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可以批判一下我写的诗吗

发布时间: 2023-07-22 12:01:0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79

九年级下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语文,一、诗歌赏析。,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

初三,可以批判一下我写的诗吗

九年级下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语文

  一、诗歌赏析。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2、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答案:1、①观沧海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3、(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 ,写的是静景。(1分)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若”,在诗中是好像的意思,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最能总领全诗的一个字是(观)。作者的视线是由(远)及(近)。

  5、“水何澹澹”的“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和赞叹,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高耸,树木的葱郁,波浪的汹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即可)

  6、请你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的手法和表现的情怀入手,赏析这首诗。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表达出诗人统一中国、成就大业的理想。

   二、诗歌赏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3、C 4、C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答案:5、倾城 6、C

  7、“鬓微霜,又何妨?”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的心情?

  表达词人虽年纪不轻,但不以为然,仍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8、词人的“少年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其一,劲装出猎,其二,千骑相随,其三,告知全城百姓齐动,其四,自比孙郎射虎。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极力称道?

  表达词人效命疆场、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而且词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另外造语形象,“如满月”形象的写出词人劲射时的英雄气概。

  三、诗歌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聚” 和“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潼关地区山峰高峻,黄河波涛汹涌的地理形势。点明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议论铺垫。

  3、全曲起笔概述潼关的雄伟、险要,其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的句子分别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4、“踌躇”和“伤心”写了作者的心情。作者“踌躇”“伤心”的原因是历史的繁华都如过眼烟云,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点出了此曲的主旨,请你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在朝代兴盛之时,统治者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搜刮民脂民膏,是百姓苦不堪言;在国家灭亡之时,战乱不停,百姓流离失所,命如草芥,更是民不聊生。这最后四句的议论概括了历史上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广大人民始终逃脱不了苦难生活的境遇。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

  四、诗歌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解释诗中加点词:

  俄顷:

  何由彻:_____________

  2、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

  的具体( )并渲染了特定的( );二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

  4、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会儿;通(彻夜、通宵)

  2、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3、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4、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5、诗歌第一节连用了(卷、飞、洒、挂、飘、转、沉)等几个动词来表现了狂风大作,茅草翻飞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灼和忧虑)。

  6、诗歌第三节可以概括为(长夜沾湿的苦痛)。本节中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的作用是(用墨色的云和漠漠的秋色来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7、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的写出了秋风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8、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9、请你结合诗人的身世和诗歌的主要内容来分析诗人在本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诗人身世悲凉,但诗人不但但悲己,而是推己及人,渴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诗人博大无私的胸襟。

关于自我批判的诗句

1.关于自我批评的诗句有哪些

1、《西掖早秋直夜书意》唐代·白居易

凉风起禁掖,新月生宫沼。夜半秋暗来,万年枝袅袅。

炎凉递时节,钟鼓交昏晓。遇圣惜年衰,报恩愁力小。

素餐无补益,朱绶虚缠绕。冠盖栖野云,稻粱养山鸟。

量能私自省,所得已非少。五品不为贱,五十不为夭。

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日了。

2、《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唐代·朱庆馀

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3、《六年春遣怀八首》唐代·元稹

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

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高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公无渡河音响绝,已隔前春复去秋。

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

婢仆晒君馀服用,娇痴稚女绕床行。

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傍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

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

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

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

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

4、《春日醉起言志》唐代·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5、《首夏病间》唐代·白居易

我生来几时,万有四千日。自省于其间,非忧即有疾。

老去虑渐息,年来病初愈。忽喜身与心,泰然两无苦。

况兹孟夏月,清和好时节。微风吹袷衣,不寒复不热。

移榻树阴下,竟日何所为。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

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羁。此日不自适,何时是适时。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2.关于自我批评的句子

1. 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苏联)搜索

2. 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3. 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4. 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拉丁美洲)

5.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6. 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7. 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德国)

8. 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美国)

9. 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英国)

10. 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11.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12. 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日本)

13.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

14. 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马来西亚)

15. 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日本)

