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对古诗词很感兴趣,并一直进行着创作,请问本人诗作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改正呢

发布时间: 2022-07-02 19:01:2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00

如何鉴赏诗词?近半年来,本人对诗歌的鉴赏及感悟能力一直下降,在看诗歌时总是感悟不到作者的心境,希望大家能帮帮忙,谢谢!易错题解题...

本人对古诗词很感兴趣,并一直进行着创作,请问本人诗作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改正呢

如何鉴赏诗词?

近半年来,本人对诗歌的鉴赏及感悟能力一直下降,在看诗歌时总是感悟不到作者的心境,希望大家能帮帮忙,谢谢!
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古诗鉴赏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桥
自把孤樽孹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情。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意象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②作者为什么描写这一形象?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技巧运用】
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自把孤樽孹蟹斟”
“一江秋色无人管”是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其中“自”“孤樽”等词是关键。
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可以概括为: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心境,虽然孤独一人,并没有茕茕孑立的凄凉之感,而是在橹声秋色中显得怡然自得。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练习1、【答案解析】“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竹而曰“孤生”以喻其孑孑孤立而无依靠,“冉冉”是柔弱下垂的样子。这显然是女子的自喻。“为新婚”不一定是已经结了婚,是指已经订了婚,但还没有迎娶。“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从这两句看来,男方所在甚远,他们的结婚或非易事。这女子曾企盼着,不知何时他的车子才能到来,所以接下来说:“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这四句又用比。蕙和兰是两种香草,用以自比。“含英”是说花朵初开而未尽发。“扬光辉”形容其容光焕发。如要采花当趁此时,过时不采,蕙兰亦将随秋草而凋萎了。这是希望男方趁早来迎娶,不要错过了时光。最后二句“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诚然。这女子的疑虑已抒写毕尽,最后遂改为自我安慰。她相信男方谅必坚持高尚的节操,一定会来的,那么自己又何必怨伤呢?(第一步)诗中塑造了一个已有婚约而尚未成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遂有种种疑虑哀伤的女子形象。(第二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 回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意境型的题型。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
【技巧运用】
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诗中描写了“荒馆”、“月”、“砧声”、“莲叶”、“鸥”等景物。诗人在一个秋天的月夜,借宿在驿馆之中,捣衣的砧声撩起了诗人思乡的情绪,夜深却无法入眠,“深夜无风”,何来枯荷的响声,原来未眠水鸥也辗转反侧,弄得枯荷沙沙作响,使人听了倍感孤独伤感。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诗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可概括为:幽寂、荒凉、冷清。情景的氛围特点可概括为:凄凉悲怆。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种环境中的人应是愁肠百结、乡思无限,应是孤独、寂寞、伤感。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诗歌开篇便如愁云乍起,“荒馆”、“月笼秋”展现了秋月惨淡、客馆荒凉的景物,阵阵捣衣声更是触发起无限的愁肠。尚未入睡的欧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正是愁肠百结、彻夜不寐的诗人的自况。景物描写营造出凄凉悲怆的氛围,从而抒发了诗人异乡漂泊的离愁别恨。
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练习2、【答案解析】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第一步)。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第二步)。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第三步)。

例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炼字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地是哪个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地艺术效果。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技巧运用】
第一步,表明自己的看法。评析“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实际就是表明,这两个字用得好,所以表明好与步好的看法这一步实际可以不谈。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二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穿”字是穿梭行走。“数”是细数。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二字所描述的景象。“穿”字描写了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的情形。“数”形象地道出了诗人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地神态。
第四步,说说这两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地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第五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迈上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怀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了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练习3:阅读的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练习3、【答案解析】同意。(第一步)看,在诗中指回望(第二步)。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第三步)。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第四步)。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诗眼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技巧运用】
第一步,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绪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第三步,从该字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使诗歌内容虽多而集中。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绪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练习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练习4、【答案解析】“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一步)。“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第二步)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语言风格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技巧运用】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本诗的语言特色是:朴素率真。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明白道出;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过程何心理展露无疑。感情朴实,流露自然。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作者欣赏、赞许的感情。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练习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练习5、【答案解析】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第一步)“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第二步)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三步)

