这一步?
我们知道,西方文明以一神教为基础。大凡一神教文明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将世人分为两类:信教的上帝的子民,和不信教的异教徒。上帝的子民先天就有一个任务,就是将“迷途的羔羊”带回上帝的怀抱。也就是说,一神教文明的特质,是一种征服文明。
欧洲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之后,一旦条件成熟,便开始向海外殖民。派出的第一批先驱,正是有着传教任务的传教士。很快,随着大英帝国率先完成工业化革命后,在军事技术上白种人突然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压倒世界上所有其他民族,殖民征服便大规模地拉开了帷幕。大英帝国征服美洲,进军印度,蚕食非洲,最后来到东方古国中国,开始了征服中国的漫长且充满了火与血的历程。然而,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使中国避免了印度那样全面沦为殖民地的命运。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于外国殖民主义者的伟大国家。
但是征服文明是不会放弃其征服使命的。就像一头肉食动物永远是要猎取其他动物一样,我们无法改变征服文明的本性。当然,我要请大家注意的是,说老虎是一种肉食动物,并不是说我们就无法与老虎和平相处。只是我们作为一种从来没有扩张野心的草食动物 (用大熊猫来形象是再贴切不过了),我们必须警惕和防止被老虎吃掉。今天,西方在军事上打败中国、在政治上驯服中国、在经贸上操纵中国、在金融上控制中国……都已不再可能的时候,还有最后一个领域并没有放弃,那就是在精神上“殖民”中国。
要在精神上“殖民”一个国家,有三大重要的法宝:用新闻报道来解释 (或更确切地说是虚构)你的现实,用广告来构筑你的理想 (或更确切地说是构筑你的幻想),用电影来定位(或更确切地说是重新定位)你的历史。
大家不知道是否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不再是通过我们自身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和感触,而是主要通过媒体上的新闻。新闻告诉我们一个我们所不了解的世界。新闻是向世人解释(甚至虚构)现实的一个有效工具。可以说,我们每天对世界现实的认识,大致就是大众传媒告诉我们的“电视世界”、“互联网世界”或“纸媒世界”;媒体告诉我们的这个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虚拟的世界”,对我们的影响早已超
过我们自己切身体验的真实世界。
本来,我们中国人生活是否幸福,应该是我们才最有发言权。但现在已经不是了。西方媒体在谈及中国时,90%以上都是负面的。久而久之,中国的负面新闻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中国现实”。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西方的媒体都是以批评为主的。所以西方负面报道中国也是“正常的”。我每次听到这种说法我都会反问:你做过调查吗? 事实上我做过多次统计。法国媒体在报道其本国新闻时,绝对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比例大约是70%左右。但问题是,法国媒体在涉及中国的报道时,几乎90%以上是负面的。一正一负,其洗脑“效益”是非常高的。
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我想加一句:“谁控制了媒体,谁就控制了你的思想!”为什么在西方只强调新闻自由,而从来不提民众的“知情权”?因为绝对的新闻自由就意味着不需要对事实负责。如果没有事实来制约新闻,如果不是绝对严格地对事实进行实事求是地报道的话,那么造谣也将是自由的。因此绝对的新闻自由就使大众传媒成为一种洗脑的工具。所以,请大家谨记:只有自然发生的事件,没有自然形成的新闻,对某一事件“是否报道”、“如何报道”以及“如何评论”本身就是一种选择方式。之所以西方只对发生在中国的负面事件进行报道,就是为了在世人面前将中国描述成一个负面的国家。这是对中国进行精神“殖民”的第一步:摧毁中国民众的自信心。
当今世界的国际新闻现存“秩序”是:从美国(西方)而来、朝美国(西方)而去。
发生在美国(西方)的一切都是新闻,而发生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新闻,则只有当美国(西方)关注的时候,才会成为新闻。正因为这一新闻秩序,使得美国(西方)主导着全球的新闻报道,使得美国(西方)对世界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当这一认知成为现实时,我们就大致可以判断,我们在精神上正处于被“殖民”的状态,或被精神“殖民”的边缘。
用广告来构筑你的“理想”
第二个法宝,就是利用广告来构筑你的理想 (或更确切地说是构筑你的幻想)。
我回国后非常吃惊地看到,西方的广告已经渗入到我们每时每刻每个场所。我出门坐公交,公交上不停地在播放西方模特儿走秀的广告;我在家里看电视,打开乐视就是西方的汽车广告;我在大街上看到一则中国房地产广告,上面居然也是一个西方白人作为模特儿的广告……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意识到,西方的广告、特别是在中国所做的广告,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迈进:西方是天堂,只要购买了西方的某个产品,你就将一步进入天堂。如果说,在新闻报道中蓄意诋毁中国是为了将中国塑造成一个负面形象,那么西方的广告则是用来告诉你,西方是如何美好,是人间天堂,是你的理想之国。
过去,广告仅用于商品的销售。而今天,政治广告已经成为一大创举。在选举民主中,广告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美国最高法院取消政治献金最高限额主要就是使竞选者能够通过无限制的广告来影响选民。由此可窥广告作用之大。
我们被广告、特别是西方广告渗透的时候,我们从崇拜西方的产品走向崇拜西方的社会、从崇拜西方的社会走向崇拜西方的国家、盲目崇拜西方目前盛行的政治体制。我在法国二十年,几乎没有看到过一则正面褒扬中国的广告。所以,这是精神“殖民”的第二步:建立对西方的崇拜。
用电影来“定位”你的历史
第三大法宝,是用电影来定位 (或更确切地说是重新定位)你的历史。
电影从来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工具。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多少美国好莱坞对世界历史的诠释? 从《巴顿将军》到《独立日》、从《第一滴血》到《美国往事》,美国就是“救世英雄”,美国人就是“人性高尚”,美国体制就是“尽善尽美”。
戛纳电影节更为高明。他们通过“选片”方式,鼓励中国人自己拍摄“丑陋的中国人”电影。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细节来说明他们是如何通过电影来对我们进行精神“殖民”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戛纳电影节的入选片都是由各国自选自送,也就是说,影迷们在戛纳看到的电影,真的是各国选送的本国最佳电影。这时的戛纳电影节还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世界电影盛会。但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戛纳电影节开始不再由各国选送电影,而是由电影节自己组成了一个选片班子来选片。于是,地下电影、反叛电影、反政权电影等所谓的“独立电影”就开始成为东方国家能够进入戛纳的惟一的“窄门”。从这时起,戛纳电影节便成为西方最为有效的宣传工具。入选戛纳电影节就成为“负面化”东方国家和“美化”西方国家的代名词。电影就是这样通过对历史的诠释,来再定位各国电影观众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正因为电影的这种超乎寻常的“洗脑”功能,美国、法国等所谓的电影大国都将电影作为世贸谈判的重点,甚至不惜为此在盟国之间大打间谍战:如法美之间。
电影“洗脑”的主要方法除了情节以外,就是细节与画面:我们忘记了情节,却记住了形象。在西方和中国入选西方各大电影节的电影中出现的中国人形象基本上都是一脸猥琐和邪恶的。通过定格中国人的丑陋形象,来解释中国的历史也是丑陋的,最终达到使观影者厌恶中国人……这就是通过电影对我们进行精神“殖民”的一大发明。
反精神“殖民”,关键在于觉醒
今天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证明,我们面对的形势是严峻的,针对我们、特别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精神“殖民”,是来势汹汹的。
要打赢这场精神领域的反“殖民”决战,关键在于觉醒。我们要清醒地认识,精神“殖民”不是我们的臆想,而是一个严酷的事实。西方对我们的精神“殖民”是全方位的、运用了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但我是乐观的,特别是对我们年轻的一代,我是乐观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文明大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异常丰富的精神遗产;因为我们的年轻一代有着比我们更为开放的心态,比我们更为坚定的自信。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年轻一代一旦认识到西方对我们的精神“殖民”的现实时,我们有着一切手段和条件,来打赢这场精神领域的决战。
在这里,我想提供几点个人思考:
首先,要打赢这场精神决战,我们要重温马克思的那句著名的座右铭:怀疑一切。今天的世界,是西方控制着话语权,是西方在向我们发动精神上的“殖民”攻势。因此我们要循着马克思的榜样,以“怀疑一切”的精神,来抵御对我们的种种“洗脑”。我们不能一味地仰视西方,不能对西方的一切不求甚解地囫囵吞枣,不能天真地以为西方告诉我们的一切,就是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历史的终极真理……
其次,我们要树立以民族自尊为特征的自我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在漫长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我们不到两百年的挫折,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而已。多难兴邦,这场征服与反征服斗争宛如大浪淘沙,它冲走的是精神上的弱者和失败者;它将重塑的是我们的灵魂。我坚信我们终将要打赢这场反精神“殖民”的战争,并重新构筑我们的审美权、道义权和历史解释权。中国不仅仅要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而且也应该成为世界历史的书写者和讲解员。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格列佛游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