16.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17.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18.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雨果

19. 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巴尔扎克

20. 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周恩来

21. 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

22.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

23. 如果你一事无成,不是你父母的错,所以不要只会对自己犯的错发牢骚,要从错误中去学习。

24. 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拿破仑

25.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26. 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高尔基

27. 最有把握的希望,往往结果归于失望;最少希望的事情,反而会出人意料的成功。——莎士比亚

28.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海涅

29.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30. 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瓦茨

31. 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32. 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鲁迅

33.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34.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西塞罗

35. 自重、自觉、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至生命的崇高境域。——丁尼生

36. 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

3.关于自我批评的句子有哪些

1、工作作风简单粗暴。

2、不能正确处理工作和休息的关系。

3、严肃有余,活泼不足,重视工作有余,关心干部不够。

4、理论学习还有欠缺。

5、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始终困扰我们的发展。

6、个人的进取心不强。

7、疏于和上级的交流。

8、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9、对自己要求不是很严格,有收受少量烟酒的腐败行为。

10、对大环境之下的矛盾诱因及其分化裂变和因之形成的认识异化缺乏冷峻的思考。

4.关于 自我反省的 句子

1、学会自我反省能让你交到很多朋友,无论是谁都喜欢和优秀的人交朋友,而自我反省能让你变得更优秀,平日自交友广泛的人不一定真的有很多朋友,因为这样的人还没有看到自己的不足。还不会自我反省,这就像一面镜子,有这样行为的人看到他就应该自我反省是否自己也是如此,一旦你学会反省,并改掉这个缺点,朋友只会越来越多。

2、学会自我反省能让你更好地学习,作为学生我们每天都要学习,我们为考试而烦恼,为分而斤斤计较,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呢?

学会自我反省,想一想今天上课时你是否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课下的作业是否认真完成?如果你回答是“是”的话,那么恭喜你,这是有收获的一天,如果能一直坚持自我反省,最后一定会有个好成绩。

3、学习自我反省能让你正确的认识自己,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外向抑或内向,乐观还是悲观?

你需要给自己一个定位,而这时,自我反省就能帮到你,想一想你做过的事,这体现了你怎样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是好是坏?应该保持还是改正?这些都源于能够自我反省,能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又可以确定自己的价值,由此可见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4、学会自我反省能让你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呢?

这就需要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正确知道自己的能力后所定下的目标不会困难到犹如登天,也不会容易的只随手一抓便抓在手里,而如果没有经历自我反省便定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很大程度上不适合你,可能穷极一生也不会实现,或轻易实现而失了乐趣。

5、学会自我反省能让你更容易成功,每次我们在电视里看到那些成功人士总会觉得羡慕,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会成功?

你有没有反省过究竟是因为什么导致你的不成功?如果你觉得是因为别人比你聪明那就大错特错了,每个人在成功之前都要经历失败,有的人反思自己并改正,最后成功了,有的人只一味怨天尤人于是便失败了,所以学会自我反省能让人更易成功。

求几首古诗的简析或短评

秋夕 作者:杜牧rn寒食 作者:韩翎rn山行 作者:杜牧 rn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rn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山行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原诗及译诗赏析

