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感人故事读后感(512汶川地震事件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6-13 17:48: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6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读后感(急需)急急急急,最好不要抄网上的,一定要在1日之内给,好的话我加分http://www.lnyuwen.com.cn/x...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读后感(512汶川地震事件观后感)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读后感(急需)

急急急急,最好不要抄网上的,一定要在1日之内给,好的话我加分
http://www.lnyuwen.com.cn/xzzd030.htm
国旗也许从未像今天这样悲伤。
从国家的心脏,到边远的布达拉宫广场,她在激扬的国歌声中升上旗杆的顶端,然后缓缓地降下,在这片国土上哀哀地飘扬。在天安门,在最著名的学府,在豪华的写字楼前,在最偏远的山区小学,国旗都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她的悲伤。
国家也许从未像今天这样悲伤。
在中南海怀仁堂前,这个国家的主席,带领他的同事,在静默的三分钟里,低下头颅,沉痛哀悼。大街上,广场内,胡同里,办公室,火车站,股票交易场所……这个国家的普通民众也低下头颅,来表达哀伤。
汽笛和警报在我们繁衍生息的土地上一声声鸣响,那是这个国家能够发出的最高亢的悲号,也是我们聚积起来的悲伤在上空席卷,爆发和回响。
然而,国民却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力量。
国旗曾为伟人而降,国丧总为伟人而设,但今天,59年以来,共和国的国旗第一次真正为普通国民而降。也是第一次,以国家仪式,来表达我们每一个个人的悲伤。这不仅仅是国家意志,更是人心所向,让每一个国民,今天都能表达自己的哀痛。
发生在今天的这一幕,前所未有地彰显着国民的价值和分量。我相信,那不仅仅是3万多名遇难者叠加起来的重量,同样是每一个国民应有的分量。
这种分量,源于对生命的崇敬和信仰。在这个国家走过许多坎坷,穿过层层历史迷雾之后,我们终于在她的体内,日益清晰地触摸到这种信仰。我们渴望着,这种信仰,能因为这场灾难,经由这场仪式,潜入一个国民的心间,植入一个社会的肌理,也溶入一个伟大国家的文化血脉。
正因为这样,我们相信,在那块正流血流泪的土地上,在那凄凉的废墟之上,也许正孕育着这个国家新的希望。
废墟上,让我们祈祷新生。
也许这会是一个新的机会,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国家和她的国民。我们此前总是抱怨这个国度丢失了道德和准则,总是痛心这里扔掉了种种美好的价值而变得无所依托。但是今天,我们发现了深埋在人们内心一座公德和道义的宝藏。
13亿人共同举行悲伤的聚会,从最富有的人群,到最贫苦的乞丐和拾荒的老人,从执掌权力饱有财富的精英,到最卑微的常人,他们捐出自己创造的财富,也捐出自己乞讨来的口粮。大地震动过后,蕴蓄在民间最可贵的种子顽强地钻出废墟。也许它们只是短暂地迷失了自己,又也许,只是找不到适合的途径来表达,发育和长大。
也许这会是一个新的机会,让执政者重新体察他们的理念,让抽象的口号一步步化作可感的行动和作为,真正拥抱“人”的价值,找到执政的智慧。从那片废墟之上,今天已经闪耀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性之光。我们期待着,这样的人性之光,将照亮这个国家和政府面前的路途,指引她走向世界、走向强大、走向未来、走向历史。
废墟上,我们祈祷新生。
在那片废墟之上,四川省青川县的一所中学,在已被撕裂的教学楼前,尽管脚下余震不断,对面巨大的山体仍在滑坡,但是今天,人们迎着朝阳,在那根没有被摧毁的旗杆上,震后第一次升起了国旗。他们为死去的同胞降下半旗,祈祷安息。
在那片废墟之上,地震棚里,已经有孩子捧起了书本。
在那片废墟之上,灾民安置点里,孩子们又开始上课了。
劫后余生的农人开始收割庄稼,工厂在筹备恢复生产。在废墟之上,人们将建起新的家园。在废墟之上,也许将站立起一个公民的社会,一个智慧的国家。
