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莫言读后感1000字(《莫言作品集》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08-01 19:58: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莫言白狗秋千架读后感2000字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农村几个青年间的爱情纠葛。男主人公在阔别了家乡十年后专程回去探望初恋情人,以表达内心的忏悔和对往日...

长篇小说莫言读后感1000字(《莫言作品集》读后感)

莫言白狗秋千架读后感2000字

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农村几个青年间的爱情纠葛。男主人公在阔别了家乡十年后专程回去探望初恋情人,以表达内心的忏悔和对往日恋情的缅怀。故事本身其实并不特别,可将恋人的重逢与彼此的关怀表达得动人心魄。正如霍建起常说,生活是无奈的但诚意十分重要,人在旅途中需要彼此理解与关怀,常怀忏悔或心存感激才能够内安理得。保留着同龄人已少有的天真与单纯,这也是一份荣幸。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是希望社会的变迁过程能少一些痛苦的伤害,而多一些希望和温暖。或许理想主义情怀根本无法改变严酷的现实,但我相信它一定能够打动心怀理想的人们和每一颗善良的心,让今天的人在变动的时代里留下一声心灵的净土。所体现的诚意与温暖应该说是中国特色的,它不仅可以感动日本人民,同时也将感动世界。
该故事来自中国的乡村。在“三农”问题困扰中国之际,对于那些仍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广大中国农民来说应该说是一种精神抚慰,至少可以向他们证明我们这些城里人还有良心;同时也请他们相信:真的不需太久,温暖终将回到他们的身边,中国的农村也一定不再是被爱遗忘的角落。
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在读完这篇小说后,说“我们心里都有最柔软的部分期待着被触摸”。电影《暖》改编自莫言早期的一个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熟悉了《红高粱》风格的观众一时不会把这个山东汉子莫言和这部温暖悠远的电影《暖》联系到一起。对莫言自己而言,时隔多年之后,他对当初小说中的人物也有些模糊了。 但是莫言坚定地说:“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电影的基础。文学创作是儿子,改编的影视是孙子。”而且也正是在这部小说中,莫言第一次提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地理概念。
看完了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了,只觉得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的冷暖人生让我想起来还会微微一颤。女主人公叫“暖”多好的一个名字啊,暖,是人生太多的无奈,太多的冷意 ,有太阳照着的爱-----暖!人生没有如果如果小武生带暖离开这总也望不到头的山村;如果井河坚守着自己的承诺;如果暖没有摔断自己的右腿。那么,一切将是多么美好,人生也必然会是另一番景象。暖是全村最美的女孩儿,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想暖做自己的新娘。包括井河,自然也包括那从小就爱欺负她的哑巴。暖喜欢唱戏,在省城来的表演活动中结识了小武生,她对小武生的痴迷就像井河对她一样。可到底也没有人能明白,那是不是真爱,只知道小武生能帮暖成为城里人。结果呢?暖的梦碎了,小武生走了,只剩下一面镜子,照出了暖的美丽,却照不出她内心的苦楚。