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派读后感(谁喜欢王阳明心学啊 有喜欢的朋友一起分享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2-09-21 19:10: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9

阳明学派的日本阳明学派日本的阳明学派是日本江户时代信奉王阳明学说的儒学者集团。它的代表人物有中江藤树、熊泽蕃山、佐藤一斋、大盐平八郎等。他们开始...

阳明学派读后感(谁喜欢王阳明心学啊 有喜欢的朋友一起分享心得体会)

阳明学派的日本阳明学派

日本的阳明学派是日本江户时代信奉王阳明学说的儒学者集团。它的代表人物有中江藤树、熊泽蕃山、佐藤一斋、大盐平八郎等。他们开始大多是朱子学家,但在研究朱子学过程中,产生怀疑以至批判,转而钻研王阳明学说,成为阳明学的崇拜者和宣传者。阳明学者多半是民间学者,致力于平民教育和社会教化,并建立“乡学”。
中江藤树(1608~1648),江户前期儒学家,日本阳明学的创始人。生于近江国(今滋贺县)。少年时爱好读书,11岁读《大学》,17岁读《四书大全》。青年时代视《大学》和《论语》为金科玉律,笃信《孝经》。1634年为侍母而弃官返乡,在家开办私塾,从事社会教化和教育工作。早年专攻朱子学。1644年读《阳明全集》,改信阳明学,致力于阳明学的日本化,成为阳明学教育家。其教育精神在于诲人不倦和感化指导,对愚鲁拙笨者亦耐心教导,被乡里尊奉为“近江圣人”。后人将其私塾命名为“藤树书院”。他撰写了《翁问答》、《鉴草》等著作,并辑有《藤树先生精言》问世。中江藤树在发挥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中是下了功夫的,并培养了一批日本阳明学的学者。
熊泽藩山(1619~1691),日本江户时代前期阳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生于京都,1642—1643年就学中江藤树门下,研修王阳明学说,积极提倡儒学。日本各地学者慕名投其门下。1656年辞官隐居芳野,专心读书著述。将教育视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认为学校为教授圣人之道培养有用之才的场所。主张设立学校,并亲自主讲。重视女子教育,并著有《女子训》、《女子训或问》等专书。熊泽藩山的重要著作《集义和书》,共16卷。分为书简、心法图解、始物解、义论等篇。用问答体和图形,对学问、思想、时势专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论述,反映了作者的阳明学观点。作者认为,人类的“性”、“心”是一致的,“吾心即太虚也,天地四海亦在我心中”。这正是对王阳明“心学”的发挥。熊泽藩山的另一本重要著作《大学或问》共2卷,系统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作者主张学习礼、乐、书、数及武艺,以培养文武兼备之士,世间有用之人,同时还主张学习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日本的阳明学派的传播,比较注意将中国阳明学的内容与日本的客观需要相结合,并加以选择、改造,着意避免中国阳明学派末流的弊端在日本重演。
日本阳明学派的教育虽也谈“致良知”的德性修养,但占主流的乃是注重“知行合一”,重视事功,关心政事、经济实务,即知即行,勇往直前的倾向。这使得明末日渐衰微和缺乏生气的阳明学却在日本经过改造变成一种生机勃勃和富有革命性的启蒙思想。