废墟上,我们祈祷新生。
另一种生命奇迹
生命可以是废墟下170多个小时的苦苦支撑。我们一声声的呼唤和鼓励,曾一次次让废墟下的生命重见天日。这样的场面,也曾一次次让我们鼓掌欢呼,甚至喜极而泣,因为这是生命的奇迹。
但更多时候,更多奇迹还会以另一种方式发生。
“宁可喝稀点,先把命吊着。”村支书陈兴德告诫他的乡亲们。他们一度在屋外临时搭起的棚子里,靠喝米汤保命。
然而北川县旋坪乡烧坊村的这位当家人很快意识到,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他派堂弟外出报信,并动员村民转移。因为组织得力,全村387人,上到80岁老人,下到9个月婴儿,在跋涉8小时后,悉数脱离险境。
这毕竟是波及大片国土的灾难。虽然我们已经倾尽全力,但跋涉的双脚能够前进的速度和救援的双手能够触摸到的地方,终归有限。而灾难留给我们的时间,又过于短暂。虽然外界的救援,一次次创造着生命的奇迹,让绝望中的人们在废墟下再见生机。然而唯有自救,像陈兴德和他的村民那样,才会创造整个村庄零伤亡的奇迹。
在镇上开会的彭州市磁峰镇石门村支部书记韩志保,更明白这个道理。他在镇上学校大门口,指挥慌乱的小学生们镇定下来,躲过灾难。然后,自己几次躲过险情,到石门村7组挨户巡查。当发现村民韩礼支正看着在地震中死去的两头生猪发愁,他一把拽住韩礼支就跑。没跑出几米,韩礼支的房子已成废墟。
生死之间,往往只隔着这一层废墟,但这便是阴阳之间永远不可往返的距离。往往此时,外界的援手,尚来不及伸到这里。
“孤岛”中,这一个个呼喊的身影,用他们的奔跑,为村民换来了更多自救的时间。这些处境危在旦夕的人们,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更多生命的奇迹。
身为家里的“男子汉”,北川县的小哥哥张吉万,不仅要救活自己,还要拯救自己的家人。由于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这个只有11岁的孩子,不得不背着3岁的妹妹,伴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疾走10多个小时的山路。在逃生的人流中,张吉万的每一步都很吃力,但他始终未曾放弃。
年长他4岁的雷楚年,也不肯放弃。这个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三班的学生,在短短两分钟里,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当他连抱带推把惊吓过度的女同学欧静带出教学楼时,整栋教学楼在他们身后瞬间垮塌。
在灾难来临之际,这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个生命对所有生命的渴望和怜惜。
所以,81岁的老婆婆朱群学,始终不肯离去。在地震后的90个小时里,她一直守在映秀小学坍塌的教学楼前。废墟里埋着她的孙子。她爬到被消防队员清理了数遍的瓦砾堆上,在倒塌的楼梯斜顶下,伸进一只手。她摸到了尸体,接着,她摸到了活人的身体,还听到了那里传出来的声音,很低很低。
而泥泞的村道上,更多的,是一声声注定得不到回应的呼儿唤女,但他们能够活下来,能够携手安全转移,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滂沱大雨中,有那么多人长跪不起,在近乎绝望中哭天喊地,尽管哭天,天不应,喊地,地已裂;但能够哭喊,他们已经为自己的生命创造了奇迹。这是在绝境中自救而救人的灾区群众,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生死之间创造的另一种生命奇迹。
罹难的人们,将会永远被缅怀和铭记,活着的人们,将会在他们已经创造的奇迹中,忍痛前行。
哪怕陈兴德和他的村民们种的庄稼和蔬菜,已因这场灾难而烂在地里,只要他们还有灾难降临瞬间对彼此生命的那种不舍不弃,散落的种子就会重新发芽,失去的家园也终将会被重新建起。
当太阳重新升起,在阳光所照耀不到的黑夜里,悲痛也许还会伴随噩梦般的回忆,在一颗颗饱受创伤的心灵里继续。未来,在援助和真情触摸不到的内心,还得依靠灾区群众,一如既往地创造新的奇迹,一种与生命更与生活有关的奇迹。
这种奇迹,足以温暖所有生者的余生,足以告慰所有死者的亡灵。
男人骑在摩托车上,准备出发。他回头看看妻子,尽管已经紧紧绑在自己背上,但他似乎仍想再确认一下她的位置是否妥帖。妻子坐后座,整个伏在他背上,双臂也像往常一样,环绕在他胸前。