如果那时的天是黑黑的,那么井河的关爱就是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即便是意外的发生令暖不再像以前那么自信,也不能阻止她毅然地丢掉了小武生送的镜子,享受着井河给予的种种。然而,井河的离开却给了暖矛盾的心境,在漫长的等待中暖放弃了希望,将那些不知真伪的甜言蜜语撕得粉碎。于是,天阴了,下雨了。不知道雨是什么时候停止的,只知道那时的哑巴是暖人生中的一丝晴空。于是,她丢掉了那双皮鞋,至少那时她毅然丢掉了,只是哑巴明白,这一次暖不能真的忘却。十年后的重归故里对井河而言是一种真正的忘却,“不回来就不能真的忘却”,暖说出了井河多年想说而不敢说的,而对暖来说,那一切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生活不会再翻起丝毫涟漪。如果你看到暖还会缕缕发髻,整整衣装,那些都只是对往事的尊重因为人生没如果,生命不堪回首。
诗意情节读解人性
一.井河与暖荡秋千,暖问井沙:“你看到什么?”井河说:“麦地和晒谷子的人。你呢?”暖说:“我看到了北京,看到了天安门。”
一句年少懵懂的玩笑话,就足以看出两个人当时不同的心境,暖的心态代表了整个时代的一类将变成“城里人”看成人生的终极目标的年轻人的心态。而井河的质朴就更加突出了暖的这一点。
二.暖坐在秋千上,顶着井河送的红头巾,幸福的笑着。红头巾在风中飘荡着,很美,可也就这样美丽的飘落。
三.空镜头:雨中掉落的秋千架。
明朗的天空下起了连绵的阴雨,断损的秋千架在雨中摇曳,这一次破碎的不只是秋千架和暖的腿,也不是梦想与爱情,是生活、是生命、是追逐一生都不能达到的欲望、是看似温暖而冷到绝望的命运历程。
四.井河从城里寄来的皮鞋。
这是暖曾经几度要求父亲给予,而不能达成的心愿,当暖在失去一切,包括自己的右腿时,却收到了这双皮鞋,或许初识给读者的是一种对过往的祭奠,对初恋的怀念。然而,隐藏下的却是莫大的人生讽刺,我们又怎能相信失去健康的双腿,换来的却是渴望已久的皮鞋,失去了曾经得海誓山盟,换来的却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失去了梦乡的追逐,换来的只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五.暖将自动伞还给了井河,说:“你不回来就永远不能忘却”。
的确,井河的还乡是带着悔意的,可不能原谅的是他从没有企图坚持或改变些什么,而今的一切,对他而言,只是宽恕自己的借口。如果说《人生》中的高加林是追逐改变命运,牺牲爱情的典型,那么至少他迷途知返,尽管事情也已就不能改变,但至少不会变得更糟。十年了,不回乡就不能忘却,可回乡了,眼前的物是人非又怎能忘却,对于井河、对于暖。
一个满怀伤感的追朔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不同的男人,一个是表面光鲜,一切都值得羡慕的,却丢失了最珍贵的感情;一个是残缺的,却保全了最美的人生。这个从一开始就不曾引起观众警觉的角色却深深地震撼了我。当暖恋着小武生时,他拼命的追赶暖,他表面上的恶意都只是为了给暖送去新鲜的鸭蛋;当暖恋着井河,他每天痴痴的等待邮差,只是为了暖脸上那一个为了别人的微笑;当他把一切的一切都给了暖时,却不曾自私地想完全的占有她,无论自己有多么的心痛,他都毅然要将暖和女儿还给井河。看到这里,即便是铁打的人儿也会泪潸潸了。或许而今世界太少这样的真情了吧。哑巴虽丑,可他的内心却清澈的像一汪泉水;哑巴虽哑,却用真诚的情感表达出了人生的全部美好;哑巴虽笨;却用勤劳的双手给暖了一个幸福的家。上苍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哑巴在他不能言语的缺憾人生里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并如视珍宝。他的勇敢、真诚唤起了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动。
小说虽然看完了,可人生的感悟还有太多太多说不清的零零总总。
可以采纳我吧.............................

