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良知四首诸生读后感(泳良知诗四首)

发布时间: 2023-01-02 20:45: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0

中国哲学家经典语录(中国心学文化推bai广第一人黄河du,精心整理)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王阳zhi明1、你未看此花时dao,此花与汝同归于...

咏良知四首诸生读后感(泳良知诗四首)

中国哲学家经典语录

(中国心学文化推bai广第一人黄河du 精心整理)

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王阳zhi明
1、你未看此花时dao,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9、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10、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1、无私心就是道。
12、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3、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阳明格竹图
1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6、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7、动亦定,静亦定。
18、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0、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边寻。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3、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4、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2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王阳明悟道处——阳明洞

王阳明名言名句及赏析

王阳明名言名篇赏析——玩易窝记
原句
玩易窝记
阳明子之居夷也,穴山麓之窝而读《易》其间。始其未得也,仰而思焉,俯而疑焉,函六合,入无微,茫乎其无所指,孑乎其若株。其或得之也,沛乎其若决,了兮其若彻,菹淤出焉,精华入焉,若有相者,而莫知其所以然。其得而玩之也,优然其休焉,克然其喜焉,油然其春生焉。精粗一,外内翕,视险若夷,而不知其夷之为阨也。
于是阳明子抚几而叹曰:“嗟乎,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其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名其窝曰“玩易”,而为之说。曰:夫《易》,三才之道备焉,古之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共变而玩共占。观象玩辞,三才之体立矣;观变玩占,三才之用行矣。体立故存而神,用行故动而化。神故知周万物而无方,化故范围天地而无迹。无方则象辞基焉,无迹则变占生焉。是故君子洗心而退藏于密,斋戒以神明其德也。盖昔者夫子尝韦编三绝焉。呜呼,假我数十年以学《易》,其亦可以无大过已夫。
赏 析
此文作于正德三年(1508)谪居龙场驿时,文章叙述了自己研读《易》的三个阶段:一开始的茫然不解:“仰而思焉,俯而疑焉”;接下来有所明白,心情愉快,“沛兮其若决,了兮其若彻,灌淤出焉,精华入焉”;最后反复涵泳玩味,得《易》之主旨,故“优然其休焉,充然其喜焉,油然其春生焉”。通过研习《易》反观人生,了悟苦难不过为外在之物,不足乱心,达到了“精粗一,外内翕,视险若夷,而不知其夷之为厄也”的境界。正因为由《易》悟道,故而欣然命名所居之处的山洞为“玩易窝”。“玩易窝”在今贵州修文县龙场镇新春村一座孤山下,洞顶有石刻“阳明小洞”四字,另有明隆庆年间贵州宣慰使安国亨手书“玩易窝”三字、民国三十七年(1948)兴义何辑五书“阳明玩易窝”之石刻。
王阳明在玩易窝静处玩味《易》,所得甚夥,此记后半段详细阐释了自己研习《易》的心得:通过观象玩辞、观变玩占,可以看到“体”立,“用”才能行,而“用”行,“体”方可显,这就是王阳明所悟“体立而用行”之道。同时,他指出《易》之变化无穷让古之君子玩味不已,由自然而思考人事,并引孔子研《易》而发韦编三绝之叹之故事来感叹《易》之深奥,他自少年时代便沿家学对《易》多有思考,但仍说“假我数十年以学《易》,其亦可以无大过已夫”,正与前文习《易》的三个阶段相呼应,足见其沉潜玩味之深。
《玩易窝记》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重要文献,集中体现了王阳明由《易》悟道的过程。据《明史·王守仁传》记载:“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掲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王阳明在年少时得遇硕儒娄谅,就已经能与之探讨朱熹解经之思想,足见其思考之深入。在家依然涵泳玩味《五经》经义,欲从中得圣人之旨。后入狱也未断研习《易》,有诗云:“羊肠亦坦道,太虚何阴睛?灯窗玩古易,欣然获我情。起舞还再拜,圣训垂明明。拜舞拒逾节?顿忘乐所形。敛衽复端坐,玄思窥沉溟。寒根固生意,息灰抱阳精。冲漠际无极,列宿罗青冥。夜深向晦息,始闻风雨声。”(《杂诗三首》之三)已经开始悟到《易》之妙处。正德三年被贬龙场驿后,王阳明依旧不断研习五经,但“龙场居南夷万山中,书卷不可携,日坐石穴,默记旧所读书而录之。意有所得,辄为之训释。期有七月而《五经》之旨略遍,名之曰《臆说》。盖不必尽合于先贤,聊写其胸臆之见,而因以娱情养性焉耳。”《五经臆说》一书后被烧毁,仅存钱德洪整理的十二条,其中有五条阐释《易》,从中可窥王阳明受《易》影响颇深。《五经臆说》的撰写是王阳明凭着记忆玩味研习而成,更多个人的创见,他自己也强调“不必尽合于先贤”。《玩易窝》的创作也与撰《五经臆说》类似:“阳明子之居夷也,穴山麓之窝而读《易》其间。”虽然地处僻陋,无书卷可查,但这种环境下反而有助自由思考,不拘泥前人时贤的见解,完全从自己的思考出发,发人之所未发,获得了精神上的独立。
“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此知如何捉摸得?见得透时便是圣人。”王阳明这段关于良知的阐释,明显可从《玩易窝记》中看出端倪。良知如《易》之道,变化无端,难以把握,故难有人参透,参透者即为圣人。现代易学家朱伯昆先生认为出:“王氏心学的基本命题,虽非出自《周易》经传,但其思想体系亦受易学影响。”正德十年(1515)王阳明在《朱子晚年定论序》中提到自己龙场悟道一事:“其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体念探求,再更寒暑。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可见玩易窝、何陋轩等地物质条件之艰苦、远离朝廷之闭塞,反而给予王阳明自由思考的空间,反刍多年学习之积累,终了悟到道从心出,与外物无关,奠定了“阳明心学”的基础。
《玩易窝记》全文不过三百来字,前段叙事,后端议论,由事发理,简洁凝练,别具一格。前段叙述学《易》过程的文字有如刘勰《文心雕龙》,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具象化,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从不知到入门再到了悟的历程。中间采用引证的方法,将自己贬滴龙场驿而不觉其陋与“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相比,点出“玩易窝”命名之缘由,引出后面一大段玩味揣摩《易》之心得就水到渠成。“记”这一体裁多叙事,而此篇则重在议论说理,不拘一格,正应了王阳明读《易》之所得“盖不必尽合于先贤,聊写其胸臆之见,而因以娱情养性焉耳”。“从散文创作的艺术手法而言,王阳明龙场玩易文以 及《五经臆说》主要采用引证的方法,论证‘心即理’的心学思想,直达本心,从学术思想的流变上确证了心学思想的渊源关系。”王阳明《玩易窝记》篇幅短小,而内涵丰富,发人深省,实为晚明小品之滥觞。
本文标题: 咏良知四首诸生读后感(泳良知诗四首)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7214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白狼读后感字(《白狼》读后感)革命读后感600(关于革命故事的读后感5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