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样才能读懂、赏析一首诗

发布时间: 2022-04-02 13:01:2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81

如何快速读懂一首古诗《平说诗词下》百度网盘免费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9ktwVV1ue...

要怎样才能读懂、赏析一首诗

如何快速读懂一首古诗

《平说诗词下》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9ktwVV1uenorBn5hyYUrQ

提取码: 26bp     

平说诗词下:读懂诗人才懂诗 唐诗宋词 MP3音频

平说诗词下:读懂诗人才懂诗 唐诗宋词 MP3音频 百度网盘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LeJwOCV4eRJ6oyuvHoCPA

提取码: b9as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一、注意诗的题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      

二、抓住关键词(句)   诗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作于贬谪黄州后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诗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显然是作者那种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实反映。

三、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世。

四、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   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五、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六、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七、诗歌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用起来不露痕迹,要注意识别   暗喻与明喻不同,其表现形式是比与被比的对象它们之间没有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当”、“化”等词连接。如《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以“磐石”和“蒲苇”作比,表达一种对爱情的坚贞之心,就是典型的例子。借喻,根本不露比喻痕迹,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这个.......我自己的经验是先理解,然后读几遍,然后一句一句背,找到自己记不熟的部分重点记忆,最后总体背一遍,默写一遍看字有没有记错的(这步骤相当重要!我就吃过这方面的苦啊)最后具体情况具体应对,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平时可以读一些课外的古诗,不必刻意去背,按兴趣确定范围。这样的诗会给你留下一些或深或浅的印象,对将来的背诵以及锻炼古诗赏析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加油啊!
最好的办法是百度去搜索,你要的答案百度都有

该怎样读懂一首古诗?

‍‍读古诗唯一的客观要求,就是多读、尽可能读诗人的全集。因为中国诗歌的一大特征是它们都和诗人自己的历练紧密相关,以至于汉学家宇文所安直接把杜甫的诗定义为“自传诗”,这一定义基本也适用于大多数的中国诗人,所以我们读编年体的全集,便能知人识世,诗言志,志之所倚弄懂了,自然诗也就懂了。‍‍
‍‍读书千遍,其意自现。就是读熟了,自然就理解的差不多了。如果那里还不懂,再看看解释。诵时,可以先读几遍,然后看看解释,意思懂了,背诵时,想象着代如情景,画面,就容易多了。‍‍
‍‍简单说,读懂一首古诗,我以为先要看看明白古诗的诗体,是格律诗还是古体诗,还是词或者曲。然后看明白每个字词典故意思和含义,再出来看起背景环境,再进去,结合背景在去理解作者背后的寄托。‍‍
‍‍首先要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去写的,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生的生活是什么样,作者的内心深处的感情。在理想了上述历史背景后,多读几遍,把每句话读懂,理解其内容,再把重点字理解清楚,读诗时能有身临其景的感觉!‍‍
‍‍我认为我们要代入这样一个不同时空的诗人的心理才能体会这首诗的寄托,因此我们要发挥想象,比如说假装自己是一个古装戏的演员,要演绎的就是写作这首诗那一刻的那位古诗人。于是我们要理解他所在的历史、身处的矛盾、他命运的曲折精微之处,渐渐得出一个诗的灵魂、来自他却内在于我们心中。‍‍

如何才能看懂一首诗?

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世。
注意诗的题目.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
注意诗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抓住关键词,诗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作于贬谪黄州后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诗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显然是作者那种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实反映。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

