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诗官,摇“木铎”采诗是什么回事

发布时间: 2023-02-24 00:00: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94

“采诗官”这个职业在周代是做什么的,为何会令人羡慕?《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着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民间诗歌,...

《诗经》采诗官,摇“木铎”采诗是什么回事

“采诗官”这个职业在周代是做什么的,为何会令人羡慕?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着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民间诗歌,同时也见证了那个时期的世间百态与社会风貌。举个例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古代男子对美好女子的赞美与示爱;“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是对古代官员鱼肉百姓的不满;“吁嗟鸠兮,无与士耽”是古人对女子不要坠入情网的劝诫……

我们知道,《诗经》是由孔子编订的,那么诗篇的收集是出于谁人之手呢?其实,诗篇的收集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职业——“采诗官”。采诗官,顾名思义,就是收集诗歌的人。采诗官可谓是一个低调且神秘的职业——采诗官们大多数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名姓,但却依然让人羡慕不已。“采诗官”一职究竟具有什么魅力?在本篇文章当中,就让笔者带诸位一同去揭秘。



采诗活动发生在周代,又名周代采诗。周朝设有专门采诗的官员,即采诗官。据史料《汉书·艺文志》记载:

诗言志,歌咏言……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在所有的涉及当时文化领域的职业中,采诗官无疑是最古老、最有品位的职业。三千多年前,周天子以礼乐治天下,百姓在当时以耕地种田为生居多,日子慵懒而闲适。为了对抗生活的单调,百姓将日常的喜怒哀乐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那在当时那样一个年代,世间万物,皆可入诗,诗歌便是生活。孟秋七月,又到了采诗的季节。采诗官因此被朝廷派遣巡游民间各地,体察民俗风情,了解政治得失。采诗官们身背竹卷书,手摇木铎,行走在田园小径,游荡于山林之间,只为了解民生,收集民间小调。

在大多数采诗官的心里,百姓之事无小事,他们因此深受百姓欢迎。每每遇到友善的村民,采诗官都上前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遇到坏官当道,他们更是将当地百姓对他们的评价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相鼠有皮,人而无仪。”可谓是古代的新闻记者。夜幕降临,他们一天的行程才匆匆结束,回到居室,将他们一天的收获雕刻编撰成诗。直至秋季过后,遍布中原大地的采诗官们才被朝廷召回,采来的诗,便交于朝廷的乐师,配上音律,形成诗歌,献唱给周天子,以供参考施政。就这样,一次民间调查就在游山玩水之间诗意而轻松地结束了。暮春三月,新一轮的采诗旅程又将开始,他们还多了一个新任务——去验证朝廷的施政是否有效。



采诗官虽任命于朝廷,但一年下来在朝廷停留的时间往往只有不到三个月。采诗官直属主管乐理的太师部门,他们收集回来的情况可以直接上陈给周天子,其中没有任何阳奉阴违弄虚作假之事,保证了民生情况的真实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采诗官们看似地位卑微,事实上却担负着当时国家新闻记者般的重任,同时为古代诗篇的收集撰写和后世流传考古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比起在朝廷兴风作浪的参政大臣,他们更愿意远离庙堂,当一个小人物,去体恤民生民情。但他们又不如隐居山林的诗人那番消极避世。这便是采诗官一职魅力所在——在入仕与出仕之间,它是一个最舒服的位置。当然这么舒服的职业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采诗官被要求来自民间,并且要有文化!



历史迈入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各诸侯国野心勃勃之势日益显露出来,战争终于爆发了,这无疑牵绊着采诗官的自由之身。战争的号角惊醒了采诗官们美丽的梦,也终将采诗官一职废除。后来,一位大呼礼崩乐坏的老者,将采诗官们的诗篇整理出来,写成《诗经》。

无奈采诗官一职短短几百年就被废除,后再无复用。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迫切地希望采诗官一职重新被确立。白居易在自己的诗《采诗官》之中写道:“言者无罪闻着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感慨采诗官对国泰民安的作用之大,又写道如今朝廷不愿听从谏言,乐府只能歌颂朝政而不敢表兴德之言的弊端——“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并强调应该参考先人从诗歌中发现朝廷的不足之处和百姓的疾苦。



如今看来,采诗官仍然是当代人眼中的“神仙”职业。它自由、有趣,富有诗意和浪漫气息,又不失意义。采诗官们体恤百姓,憎爱分明。如果穿越去周代,你愿意当一名采诗官吗?