这双手总是紧抱住自己男人的胸膛。摩托车开得飞快,这样搂着既安全又亲密。他们会这样去赶集,去走亲戚,甚至在四川不多见的太阳天里,去兜风。
然而今天,女人的手臂松松的,要用绳子才能固定。摩托车上,不再是一对恩爱的夫妻,而是一个伤心的男人和一具尸体。
他从废墟上那些尖利的碎石中刨出她,准备送她去太平间。这最后一程,他要确保她的舒适和安全。再回头看看,她一切都好吧?再回头看看,像往常一样。
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的图片,记录下了这回头的一瞬。
家园不是挥手就能告别的
对周康龙来说,“家园”这个词曾经意味着很多。那包括:他位于北川县政府附近小河街的家、老妻和儿子,以及61年的人生记忆。
但是几天来,这个词语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少。
先是房子塌了,把老婆和儿子埋在下面。幸存的人一个接一个被送出去,他不走;传来山上水坝出现险情的消息,他不走;全城救援人员撤退之时,北川县城的街道几乎空无一人,他还是不走。
几天来,头顶被砸破的周康龙,徒然地用木拐杖撬着钢筋,寻找自己的亲人。汗水和泪水,无数次轻轻滴落在散乱的砖头之中。
他真的找到了儿子,却又听着他的呼吸逐渐微弱,看着他闭上眼睛。儿子今年才28岁,原本打算秋天结婚。
他还想再找到妻子。废墟中有窸窸窣窣的响声,他冲上去一通狂扒。最终扒出来的,是自己养的两条狗。
希望渐渐破灭了,周康龙呆坐在废墟和瓦砾旁边,面色凝重,一言不发。没有人知道,是死去的人更不幸,还是活着的人更不幸。
14日下午,一名记者劝说他一起走出去,他同意了,跟在记者后面。当记者下到一条旱河河床时,周康龙站住了,说什么都不肯再下来。
他挥手告别:“你们快点走吧,这里太危险。我的心情实在是太悲痛了,等我平静一些后,再自己出去吧。”
他不愿离开,他得留下时间,向这个只剩下残垣断壁、埋着自己所有记忆的地方告别。
告别进行到傍晚时分,周康龙决定出发了。
他背起白布裹着的小小的行李包,迈出这格外艰难的第一步。他走在已拧成麻花的县城公路上,后面跟着那两条黑色的狗。照片里,他的背影有些单薄,两条狗也有些瘦弱。
在不知道方向的迁移路上,许多人的家园所剩不多。对他而言更少:只剩下两条狗。
这是他最后的依靠和寄托。“人死了,畜生还在。”他的脸上带着笑,也泪眼婆娑。
无数的家园一夕梦碎,无数的家庭生离死别,无数孩子成为孤儿。而周康龙的背影却在讲述着,无数的老人,余生只能与动物相伴。
有记者用相机记录了另一位跋涉中的老人。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只能看到他手里,紧紧握着一只小鸡。这只小鸡早在半路就死掉了,但他却舍不得丢弃。
那哪里像一只死掉的小鸡?那分明是这个世界留给他的一切希望。
这些默默喘息着的老人,已经没有力气,也没有丝毫欲望去呼喊了。沉默。黯淡的目光。无力的四肢。永远的孤独。
劫后余生,一时的悲痛和泪水过后,人们将开始重建自己的家园,幸运而艰难的新生活终将开始。
然而,我不知道什么将会等待这些老人。他们在地震中没有颓然倒下,活下去却无疑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坚持。
好在,我们看到了那坚持——即使只是两条小狗、一只小鸡。
废墟下的别样表情
邓清清打开手电筒。在被一束暖光冲淡的黑暗里,希望重新苏醒了。而在此之前,什邡市的蓥华镇中学倒塌的楼房底下,一片死寂。
这个满心害怕的初一女孩儿,独自被卡在钢筋和水泥板的缝隙,活泼的生命,随时可能会被吞没——这只是5月12日以后,发生在震区其中一座废墟下一处角落里的不幸。
事实是,同一时间里,更有数万条生命被埋在瓦砾和钢筋底下。根本不必刻意环顾,这里到处是废墟,到处是已经死去、或者正在死去的人。然而更让人惊异的是,在如此绝境之中,那些废墟下面孩子脸上挂着的别样表情。
又冷又饿的邓清清,此刻的表情是沉静的。
借着手电筒的光,她开始看书,借此来“缓解心中的害怕”。在阳光照不到的死寂空间里,她翻动书页,细微的声音顽强地钻过裂缝,穿透阻隔,透露出生的消息。
沉静的表情,也出现在北川。当老师让被压住的孩子们不要惊慌,几个孩子一起翻出掩埋在泥土中的书来,安静地看。另一名同样被压住的女孩儿,看见记者的镜头时,赶紧打理了一下头发,让他把自己拍得好看一些。
废墟之下,有着充满梦想的表情。
被压住手脚的女孩罗瑶,始终不肯让自己睡着。因为她还有个梦想——做一名钢琴家。过了一会儿,她修改了这个梦想,疼痛的双腿让她决定,如果可能,还是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吧。