例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问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在这首小令的上阙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析。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表达技巧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地内容。
第三步,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或技巧的原因。
第四步,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技巧运用】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作者在上阙中主要运用的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所表现的内容。远景的遥山、远水,勾起了女子无尽的回忆和思念,不堪相对;而眼前的杨柳、桃花也同样撩起了她深沉的愁绪:柳绵滚滚使她想起离人的漂泊,桃花灼灼亦使她自伤红颜薄命。景中见情,情寓景中。
第三步,梳理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女主人孤寂清冷的心境和对离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作者在上阙中主要运用的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远景的遥山、远水,勾起了女子无尽的回忆和思念,不堪相对;而眼前的杨柳、桃花也同样撩起了她深沉的愁绪:柳绵滚滚使她想起离人的漂泊,桃花灼灼亦使她自伤红颜薄命。外面景物虽美,却易触发别情,而黄昏的雨点又送来一声声凄清冷寂的况味,一景一物,无不触发女主人公离别的联想,不言愁而愁意自见。
练习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练习6、【答案解析】主要用了反衬手法,(第一步)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第二步)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第三步)

例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两题。
看 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诗的最后一句“绿影扶疏意味长”中“意味长”包含哪两层意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理解诗句含义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②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技巧运用】
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明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一是指,这种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指绿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它给人的美感是长久的。
第二步,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他欣赏的叶,是扶疏的绿影,是绿叶的生命活力,是叶的本质美。“看叶”, 绿影扶疏永茂,叶虽平淡,却活力长存,生生不息。这是一种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不慕繁华、自甘淡泊,这是成熟的人生思考。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一是说,这张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指绿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通过这一饱含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和不趋众人的审美趣味。
练习7:阅读下面一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练习7、【答案解析】“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第一步)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二)

例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有人说本词是“咏梅之作”,请简要说明自己鉴赏后的见解。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评价观点态度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的观点呢?
②有人认为本诗是表达什么的,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的,你同意哪种看法?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原由。
【技巧运用】
第一步,明确表明你的观点。本词是“咏梅之作”/本词是“怀人之作”。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是咏梅之作。词题是“梅”,词的内容句句或直接或间接写梅。上阙第一句是交代梅开之“时”,第二句写梅与“天淡”、“云来去”相融相洽。下阙虽写情也是因见梅而生情。
是怀人之作。上阙写梅,写得极美,即下片中说的“胜绝”,这“胜绝”之景是为写人情而设,写“胜绝”是为了写“愁绝”,起反衬作用,获得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见上文)。
练习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那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

练习8、【答案解析】“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妙。(第一步)“雁引愁心去”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一步)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第二步)

例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 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古人写诗,经常运用对比手法。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对比的?
答:
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叹?
答:
【题型分析】这首诗歌的试题考查鉴赏表达手法和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看题目,从题目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目常常是诗眼,或诗歌要表达的中心事件。透过它,我们很容易了解作者写作的对象,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技巧运用】这首诗题为“裴给事宅白牡丹”,但四句诗中没有直接出现“白牡丹”一语,只是在第二句写“争赏街西紫牡丹”,那么就要好好想一想,第三句中的“玉盘”是否就是“白牡丹”的喻体。回答是肯定的。这样,解答本题也就不是很难了。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裴给事人格高洁而无人赏识的人生感叹。
练习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作者在本诗歌中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练习9、【答案解析】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个“独”字,已透露出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例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通过在谢朓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 的苦闷,也流露出了 的思想。诗歌开头采用的是 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特色。
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题型分析】这道题对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及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看作者。孟子说过“知人论世”,意思就是要通过了解作者来推测印证其创作。还有人说过“诗如其人”,说的就是诗歌就其特点来看,它就是诗人的内心情感的外露。因此作者的身世、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其诗作,与诗作发生必然的联系。所以看作者,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对解读诗歌很有帮助。
【技巧运用】李白对现实不满,但是有有豪放的性格,把握了这点,诗歌的主旨就很好理解了。对现实不满,自然郁闷,豪放,自然有发泄,借酒浇愁。
1、怀才不遇、抑郁难平的苦闷;消极避世;直抒胸臆。2、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可是现实的污浊和黑暗却一再地压抑他,于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
练习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