《诗经》里的采诗说指的是什么?

名词解释??

“采诗”指的是周朝的一种政治制度或者说是文化制度。采诗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对当时朝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行为的文化意味越来越重,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采诗即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周代采诗,是先秦时代西周王朝的一种重要制度。周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民情,认为诗歌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能起到“上刺政治”的目的。

扩展资料

根据《诗经》的内容,能看出其中一部分是周代保管乐zhi章的太师,他所保存的贵族的燕飨和祭祀的乐歌;一部分是到民间去采集来的口头诗歌。

又据《国语》、《礼记》、《汉书》、何休《公羊注》等书,说周代设有菜市场的专官,官名叫做“行人”或“遒人”,到民间去采诗,采到以后,把诗交给太师,太师把诗歌和调子弹唱配合一下,就上报给天子。”

“采诗”指的是周朝的一种政治制度或者说是文化制度。采诗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对当时朝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行为的文化意味越来越重,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采诗即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周代采诗,是先秦时代西周王朝的一种重要制度。周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民情,认为诗歌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能起到“上刺政治”的目的。

扩展资料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采诗”指的是周朝的一种政治制度或者说是文化制度。采诗作为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对当时朝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行为的文化意味越来越重,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采诗即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周代采诗,是先秦时代西周王朝的一种重要制度。周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民情,认为诗歌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能起到“上刺政治”的目的。



扩展资料:

周朝设有专门的采集诗歌的官员,在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是它们中间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种。

这是一个以诗歌的名义走遍天下的工作,采诗官走到民间总是如同蜜蜂飞行在花丛中一样深受欢迎。

民间的疾苦往往通过这些民歌的形式直接被周王及其他诸侯所了解。采诗官在属于他的时代里,事实上担当了国家民意调查员、新闻记者和国家诗歌记录者的重任。

所谓“采诗”,指的是周朝的一种政治制度或者说是文化制度。采诗作为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对当时朝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行为的文化意味越来越重,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宫廷官员到民间访察,记录大家唱的好的歌曲。

请问采诗官是什么?

采诗就是采集诗歌,古代有专门机构采诗,采诗的官员就叫采诗官,他们走访民间,采集诞生于民间的诗和歌谣,为统治阶级观风俗、知得失的一项政治措施。
采诗官最早诞生于周代,何休《春秋公羊传注》说:“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周天子为了解民情风俗和政治得失,以便进行政策调整,达到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派出行人手摇木舌金铃,在道路上采集民间歌谣,然后从乡野集中到城邑,由城邑集中到诸侯国,由诸侯国献给朝廷,再由朝中主管音乐的太师与乐工润色字句,整齐音韵,配上乐曲,演奏给周天子听。所谓行人,按何休的说法,就是那些没有子嗣的孤寡老人,由官府供给衣食,让他们专职到民间搜采诗歌。
采诗官是周朝设有专门的采集诗歌的官员,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是它们中间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种。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他们为古代诗篇的流传和采集做出了很大贡献。

诗经的由来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诗经里面有那么多的诗

大神74623 :你好。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然后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所以《诗经》正是当时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有歌颂先祖创业、祭祀鬼神、贵族宴饮、交往,反映劳逸不均的怨愤、徭役、战争、劳动、爱情、打猎、恋爱、婚姻、社会风俗的各种动人篇章;当然也有文人、官员写的反应上等社会的歌谣、舞曲等。
《诗经》共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尊为经典,此后才称为《诗经》。《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艺术表现手法,又可分为“赋”、“比”、“兴”。合成【六义】。
《诗经》《诗序》说:“挣的是,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言其伦理道德功能:“动天地。感鬼神。指其情感功能,正人之行,动人之心”的双重功能。确立了《诗经》在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你有蔓草,我有桃花》 ——我看过的《诗经》