  本书通过格列佛对小人国、成人、飞岛、惠玛等国家的陌生游历和体验,反映了18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尖锐的讽刺批评了英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

  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生活了9个月13天;在成人国家居住4年6个月3天;在飞岛县居住3年6个月9天;至于格列佛在惠玛乡住了多久,我现在还不知道,但我一定会知道的。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格列佛出国后受到的不同待遇。例如,当他在小人国的时候,小人国的人不知道他是谁,所以他们用钉子和绳子把他固定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后来,利力浦特国王才相信了他,让他获得了自由。其他国家的待遇与小人国相似。

  作者对每一种情况都做了详细的描述,让人身临其境,想象力丰富,构思奇特,阅读有趣。

  读了这本书,我对文学名著有了不同的理解。我曾经认为文学名著只谈论名人或冒险故事。现在我对文学名著有了更好的理解。他们不仅可以写名人的故事,,还可以写一些讽刺作品。

  文学比鸟飞得远,精神比花更美,雄心比树更密,这些梦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文学名著是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他们是年轻人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我们可以增加新的知识,开阔视野,加强自我修养,陶冶情操,使我们的成长道路充满阳光。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

  我喜欢在书的海洋里找到乐趣。今天,我在书架上意外地看到一本新买的书《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杰出的小说家斯威夫特,这本《格列佛游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呢!当我翻开了《格列佛游记》时立刻就被目录上的几个大标题吸引住了;小人国的故事、大人国游记、飞鸟国游记、惠骃国游记。我一看到这些就想往下看,快点了解小人国、大人国、飞鸟国……里的故事。

  书里讲的是格列佛以海上外科医生的身份随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后来遇到风暴和海盗偷袭独自一人涉险一些神奇的国家,经历了许许多多有趣而又惊险的事情。这本书内容生动,把格列佛写的栩栩如生,让我阅读时入了迷,似乎是我看到的一样。

  我最喜欢小人国这一章。格列佛置身于小人国其中,就像一座大山,一不留神能踩死几个小人国居民,一顿饭要数百人做,他还可以让小人在他的手掌上跳舞呢!当小人国遇到外敌,国王请求格列佛的帮助,格列佛很高兴地答应了,小人国借助高大强壮的格列佛的优势赢得了战争。但是,国王要占领失败国的要求,格列佛却十分不同意。从书中发现,其实《格列佛游记》写的不仅是离奇的童话,也有讽刺的意思。

  看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心动了呢?是否也想看看这本书。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3

  小的时候,常听爸妈讲小人国、大人国的故事,当时听得津津有味,想要亲自去看一番。后来我才知道,这些都是假的。长大后我再次接触到了小人国、大人国,但这次是在《格列佛游记》中,而且还带着辛辣的讽刺。

  1699年,格列佛随船航行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海岸上。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自己已被细细的绳子捆住了,而周围都是比他小十二倍的小人。原来,他来到了小人国。在小人国里我看到了人内心邪恶的一面。人们为了利益,为了自己,不惜干出许多骇人听闻的事来。嫉妒占据了大臣的心,于是,作者被强加上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这不仅是小人国内部的腐败和战争,更是当时英国的情况。

  大人国的和平安乐反衬出了英国的腐败,虽然大力赞扬英国,但大人国皇帝还是把他问的哑口无言。他用小得可怜的金币讨好那里的巨人;他舞刀、耍船,展示自己的勇敢;他和王后宠爱的侏儒闹矛盾、斗心机……

  贪婪、伪善、无信、残暴、愤怒、怨恨、嫉妒、阴险……这些都是当时英国所暴露的邪恶,但我们又何尝不会带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4

  暑假来了,爱看书的我,可看了不少书哦。其中有一本书叫《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写的。书中讲述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离奇经历。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格列佛在巨人国的经历。在巨人国里,格列佛被巨人们捡走了,被迫到各地表演,这段日子应该是格列弗最劳累的日子,以至于精疲力竭,都快累垮了。后来他被王后买走,但在宫里依然得不到重视。在那里侏儒经常和格列佛作对,格列弗几次想逃却找不到机会。最后他在海边被老鹰叼起扔进了海里,被船队救起回到了英国……离奇的经历背后,是格列弗的坚持与勇气,如果他是脆弱的.,那么面临如此多的迫害与困境,如何能逃脱?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越发喜爱格列弗,他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和向往自由的心,都让我肃然起敬。

  合上书,我不禁自问:如果我到了巨人国,我会不会一直哭泣;如果我被迫表演,我会不会逆来顺受;如果是我,能不能逃离……无数的如果,我无法得到答案。但是,我知道,不管遇上什么困男,我都得勇敢面对,不退缩,不放弃,锻炼和提高自己,做一个勇敢和智慧的人,为着心中的梦想不断努力。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5

  最近,我阅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这是一本社会反讽小说,通过格列佛一行人的周游经历来描写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面貌,读过之后,让我深受启发,原来社会的发展都需要经过一些黑暗的时代,文明社会得来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在小说中,格列佛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日本等很多地方,情节相对荒诞不经,在这些地方,发生了很多事情,有统治阶级的腐败,有社会底层人民遭受的压迫,也有唯利是图的党派毫无意义的斗争,这些都是对社会统治者的不满,反应了被殖民者为了生存和自由勇敢的反抗精神。

  作者写道“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这句话对我们具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处事的时候,不应该成为一个盲目的人,因为盲目虽然可以让我们更加勇敢,不畏生死,但也是不理智的行为,常常会导致危险的事情发生,生命之贵重,不言而喻。

  作者还写道“无论是谁,如以怨报德,就应该是人类的公敌,不知报恩的人,根本不配活在世上。”没错,社会需要和谐和稳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以德报怨,用虚怀若谷的胸怀为社会做出贡献。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6

  寒假中,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周游世界所经历的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的离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格列佛乘着“羚羊号”从布里斯托扬帆起航了,但是途中遇到了大风暴,船撞到了礁石沉没了,格列佛被海水送到了奇异的小人国。刚开始小人国的人都把他当成一个怪物,把他绑了起来,格列佛的反抗遭到了他们的猛烈攻击。后来格列佛温顺的表现赢得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还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了敌国不来夫斯古,但是善良的格列费不想毁灭不来夫斯古帝国,所以令利立浦特国国王很不高兴。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急中生智,撒了不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怒。于是小人国君臣想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凭着他的聪明逃离了利立浦特国,来到了不来夫斯古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读了《格列费游记》让我懂得了,当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冷静思考,相信任何困难都会解决的。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7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它是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写的。我读了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格列佛在冒险时所遇到的事情,而他却去面对,让我觉得他是非常好的一个人。

  格列佛他一开始是以船出行,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不过到东印度群岛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强风暴,导致12人死亡,粮食所剩无几。过了一会儿,船撞了一块石头,船体分成了两半,人们都落在水里,只能随着海浪漂流。过了很长时间,格列佛发现他到了一个小人国,他被小人们绑了起来,有的小人还向他射弓箭,而他却从不反抗,还给小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因此小人们把他当成了朋友。

  当我读到了这里,发现格列佛胸怀宽大、不计前嫌、忍辱负重,所以他才能迎得小人们的欢迎。与他相比,我的心眼实在太小了。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发生矛盾,所以我很记恨他,他跟我说话,我不理睬他,他找我玩,我不愿意,他向我道谦,我也不接受。我的行为和格列佛相比真的相差很远,小人这么对格列佛,他也不记仇,我却连朋友的过错都不能原谅。

  以后,我要向格列佛学习,做个胸怀宽广的好人。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8

  让我们扪心自问。

  最近,我读了《格列佛游记》,书中讲了格列佛因为航海事故,先后到了利力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和拉格奈格,最后到了更为奇怪的慧骃国。其中,我最喜欢他去布罗卜丁奈格的故事。