练习10、【答案解析】(1)“望”字是全诗的统领,四句诗只写一个“望”字,紧紧围绕一个“望”字来写。北“望”燕云,不知命运如何;眼前“望”着大江东去,无力挽回颓势;向东西的四百州一“望”,不胜依恋之情。 (2)苏轼的“大江东去”表达的是词人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感情高亢壮阔,侧重怀古。“大江东去水悠悠”象征南宋的国运一去不复返了,表达的是词人作为俘虏的亡国之恨,感情沉痛,侧重现实。

我之前鉴赏古诗能力也很差,掌握了以上技巧进步很大喔,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了解古诗词抒情方法
  古诗词大都是抒情诗。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业、年轻有为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限感慨。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具体的说,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入手:
  1.把握诗歌主旨
  (1)反抗异族入侵、报效国家如杜甫的《春望》、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2)谴责统治者昏庸,如杜牧的《泊秦淮》;
  (3)同情老百姓疾苦,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白居易的《观刈麦》;
  (4)表现亲情、友情、爱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商隐《无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5)表达作者高尚情操或蕴含的道理(哲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陶渊明的《饮酒》、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的《水调歌头》;
  (6)热爱大自然,赞美河山美丽,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2. 鉴赏艺术形式
  (1)直抒情怀,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情景交融,如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巧用修辞(如比喻、对比等),如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龚自珍《己亥杂诗》的结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含蓄凝练,表面一层意思,其实还有一层深意,如朱熹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没有《观书有感》的题目提示,恐怕不少人还真以为作者在写一个美丽的池塘呢。
  (5)在用词方面有特点,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句子中几个加点词语在表现早春的“早”方面就有其独到之处,用得很准确。
  此外,还有一点不要忽略的,就是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生于什么年代,当时的社会情况如何(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作者本人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如何,在作品风格方面有什么特点……这些也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如何解答古诗鉴赏题
  一、答题须知。
  1、 看清题目要求。
  一定要按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绝不要谈与题目无关的内容。
  2、 注意诗歌标题。
  古代诗歌的标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有时对理解全诗有指向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题目点明跟写作内容有关的季节时令特征。如王维《山居秋暝》的“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春”、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夜”。(2)标题直接点明作品内容涉及的主体或重点。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送”。(3)标题直接点明诗人的感情基调。如杜甫《恨别》中的“恨”。
  3、 抓住关键词句。
  古代诗歌中的关键词大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眼”,抓住它认真想一想,就能找到正确理解全诗的切入点。抓住关键词可作哪些思考呢?(1)想一想它的深层意义。(2)想一想它的修辞意义。(3)想一想它的情感意义。关键词句蕴涵的情感,往往是全诗的情感基调,理解了它,也就基本上把握了全诗。
  4、 体会全诗意境。
  意境包括诗人的主观情态和客观风物两个方面,它往往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句子,一幅幅特定的画面,都饱含着诗人特定的浓浓情感。体会了意境,就把握了诗歌的形象和感情,也就把握了该诗的思想内容。
  5、 答案恰当简明。
  如果要求对诗作的艺术成就(或语言特色,或表达技巧)或作者态度进行评价,那就一定要从诗作的具体内容出发,不要曲解原意,更不能人为拔高。因为绝大多数古代诗人都有跟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之情,并且因情景的不同而变化。总之,是什么感情就是什么感情,不要动不动就给诗人冠以“高尚”、“伟大”一类的赞语。
  回答问题所用的语言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意思完整。不要复述全诗的内容;答案中每句话的意思既要明确,又要简要,决不要罗嗦。
  二、答题步骤。
  落实到一首具体的古诗,到底该如何鉴赏呢?大致说来分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步,把全诗默读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
  第二步,找出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
  第三步,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第四步,看看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做一个总体思考。
  三、鉴赏古代诗歌常用的词语。
  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此外还有欲扬先抑、明贬实褒、寓褒于贬等。
  2、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3、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4、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5、 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豪放、婉约等。
  6、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加强语气。

  三、可以先利用一些模式来作应试操作训练。
  可以按高考的命题方式归纳为三种格式—— “写的什么”,“怎么写的”,“语言怎样”,来训练答题步骤。

  第一种:写的什么(内容)?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式①:某一联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提问变式②: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格式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凄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或某几句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交融”的正衬模式,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辨析景物对思想感情是正面还是反面衬托,避免出错