还有许多这样的梦想,或者叫“打算”。有的打算严肃而实际:学校毁了,明年只怕得换家学校复读了。
有的则细小甚至不值一提:在汉旺镇东汽中学埋了72小时的薛萧,最大的梦想不过是一杯可乐。“给我一杯可乐。”在被抬出废墟后,这个在他心里重复了千百次的愿望脱口而出,末了,这个历经了生死的男孩儿,不忘追加一个“苛刻”条件:“要冰冻的。”
不管是伟大的还是虚幻的,清晰的还是模糊的,这些梦想同样弥足珍贵,给人信心和勇气。
废墟之下,还有带着歌声的表情。
在北川县中学废墟下,16岁的李安宁和同学们,一起挺过了艰难的10小时。这是他们人生最冲动和懵懂的年纪,许多梦想没有实现,许多爱恨没有说完,但5月12日,所有梦想和爱恨一起被砸在地下。
不知谁开了头,他们开始一起唱歌,唱流行歌曲,唱了很多。李安宁记得,其中一句是,“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看不见希望的绝境里,歌声成为他们的翅膀。在北川县的一座幼儿园,小女孩任思雨被卡住双腿,下半身沾满鲜血。人们看到她紧咬牙齿,却没有哭。听到了吗?孩子开始唱歌了:“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的读后感。(100字左右)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 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 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 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 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 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这个故事的读后感。。。。。 快!!!!!!!!!!!!
情人生
港闸区实验小学五(3)班李凌佳琦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8级大地震袭击四川省汶川县。一座城市瞬间变为废墟。地震以后,无数人失去了生命。无数人失去了亲人,无数人失去了家园。全世界人民都在为他们捐钱、捐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大家手拉手,心连心,用爱心为灾区人民擎起了一片蓝天。
在这场大地震中,有一个少年英雄感动了无数人。她的名字叫宋雪,女,12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土门小学五年级学生。
5月12日地震来临时,作为值周学生干部的宋雪正在检查午睡,她马上大声呼喊:“地震了,大家快跑,快跑……”并迅速跑出了教室。学生们听到呼喊,快速冲出教室,奔向操场。宋雪透过窗户,看到教室里有两名同学还趴在桌子上,她大声呼喊:“曾雨、韩洁,地震了。快出来,快出来!”熟睡中的她们没有听到呼喊。宋雪立即冲进教室,将两位同学摇醒。两人迅速冲出教室,奔向了操场。
老师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全班只差宋雪,当即成立搜救组,到废墟里寻找。第二天上午,当救援人员在教室后门仅两步之遥的地方发现宋雪的遗体时,她仍然保持着冲向门口的姿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宋雪将生的希望给了同学,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
如果她不去教室喊,那她就不会有事了;如果她自私一点,站在室外喊,也不会有事。她原本是安全的,可她却把生留给了别人,把死留给了自己。我读了后,被深深震撼。多么好的同学,多么优秀的学生干部。在生死的危急时刻,能毫不犹豫地去喊同学,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再想一想我们,有时同学之间仅仅是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争论不休,真是不应该呀。
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相信,美丽的四川汶川仍然会是一座天府之国。汶川人民,也一定会重建家园。因为,有全国人民与你们心连心!

