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名言读后感(《我的教育信条》读书笔记2:什么是教育)

发布时间: 2022-10-04 21:18: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4

请找一篇教育理论读后感3000字左右,最好不要让人看出明显是在网上抄的。让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

杜威教育名言读后感(《我的教育信条》读书笔记2:什么是教育)

请找一篇教育理论读后感

3000字左右,最好不要让人看出明显是在网上抄的。
让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书评 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当杜威的教育思想随着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而受到猛烈的攻击时,美国曾有头脑冷静的学者富有远见地指出:对杜威的批评为时尚早,我们至少应当再给杜威50年的声誉。从杜威去世至今,50年过去了,显然,美国学者这一睿智的判断已经展现了它的预言性,只不过现在看来,我们应当给予杜威教育思想的声誉恐怕远远不止50年。 杜威思想的明显复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产生于哲学界,它是在分析哲学走向末路,实用主义思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一大批要求弘扬实用主义哲学的思想家纷纷出场,粉墨登台,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欣赏或不承认“新实用主义”这一称谓,但作为局外者,人们一般相信,这是美国"新实用主义"的重新崛起。在努力复兴实用主义的进程中,作为传统实用主义哲学代言人之一的杜威,自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他的思想和言论开始不断地为人们所引用。可以说,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分析哲学只关注逻辑和语言问题而给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带来的巨大“真空”,正因如此,美国新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R.罗蒂在解释杜威哲学视界的现代意义时,曾明确而形象地提出,每当分析哲学走入死胡同时,人们都会发现,杜威正等在那里。 杜威思想受到人们重新重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近些年来国外有关杜威著作的整理、出版以及研究杜威的文章和著作明显增多。有统计数据显示,从1970年到1995年之间,北美学术界“关于杜威的著作和文章”多达2200多篇(部),平均每年近90篇(部)。同时,有关杜威研究的文章质量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扩大。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杜威研究中心”经过长期的准备工作,于1991年出版了《杜威全集》,共37卷本,1996年还发行了《杜威全集》的光盘版,这项浩大的工程为人们重新深研究和挖掘杜威丰富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第一手资料,为将对杜威思想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欧美处于一种复杂的境地,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联邦或中央政府对教育直接干预的力度大大加强,而目前有政府背景的主流的教育改革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的。这类改革在本质上更为接近西方教育思想流派中的“新保守主义”,而不是“进步主义”。当然,它还打上了现时代的特点--经济领域的“新自由主义”的烙印(其代表人物也被称为“新右派”)。在这个意义上,杜威的教育思想并没有成为80年代以来欧美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没有受到主流教育改革力量的青睐,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认为,杜威的教育思想经过20世纪前半期的宣传、推广,已经滲透到了美国教育制度和实践中去了,成为许多美国教育工作者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是他们赖以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公开的或潜在的指导原则。当我们在进行中美教育的比较中,这一点也许看得更为清楚,中美教育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是人们公认的,如,美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创造性思维较为突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考试中屡屡能获得好成绩等等。追究形成这种差别的根源,从美国方面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进步主义教育带来的,与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无关联。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随着进步教育思想在美国基础教育中的滲透和沉淀,杜威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美国教育制度和实践的一部分了,已不需要再以“运动”或“思潮”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为什么杜威的教育思想在美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并没有受到人们太大的关注、形成与哲学领域巨大反差的重要原因。 但另一方面,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教育领域又的的确确被复活了,只不过它不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而是在与基础教育领域有着重要关联的教师教育领域。