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时节,我去外省市办事所乘坐的高速铁路列车途经江苏省南京市,难以平静的心情萌发起一个愿望,就是前去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园。这一天,也许是天意有定的巧合,也许是伤感悲泣的流泪,阴晦的天空既然飘落着缠绵的细雨,驻足在宽敞南大门的花坛旁,观望着远处松柏葱郁
晚秋时节,我去外省市办事所乘坐的高速铁路列车途经江苏省南京市,难以平静的心情萌发起一个愿望,就是前去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园。这一天,也许是天意有定的巧合,也许是伤感悲泣的流泪,阴晦的天空既然飘落着缠绵的细雨,驻足在宽敞南大门的花坛旁,观望着远处松柏葱郁的山岗,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深处也显得格外的沉重。
在列车上我用手机查阅了有关南京雨花台资料。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雨花台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这里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的英灵,在雨花台建造了这座占地面积达100多公顷的烈士陵园。
走在潮湿松软的土地上,沿着蜿蜒的林间小道,穿过枝叶繁茂的树丛,来到了长满绿草覆盖的山岗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尖顶方形的忠魂亭。据碑文介绍,忠魂亭位于海拔43米的山岗顶部,用花岗岩砌筑而成,高8.3米,长宽各为5.8米,由南京市30万党员捐资兴建。站在山岗上俯瞰建筑布局整体为忠魂广场、中间为《思源曲》水池,左右两侧为《忠魂颂》浮雕,正面为宏伟的烈士纪念馆。忠魂广场位于忠魂亭与纪念馆之间,金刚砂石铺就地面,厚重坚韧,寓意忠魂亭深沉壮观。《思源曲》水池,长20米、宽15米、深1.5米,寓意“不忘先烈、永志纪念;饮水思源、代代相传”。立于《思源曲》水池两侧的《忠魂颂》浮雕,各为长20米,高3米,主题为“狱中斗争”和“刑场就义”,涵盖了烈士们坚贞不屈悲壮卓绝的历史场景。
烈士纪念馆建筑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建筑,屋顶采用中国传统的重檐形式,轮廓简洁而庄重,富有纪念性的美感,屋面采用白色琉璃瓦,外墙采用白色马赛克饰面,白色大理石窗框以及白色栏杆,使整个建筑呈现浑然一体的白色,显得分外宏伟壮丽。
我步履迟缓地走进烈士纪念馆。馆内四周肃静,主要陈列展览革命烈士的事迹,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为主线,串联各个时期重要事件,以烈士的牺牲时间先后为顺序,陈列127名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革命烈士的文物史料。沿着参观路线的引导,文物资料和事迹陈列的烈士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罗登贤;中共中央委员、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历任中共河北省委、河南省委、江苏省委常委陈原道;韶山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毛福轩;刘少奇夫人何葆珍;陈潭秋夫人徐全直。中共特别党员国民党少将周镐;淮海战役率起义的中将副军长兼师长王清翰、少将谢庆云等。翔实的文物资料生动地反映了革命先烈们机智勇敢、艰难曲折的斗争经历和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及勇于献身的精神。
走出纪念馆,眼前便是倒影池。在这里,纪念碑、纪念馆和其它纪念性建筑以及两旁的松柏肃穆在一池清泉的四周,营造怀念与哀悼的氛围,缠绵的细雨潺潺的流水触动着前来参观的人们无限怀念的思绪。倒影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块花岗岩大理石照壁,南面用汉、壮、蒙、维吾尔、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北面镌刻着《国际歌》。倒影池南端两侧各有一座肃然垂立的雕塑,战士手握钢枪肃立,少女扶手胸前,神情严肃目光柔和,表达了人们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主题。
淅沥沥的小雨仍在无休止地飘落着,不经意之间已经打湿了我的外衣。
沿着石阶走向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高耸在雨花台的主峰,高42.3米,隐喻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身采用中国传统的竖式造型,正面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镶金大字。碑座前伫立着一座以“坚贞不屈”为主题的青铜人像,再现了烈士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脚下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在熊熊燃烧……
顺着山势来到烈士就义群雕,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高10.03米,宽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岩石材拼装而成。那藐视敌人的工人、横眉冷对的知识分子、怒目圆睁的农民、临危不惧的女干部、充满希望的女学生、仇视愤恨的报童,栩栩如生地再现9位先烈在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肃穆庄重的群雕涵盖了许多革命烈士百世流芳铸就的热血忠魂。
站在北大门前遥望苍天雾海,湿润的双眼只有缥缈的世界,向着前方碧绿的山岗、烈士的灵魂深深地鞠躬,在浓密的雨雾中寄上我永远的思念和无限的哀思。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