汶川地震观后感

我们学校开展了一个看电影活动是《汶川地震》告诉我加20分
今天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观看了电影《汶川地震》 。银幕上那动人心魄的一幕又一幕无不感动着每一位老师。“危难时刻,每一个人都会这么做,这是做人的天性……”老师们泪洒满面,相互诉说着。是啊!废墟上:校长,老师,学生,公安干警,国家公务员,镇上的居民……哪一个不在奋力的救援?灾难前,他们来不及为自己失去的亲人掉一滴眼泪!更来不及看一眼自己满是伤痕的双手!废墟下,英勇的男教师创造着父爱如山的神话,坚强的女教师演绎着母爱的无边……为此特转载文章《奇迹的名字叫母亲》、《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两个感天动地的真实故事,纪念地震中为了救出每一个生命而遇难的教师。
一个年轻的母亲,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前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又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确认她已经死亡。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那具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到女人的身子底下,摸了几下后,高声喊道:“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清理开废墟,发现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
孩子大概有3、4个月大,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伴着泪水在一群人中传递着……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伟大的母亲不仅给予了孩子生命,更给予了他一生都受用不尽的爱。
内容拓展:
1、灾难电影就是这种思索的产物--在电影的历史长廊上,曾经有不少非常经典的灾难片,影片所描述的在灾难中凸显的人性真善美本质总令我们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2、灾难电影不仅为观众带来一流的视听享受,也在用影像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为传授逃生的技巧,电影在某些时候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在浑然不觉间,灾难已经来到人们的面前,用最有效的方式来减轻灾难带来的伤痛,其实在很多灾难片中已经给予了我们重要的启示。求生法则: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在这场罕见的灾难中,无数人失去了亲人朋友和家园,但我们的政府和人民已经在全力以赴地求助灾民,人性的光辉在这一时刻得以彰显。
3、地震类型的灾难影片许多国家都曾经进行过拍摄,中国在1979年也上映了《蓝光闪过之后》的地震影片,该片就是以唐山大地震为原型进行拍摄。美国也是地震的高发国家,所以相同题材的影片也在银幕上屡见不鲜。日本因为是岛国,地震更是频繁发生,在这种忧患意识的趋势下,超强毁灭性质的《日本沉没》也应运而生。《日本沉没》中的灾难景象令人叹为观止,整个岛国的覆亡只在旦夕之间,举国人倾巢而出,纷纷出国或者是迁往高山地带,但是在此等灭顶灾难面前,似乎任何的逃亡都是徒劳,不过幸好这是科幻电影,并非现实。

