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古诗看起来都很有气势,但现代诗却很少有这样的感觉

发布时间: 2021-05-02 16:09: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10

谁能找一些很少见但很有感觉的诗?不要太经典,也不要太婉约,最好有作者,谢谢!找了首词,不知道你要古诗词还是现代诗?菩萨蛮--李白...

为什么很多古诗看起来都很有气势,但现代诗却很少有这样的感觉

谁能找一些很少见但很有感觉的诗?

不要太经典,也不要太婉约,最好有作者,谢谢!
找了首词,不知道你要古诗词还是现代诗?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
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
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
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
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
“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
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
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
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撼庭秋--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词作鉴赏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相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赏析]陆游原来的妻子是其表妹唐琬,两人婚后感情很好。可是陆游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儿媳妇,两人被迫离婚。后来,唐琬改嫁,陆游也另娶了妻子。公元1155年春天,陆游到沈园游玩,遇见了唐琬。她殷勤地招待陆游,彼此都很伤感。这首词是陆游当时题写在沈园围墙上的。唐琬由于过于伤心,不久便死去了。这首词,把两情离散后再度相逢的悲切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四十年后,陆游已是古稀老人,重游沈园,触景生情,写下了两首怀念的诗《沈园二首》(这两首小诗待后再与各位赏析)。

小重山--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读岳飞的《满江红》,气势飞扬,恨不能指点江山,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而这首《小重山》词和他的《满江红》完全不同。柔情万千,只将心事付瑶筝。用心去读,对岳飞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首先作为人,作为一个民族英雄,岳飞有慷慨激昂的一面,但他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也有幽约怨悱的一面!尤其在他壮志难酬之时!《小重山》词正是他特定时候的心情写照。只要我们用心去读,是不难体会他的心胸的。曾经读到一首论岳飞词的绝句“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籍,诸君细读〈〈小重山〉〉”可见〈〈小重山〉〉一词和将军的〈〈满江红〉〉,在体现将军的品格上,有相同的地位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志不已,是脍灸人口的爱国佳作。这首《小重山》词,改用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将领如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词抒写了这种感慨。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似。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凄凉的情怀,甚为悲伤忧郁。

近来,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我认为,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他其高下呢?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我所撰《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与此意同。

秋--海子

秋天深了, 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 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这首诗篇幅短小而意味深长。总共才6句,第一层(一、二句),呈现一幅画面,画面有两个镜头——鹰在集合、鹰在言语,背景一大一小,小

者是“神的家”,大者是“秋天”。这是一幅洗练而简净的画面,“秋天”本来就给人以清远、萧然之感,“神”字更给诗带来高远、神圣的

氛围。至于“鹰在言语”什么,诗人也顾不上细味和诉说了,正好留下空白,留下余味。这幅画面也许是诗人脑海中偶然闪现的,甚至有可能

是本诗写作的缘起。

第二层(三句),呈现另一幅画面,“王在写诗”是一处静景,背景更简略,只有“秋天”。“秋天”如果换在另一种文体中或许指季节、天

气,但在诗中尤其是本诗中,还有创造氛围、呈现画面的作用。“王在写诗”四字简略到极致,化描写为叙事,促使读者想象画面里的内容,

去填补诸多的鉴赏“未定点”:王者谁人?为何写诗?写了什么诗?王者与鹰的意象次第出现有什么暗示?……这幅画面顺承上一幅画面而来

,从这意义上说它的发生有必然性;其实必然性还来自另一方面:诗人常以“王”的形象自我体认,并情不自禁地要表述出来,有他的许多诗

可为佐证。

第三层(四、五、六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秋天的感受,既带感情,又含哲理。诗人已是第三次唱出“秋天深了”,一种反复行进、不

断深化的诗语旋律,引带读者在体会自然深秋的感受的同时,也感悟人世沧桑,感悟生命的旺盛与零落。结末两句跳跃性很大,但是明断暗连

,前面有所铺垫,令细心的读者想到:这两句就是鹰“言语”的内容;这两句是王者写成的诗句。古来诗人写秋篇章不尽其数,海子写秋自有

其独异之处和深刻之处,他写出了他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特有的既期盼又失落的躁动不安的复杂而单纯的情怀,或许是他爱情之旅屡遭颠仆,