急求《坚守底线》的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仔细浏览《坚守底线》这本书,对其从丰富的人生经历提炼出的做人做事理念而感到心灵上的触动;同时也让我对儒教文化圈的邻国日本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众所周知,儒学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影响深远,尤其是日本。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代,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在教育主导思想由欧化主义向“儒教”主义转化,突出王阳明的儒家精神、孔子思想,并与现代化相结合,实践出今天的日本国强民富、社会安定、人民康乐长寿,国情国体充满东方浓厚特色。期间日本著名思想家元田永孚反对专尚西学而轻视儒学,专尚智识才气而轻视道德仁义,主张以儒教思想作为教育主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尽管首相更换频繁,但继续弘扬传统宗教与文化,不受外来极左极右势力冲击、分化和分裂,以及意识形态的困扰,也从未引进外来势力打自己,所以人民团结爱国。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利用儒家思想得出来的最佳成果。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仿佛一夜之间苦大仇深的民众被卷入了全民经商、下海的潮流,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股又一股“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有钱代表一切”、“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汹涌而来,席卷整个社会。经济利益的竞争和追逐也造成了传统道德的破坏,一些民众包括企业家群体的心态表现出拜金主义、唯利是图、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浮躁冒进甚至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也因此出现大量弄虚作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价格炒作、以权谋私、内幕交易、为富不仁等不良现象。在社会精英群体中,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领域和社会领域,充斥着全盘西化的思潮,同时妖魔化中国传统文化,鼓吹和推崇西方各个领域的管理思想和体系,把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几乎全盘否定,视中华文化(其中包含儒学)为保守、传统、腐朽的根源。企业界也存在盲目地信任、推崇西方经营管理模式和体系,几乎很少宣扬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精粹。
  在这种社会发展大背景下,阅读稻盛和夫的《坚守底线》,领会其中的思想和哲学,难免唏嘘不已;因为其中的思想本质和根源无疑一脉相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特别是阳明儒学。在当代,日本的儒学已经融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及生活方式之中,成为日本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态可以用“日用而不知”来概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思想文化史专业委员会会长王家骅在 《儒家思想与日本现代化》 一书中充分肯定了儒学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所起的重要作用。其中特别是阳明儒学思想对日本近现代发展包括企业发展起到非常巨大的推动力。
  阳明儒学,简称阳明学,是有“大明名儒”之誉的明朝大儒王阳明开创,不仅指导自己一生“立言、立功、立德”取得辉煌成就,也在哲学、教育、政治、军事、文学、书法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而且成为一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强音。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世人以阳明为其号,是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生活在社会危机四伏的明朝中期,痛感官方哲学--朱子理学因其思想僵化而无法通过规范社会道德来挽救社会危机,故继承、发展了南宋大儒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提出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说以及“致良知”论,创立了体系完备的阳明儒学(亦称“阳明心学”、“王学”等)。其学说克服了朱熹理论中所存在的天理的外在强制性的理论缺陷,将“天理”移入“人心”,强调“天理”一旦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意识即能有效地规范主体人的行为,使之弃恶趋善,从而为解决明朝的道德崩溃和社会危机开出了一剂猛药。
  阳明儒学的历史贡献突出表现在对儒学的传承与创化发展,而并不是全盘继承孔儒之学。阳明儒学主要思想及特点:“一个实质、一个核心、四点精要、三大特色”。
  阳明儒学的实质就是新“心学。阳明儒学实质上是在扬弃朱子学、发展陆子心学,重建心学,复兴心学,形成新“心学”的过程。阳明儒学讲学宗旨即“四句教”:“与朋友讲学,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阳明儒学的核心是良知之教。 “良知之教”为阳明学术之魂、之精髓。刘宗周在《传习录》之序中高度评价,“良知之教,如日中天”。
  阳明儒学的四点精要,是构成其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一、“心即理”说。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事、心外之理乎?……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故我说个‘心即理’,便要使知心、理是一个,便来心上做功夫,不去袭义于外,便是王道之真。此我立言宗旨”。第二、“知行合一”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有知在”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第三、“致良知”说。“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门教人第一义”“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第四、“万物一体之仁”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 “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以达吾一体之仁……”
  阳明儒学的三大特色,即传教性、务实性、平民性。传教性:讲习、宣讲、传播、教化功能性强,是阳明学的最大特色。务实性:经世致用性强,大至精英匡时救弊,中至贤士立身行道,小到百姓日常生活,无不有指导意义、启迪作用。平民性:把儒学从神圣的殿堂拉回到民间,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平易化,成为平民儒学、大众儒学。
  阳明儒学深刻影响中国、邻邦及东亚数百年近现代历史发展,其中对日本影响最大。阳明儒学早于明朝中后期便已传入日本,更于明治维新时期发展为显学,并成为明治时期日本志士仁人推倒幕府、变法图新、实现国家自强自立的理论工具和重要思想武器,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企业家,乃至整个日本社会。在日本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阳明儒学又转化为工商业精英的经营哲学,成就了一批杰出的企业家和优秀的企业,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京都论坛事务局局长矢崎胜彦多年研究“阳明儒学”而作的《良知之道》一书,正是在企业经营中参悟阳明儒学文化,用阳明“心学”来指导现代企业管理。在日本企业界中的阳明儒学忠实信徒有:岩崎弥太郎,世界500强企业,日本老牌工业企业--三菱重工的创立者;涩泽栄一,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第一国立银行创立者;松下幸之助,世界500强,日本松下公司的创立人;稻盛和夫。世界500强,日本京瓷、第二电电公司创始人等等。因此,在《坚守底线》中可以看到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里面到处是阳明儒学的影子,尤其是“良知”。比如稻盛和夫说,要判断某件事是不是有道理,不能只看其是不是符合逻辑,还应当看它是不是符合人类的道德标准,要思考其与人类价值的相关程度。
  因此,在当前这样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在培训学院本职工作中,归本溯源,重视和宣导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尤其是阳明儒学,对于企业和员工的发展,特别是中高层管理干部思想观念的提高、胜任能力提升,都是无论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

