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大局观的,曾国藩二三事

发布时间: 2021-11-04 09:40: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9

一、排除万难,攻占安庆早在创建湘军之初,曾国藩就把平定太平军的重点放在四个城市:武昌、九江、安庆、南京。他的总体计划是稳扎稳打,...

体现大局观的,曾国藩二三事

一、排除万难,攻占安庆

早在创建湘军之初,曾国藩就把平定太平军的重点放在四个城市:武昌、九江、安庆、南京。他的总体计划是稳扎稳打,沿着长江,一个个拔钉子。在武昌、九江已下的时候,下一个重点自然成了安庆。

安庆是长江边上的重镇,决定着长江上的航运安全,南京之所以能一直保障安全和粮饷供给,就是因为太平军掌握了安庆,掌握了长江的运输线。在他看来,南京之所以长期不能攻陷,就是因为有安庆作为屏蔽,若集中精力进攻安庆,陈玉成必然全力来争,这样就可迫其进行战略决战,若能攻陷安庆,那南京的攻陷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他把攻陷安庆当作中心目标,甚至把它看成清王朝生死存亡的关键。

胡林翼也认为湘军攻打安庆,不光是为了收复这个旧省城,更是为了吸引大平军的主力,进行战略决战。战争的目的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

而反观作为当时清王朝统治者的咸丰皇帝,他的目光就狭窄短浅了很多。从一开始,他的目标都是尽快直取南京,以及让他的官方正规军-江南大营取得平定太平天国的头功,维护他的统治“面子”。所以他的战略是让江南大营直取南京,在他“先拔根本”的原则指导下,和春等人情敌贪功,战略目光短浅,专注南京一隅,轻视上游。大营进围南京之后,和春孤注一掷,将全部兵力都投入围城任务,没留游击部队,再加上中了围魏救赵之计,导致防线的全面崩溃。

最终,事实也证明咸丰的决策是错误的,江南大营直取南京失败。而湘军多年苦战,按“先剪枝叶,再拔根本”的战略,节奏依次攻陷武昌、九江、安庆、南京,取得了成功。

在这场跟太平天国战役中,曾国藩能纵观整盘棋局,对整个局势进行判断和做出适合时宜的决策,体现了他高于当时统治者的大局观。

二、天津教案的处理

天津教案的背景:

1870年入夏开始,天津地区疫病开始爆发起来,尤其是小孩感染之后死亡率最高,传教士在天津开办的孤儿院、育婴堂里接连有30多个孩子病死了,隔三差五地就有婴儿送出去埋葬。可郊外的野狗晚上会把坟扒开,最后四肢零散地暴露出来,这些儿童尸体被当地老百姓看到之后,社会上就开始疯传一种说法:天主教育婴堂的修女成批成批地用绑架来的儿童做药。但这也仅仅是一种传言而已,没有任何人能拿出证据来。1870年,6月20日,天津。一个人口贩子被押送到官府,他的名字叫武兰珍。本来他要是被打死的,因为水火会刚刚在他身上搜出了迷药,还有一户人家指认就是这个武兰珍前几天把他家孩子拐跑的。武兰珍在审问下供述说是受教堂中的王三的教民指使才做这个事情。早已经对洋鬼子愤懑不平的老百姓终于找到了发泄口,他们簇拥着,叫嚷着,押解人证武兰珍前往天津知县刘杰那里。6月21日,天津官员带着武兰珍来教堂对峙,并找不到他口中说的王三,就连他所描述的教堂的构造都跟实际是不符合的,也就是武兰珍的指控是假的。但是官员调查结束后,走的时候并没有跟百姓解释教士的清白,也没有发布该案件的实情。于是,愤怒的民众去围攻洋人,三个小时内,10名修女、2名神父、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5名法、俄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被杀死,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仁慈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被焚毁。吃了亏的西方列强立马过来兴师问罪了。6月24日,英、法、美、德、意五国的军舰就在天津的海域集结起来了,以法国为首的7国公使向清朝发出了最后的通牒,限定十天内必须处死肇事者,赔偿损失。已经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见识过洋人的船坚炮利的清政府,惊恐万状,最终派出曾国藩调查解决问题。