[原诗赏析]
这首诗,看来是从长途旅行图中截取的“山行”片断。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诗人已经赶了一天路,该找个“人家”休息了。如今正“远上寒山”,在倾斜的石径上行进。顺着石径向高处远远望去,忽见“白云生处有人家”, 不仅风光很美,而且赶到那里,就可以歇脚了。第二句将“停车”提前,产生 了引人入胜的效应。天色已“晚”,“人家”尚远,为什么突然“停车”?原 来他发现路边有一片“枫林”,由于“爱”那片夕阳斜照下的“枫林”,因而 “停车”观赏。“停车”突出“爱”字,“爱”字引出结句。
黄叔灿《唐诗笺注》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俞陛云《诗境
浅说续编》云:“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诗坛,播诸图画。惟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不错,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美艳绝伦,但被 “悲秋意识” 牢笼的封建文人却很难产生美感。用一个大书特书的“爱”字领起,满心欢喜地赞美枫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写景如画,而且表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由“上寒山”、
“停车”的主人公用惊喜的目光统摄起来,构成一幅秋山旅行图。当然,说这 是“图”, 并不确切, 因为“上寒山”、“白云生”、“停车”都是动态“爱”更是活泼泼的心态,都画不出来。
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第一 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 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前面已分析过了。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或为李商隐并提,称为“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译诗]
驱车沿着遥远而又蜿蜒的山路向寒山行进,
远望山顶白云缭绕那里居住着几户人家。
我不时地停下车来欣赏,因为这枫林晚景太美——
这经霜变红的枫叶远远胜过二月盛开的红花。
[译诗赏析]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在这首译诗中,原诗的格律形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两小节散文,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林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大路旁,一条窄窄的石径曲曲弯弯扶摇直上,渐渐隐入云雾缭绕的高处。就在那儿,耸立着几幢小小的农舍;诗中的我,停下马车,看得入迷,只因为见到暮色苍茫的山崖旁,枫林如火,正散发着熣灿的红光,哪怕是春天的花朵都不能与之斗艳争香。
这首诗译得很美。秋天的景色是静美的,我”——一个过客,之所以停下马车,连路都顾不上赶,是因为被枫林的红艳深深地吸引住了,有的是无限欣赏和眷恋。原作表达的是在无际的清秋这个大环境中,有一片给人带来暖意的枫林。蜿蜒于寒山的石径、白云深处的人家,这一切都很美,但难免过于幽寂,所以才带出其后枫林的热烈。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高妙手法。
秋夕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冷"和"凉"既是深秋的季节感觉,又是人物的生活感受。她生活在一个非人的环境里,没有人气,没有朋友和亲人,当然也没有爱的温暖生活的乐趣。但他似乎满有兴致,在凄凉的秋夜里,时而独自扑打流萤,时而痴痴地凝望着夜空中的牵牛和织女星。诗中的三个意象值得注意。小扇,因其秋来而不用,所以常被古代诗人用来象征被冷落遗弃的女子。流萤,古人认为腐草化萤,萤总是生于荒凉之地。而宫女居住的地方竟有流萤,可见她被冷落很久了。牵牛织女星:象征爱情也象征离别。但那是有团聚期望的离别。这位宫女被冷落已久,或许她早已没有得到恩宠的希望了,但她却仍然苦苦地期待着。因为这期待是她生命的唯一意义。诗人不动声色地写出了深宫怨女寂寞岁月中无限凄凉的生命况味。

诗词赏析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

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

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

身灵动。”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解】: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
��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
��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韵译】: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评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中考诗歌欣赏

