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历史文化读后感(敦煌学读后感350字)

发布时间: 2022-07-18 20:58: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9

敦煌学读后感350字敦煌学读后感350字读书人,少了几分血腥。所以他只能无奈的投入浩瀚的佛学世界,慢慢解脱了自己。而朱不然,身为武将,他选择了死...

敦煌历史文化读后感(敦煌学读后感350字)

敦煌学读后感350字

敦煌学读后感350字
读书人,少了几分血腥。所以他只能无奈的投入浩瀚的佛学世界,慢慢解脱了自己。而
朱不然,身为武将,他选择了死,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朱死了,在千军万马之中,他无
疑象一块小石子,被威仪浩大的西夏王霎那间就碾成了粉齑。只能说,朱王礼和赵行德都是
这场争斗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并不够强大,所以美艳的回纥公主被西夏王抢夺是必然的。就
好像所有美好的事物最后总是被最为强大的人物所拥有一样。

敦煌阅读链接读后感

敦煌阅读链接读后感
  近日在家闷着甚觉无聊,于是随手拿起了几年前读过的一本书,叫《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在十几年前的作品。还记得几年前买下次书后草草地读完后[因为那时正上高中,时间比较紧],只有一个想法:余先生的目光太犀利,嗅觉太敏锐,思想太独特,竟能写出如此佳作!但近日读后,深感余先生的不容易,因为他带着我走过了一段很沉重,很空白,也很沧桑的历史长路,正如余先生在该书的自序中写到的那样:“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都显得苍老。”
于是,我也跟随余先生一起聆听下去,欣赏下去,哀叹下去。跟随余先生的脚步,一路逼近莫高窟,当我的一只脚刚刚踏进去时,便感觉到了一股强劲的冲击力深深地刺进了我的心里,我的灵魂!从一开始的青褐深厚的色流一直到很难再找到红色的色流,我们走过了北魏,走过可隋,直到元代,直到永远。这立体的,极富生命力的艺术,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类的伟大!
莫高窟壁画艺术固然精美绝伦,但它的背后,则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兴衰荣辱。我们说艺术的诞生,必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吻合。用莫高窟壁画艺术来诠释这句话是再好不过的了。
然而,比莫高窟壁画艺术更让人惊魂不定,更让人感慨,更让人叹息的是洞窟里的一个隐藏洞穴。因为在这个洞穴里,藏着无法计数的古物,更藏着中国人的荣耀和耻辱,以及今生后世无数学者的心血!让人痛心的是,洞穴所藏古物十之八九都已流失到国外。造成这一切的,是源于一个道士,一个愚昧无知的道士!但是,比那个道士更让人痛恨的是那些用花言巧语,小手段骗取中国古物的外国人。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时的中国官员是有能力去保护那些古物的,可他们没有,这是因为几千年积累下的劣根性所致,更是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在作祟。
余秋雨先生在文中写到:“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地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了!”
我对次话是十二分的赞成。那些古物固然源自中国,但从整个人类的大环境讲,它却应该是整个人类发展的结晶。再者,从当时中国的大环境考虑,那些古物留在中国,我想,到现在还能够给我们的学者拿来作研究的,应该是少只又少了,更不用提什么“敦煌学”的诞生了。我一直认为,作为古物,要么就让它永久地封存于地下,要么就必须做到有能力去很好的保护它!如果没有那个能力,而它却又重见了天日,倒不如把它让给那些有能力保护它的人。所以,对于所谓的那场敦煌文物的灾难,是福是祸还不一定呢,最起码我认为,不是最好坏的那种。
不管怎么说,敦煌莫高窟的里里外外,都是一段很沉重的历史,要我们的任何一代人去承受,都是有点力不从心的,所以,它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去肩负,并重新创造魅力奇迹!

课文敦煌壁画的读后感

文化苦旅整个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蒂,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化的历史构成。
从《道士塔》中,我们了解到了莫高窟的神秘色彩和悠久文化,同时也知道了一个千古罪人—王园禄,他变卖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这里也反映出了那时社会的腐败。从作者锐利的笔锋中,处处可见对腐败官僚和庸俗的中国平民的讽刺,中华灿烂的文化从他们手中失落!
《莫高窟》的字里行间透漏出一种激情和壮阔,莫高窟不再是“尘封多年的洞穴,而是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强悍的舒美的灵魂,他屹立在一个锦绣的中华天地中。从他色彩无息地变化中,作者联想到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朝代,完全陷入了流沙中,我似乎看到了他的动,他的流畅,它不得不让人有股冲动,它的蕴含全部囊括在这文化的神窗中,人们的情感交融在了一起,人性全被它的神韵所表现出来。一个宗教胜地全被展现出来,他不愧为超越宗教的宗教,胜于明珠的明珠!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23 10:09 --回忆从前的无知与现在的怅然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得见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历来主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以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王圆箓!
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的罪人。
他是逃难到甘肃的,后来做了道士,又经历了无数年的苦行最终成为了住持。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他铸成千古大错,他毁了莫高窟,毁了敦煌,毁了中国文化,更丢了中国人的脸!
他是经卷如粪土,几个铜板,几棵白菜,甚至什么都不给,也可以从他那里拿走几卷经书,一个道士竟然将经卷当作商品进行交易,这根本就是无理取闹!!也许是他的无知葬送了几千年的文化,也许是当时的人们葬送了敦煌的宏伟!当时的官僚们也来过敦煌,他们也带走了一些经卷,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也不重视那些经卷的价值,随手扔掉几卷,竹席太小,围不上的就随处留下来,估计这样扔下去,到了京城也所剩无几了。
中国是穷。但是只要看看官僚们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决不会穷到筹不出一笔运费。他们文雅的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来几件!”以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物。
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跟前。洞窟砌了一道砖,上了一把锁,钥匙在王道士的裤腰带上。外国人未免有点儿遗憾,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一切的一切,竟是这个肮脏的土道士。他们只得幽默地耸耸肩。
没有后悔的余留,文献的流失早已铸成,没有回头之路。除了恨自己没早生几个世纪阻止这件事的发生,我无能为力......
泪水伴着黄沙吹打我的脸颊,怅然,难解我心中的恨楚,什么话都没说,留着泪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
我怀着怅然的心情记叙他,敦煌的罪人。
恨自己没早生几个世纪挽救这一切,
没有办法,飞天月人的壁画无法复原,
先辈遗珠早已灰飞烟灭,
我挥起手中的长鞭,深深抽向心田。
赠与曾经与从前
本文标题: 敦煌历史文化读后感(敦煌学读后感35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898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金银岛读后感英文90词(求《金银岛》的英语读后感 80词至90词之间)学古今名人读后感(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传记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