既要避免与洋人关系彻底决裂,又要安抚天津百姓的情绪,还要维护朝廷形象,这成了摆在曾国藩面前一个很难拿捏分寸的问题。

曾国藩当时的判断和决策是:查出整个事件的真相,给洋人一个交代,避免战争。

因为当时的形式是,清王朝和列强的在军事上有巨大的差距,尤其是海上力量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他对彭玉麟分析说,我国也许能在某次局部战争中取胜,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根本没有取胜之道,即使能够抵抗一国,却无法同时与各国交战,今天为了发泄民愤打一场仗固然不难,但是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最后遭殃的还是百姓。

于是他开始着手查案,汇报了调查经过和调查结果,并处理了案件中相关的官员和其他人员。接下来又开始详细分析了天津教案的原因。首先他根据崇厚的意见,为西方人做了一些辩解,他知道这个奏折肯定会发抄于外,洋人能够看到而能够避免发动战争:

盖杀孩坏尸、采生配药,野番凶恶之族尚不青肯为,英法各国乃著名大邦,岂肯为此残忍之行?以理决之,必无是事。天主教本系功人为善,圣租仁皇时久经允行,偏我害民生若是之性,也化家于重用全为最堂之设,初意亦与有婴堂养济院略同,专以收恤穷民为生,每平所贺在局甚巨,彼以仁慈为名,而反受残酷之谤,宜洋人之愤愤不平也。也就是说,杀死孩子,割心挖眼,这是那些野蛮落后的民族都不干的。英国法国等西方著名大国,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天主教是劝人为善的,所以康熙皇帝的时候才允许他们传教。如果他们真的这样凶残,圣明的康熙皇帝怎么会容纳他们?他们致力慈善事业,为此花了很多钱,却得到这样的骂名,所以他们愤愤不平,也是可以理解的。

为洋人说完了话,曾国藩也要为中国百姓说几句。他说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强烈反感,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因为有“五疑”,希望西方人也能理解和体谅。

第一,教堂的大门终年关闭着,看起来神秘莫测。第二,有的人到仁慈堂治病,结果被劝入了教,留在那里不回家,所以大家感到很奇怪,以为是迷药所致。第三,传教士为濒死的人举行洗礼,用水洗脸洗眼,让百姓觉得很奇怪。第四,教堂里有不同的区域,有的母子同在教堂内,却经年不得相见。第五,今年教堂中死人过多,死者的腹部先腐,于是谣言大起。

曾国藩精心撰写这道奏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这次调查可以终止挖眼剜心传闻,以免再激起新的教案,激发各国的矛盾。按道理说,这道有理有据的奏折说明了传说的不实,既替外国人说了话,也为中国人说了话,如果这封奏折得到广泛传播,应该会起到促进双方和解的作用。

但是当时清王朝的统治者只想维护自己的“面子”和统治地位,而且对形势没有最基本的判断,本就想鼓动排外热情来对抗外国,曾国藩处理此事的思路跟当时统治者的目的是相悖的。于是朝廷“捧杀”了曾国藩,在发抄该份奏折时,把为中国人说话的“五疑”部分删除了,这样一来,这道奏折就只剩下曾国藩专为洋人说话的部分了。果然,曾国藩成了人民的公敌,而民众的愤怒进一步加剧了中外的矛盾,战争一促即发。经过此事,曾国藩也发现慈禧只是一个精于权术,而没有见识和大局观的人。

后续的事情就不再赘述了。

备注

但是人无完人,事情也没有完美的,都会受制于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时代的大势,终究无法力挽狂澜,只是浅显针对具体某件事发表些感想罢了。

本文作为读书笔记和感想,源于近期阅读的《曾国藩传》

本文标题: 体现大局观的,曾国藩二三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6153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喀布尔的星空》摘抄加一点点感想《月亮与六便士》斯特里克兰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