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晨曲

发布时间: 2019-07-09 12:36:0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29

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以楚国爱国诗人一曲《离骚》而闻名于世。屈子流放长时间在洞庭湖流域活动,留下了“搦搦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济沅湘以南征兮、”“沅有芷兮澧有兰”的诗句,相传屈子在汨罗江投江而亡,《渔父》中有“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洞庭晨曲

  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以楚国爱国诗人一曲《离骚》而闻名于世。屈子流放长时间在洞庭湖流域活动,留下了“搦搦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济沅湘以南征兮、”“沅有芷兮澧有兰”的诗句,相传屈子在汨罗江投江而亡,《渔父》中有“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的悲歌,这是后人最早对屈子的祭祀,人们不忘这位爱国诗人,在《涉江》中唱出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的千古颂歌,千百年来,洞庭湖区人民传承历史,以龙舟竟渡、吃粽子等习俗纪念他。这龙舟竟渡的习俗象长了翅膀,流传至海外。

  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以一篇《岳阳楼记》,洞庭湖而名声大增,描述了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博大气势,八百里洞庭、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而名燥千古不衰。

  我在七十年代开始泛舟洞庭湖,那时交通不便,坐汽车到长沙,过澧水、沅水、湘江都要轮渡过河,浪费不少时光,坐小河轮能直达省会。轮船过洞庭湖时,正是上午时光,旅客能一饱洞庭湖风光。洞庭湖的春色是最美的,红日冉冉升高,收起湖面薄薄晨雾,慢慢露出湖光水色,远处沙鸥翔集,野鸟悠闲觅食,依稀有渔人在湖中撒网捕捞,一片宁静而自然。

  湖岸边的芦围、水草密密层层,在微风中飘荡,象是保护湖堤的绿色屏障,望不到边际。不知名的野花开满湖堤,送来阵阵幽香;天空一望无垠,莺歌燕舞,布谷催春。湖水碧绿,鱼儿翔集。

  这时,野鸟是湖面的主人,小轮船缓慢经过湖面,鸟儿仍不惊不慌的觅食,一片自然和谐之景。唯有象黑色长龙的货运拖船队经过,划出数百米巨浪,柴油轮机巨大的轰鸣声,船队风涌而过,湖鸟才发出惊鸣、腾空而起,发出尖叫声,似乎对船队这不速之客的抗议,它们才是湖面的主宰者。拖船过后,又恢复平静。

  近处,湖堤边、山坡处有密集低矮农舍,不规则的摆放着,依稀能见到农人在田间劳作,也有老人、孩童赶着牛羊,分散在湖岸边觅草,偶尔传来一阵笑声和欢呼。

  小轮船经过每个小集镇渡口都要停靠,方便上下船的客人。下船时当地农民提着农付产品,挑着鸡蛋、活鸡鸭或水产品之类,卖到集镇上,买回他们必须日用品;上船的是赶集后返程的农人,有当家理事的成年人,有的抱上一头小诸崽,有的挑着农机配件,中年妇女总要买回一些布料、鞋袜,跟在大人后面的孩童,要买些小吃:包子、油条、米儿糖、娃儿糕等,以饱口福,有时还会有主妇的孩童因耗钱贪吃而责骂几声。

  我看到这一切,农人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能填饱肚子,有衣御寒而已,他们没有怨声,也没有见到外面高楼林立、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坐在我身边的一位老者,笑着对我说:“这湖区的集镇都是以湖而命名,象保河堤、篙子港、茅草街、沅江等,都是依湖而建、因湖而得名。”

  我听到茅草街之名而很新鲜,问道:“那是不是集镇上都是茅草所盖之房为街。”老人笑道:“茅草街很久出名,那是湖区渔民上岸立身之地、现在发展了,有了象样的砖瓦房和木架的瓦房,但街道是青石板的路面,因水泥奇缺,湖区大多数集镇都是石板路,一踏就发出‘咣咣’声响,有的街路面还是泥土,下雨天稀泥巴路可难走了,到过的湖区集镇大多数如此。”

  谈话间,轮船又到了下一个集镇渡口,上下的人有些拥挤,人群骚动,一会儿开船了,旅客自找坐位,又恢复平静。我想,瑚区人民千百年来,靠洞庭湖而生存与发展,日子过得仍然艰难。