  那次,格列佛坐的船被狂风吹到了布罗卜丁奈格,上岛后,船员们被巨人追赶,丢下格列佛跑了。格列佛只好留了下来,被农场主抓住,带给王后玩。在王宫里,他用刀(正常的刀)杀死了苍蝇和老鼠,从猴子的魔抓下逃脱,又一次次远离王后的侏儒(因为他老是想尽办法戏弄格列佛)。而且那里的国王不要战争,向往和平。在格列佛介绍火药时,他宁愿割出一半国土,也不要知道火药的秘密。

  这本书用天马行空的思想、奇特的经历和合情合理的来历,展现出了一个个奇特的地方,还有那没有战争,没有撒谎,也没有诈骗的世界值得我们去向往。

  我希望大家也去看看这本《格列佛游记》,去了解格列佛那奇妙的旅行,去了解那些没有战争的国家。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9

  他,满头的白发,地瓜型的头,银白色的眉毛,一对有神的大眼睛,鼻子上架着一副圆眼镜。他不是别人,正是格列佛——我们故事的主角。

  格列佛是医生,正赶上“燕子号”招募船医,他就去了“燕子号”当船医,由于他实力超群,船长——一位叫“亚伯拉罕。潘内尔”的人看中了他,请他留下来干。没想到船触礁沉没了,他是船上唯一幸存者。但是,他来到却来到了——利立浦(我们说的小人国)他和国王和民众关系处得很好,还帮国王打败了敌人。走的时候,国王还送他一群牛和一群羊(少说也有一千多只)。

  过了几天,他又坐不住了,跑上了“冒险号”。一样的遭遇,又触礁,只是到的地方不同,是“布罗丁耐格(大人国)”一个富农的仆人在割草时发现了他,交给主人了。主人看他身上有“油水(好处)”捞,就用他来赚钱(拿来展出)。在房间里,他差点被砸死——一个小孩把枣核朝他头上仍去,你想想,那枣核有南瓜那么大!打下去不把他头打开花吗?好在没打中,那个小混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在雨点儿般的拳头下跑了。格列佛可被折磨得够呛——他被卖到了皇宫里共人娱乐,在宫里喝下了半品脱奶油,一大堆烂食,还被一个朱懦卡在了鸡骨头里,结果被鹰抓住盒子,掉进了海里,被商船捞上来,他终于回家了。

  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拥有奇幻经历的人。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

  我哥买了一本书,叫《格列佛游记》,一开始我都是不理不睬,可是当我打开去看的时候,我便一头扎了进去,迷上了这本书。

  《格列佛游记》主要说了主人公和医生格列佛去冒险,其中一些有令人心惊肉跳的国家和东西。在小人国里,他们成了庞然大物,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们变成了渺小的蚂蚁一样,为了活命,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当他们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的离奇国家。后来他们不仅突破了这些难关,还去了很多很多的国家去冒险,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里。

  在读的过程中,好像自己也跟随着主人公去冒险,实在是很引人入胜。冒险过程中格列佛让我感到了他是那么勇敢,镇定的面对问题,不像我们一样遇到困难时就慌慌张张。还有他那种“逆境丛生”的想法,如果没这种活命的想法,他怎么会在冒险后在回到自己国家呢?没这种想法,是绝对活不下来的。

  所以我们要学学格列佛,遇到困难要突破它,不要慌张。只要我们学到格列佛那种对困难的态度,我们面前的困难都是不值一提的。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1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的作品。主要记述了格列佛凭借船医的身份周游世界,在航行途中,他依次来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最后迫于无奈,回到自己国家的故事。

  阅读这本小说,我首先被那一个个奇幻的世界吸引了:袖珍的小人国,庞大的巨人国,会飞的岛国,神奇的慧骃国……一个个历险故事都是那么奇幻无比,令人匪夷所思。有谁会想到:世界上有巴掌大的小人儿,有教堂一般大小的巨人;还有会飞的岛屿;鬼魂可以被召唤,还持有自己的语言……这些内容都在游记中一一呈现了。可谓“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阅读它,就好像在和主人公格列佛一起历险一样。

  最让我佩服的当然还是主人公格列佛本人。他一生热爱航海事业,为了梦想,一次次出海远行,途中遭遇风暴,面对凶残的海盗……虽然一次次经受死亡的考验,然而,他总能勇敢面对,从不退缩,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化险为夷。

  另外,在慧骃国里,有种像“人”的动物——椰胡,他们非常懒,又十分好斗,虽然我不知道大自然是否真的有这种动物,但我决心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不能像椰胡一样,这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打开手中的书,一头扎进去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由乔纳森·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

  这本书主要写了格列佛船长四次航海冒险的经过,他走过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等奇异国家,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遭遇和一系列幽默有趣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小人国格列弗被小人国的士兵绑住了,该怎么办?后来他主动为小人国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就是帮人小国做出武器防备敌人的攻击,正是因为格列弗的聪明机智和不怕困难的执着精神,因此受到了小人国人民的尊敬,他的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也有很大的进步,学会主动的去帮助别人。

  记得有一次,江烁问我借了一支铅笔,我就爽快的答应了。江烁用完之后非常高兴,因为我帮助了她,这样她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那时我的心里也是无比的高兴,好像是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的感觉真好,我们已经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了。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我们还一起做游戏……原来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啊!

  同学们让我们都乐于助人吧!争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朋友,在学校里学习更加的优秀,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更加密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3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叫做《格列佛游记》的书。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是英国著名的作家斯威夫特写的。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是勒梅尔·格列佛。它航行出海四次,去了四个岛。第一个去的是小人国,小人国里的人长得都非常矮小。接着他又去了大人国,大人国的人长的比我们高大好几倍呢!然后,他又来到了一个叫飞岛的岛,飞岛是一个会飞的岛。最后,他来到了一个慧骃的王国,里面都是“野胡”的社会。

  我最喜欢里面的误入“大人国”里面的第5个故事《王宫里的生活》。里面主要讲了格列佛因为过度劳累而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那个农民以为他活不了多久了,就把他卖到了王宫里。在进宫的时候,格列佛要求王后把农民的女儿也留在宫中,这使那农民十分高兴。格列佛为了报答那农民没有把它踩死,所以帮他女儿找了个安身的好地方。他的心胸好宽广啊!

  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它让我从勒梅尔·格列佛身上懂得了一个人不仅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而且永远不要向困难低头和遵守事实,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假话的道理。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4

  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这本书非常有趣,我刚一翻开就被里面神奇的想象深深地吸引了。

  故事的情节非常有趣,格列佛是一个外科医生,他在一次航海的时候遇到了风暴,船被打翻了,于是一直漂啊漂,漂到了小人国。在这里,所有的人都比他小,他成了一个巨人。后来,又去了大人国,这里的人都非常巨大,像一座小山似的。他还去了飞岛国,里面的人长得真奇怪,一只眼睛在上面,一只眼睛在下面。最后,格列佛去了慧马国,那里的马非常聪明,可以像人一样交流。

  在这四个国家里,我最想去小人国。平时我在家里,妈妈总说我还小,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但是在那里,我就是一个巨人了,我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可以帮助他们拿着巨大的钢板做船,这样他们就可以坐着轮船出海航行;我可以帮他们盖一幢幢高楼大厦,他们一下班就可以在家里舒舒服服地休息;我还可以帮城市造桥修路,让他们的交通更加便利在那里,我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再也不会有人嫌我小做不了事情了。

  如果我真的能像格列佛一样,有这么神奇的经历,那该多好呀!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5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讲的是一个外科医生格列佛漂流到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国度: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智马国,发生了一个个奇妙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章节是描述小人国与大人国的。

  小人国这个国家的人胆小,记仇,但对格列佛却不一样,当这个小人国国王认识并发格列佛并不可怕时,就耗费人力物力,喂饱格列佛,并利用他去进攻其他小人国,但国王最后还是要杀死格列佛,因为国王惧怕格列佛的能力!

  大人国的一个农民刚发现草丛中的格列佛时,把他带回家很好的照顾。但从格列佛身上赚到第一桶金后,便日夜不停地利用格列佛去赚钱,当格列佛病倒了,农民也不拿钱去请医生,反而还要再从他身上再赚一次,然后又把他以一千金币卖给了国王!这就是贪婪的人!