在当代欧美风起云涌的教师教育的改革浪潮中,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愈演愈烈、势不可挡的趋势,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杜威强调的真正的学习应当是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尤其从“反省经验”中学的观点,正从美国20世纪上半期对学生的要求,转变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教师的要求方面来。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运动的思想基础是可以从杜威教育思想中找到它的根源的,这也是在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的运动和思想研究中,我们每每会回到杜威思想上去的重要原因。 另外,当前美英等国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教育改革的巨大压力,也引起了一些教育组织和个人的抵抗和反弹,各种抵制或要求修正当前改革的势力开始出现,恢复进步教育所倡导的"儿童中心"的声音也时有耳闻,如1999年,英国就有学者出版了《新进步教育》一书,提出,不仅要恢复进步教育的主张,而且还应当将进步教育建立在新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有的学者在教育哲学的层面上探讨杜威思想的方法论问题,发表了《教育哲学的自然化──后分析时代的杜威》(1998年)的研究专著,探讨后现代社会条件下杜威教育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就在杜威的思想在国外受到人们的重新关注并在教育领域中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的时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所单中惠教授的《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问世了。该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正式出版,共46万余字,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笔者是在2002年9月下旬昆明召开的教育史年会上首次看见这部书的,此次年会,正值杜威逝世50周年,外国教育史组研讨的话题就是有关杜威。单教授的这本大部头著述,不仅代表了他个人,而且也代表了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界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杜威大师的缅怀和纪念。 阅读了单中惠教授的《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笔者感到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是值得一书的: 1.该书是我国教育界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专著 杜威是20世纪屈指可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大师,自1949以来,我国也不乏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80年代初,自我国外国教育史领域的泰斗之一──赵祥麟先生发表著名的《重新评价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论文之后,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更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除大量的论文外,也出现了不少的译著和专著。在有关杜威的专著中,《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书无疑是研究杜威教育思想最为系统和最为完整的一部。该书共分6章,分别讨论了“杜威的大学时代和教授生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传统教育与杜威”、“进步教育与杜威”、“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世界教育”6个专题,所涉及的内容几乎包括了杜威教育思想的每一方面:实用主义哲学、机能主义心理学、教育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道德教育、职业教育、儿童观、教师观、实验学校、杜威与传统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关系、杜威教育思想对各国的影响等等,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如此广泛的探索,并将探索的成果以专著的形式系统地表述出来,该书应是国内的第一本。 2.充足的资料收集和娓娓的论证过程反映了作者精湛的研究功力 运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表述和支撑作者的观点也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特色。从书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方面是进行过长期的积累,厚积而薄发的。作者曾先后在1982-1983年、1992-1993年、1997-1998年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英国赫尔大学教育学院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对有关杜威教育思想和实践方面的资料进行过专门的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作者的论证和阐释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书后的中外文人名对照和页码标注,为读者的检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当前学术研究急功近利、“学术快餐”极为盛行的背景下,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显得尤为的可贵。 3.轶事化的表述体现了后现代式的写作风格 该书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探索,在表述上并不像一些理论专著那样抽象晦涩,而是将很多问题以"叙事"的方式表述出来,尽管这种“叙事”并不是对一个个个案的完整描述,但它的确是在有关“具体”的叙说中表达作者自己的理论构思的,这多少具有些后现代的风格。