  时光流逝很快,后来我到洞庭湖,是在“九八”洪水过后,奉领导指示慰问受洪灾的职工家属,踏上这片沃土,又使我浮想连翩。眼前的湖堤,经过多日的洪水侵泡,堤岸上稀泥盖过脚背,洪水退去不久,湖水依旧浑浊,湖面上飘浮的杂物、垃圾一时难打唠,灾民已到安置点,生活无忧。但见岸边己是高楼林立,绿树点缀,很有生气,虽然遭遇洪灾,但稻棉仍存,农民正忙着救灾护苗,没有洪灾的痕迹,一派丰收之景。宽敞的水泥公路,车流不息。

  想到洞庭儿女“九八”抗洪之举,洪水超过警界水位十米,数十万洞庭儿女,成千上万人民子弟兵官兵,当地政府的官员上堤,用血肉之躯抵抗肆虐的洪峰。这时的洞庭湖,没有往日母亲湖的温柔,象是一头疯狂的雄狮,浊浪排空,惊涛拍岸;湘、资、沅、澧四水,己没有往日“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的诗情画意,象是四条脱缰之野马,洪峰夹卷着冲毁堤垸的垃圾、杂物,汹涌咆哮进入洞庭湖。面对百年未遇的洪水,洞庭湖儿女们没有退却,坚守十多个昼夜,保护了堤坝,保护了数千万湖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赖以生存的家园。人民抗洪胜利了。

  痛定思过。这几十年人们对洞庭湖过度索取,要湖水让路、向湖面要田,围住大小不等的湖垸,种粮种棉,黑色的湖泥让庄稼丰收,农民得到实惠,加上泥沙积聚,湖面日渐宿小,洞庭湖天下第一大淡水湖的美誉早已让位给兄弟湖了。湖区沿岸创立的大小不等的小化肥、小造纸、小水泥,竭尽湖区资源,湖水变得浑浊了,水质下降,渔民不分日夜在湖面捕捞,摆出了数以万计的“迷魂阵”,鱼儿进入此阵就不能生还。长时间索取,洞庭湖有数十种珍贵鱼类绝迹,连中华鲟生存条件都受到威协,很多优质鱼产品产量锐减,人民尝到了母亲湖的报复。

  市政府的领导告诉我,国家和省政府决心下大力气治理洞庭湖,湖区按规划实现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在安置点建房居住,为湖水让路。关停近百家“小化肥、小造纸、小水泥”企业,减少污水直排入湖。省里拨巨资对湖区数万以鱼为业的渔民,修建安置房,上岸另谋生计,实行放鱼苗、养鱼、休鱼,让湖区的鱼类适时生息繁衍,让湖区人民懂得保护这现有的湿地,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振奋人心的决策,让湖区人民兴奋不已。

  经过十多年休养生息,洞庭湖的鱼类数量在增长,越冬候鸟在增多,水质逐渐变好,清澈的湖水又展现湖区人民面前。人民加快了洞庭湖的基础设施建设,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二广高速纵贯湖区,横跨湖面的洞庭湖大桥己通车,呈现“长桥卧波”之景,岳阳市城陵矶港,经过扩建,已通江达海,走向世界。三峡大坝建成蓄水,能直接调度进湖洪水流量,“九八”大洪水的灾难不再发生,洞庭湖区的良田,真正成了“天下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再现。湖区人民逐渐过上安稳和富裕日子

  。

  现在,国家又把环洞庭湖的岳阳、益阳、常德、荆州、津澧融城五市,划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开发建设,这是造福子孙后代、造福人类之举,序幕已经拉开,洞庭晨曲已经唱响,湖区人民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规划未来发展前景。第二座跨洞庭湖大桥正在建设中,常岳九、黔张常铁路已开工,将横贯湖区。交通发达,让洞庭儿女走向世畀,洞庭湖区己迎来八方来客,每年一度的龙舟竟渡、桃花源旅游节,吸引五洲四海之商贾、企业家,汇聚洞庭湖,欣赏洞庭春色、游览桃花源美景,已成了“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舞台。

  古老的洞庭湖,又焕发勃勃生机,重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描述的景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标题: 洞庭晨曲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5606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品尝水饺泗城新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