  《格列佛游记》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斯威夫特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手法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同时他也是根据当时英国的现实才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现实是和谐统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马国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无破绽。他每到一个幻想国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绘声绘色,使作品具有艺术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从而使讽刺达到高度的效果。这种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书中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值得大家一读!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整理的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写的。

  读了这本书的名字,你已经知道了主人公是谁了吧?对了,就是格列佛。让我来介绍一下格列佛吧,格列佛的全名是勒梅尔.格列佛,父亲在诺丁汉郡有一份小企业;兄弟有五个人,他排第三。14岁那年,爸爸把他送进了剑桥的伊曼纽尔学院,他在哪苦读了三年。虽然家庭给他的补贴太少了。于是他到了医院生当助理,直到毕业。

  格列佛他经过了很多的危险,限于到了小人国,小人过对她很好,经常给他吃几头牛几头羊,格列佛在小人国发生了许多事情,我最喜欢喜获自由那一篇,因为他和平的态度,所以小人国认同了他可以获得自由。后来,小人国觉得他不好。所以被赶走了。

  后来他又误入大人国,大人过的人非常大,是他们过得好几个人。在那他也发生了很多事情,还发生了许多麻烦,比如,那的食物太大,格列佛几乎吃不下,只能切一块小牛肉给他吃;巨人几乎看不见他,很有可能被踩到。

  我非常佩服主人公格列佛勇敢冒险的精神,因为我太胆小了。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

  我最爱看的书就是冒险小说了,这几天,我终于如愿以偿,读了一本《格列佛游记》,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的是外科医生格列佛酷爱冒险。有一次他出海时,误入了“小人国”,被热情款待,却又险遭陷害。好不容易逃出来了,却又落入“巨人国”,被迫四处卖艺,幸好遇上了好心的国王,才得以安宁。不料平地再起波澜,他被老鹰带到了一座会飞的岛上。终于回到家后,却因再次出海又被同伴丢在“慧姻国”,在这里马匹居然是最有理性的动物。他历经了许多磨难与欢乐,最终还是回到了祖国,回到了人类所谓的“文明国度”。

  《格列佛游记》用奇妙的想象把我带入了一个生动、神奇的世界,我仿佛和格列佛一起亲身体验了小人国里的党派纷争、荒谬ZZ;一起在巨人国里被当做稀奇之物而遭遇的数不尽的可笑故事;一起在飞岛感受令人费解的怪人和科学;一起爱上和平、安详的慧姻国......读完这本书,我好像做了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有惊险刺激,有捧腹大笑,有筋疲力尽,有严肃端庄......真是引人入胜。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作者用幽默的方式将讽刺发挥到了极致。书中全是作者想象中的世界,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弊端,小人国、巨人国里不正是这个样子吗?人们为了金钱、权力,不顾一切,所以才会产生憎恨、嫉妒、陷害、战争等不良现象。再看看慧姻国度里,不让充满欲望的人类做统治者,而是让奔放、仁慈、善良、理性的马作最高统治者,向我们宣扬着种种美德。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3

  在这个暑假,在乔纳森.斯威夫特充满想象、精彩风趣的文笔下,我跟随主人公格列佛的脚步,由于四次危险的海上劫难,游历了奇妙的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国。

  最有趣的就是小人国的历险了。主人公对于小人国的人们来说简直是庞然大物,自己想要去街道上走走都得提前通知人民躲进自己的房子。待到人们毫无戒备心时,男孩女孩都敢跑到格列佛的头发里来捉迷藏了,就好像在一片黑色的大草地玩耍,那可真有趣。在滑稽的言语里也隐隐透露着作者的厌恶嘲讽之情,群臣为了争宠获取高位而不惜把命悬于一根细绳上去跳舞,以至于摔断了胳膊或腿;以鞋跟的高低来区分国内的党派,这可真稀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起因居然是吃鸡蛋应打大端还是小端引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显出了战争的可笑。政府的荒唐、政治的腐败和官员的阿谀奉承恰恰与作者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几分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缩小版的现代大都市。

  最难忘的是慧国里马性的高尚纯洁,他们没有关于“撒谎”或“怀疑”的词汇,野蛮和毒害更是没有的事情。他们彼此坦诚相待,和睦相处,友谊和仁慈是他们的美德。可是在现在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些呢?许多人为了利益出卖了人格,做出了许多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的事情。我们或许还不如一只普通的马,却能够和“耶胡”相“媲美”。我们应从中觉醒和感悟,去寻找人性的善良。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慧国一样。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4

  7月13日,我捧着《格列佛游记》,跟着斯威夫特的描写,在田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主人公格列佛的旅途。

  格列佛四次出海历经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四个岛屿,遭遇的奇幻经历让我觉得神奇有趣极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飞岛国和慧骃国。

  飞岛国这是一座浮在空中的飞岛,里边的人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格列佛在这里遇到许多贵族、科学家和名人,但是却与历史记载大相径庭,研究的东西也让人匪夷所思。慧骃国的经历让格列佛一边惊叹慧骃国国王的理智贤明、勤劳勇敢、仁慈友爱、公正诚信,一边又感叹耶胡的贪婪、无信,嫉妒的丑陋。期间,栗色小马对格里佛的帮助,又让主人公坚定了助人为乐的信念。

  格列佛的海航经历离奇、惊险又有趣。故事主人公格列佛勇敢善良,乐于助人。每每遇到危险总能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危险。

  他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能轻言放弃,要勇敢的面对。教会我,对人对事应该更加和气,互助和真诚。我觉得这种可贵精神犹如“多彩之光”,必将照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将黑暗带走,把世界变得更加灿烂!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5

  一个人内心的品质在某些时间段是十分地重要的,当我读完《格列佛游记》———飞岛国这一章后,也真正感受到了一个人的品行是多么重要。

  格列佛误打误撞来到了一个岛上,仰头看天,看到了一大块陆地是漂浮在天空中的,他后来才知道这个叫飞岛国。一些人把他接到了岛上后,面见国王,国王热情地招待了他,国王有很多管理百姓造反地方法,使格列佛想去他们的首都———陆地上看看。格列佛参观了当地荒唐地科学研究,但那些“不懂装懂”得科学家自己设置的`实验都是不可靠的,有些甚至研究大便,使格列佛想吐。后来他又去了巫师岛,召唤了许多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之后,格列佛很快离开了这个国家。

  我们先来谈谈飞岛国中的这个国王吧,他们这个国家曾经跟陆地上的首都居民们打过架,国王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什么从空中弄扔石头呀,或把岛降下来压住居民呀……他都一一试过。再说说发生这地起义的根本原因吧,国王每月都会收沉重赋税,老百姓粮食供应不足,只好起义,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

  再说说陆地上的“科学家“吧,他们以前从外地游学,回国后带来了一身臭毛病,并让百姓故意把家弄地破破烂烂,而自身搞的科学实验也一踏糊涂,什么大理石变软,怎样生不长毛的羊等,他们为了让自己变得有名,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来,真是可耻,只会对老百姓们造出更大的危害,。

  看来飞岛国这个国家真是腐败不堪,也更突出了一个人的品行是多么重要!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6

  我总是认为假期要用来好好玩得。可是随意的一次翻阅,让我的这个假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的一部优秀讽刺小说,也是一部奇书。作者是乔乃森·斯威夫特,他以游记的方式,写出了他在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在一篇篇的游记中,作者用了大胆的笔触,虚构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奇幻世界,并借着故事中的主人公格列佛的给中奇遇对英国的政治以及人性的丑陋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小人国就是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那里充满了用阴谋诡计与倾轧纷争。巨人国是一个理想的王国,他们的与世无争与那极其简单的政治令人非常向往。飞岛国是一个畸形变态的世界,他们整天忙碌于荒诞不经的假科学。而慧骃国的马却是智慧与真诚的化身,可人却变成了下等的动物……

  这本书中也有许许多多“精彩镜头”,例如在巨人国的时候被当成“宠物”;在小人国的时候又被当做“神”一样地崇拜……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了,我好像仿佛跟随者主人公的脚步,去这四个有趣的国家玩了一番似的,久久不能脱离书中的奇妙世界。我非常的喜欢这本《格列佛游记》,希望有更多的好朋友可以跟我一起分享!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7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虽说是虚构的,但也严厉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其中,大人国这一章引发了我的反思。