我马上参加中考了.语文卷里有一项是诗歌欣赏,我的欣赏老是不到位.rn题目可能是出诗歌,短小的诗歌.也有可能是歌词.如:我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之类的歌词.然后让自选角度评价赏析.有那位学长学姐教教我吗?或者是老师?给我一段优秀的欣赏事例让我参考下也行啊~摆脱了
抓住方法,这种题是有章可循的。
你可以看一看下面的方法和典型的题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 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6、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 诗中有画 "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再次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可以这样说,做到了"三要",诗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
四、强化书面表达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成为思想表达的瓶颈。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因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以上主要从诗歌的内容、形式以及答题技巧几方面,对诗歌鉴赏进行了粗略的谈论。我相信,同学们只要对诗歌饶有兴趣, 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克服功利主义思想,摒弃为做题而做题的做法,就一定能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在平时的学习和高考中游刃有余。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是新《考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热点考题是关于现代诗歌的鉴赏,而现代诗歌的鉴赏倍受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来鉴赏现代诗歌呢?
从高考的命题实际来看,现代诗歌的测试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如1999年高考语文第10题对艾青诗
《我爱这土地》的赏析等。在具体的应试过程中,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一些解题技法。
一、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在应试时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从而顺利解答关于主旨一类的考题。例如:
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本诗以马为描绘对象,但作者决不会是在说现实中的马如何如何。作者显然是在以马喻人。本题A、B两项都是错误在不懂得这种技法。C项能联系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懂得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肚里咽”这些关键语句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见答案应为D。
二、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达合语境。
与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歌也十分讲究语言的锤炼。有一类考题是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的。做这类题,一要看词语的搭配,二要看表现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从而达到排误存正。例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考题
也许——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a你的眼帘,/不许清风b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c松阴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第二节abc三处各有一个词,依次填入后,恰当的一项是( )
A、照 飘 树 B、弄 吹 片 C、拨 刷 伞 D、射 掠 团
细品全诗,可知:a处,主语是“阳光”,宾语是“眼帘”,“弄”字显然不当,据下文“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可知ab两处用的是拟人法,“照”和“射”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a处应选“拨”。“飘、吹、掠”也都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b处应选“刷”。c处,“团”字与“松阴”搭配不当,“树”和“片”与“撑”字搭配不当。只有“伞”字,既能与“撑”搭配,又能与“庇护”搭配。比较四个选项,答案当为C。
三、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
有些对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应试时,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解答。仍以闻一多先生的《也许(葬歌)》为例
(原诗见上):
①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天折而作。表达的思想感情贴切的一项是( )
A.表现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②这首诗中写出了夜鹰、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有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是()
A.通过具体形象,象征社会的环境。
B.通过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比拟。
C.通过具体形象,烘托真实的意境。
D.通过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第①小题考查的是对诗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有些考生知道闻一多是个民主主义战士,知道他的诗集《死水》内容多抨击黑暗现实,因而在做题时不加考虑地选择B项。这是不正确的。本题题干已经提示:这首诗
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天折而作。即是为亡女而作,抒发的就一定是哀痛之情。所以答案应为A。
第②小题考查的是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依据上面对诗歌的分析,B项不正确。诗中有比拟,但不是这些事物都用于比拟了,A项以偏概全,也不正确。D项“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表现主旨偏离太远。只有C项与悼念亡女紧相联系,是正确的。
四、找矛盾,扣诗题,把握意象辩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或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因此,应试时宜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的形象特点,辨出真伪来。例如(1999年高考语文第10题):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看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
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我爱这土地》一诗是艾青在抗战时期的名作,四个选项分别着眼于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文字表达技巧等,其中C、D两项,一说“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一说“诗中的
‘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构成明显的矛盾项,必有一误。答题时便可从此入手,细作分辨。读诗可知,“我”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形象的特点是“爱这土地”,诗题已很明确。至于诗中写到
“鸟”,是对“我”拟物,以丰富“我”的形象,“鸟”不是全诗的形象。再说,这最后两句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根据这一形象特点,我们就不难判断D项为不恰当的
了。
总之,在平时的诗歌鉴赏过程中,我们只要把握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以上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做到因诗制宜、因题制宜,灵活运用。那么我想,不管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歌,无论是平时阅读还是考试,我们就会自如应付了。
形一体:依附逻辑的荒诞
――现代诗之解析

徐晓明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 江苏 镇江 212003)

摘要 现代诗有其逻辑的内核,它的荒诞外表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态。现代诗荒诞的运用,具有社会批判的意义,表现形式与思想内容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体现着审美的、个性的艺术要求。对现代诗的阅读应该改变传统观念。
关键词 现代诗 荒诞 逻辑

一、误 读
现代诗正处在一个尴尬的历史境遇。尽管大众需要诗歌,尽管知识群体离不开诗歌,但是那诗歌只能是普罗的、通俗的或是古典的、优雅的。现代诗被那样的诗歌排挤得几乎窒息。它挣扎着生长,缺失雨露阳光和沃土肥料。原因在于人们对现代诗的误读,这种误读已经不是短时间的了。误读之概言为:
1、无主的存在 现代诗的创作是诗人没有坚定的灵魂支撑下,惶惑无主的吟唱,漫无目的的书写。脆弱的诗人们,在大世界凄风苦雨、狂风暴雨的吹袭中,心神紊乱,病容憔悴地描画一幅幅荒诞的意象。诗作是“满纸荒唐言”,正常人无法卒读。
2、坠落的归宿 当下现代诗写者的荒唐,读者的迷惑,决定了其最终命运的悲剧性。现代诗只能是漂泊在文学的汪洋大海,自生自灭。即便出现一时的兴盛,也仅仅是偶然,是奇迹。