王阳明的精神

格竹和龙场顿悟这2件事情,说明了王阳明是个怎样的人呢?背后能扯出个怎样的道理?回答大约50字吧,谢谢哈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直接的源头是“陈湛心学”。阳明心学始创于“龙场悟道”,其“悟道”的理路,与陈献章的“静养端倪”堪相一致,这一看法已是学界的共识。阳明心学与陈湛心学的渊源关系,学界一直有明确的说法。朱维铮先生说,“陈献章,是王阳明学说的真正教父”;“广东,是王学的策源地”。

王守仁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王阳明广收门徒,宣传他的思想主张,史称“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他的著作有《王成文公全书》三十八卷行世,被学术界评价为中国封建中世纪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哲学。 

王守仁与孟子间的承继关系,不仅体现在理论体系上,甚至用词上都有相似之处;禅宗对阳明心学也有深远的影响。和会儒禅既在心性本体上,又在追求心性本体的工夫上。 心本体首创之功在于禅宗,而将心本体道德伦理化、提出儒家心本体论的则是象山,集大成者则在阳明。 [29]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之学,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发扬阳明心学,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具体见网页链接

王阳明三观你怎样理解

无善无恶心之体——世界观
薛侃是王阳明座下的一位弟子,常常帮忙打理花圃。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打理花圃的时候,突然很是感慨:“为什么天地之间,恶难铲除,善更难培养呢?”
这时候正好王阳明过来赏花,听到后就劝导薛侃:“你什么时候培养善,铲除恶了?”
薛侃很是冤枉,心想:“我每天忙着铲除杂草,打理花圃,悉心浇灌它们,怎么不算是培养善,铲除恶呢?”
王阳明并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转移话题教薛侃如何去看待人世间的“善与恶”。
天地万物都一样,并无善恶之分。就像花和草一样,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花没有草的衬托,不会开得那么绚丽多姿;草没有花的陪伴,也不会茁壮成长!
因此,花和草孰善孰恶,无法分辨,一切的善恶都是源于个人的私愿。
薛侃听完之后,觉得很诧异就问王阳明:“师父,那这人世间就无善无恶了?”
王阳明回答:“天下万物并无善恶之分。黄金在手上,那它就是善的;而不小心被吃进肚子,那它就是恶的。粪便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恶的,但对于庄稼人来说,就是最好的化肥,那它又是善的。你说善恶能分辨出来吗?”
万物之所以有善恶两面,是因为每个人对它的评价不同,它所折射出来的特征也就不同。
王阳明曾说:“在心体上不能遗留一个念头,有如眼中不能吹进一丁点灰尘。”
一丁点足以迷乱我们的双眼,一个人内心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就是无善无恶。
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做到心外无事,不要去追求事物的善恶,因为万物毫无善恶之分!
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生观
王阳明曾说:“满街皆是圣人。”他在讲学期间也说过:“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但因为自己不够自信,跟不去努力,导致这位圣人被埋没在心中了。”
本文标题: 阳明学派读后感(谁喜欢王阳明心学啊 有喜欢的朋友一起分享心得体会)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2141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后感男生图片(非洲小男孩图片读后感)完整的成长感觉篇读后感(成长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