《母亲》莫言 读后感。

如果你有看过莫言先生的作品,那一定会发现,他对人性黑暗面的认知是很深的,一个对于人性的黑暗认识那么深的人,为什么还可以保持着一颗坚强乐观不屈不挠的心,而不会随波逐浪,被黑暗所掩盖,答案一定是他有位伟大的母亲.
莫言先生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高,是千千万万农民中的一个,是那么地普通,扔进人海里估计就找不到了,可是就是这么普通的一个母亲,造就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她真的很普通吗,不,一点也不,苦难伴随她一生,她却没有逃避,坚强面对,努力地活着,试问有多少母亲可以做到这一点,当然这在某一程度上也深深地影响着莫言先生,告诉着莫言先生,不管生活给了你多少苦难,都要坚强地活着.
这让我们禁不住要反思,从莫言先生的母亲身上,看到中国的农民,为什么可以长期活跃在历史的舞台,生活的苦难——饥饿、贫困压在他们身上,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活着——是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这也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上天是父母给与你的,难道仅仅因为这生活的苦难你就要放弃着珍贵的生命吗,不,我们要活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莫言母亲耗尽一生,所要告诉莫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活着,请坚强地活着.

莫言作品的读后感

我读了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对里边的很多小的写作细节,我有很多的感觉,从一个读者的角度看,真的处理得很好,我很喜欢。莫言在对隐藏的处理上显然是与马原不同的,对于一些可能影响阅读的地方,莫言都没让读者去花时间费思量,往往是不厌其烦的向读者解释,这可能也是由于中篇小说的缘故吧。“小石匠的嘴非常灵巧,两片红润的嘴唇忽而嘬起,忽而张开,从他唇间流出百灵鸟的婉啭啼声,响,脆,直冲到云霄里去。”“每当中午和晚上,黑孩就听到黄麻地里响起百灵鸟婉转的歌唱声,他的脸上浮起冰冷的微笑,好象他知道这只鸟在叫着什么。”这显然已经把菊子姑娘与小铁匠的私情描述得很明白了,但莫言就是还要不厌其烦的告诉你,“铁匠是比黑孩晚好几天才注意到百灵鸟的叫声的。他躲在桥洞里仔细观察着,终于发现了奥秘:只要百灵鸟叫起来,工地上就看不见小石匠的影子,菊子姑娘就坐立不安,眼睛四下打量,很快就会扔下锤子溜走。姑娘溜走后一会儿,百灵鸟就歇了歌喉。”还有“一股脏乎乎、热烘烘的水泼出来,劈头盖脸蒙住了小石匠。”……“他柔软的黄头发上,劳动布夹克衫上、大红运动衫翻领上,沾满了铁屑和煤灰。”这显然是心怀妒意的小铁匠干的,文章本可以就这么继续往下叙述,莫言不是,他要明确告诉你这是怎么回事“谁他妈的泼了我?”小石匠盯着小铁匠骂。“老子泼的,怎么着?”“从胡同里,鸭子们望见一个高个子老头儿挑着一卷铺盖和几件沉甸甸的铁器,沿着河边往西走去了。”刘太阳副主任响亮地骂着:“娘的,铁匠炉里出了鬼了,老混蛋连招呼都不打就卷了铺盖……” 这时莫言还要让刘太阳副主任问小铁匠:“怎么样你?把老头挤兑走了,活儿可不准给我误了。然而,在这些明明白白之后,我们却还是看不清作者的用意。