  格列佛无意间来到大人国之后,被一家好心的居民收留,一开始,格列佛犹豫一切的事物太大,不适应,那里却有一个小女孩,心地善良,成了格列佛的忠实小保姆,又由于主人动了歪心思,准备靠格列佛这个"稀奇”地生动卖艺赚钱,后来主人越有钱越贪婪,把格列佛倒是累病了,他越来越瘦,直到病倒,无奈之下,把这个“无用”得格列佛卖给了王后,格列佛又开始在王宫里度过快乐生活。

  咱们先来谈谈格列佛的主人,他是一个极其自私又贪婪的人,原本对格列佛事事照料,格列佛也十分感激他,但是他却因为“钱”这个字动了歪心。我可不可以用他来赚钱?他的选择当然是:可以!他一天布置很多个卖艺演出,直到累得格列佛病倒。社会上有很多为了钱“多多益善”的人,不会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他人的欣赏,而是耍各种小聪明蒙骗别人,这么贪婪的人不值得我们去关注。

  再说说王宫中的王后和各位大臣吧!自从自己王宫中有了格列佛之后,气氛开始变得不太一样,因为格列佛十分善良,王宫里的人都喜欢他,他们也十分照顾这位"小客人”,不管格列佛遇到什么危险,那里的人都倾尽全力帮助他。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帮助他人,既不会与外界闹出矛盾,也可以更好地去涵养自己的品性。

  这就是我读“大人国奇遇”所发自内心的感触,我从中也悟出了多种人生哲理!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8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它是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写的。我读了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格列佛在冒险时所遇到的事情,而他却去面对,让我觉得他是非常好的一个人。

  格列佛他一开始是以船出行,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不过到东印度群岛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强风暴,导致12人死亡,粮食所剩无几。过了一会儿,船撞了一块石头,船体分成了两半,人们都落在水里,只能随着海浪漂流。过了很长时间,格列佛发现他到了一个小人国,他被小人们绑了起来,有的小人还向他射弓箭,而他却从不反抗,还给小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因此小人们把他当成了朋友。

  当我读到了这里,发现格列佛胸怀宽大、不计前嫌、忍辱负重,所以他才能迎得小人们的欢迎。与他相比,我的心眼实在太小了。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发生矛盾,所以我很记恨他,他跟我说话,我不理睬他,他找我玩,我不愿意,他向我道谦,我也不接受。我的行为和格列佛相比真的相差很远,小人这么对格列佛,他也不记仇,我却连朋友的过错都不能原谅。

  以后,我要向格列佛学习,做个胸怀宽广的好人。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9

  格列佛游记是我见到最有意思的书,没有之一。之所以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让我在阅读的时间感受到了与世隔绝的感觉,还让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趣味、经历了无法想象的刺激。

  在阅读的时候,不仅可以积累词汇,还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可以说是一本十全十美的书。

  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乔纳森·斯威夫特。这本书是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首次出版于1726年。本书是以里梅尔·格列佛为主角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到达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经历,每个岛都有他们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语言。

  拥有强大的语言天赋、生存天赋的主角——格列佛因为一些特殊的意外到达一些不可思议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里,格列佛靠着自己生存的本能学会了不同国家的语言,风俗,习惯。每个国家都会让格列佛陷入一次次绝望,但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这一次次的冒险不仅锻炼了格列佛的精神,还让他认识到了世界的辽阔。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存的不易以及现在所处空间的幸福,让我受益终身!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

  刚打开《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里面的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吸引了,那真是奇妙的旅行,充满了惊险和奇遇。

  每一场都是经历困难的旅程,格列佛乘着羚羊号在海上行驶,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卷走了,醒来后发现自己四肢不能动弹,还有几个小人站在他身上,格列佛挣扎起来,可惜又被绑起来,格列佛被送去见国王,误会解开后,格列佛和小人们慢慢地成为了好朋友。

  格列佛心地非常善良,当小人国遭遇侵略时,他主动伸出援手;但他又是个正义的人,拒绝帮助小人国侵略扩张。来到大人国后,他被当成供人观赏的玩物,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平等的姿态与巨人们交谈。他用智慧和毅力闯过重重难关,最终回到了久别的家园。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不应该有欺压或侵略的念头。并且,我们应该尊重弱小的生命,不要盲目自大,任何生命都和人一样。而且我也要向格列佛学习,他坚强勇敢、不怕困难,虽然路上布满荆棘,但一直前行,从不放弃,我也要像格列佛一样勇敢。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1

  寒假期间我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仔细阅读着其中搞笑惊险的故事,宛如真的把我带入格列佛所游历的世界。

  书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个爱好出游的人,他渴望着周游世界,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也许正是他那无畏的探究精神,才让我们也领略到了这神奇的四个国家吧。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人国和大人国了。利立浦特的居民们虽然都是一般人手掌那么大的人,但他们却十分的勤奋和聪慧。格列佛为这个国家出了不少力,最后却遭到了朝廷中人的弹劾,被迫离开这个国家。这从某个角度体现了那时英国政府的昏暗等等。在大人国,格列佛又从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讽刺了某些人类的一些不好的习性。

  在慧嘶马国中,格列佛结识了具有仁慈老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嘶马。在慧嘶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是人们所追求和憧憬的地方。在那里,你不需要思量别人说话的真假,因为他们不明白说谎是什么。我也好憧憬去那种地方呀!我期望我们的社会能在我们一代代的努力下,成为像慧因国那样的社会!

  这部小说真实地描绘出了一幅格列佛出游的图画,同时让我看到了社会上完美的一面与黑暗的一面。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2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讲了一个名叫格列佛的英国人,他的一次航海旅程。天有不测风云,一开始就不怎么顺利,格列佛先是经历了“沉船事件”,但是他却漂着漂着,漂到了一块木板上,然后就任由海浪把他推到岸上了……漂啊漂,一直漂了很久,好不容易才漂到岸边,于是格列佛就靠岸躺下来休息了。醒来后竟发现自己来到了“小人国”,那里的人看上去惊恐万分,把格列佛从头到脚“五花大绑”了起来。可是时间一久,人们变得和格列佛亲近起来,有些孩子甚至把他当做了他们的“游乐园”!

  格列佛随后又一次在海上遇难,结果被挂到了“巨人国”。那里的人通常高达2米,而格列佛却是被一个一心想发财的穷农民给捉住了,农民每天要格列佛在全国各大城市展览、表演十场,把他累得奄奄一息。不光是这样,格列佛还经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不过好处也当然是有的,最后他由于思乡心切,便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老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壳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给发现并且送回了英国。之后他还去了“无名岛”、“巫人岛”和慧骃国等等。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这个社会还有很多阴暗面,并不像一直被爸爸妈妈保护着的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们应该向格列佛学习,勇敢地和社会阴暗面做斗争。同时要时刻保持着警惕,保护好自己心里那方净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3

  最近,我阅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这是一本社会反讽小说,通过格列佛一行人的周游经历来描写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面貌,读过之后,让我深受启发,原来社会的发展都需要经过一些黑暗的时代,文明社会得来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在小说中,格列佛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日本等很多地方,情节相对荒诞不经,在这些地方,发生了很多事情,有统治阶级的腐败,有社会底层人民遭受的压迫,也有唯利是图的党派毫无意义的斗争,这些都是对社会统治者的不满,反应了被殖民者为了生存和自由勇敢的反抗精神。

  作者写道“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这句话对我们具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处事的时候,不应该成为一个盲目的人,因为盲目虽然可以让我们更加勇敢,不畏生死,但也是不理智的行为,常常会导致危险的事情发生,生命之贵重,不言而喻。

  作者还写道“无论是谁,如以怨报德,就应该是人类的公敌,不知报恩的人,根本不配活在世上。”没错,社会需要和谐和稳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以德报怨,用虚怀若谷的胸怀为社会做出贡献。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4

  在这个暑假,在乔纳森。斯威夫特充满想象、精彩风趣的文笔下,我跟随主人公格列佛的脚步,由于四次危险的海上___,游历了奇妙的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智慧国。

  最有趣的就是小人国的历险了。主人公对于小人国的人们来说简直是庞然大物,自己想要去街道上走走都得提前通知人民躲进自己的房子。待到人们毫无戒备心时,男孩女孩都敢跑到格列佛的头发里来捉迷藏了,就好像在一片黑色的大草地玩耍,那可真有趣。在滑稽的言语里也隐隐透露着作者的厌恶嘲讽之情,群臣为了争宠获取高位而不惜把命悬于一根细绳上去跳舞,以至于摔断了胳膊或腿;以鞋跟的高低来区分国内的党派,这可真稀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起因居然是吃鸡蛋应打大端还是小端引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显出了战争的可笑和统治者的愚昧。政府的荒唐、ZZ的腐败和官员的阿谀奉承恰恰与作者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几分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缩小版的现代大都市。