如何读懂一首诗

(一)古典诗歌用文言文写成,而古代往往一字就是一词,并且常常一词多义,还有许多的古今异义词,所以,我们应该有很好的古文功底。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之“可怜”,不可解作“怜悯、同情”;《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之“章”,不是文章;《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之“思”,乃“悲伤”之意;“低眉信手续续弹”之“信”乃“随意”之意;《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之“信”乃“信使”之意。这些多义词必须从文言文的学习中积累下来,否则理解诗歌就是一句空话。 再有诗歌的语言讲究含蓄、凝练,往往含有许多的联想意义、隐含意义,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才能准确地理解。如同是“空”字,在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中是表现雨后青山的空寂、旷远,突出其静;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 都有“徒然、白白地”之意;《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 则是“空虚,不包含任何东西或没有结果的”意思。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就不相同。再如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暗风吹雨如寒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但寒烟衰草凝绿”两例中的“寒”字虽都有“寒冷”之意,但仅仅如此理解还不完整,“窗”和“烟”怎会“寒冷”呢?这里诗人把自己此情此景中的感受移于事物身上,让事物也具有了人的触觉和感受,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悲凉之感。

(二)了解诗句中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即所谓的“诗家语”。由于格律诗受到平仄、韵律的限制,诗人在写诗时,常常采用一些倒装句式。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当是“应笑我多情”;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当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还有句间倒置的,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其实是诗人一路走来,先看到“绿杨荫里白沙堤”,然后才有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感慨。甚至还有将整个时空顺序倒置的,类似我们今天的倒叙手法。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应该是诗人半夜坐船返乡,因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才将船靠岸的;又由于落地,心绪不宁,难以成眠,才在百无聊赖中去观看舱外在月色中模模糊糊的“江枫渔火”,不知不觉中“月落乌啼”拂晓来临了。可是诗歌的顺序却恰恰相反。在阅读欣赏时就必须要了解这种时空倒置的叙事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了解古诗中一些不常用的修辞方式,比如互文。比喻、比拟、夸张等等修辞方式我们都能够辨识,但是一些不常用,或者说是古诗中特有的修辞方式就必须了解。例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就不可理解为月是秦朝的关是汉朝的;《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也绝不是雌雄异样,否则“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就无从说起;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如果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就无法解释“举酒欲饮无管弦”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四)古人在创作诗歌时,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意象,它们在诗词中的寓意几乎是不变化的。例如折柳、杨柳曲、灞桥、阳关、长亭、烟波等常常表达送别离愁;夕阳、西风、寒蝉、归雁、子规、浮云等常常表达羁旅愁绪;登高、凭栏、捣衣、寒砧、鸳鸯、鹧鸪等表达相思情怀的;烽火、金戈、战马、玉关、大漠、塞外、黑河等表达战乱戍边的。了解了这些常用意象的寓意,就能够十分快捷地掌握诗词的情感、主旨。例如2004年全国卷三,试题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果知道杜鹃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情感的,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表达思乡、思亲、思友情感的还有明月。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五)了解、记忆一些有关诗人、词人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以及一些历史史实。例如读李白的诗就要联想到李白的性格、经历和他的诗歌风格。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果还记得他的仕途坎坷,就会理解苏轼在此词中表现出来的豁达和超然的态度。一些怀古诗词中常常以金陵为题材,那就需要了解有关金陵的一些历史知识。金陵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 “越城” 。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已有 2470 年历史。公元229年,三国东吴迁都于此,始创建业城,而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在此定都。1700年来,南京曾是十朝都会, 六朝金粉之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国烽火留下了历朝历代的众多遗迹。 “ 南京”名称始于明代。历史上先后称为金陵、秣陵、石头城等。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械和粮饷。因此,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 东晋及被称为“南朝” 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 “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 之称。 六朝时期,建康城内外寺宇比比皆是。晚唐诗人杜牧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当年建康城郊,帝王的离宫园囿,大族的府第别墅,与佛寺和陵墓错落其间,形成所谓“六代豪华” 的表面繁荣局面。 经历了300余年的“六代豪华”以后,到隋唐时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这是由于隋唐的统治者惧怕在金陵再出现割据政权。唐代的金陵已降为一般的州县,六朝的城阙宫殿,在隋兵灭陈时即被平毁,六朝的历史遗迹,仅为文人学士、诗人词客的凭吊对象,故唐诗中有关金陵怀古的诗篇甚多。了解了这些历史,就能准确地把握刘禹锡《石头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主旨了。