一直想一直想品读一下我们的国粹《诗经》。

机缘巧合,邂逅一本《你有蔓草,我有桃花》的书。

这本书里呢,汇集了《诗经》里的一部分篇章,然后有作者的解读和分析,读来有如一股清流,在心灵深处潜滋暗长。

然后滋润了心灵的沃土,开阔了眼界,然后看见桃之夭夭,看见静女其姝,看见蒹葭苍苍,看见了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看见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首先说说我总体的理解。

百度对《诗经》的解释是这样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蒋勋先生说诗歌来自于民间,艺术也来自于民间。如果脱离了最基本的东西,艺术就没有了根基。

试想,一个人的脑袋里的想象力,怎能比过天地的广袤和光怪陆离。

用一段朗朗上口的民谣,真实描画弘大广袤的社会场景,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再潜入人物的心里,或婉转或直白的描摹,细腻而丰富,美丽而纯粹。

让人不得不佩服我们古人的智慧,震撼的民族文化的博大精粹。

说说我理解的《诗经》的影响力。

《诗经》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这不用我说。稍微读点圣贤书都人都会在各个地方发现诗经的影子。

孔,孟及后世的帝王将相还有很多在诗词歌赋也都深受其影响。

我查了资料,《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作者至今已无法考证。

创作者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方向。

想象一下,采诗官摇着木铎,在春天的时候走在乡间,踩着蔓草,看着蔓草上的露珠,然后有美一人,婉若清扬……恐怕这样的场景他自己也忍不住要写几句了吧?

还有一些有文化的人,把看到场景写出来,再教乡间的人去传唱,采诗官一听,嗯这个好,再润色加工一下,呈送给领导。

后来的很多诗歌就是这样流传并传承下来的。

没有作者,是不知道作者是谁。做了好事不留名。

想想那时候,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文化生活也不会有多丰富,这大约就是最早的文化生活了,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广场舞。

但是不代表他们没有美好的情感,美丽的愿望,和浪漫的爱情。

这些被有心人记载下来,给我们真实展现当时社会的风采风貌,这多珍贵呀。

还得感谢周天子,他的这个决策简直太明智了。

不然今天的我们,根本就无法感知5000年前的人们是怎么过日子的。

再就是意境优美。

我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就常常被诗中的意境打动。

这种打动,和其他诗词歌赋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被那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打动,后来还专门去了这首诗歌发生的地方。

有一望无际的茅草丛,有清澈见底的水,有常年从沙子里往外涌出的泉水的处女泉,有一望无际的荷塘。果然是个清新又纯粹的地方。

还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个词用的是极好的,清新脱俗,读着顺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感觉,如梦似幻,生动浪漫,让人心动向往。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不动声色的浪漫,悄无声息的憧憬。只要与子偕老,便无欲无求,未来可期。

还有诗经里的女子:有窈窕淑女,有静女其姝,有婉若清扬……看看这些词,谁不喜欢都难,更别说男子梦寐求之了。

最后就是诗经独有的四言形式,而且迂回反复很多,应该是谱曲需要吧。

就像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有第一段,有第二段,有高潮部分。

诗经的篇幅都不长,曲调迂回,语意层次递进,很纯粹,很简单,很美好。

在今天最能体现《诗经》魅力的地方是人的名字。

留意一下就能发现,特别是传统文化回暖的现在,小学老师的花名册中到处都能看见静姝,婉清等美丽的名字。

其实用的最好的是金庸大师和琼瑶阿姨。在他们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诗经》的影子。琼瑶阿姨的名字就来自《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生僻字太多,从字面意思无法理解其含义。

读摽有梅,我怎么都无法理解这意思是梅子从树上落下来。

而且这个摽,在我们今天用的并不多,查了百度才知道读音的。

汉字也是像我们很多东西一样进化的,用得少了自然就成生僻字了。

总得来说,《诗经》真的很美,很值得细细品读。

经典就是经典,经过时间考验的才是真正的真品。

惭愧自己才疏学浅,对弘大国粹的理解只能这么粗浅了。欢迎抡斧评正。
本文标题: 《诗经》采诗官,摇“木铎”采诗是什么回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28706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W。B.叶芝称自己是最后一位英国浪漫诗人。他的诗歌以什么方式延续了英国浪漫传统的传统华夏优秀诗人群体为什么消失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