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读后感(《中国药典》 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2-08-19 06:58: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什么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主要作用:1、作为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本版药典在保持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读后感(《中国药典》 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有什么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主要作用:

1、作为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本版药典在保持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药品标准质量控制水平,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客观反映了中国当前医药工业、临床用药及检验技术的水平,必将在提高药品质量过程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国药典在国际上的积极影响。

2、凡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自执行之日起,原收载于历版药典、卫生部颁布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新药转正标准和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的同品种药品标准同时废止。

3、药品注册标准不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要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提出补充申请。对于药品注册标准中收载的检验项目多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或质量指标高于中国药典要求的,在执行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应同时执行原标准的相应项目和指标。

4、中国药典品种项下未收载的制剂规格,其质量标准按中国药典同品种相关要求执行,规格项按原批准证明文件执行。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1年版)有关中药材质量标准增修订工作思路 

1、《中国药典》2021年版中药材和饮片部分编制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根据《中国药典》2021年版编制大纲提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建立“最严谨的标准”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药典委员制定了中药材和饮片部分编制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2、《中国药典》2021年版中药材质量标准增修订工作思路

中药材是中医临床和中药产业的根本,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建立严谨、科学、合理、适用的标准。

为了保证《中国药典》2021年版收载中药材品种的相对稳定,原则上不轻易增加新的药材品种和药材新来源,对于确需增加的品种和新来源,制定严格的收入原则:

1)对于临床用药需求量大、使用地区广泛、基础研究扎实、资源(野生和栽培)丰富的中药材品种,可适当考虑。

2)对于2021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或拟收载中成药处方药味中,其原药材未收入《中国药典》的(俗称“倒挂品种”),根据该药味在中成药处方中的使用情况,可适当考虑;同时,在收入《中国药典》的中成药品种遴选中,尽量遴选其处方药味均收入《中国药典》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倒挂品种”的产生。3. 已有中药材品种新增基原,原则上按照“新发现中药材”进行申报注册,获得批准后,可考虑作为新基原收入《中国药典》,经本草考证证明属于历史误用需要正本清源的品种不在此列。

《中国药典》也建立药品质量标准的退出制度。对于野生资源枯竭、商品匮乏以及存在明显安全性、伦理等问题的中药材,例如原植物和动物收入《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的中药材品种,来源于化石类、人类胎盘类、动物粪便类等中药材品种,以及基础研究薄弱的中药材标准,不再增加或收入2021年版《中国药典》。

对于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增加或不收载,都需要经过医学专业委员会和药学专业委员会的评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国药典》 心得体会

大家应该都看过《中国药典》,看了后应该有许多想法体会等吧,不防在这里讨论讨论呀!!!
2021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2021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4600余种,其中新增1300余种,基本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品种。
2021年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必将在我国全面提高药品质量过程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国药典在国际上的积极影响。通过轮训,还了解了《中国药典》2021年版的起草原则、主要增修订内容及主要技术注意点,对准确执行《中国药典》2021年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药典的三个特点分别是

《中国药典》2021年版第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上一版药典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三部分别收载的附录(凡例、制剂通则、分析方法、指导原则、药用辅料等)三合一,独立成卷作为第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制定了统一的技术要求,以解决长期以来各部药典收载的方法、通则重复收录,不协调、不统一、不规范等不足,使分类更加清晰明确,药典标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同时,扩大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将先进、成熟的检测技术应用到药品检验中,建立了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稳定性好的检测方法。比如,为加强对中药材残留农药的控制,完善了原有的气相色谱法,将农药残留检测种类由原来的9种增加到可以检测22种;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将可检农药残留种类能力提高到229种。此外,还增加了国家药品标准物质、药包材通则和指导原则,形成了涵盖原料药及其制剂、药用辅料、药包材和标准物质的药品标准体系。
第二个特点是增加了检测药品的限量指标,进一步提升了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在中药方面,《中国药典》2021年版系统构建了中药安全性控制体系,控制范围涵盖了二氧化硫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
2、彰显四大特点
素、农药残留量、真菌毒素、色素、内源性有害物质、微生物、致病菌等;完成了67个中成药薄层色谱检测项中展开剂中毒性溶剂的替换工作;制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标准;建立了珍珠、海芹等海洋类药物标准中有害元素限度标准;制定了人参、西洋参标准中增加有机氯等16种农药残留的检查;对柏子仁等14味易受黄曲霉毒素感染药材及饮片标准中增加了“黄曲霉毒素”检查项目,并制定相应的限度标准等。
在化学药方面,加强杂质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实现对已知和未知杂质的区别控制,优化了抗生素聚合物测定方法;设定合理的控制限度;加强对包括催化剂在内的无机杂质检测方法的研究与修订,提高了方法的准确性,如雷米普利原料药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合成工艺中使用的催化剂钯进行检查;针对剂型特点设置了安全性项目,如静脉输液及滴眼液的渗透压控制,大输液增加细菌内毒素检查,乳状注射液增订乳粒大小检查等。
在生物制品方面,增加了单克隆抗体总论、疫苗总论和生物技术产品总论,增订“生物制品生产用原辅材料质量控制通用性技术要求”;制定了产品关键指标限度,如疫苗制品增订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生产用种子批规定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加强有机溶剂残留以及产品中杂质的控制,建立了生产用宿主细胞DNA和蛋白残留量检测方法及其限度。
特点之三是增设了专属性检验项目设定,药品有效性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在中药方面,《中国药典》2021年版对部分中药材增加了显微鉴别检查;对中药材加强了专属性鉴别和含量测定,如采用LC-LC-MS对胶类药材进行鉴别,采用PCR检测方法对川贝进行鉴别检查,对某些中药材增加特征氨基酸的含量测定等;对六味地黄丸系列品种建立了主要成分-莫洛苷的检测方法;建立了丹参、沉香、枣仁安神胶囊等30多个应用指纹特征图谱等。
在化学药方面,增加了对制剂有效性指标的设置;完善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法,加强对常释口服固体制剂和缓控释制剂有效性的控制;加强肠溶制剂释放度和耐酸力、治疗胃酸药品的制酸力的控制;增加了难溶性晶型原料药的粒度、注射剂的复溶时间等指标的控制;加强专属性强、适用性广的方法学研究用于制剂含量测定;加强了与放射性药品活性相关的检查方法研究和增订。
在生物制品方面,进一步提高了效力测定方法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特点之四是完善了药用辅料标准,进一步提高了药物制剂质量。《中国药典》2021年版新增药用辅料品种139个,修订95个,收载总数达270个,收载品种增加105%,修订数量占总品种的70%,覆盖面广泛。如收载了聚山梨酯80(供注射用)、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以及可溶性淀粉、二氧化碳、活性炭等适用范围广泛的辅料。
本文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读后感(《中国药典》 心得体会)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043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后感少年军校(徐玲《穿上军装成小兵》读后感)黑鹤动物小说系列 驯鹿六季读后感(驯鹿六季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