二、解 析
之所以说如上见解属于误读,是因为现代诗虽然无民歌和新民歌的通晓,无传统诗歌的典雅优美,但是并非众所指责的“从里而外、彻头彻尾的荒诞”。我们认为现代诗的荒诞:
1、具有批判的意义
由拉丁文“耳聋”(surdus)演变而来的“荒诞”(absurd)一词,原指音乐中的不协调音。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用荒诞来命名人与生活的距离,也就是人与“本源割断了联系”(尤奈斯库语)等的一种生存状态。它揭示了社会中人性沦丧、自由被限制剥夺、人被物和他人及一切异比力量支配的可悲与无奈。
因为“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生存状况的存在物”〔1〕,故而人类产生的荒诞感受和异化体验,与生俱来;在历史进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呈现背逆反差发展的“现代”阶段,人的荒诞反应则愈加强烈;生性敏感的诗人有若其芒刺在背、油煎火燎一般的表现。现代诗人们将荒诞手法认作“是一种用来正视已经失去意义和目标的宇宙的办法”〔2〕。作为这样一种办法,荒诞发挥着双重作用:首要的和比较明显的作用是讽刺,用来批判一个破碎而不可信的社会;第二个和比较积极的作用是让诗歌中所表现的荒诞,警觉和惊醒读者,认知社会、探究本质、选择生活、趋奔真正的幸福自由。
加缪在说明荒诞感的过程中给荒诞加上了三种不同的意思:其一,人类状况和苦恼的悲剧性矛盾;其二,作为清醒的认识的来源,这种矛盾要求我们对它尽量引发并扩大;其三,以此造成反叛者的态度,而反叛者的态度则要求我们用“荒诞”来反对“荒诞”〔3〕。这正是对荒诞具有的社会批判意义的精要概述。用外形为荒诞的现代诗创作的批判意义来言说,荒诞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理性的逻辑,高尚的理想。
2、存在矛盾的统一 现代诗在外在形态上有许多的荒诞,但神质却是绝对的明晰。现代诗在内神外形方面是矛盾的统一。在逻辑严密的基础上营造荒诞的诗歌意象。
“我听到了一种轻幽的声音,我的感伤洋溢身心”。这种理性的表达,是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但是诗人戴望舒《印象》〔4〕,却出现了纷乱的意象化表述:“是航到烟水去的/小小的渔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珍珠/它早已坠入古井的暗水中……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迢遥的,寂寞的呜咽/又徐徐地回到寂寞的地方”。在诗歌里,想象中的渔船航行、揣测中的珍珠落井、幻境播放的呜咽周游,彼此毫无关系,扭结在一处,实在荒诞不过。但需知,这看似荒诞的意象组合,是建筑在因果逻辑之上的。诗人运用通感手法,连缀一组意象,从视觉的角度描摹了声响,使短诗表现出了神奇的魅力。
当代诗人顾城对不正常的生活的本质有所发现,于是创作《远和近》〔5〕一诗。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这是观察、透视生活后得出的理性判断,并且具有非凡的智慧。但是诗人这样写道:“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此诗初发表时,被人视为难解的怪诞之作。但是,我们只要进入诗人的思维,一切都清晰了然。怪诞依附的是逻辑。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必须用两分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正确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貌似怪诞的现代诗,实质正是它的反面――清晰的逻辑思维。
3、源于特殊的需要 现代诗具有矛盾统一的神形,除了普遍的规律、批判的意义使然,还另有原因。荒诞是由其审美趣味决定的。属于文学的诗歌不擅长编织情节讲故事,与其他文学样式比较,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体现,指向通过铺彩人眼来娱乐人心、慰藉人情的目标。为此,在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等众多风格百花盛开之时,另外还生有一株奇葩,名叫荒诞。现代诗的荒诞呈现绮丽姿色:“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焦枯的落魄的树木/在冰沉沉的河沿叫喊,/比着绝望的姿势/……一枝冷艳的白莲,/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6〕这是徐志摩笔下的意象。荒怪诡谲,但谁也无法否认、拒绝它诱人的美艳。
现代诗由神形的矛盾统一的张度和力度绽放其个性风采。有荒诞的程度浅者,以较为清朗的形象见人;荒诞程度深者,则用一幅另类的形容面世。前者如:“冬阳里呼唤葱茏蔚蓝/ 陈放女儿家绮巧的蓓蕾/暑日时徐徐霞色/暖怡新年的钟声/坠一坨钟锤/摇曳春风中”。〔7〕属于后者的有:“草原猛狮斗殴/入梦寒星的海岸/沥血失败诞生于搏杀/鱼的黄白尸骸飘浮/峻岭穴中听雪动情肠/孕育情人子嗣/爆破与枪杀/马蹄声踏碎了颤抖红唇”。〔8〕如此显出不同的现代诗人多样的风格追求,以及同一诗人对不同风格的探索。
4、亟待观念的更新 现代诗的阅读者不能以读懂、读通为标的,而应改变观念。艺术的法则中,读者参与再创造是最重要的一条。传统诗歌也有朦胧一类,古代诗话评说意在言外的诗乃上乘之作。现代诗更进一步地描绘荒诞、非常之意象,把读者伴随着阅读的揣摩、感受、欣赏、参悟等等活动调节到巅峰状态。阅读现代诗,便是以诗作为依托的自己对艺术美的创造。欣赏诗作的荒诞彩装的同时洞悉诗人的逻辑理念,是阅读者及至的境界,需要厚实的生活积淀、高深的文化艺术素养、一定的创作评论的实践。