  自己多做做题就会好些的!
对诗句的鉴赏就是自己对古人思想的理解,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了作者的心情,然后再用自己对此的体悟,来写自己的理解。诗句鉴赏是一次再创作,这跟每个人的经历,思想,体悟,感觉,等有密切的关系。当然了,一千个哈姆雷特呢,没有哪个是更好点的,所以不需要有什么顾忌,把你想到的写出来就好了。
诗词不需要强理解,诗词源于生活,记下诗词,或有一天你就把那不懂的诗词吟出口来了
一人一菩提
读一首好诗 只要读完后心平气和 有所感悟 或者有所触动
让你想起了 一些人 一些事 或者感悟一份心情就好了~~~~
何必字字句句都要推敲出一二呢~~
诗词本来就是至情至性的产物
又怎么能条理分明的归纳总结呢~~~

只要能感受到你自己的读诗时候的心境就好了
这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突然对古诗词有了兴趣,所以,把你那些自认为很美妙的诗句都发上来吧,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样的

一百句,是我空间日志里的,望采纳……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

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6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邵瑞彭《蝶恋花》

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65: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69: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7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7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7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7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7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5: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7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77: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7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79: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8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8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82: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8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8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85: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8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87: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88: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89: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90: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9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9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9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94: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95: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96: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97: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9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9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00: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买一本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吧
这本书我都看了快一年了,里面的名诗词都有
呵呵,我可不是做广告哦
这么多,发一发会把我累坏的,所以买书自己看吧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中的几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饮水词 南唐二主词 斜思往事立残阳 当时只道是寻常 梦里不知身是客 回首已是百年恩

学习古诗词最大的困惑

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然而,由于古诗词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内容高度凝炼,情感含蓄深邃,有些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乏味文字,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美也消失殆尽,这怎么能很好地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呢?

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是全面用力,面面俱到。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去认真探讨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而照搬照抄其它文体的教学路数,采用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讲述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通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让听者得不到要领,找不到重点,思想上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
二是不求理解,硬性翻译。一些教师教学中在让学生匆匆地朗读了几遍诗词后,就手忙脚乱地做起了翻译,有时师念生记,有时师写生抄,常常是忽视诗人、脱离诗境、无视诗情,就诗讲诗。这种通过注释、借助字典把古诗词用现在白话说明白的做法,把鲜活有趣的古诗词教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三是滔滔不绝,醍醐灌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古诗词进行翻译之后,就开始了滔滔不绝的所谓内容分析,意在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含义,他们或侃侃而谈,或滔滔不绝,并未注意讲解的深入浅出,也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非常吃力,从而产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厌恶心理。
四是背诵默写,反反复复。一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忽视对古诗词思想、意境、情感、韵味的感受与理解,一味地追求书面答案成绩,也就是以考试为目的去教学。他们在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抽查、默写,反反复复,机械式训练,直到把学生的灵动性、想象力消磨得干干净净,才肯罢休。
古诗词教学的出路探索
  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常言说得好,诗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诵读能将古诗词的思想、意境、情感、韵味感悟出来,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人格、审美、等综合素养。古诗词“麻雀虽小,五脏惧全。”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题临安邸》这首诗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时,一位教师是这样教的: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他十分感慨地说道:“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清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一切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门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孩子们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创设诗的意境,在对话中感知。古诗词言简意丰,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以教学古词《长相思》为例,教师应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先用凝炼而有诗意的导语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诗的情境,借助书上的插图和布景,让学生穿越千年的时空,走进诗人的生活情景。指导学生将《长相思》读得有板有眼后,再引导学生对话,教师:纳兰性德的身在何方?学生:身在崇山峻岭、小河大川、山海关外、军营帐篷……教师巧妙地将站着的学生连成作者经过的地点,从而自然地概括出:身在征途。然后,再次对话,教师:纳兰性德的心在哪里?学生:心系故园。接着,教师在这两句上画了一个圆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身”“心”分离的痛苦,带着这样的感受、心情朗读《长相思》。最后,教师在音乐声中用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范读诗句,将静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立体的有生命的文本体现出精神的力量,激活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探究的欲望。
本文标题: 本人对古诗词很感兴趣,并一直进行着创作,请问本人诗作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改正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829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知友们觉得我的这首古风诗还需要什么改进吗怎么理解诗人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