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文学理论考研题库

发布时间: 2021-08-02 20:26: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08

1诗意裁判[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答:诗意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恩格斯说自己“从这个卓越的老头那里得到了...

2021年文学理论考研题库

1诗意裁判[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诗意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恩格斯说自己“从这个卓越的老头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在他的作品里不仅“有1815年到1848年的法国历史”,还有他对这个历史的富有“诗意的裁判”。“诗意的裁判”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有着其自身的内涵,意味着情感评价作为“善”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尚品格和功利取向。

2典型[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审美认识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达到对于生活真理的领悟,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就是因为它创造了典型。

3思无邪[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思无邪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的著名观点。“思无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文学创作理论上,孔子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思想上,“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孔子认为这句诗可以包括《诗经》的全部意义。邪和正,必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

4《人间词话》[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它是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它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5以意逆志[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是指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6诗缘情而绮靡[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诗缘情而绮靡是魏晋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点。陆机把当时最重要的文体——诗歌的审美特征概括为“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7神思[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神思指作家在想象力活跃时或处在灵感状态下进行的创作构思,指艺术想象不受时空限制、变化迅疾莫测的特点。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指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跨越时空的想象和活跃的灵感来自作者的秉性才识、虚静的心境、深邃的思索和高度自由的内心状态。刘勰之后,“神思”一词作为艺术想象的术语,逐渐地被广泛采用。

8审美意象[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审美意象是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的一个理论观点。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又称为“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审美意象可以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阐释一种哲学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9《金枝》[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金枝》是英国弗雷泽所著的一部严肃的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科学著作,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古老习俗及其有关信仰、观念的科学巨著,由于该书搜集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金枝”是从古罗马作家所叙述的神话传说中转引而来的。和其他专著有所不同,《金枝》文笔清丽,义理明畅,对世界各地习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加上众多耐人寻味的观点和评论穿行其间,全书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绝少呆滞和陈腐的气息,读来兴味盎然。

10《沧浪诗话》[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部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册。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进行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

11气盛言宜[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既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浩然之气”含义接近。

12《创作家与白日梦》[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创作家与白日梦》是弗洛伊德的著作,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文论重要著作之一。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艺术家被压抑的种种本能欲望,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与普通人的白日梦或幻想非常接近。弗洛伊德发现,白日梦者的幻想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有许多相似之处:①艺术家与白日梦者一样都不是乐天派;②白日梦者的幻想起于现实中不能获得满足的愿望,而艺术创作起于艺术家潜意识领域种种受到压抑的欲望冲动,艺术活动是这种种欲望的替代性满足;③白日梦者的幻想与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它游移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而艺术创作也与三种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3诗为“活物”[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诗为“活物”是古代诗学概念。出自明代钟惺的《诗论》:“诗,活物也,游、夏以后,自汉至宋,无不说诗者,不必皆有当于诗,而皆可以说诗。其皆可以说诗者,即在不必皆有当于诗之中。非说诗者之能如是,而诗之为物,不能不如是也。”原是他对《诗经》的作品能被历代不同读者反复研求阅读,新意迭见现象的抽象概括,而其意义也普遍适用于诗歌的接受批评。钟惺认为《诗》是一种流动不居的“活物”。“活”是作品本身的一种客观属性,这不仅是因为诗歌作品意蕴丰富奥邃,还因为诗歌的艺术形式有被断章取义的灵活性。诗之为“活物”,又是读者对作品意蕴的赋予和追加。

14印象派批评[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印象派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文学批评方法。印象派批评的特点有:①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主张批评中的自由心态,追求批评的独立价值和独立品格;②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而直觉的介入将使批评见解获得生动性、尖锐性;③对审美特性的注重和追求将促使文学批评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本质特征,给予美的享受。印象派批评的弊端有:①排斥理性因素,很难深入作品内部、对大部头作品做全面分析;②过分强调印象,产生否定文学作品客观性的倾向。

15风骨[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其实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以“风骨”评诗论文最完备、最系统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风骨》:“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意谓端直的言辞和骏爽的意气统一结合为诗文的“风骨”。

16陆机《文赋》[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陆机《文赋》是中国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问题的论著。全文以赋的形式写成。陆机在《文赋》中用他的文学实践的亲身体会,生动地描述和分析了创作的心理特征和过程,表达了他的美学美育思想。《文赋》首次把创作过程、写作方法、修辞技巧等问题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陆机写《文赋》的宗旨是为了解决创作中“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矛盾,所以以创作构思为中心,主要论述“作文利害之所由”。

17审美意识形态[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18文学社会学[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文学社会学是指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是研究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接受及文学再加工之社会前提和经济前提的科学。文学从创作到消费是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文化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而浸润着社会思潮,反映着社会风貌,直接或间接地回答社会问题。因此,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一种重要的形态,而且在所有的形态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9文学批评[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文学批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学批评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范畴,既是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又是文学活动整体中的动力性、引导性和建设性因素,既推动文学创造、传播与接受,又影响文学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其涵盖内容宽泛,从作品评介到理论研究都包含其中,在西方几乎是文学研究的同义语。狭义的文学批评属于文艺学的范畴,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研究形态。它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

20陌生化[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文学理论概念。他指出文艺的美感特征首先是惊奇陌生的新鲜感,只有新奇的才是美的。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艺作品的美感只产生于语言、叙述方式、情节构造等形式上的独特性,与内容无关。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延长人们审美感知的过程。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21三一律[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三一律是西方经典的戏剧结构理论。它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并以此作为不能违背的结构法规。把三一律作为一种戏剧结构的方式,有助于使剧本的结构集中、严谨,运用这种结构方式也造就了不少成功的剧作。但是,把它作为一种法规,对戏剧创作也造成了严重的束缚。