三、结 论
现代诗的荒诞绝非诗人无主生存的梦呓乱语,它既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又有个性的审美价值,是生活的辩证法体现。依附逻辑的荒诞,如理性土壤中盛放的绚绮花卉,是现代诗的一大特征,也是凝聚现代诗生命力的源泉。现代诗的归宿是升华而不是坠落。
在赏析的时候,第一,先写出它的修辞手法。第二,再根据它的内容写几句你的感想就OK了。一般它的分数不会太多,两三分左右,如果超过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诗歌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歌的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

再次是鉴赏知识。这是诗歌鉴赏中要传授给学生的重点知识,它包括风格流派:不同作家的生活经历、情感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在创作中必然会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是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让学生多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有助于学生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境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诸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鉴赏时,领会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具备对意象审美特点的把握。思想内容:内容上,诗有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之分,有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情诗之别。思想感情上,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和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篇章结构:常用的术语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略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要了解诸如烘托、虚实、用典、象征,以及动静、精细、远近和各种修辞方法等等表达上的名词术语。抒情方式:要会辨析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与托物言志的不同。语言特色:可以让学生体会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不同的语言特色。

有一个网站:http://366.nyist.net/366wenxue/temp/sg.php
说实话这也是我当时为难的地方,不过后来慢慢发现考试的诗词主要也就是那几类,只要往那几类上扯,一般就不会出错

怎么理解现代诗?我初三。

一般要先大致了解下作者创作诗的背景,社会背景或者时代背景。然后根据诗的内容判断要表达的主题的范围,爱情、言志、咏物、批判、或是爱国等等。刚开始最好借助带有赏析的诗歌多看看,看的多了,积累多了一般看到一首诗就知道其主题思想和细节手法了。
你可以试着,查找一些资料多看看,一通百通!
本文标题: 初三,可以批判一下我写的诗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32189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没有很唯美洒脱的诗句“一片一片又一片”这首诗真的是乾隆写的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