  最难忘的是智慧国里马性的高尚纯洁,他们没有关于“撒谎”或“怀疑”的词汇,野蛮和毒害更是没有的事情。他们彼此坦诚相待,和睦相处,友谊和仁慈是他们的美德。可是在现在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些呢?许多人为了利益出卖了人格,做出了许多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的事情。我们或许还不如一只普通的马,却能够和“耶胡”相“媲美”。我们应从中觉醒和感悟,去寻找人性的善良。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智慧国一样。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5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叫做《格列佛游记》的书。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是英国著名的作家斯威夫特写的。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是勒梅尔·格列佛。它航行出海四次,去了四个岛。第一个去的是小人国,小人国里的人长得都非常矮小。接着他又去了大人国,大人国的人长的比我们高大好几倍呢!然后,他又来到了一个叫飞岛的岛,飞岛是一个会飞的岛。最后,他来到了一个慧骃的王国,里面都是“野胡”的社会。

  我最喜欢里面的误入“大人国”里面的第5个故事《王宫里的生活》。里面主要讲了格列佛因为过度劳累而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那个农民以为他活不了多久了,就把他卖到了王宫里。在进宫的时候,格列佛要求王后把农民的女儿也留在宫中,这使那农民十分高兴。格列佛为了报答那农民没有把它踩死,所以帮他女儿找了个安身的好地方。他的心胸好宽广啊!

  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它让我从勒梅尔·格列佛身上懂得了一个人不仅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而且永远不要向困难低头和遵守事实,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假话的道理。

帮忙写读后感

写你看完一本书后的体会。多少篇都可以,越多篇越好。不少于350字,不超于450字。奖励一定不会少的。
  1.童年读后感: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7286869.html?si=1
  有很多篇,你可以喜欢哪段要哪段啊。
  2.《简爱》读后感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简爱》夏洛蒂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仅这一步就能独立吗?我认为,不会的。毕竟女性的独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种彻底的勇气,就像简爱当年毅然离开罗切斯特一样,需要“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和胆量。我想,这应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应该是走向独立的决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3.女人的尊严与爱
  ——《简爱》读后感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小说,它告诉人们一个人生的真谛。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温柔,清纯,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众,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
  简爱生存在一个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深深爱上了她。
  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虽然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但简爱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自己的尊严和真爱。
  在当今社会,人们都疯狂地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爱情,还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人的心灵。
  4.《爱的教育》 读后感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知道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爱的教育》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其实爱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以及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感受《爱的教育》这本书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我觉得这篇句子挺优美的,希望你喜欢)
  5.○小○公○主 读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这一部杰出的小说——《小公主》,非常的感动,也非常的震撼。
  故事里的主人公——小公主萨拉•库尔是一个驻印度的英国军官的独生女儿。她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是由父亲一手把她养大的,当她七岁的时候,进了伦敦的女子学校读书,由于她的父亲拥有很多财产,所以被学校特别看重。
  她很聪明,也很懂事,而且喜欢读书,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少女,时常编故事讲给朋友们听;她有着风雅的气质和一颗善良的心,喜欢帮助别人,所以全校的学生都很喜爱、尊敬她。
  但是,当父亲的事业失败,又得了热病不幸去世以后,萨拉便开始过着悲伤难堪的生活,可是,当萨拉通过不懈地努力后,梦幻般的奇迹却又发生在了萨拉的身上——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又重新恢复了自己高贵的身份,又再次受到了周围的人的喜爱与欢迎。
  我读了这篇文章非常地感动。故事的主人公年仅十岁,却能坦然面对接踵而来的困难。读完故事之后,我想,如果我是故事里的主人公,那我该怎么办呢?所以,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决定向故事里的主人公学习,同时,她也唤起了我心里的那颗坚强的心,去面对一切困难。
  是啊!人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我觉得白涅德夫人的生活应该也是十分艰苦的,就像萨拉的遭遇那样。可以说白涅德夫人也有着坚强不屈的意志,所以才刻画了萨拉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我们应该像白涅德夫人和萨拉•库尔一样,歌唱生活,热爱生活。我们的境界虽然不一样,可我们还是应该每时每刻向她们学习。
  生活,是一所充满智慧的学校,大海教你心胸宽大,蚂蚁教你勤奋团结,树木教你脚踏实地,太阳教你关注世界……
  你要从中学会自立、勇敢、宽容、进取……
  你要从中学会真假、是非、善恶、美丑……
  一边走,一边用心打量这个世界吧,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尔后,像蜜蜂一样,把种种精华聚集、融合、调配、酿出蜜蜂芬芳的生活。从困难中找寻生活的真谛,从幸福中唤起自己真挚的心。
  请不要忘记,每天为自己精彩的生活歌唱!
  6.○小○妇○人 读后感
  《小妇人》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家庭小说,作者是美国的奥尔科特。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马奇家的四个不同性格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善良和勤劳找到了自己幸福的故事。小说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马奇家的天伦之爱。她们的善良、忠诚及对亲情的渴望深深地感动了我。 作者只描写了生活中很平凡的细节,但却处处显露出对爱与美好生活的憧憬。
  马奇家虽然贫寒, 但家里的女孩却对任何事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小说强调了她们的个性与尊严,但也有表现出她们的自我约束, 而独立自强。这四个女孩的共同优点就是,她们总是在不停的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 这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
  我喜欢不为金钱所诱惑的梅格,也喜欢她的淑女风范;我喜欢乔, 喜欢她的无拘无束, 喜欢她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我喜欢贝思,喜欢她的恬静,喜欢她总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品德;我也喜欢艾米,喜欢她的坚强, 把扶贫济穷当作自己的理想。她们的理想与命运各不相同, 但她们都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归宿。
  在她们看来,家是她们的生长之地, 又是神圣的避难场所。她们会仔细聆听母亲的教诲,会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大脑发明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同时又能美化心灵的游戏。四姐妹的成长历程仿佛是一首富有趣味的教育诗。 作者用既不华丽也不枯燥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伟大的亲情和友情。 在我看来, 似乎在四姐妹的眼里,与她们爱的人和爱她们的人永远生活在一起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从她们身上, 我学会了坚强, 学会了要懂得知足但不能满足,学会了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并努力追逐梦想的乐观精神。 同时也学会了要加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它们的难得可贵。
  梅格、乔、贝思、艾米四个女孩坚强、乐观的精神将永远贮存在我的心里。她们的微笑会时时刻刻浮现我的脑海中,提醒着我,要坚强,要有一颗纯洁的心。