512汶川地震事件观后感

512汶川地震事件观后感

512汶川地震事件观后感,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而汶川大地震跟唐山大地震一样,都是中国历史上很重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直接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下面分享512汶川地震事件观后感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512汶川地震事件观后感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史上一次重大的灾害。

短短的几秒种时间,不少楼房倒塌,道路裂缝,引起交通无法畅通,只能步行。更惨人的是多少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多少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还失去了自己的同伴。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有太多太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在救援过程中,再次出现坍塌,一名消防战士坚持往废墟钻,不顾个人安危,在一位双膝跪地的母亲怀中救出了一位几个月大的婴儿。还有一名小学生,他被解放军叔叔救出后,躺在木板上,举着右手想解放军叔叔敬礼,一个微小的动作表现了这名小学生学到的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为感人的是我们温总理第一时间前往随时可能爆发危险的抗灾前线,和子弟兵们并肩作战,一句“万里长城震不倒,只要双手在,我们可以把灾区建得更美好!”让灾区人民得到安慰。

看着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消逝,看着多少孤儿没有亲人,我感到非常伤心。想到这些看到这些,我作为幸运儿,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才。

抗击地震,让我们团结起来吧!加油中国!加油汶川!我们支持你,我们是一家人!

512汶川地震事件观后感2

在我们为遇难同胞悲痛的同时,也为受伤同胞而揪心。令人欣慰更令人感动的一条消息是,四川省灾区各血站血液库未出现供血紧张状况。这么大的震灾,这么多的伤员,这么空前的救死扶伤,但请注意,在我们灾区的医疗救治中,“未出现供血紧张状况。”献血救灾的人群中有北大、清华等大专院校的大学生,有在北京、成都等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有影视明星,甚至还有老人、残疾人,还有人为血型不符合要求、体检不合格不能献血而遗憾,而伤心。

汶川地震的降临,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地震遇难的人们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儿女,失去了亲人……看到一幕幕灾后荒凉的景象,还有受难灾民痛苦不堪的面孔,我们不禁感叹灾害的无情与冷漠,它把人民的家园全毁了。但是,当你看到温总理拉着灾民的手,对他们说“好好活下去”的时候,当你看到最可爱的解放军民警不眠不休,不怕苦不怕累地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的时候,当你看到全为各地人人纷纷伸出援手,捐款,献血,那一幕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比地振憾也温暖。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汶川地震以其惨烈和悲壮,摧开了很多封闭和坚硬的心扉,也以很多生命奇迹的创造和展示,搭建起一个无比生动的生命教育的课堂,引导和实施了对很多年轻心灵最有力的救赎。

这场大地震,震撼了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牵动了那么多的爱……突然,觉得爱可以这么伟大,这么超越世俗。看着那些子弟兵,看着国家领导,看着那些灾民,看着那些志愿者,心里暖暖的,眼睛不时的被感动的泪水湿润。看一个民族,看一个国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民在危险时刻、生死关头的表现,是为公还是为私?是坚强还是脆弱?是抗争还是屈服?过去一次次的事实已经证明,眼前抗震救灾的壮举再次证明,中华民族是优秀民族,中国是伟大的国家。因为,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中国人民的历史和现状,都在阳光下,都在世人面前。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若在平时,有些同胞难免表现出点自私、冷漠、懦弱的毛病;人与人之间也难免为鸡毛蒜皮发生点内耗和争斗;有人也难免心态偏激,牢骚满腹,火气冲天,如此等等。但要看到,每当我们民族和国家面临强敌、遭遇灾难的危急时候,全国同胞则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共度时艰。这次地震,又一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又一次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

在这里,祝愿四川受灾的同胞们早日重建家园,从今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我相信世上充满奇迹,只要我们满怀希望,就没有度不过的难关,这一次,让我们携手与共,同筑美好明天。

本文标题: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读后感(512汶川地震事件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532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米开朗琪罗读后感1000字(《米开朗琪罗传》的读后感1000字)28中学校计划读后感(中学校规读后感(500字左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