莫言小说3000字读后感

莫言小说3000字读后感
悲怆大地上的女性之歌--读莫言《丰乳肥臀》有感众所周知,莫言在这2021年度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广受大家的关注。读者们读了莫言的书后,无论男女,更加的喜欢了。但是,真正喜欢莫言书的人还大有人在,这跟是否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无关。因为,作品,都具有他独特的魅力,具有一种灵魂,让人不断的想要继续品尝下去。
  莫言,他曾经说过:故乡对我来说是一个久远的梦境,是一种伤感的情绪,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也是一个逃避现实的巢穴。那个地方会永远存在下去,但我的精神却注定了会飘来飘去。”为了抵抗这种生命的漂泊感,莫言选择了高密东北乡作为自己恒定的文化地理坐标。在这片土地上,他虚构了一个文字的、生命的、精神的王国。从《白狗秋千架》《丰乳肥臀》到《蛙》,乡土中国、历史反思、大地伦理、生命观照和现实批判,在高密东北乡长成了密不透风、生机勃勃的一片红高粱。
我最喜爱的便是那悲怆大地上的女性之歌《丰乳肥臀》。
丰饶的大地饥馑地裂开着,苍茫的天地中,一位壮硕而沧桑的母亲领着一群孩子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历史的纷乱给她的生命留下一次次的欢喜、无奈和深渊般的苦难。她用温厚的怀抱、丰满的乳房、坚实的脊梁庇护着、养育着、坚强着她的孩子们。生命让她忍受着磅礴而尖刻的苦难和辛酸,她担当着,容忍着。
当生命仅作为一种存活而变得不可理喻、无处逃循的时候,上官家的女儿们挺起胸膛跟随着自己放恣而强力的生命欲望和生存渴望,出走着,回归着。
这部50万字的长篇,莫言在扉页里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我们有理由认为这部书的主角是那位苦难深重、坚韧顽强的母亲,毕竟它是一个儿子唱给母亲的怀想的歌,依恋的歌,赞美的歌。这歌发自一个喑哑的喉咙,它那狂放的对生存处境和生命精神的汪洋恣肆的鸣唱里有着对人类生命精神的发问和反想。母亲的生命作为“类”的生命在有限的文字里无限延展。那延展的空间和时间里,生发着的是女人的和女人们的生命。
小说中的母亲当然绝不能简单等同于任何一个现实的母亲。否则个体生命的张驰的力和美会被无限的、不能承受之重打垮;然而她又可以是每个人的母亲,她的伟岸的身形与博大的母爱可以直渗入心,甚至渗透那广袤的土地。
母亲,上官鲁氏,鲁璇儿。出生六个月就失了双亲,由刚毅利落的姑姑和温柔赌徒又钢筋铁骨的姑父拉罗大。经一番的讨价还价以一头黑骡子为聘礼嫁给了打铁的上官家。成为上官鲁氏的鲁璇儿因为丈夫的不能生养而受尽强悍婆婆的欺辱,之后又在姑姑的安排下她借姑父的种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命运故意为难并作践了她的身体和灵魂,让她在一种疯狂的受虐和仇恨情绪中,经历一次次或主动借种或强奸,她无奈而痛苦地一连串生下七个女孩。也由此,这七个活生生的女子的生命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她生命精神的延续。
小说的叙述者是上官鲁氏的唯一儿子,一生痴迷地贪恋乳房的上官金童。他和她的孪生姐姐的生父是一个传教士,瑞典籍的高密本土化了的一个会爱惜女人却又孱弱地无力去爱的洋男人。上官金童的出生是伴随着好一阵的喧闹和纷争的。在这喧闹里,上官家的媳妇和母驴同时难产、村民们逃难、日本鬼子进村,他的生日是他的名义父亲的死日。继而他百日的那天,他的生父为“生命和爱的尊严”,怀着不忍和无力,在眺望了美丽的田园和女人孩子之后跳了楼。于是,上官金童和他的八个姐姐本来就都是私生,从此便更是“无父”。
无父可依的女儿们继承了母亲的顽强生命意识,而那个唯一的儿子却由于血液中孱弱的温柔和母亲的溺爱活在了一个近乎纯粹的然而又是病态的对母性的乃至对女性乳房的依恋中:目之所及、心之所想是怀抱、是乳房。也正是怀着这种单纯的近乎变态的情感,他掠夺着又崇拜着母亲的乳房,觊觎着又守护着姐姐们的乳房,进而迷恋和赞美女性的乳房。“乳房”在这里作为实体,承担着女性生殖的和身体的直接体验,透着温暖的母性爱和暧昧的潜意识冲动;又是一种象征――女性的身体、情欲进而是女性的生命。
以母亲和上官家的女儿们的命运遭际为代言的女性生命体验,成了可以统摄这部长篇的一条线索。上官家的女儿们,除了那个温和剔透的盲女八姐,一个个都是丰盈的,饱满的。她们真实地崇拜生命。在世事苍茫变得像走马灯一样戏谑,当生的残忍和生的强力唤醒她们灵魂和身体里对力量的钦羡和对生的渴望时,她们义无反顾的奔向了生命对她们的召唤。
当看到姐妹们一行七人受奶奶的指派,为生产着的母亲到蛟龙河里摸虾时,我的情绪是轻松而愉快的。她们干净的灵魂不知道在慌乱中害怕,只知道要摸了虾子回去交差。于是浩浩荡荡的七个丫头一字排开,各忙各的。叫着、跳着、骂着、笑着,一会儿是这个哭了,一会儿又是那个开始唱了……
这样的生命形态是完满的。但当历史的芜杂从她们生活的幕后转入台前之后,当经受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和目睹了死亡的恐惧之后,她们的生命不得不由迟缓地顺应自然地生长转而变为疯长、乱长。