  7.○牛○虻读后感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
  合上小说《牛虻》,我已是泪水涟涟。我被这本外国名著深深打动了。回顾牛虻的一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它闯过浅滩和激流,浪花撞击在礁石上,奔腾着,跳跃着,又义无反顾地向大海奔去。
  从打开小说的第一页起,我就不由自主地被这浪潮所席卷,欲罢不能。我深深震撼于这惊心动魄的故事。即使沦落到拖着残废的身躯在甘蔗园卖苦力,甚至当一名杂耍戏团的小丑,牛虻始终没有放弃追求,我的耳边回响起亚瑟坚定的话语:“献身于意大利,帮她从奴役和苦难中解放出来!”
  正是这崇高的信念,支持着他重新站起来,用残废的手握起笔,对准一切虚伪外表下的丑恶灵魂,毫不留情地抨击和鞭挞;也正是这崇高的信念,支持他“怀着轻松的心情,就像是一个放假回家的学童”一样走进刑场,昂首面对乌黑的枪口。牛虻,是真正的勇士。
  人不能没有独立的精神,失去了精神,人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在这世界上就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是精神的支柱,崇高得如同一盏指路明灯,赋予人无穷的精神力量。这股精神力量鼓舞人直面人生,勇敢承受生活的各种艰难困苦,也使人以更加超脱的态度看待生与死。
  小说的封面上写着:影响三代中国人的外国名著。今天,我以第四代人的眼光来读这本小说,依然有强烈的共鸣: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需要这股精神力量。如今,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只有拥有坚强意志和独立精神的人,才能走在时代的最前端。精神的浩气长存,即使相隔百年,依然可以感受到那深深的震撼力。小说《牛虻》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永恒的,它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牛虻》的故事告诉我们:逃避现实,与世无争是懦夫的表现;直面人生,义无反顾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8.朝花夕拾读后感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9.【哈利波特】
  我与故事打了十年交道,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书。一拿起来就放不下手,仿佛它有魔力,全套不到两个月就看完了。
  我喜欢这个神秘的故事,不得不追着往下读。它确实使你感到惊奇。每章末尾都带着问题,使你牵肠挂肚。
  书中的小哈利波特几次从伏地魔手中大难不死,被人们看成怪胎。但他一直都认为自己只是个平凡的小孩儿。直到他十一岁,收到来自一个魔法学校的入取通知书,他的人生才有了巨大的转变。
  文章作者罗琳也许和一般的作家文笔一样,但可真正吸引人的,是让我们在一个不道德的时代,看到了德行的力量。故事对个人的责任、勇敢、忠诚和忍耐等性进行了探索,并赞扬了这些品质。
  哈利那勇敢、坚强,遇到困难不屈服的品质令我十分钦佩。我想,有千千万万的青少年都和我一样。想想自己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一点点困难就畏难却步,总习惯躲在爸爸妈妈温暖的怀里。比起哈利,我真是无地自容。虽然在家,他受德思礼夫妇的打骂,被比他强几倍的表哥欺负;在学校,被不喜欢他总想让他出丑的斯内普教授刁难,被可怕、恐怖的伏地魔追逐------但他仍然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一切。
  他还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为自己的学院争光;也有着很强的正义感,喜欢打抱不平,当他为了追回朋友纳威的记忆球而跳上自己从未骑过的飞天扫帚去追马尔福时,我看到了;当他真心为自己的好朋友罗恩当上级长而高兴时,我看到了他对朋友的深厚友谊;当他为了不让自己的教父――小天狼星担心,而独自忍受伤疤的疼痛时,我看到了他对亲情的珍惜以及为他人着想的可贵精神。他对友情的忠诚,他在妒忌者面前的绅士风度,他对待挫折的积极态度,他在困难面前的毫不气馁,让我深深为此折服。
  哈利·波特,你是个英雄,是我心中永远的英雄!
  10.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父母、老师常常教育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自从我读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更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写了海伦对光明那热切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感慨,让读过这本书的人和她一起分享海伦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书字里行间,无不洋溢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热情的态度劝戒世人应该珍惜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看尽世界的一切景观。海伦·凯勒想看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梦。
  "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话,那这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无非是在漫无目的地游玩着,他们追求的生活还不如那些乞丐,至少还知道去要饭。而目前青少年学生中也有这么一些人,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不是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点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无心向学。对于学习,他们总是不屑一顾,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而是哀叹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的社会是靠知识才能生存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学习,让学问把大脑给占据的话,就可以为以后的道路铺上一层石头了!
  海伦·凯勒双木失明,她还能用自己的残疾的身躯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闻名于世的书。而我们拥有的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11.<<老人与海>>
  相信大家都读过<<老人与海>>这本世界文学名著把!如果没有读过,不要紧,就让我来当你的向导把!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常年独自在海上打鱼.有一次他掉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都吃完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了困难,也许会迎难而上;但也会畏难止步.比如说张海迪阿姨,她小时候双脚就已经残废,但是她并没有向挫折屈服,而是以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去挑战挫折.她每天把词语贴在床头、墙壁上、厨房……经过张海迪阿姨的不懈努力,她终于战胜了挫折,而且还获得了荣誉,为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自信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是啊!当我们遇到厄运和不幸时,与其埋怨命运的不公,还不如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以刚毅的态度与厄运抗争.
  老人不也是这样的吗?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老人也说过医生令我最难忘的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一定不要被挫折压倒啊!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失败,但我们如果能够从失败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发现成功的曙光,把失败看成是同乡成功的必经之路.那才是从失败中获取的最大的收获.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曾任美国总统的林肯一生遭遇到无数次失败和打击.然而,他英勇卓绝.他从0832年失业后,他经过了13次竞选,然而有12次的竞选是失败的.他在最后一次,也就是0860年的时候林肯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他终于成功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要勇敢面对,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我们有了这种奋不顾身、不怕困难的勇气,就有了征服困难的精神力量.正如歌德所说的:“你若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
  现在我们努力起来,他们永不言弃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我们个个人吧!
  12.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 风暴海啸,全船除鲁滨孙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 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孙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孙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孙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一次,鲁滨孙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孙成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孙有了生活的口粮。 造船回乡,鲁滨孙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楼主,给了你十几篇啦,希望可以帮到你啊。我觉得那些读后感都是句子不错的,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些还有很好的句子。