在高考中,古典诗歌鉴赏是必考题,命题者一般设计两个问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近两年高考,模板化的题目越来越少,读懂诗歌成文正确答题的前提。很多学生在诗词鉴赏上失分的根本原因是读不懂诗歌,进入不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接下来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高中语文郑老师就详细讲讲,我们该怎样读懂一首诗。
一、要读懂,首先要了解一些诗歌的特点
(一)古典诗歌用文言文写成,而古代往往一字就是一词,并且常常一词多义,还有许多的古今异义词,所以,我们应该有很好的古文功底。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之“可怜”,不可解作“怜悯、同情”;“低眉信手续续弹”之“信”乃“随意”之意;《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之“信”乃“信使”之意。这些多义词必须从文言文的学习中积累下来,否则理解诗歌就是一句空话。再有诗歌的语言讲究含蓄、凝练,往往含有许多的联想意义、隐含意义,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才能准确地理解。如同是“空”字,在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中是表现雨后青山的空寂、旷远,突出其静;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都有“徒然、白白地”之意;《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则是“空虚,不包含任何东西或没有结果的”意思。
(二)了解诗句中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即所谓的“诗家语”。由于格律诗受到平仄、韵律的限制,诗人在写诗时,常常采用一些倒装句式。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当是“应笑我多情”;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当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还有句间倒置的,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其实是诗人一路走来,先看到“绿杨荫里白沙堤”,然后才有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感慨。甚至还有将整个时空顺序倒置的,类似我们今天的倒叙手法。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应该是诗人半夜坐船返乡,因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才将船靠岸的;又由于落地,心绪不宁,难以成眠,才在百无聊赖中去观看舱外在月色中模模糊糊的“江枫渔火”,不知不觉中“月落乌啼”拂晓来临了。可是诗歌的顺序却恰恰相反。在阅读欣赏时就必须要了解这种时空倒置的叙事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了解古诗中一些不常用的修辞方式,比如互文。比喻、比拟、夸张等等修辞方式我们都能够辨识,但是一些不常用,或者说是古诗中特有的修辞方式就必须了解。例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就不可理解为月是秦朝的关是汉朝的;《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也绝不是雌雄异样,否则“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就无从说起;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如果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就无法解释“举酒欲饮无管弦”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四)古人在创作诗歌时,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意象,它们在诗词中的寓意几乎是不变化的。例如折柳、杨柳曲、灞桥、阳关、长亭、烟波等常常表达送别离愁;夕阳、西风、寒蝉、归雁、子规、浮云等常常表达羁旅愁绪;登高、凭栏、捣衣、寒砧、鸳鸯、鹧鸪等表达相思情怀的;烽火、金戈、战马、玉关、大漠、塞外、黑河等表达战乱戍边的。了解了这些常用意象的寓意,就能够十分快捷地掌握诗词的情感、主旨。
(五)了解、记忆一些有关诗人、词人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以及一些历史史实。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如果还记得他的仕途坎坷,就会理解苏轼在此词中表现出来的豁达和超然的态度。一些怀古诗词中常常以金陵为题材,那就需要了解有关金陵的一些历史知识。东晋及被称为“南朝”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之称。当年建康城郊,帝王的离宫园囿,大族的府第别墅,与佛寺和陵墓错落其间,形成所谓”六代豪华“的表面繁荣局面。到隋唐时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六朝的历史遗迹,仅为文人学士、诗人词客的凭吊对象,故唐诗中有关金陵怀古的诗篇甚多。了解了这些历史,就能准确地把握刘禹锡《石头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主旨了
先研究关键的,读不懂的字词,然后多读几遍,最后看看行家写的赏析
这样基本就可以了
baidu一下,你就知道
本文标题: 要怎样才能读懂、赏析一首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6962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可以评价一下这堆文字嘛诗词歌赋是美的内涵还是表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