或许是他在生活、工作中找不到适合于自己的位置,或许是他名不符才、才无所逞……种种遭遇或当中的一种遭遇使他生发此感慨。海子如此

年轻即已生发中老年才有的感慨,实是早熟的、苍凉的心态的显露。

这么说,“失落”可以概括本诗主题。但又嫌其不足,概括不周全。诗人除表现失落的情怀外,还有欣悦的、自尊的情怀,这从诗的第一、二

层中可以感觉出来:秋天画面很美;王者目无旁人,他的领地是一片净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既拆开诗的各“板块”来品赏,又回味全诗总

体氛围,理应体会到这些欣悦、自尊而又失落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看古人的诗词,和现代人写的古体诗词。感觉两者不太一样。好像词更华美,但是意境差。

你说的是现代人写的诗更华美而意境差么?我也尝试过一些古体诗,但除了偶尔的灵光一现,其他浮夸的很。也许是我们并不了解过去吧,就像一些收藏古董的人尽管知道它的年代和价值,也不知道它究竟被什么人抚摸过、把玩过,在它身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我们鉴赏、评析以至于仿写诗词也是一样,正因我们虽能窥见古人生活、情感,但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有时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也不能很好的表达。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可能局限了我们的思想,可能改变了古体诗的味道,但是传统文化终究是传承下来的。可以看出你也许是一个细腻而敏感的人,才能问出这样别致的问题,却也不必太纠结。有的东西注定改变。我们不也创出了现代诗么,格律上更自由,情感表达更开放。本质是一样的,端看欣赏者的心境。

感觉现在的诗歌和古诗比起来总是差了点境界,这是为什么?

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诗词往往都是唐宋时期的诗词,对于现代诗的了解我们相对来说其实是比较薄弱的,但是当我们去阅读现代的诗歌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少了一些什么,或者是在境界上亦或者是在感情上,这其实都是很正常的,这来自于古诗对于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古诗往往能够给人带来更多磅礴的气势,所以我们会觉得现代诗歌对比起来会弱了一分。

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古诗,从李白的《静夜思》再到现在的《长恨歌》,我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从未停止,所以我们没个人多少都能够念出几首诗歌,而正是因为这样,古诗词对于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从小就是受到古诗词的熏陶,所以对于它们的韵律和意象是更加熟悉的,但是要我们立刻念出几首现代诗的话,反而一 -时半会想不出。所以我们更加熟悉古诗词的韵律,所以才会感觉现代诗读起来会少了一些境界。

古代时候的诗句所要表达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从对于家国兴旺的关注,再到个人自身的满腔热情的抒发,我们都能从古诗词里面感受到。但是现代诗歌的话,大部分都是用来表达个人情感的载体,对于能够抒发家国情怀的诗反而是比较少的,从这一点上面看,现代诗就要逊色于古代的诗词,所以我们在读现代诗的时候,感觉会缺少了一些感情色彩,从而觉得境界差了一些, 这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对比与古代的诗歌,现代的诗歌多少是良莠不齐的,因为现在流传下来的古诗词都是能够流芳百世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所以现代诗和他们对比起来的话就会显得差了不少。

现在的诗歌比较生活化,诗歌的内容也更广泛,古代更多的是那种忧国忧民以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文学创作的背景不一样,古代更多的情感上的一种歌颂,诗人的自身感受更强烈。
因为古代的诗歌更讲究意境,也更讲究以诗歌来抒情,同时他们是很注重押韵,现在写诗歌都已经没有了当时的环境帮助,所以总少了一些境界。
古诗比较现代诗歌有严格的韵律要求字数要求等,而现代诗歌比较自由,不会有严格的规定,并且意境的不同也会造成诗歌境界的不同。

为什么感觉现代诗没有古诗的意境

因为语境和用词习惯已经完全不同了,加上古诗从小到大在你心中形成的一种固定意向,导致了你现在的感受。

雾里看花才显花之妖绕,水中望月方觉月之明皓,有未知的神秘感,就会有神往的意境

现代诗一方面由于当代教育文化和古文化存在差异导致出现诗的演变,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在古人看来非常神往的东西,已经在科学下显露了本质。

举头望明月,古人的脑海里会绘画出嫦娥仙子怀抱月兔的意境,现在可能会想到满是陨坑的月球表面,收获真相的同时也会失去神秘,做诗人的心境和意境自然也会产生变化

本文标题: 为什么很多古诗看起来都很有气势,但现代诗却很少有这样的感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3911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那些有故事的古诗词,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句古诗词是什么你觉得那一句诗的意境最让人感到惊艳
    Top