如何看待西方精神殖民

精神被“殖民”有三个特征。第一是自认征服者为我们的精神主人;第二是自觉接受征服者对我们的权力;第三是根据征服者的意愿改变自己的一切。
自认征服者为精神主人,相对而言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不知从何时起,评价我们电影水平的,不再是我们的票房,不再是我们的金鸡奖、百花奖,而是奥斯卡奖,是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一部票房成功的中国电影,要是没有获得奥斯卡提名,在我们一些影评人口中,便是“进不了奥斯卡殿堂的低劣之作”;而当一部戛纳电影节获奖的作品在中国票房惨淡的时候,一些影评人又认为,“中国人的素质怎么这么差,竟不懂欣赏高水平的文艺片?”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在一次谈到普利策奖时,有听众不知,便问是什么奖;我的一位中国同行居然这样回答:普利策是咱们新闻界的最高奖!“咱们新闻界”?还是“最高奖”?如果这不是在精神上被“殖民”的话,那我真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形容了。
精神被“殖民”的第二个特征是:自觉接受征服者对自己的权力。我在法国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我也参观、访问过很多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我去过的国家,几乎没有例外地都是其国民在任何领域都拥有优先权。大概只有在中国,“外宾”才享有不少优先于中国国民的权利。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我因为在法国直接用法语撰写、出版了一本书:les chinois sont des hommes comme les autres。法国媒体还做了报道。于是国内有一家涉外出版社就找到我,与我商谈,邀请我做他们的签约作者。条件非常优厚:我继续我的外语写作,出版社给予我一定的津贴,等我的书在国外出版后再购买我的版权在中国出版。一切谈得非常好。等到要签约时,对方突然问我,郑若麟先生您是什么国籍? 我说,当然是中国国籍。对方立即回答:啊呀对不起,我们这个合同只对外籍人士有效。你是中国国籍,对不起,我们不能签这个约。这样的事我还多次遇到。
精神被“殖民”的第三个特征是:根据征服者的意愿改变自己的一切。本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或者“师夷长技以自强”,都是为了学习世界先进文明之长处,来保证我们能够与时俱进。然而,从“师夷长技”到“崇洋媚外”有时仅仅一步之遥而已。今天有些人几乎竭尽全力地要根据征服者的意愿来改变我们自己的一切。这就成了典型的崇洋媚外而不再是师夷长技了。
我们近年来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与国际接轨”。改变我们的制度以向“国际标准”、“国际惯例”靠拢,也是“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的典型例子。一旦越界,我们就踏上了被精神“殖民”的不归之路。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介绍法国国民议会是如何在1973年1月3日、在“与国际接轨”的精神指导下,通过了一个《银行法》,从而走向今天深陷公共债务经济的深渊的。与国际接轨,要看接的是什么样的轨。而事实上错误的轨道太多了,其中有很多甚至是西方故意给我们预设的。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精神“殖民”。
用新闻报道来“解释”你的现实
最极端的例子当然就是:全盘西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中国,这种自觉地接受外来精神“殖民”的人民,似乎并不少……
因此,下面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落到这一步?
我们知道,西方文明以一神教为基础。大凡一神教文明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将世人分为两类:信教的上帝的子民,和不信教的异教徒。上帝的子民先天就有一个任务,就是将“迷途的羔羊”带回上帝的怀抱。也就是说,一神教文明的特质,是一种征服文明。
欧洲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之后,一旦条件成熟,便开始向海外殖民。派出的第一批先驱,正是有着传教任务的传教士。很快,随着大英帝国率先完成工业化革命后,在军事技术上白种人突然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压倒世界上所有其他民族,殖民征服便大规模地拉开了帷幕。大英帝国征服美洲,进军印度,蚕食非洲,最后来到东方古国中国,开始了征服中国的漫长且充满了火与血的历程。然而,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使中国避免了印度那样全面沦为殖民地的命运。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于外国殖民主义者的伟大国家。
但是征服文明是不会放弃其征服使命的。就像一头肉食动物永远是要猎取其他动物一样,我们无法改变征服文明的本性。当然,我要请大家注意的是,说老虎是一种肉食动物,并不是说我们就无法与老虎和平相处。只是我们作为一种从来没有扩张野心的草食动物 (用大熊猫来形象是再贴切不过了),我们必须警惕和防止被老虎吃掉。今天,西方在军事上打败中国、在政治上驯服中国、在经贸上操纵中国、在金融上控制中国……都已不再可能的时候,还有最后一个领域并没有放弃,那就是在精神上“殖民”中国。
要在精神上“殖民”一个国家,有三大重要的法宝:用新闻报道来解释 (或更确切地说是虚构)你的现实,用广告来构筑你的理想 (或更确切地说是构筑你的幻想),用电影来定位(或更确切地说是重新定位)你的历史。
大家不知道是否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不再是通过我们自身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和感触,而是主要通过媒体上的新闻。新闻告诉我们一个我们所不了解的世界。新闻是向世人解释(甚至虚构)现实的一个有效工具。可以说,我们每天对世界现实的认识,大致就是大众传媒告诉我们的“电视世界”、“互联网世界”或“纸媒世界”;媒体告诉我们的这个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虚拟的世界”,对我们的影响早已超
过我们自己切身体验的真实世界。
本来,我们中国人生活是否幸福,应该是我们才最有发言权。但现在已经不是了。西方媒体在谈及中国时,90%以上都是负面的。久而久之,中国的负面新闻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中国现实”。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西方的媒体都是以批评为主的。所以西方负面报道中国也是“正常的”。我每次听到这种说法我都会反问:你做过调查吗? 事实上我做过多次统计。法国媒体在报道其本国新闻时,绝对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比例大约是70%左右。但问题是,法国媒体在涉及中国的报道时,几乎90%以上是负面的。一正一负,其洗脑“效益”是非常高的。
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我想加一句:“谁控制了媒体,谁就控制了你的思想!”为什么在西方只强调新闻自由,而从来不提民众的“知情权”?因为绝对的新闻自由就意味着不需要对事实负责。如果没有事实来制约新闻,如果不是绝对严格地对事实进行实事求是地报道的话,那么造谣也将是自由的。因此绝对的新闻自由就使大众传媒成为一种洗脑的工具。所以,请大家谨记:只有自然发生的事件,没有自然形成的新闻,对某一事件“是否报道”、“如何报道”以及“如何评论”本身就是一种选择方式。之所以西方只对发生在中国的负面事件进行报道,就是为了在世人面前将中国描述成一个负面的国家。这是对中国进行精神“殖民”的第一步:摧毁中国民众的自信心。
当今世界的国际新闻现存“秩序”是:从美国(西方)而来、朝美国(西方)而去。
发生在美国(西方)的一切都是新闻,而发生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新闻,则只有当美国(西方)关注的时候,才会成为新闻。正因为这一新闻秩序,使得美国(西方)主导着全球的新闻报道,使得美国(西方)对世界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当这一认知成为现实时,我们就大致可以判断,我们在精神上正处于被“殖民”的状态,或被精神“殖民”的边缘。
用广告来构筑你的“理想”
第二个法宝,就是利用广告来构筑你的理想 (或更确切地说是构筑你的幻想)。
我回国后非常吃惊地看到,西方的广告已经渗入到我们每时每刻每个场所。我出门坐公交,公交上不停地在播放西方模特儿走秀的广告;我在家里看电视,打开乐视就是西方的汽车广告;我在大街上看到一则中国房地产广告,上面居然也是一个西方白人作为模特儿的广告……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意识到,西方的广告、特别是在中国所做的广告,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迈进:西方是天堂,只要购买了西方的某个产品,你就将一步进入天堂。如果说,在新闻报道中蓄意诋毁中国是为了将中国塑造成一个负面形象,那么西方的广告则是用来告诉你,西方是如何美好,是人间天堂,是你的理想之国。
过去,广告仅用于商品的销售。而今天,政治广告已经成为一大创举。在选举民主中,广告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美国最高法院取消政治献金最高限额主要就是使竞选者能够通过无限制的广告来影响选民。由此可窥广告作用之大。
我们被广告、特别是西方广告渗透的时候,我们从崇拜西方的产品走向崇拜西方的社会、从崇拜西方的社会走向崇拜西方的国家、盲目崇拜西方目前盛行的政治体制。我在法国二十年,几乎没有看到过一则正面褒扬中国的广告。所以,这是精神“殖民”的第二步:建立对西方的崇拜。
用电影来“定位”你的历史
第三大法宝,是用电影来定位 (或更确切地说是重新定位)你的历史。
电影从来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工具。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多少美国好莱坞对世界历史的诠释? 从《巴顿将军》到《独立日》、从《第一滴血》到《美国往事》,美国就是“救世英雄”,美国人就是“人性高尚”,美国体制就是“尽善尽美”。
戛纳电影节更为高明。他们通过“选片”方式,鼓励中国人自己拍摄“丑陋的中国人”电影。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细节来说明他们是如何通过电影来对我们进行精神“殖民”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戛纳电影节的入选片都是由各国自选自送,也就是说,影迷们在戛纳看到的电影,真的是各国选送的本国最佳电影。这时的戛纳电影节还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世界电影盛会。但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戛纳电影节开始不再由各国选送电影,而是由电影节自己组成了一个选片班子来选片。于是,地下电影、反叛电影、反政权电影等所谓的“独立电影”就开始成为东方国家能够进入戛纳的惟一的“窄门”。从这时起,戛纳电影节便成为西方最为有效的宣传工具。入选戛纳电影节就成为“负面化”东方国家和“美化”西方国家的代名词。电影就是这样通过对历史的诠释,来再定位各国电影观众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正因为电影的这种超乎寻常的“洗脑”功能,美国、法国等所谓的电影大国都将电影作为世贸谈判的重点,甚至不惜为此在盟国之间大打间谍战:如法美之间。
电影“洗脑”的主要方法除了情节以外,就是细节与画面:我们忘记了情节,却记住了形象。在西方和中国入选西方各大电影节的电影中出现的中国人形象基本上都是一脸猥琐和邪恶的。通过定格中国人的丑陋形象,来解释中国的历史也是丑陋的,最终达到使观影者厌恶中国人……这就是通过电影对我们进行精神“殖民”的一大发明。
反精神“殖民”,关键在于觉醒
今天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证明,我们面对的形势是严峻的,针对我们、特别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精神“殖民”,是来势汹汹的。
要打赢这场精神领域的反“殖民”决战,关键在于觉醒。我们要清醒地认识,精神“殖民”不是我们的臆想,而是一个严酷的事实。西方对我们的精神“殖民”是全方位的、运用了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但我是乐观的,特别是对我们年轻的一代,我是乐观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文明大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异常丰富的精神遗产;因为我们的年轻一代有着比我们更为开放的心态,比我们更为坚定的自信。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年轻一代一旦认识到西方对我们的精神“殖民”的现实时,我们有着一切手段和条件,来打赢这场精神领域的决战。
在这里,我想提供几点个人思考:
首先,要打赢这场精神决战,我们要重温马克思的那句著名的座右铭:怀疑一切。今天的世界,是西方控制着话语权,是西方在向我们发动精神上的“殖民”攻势。因此我们要循着马克思的榜样,以“怀疑一切”的精神,来抵御对我们的种种“洗脑”。我们不能一味地仰视西方,不能对西方的一切不求甚解地囫囵吞枣,不能天真地以为西方告诉我们的一切,就是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历史的终极真理……
其次,我们要树立以民族自尊为特征的自我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在漫长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我们不到两百年的挫折,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而已。多难兴邦,这场征服与反征服斗争宛如大浪淘沙,它冲走的是精神上的弱者和失败者;它将重塑的是我们的灵魂。我坚信我们终将要打赢这场反精神“殖民”的战争,并重新构筑我们的审美权、道义权和历史解释权。中国不仅仅要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而且也应该成为世界历史的书写者和讲解员。
请采纳
本文标题: 反精神殖民读后感(对精神殖民危害的认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70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卖桃子的男孩读后感结尾怎么写(卖桃子的男孩读后感300)乌龟是怎样变大的读后感 300个字(小乌龟是怎么变大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