这一传奇中的人物系列是凭借上官鲁氏这一母系主轴的血缘和姻亲建立起来的。中国的传统的家族观念使血缘成为安身立命之根本。无论有多大的分歧、仇恨,家——作为一个主体的集合还是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弹性的。这份包容是由家里的女人和女人们承担着。也由此,在作为叙述人的上官金童的眼里,他的姐姐和姐夫们“你来我往”的也成了习惯,还煞是热闹。
这一个院子,是女儿们的出生地。由此也成为了浓缩的篇中女性乃至整体人物系列对于家园的想象性的寄托。女儿们因为割舍不下的血亲:上辈的、下辈的,而回归,毕竟还有母亲在,有女人在,所以累了、无处逃循了便回来:大姐在疯狂和风光之后回来了;二姐虽后来中弹身亡,却也“荣归故里”;三姐则在家里顶了“鸟仙”的神位设了神坛;为救家人而把自己卖了的四姐托着千疮百孔的身心回了家;五姐则以解放军长官的身份耀武扬威地回来;上官金童带着软弱和被抛弃的悲伤也回家来找寻……母亲送走了又接纳了。“出走”和“回归”既出于女人们对漂浮生命的惶恐又是对“根”的和对“爱”的依恋和追认。
还是在这个院子里,母亲思量了、容忍了、甚至是袒护了几场被世俗道德所鄙夷的乱伦。上官来弟,上官家的大女儿,汉奸的老婆,在半人半疯状态下和二妹夫司马库通奸;和本来母亲把她许配给的人后来又成为三妹夫的哑巴性狂欢;再后来在她成为残废了的抗美援朝归来英雄哑巴的老婆之后,与三妹的十八年前的情人鸟儿韩疯狂地以决绝的性爱,惺惺相惜并深深相爱……这所有的一切是寄托了狂烈的撒野性的民间的文化想象的,且不说那是对生命本能欲望和相悦相欢的人性自由自在的热爱和眷恋;单单是在那样的一种语境下,在庞杂又茂盛的想象中,在慌乱的年代里,也只有活着的生命才是、才成为了最真实和最可靠的。
在这个想象和展示的时间和空间里,女性以其身体的和生存的强力和张力承担了生命,同时女性的强烈生命意识也直接外化为对强悍生命的爱和追逐。几个上官家的姐妹在目睹了几个体魄和神经都强健的异性的独特魅力后不可遏制地爱上并崇拜,跟着就去作了女土匪、女响马、绝世独立的鸟仙、忘乎所以的军人。
不仅如此,她们自身也勇敢地担当了命运给她们的狂欢激情和痛苦无奈。当强势的政治权利宣判要拿两个无辜的小生命“兴师问罪”的时候,本可以立于纷争之外的上官来弟陡然以“母亲”的姿态疯狂相救,其方式和结果虽然是无助而荒诞的,却又因为那姿态和姿势的某种激越和坦荡而不能不让人动容;而当上官家的老七――女大学生乔其莎,为了吃到那一块馒头而像猪狗一样遭人作践时;当母亲将自己的胃囊作为食袋吞咽并呕吐出绝少的粮食养活嗷嗷待哺的儿孙们时,让我们悲哀和难过的决不仅是所谓的生命尊严的廉价,而是激越的生命在隐喻的历史语境下里所伴随的荒诞和深深的隐痛。
《丰乳肥臀》以一种狂欢的驳杂的想象性叙事,完成了在情感内核里以庄严朴素的“大爱”进行着的对母亲、对女性乃至对生命的无以言喻的同情和悲悯;同时又是对女性生命的坚忍和美丽的一首张扬的、丰满的、高亢的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立于人类立场,关于女性承载生命的寓言。正如莫言所说,“丰乳肥臀是大地上乃至宇宙中最美丽、最神圣、最庄严、当然也是最朴素的物质形态,她产生于大地,又象征着大地。”
这是一篇大文章。莫言曾说过,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伟大文体的尊严。这也预示着对于这一长篇的解读的难度,我的点滴的感动在它面前局促着,却又汹涌着。为爱和对爱的理解。
作为一个女生,还有点腐什么口味都能来者不忌的女生,对一个归类于冠冕堂皇的作家能摆在台面上卖的书起这种招摇的名字总还是有点厌恶的——犯的着这么搏眼球么?于是一直只是听说,从没打起念头翻开。这次读完,史诗一样的故事确实压得住这俗名,不过整篇只见丰乳少见肥臀,猜测名字应该是最后起的,风格合了正文,毕竟有点刻意牵强。够出位的名字,额外多吸引了些人,也额外多拒了一些人,可无论读与不读,都让人印象深刻,够莫言。
本文标题: 长篇小说莫言读后感1000字(《莫言作品集》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964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稀缺》读后感(《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笔记)读夏日草原读后感150(夏日草原的感想怎么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