22期待视野[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由现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它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提出的。期待视野大体上包括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次。简单说,“期待视野”就是接受者从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新的艺术鉴赏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修正、拓宽“期待视野”。

23知人论世[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知人论世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著名概念。出自《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思是说,读一个人的文章必须了解作者的个人情况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24因文生事[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因文生事是金圣叹小说评点的理论术语。他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因文生事……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即在小说的创作中,并不需要依循实录史实的原则,而只需要按照文学成规与审美规律的要求,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其增删补减完全可以由作者依据自己主观审美感受和读者的审美需要来决定。金圣叹的“因文生事”说,确立了小说叙事的审美特质。尤其是他把“生事”提到小说创作的原则的高度,这对于作家在创作中自觉地冲破传统的习见,大胆虚构,充分发挥其艺术审美功能,打出了理论旗帜。

25隐含的读者[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隐含的读者是指文本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它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即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主导西方文论界半个世纪之久的形式主义文评批判最为有力,并最终结束了它的生命,开当今“读者时代”之先河,而“隐含的读者”所针对的正是形式主义的文本自足论。但接受美学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却最终导致了自身的危机,引发后结构主义对“形式主义”进行新的本体思考,对西方形而上传统展开更加深入的批判,“隐含的读者”也因此不断受到挑战。

26余味[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余味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术语。形容事物的性情未尽。刘勰的《文心雕龙·隐秀》中有“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中国文学自古就有以味喻诗的传统,许多文人学士在鉴赏文学艺术时,把味觉艺术引申到诗歌美学领域,以味作譬,阐释艺术美学中抽象玄奥的道理。自陆机《文赋》以味喻诗文之后,后继者蜂起,渐而形成中国古代文论中以味喻诗的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或称之为一种很有影响的文艺理论流派——滋味说。

27夸示性消费[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夸示性消费是指一些文学消费者买来文学书籍后并不打算或并未进入阅读,而只是为了收藏、摆设或炫耀的消费现象。夸示性消费,其目的纯粹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尽管他们没有对艺术的内在审美需要,尽管他们从未打算去阅读那些文艺作品,甚至对所收藏的艺术经典名著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显示自己既富且贵,因而喜欢购买和引人注目地摆设一些豪华精美的文学经典名著,以营造一种有教养的文化环境。

28艺术自律[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艺术自律是人们用以描述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区别、独立于人类其他形式的社会活动的特性的美学概念。它肯定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与艺术的他律性相对。艺术活动永远是以人工性为主的创造活动,艺术家必须遵循艺术的内部规律,即艺术自律。艺术自律具体表现在:独创性,艺术审美原则,艺术与生活相连,艺术内在价值超越,艺术非商品化原则等。

29放郑声[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放郑声是指排斥郑声。放:排斥,禁止。郑声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30皎然《诗式》[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皎然《诗式》是唐代著名的理论批评专著,共五卷,作于贞元五年。其第一次把佛教的宇宙观和认识论引来论诗,以意境说为核心,比较深入地探讨了诗歌的特质、诗歌的创作、诗歌的风格等问题,为我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意境说的诞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以后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司空图、严羽、王士祯等一派诗论的先声。《诗式》第一卷总论诗歌创作的种种问题,其余四卷分别论用诗的各种方法及其优劣高下,并分别摘引前人诗句近五百条为例证。

31李清照《论词》[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李清照《论词》是宋代词学史上重要的理论文献,是历史上第一篇有明晰理论意义的词学论文,其中涉及词之创作的诸多问题。它是对唐五代以来,作为新兴的文学样式所具有的独特风格的概括和总结。李清照倡导的词“别是一家”是《论词》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也是其批评诸家词的思想依据。她强调词与诗的不同,要求词在汲取诗的特点的同时保持词的艺术个性。

32文学心理学[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文学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文学作品、文学理论)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它是文学批评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创作——作品——接受过程,这是一个心理转换过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接受,都是特殊的心理行为,因此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建立起文学心理学才能切入这些特殊的心理行为来进行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地总是倾向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文学活动。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妙悟”说、“意境”说等都具有丰富的心理学内涵。西方文论中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德国学者立普斯等提出的“移情”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的“直觉”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审·美态度”说等,形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传统。

33文学接受[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它是指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文学接受的形式包括文学阅读、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等。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阅读与欣赏。文学接受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4叙述视角[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研]

答:叙述视角又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对叙述视角研究得比较精细的,是结构主义的批评家们。他们对叙述视角的形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法国的兹韦坦·托多洛夫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全知视角(零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

35“文笔”说[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文笔”说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之一。“文笔”说始于汉代,流行于南北朝,《文心雕龙》就曾一再采用“文笔”的概念。“文笔”泛指诗赋、散文及各种应用文体,相当于汉代“文章”的概念。由于当时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人们不断从各种文体的性质上和形式上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于是又将“文笔”一词析之为二,即“文”与“笔”。六朝时代把文章区别为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两类。“文笔”说的提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区别文学之文与实用之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

36性灵说[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性灵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37解构主义[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解构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之一,又称后结构主义。它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颠倒、重构各种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的一种思想潮流。其特点是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代表人物是雅克·德里达。

38文体期待[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研]

答:文体期待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由某种已经惯例化的文学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心理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体味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特定艺术韵味、艺术魅力乃至语言、结构、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特色。

来源:弘博学习网

本文标题: 2021年文学理论考研题库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5178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花蕊夫人诗作考辨有大神可以帮忙看一下这首诗里的表现手法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