当我们注意到象美国著名的分析教育哲学后期代表人物--索尔蒂斯这样注重并擅长理论分析的教育学者,也在近年来的理论专著中有意识地增加了“案例”的叙述,我们就不难感觉到其间所体现的教育理论发展的某种共同趋势。在当今出现的"实践"优先的认识论背景下,这或许是教育理论的一种必然选择。 作为国内目前研究杜威教育思想最为系统、资料运用最为丰富的专著,单中惠教授的《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书无疑为我国学术界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探索搭建了更高的研究平台,这对我国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都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在我国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杜威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也许比西方目前流行的新保守主义思潮更大,更适合我们中国教育的改革需要。我们期待着在单教授的《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书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有关杜威教育思想的精品论著出现,不仅研究二十世纪上半期的杜威,而且,能够把杜威的教育思想放到近些年来深刻变化了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当前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改革实践结合起来,将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论教育读后感

尼采论教育——《教育究竟是什么?——100 位思想家论教育》北大社 2008-12-01 08:59:34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最困难的任务仍然在于,怎样才能从这一理想中引申出一系列新的义务,一个 人怎样才能通过实践活动向着如此过高的目标前进——总之, 展示出这个理想对 人有教育作用。 …… 尼采教育哲学的基础是“更高的”文化和“真正的”教育的概念。 他把当时的 文化描写成为市侩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表现在他所认为的浅尝辄止的倾向。他 在他出版的四本 《不合时宜的沉思》 的第一部 《大卫·施特劳斯: 忏悔者和作家》 中最猛烈地攻击这种倾向。在这篇散文中,他认定市侩文化是“完整哲学”的创 立者,这种“完整哲学的唯一条款是一切都必须照旧,任何事情都无论如何不能 伤害那种“合理的”和“真正的”文化,即市侩文化。他的观点是,当学术努力 受到那些很少或没有远见和首倡精神的人规定时, 教育就变成灌输一堆事实而不 是发展人类理解力的过程、没有生气的过程。尼采论证说,这种状况部分地是语 言教育衰落的结果。过分强调在某一学科内部的专业化的兴趣,其代价是牺牲学 者以明确有力的精确的态度表达他(她)自己的结论和贡献的能力。尼采将语言 置于教育中心地位的观点首次向听众发表于 1877 年在巴斯勒大学所作的以《我 国教育制度的未来》为题的五次系列演讲中。在这几次演讲的过程中,尼采提出 了一个“德国教育制度的错误”的纲要,他论证说,教育由于从属于国家而堕落 了,而且变成由两种有害的力量所组成,它们联合起来,摧毁教育,从而也摧毁 文化;既尽最大可能扩展教育,又把它变得狭隘,削弱它。他认为应强调严格的 教育和严格的指导,更明确地说,必须给学生以工具和指导,以发展他(她)自 己的能力,而不是将一个供模仿的偶像交到他手上。尼采教育哲学的终极目标和 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 就是通过造就真正的个人或他所谓的更高类型的人类来 发表真正的文化,因为通过造就这种个人,社会全体就会是健全的并收获最珍贵 的回报。 从本质上说,尼采的教育哲学是与未来有关的。他尖锐地批评了现代社会的价 值观,认为这种价值观应对现代意识的混乱和分崩离析负责。除非进步是对过去 进行批判性评价的结果,他不懂得有什么进步,这里指的是文化的人类的进步。 要做到这一点, 有赖于确定什么东西因其对个人继续发展因而通过个人对整个社 会的发展具有有用的、有益的性质而应当被保留下来。按照尼采的意见,教育的 目标就是造就真正的文化和“更高的品位”,“自由精神”,最终造就出“超 人”(Overman)。“超人”就是有能力自己确定什么东西有价值,什么东西没 有价值,而不依赖于对传统的教条式接受的个人。生活的最高形式就是完全的真 人,这种真人理解他作为作者的幻象和必要的虚构故事对他是适合的,但并不是 每个人都能在同样的条件下以同样的方式达到同样的思想活跃的状态。尼采认 为,现代社会的特征可以说就是缺乏真实性。追求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和舒适的 驱动力产生了与之相应的结果, 它反过来又促进了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的停滞不 前。这种相应的结果造就了一种愿望,更使每个个人赋予同样的事物以同样的价 值,从而彻底消除个别性。这是尼采所反对的最重要的态度之一,因为它的唯一 后果是虚无主义:认为既然每件事对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价值,因而没有什么东西 有任何可以评估的价值。 显然, 正是在这里尼采的教育哲学才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因为他主张教育的目的与社会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如果社会认为任何事情都 没有可以评估的价值,从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上说,教育也同样变成了没有意义的 东西。为了反对这种虚无主义,尼采强调,一方面通过自省和对自己的“真正教 育者”的批评性分析, 另一方面通过练习重建个人判断价值的能力从而重建社会 判断价值的能力的坚强而严格的教育制度来形成真正个人的重要性。 这种形式的 教育目标的达成就是赋予我们所建立的社会以意义或证明它的合理性。 从定义上说,“真正的”教育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领域,它是为少数人所有 的。大多数人或者说百姓,需要一种不同形式的教育,但那是一种不应当看做是 价值更少的教育,因为它也允许那些个人达到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的真实性。尼 采的论据是,完全的真实性需要牺牲并以罕见的规模承担义务。对尼采来说,能 够说得上已经达到“更高类型”状态的人是极少数的个人,而且那也是偶然的, 还没有超人“在地球上行走过”。这 种情况不要误解成为世袭的贵族制度,因 为当他说“高贵”(Noble)时,尼采不是说的狭义的字 Von(指贵族的社会地 位、身份———译者)他说的是精神和智力上的贵族,那就是说,任何一个追求 更大真实性的人应该都有可能得到那种发展的手段。所以,重要的不是一个人与 生俱来的权利,而是信心、态度和兴趣。尼采认为,一个社会的这种更高类型的 兴趣与对整个社会的关心是一样的。这个观点就是,我们和我们的最伟大的榜样 一样伟大,在那个意义上,他们证明我们是正确的。例如,恺撒、伯里克利或拿 破仑,作为他们的社会的最高价值的榜样,与罗马、雅典和法国的最高价值是一 致的。对尼采来说,判断一个社会的依据是它的教育目标的性质以及达到那种目 标的坚持性。在这种教育目的基础上,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就会以更真实的态 度朝着其自身的发展开动。如果这种关系被颠倒,进步变成经济增长和技术提高 的同义语,反过来,这种情况又会使与真正的个人和真正的社会背道而驰的拉平 效果永久化。 虽然尼采生前在知识界只处于边缘的地位,在他死后,他的影响却稳步增长。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的哲学反对分析和分类的规范研究方法。事实上, 对他的哲学的一些最强烈的凌辱和误解应由这种方法负责。 也许这种误解中最有 意义的是纳粹分子为了辩护他们的可恶的方针和政策的正当性的目的而扭曲了 尼采的一些关键概念。尽管尼采的确仅仅写了三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但 是,如果认为这些就是他的全部教育哲学,必将陷入他致力于纠正的目光短浅。 从他 14 岁时的第一本自传起,直到他的最后著作,教育在尼采的著作中一直是 一个中心课题。他对教育的探讨来自于现代教育制度刚刚形成的时期,它一直是 警世钟。虽然在他生前不幸地被忽视,但他的著作愈来愈被公认为是他以非凡的 智力去研究的课题中的重要著作。他的思想对 20 世纪的存在主义、批判的文学 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有着重大的影响。时间丝毫没有削弱他的方法、他的分析和他 的结论给予人们的启示。 《教育究竟是什么?——100 位思想家论教育》[美]乔伊·帕尔默编,定价: 45.00 元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的可读之处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新”字:新领域,新问题,新眼光,新线索,新视野。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资深教授 任钟印   本书对2500年以来全世界100位最重要思想家的教育理论进行了生劫的评述,内容丰富,视角独特。阅读本书,无异于享受一场思想的盛宴。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陈学飞   这不是一部狭义的教育学著作,它涉及的是教育的本质——人的培养问题,对改善当前中国教育界的现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陈洪捷   本书对古今中外100位最重要思想家的教育观进行了全景展示,从不同视角讨论了教育的真谛,启迪着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教育”这一人类文化的永恒主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石中英   阅读本书,你好像进入了一座教育理论的博物馆,又好像参加教育理论百家争鸣的大会,令人神往,令人流连忘返。   ——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 诸惠芳
精彩书摘
  这种学校的最有效的课程将认真注意学生现在的兴趣,不是作为驱动的策略,而是作为教给人类知识和社会经验之间的主要关系的途径。杜威严厉批评公立学校压制和漠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运用人为的语言(可能是关于某种虚幻的未来的语言)即仅仅用来疏远学生,过分依赖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根据学生参加智力学习或手工学习而不是将两者提供给全体学生的推测的学生能力将学生分组,使学科之间互相分割,而不是围绕着学生的活的经验将学科与知识统一起来。杜威不是责备学生的消极被动,而是直接注意于学校的教育学。 然而重要的是,要同样强调,杜威强烈反对儿童中心的进步主义的更极端的主张,他明确指出,为了使学生的兴趣与持续的智力发展与教育性的经验结合起来,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杜威来说,教育就是建设和改组经验,以增加经验的意义,增强每个人指导后续的经验过程的能力。例如,儿童在课堂中的自由本身不是目的。 这种与儿童中心教育家的争议部分地说明了杜威长期主张的反对二分法的思维和绝对原理。他攻击这样一些常见的二元论:如理论与实际、个人与团体、公众与私人、方法与教材、思想与行为、手段与目的、文化与职业。他的企图不是要寻求妥协,而是要改组这种争论使之不再互相把对方视为反面。因此,例如,在课程的建构中,问题不是要在使儿童的兴趣合法化和教材之间作出选择,而是要理解和发挥连接它们的经验的连续性。 杜威终身仍然坚定地支持“自觉的进步主义的”社会。他谴责传统的观念将文化看做是以不平等和选择为特点的贵族性质,而不是将文化和美学置于共同的经验之上。同样,他主张学校不再与社会生活分离而是主张学校要在向更好的社会秩序转变中起帮助的作用。他承认有阶级的壁垒和划分,然而,根据杜威的观点,这并不等于说,在改变一般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改造资本主义的恶习中,学校的作用应当包括某种经济上的“主义”,而是要通过学习和积极从事基本的社会性活动(他称之为“作业”),诸如栽种粮食、烹饪、建筑掩蔽所、缝制衣服、编故事和制造手工艺品,儿童就能更好地加入到道德的、社会的成员中去。他们将得到机会学习“有效自我指导的工具”,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动手处理这些社会性问题的能力(包括读、写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其结果,课堂就拥有了某种民主社会生活,有了对人的尊严的关心和在学校以外寻求的科学智慧。
本文标题: 杜威教育名言读后感(《我的教育信条》读书笔记2:什么是教育)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287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童年读后感五百字左右(童年读后感500字)金孩子读后感怎么写(金娃娃的读后感怎么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